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常常,我想起那雙手

台北市和平實小六年楓香班 ◎陳品叡 常常,我想起那雙手,那雙陪伴我度過黑暗,重回光明的手。這雙手,是老師的手。他每日為我們批改作業、安排課程、上台講課。即使受到同學的無禮冒犯和家長的批評,也如蠟燭般,燃燒自己,照亮我們。老師無私的奉獻令人欽佩,真的非常偉大。 不知道何故,我個性樂觀,待人友善,換來的卻是同學的排擠、欺瞞和各種惡意相向。常常,我獨自倚靠在牆邊,心裡滿是悲傷、無助。反覆思索著,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卻始終無法得到答案。某次,就在我心情極度低落時,有一雙手輕輕地撫摸著我。回頭一看,是老師!他說:「沒關係,來,發生了什麼?跟老師說,老師幫你處理」。我心中原本下著滂沱大雨,老師的話語如一絲陽光,將我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那雙手,帶給我力量、帶給我慰藉,更帶給我希望。 自從那次事件之後,每當被同學構陷、嘲弄或欺侮時,我都去找老師。老師會逐一協助處理,從來不厭煩。每當我有負面情緒,我都會想起那雙手。因為,它讓我知道,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有時也需要逆風而行,重要的是,如何對抗困境,努力前行。 每當我懷疑自己、感到無助時,那雙手就會出現,安撫我、鼓勵我向前邁進,即使前方阻礙重重,我也絕不退縮。老師,謝謝您!

Read More

〈中華學園〉妳好,我親愛的外婆

台南女中二年十三班  ◎陳翊綾 頂著一頭燙捲短髮,染黑的髮絲間略夾雜著幾根白絲,黝黑的臉上帶著深邃的皺紋及濃密的粗眉,笑與不笑都讓人感到幾分懼怕的女人,是我六十七歲的外婆。 小時候的我對外婆只有滿滿的恐懼。我在七歲以前,由於家庭因素只能住在外婆家。而外婆與大多數老人一樣,有著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觀念,而我,是女兒的女兒,所以極度不受到她的重視,表兄弟姊妹犯的錯都由我承擔;且外婆的脾氣向來只發洩在我和我的母親身上,但因我的母親白天總是在外忙於工作,深夜才會回來,所以承受這一切的往往只有我。外婆總是仗著教育的名義處罰我,舉凡打罵、罰站、餓肚子是外婆給予我的童年。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我總是穿著外套帶著笑容,遮掩著生理與心理的傷口。幼年的我只覺得是我不夠好才會受到處罰,直到長大搬離外婆家後我才知道,我小時候被迫接受的合理其實並不合理。 童年的經歷讓我不知道該不該憎恨外婆,所以我與外婆間一直存在著距離感,直到某個午後,從母親口中聽聞外婆的故事。原來她也是一個令人心疼的小女孩,小學聰穎的她由於父親的意外離世,被迫中輟成為家中經濟的頂梁柱,只因為她是家中的老大;而且,她是女生,她的母親待她並不友善,小學三年級的她除了要煮飯、洗衣服、打掃,還要照顧弟弟妹妹,甚至要兼差打工。她的母親只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一有差錯就是一頓毒打,所以外婆才會早早結婚與外公打拚事業,為的就是逃脫那個不像家的家。聽完這些我的眼淚已止不住。 自從那次過後,我不再躲著外婆,開始默默地關注她,發現她總是以大家的剩飯剩菜做為一餐,啃著幾乎只剩骨頭的魚,尋著各種便宜貨,即使在外吃飯也很少主動夾菜。每每看到這些,我的鼻頭都不禁酸起來,思及以前的她遭受著各種不公平對待;忙碌了上半輩子,現在的她有錢了還是極度節儉。我恨她嗎?不恨,她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帶著她的成長經歷教育著我,而一切源自她無法選擇的出生及際遇,對與錯不能僅從單方向判斷。 落日下,餘暉灑在她那充滿歲月的臉龐,我只想對她說:妳好,我親愛的外婆。

Read More

〈中華學園〉審己以度人

台南市聖功女中高中部三年溫班 ◎林詠沛 老子說過:「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的弱點是明智的,不自知反而是缺點。「審己」就像是能量飲,是為了給不完美的自己認識自我的機會,改善缺點重新注滿動力往前行,並伴隨著一同努力的夥伴,互相指正,邁向更好的未來。 名廚江振誠即是「審己以度人」的典範。他並沒有因現今的名望已高,便隨意的評論他人,或以廚師的名義賺取利益,反而不斷的尋找初心,改善自己的缺失,致力發揚台灣飲食。他希望藉由他的先行,能帶領更多的廚師追尋自己最初的理想,且透過料理讓世界認識台灣。 回憶國中剛進入合唱團時那自傲的我……,因國小曾參加合唱團六年的關係,當新加入學校合唱團時,自認為比他人的經驗豐富便好為人師教導其他人歌唱技巧,卻不知反而弄巧成拙,被認為過於高傲而令人厭煩,在朋友的告知下,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也領悟--原來在別人的眼中,我也有很多缺點,但我卻忽視它們且利用我的自以為教導別人。 如今的我透過詢問老師,並與同伴們互相讚美並修正缺點,因而學習到了「審己以度人」的精神,期盼自己變得更好,並能得到一份珍貴的青春回憶,我想這才是共同學習的真正意義。 蘇格拉底曾說:「唯一真正的智慧,就是知道你一無所知。」認識自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唯有「審己」才能「度人」,不是一味地指責,而是相互學習,以達到最高的人生境界。

Read More

〈中華學園〉美麗的花

新竹縣上智小學二年級 ◎譚宇倫

Read More

失智年輕化 應復健復能並重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台灣失智人口逐漸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專家建議,矯治性復健加上復能服務,失智者可望享受樂智人生,另外呼籲政府增設失智據點,提高據點承接意願,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台灣失智者人口約30萬,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且罹病者有年輕化現象。 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毛慧芬指出,失智不等於依賴,更不等於無望,矯治性復健加上復能服務雙管齊下,失智者可望享受樂智人生。 毛慧芬說,過去常聽到失智者認為現在的自己跟以前差很多,「很丟臉」,因此不想也不敢復能,家屬則擔心失智者復能太危險,甚至有照顧者覺得失智者好好躺在那邊「比較好顧」,幹嘛還要復能。 事實上,專業人員的介入是陪伴失智者找方法,觀察失智者還保有什麼能力、環境及家人支持度如何等各項因素,共同討論制定復能方案。 毛慧芬強調,失智者已經很辛苦,外界應從旁鼓勵而不是勸退,也不要輕言放棄信念,更不要只是提供照顧,在專業人員協助下,讓失智者發揮最大潛力,自主並不代表完全獨立,而是及早專業介入並給予支持。 毛慧芬指出,現行1409個失智服務資源,包括失智社區服務據點535處、日間照顧845處、團體家屋29處,雖然數量多,仍有許多人「無處去」。建議政府增設失智據點、提高失智據點承接意願、提升一般據點對失智敏感度及友善程度。

Read More

〈中華副刊〉沉思

■古月月 托住右耳下的領土 那裡有一本書無法線裝的城池 城池不眺望只沉思 想得太遠 就會走入站在第一排的歷史 沒有雲擦拭的額頭 時常有遠方掉落 一排瀏海是曾經的草木 如今已出走為濤聲的行止 而唇邊有微甜的天氣 一分糖最懂得淡淡的孤寂 眉峰已拆下偏旁 不再左右夾擊一座山 你是否讀見 眸中一則午后的預言 凡是最近的 都會被最遠的改編

Read More

〈中華副刊〉路上的風景

文/潘玉毅 圖/盧博瑛 江邊空曠 過釣臺∣∣黃仲則   桐君入我夢,趣我推篷起。 一鳥啼岩間,雙臺峙雲裡。 十載道旁情,惟有狂奴耳。 更酌十九泉,飽看桐江水。   寫作這首詩的時候,黃仲則不過二十四五歲的年紀。當時,「好作幽苦語」的黃仲則因感恩師邵齊燾過世之後,「益無有知之者」,於是便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乾隆三十八年,黃仲則離徽赴杭,由新安江乘船東下,經桐江、富春、錢塘江,至杭州,遍遊武林諸勝。從時間上推算,《過釣臺》應寫於他從徽州到杭州的這段路上。 題目中的釣臺是指嚴子陵釣臺,因東漢嚴光隱居於此而得名。詩人沿江東下,許是未曾多作停留,故雲「過」。舟在江上,人在舟中,而釣臺在舟中人的眼裡,或者,也在夢裡。 「桐君入我夢,趣我推篷起。」桐君是指被後世稱為「中藥鼻祖」的桐君老人。相傳,其人於黃帝時期曾在此地結廬煉丹,懸壺濟世,造福鄉里,而當鄉人問其名姓時,老人笑而不答,指桐為姓,便有了「桐君」之謂。這兩句詩詩人是以第一人稱寫就:桐君老人跑入我夢裡來——跑到我夢裡來幹嘛啊?「趣我推篷」。「趣」在古代有催促之意,而「推篷」是把船篷推開,合在一起意思是說,桐君老人催促我推開船篷——入夢只為解夢,不知這老頭子算是有趣還是無趣?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頷聯兩句寫的是推開船篷之後看到的風景。「一鳥啼岩間,雙臺峙雲裡。」我看見一只鳥在岩石與岩石之間啼唱,看見霧水氤氳,嚴子陵昔日隱居釣魚的東西雙臺聳峙雲端。此情此景,當真不輸仙境風光。 頸聯筆鋒一轉,由寫景變成了寫人,「十載道旁情,惟有狂奴耳。」反復研讀這兩句詩,我終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一句相對容易理解,因為有「狂奴」二字。據《後漢書》記載,劉秀稱帝之後,屢次邀請嚴子陵出山為官,他都避而不見。後來,劉秀打探到了嚴子陵的隱居之所,便讓另一位老朋友司徒侯霸帶著書劄厚禮前去謁請,嚴子陵卻以「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回之。光武帝見書大笑:「狂奴故態也。」此「狂奴」不算貶低,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贊許,是對嚴子陵品行的肯定。而「十載道旁情」究竟何所指,我卻撓撓頭,不知所以然。若如崔國輔詩雲「章臺折楊柳,春草路旁情」,又或者如小晏《浣溪紗》詞雲「衣化客塵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長亭。鳳樓爭見路旁情」,「道旁情」含別離之意;若換以東漢郭伋守信的故事,「兒童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卻是又一層意思。思之良久,如同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似懂非懂,索性也就不去管它了。 詩人也沒有在人物故事上多費筆墨,而是接著寫道:「更酌十九泉,飽看桐江水。」「更酌」是洗盞更酌的簡稱,有好的風景、好的故事,當然要洗淨杯盞,借酒盡興。到了此時,我們忽然發現,此間不獨風景好,人物好,連洗杯的水也好——「天下十九泉」,它的得名與唐代的「茶聖」陸羽有關,相傳陸羽曾以此泉煮茶水,最終品定為天下十九泉。用這樣的泉水洗過的杯盞喝酒,酒想必滋味更佳吧,一如眼前的桐江之水,盡情看,卻怎麼也看不夠。

Read More

天熱氣躁 當心心臟病上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上班族謝小姐從暑假開始經常與同事發生摩擦,任何小事都會讓她感到煩燥,身旁的人都會調侃她是不是得了躁鬱症,這也讓她懷疑是否真的生病了。醫師提醒,炎炎夏日讓不少人火氣高漲,心浮氣躁容易被觸怒;平常盡量讓心情維持在平穩的狀態,才不會併發心臟疾病發作。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奕安說,當人處在不舒服的環境,像是氣溫過高或過低時,容易讓原先情緒不穩定的人增加額外的壓力,讓焦躁不安的情緒被堆疊放大,因此出現比較莽撞的行為。暴躁、易怒是許多人對躁鬱症的既定印象。其實,躁鬱症又稱「雙極性疾患」,症狀表現並不僅限上述症狀。 罹患躁鬱症的病人,情緒會不斷在「躁期」和「鬱期」間擺盪。前者發病時就像精力充沛的電池,會出現亢奮、衝動不計後果、過度自信、思緒跳脫現實、各種慾望上升等情緒高昂的表現;後者就像洩了氣的皮球,則出現心情低落、對周遭事物不感興趣、自我價值低落、猶豫不決,甚至自我傷害等負面低迷的行為。 大部分個案的症狀會在躁期和鬱期間擺盪,也會有症狀相對穩定的緩解期,醫師會針對不同時期作個別治療。 陳奕安提醒,當民眾出現疑似憂鬱或躁鬱的情況時,適時就診評估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都能獲得良好的改善,平常也能透過有氧運動、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等方法,調節情緒與降低復發的風險。 此外,天熱讓人心生不悅,但還是要克制住脾氣,否則容易引起心臟疾病。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莊再庚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情緒大起大落時,會刺激交感神經特別活躍,就會出現胸口悶悶的、喘不過氣、絞痛的症狀,因此建議民眾平常盡量讓心情維持在平穩的狀態,才不會併發心臟疾病發作。

Read More

童間歇性哭鬧 竟是腸套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1歲男童在睡覺前突然躁動不安,就醫檢查未發燒、也沒有任何呼吸道、腸胃道症狀,在診間當下精神狀態也很好,但確實會有間歇性哭鬧。進一步詢問診察,發現男童跟他哥哥在上週都有腺病毒感染病史。經腹部超音波檢查,診斷為嬰幼兒常見的腹部急症「腸套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育瑞表示,腸套疊指身體內兩段相近的小腸或大腸,因淋巴結腫大、腫瘤、孟克爾憩室或大腸息肉等原因,使得兩段腸子套在一起無法正常蠕動,進而引發間歇性腹痛。 此病好發於2歲以下幼童,但大小孩跟青少年仍可能發生。當腸子套住太久沒有立刻處理,腸子可能破裂並導致腹膜炎,是兒科需要立刻處理的腹部急症。 張育瑞說,僅有3成腸套疊患者能找到腸道構造異常,確切解釋腸子為何套住。多數腸套疊患者無法找到明顯構造病因,這類型腸套疊又可能與病毒感染造成的腸壁淋巴結增生有關,如呼吸道腺病毒(C型)等。 在臨床表現上,腸套疊通常為間歇性的劇烈腹痛,伴有雙腿彎曲的用力及大聲的哭聲,有時也會出現嘔吐和血便。 腸套疊的初期腹痛表現非常戲劇化,可能上1分鐘嬰幼兒還在躁動大哭,下1分鐘就能正常玩耍了,再加上2歲以內的小朋友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因此腸套疊病發第一時間,常被家長誤認為在鬧脾氣或撒嬌。 張育瑞提醒,對於已患有胃腸炎的兒童來說,診斷腸套疊會更困難,急性腸胃炎也有可間歇性腹痛或者嘔吐情形,因此當無法區分急性腸胃炎跟腸套疊時,進一步影像檢查就相當必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