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朱西甯引領 張白伶入文學殿堂

文/記者趙家麟 圖/張白伶提供 張白伶談人物專訪寫作經驗,有如開啟一扇一扇的門。 關於寫作、音樂活動節目冊海報設計,張白伶並不是科班出身。回憶少時,由於一個奇妙緣分,幾次隻身前往台北文壇知名的朱西甯老師家度過暑假時光,那裡除了眾多貓貓狗狗外,客廳時常坐滿文人雅士藝術家們侃侃而談。朱家餐桌上也總是熱鬧非凡、笑語晏晏!   朱西甯夫婦親切疼愛有加   已故作家朱西甯老師和日文小說翻譯家妻子劉慕沙阿姨一家人,總非常親切、疼愛她,陪吃陪玩陪聊天,他們的三個女兒天文、天心、天衣如今也都在文壇頗有成就;張白伶正是那個時候開始認識平劇的唱腔身段功法,因為跟著朱家去聽去看,也產生了興趣,也是她喜歡戲劇的開端。 那段時間,她住在天文讓出的臥室,那一方小天地充滿寶藏物什,其中又特別著迷於胡蘭成先生寫的書法,看到癡迷。想來朱家猶如大觀園般,也引領年少的張白伶進入浩瀚的文學殿堂,並且一腳踏入綺麗的寫作世界。   皇冠人物採訪記者開眼界   後來,張白伶因為發表在報紙副刊上的一篇散文,受當時插畫家吳璧人引薦,得到皇冠雜誌副社長的認可,進入皇冠雜誌社任職,成為內部的採訪記者。選擇人物採訪的一線職務,就是想要克服挑戰自己特別怕生內向的性格。 張白伶認為,改變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做你特別害怕的事情。隨後幾年,因為工作關係,她訪問了來自四海八方各個行業的佼佼者,尤其是藝術工作者,也大大遼闊了她的眼界視野! 印象較深刻的採訪經驗,她還記得有一回訪問裝置藝術家莊普,應該是在北美館,談到創作,突見莊普提一桶油畫攪拌顏料走上階梯,猛的唰一下直接潑向鋪展在地的畫布上,油彩四濺迸發成一幅斑瀾抽象作品。他的熱情、他的畫,甚是叫人驚詫連連,藝術家內心澎湃充滿激情,是青春也是創意!   徹夜訪談三毛寫成上萬字   還有一次,張白伶與她私心傾慕的女作家三毛,徹夜訪談下,嚮往極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浪遊的日子,洋洋灑灑寫成一篇上萬字訪問稿,三毛讀後讚賞不已。 曾經邂逅的人事物,宛如人世百相大海波瀾!一次次的人物專訪,都有如開啟一扇又一扇門,帶領張白伶徐徐走入受訪者的日常生活、創作理念、生命價值甚至靈魂深處,每一位都是她人生中的貴人,對待她這個生澀的訪問者無盡的善意包容、溫暖暢言。   張白伶為孩子們籌辦音樂會,樂在其中。 策辦青年音樂會獲得支持   最近幾年,她策辦了三場青年音樂會,這幾位青年音樂家當中,一個是她的兒子曹齊,一位是乾女兒詹閔卉和另兩個感情較好的同學詹宗玹、徐良誠。四人是從小三開始一起長大、一起學音樂,就像兄弟姊妹;音樂班的孩子們個個精靈活潑,動靜之間十分天馬行空! 每隔幾年,孩子們總是需要舉辦正式的個人音樂會,檢視自己日日埋首苦練的成績,就像成果發表會般。身為家長的,倒覺得孩子們的個人或聯合音樂會,毋寧是為了讓小孩自己或父母多用讚賞肯定的眼光看待學音樂這件事。 張白伶為孩子籌辦音樂會,還自己動手設計海報、邀請卡與節目冊。 張白伶因為從小熱愛能夠發揮創意的事情,也接觸了無數的藝術家和畫家們,義不容辭地承攬下音樂會統籌的事宜,並獲得另外兩名家長的信任支持與協助。 幾場獨奏音樂會或聯合音樂會,都依照孩子們的個性、氣質特色來做最佳呈現,大至場地租用布置、音效、錄影收音等等,小至個人舞台造型,張白伶常一手包辦,也設想海報、邀請卡和節目冊的設計基調等,甚至,每個孩子的服裝造型和舞台妝髮也都要一一考慮做好。 張白伶為孩子籌辦音樂會,還自己動手設計海報、邀請卡與節目冊。 一位家庭主婦,頓時變為一場又一場音樂會的策劃設計人。期間,一邊學習一邊設計,張白伶做起來頗為怡然自得,並樂在其中;特別是當演奏出的音樂能被大家聆聽欣賞,能夠穿透欣賞人的心靈迴路之後,才擁有真正的意義,使人幸福。   張白伶喜歡閱讀、書寫,沉入書海天地。 書蟲第1本書是言情小說   張白伶說,自幼就被母親戲稱為:天地一書蟲,上學後才知道英文裡真有book worm這個詞,可她看的第一本書,竟是媽媽在看的嚴沁的言情小說,褐色書皮厚厚一本,也不明白當時年幼的腦袋是否真能理解小說內容?! 回顧自己的閱讀經驗,她並沒有被什麼世界名著或童話故事啟蒙。成長過程裡,對書本的喜歡、耽溺程度已經有點”酗”了。她還記得那時讀日本平安時代古典文學巨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幾大冊,不出一個禮拜拜讀完畢,興味盎然;遠景出版社出一套百本世界名著,暑假沒結束也都看完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大套,也日以繼夜的看光光,追劇似的! 書海也是海,沉入其中像一隻魚兒悠游翻轉,青春正盛的自己閱讀種類多樣駁雜,舉凡藝術、文學、哲學、人文、傳記等等無一不喜;也非常愛設計書,廣告文案製作什麼的統統接觸吸收! 她說,凝神專注讀每一本書,在那個靜謐的時刻,呼吸亦如流水將文字意涵帶到閱讀者關注的地方停留,浸潤,等待被吸收消化理解之後,沉澱為內在種種。   張白伶讀《金剛經》,領悟其核心重點在於如何啟動個人完美的覺知能量,然後融入日常生活中。 發願 誦讀金剛經一整年   今年,她發願誦讀大乘佛法寶典《金剛經》一整年,早課虔心念誦全經一遍,塵念皆息的夜晚再仔細研讀一段段經文,祈願能透徹領悟內容。大半年過去了,原先認為艱澀難懂的一部經書倒也讀出了興致,每每期待夜晚的讀經時光,因為東晉後秦的鳩摩羅什法師漢譯的經文文字太美,完全可以當成文學作品看著。 為什麼要讀經書呢?張白伶說,不完全起心於宗教信仰,她記得以前日本有位高壽禪師於寺院盛會講經說法時說道: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謮經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自己! 讀經以來,更覺得老禪師說得太對了!她的領略是,千萬不要小看自己,《金剛經》的核心重點其實是:如何啟動個人完美的覺知能量,然後融入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是一位旅客而已,暫時住在此生和此身,真的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看向未來的目光,千萬不可以變得冷漠才好啊。   期望文化藝術能深植日常   文化藝術豐富城市紋理與生命的期待等這類命題,專家學者從沒停止探討過,她認為各種藝術形式表現,脫離不了生命本身在現實生活事物之中產生的悸動,也並非現實的複刻版,應屬生命甚至靈魂的昇華與永恆的存在;文化則是生活有餘情來潤澤自己,這就關乎每個人的人品涵養,文化也可能是一種返璞歸真和回歸與自然的連結,這比較貼合於日常生活。 文化藝術本身自有它存在永生的目的,她衷心希望生活在台灣這塊美好淨土的人們,人人健康快樂、內心富有平和,所有的這一切期待,其實都不能忽視基礎教育這個區塊! 從自己的生命經驗,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她觀察到,以前的學校教育制度雖沒有今天自由,卻總是把最美好的東西傳承下來,自然而然中也學會了做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如今,資訊太多了,網路發達之下,孩子們常常莫衷一是。所以,我們這一代仍需教導幼兒禮儀,從小事學習,以此養成柔順謙虛的性格,至少,該懂得如何畏天敬人。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用相片紀念獨立日

台南市德光中學國中部三年三班 ◎吳政諺 我的書桌擺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名少年在海灘的漂流木上,他那可洞悉一切的眼神正望向遠方,海風輕拂,使得衣服隨風飄搖,你們知道這翩翩少年是誰嗎?就是我。 這張照片對我來說意義相當重大,因為那日是我的「獨立紀念日」。 記得某一次的功課,老師說要利用假日前往漁光島的海灘寫生。到了星期天我立馬動身前往漁光島,身為國二生的我,也算是能獨立解決問題的年紀了,所以我便信誓旦旦央求媽媽:「請讓我自己前往並自己完成,因為我想要學習獨立!」 到了星期日當天,我便戰戰兢兢的孤身前往漁光島,一開始還滿順利的,但踏上島後身為路痴的我很快就遇到了困難,經過了一番折騰,終於完成了功課,並拍下了這張照片紀念自己「獨立成功」。 雖然只是一張普通的照片,意義卻相當深遠,它承載著我蛻變的過程;承載著我成長的價值;承載著一個需要依靠的小男生成為一個可以獨立解決問題的大男孩的故事。 每當我看到這張照片,就像打開了記憶的閘門,「獨立」二字便會在心中再次被喚醒,這雖然是一張不起眼的照片,卻擁有屬於我個人無價的經驗。

Read More

夏日食慾差 過多冰品惹禍

中醫師蘇泓文說,小兒夏天食慾下降,可藉由陳皮、厚朴等中藥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炎炎夏日,許多家長皆抱怨小朋友食慾變差。中醫師說,家長可多觀察小朋友狀態,找出生理、環境、習慣等3大類可能的原因,再藉由中醫藥方調理脾胃功能改善。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蘇泓文指出,小兒夏天食慾下降大致上有以下原因: 1.生理原因:先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生病了,近期副流感病毒以及腸病毒肆虐,建議家長可觀察小朋友體溫、手及腳掌上是否有長水泡、口腔及咽喉是否有潰瘍等,若有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下降、手腳無力等,應趕快就醫。 2.環境原因:夏天較熱加上小朋友好動,排汗量較平時更多,因此身體內水分及電解質流失亦較多,甚至會影響腸胃蠕動,若出現食慾不振、口乾舌燥,則有可能是脫水的前兆。因此,家長需叮嚀小朋友少量多次補充水,且應避免只單喝運動飲料,以免糖分攝取過度。 3.習慣原因:觀察是否飲食不當造成胃口變差,炎夏小朋友容易吃過量的冷飲、冰淇淋以及甜食等。這些熱量高的食物易造成飽食中樞興奮,使小朋友不容易餓,正餐吃不下。建議家長留意小朋友正餐與點心的間隔安排,及慎選點心的種類。 蘇泓文表示,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易受損傷,影響胃口。中醫在治療上,會以調理脾胃功能,增進腸胃蠕動為主。把握「補脾貴在運」的原則,常使用陳皮、厚朴、蒼朮、白朮、枳殼、木香等藥物來幫助腸胃蠕動,再搭配幫助消化的開胃中藥,如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連翹等。透過家長協助改善小朋友的習慣,配合中藥調理,皆可以讓小朋友在短時間內恢復健康。

Read More

補水防曬 有效預防中暑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夏天天氣熱,當人體無法適應暑氣難以散熱,造成生理機能障礙時,就是俗稱的中暑。要避免人體被暑氣所傷,最簡單的方法是要補充飲水和防曬,利用晨昏離開冷氣房做運動排汗,能減少中暑的機會。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郁凱表示,要避免人體被暑氣所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補充飲水與遮陽防曬;在氣溫30度時,每天至少要飲水2000毫升,隨著氣溫上升而逐步再增加;當戶外溫度高於30度時,可依照活動性質選用洋傘、遮陽帽、防曬袖套或風衣進行防曬。 他表示,在應對炎熱酷暑,讓身體舒爽的退火飲食中,「綠豆薏仁湯」為最佳的養生聖品,綠豆與薏仁的組合,正好產生「清熱」與「利濕」的功效,協助人體適應熱與濕夾雜的暑氣 賴郁凱說,準備清涼解暑的綠豆薏仁湯須注意3個要點。「充分浸泡」:綠豆及薏仁都是乾燥的堅硬種子,洗淨後、烹煮前,夏季至少要浸泡3小時;薏仁先煮中火30分鐘,再下綠豆小火煮30分鐘,熄火後悶鍋30分鐘,直到綠豆薏仁呈現軟爛翻花的程度,才不會導致脹氣的副作用。 一定要煮到綠豆薏仁呈現軟爛翻花的程度時,才能加少許砂糖調味,否則不容易煮爛,而太甜則會減損薏仁利濕的功效;最佳賞味溫度是4~6度,也就是一般家用冰箱蔬果保鮮的溫度即可。 賴郁凱提醒,炎炎暑假中,隨時補充水分、外出適當防曬、吃清涼解暑的食材,還有一個養生的秘訣,就是在早晨或是傍晚離開冷氣房後,從事提升心率、增加排汗的戶外運動,能有效提升人體對暑氣的抵抗力。

Read More

〈中華學園〉立槳記趣

台南市南大附小六年級 ◎張寧真 將手指放入海中,一股沁涼從指尖傳導到全身,我在海面上乘著立槳探索著神秘的大海,享受著微風輕柔吹拂臉龐,彷彿化身成躍出水面的小魚,陶醉在與風共舞的世界。 坐在立槳上,看向一望無際的大海,從碧藍的淺海到蔚藍的深海,好像置身在大海的深處傾聽海的心聲,聞著海的氣味,深刻感受海的壯闊,多麼平靜沉穩,令我感到無比自在。徜徉在寧靜的大海上,有如閱讀一本有深度的小說,品味一杯特別的茶,享受獨自悠閒唯美的幻想空間,深情款款的海水將我包圍,我在海的懷抱中譜下無數美好的回憶。 當我沉浸在自己一人的世界時,身旁的朋友叫住我,她叫我嘗試從立槳板上站立,保證能吹到溫柔的海風,運用不同角度感受立槳的趣味,當想起身時,卻不慎跌入海中,這更激起我的好奇心,想知道站上立槳的感受,因為不小心跌入海中,喝了一肚子的海水使我覺得不舒服又可怕,因此,我更加好奇用辛苦換來的成功是什麼滋味!於是我先踏穩右腳,接著站直左腳,將身體用力往上撐,終於如願站上立槳,原來這就是成功的感覺,和煦的海風像媽媽慈愛的手撫摸著臉頰,好溫柔的感受,悅耳的海浪聲猶如音樂輕輕敲扣,好美妙喔啊! 這次的挑戰,讓我體會到立槳運動其實是件很浪漫的事,只要用心感受,一定能夠發現它豐富的樣貌,以及多采多姿的樂趣,期待下次的前來,相信又會是一番前所未有的感動!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林諒的歲月 (下)

■江明樹 老父有點病懨懨的神情,還是照常服務病患,一顆替病患解決疑難雜症,老父頭髮已經一半斑白,老父拖磨來過身。回顧過去,老父微肩侷僂的身子,有點老態的走路,長時間墜入生老病死的制約中。他診斷把脈病患,投藥效能,有些能掌握的,有些聽天由命,難講,因循和變化,莫明其妙,原因不明。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消隱一段時間,非胡言亂語,非誇張唬爛,非關風情,更遑論有多困惑多傷感,人生苦短,存在著林諒面對老父安祥離世,他最感念早歿的母親,因此,兩人相隔近30年,那種懸在空中的飄飄忽忽感受,備受心靈折磨的痛苦,會有奇蹟出現嗎? 但冥冥之中,父子關係,緣分,是一種緣分啊!哭了又哭,哭了又哭,哭了又哭。啊!啊!哎!哎!生命折磨的苦況。昔日跑江湖,老父說甚麼,欣然從命,沒有說為難的理由,父子同心可以解釋。 偷偷拭淚了,林諒心情跌進谷底。老父頭髮已經一半斑白,老父拖磨來過身。回顧過去,老父微肩侷僂的身子,有點老態的走路,長時間墜入生老病死的制約中。他診斷把脈病患,投藥效能,有些能掌握的,有些聽天由命,難講,因循和變化,莫明其妙,原因不明。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蒼翠的山林,佝僂的背影,蹣跚的步履,曾是勤儉刻苦,母親和老父的相繼離世,四顧茫然,遺像模糊,搏命演出悲慘的童年。大熱天氣,山風徐徐,驅趕熱烘烘的氣溫,碰到寒冷天氣,冷颼颼的寒凍。 山林深處,書寫靈魂深處,選邊站,你到底要選哪裡是故鄉?瞥見庭院、門口埕、田園、荒野、濕地、池塘,小徑、山麓、山坳,上坡、下坡、竹林、歲月中的外公,林諒的內心和外在風景重疊。 老父與生活正面對決,瞎眼赤腳仙仔的他沒有投降,隨波逐流,他,勇敢地逆流而上,沒有那麼弱勢衰小。老人家有事情做,會不會也是一種自得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會讓自己忙碌的開開心心。林諒刻苦自勵,暗暗發願,有朝一日要以自己的聰明智力,打下一片江山。 體驗酸甜苦辣的20年,幫助援引慢慢地使自己增強,悲愴的歷史,艱苦的平民百姓,付出很大代價討生活。跋涉漂泊決定了生存空間,生命繪圖,生命雕刻,然後落款精神。為了營生拚經濟,發誓靈魂全力以赴。 「天哪,林諒發奮圖強呀!」 奮發圖強的模樣,命運它沮喪的元素輾轉換成了和氣,洞察生命歷程的敏感度。幻覺,幻想,幻影也應該快有了,一個人經歷了煎熬和困頓之後,就忘了。欣適怡神,沉潛的安然自在,林諒心境,一種典範悄悄地在發生,沒有太被注意傳送,彼時龍船窩山中恬靜。 林諒開張雜貨店出張所,起先靠自己的店面為號召,生意起來後,「龍船窩林」在旗山名人林波、林朝凱同宗人大力推薦幫襯下,生意扶搖直上。更且請了能騎腳踏車外務員出張。而林諒本人,更是做到美濃客家人生意,刻意攀交他們習客語,幾年後,生意最大宗買賣就是美濃人。後來的後來,外公的「萬財伯仔」,不逕而走。 在外孫筆下如之何?春暖花開,又是另一個清晨拂曉,笑容綻放,更多子孫們的擁護,只是握手我百感交集,人生的人生,偷偷拭淚了,邊寫邊擦淚水,70多歲的人生,深深感悟時間的快馬催促,公孫關係。 歲月中的外公,整理外公資料時,意外發現昔日外公和外祖行跡。外公林諒,林諒外公,初老心境延伸外公一生坎坷生涯,寫著寫著竟然淚下,得以忠實傳達外公林諒的一生。

Read More

20年來運動過度 半月板損傷

周立展醫師呼籲注意生活3原則、護膝3運動,預防和改善關節退化問題。(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60歲男性從40歲起就開始注意健康,堅持每天運動6~8小時,20年後某天痛到無法走路,就醫發現因為「運動過度」,不只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還出現嚴重關節積液、骨性關節炎等。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治醫師周立展表示,該患者不正確的關節過度使用,反覆彎曲太快、太多;其中,膝關節是承重關節,發生退化時症狀特別明顯。 要預防膝關節退化,最重要的是注意生活3原則「少彎、慢慢彎、不要彎太久」、護膝3運動「直抬腿、壓膝、抱膝」。 周立展說,日常生活要避免長期蹲跪。如果長時間坐著,每半小時就要站起來活動一下;否則膝關節固定角度彎曲太久,會增加膝內壓力。並建議站起或坐下時,手盡量扶著椅背或壓住膝蓋上方作支撐,讓膝關節慢慢彎曲,速度不要太快,要從年輕時就養成習慣。 周立展提醒,常常在運動公園看到老人家用力甩腿、甩手,或是關節快速地彎曲伸直。這些關節反覆彎曲、速度太快的運動,都可能造成傷害。提醒選擇合適的運動可以增強肌力,避免關節僵硬;運動前可以先用毛巾溫敷,幫助血液循環、肌肉放鬆,比較不容易受傷。

Read More

〈中華學園〉操勞傷身的阿公

台中市龍港國小六年甲班 ◎黃義鈞 風光明媚的春天,搭配徐徐的微風,在寧靜的下午,突然一通電話打破了一切,是護士打來的,說:「是○○先生的家屬嗎?他倒在路上了,幸好有人送來醫院。」那是我的爺爺,爸爸聽了,心急如焚衝向醫院。 一心只想見到阿公的爸爸,看見病床上坐著的阿公正在研究怎麼使用器具,一顆懸著的心暫時安放,經由醫護的解釋才明白,爺爺因為血糖過低而暈倒路邊。 由於我們一家靠運輸業維生,旺季時出車工作相當忙碌,一日三餐沒辦法按時吃,飲食亂調的結果是大都容易暈眩、噁心甚至胃痛,儘管知道健康很重要,但一忙起訂單就沒日沒夜的,實在很難回歸正軌。 阿公出院後有稍稍注意了一陣子,狀況好轉後又忘了疼,有沒有吃飯、有沒有吃藥成了疑問句,結果又把自己送進了醫院,檢查的結果自然更嚴重了,幾天後雖然退燒、回穩,卻依然讓人無法放心。 醫生語重心長的叮嚀:「一定要正常三餐、飯後服藥。」阿公是乖乖的點頭,我們也都聽到了;希望接下來能以身體照顧優先,別再因為操勞而傷身了。

Read More

〈中華學園〉乘著歌聲的翅膀到鄉下

台南市崇學國小五年十班  ◎郭昊鑫 乘著歌聲我們來到鄉下。 春寒乍暖的季節,翠綠的稻田隨風搖曳,「沙沙沙」彎著腰層層稻浪在風中快樂的舞動,好似告訴我春天到了。一旁的樹上鳥兒悠閒的唱起歌來,緩緩的飛去,翱翔於藍天。離開了擁擠的都市,逃離了喧囂和討人厭的廢氣排放。進入山中,彷彿走進新鮮空氣商店,欣賞百花齊開,蝴蝶和蜜蜂交錯,幫忙花朵們授粉,順便換取花兒體中的甜份。站在山頭,感覺群山圍繞,傾聽山野中的交響樂,俯瞰欣欣向榮的景色。 接著來到了海邊,海風輕拂臉蛋,帶來鹹鹹的海水味,指揮波浪拍大石柱和沙粒的音樂。「ㄕㄚㄕㄚㄕㄚ」海草們舞動著,魚兒也跟著扭動身軀,蛤蜊也不甘示弱「ㄎㄚㄎㄚㄎㄚ」像響板般打起節奏,八腳章魚跳著拉丁舞,跟沙丁魚一起同樂慶祝,還有免費海藻,以及豐富的山珍海味如小蝦米、金魚藻,魚類……等能夠享用。 「來唷!看看喔……」市場的叫賣聲有著濃厚的人情味,人如浪潮般洶湧而至,快把市場淹沒了。攤位大排長龍,把街道擠得水洩不通。 五花八門的音樂有的悅耳動聽,有的悠閒,有的吵雜,散播在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音樂開啟生活中的視野,使生活充滿美好。

Read More

烈日跑單 外送員暈眩想吐

醫師黃彗倫說,天熱要排除非必要戶外活動並注意防曬,保持室內環境通風及涼爽,運動時記得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52歲陳姓外送員患有糖尿病,本身水分調節功能不佳,騎機車頂著豔陽跑單導致惡心想吐、暈眩、食慾低落,就診才知引起「熱衰竭」;另一名30歲張姓外送員送餐途中時常因為頭暈,發生多次擦撞自摔意外,也曾騎車暈倒過,原以為是罹患腦部疾病,檢查確診「熱中暑」。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指出,熱中暑是嚴重程度和致死率最高的熱傷害類型,主要是身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常,無論是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身體無法及時排出過多的熱量,或者是排出熱量的機能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 熱中暑病人的核心體溫會高達攝氏40.5度以上,症狀輕微者會出現頭暈、虛弱無力、皮膚乾燥發紅和口渴難解的現象,嚴重時則可能出現突發性昏厥和血壓下降,還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致死率非常高。 熱衰竭則指人體體溫過高時會排汗降溫,但是如果排汗過多,身體流失過多的水分和鹽分,就會導致體內嚴重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引發熱衰竭。 家醫科醫師黃彗倫提醒,65歲以上的年長者、慢性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屬於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功能不佳的族群;嬰幼兒體溫本身就偏高,以及戶外工作者、運動員,需要長期在外曝曬的職業,都是熱傷害高危險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