〈中華副刊〉拜年情意暖

■巧爾 新春期間向親友拜年,表達美好祝願、聯絡情誼是華人民間的傳統習俗。拜年除了親自登門拜訪,打電話、寫伊媚兒、用臉書、傳line等皆是近年常被用到的方式。這兩年的農曆新年,待我忙完婆家、娘家兩邊的親人聚會後,便去探望獨身的友人H與她的高齡失智媽媽。 友人也是位老人,再過幾年也邁進隨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她的狀況就是初老照顧老老的典型案例。友人的兩位弟弟平時鮮少過問老母的狀況,更遑論關心老姊是否需要協助否?友人照顧老母累了,心情低落時會講些:活太久,自己苦,相關人也苦;無法理解安樂死怎麼不被這裡的人接受之諸如此類的消沈話語。我聽了真是難過,也心疼她的處境。 過年家家戶戶熱鬧慶團圓,弟弟沒來探望,友人與老母的處境更顯得孤單。我認識一些朋友,她們在社福基金會當志工,偶而會傳來她們出任務、探望獨居老人的照片跟我分享。我效法她們的作為,在新春期間帶著象徵平平安安的蘋果,及蘿蔔糕、春捲、咖哩餃、糖果、瓜子等年節食品去探望友人,向她與她的老母拜個晚年、問候關心一番,既能溫暖朋友的心,也讓彼此的心連結。 事後,友人傳line謝謝我專程去探望她與母親,讓她感受到人性的良善與真誠;又說:吃著我送的可口食品,感覺舊曆年味又降臨了。朋友的這一番話讓我感受到拜年的重要性,尤其是帶給人口單薄家庭的溫馨情意更是超乎想像。 所以能適時給朋友關心關愛,就像為他人點一盞燈,給予對方光明與溫暖,自己也覺得溫暖、歡喜。

Read More

〈中華副刊〉褪青衣 淺談譬喻

晚虹之逝 文/蕭宇翔 圖/黃騰輝 「促使詩人作出預言的, 僅為一小撮無形無備的塵土」 ──托馬斯‧哈代〈雪萊的雲雀〉 「自然就是羅馬,羅馬反應著自然, 我們看到它公民力量的形象, 在藍色雜技場般的透明空氣, 在曠野的廣場,在密林的柱廊。」 ──奧斯普‧曼德爾斯塔姆〈自然就 是羅馬〉 在詩中,譬喻(或者範圍放得更窄一點,意象)的反義詞並不就代表散文化。如果這麼想,未免也太小看了譬喻。 譬喻,在藝術裡,就是完美的真實細節,這些細節能對蕪雜不堪的「思想感覺」進行調停與干預。意象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譬喻是大得多的主題。綜觀而言,譬喻不是語言而是姿勢,是「生活在意識的邊緣」(梵樂希語),對一切語言學和修辭學進行降維打擊,換句話說,它反對一切分類、簡化、規格、系統、教條、定義。 譬喻無所不包,它有時是押韻規則,有時是刻意不押韻。有時是主題動機(Leitmotiv)有時卻是變奏(Variation)。當爵士樂評家泰德‧喬亞(Ted Gioia)論及頂級的爵士樂手如何即興造句時,他使用了「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一詞,來形容演奏者全身心投入樂句的狀態,即興而帶著權威感,符合節律卻是反樂理的。無論它拖拍或是搶拍,高調或者呢喃,它都是自發,自信,自律。 而當這種音樂句法的理想型態出現於文學句法時,詹明信認為「這種暴力性意志的擴張(即強化)其實幾乎就是幻想的增長」。詹明信在此所指的是班雅明的「涉及空間的文句」,也就是《單行道》裡頭班雅明描述空間時的「意象化示演」,隱喻性的文句藉由一股無法被感知的暴力直接進入讀者的內心,改變讀者內心的基本結構,譬喻直接變成寓言,我們毫無懷疑或喘息的餘地。就這點而言,班雅明的文句是十足爵士的。相似性的閃光主宰了一切,譬喻和現實是不可分的,到了這個地步,隱喻學(metaphor)和轉喻學(tropology)可以棄置不談。這裡甚至也沒有現實,只有引文,引文,引文。 至此,譬喻,就是「擺脫既有現實」的熱望,是物件發出的吶喊,物件極力表現自我的熱望。對於作者而言,「細緻的觀察」已是一種形而上的原則,一種眼光與刀法,歸於必當。 譬喻(或者說完美的細節)在詩裡就是重力,一種向心手法,把一切拽向在黑暗中燃燒的核心。 譬喻之成功,取決於完美的細節,毫釐無所欺。一切都是想像,但是一切是如許和諧,完美,可信。或許,我們在這種和諧中所經驗到的,並非「趨近真實的想像」,正正就是真實本身。 所以奧維德《變形記》中的「少女變成樹木」之模型,理應是源自於一次對樹木的直接觀看經驗,這是觀察層面的事情,看得夠深,夠細,看出聯覺與幻想──看到樹木變成少女。譬喻就是從有窮轉向無窮,兩者同時產生關係。為了使有窮與無窮發生關係,古代人發明神話,作為對自身時代生活的譬喻。然而這些譬喻又全都源於現實生活的土壤。我們如何自舞中區分舞者? 譬喻世界就是現實世界,現實主義即形上學。而「既絕對又純粹的事實」反倒像是一種思想。什麼是絕對純粹的石頭?那一定是一顆存於思想中的石頭。 與純粹事實不同,詩歌是一門想像的學術,當我使用「光」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是動用一切知識直接在造太陽,連帶一整個星系,而非取用、挪用、借用現實世界中那顆太陽的影子。詩歌之注視一物,迫其成為萬物旋轉的中心,非如此不可。 世界即語言,語言即世界,兩者互為彼此,何者更為真實?誰是誰的喻體或喻衣?有反譬喻這種東西嗎? 事實是,譬喻是一種雜食性動物,想要獲得一切,甚至不惜吞食它自己。 反譬喻詩要求一種平淡,平淡,這是多強烈的一種企圖,反而限縮了藝術表現的範疇,限縮於可預料的時機和角度(除非這是它的本意)。因為我們打一開始就知道它在技術上和主題上的邊界,它會像圖景碰到鏡宮,在它的自身框架內展開疲勞的拓樸。 通常,這樣的技術自縛,在最好的情況下,反而會使一個自我中心者的智性開始狂飆(譬如班雅明,安卡森,或者夏宇)。在最好的情況下,象徵即本事,本身就是有趣的,即便它是超現實風格的,我們面對它,接受它,從來不會因猜想它背後的意義而分心。 無奈運用這種技術的常常只能是凡人:那種不自信、愛抱怨、便宜行事的人。所有那些反譬喻的詩,難道不知道其自身整首詩就是一個平裝的譬喻?也僅此,粗糙地,附屬於(而非暴露出)它背後的意義:對譬喻抗議。 因為詩歌最基本的張力即「同時在寫兩個東西」,而「言說」,便是話語機器在使用人類的智力來協助壓縮這兩個東西,其淨結果,俗其名可曰詩意。 我會說「張力」是因為那兩個東西往往是相反的兩個磁極,在運行中時常想要彈開,造反,分散。而真正有效率的譬喻在它所處的位置上,能夠將兩者強力壓縮,賡和,和而能解。用學究一點的話來說,在此,「形式秩序對應於一定的心靈秩序」。(史蒂文斯語) 用譬喻的話來說:精裝書永遠比平裝書更耐久,悅目,這點我可以肯定。 帶有明顯挑釁主題的反譬喻詩所能抵達的地方頂多也就是一個拉長的呈示部,在發展部開始之前就已智窮計盡,像是飛機沒了汽油,建築沒了地基。它無法從自身的結構之中獲得存在而不假外求的愉悅。畢竟,我們能從鏡子的反射裡去期待些甚麼?或許只有鏡子的破裂而已。 那麼還不如一開始就摔碎它,讓我們在碎片中,在自然的反射與折射中,看見赤裸的熵。 (本專欄作家為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Read More

〈彩繪人生〉賴永坤 不下田就跑步

賴永坤熱愛長跑。(賴永坤提供) 馬拉松是意志力的考驗,賴永坤憑著信念,農餘之際,勤練跑步,已經跑了10多年,他的愛好還把全家人都帶進馬拉松的賽事中,跑步的專注與意志力訓練,讓他在芒果事業有更堅定並且卓絕的表現。 玉井蜜旺果舖的賴永坤,把台灣的芒果乾做到美味無比,行銷全世界,說起芒果,從歷史典故到生產、品種、行銷,都有一套理論,尤其是果乾的製作方法,已經爐火純青,各式的芒果乾、愛文、青芒果、凱特等,有含糖不含糖,原味、甘梅等等口味,賴永坤還把製作果乾的技術拓展到鳳梨、香蕉、桑椹、火龍果、蓮霧、芭樂…等,蜜旺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果乾王國。 賴永坤是專業芒果果農,他的蜜旺果舖把果乾製作發揮得無遠弗屆,成為果乾王國。(記者楊淑芬攝) 除了是玉井芒果的代言人,賴永坤鍾情長跑,還是箇中高手,比較少人知道,這故事要從他念台大時說起,當時他是田徑隊,但是自嘲跑不快跳不高,只好練長跑,大四那年他第一次參加全馬比賽,跑出2小時59分的好成績,是他人生最好的記錄;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忙碌的生活忘了跑步是怎麼事。 直到10多年前,台灣馬拉松掀起一股熱潮,他再次投入跑步,第一次參加比賽,是參加八卦山馬拉松賽,他設定3小時40分鐘,跑完以後成績還不錯,和自己理想相去不遠;後來再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比賽,曾文水庫馬拉松賽是來回2次,第一趟跑很好玩,再跑一次就會要人命,非常累,都要靠意志力完成。 賴永坤曾征服蒙古戈壁沙漠。(賴永坤提供) 今年3月份,他又跑完嘉義牙醫師盃和大亞旺萊馬拉松比賽,大亞旺萊盃是從關廟跑到308高地,有坡度,山景也很美,成績都在自己的設定時間完成,在3小時30分到3小時40分之間,都能拿下好成績。 賴永坤說,人存在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漂浮,很多時間是用來「打發」,設定一個目標,讓自己時時「專注」;在跑步中他發現,每個人都有能量,加壓過程很痛苦,但是一定可以達到目標,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存在,自我設定目標,這個目標別人都不能幫忙,只能靠自己。 事實上,芒果農事很多,他自己的芒果田有7甲地,每天要照應,所以他參加馬拉松賽只有9月到隔年3月,4月以後就要專心回來做芒果。 賴永坤參加全馬比賽。(賴永坤提供) 他跑步也曾經受傷過,所以重新「學跑步」,聘請教練教導,為了維持體力,每天至少在跑步機上訓練一個小時。如何使用肌肉,肌肉疲勞就會受傷,肌力要長期訓練,每天練習呼吸,練習拉筋,都是日常的功課。 他愛好馬拉松,家中父親、哥哥都受到影響,因此幾年前他還主辦好幾屆「情定愛文山公益路跑」活動,一邊號召路跑一邊幫玉井小農行銷。 賴永坤說「人的前半生是學習,後半生就是付出,收穫的則是內心的滿足」,跑步的時候他感謝很多人一起跑,感謝美好的天氣,感謝很好的跑道;最重要跑馬拉松讓他身心豐盈,意志力堅定,事業發展無限。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中華學園〉雨停的時候

台南市大橋國小六年四班 ◎周博智 雨停的時候, 小鳥、青蛙在河邊歌唱, 小魚、蝌蚪在水裡嬉戲。 雨停的時候, 花兒悄悄仰頭綻放, 蝴蝶舞動翅膀四處飛舞, 萬物都出來了, 我,卻在被窩中呼呼大睡。

Read More

〈中華學園〉漁港競標記

新竹縣中山國小五年乙班 ◎邱筠筑 假日一大早,我迫不及待的從床上跳起來,因為我們全家要去永安漁港玩。回想起來,我已經很久沒有去漁港了,好想去吹吹海風、曬曬太陽和看看海呀! 沿途,望著車窗外的風景,藍天白雲優雅的跟我打招呼,一路上蟲鳴鳥叫聲此起彼落,更是熱烈的歡迎著我們到訪。涼爽的微風吹拂在臉上,感覺好舒服,「我們到了。」爸爸喊著。我興奮的打開車門,映入眼簾的是好多的小吃攤販,各種香味撲鼻而來,讓我的肚子咕嚕咕嚕的叫。 我們順著人潮走入漁港,觀看競標漁貨,那裡擺著各式各樣的海鮮,有大型魚、小型魚、螃蟹、章魚等,包羅萬象的海產讓人目不暇給。叫賣的魚販使出渾身解數,大聲的吆喝著:「來喲,來喲,快來看今天捕捉到的新鮮漁獲喔!」爸媽也忍不住參與了競標,大家一來一往的喊價,我也捏了把冷汗。終於,媽媽標到了一盤魷魚,讓我心花怒放,晚上又有美味佳餚了。 今天的漁港之行真是充實有趣,見識了漁港競標的文化,真讓人回味無窮。

Read More

〈中華學園〉蝸牛的家

台南市威爾森幼兒園小班 ◎張韵甯

Read More

〈中華學園〉同好菜

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A班 ◎鮑彥融 這幾天天氣轉涼,媽媽準備煮火鍋暖暖大家的胃。看到媽媽準備好多配料,其中,一大盆青菜最引我注目。我想,這盆青菜放進去,不就整個鍋子都滿了,還怎麼放其他的材料呢? 我覺得媽媽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我看著芋頭、栗子、香菇、玉米筍、紅蘿蔔都放進去了,肉丸子、貢丸也放進去了,幾乎鍋子已經快滿時,媽媽才終於準備放青菜。放青菜前,媽媽突然正經地看著我說:「你看仔細喔!幫我做見證,我有把所有青菜都放進去煮喔!」一把、二把……,欸!青菜已經堆得像小山一樣了! 我正想問媽媽為何要一次放這麼多菜時,突然看著鍋子好變魔術一樣,那座小山一點一點的坍塌了,整個青菜都乖乖地縮進火鍋湯裡。媽媽告訴我,以前的人說,這種菜是「打某菜」,丈夫看到滿滿一籮筐的菜,端上桌卻只剩一小盤,以為妻子烹煮時偷吃,所以就跟妻子有爭執。其實,這是菜裡的水分在烹煮過程消逝所造成的。 要不是親眼看到,我實在也不太相信。以前那個因此被打的妻子,實在很無辜。幸好,媽媽讓我眼見為憑學習到了,希望大家遇到事情有疑問要能去追究,而不是用動手動腳的方式來解決。 最後媽媽告訴我,這個青菜真正的名字是「茼蒿」。我覺得想要有好吃的「茼蒿」吃,得經過料理人一番仔細的清洗才行,充滿了料理人的愛心,叫「打某菜」實在不好,應該懂得感恩,叫「同好」菜才是呀!

Read More

〈中華副刊〉坐校車,上學去

■楊格夫 每天上午七點十分,我就得背好書包和水壺,鵠立在大我五十歲的父親工作的台北市立結核病防治院大門口,翹首盼望那台咖啡色的廂型車噗噗噗噗,從宏恩醫院後面的巷子拐出來。 車總是慢慢地開呀開,穿過仁愛路之後,它右側的方向燈會先閃起,接著緩緩地滑行過來,神奇的是,它總是分毫不差地在後車門把正對著我的眼睛的時候煞住車。這時,我會跨前兩步,等待魏媽媽推開車門拉我上車。那是三十年前台北市仁愛國小的校車,三十年之後,每每回想起那個影像,一顆心還是溫暖得不得了。 其實,從防治院走到仁愛國小,大概只要十五分鐘路程。我剛剛從鄉下學校轉學到位在台北市精華區裡的仁愛國小時,過了一段走路上學的日子,但是我那大我五十歲的父親算了算,坐校車一個月也才四百塊錢車錢,不算貴,於是就讓我坐校車上學去了。 那時的魏爸爸,大概也有五十歲左右了,頭髮已經極稀疏,但他聲音宏亮,人卻隨和,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最喜歡領著車上的小朋友一起張口說:「主耶穌,謝謝你賜予我們快樂的一天」。魏媽媽的模樣,我幾乎要忘光了,但她的好,永遠也忘不了。 她幾乎可以記住每一個搭校車的小朋友叫什麼名字。車上有三排長椅,放學後,搭校車的小朋友陸續走出仁愛國小校門,他們會一個個走向那部廂型車,又打又鬧地找好長椅的空位坐下。魏媽媽只要向車裡望上幾眼,就知道哪些小朋友還沒有上車。她會東張西望,念著他們的名字,詢問我們有沒有看到這些同學的身影?這些遲來的,遲早總都會出現,但魏媽媽每天都要重複那些充滿關愛,多年後想起還令你無比窩心的動作。 雖然結核病防治院離學校很近,但是仁愛國小學區不小,跨區就讀的小朋友也多,魏伯伯總要先在台北市東區繞上好一大圈,回程時才會來載我,因此放學後,我也總得跟著校車繞一大圈,然後最後一個下車。然而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每天都可以坐車繞圈,在那個時代,的確是件難得的樂事。 放學後,校車會循敦化南路往北邊走,許多同學住在敦化南北路和忠孝東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現在統領百貨和SOGO百貨後方光武新村一帶的巷子裡,這裡也成了我每天固定造訪的觀光路線。 當時的仁愛圓環旁,只有老爺大廈這麼一幢高大的建築物,敦南SOGO當時還是仁愛游泳池,復旦橋還沒有拆掉,忠孝東路四段上只有阿波羅大廈等高樓,同學們大多住在高樓旁邊那些公寓簇群,路旁看得到種稻的水田,一位同學的父親在忠孝東路邊種田,農事忙完,農具收一收,回的可是四十年之後一坪上百萬元的家。 班上有三個人坐校車。一個是路光麗,她住在敦化南路西側鐵道(現在的市民大道)南邊的第一個巷子裡。這個可愛的女生總是燙一頭捲髮,漂亮又惹人愛,但是小學四年級沒讀完,她就移民美國去了。另一個一同坐校車的同學是應亞娟。同學們一個個下車後,車裡通常就只剩我和應亞娟兩個人。如果當時那種「喜歡」的感覺也叫初戀,她就是我的初戀。應亞娟長得白白淨淨,瓜子臉,住在防治院對面的巷子,校車穿過仁愛路時,她才優雅地穿越馬路,跟在我身後上車。 每天早晨,除了期待校車,我也心頭小鹿亂撞著,期待那個瓜子臉蛋,一起上校車的小女孩。三十年後想起那「初戀」,還有甜蜜在心頭。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中華學園〉女力時代

台南市後甲國中二年級 ◎郭芃辰 早期女子被灌輸無才便是德,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沒有自己的權利,亦沒有自己的事業;反觀今日,許多大明星、公司主管,甚至國家元首都是女性,近十年來「女力時代」可說是風起雲湧。 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手--蔡依林,出道初期有網友說他不會唱歌又做作,於是她更努力練習唱歌、跳舞。二零零六年時發行《舞孃》專輯,三年後的《花蝴蝶》專輯中,更是花了半年時間,學會了芭蕾的高難度動作「鞭轉」。「我相信努力就會成功,不容許自己站在原地不動。」蔡依林的這句話讓我銘記在心,平常的付出、認真,總有一天會有回報!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某日,她乘坐火車,靈思突然湧現,一個戴著粗框眼鏡的男孩飛進她的異想世界,哈利波特故事在眼前一幕幕展開。但那年年底,羅琳母親因病告別人間,她在生命的低潮中苦苦掙扎,但仍花費五年時間完成《哈利波特一》。羅琳在面對生命的困難時,不害怕並堅強地走下去,也因為她的堅持,我們才能見到哈利波特! 被譽為「廣告教母」的余湘,早期是名沒沒無聞的演員,一次腦血管破裂差點奪走她的生命,大病初癒後,她決定放手一搏自己當老闆。余湘曾說:「設定了目標就要不服輸,不退讓,相信自己做得到。」也因為她全力向目標前進,如今才能贏得廣告教母的美稱。 女性可以單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女性更是獨立、自主、強大的代表;成功女性就像一頭心中有著遠大志向的獅子,無論是蔡依林、JK.羅琳或余湘,她們教我拚盡全力也要完成夢想,女力時代,讓這世界因而閃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