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運動 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般來說,三酸甘油脂應該在150mg/dl以下,大於500mg/dl便算是非常高,但其實門診三酸甘油脂高達1、2千的,並不罕見! 臨床案例分析,造成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危險因子:1.高油脂和高膽固醇飲食。2.肥胖。3.抽菸。4.糖尿病。5.有高血脂症或心臟疾病的家族史。6.酗酒。7.慢性疾病,如:肝病。8.停經婦女。高三酸甘油脂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症狀,除非已經造成血管硬化、心絞痛或是其他血管阻塞的症狀,才會被查覺。 為什麼三酸甘油脂會高呢?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表示,大部分是繼發性,和飲食習慣、肥胖、疾病或藥物等有關。少部分是原發性和基因有關。 醫師說,三酸甘油脂過高的話,除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外,大於500mg/dl便會增加急性胰臟炎的可能性。大於1000mg/dl會有5%,若大於2000mg/dl的話,有高達10-20%的機會發生急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除了痛外,甚至有致命風險。 要如何降低三酸甘油脂呢?安欣瑜說,其實藥物的效果有限,不如降膽固醇的藥物有效,飲食和運動的調整其實更加重要。預防高三酸甘油脂症有:1.避免攝取過多富含醣類的加工精緻食品,例如:蛋糕、麵包、醃漬品、罐頭、餅乾、甜點…等。2.多吃含纖維質的食物,例如:未加工的豆類、全穀類、蔬菜水果。3.多攝取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鮭魚、鰻魚、牡蠣、鯖魚、秋刀魚…等。4.戒除菸酒。5.定時適量的運動。6.壓力調適。

Read More

差點洗腎…揪出攝護腺肥大

員榮醫院泌尿外科醫師呂謹亨表示,一旦有解尿不順症狀,應盡早到泌尿科門診檢查。(員榮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60歲陳姓男子因腎功能惡化已到需要洗腎,腎臟科醫師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水腎情況,轉介泌尿外科,發現病人因攝護腺肥大,尿液無法順利排出,膀胱腫脹約常人3倍大,於是先為患者導尿,排出約1500cc尿液,再手術刮除攝護腺,3天後出院,保住腎臟。 陳男6月間去健檢,抽血發現肌酸肝指數高達7.9,正常人只有1,已到要洗腎的狀況,他到員榮醫院求診,腎臟科主任孫樹俊發現他兩顆腎臟都有水腎的情況,即腎臟尿液收集系統(腎盂)異常變大,可能有輸尿管阻塞如結石、泌尿道腫瘤、血塊、輸尿管狹窄或攝護腺肥大等情況,阻塞會影響腎臟功能。阻塞過久,會引起不可回復的腎臟實質變薄;萬一腎臟泌尿道感染,不易康復。 經轉介泌尿外科醫師呂謹亨診治,檢查後發現他因攝護腺肥大,每次都尿不乾淨,但他長期置之不理,以致膀胱逐漸愈來愈大,甚至比一般人的膀胱大3倍,膀胱壁也逐漸變粗、變厚。 呂謹亨指出,攝護腺肥大太晚處理可能要長期放尿管,甚至洗腎。攝護腺肥大症狀主要分阻塞性、刺激性兩種,阻塞性症狀包括小便時要等一等或斷斷續續、尿柱較細,較無力、小便時需要用力才解出來、小便解不乾淨、小便完後仍會滴滴答答。 刺激性症狀包括頻尿,正常排尿次數每天約5至7次,成人每次排尿300到500cc,如果每天排尿8次以上或小於1小時就解尿,就表示有頻尿問題。另外就是急尿,一有尿就要馬上上廁所,否則會憋不住,及夜尿,每晚要起來小便大於1次以上。 呂謹亨指出,攝護腺肥大可能造成下泌尿道阻塞,長期阻塞的結果會使膀胱壁變粗,變厚,彈性變差,也可能造成膀胱憩室,膀胱結石,甚至尿不出小便來,而需插導尿管,經常的尿路感染,急、慢性膀胱炎。膀胱退化增厚會進而影響上泌尿道,包括輸尿管及腎臟,造成腎水腫及腎功能受損,導致尿毒症,未來洗腎的風險大增。 呂謹亨說,一旦有解尿不順的症狀,應儘早到泌尿科門診檢查,用超音波、尿流速就可以診斷,看是否需要服用攝護腺藥物,甚至手術。不要等到尿不出來才手術,減少膀胱不可逆的傷害,及腎功能受損的危險。

Read More

護理部化身發明王 大林慈醫呼吸器面罩摘金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作品發明競賽,大林慈醫呼吸器面罩多功能結構獲「金獎」。(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護理部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有4件作品參與發明競賽,勇奪1金2銅獎牌。此次參賽作品包括獲得「金獎」的呼吸器面罩多功能結構、「銅獎」腹膜透析接管固定輔助裝置、「銅獎」防輸液套脫落及安全加藥結構、防護裝置等,不僅造福病患,更提升安全與舒適度,同時為臨床護理節省工作負荷量,用心解除病人治療之苦,成為名符其實的「護理之光」。 參賽作品中獲得「金獎」的呼吸器面罩多功能結構:當病人不能完全自行呼吸或病人呼吸無法滿足換氣需求時,BiPAP可滿足換氣需求。而臨床患者除了有換氣需求,還有鼻胃管、口胃管作為灌食、灌藥或引流,但目前臨床各款BiPAP面罩都無管槽設計,一來鼻胃管無法外露,二來導致管路壓傷。 此外、若病人需要抽痰或滋潤口唇,必須將面罩移開,會直接影響病人氧合變化。此發明可以解決上述的臨床問題,並且目前市占率前兩大的廠商面罩,都可介接使用此發明產品。 護理部主任陳佳蓉表示,護理創新團隊靠著在臨床護理工作經驗,以「平常,巧思」找出改善醫療器材,甚至得到台灣專利證書,在護理工作領域裡,兼具研發與創新,不僅得到成就感,還多一項發明創新技能。

Read More

海芙刀消融10cm肌瘤 保住子宮

醫師周泰甫表示,海芙刀常用於治療子宮肌瘤,是一種無須麻醉且術後恢復快的無創手術。(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39歲婦人有10公分子宮肌瘤,因有懷孕需求就醫,經以「海芙刀」消融處理,治療無須麻醉並完整保留子宮,不但免去休養至少半年的復原期,也因子宮結構未遭破壞可選擇自然產,術後消融率達到9成,且恢復良好、無任何不適。 安南醫院婦產科主任周泰甫表示,台灣女性平均每3至4人之中,就有1人罹患子宮肌瘤,屬於常見的婦科疾病;其中,大於98%機率的子宮肌瘤為良性,只有極少數為惡性子宮肉癌。由於大多數子宮肌瘤不會產生症狀,因此常見有些婦女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子宮肌瘤,直至肌瘤的位置及大小改變,連帶產生經血過多引起的貧血、腹脹、頻尿、不孕、反覆性流產等症狀,才驚覺嚴重性。 周泰甫說,海芙刀為一種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利用超音波的可穿透性及可聚集性,將聲能轉化為熱能,聚焦投射到體內病灶,經由熱效應使該處組織的溫度瞬間上升至65至100℃,從而導致蛋白變性及組織細胞凝固性壞死,且在超音波作用下使組織間液、細胞間液和細胞內氣體分子形成氣泡,隨之收縮和膨脹以致爆破,產生促使病灶細胞損傷、壞死的氣穴效應,以及破壞血流供應的機械效應,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海芙刀常用於治療子宮肌瘤,是一種無須麻醉,且術後恢復快的無創手術。 他說,傳統子宮肌瘤的處理方式,不外乎追蹤、觀察、採用改善症狀的藥物治療或手術等;其中手術的選擇,又包括傳統開腹、微創腹腔鏡,以及達文西機械手臂等。不論哪一種手術方式,皆需要插管、全身麻醉,及術後住院觀察與傷口照護,然而海芙刀治療提供了開刀手術之外的選項。另外,海芙刀並非適用於所有子宮肌瘤患者,建議治療前與醫師詳細討論。

Read More

有家族史 嬰四肢紅疹水泡罹異膚炎

醫師陳慧耕(左)說,異位性皮膚炎可搭配濕敷療法,預防皮膚搔抓,提高保濕作用,降低類固醇使用量。(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6個月大女嬰,右腳大拇趾關節處紅腫且有水泡滲出液,右手腕也布滿脫皮紅疹與小水泡,小兒科門診發見,由於女嬰媽媽也有長期慢性皮膚癢疹,研判寶寶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搭配每日濕敷療法,與保濕乳液一併使用1週後,寶寶皮膚狀況明顯改善,水泡縮小無滲出液,脫皮紅疹好轉。 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慧耕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及反覆發作的皮膚搔癢性疾病,嚴重的搔癢與反覆發作是其主要特色。皮膚出現濕疹樣紅色斑塊,且有滲出液,初期有水泡與結痂,久了會有脫屑、龜裂和苔蘚化的情形。台灣兒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8-10%,其中一半的患者會在1歲內發病,約80%的病患在5歲前有症狀;嬰兒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臉部、脖子、軀幹與四肢關節處。 她說,對於有家族過敏史的嬰兒,預防過敏最好的食物即是「母乳」,無法哺餵母乳時,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或完全水解奶粉替代一般配方奶餵食。此外,維生素D也被證實可以調節皮膚屏障並保持皮膚濕潤,免疫系統發育也與維生素D相關,可減少皮膚的慢性發炎,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 陳慧耕說,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重點是維持皮膚的完整性,依臨床症狀給予適當的外用類固醇藥膏或免疫調節劑,在嚴重惡化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處,可採用濕敷療法,濕敷療法的優點在於預防皮膚搔抓,提高保濕作用,並可降低類固醇使用量。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除了環境過敏原刺激,食物也是過敏原之一,當症狀出現時,應向醫師諮詢,找出引起過敏原因,避免刺激以減少未來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水丰尚書 詩意棲居札記

文/秀實 圖/嚴玟鑠 路過跡調系列08 然而詩意地 / 人棲居在大地上。 ∣∣德·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 (一日) 凌晨讀了本雅明的《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1992年三聯簡體字版,張旭東譯)。一直沒有順序的把這本書讀完。今次讀到第86頁,本雅明指出波特萊爾把寫作視為一種「搏鬥」,詩人曾經這樣的描寫:「俯身於桌前,仔細審視一張白紙……用鉛筆、鋼筆和刷子向前刺去。」他並有這般的詩句:「我獨自去練習我奇異的劍術,/向四面八方嗅尋偶然的韻律,/絆在字眼上,像絆在石子路上,/有時碰上了長久夢想的詩行。」 大師本雅明是如何看待波特萊爾的散文詩呢!書裏有這麼的一句話:「在散文中同樣也給予這些詩的體驗以其應有的地位。」 (三日) 天氣舒適。午飯後作了四個多小時騎行。臺北的共享單車叫UBIKE,車輛性能很好,收費便宜,借還也方便。傍晚在臺灣大學附近的湛盧咖啡館稍作休歇,想寫一首四行詩,苦思之下仍只得半行。敗興而返。 於臉書上看到一個「臺灣當代詩人之影響調查」的結果報告,由林宇軒主理。訪問了三百位詩人,要求舉出不超過十位對創作最有影響的臺灣詩人來。受訪者的基數不少,所以結果有一定參考價值。假設三百位詩人都列出了十個詩人名字,即有三千次之譜。讀名三千次,卻只被提及3-10次,這「名氣」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如果連一次也不中,那應是寂寂無名的詩人了。這真是頗具趣味的玩意。「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已非昔日之黃金榜,如此豈能在意! (四日) 傍晚坐捷運到忠孝復興站的「上善豆家」晚飯。看到第24屆臺北文學獎的得獎詩歌貼在車窗旁的小廣告牌上。這首是優等獎毛毛弗斯的〈我也可以這樣描摹〉。深夜在網上搜尋全詩,讀罷感覺要比評審獎更好。但詩獎只是幾個特殊的讀者的看法,有這種差距並不意外,如作品已達相當水平,座次便取決於評審的喜好。此詩首節的語言,有異平常: 誰說空虛沒有形狀:/當我們擁   抱,愛就有了輪廓/有鳥飛過,風  就有了翅膀 窗口讓夜有了剪影/逝者的衣物讓  我們可以撫摩他的不復存在/他的  空椅該我看見他的缺席/也出賣了  你面容沒有顯露的哀傷 掌握變化,在同一意旨下作出不同的述說。詩人只留下「人形存在或者二十一克虛無」十二個字的簡介,與那些堆砌虛銜、羅列事功的大有不同。捷運上貼出的是詩的末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如下: 我想,我也可以這樣描摹愛的形態:/當我記憶有貓同在的日子/我想到的不是歲月的長短,不是一個數字/我想到的是一個下午,貓依偎我睡覺/不忍中斷這個立體的夢,我長時間保持靜止/有一片刻我分不清 我到哪裏結束,貓從那裏開始 新詩平庸之作泛濫成災。未來得看少數沉默寡言、有思想、有才華的年輕詩人,而非聚眾起哄於網絡的群行者。 (六日) 早上到了華山市場的阜杭豆漿排隊。四十分鐘後嘗到豆漿和燒餅。晚間去了中山國小站的「長安胡椒蝦」吃飯。這兩天餵養了身體,饑餓了靈魂。 (七日) 今天「大雪」。中午到木柵萬芳,相約朋友到政治大學午膳。及後到校園後山繞行一匝。空氣經雨水洗滌,倍為清新。途中冬雨又如約而來,然後我們在藝文中心的平臺上眺望雨歇後文山區的樓宇,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小說裏多個片段來。印象最深刻的是〈螢〉,在山崗上看繁華的東京城,燈火蔓延不止。此時最易興起感懷。腳下景美溪蜿蜒而去,水鳥悠然。世界有時竟又如此靜謐。 晚間到了修齊館三樓圖書室。這是個寫作的好地方,座位以書架分隔,中庭置一組寬敞沙發,茶几上的青翠玻璃盤擺放著一叢桃紅的花。我打開筆記本,開始寫起〈大雪日在木柵〉來。凌晨一時,初稿完成,回房間睡去。 (八日) 午後離開臺北城。在列車上把仍有溫度的詩句拿出反復調整。作品的滿意程度與寫作的快樂掛鈎。此詩僅有略感滿意的句子:「待詮釋的,是鏡頭以外的存在 / 待詮釋的,是景深後模糊了的景物 / 待詮釋的,是存檔的名稱與區域 」。下午二時零五分,返抵高雄城。

Read More

碳排驚人 1罐氣喘藥=開車300公里

馬偕醫院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馬偕董事長蕭聰穎(左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馬偕總院長張文瀚。(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節能減碳、永續發展是現代社會重要議題,台灣用電以工業與服務業為主,在服務業排名醫院位居第一,碳排量非常可觀,連1小罐氣喘用藥或麻醉藥都可能等於開車300公里。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與醫院合作共同推動節能減碳,馬偕醫院16日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致力於節能減碳工作,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10月16日將成為馬偕的ESG日,E代表環境、S是社會、G為公司治理,馬偕醫院指出,正推動全院無紙化,各單位也提出各單位節能減碳作業。 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全世界醫療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體排放的4.6%,高於全球數萬架飛機航行1年產生的3%;台灣主要用電分為工業與服務業2大類,在服務業之中1/6來自醫院,台鐵、高鐵等公共運輸用電量都沒有醫院多,醫院用電以空調57%最多,照明及電梯為3%至4%。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醫院24小時照顧患者,需要全天使用空調,甚至開刀房溫度只能維持攝氏20度,造成醫院碳排放量較高;另外,醫療行為也可能產生溫室氣體,以麻醉氣體為例,使用1小時麻醉,等於1輛車開300公里排放的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成分的氣喘用藥,使用1罐同樣就是車子跑300公里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會使氣候問題惡化,影響人類健康,產生更大醫療需求,排放更多溫室氣體,形成惡性循環。

Read More

〈中華副刊〉 春日隨筆

■紀方亮 一 週末,正品茶讀書,逢朋友接我去桃花嶺。急急下樓,隨友去探桃花嶺的模樣。 一路向西。天湛藍,風微涼,陽光卻是正好。西行又南行,大路轉到小路。村路七折八扭,將我們送到山腳下。 一切都是原汁原味。這條向山裡的路,串起幾個小村莊。房前屋後,漫山遍野,種的幾乎全是桃樹。 山裡溫度低。桃花只是零星的開了三兩朵,而那一樹樹的花骨朵,不禁讓人有了聯想,想像著幾日之後花開滿樹,這整個的桃花嶺,會美成什麼模樣。 小村子很安靜,很整潔,會有零星的人如我們一樣,來訪桃花。鳥鳴山間,山風輕撫。真得希望時間再快些,讓這些桃花在我的注視下,如胭脂雲般飄在小村子上空。 最美的風景,總是在路上。回程很快,回屋摸摸茶壺,尚有餘溫。   二 這風,讓人發狂。一陣緊似一陣,沒有一絲一毫停歇的意思。咆哮,怒號,震得玻璃窗亂響,從白天刮到晚上。那空中的一切,打著旋,忽高忽低,你追我趕。樹葉,紙片,塑膠袋扶搖直上,砂粒石子則被風裹著,擊打看它們所碰到的一切。白天的風,從視覺與聽覺雙重感受著,而在夜晚,只聞其聲了。 這風,有些狂妄,有些肆虐。像一臺沒了煞車的高速汽車。聽了讓人心寒,聽了讓人膽戰。這風,不帶一絲停頓。它吹得肆虐,吹得霸道,吹得人人心煩意亂,思緒也隨著這風,毫無條理的擰做一團。 不管它了,拉緊窗簾,讀讀張愛玲的書,讓思想沉浸在她的文字裡吧。此時,清茶一杯在手,聞香品茗,不去理會那風,喫口茶,口舌生津,喉潤綿長。 心中便是清風朗月。   三 風終於停歇,當溫暖陽光敲響陽臺的玻璃窗,才慵懶的在睡夢中醒來。春日暖陽,晴空萬里。 坐在電腦前,一杯清茶,讓清香在齒間流動,在舌尖回蕩。這樣好的陽光,如同我的心情。想把這一切記錄成文字,讓舒暢的心情,明媚的陽光全住進我的文字裡,讓所有關心我,喜歡我文字的人也能徜徉在這樣美好的時光裡。 不經意間,日曆又翻到了一年中的最美的一個月份:四月。我們在歲月中老去,閱人間的悲歡離合,嘗人間的酸甜苦辣,這便是人生了。但我們面對著暖暖的陽光傾瀉而下,想著與你相濡以沫的親人,有種感動會讓你潸然淚下。 一生何求?但求陽光靜好,歲月永恆。   四 這雨,不惹人惱,反而讓人們歡喜了。 這雨,淅淅瀝瀝,綿綿軟軟,一直滋潤到人們心底。春天,廣袤的土地一直處於極度饑渴的狀態。盼望著來場透雨,去拯救土地上的芸芸眾生。這雨,來得便恰如其分了。 誠如好友所說:下雨雖然做很多事都不方便。但我們吃得糧食蔬菜卻急需雨水。我們也替鄉間的老農開心。一場春雨,澆滅了許多人心中的無名之火,濕濕的,生出了許多希望。 下雨天也註定著一場花殤。花瓣零落,輾作塵埃。再好的美麗,註定也要告別。在沙沙的雨聲中,萬物沐浴雨中。只不過,有些花的春天剛剛開始,有些花卻已要作別春天。 雨打風吹過後,又是一個豔陽天。   五 感動常在。 陽光,春風,充滿朝氣的孩子。有什麼能讓我們說不幸福呢?青春的臉龐,天真的笑容,恨不能自己也小上二十歲,與青春作伴。 雖然自己老去,但自己眉梢間帶喜的,是孩子們的成長。孩子們將我們老去的歲月,折成他們成長路上的時光。 繁重的學習之餘,孩子們自發的來球館打羽毛球,釋放壓力,放鬆自我。球場上,孩子們洋溢著青春,揮灑著汗水。我把這一切,收錄鏡頭之中。 青春的路上,收穫知識,收穫友誼。多年以後,他們也要對著這些照片,感慨歲月的蹉跎。當然,他們更要感謝我們,正因為有我們的陪伴,才有了他們風一樣的青春。 因為春華,所以秋實。

Read More

空汙溫差大 醫籲戴口罩護氣管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東北季風影響,17、18日中南部空氣品質亮橘燈,氣象署提醒中南部留意日夜溫差。醫師指出,空汙和溫差都可能造成鼻子喪失調溫調濕功能,讓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可戴口罩保護。 台北醫學大學附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東北季風可能帶來霧霾,中南部也有可能因溪水揚塵造成沙塵暴,空氣汙染與溫差,都會造成鼻子的負擔;但鼻腔兼具調溫、調濕、過濾雜質等目的,若面對的環境溫差大,鼻子沒有保養好,可能造成鼻塞、流鼻水、鼻黏膜腫脹等問題。 周百謙說,空氣進入呼吸道,經過鼻腔會逐漸加溫加濕;但若鼻子功能受溫差、空汙影響,張嘴呼吸,恐讓氣管溫度下降到攝氏20度或更低,導致呼吸道黏膜產生小傷口,病毒就容易乘隙進攻,因此增加病毒感染情況,甚至可能造成急性肺損傷。 時序入秋,周百謙說,首當其衝的是氣喘、慢性氣管炎、肺阻塞等呼吸道易受傷族群,容易因氣管直接接觸到冷空氣,造成發炎,因而在傍晚、凌晨、外出時有胸痛、胸悶、呼吸變喘等狀況;並隨著溫差拉大,鼻子過敏等族群也會出現呼吸道功能變差表現,甚至可能誘發潛在氣喘,為鼻腔、氣管保溫,可以在晚上、騎腳踏車或摩托車時戴口罩,因口罩會維持住從嘴巴散失的溫度、濕度,保持溫暖潮濕,同時有助降低空汙影響。 國健署昨天也透過新聞稿提醒,西半部地區民眾在空氣品質不良期間,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若一定要外出,建議配戴口罩;尤其是氣喘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更應改以室內活動,並適當關閉門窗,遠離過敏原及誘發源,避免刺激物、規律運動保健康及增加自我抵抗力等。

Read More

50+女性 每10人就1人骨鬆

根據調查,50歲以上每10名女性就有1人骨質疏鬆,國健署提醒,30歲前是存「骨本」關鍵,存骨本第1招就是均衡飲食,建議攝取足夠鈣質,每日1.5至2杯乳品。(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106-109年結果顯示,50歲以上國人骨質疏鬆男女比為1:2,每10位女性就有1位骨質疏鬆,建議趁年輕時存骨本,建造一生「績優骨」。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疾病」,會使骨骼變薄、密度降低和失去強度,大多數民眾並未注意到自己骨質流失情形,直到輕微跌倒或碰撞後才察覺,因此「骨質疏鬆」防治,絕不是等到年長才來做,因為人體骨骼在30歲以前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骨本(骨質密度)逐年減少。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的比例為8.1%,其中又以女性高於男性,女性約每10位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此外,調查也發現國人19至64歲國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505-566毫克),攝取量僅達到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的一半。 因此,預防骨鬆需從年輕開始做起。為響應今年世界骨質疏鬆日的主題,國健署呼籲國人及早存骨本,建造一生「績優骨」,是預防骨鬆的不二法門。把握在30歲之前存好骨本,避免逐年骨質流失,造成健康與生命的危害, 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從年輕存「骨本」觀念很重要,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足夠的鈣質攝取,是骨質成長的重要關鍵,骨質是由長時間累積的結果,關鍵在於日常習慣的養成。 因此,國健署提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曬太陽、良好生活習慣等4招儲存「骨本」,建議每日1.5~2杯240毫升乳品,攝取起司、黑芝麻、小魚乾、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高鈣食物。 其次是運動保骨本,運動類型以荷重和肌力運動為主,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等;第三是適度曬太陽:建議可於清晨及黃昏時到戶外活動曬太陽,適度的陽光可以活化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同時強化骨骼。另良好生活習慣,維持正常體重,並戒菸、酒,才能減緩骨質流失,延後骨質疏鬆的發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