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暈眩保健專欄〉晨起眩暈又頭痛 前庭缺血性偏頭痛作祟

前方前庭動脈缺血(藍箭頭處),影響到上及水平半規管及橢圓囊功能,動脈管壁會釋放出大量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誘發偏頭痛。(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75歲阿公近一年來,每天早上起床都得慢慢起身,否則會發作眩暈及頭痛。某日半夜起身上廁所,感到眼前一片黑,完廁後躺回床上,自覺四周圍都在逆時針旋轉,接著,兩側眼眶開始抽痛,蔓延到頭頂,惡心想吐。當日早上起床後,頭痛及眩暈持續,走路都得扶牆。 患者原本以為是腦中風,急診電腦斷層檢查正常。轉介暈眩門診,來到診間看見他的眼球一直在快速地向左轉動,請他注視前方,向右快速地轉動他頭部,他眼球會被甩到右邊,但把頭向左轉時,則仍可以向前注視。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右側上前庭神經麻痺,姿態性低血壓測試為陽性,原來是罹患「前庭缺血性偏頭痛」。 根據解剖學,上及水平半規管、橢圓囊血液循環來自前方前庭動脈,訊號輸出則賴上前庭神經,而後半規管、橢圓囊下半部及球囊之血液循環來自後方前庭動脈,訊號輸出則賴下前庭神經。一旦前方前庭動脈發生狹窄,就會在患者起身姿勢不當時,低血壓使該動脈缺血,內耳前庭覺出現障礙,在患者轉頭時,無法即時做出眼球反射固視前方。患者以為身體正在傾斜,頻頻扭動身體矯正姿勢。接著,前方前庭動脈壁之三叉神經末梢受到缺氧刺激,釋放出大量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 (CGRP),試圖擴張動脈,卻也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此病治療,並非僅僅止暈或止痛,應長期服用乙醯化水楊酸或二十碳五烯酸,設法穩定動脈內皮,幫助紅血球能通過狹窄處,避免前庭及半規管缺血。另外,若能在眩暈發作時,立即服用乙型受器調節劑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可以預防偏頭痛發作,但只能算治標。 少數的偏頭痛性眩暈症,會在偏頭痛發作時,近端前庭神經麻痺,內耳前庭訊號無法傳進腦幹,因而產生眩暈,治療及預防策略迥異,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機場採檢 1人檢出新冠+流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5日表示,累計對中港澳地區入境、有類流感症狀者定點監測、鼓勵採檢,至12月4日採檢88人,其中68人陽性,以流感48例最多,其中1人同時檢出流感與新冠病毒,但未檢出肺炎黴漿菌及其他病原體。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自11月26日起,於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國際機場實施「定點監測 鼓勵採檢」,針對自中港澳入境有類流感症狀的旅客鼓勵採檢,檢驗包含流感、COVID-19、鼻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17種病毒及4種細菌。 至12月4日採檢88人,其中68人陽性,以流感48例最多;預估中國疫情仍會持續上升,且以流感為主。陽性個案還有新冠病毒9例、腺病毒6例、鼻病毒2例、副流感病毒及一般冠狀病毒各1例,另1例同時檢出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 不過,羅一鈞說,採檢者約占有症狀者一半,且目前沒有發現個案後續又被通報,應該都是輕症。 至於中國大陸的呼吸道疫情,羅一鈞指出,依據中國上週公布資料,可看到不論北方或南方省分,類流感疫情都有上升狀況,其中北方省分已經連續第6週上升,南方則是連2週上升,流感陽性率都有明顯增加,整體疫情是上升階段,也已轉為以流感為主,黴漿菌仍處下降狀態。 隨著氣溫下降,羅一鈞表示,預估中國大陸疫情走勢還會持續上升,目前機場採檢等措施都不會調整,將視中國疫情發展,必要時再調整。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大陸呼吸道感染疫情升溫,其中肺炎黴漿菌近來備受國人關注。台北市衛生局指出,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定點監測 鼓勵採檢」統計顯示,截至12月2日均未檢驗出肺炎黴漿菌,顯示國內肺炎黴漿菌屬低度流行,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北市衛生局表示,肺炎黴漿菌一年四季皆可能感染,夏天及初秋較常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之風險,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若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復期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則有較高發生嚴重感染之風險。 肺炎黴漿菌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感染後症狀輕微,約1至4週可自行痊癒。臨床症狀包含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以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約10%患者會併發肺炎,通常配合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則可治癒。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雀盼金果

文/圖 若莘 出了巷弄,右柺左行,多走幾步路即是附近國中轉角的口袋公園了。在那兒偶會巧遇音樂班的孩子臨街表演,因此我也經常逗留欣賞周邊幽雅的環境。前陣子口袋公園旁的枇杷樹開花結果,可惜了,附近店家將果實套袋,我終究沒能欣賞到果子的成長過程,倒是市場上隨後有商家擺賣成串、成盒的枇杷,粒粒飽滿金黃。 前天赴鄰近公園散步時,驚見一株枇杷樹,巧的是樹主人正蹲在樹下除草。我隨即停下來趨前討教,這位樹主人也是爽快,不但為我詳加解說生態,還允我折枝回來觀察。記得孩提時,老家的柑橘園裡也種過一株枇杷樹,枝粗葉大甚於柑橘,毛茸茸的初芽和果子,鮮艷欲滴的顏色昂然向上,全然不似柑橘垂墜容易採摘,只是印象中家裡種植的枇杷,總不如市場上販售的那般碩大香甜,可能公園裡的樹主人說得對,此地氣候環境不適合吧!倒是我們這群蘿蔔頭不曾嫌棄,小鳥兒們也雀喜,因為柑橘花期剛過不久,熟成還得等到年底呢。 接下來幾週的心思全放在枇杷的繪畫練習上,喜的是公園對面蓊鬱葱榮的密蔭角落處,幽幽地探出幾撮長條大耳的葉片來,唉呀!又是一株枇杷樹隱身其內;而離開公園之後,往果菜市場的方向,那群屬於洪姓宗親的老舊院落裡,陪在矮房紅屋的牆角下,還有一株孤孤單單的枇杷樹,一時之間,似乎群樹都趕赴我眼皮子底下來報到了。 以前常在不經意的某個路段轉角處,遇見一株開花的樹,這才驚艷地發現它的存在。也許因為我恆常的事事不關心,生活中雖不乏發現美的欣悅,但是這種被動式的邂逅美感,一但讓我關心了,那就透過顏料讓麻雀再飛、粒粒黃金飾滿枝頭吧。 深信明年的枇杷樹開花結果時,我當不會錯過了!

Read More

海扶刀 精準打擊腫瘤減疼痛

台大醫院微創介入治療中心聚焦超音波治療室5日揭牌啟用。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肝癌、胰臟癌及腹腔癌症治療有新選擇了,台大醫院微創介入治療中心聚焦超音波治療室5日揭牌啟用,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聚超音波可精準打擊腫瘤,且不會產生傷口,也沒有輻射線劑量問題,可減輕病人手術的痛苦。 俗稱海扶刀的聚焦超音波治療器,是利用超音波的能量直接打在腫瘤等變異細胞上,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指出,癌症已蟬連國人首要死因達40年,而胰臟癌近年也都在癌症10大死因名單內,胰臟癌不易發現,診斷多是晚期,大部分難以手術切除,可深度消融腫瘤的海扶刀介入,可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黃凱文指出,海扶刀適用於骨肉癌、肝癌、胰臟癌之治療,最好當然是完全消滅腫瘤,但是對於末期病患,只要能夠減小癌細胞,就能減少患者疼痛並延長患者的生命。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目前有奈米刀、冷凍、射頻微波各種消融技術及設備,新成立的聚焦超音波治療室,跨入聚焦超音波抗癌研究範疇,補齊所有癌症消融治療領域。 俗稱海扶刀的聚焦超音波治療病患,不產生傷口且沒有輻射,可造福不適宜再動手術的病患。(記者傅希堯攝) 台大醫院指出,目前海扶刀仍屬於臨床試驗階段,希望1年內可治療30名胰臟癌病患,並在3年內完成海扶刀適應症試驗,讓所有病患都有機會使用這項超音波設施。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接受肝膽胰癌症、轉移性腫瘤、腸胃道癌症乃至肺癌乳癌的微創消融治療,特別是無法手術的病患提供的完整醫療決策方案。

Read More

老菸槍雙側肺炎 葉克膜治療救命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47歲徐先生從25歲就開始抽菸,一日因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尿量減少、咳血痰、寒顫等症狀到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血氧過低,且胸部X光顯示肺部雙側有大片肺炎,安排進入加護病房治療。當天肺炎情況突然惡化,藥物及呼吸器無法改善,醫護團隊立即使用葉克膜治療,在將近1個月的時間,終於改善肺炎狀況並移除葉克膜,兩週後轉出一般病房,並於1週後順利出院。 大千綜合醫院加護病房主任鄭恩宗表示,肺炎是指肺部單一或雙側的肺葉因感染而引起的發炎狀況,當負責交換氣體的肺泡被發炎物質佔據,會使得肺部無法供給血氧,導致身體無法正常運作,嚴重可能造成敗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症。當肺炎發生時可能出現咳嗽、咳痰、發燒、畏寒、胸痛、呼吸急促或困難、咳血、腹瀉、嘔吐等症狀,常見的高風險族群則包含:吸菸者、慢性肺病、呼吸道感染者、氣喘、免疫功能較弱者、以及年幼或年老者。 個案徐先生到院時,X光檢查雙側肺部都呈現白色,即為典型的肺炎現象,加上當天肺炎狀況突然轉趨嚴重,導致肺部無法正常運作,因此醫療團隊在第一時間使用葉克膜治療,藉由人工心臟將病人的血液從靜脈引出,再透過人工肺臟將缺氧血中的二氧化碳移除,並加入血中氧氣後,回到病人的動脈或靜脈內。在醫護團隊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下,順利在第28天改善肺炎情況並成功移除葉克膜。

Read More

〈中華副刊〉梅子成熟時

■張子筑 友人捎來訊息,說等不到我們去賞梅,趁著陽光的日子要採收好醃製紫蘇梅了。還附上一張照片,結實纍纍的梅樹,一顆顆透著粉嬌色的胭脂梅,太誘人了。 有些機會沒把握,稍縱即逝,徒留遺憾。記得年初友人傳了多張她家庭院繁花似錦的盛況,邀約前去春遊賞花,無奈雜事來擾,錯過了,彷彿才幾日光景就花落結成果。世事丕變,花開花落,只是瞬間。 歲月滌洗過的往日情懷,總在時光遞嬗的輪迴中清晰地浮現,再次來相遇,如同紀伯倫所言「記憶是相會的一種形式」。 梅子成熟了,想起孩提時母親忙著醃梅,有脆梅、紫蘇梅,印象中母親擅長醃製紫蘇梅。前置作業完成後開始裝罐,冰糖和紫蘇葉是必備添加物,封罐放置數月後,玻璃罐內一顆顆晶瑩的梅子引人生津。嘴饞時,夾一顆在嘴裡吸吮,酸酸甜甜的,夠味極了。 酸梅汁是夏日剉冰的最佳拍檔。記得炙熱的午後,我和妹妹抱著大同電鍋的內鍋,興奮地往村裡的雜貨店奔去,一元硬幣買一手冰塊,就可以裝滿一鍋剉冰,兩姊妹眉開眼笑,輪流抱著回家。那綿密密的剉冰像白皚皚的雪,更像當年兩個純潔小女孩的心。 看著父親把酸梅汁和糖水倒入剉冰攪和,滿屋瀰漫的甘美滋味,誘得口水不自覺往肚裡吞,迫不及待想來一口清涼。一家人圍坐吃冰消暑,那一張張笑彎眉的臉龐,鐫刻出夏天最溫馨幸福的回憶,冰涼沁脾的剉冰將一家人的情感溶解在時光長河,永遠相濡以沫。 便當裡的酸梅,從來不是主角,但它卻是提升美味的最佳聖品,像戲劇裡的丑角,往往是整齣戲的靈魂人物;也像化學方程式裡的觸媒,加快反應速率。人生舞台,不必汲汲營營想當主角,當個襯托的綠葉,平順無華更能顯出張力。 家裡不開伙有時買便當充飢,林林總總的品項,我獨鍾「紫米養生」這款,除了喜歡它的清淡口味,更迷戀這品項獨有的一顆酸梅。打開便當盒主菜當然吸睛,配菜次之,那顆不醒眼的梅子,雖然皺著一張臉靜悄悄的蹲在角落,卻是餐後口齒甘甜的法寶。長得醜又如何,博得青睞才重要。

Read More

〈中華副刊〉來回十公里

■橋下船槳 電梯門開開關關,彷彿雙唇深吸深吐,她不是太認真翻閱護理櫃台提供的衛教單,遠方、自遠而近,又或是近在眼前等待電梯再次張口,人聲、步行聲、電梯叮叮聲,屢屢打斷她好不容易才清理通暢的思路,不曉得自己怎麼就來了,如同對於用好神拖左拖右抹,最後卻瞪穿一條留地不管是幾度角都無法完美收尾的無奈和疑惑,讓她驚詫的是十多年來醫院好似也跟著老屋翻新,空調還是擅長找尋身體最適體溫,護理師和醫生依舊粉色護士服、白制服,原先燈光一改偏暗風格,調整成不會太亮的光,淡皮膚色油漆柔化分離時刻的激動緊張,左右走廊會合處是片放玩具、繪本、志工隊精心設計造型氣球,牆壁黏貼卡通圖案的媽媽、爸爸和小孩,笑容滿溢,似乎都能看見身穿寬鬆洋裝下的媽媽,圓肚裡小小即將誕生生命的淺淺微笑。 前面男同學即時高舉一百三十五度手,差點兒沒攔下將要筆直穿過等待時間能夠默考英文雜誌一課單字的頭班車。那年臺中公車剛施行十公里免費,於是沒車可搭、有機汽車但受不了免費誘惑,又或是原先搭校車、只差幾站步行距離,一瞬全擠上站位、坐位依然如初的市公車,她已經早起前走了兩站,嗶卡時準備轉頭瞬間,腦袋還是忍不住掠過機率公式,好似無感機器迅速算出個不知到底是對還是錯的奇異數字,和前天、前天的前天相同,K宛如從昨日走來,一樣單馬尾清新髮型,同樣忘記睡眠不足的笑容,向她揮了揮手,在最後一排靠窗的位。 頭班車是段深眠時刻,一站站過,一群群向著北區求學學子漲潮般上車,退潮般下車,她坐在能夠欣賞窗外惺忪城市的位,學習雜誌上的外國語言,絲毫不膩重複撐大眼再不經意闔眼規律,快要閉上之際讓自我標準猛然驚醒,說什麼也得複習完今日小考範圍再補眠,左旁的K即便坐在專門設計可以發懶微躺的車椅,仍然是上課時背和下肢呈九十度角的隨車體前後微擺,手裡自動鉛筆嘗試記錄不熟足跡,偶爾,只是偶爾,K會碰碰她的肩,在空白頁上發些提問,又或是一些純屬讀書讀倦時的閒聊。 「有聞到放屁味嗎?好像又是前面那個讀男校男生。」 「有。」 「真希望他的身體沒事。」 「嗯。」 真是心地善良的孩子。 若說頭班車是還沉羊水裡的孩,那末班車恐怕是介於還在使勁出力和總算聽見耳旁一陣震地號哭之間,有時沉靜,偶爾喧嘩。 踏出一樓晚自習大教室,她和K為了還給長期久坐過後的健康一點面子,開始比賽,側背書包嗒嗒嗒彈跳大腿外側,跳上公車後其他晚歸乘客自動讓出站位給發散陣陣熱氣、紅通臉的兩人,腦袋多巴胺高速分泌時刻,她和K總是把握今日最後尾巴,暫時脫離國英數自社,開始說起女生班八卦、老師們各式事蹟,還有家人點滴,瑣瑣碎碎,末班車距離家是過快十公里,每每總是K鬧鈴般提醒她站牌到了,她才從某寒徹骨星系踅回過熱地球。 凝望眼前護理師懷裡經歷人生頭一次大哭一戰,總算又沉沉睡去的小小臉蛋、裹新生兒被捲筒般一層層裹著的幼小身體,她肯定護理師必然誤會些什麼,才會要她確認掛腳上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卻只是失神直盯一向害羞躲逐漸膨大肚皮裡面,突然一個真實存在的肉體,她第一次才有些理解生物課生殖單元的X和Y。 孩子出生後,產後憂鬱不停在她腦海旋轉,導致她幾乎天天下班後執意帶大包小包轉兩班車往K的家跑,看著K在廚房準備奶粉背影,坐沙發上的她一邊婆媽叮嚀煮的月子湯要喝,一邊仔仔細細俯視睡嬰兒床裡像K的孩子五官,只有一瞬,也許是錯覺,她感覺到沙發下沉後K的頭似乎碰了碰她的肩。 一樣十公里路程,那天她卻覺得異常遙遠,知道K繁星上了某所北部大學,考完期末考便會開始請長假,她焦急萬分,微冷空調搧了又搧,她甚至開始用萬有引力公式計算汗水停不歇墜落的距離和時間,最終還是說了,不過是寫上複習講義右上角,她盯了K的鞋許久,期待K會接下筆寫下兩極化回覆,可惜提問句變成了懸問,她超過三站才下車,三年來總是維持二十八元的悠遊卡超過公里數,終於扣了一元。 那天之後悠遊卡嗶嗶聲依然響亮,但鮮少看見三年如一日微笑揮手的影,偶爾她睡過頭日子,會看見K坐公車窗邊,而隔壁是已經讓他校學生填滿的位。 淚眼高歌「當我們一起走過」以後,大學四年她依舊搭同一號公車,看改變不算太大的舊大樓新大樓、商店倒了再開、匆忙穿梭的大車小車,她也曾參加過社團、系學會和各項活動,甚至和一群同學打算唱歌到天明,可惜不到一小時便受不了讓熱鬧團團綁架,落荒而逃。 每年暑假她都在思索是否該去加值悠遊卡,北上一趟?年年復年年,一直到手拿一束看來鮮豔但肯定沒過多久便枯萎於細瘦寶特瓶裡的畢業花,和一張薄薄畢業證書,稀少物品彷彿不曾待過,「已上車」後餘額停留從前光陰,是始終的二十七元。 那時她真以為到了三十、四十、五十……,二十七元將一路伴隨至領取敬老悠遊卡那一天。 那天正好是實習結束是否轉正的面試路上,K拖著行李,穿著和從前總是褲裝相反大一號的裙裝,躲不住的凸肚讓博愛座上的高中生紛紛讓出了位,她撇過眼神,知道自己是時候該去儲值悠遊卡了。 嬰兒床裡的孩子發自丹田哇的好大一聲,她手忙腳亂一陣,或拍或扮鬼臉,K放下手裡事,孩子一到K懷裡彷彿走進一座寧靜小宇宙,她揮了揮手回絕K教她抱孩子的提議,最終,孩子還是來到她懷裡沉沉入睡,小小軀體,沉沉重重,溫暖至極。 K始終沒說過孩子爸的事,她也從來沒看見孩子的爸,她的媽浸世俗太過長久,急忙為從前還是乖巧女孩的K貼上某種世俗標籤,她不理會母親腦袋快閃不絕的想法,會等待,即使不說也無妨,在她心底甚至曾惡毒這麼想著,不知或許更好。 那晚,被媽推去男女聯誼的她,等待公車時刻想著公司企劃內容,也思考假日去K的家該帶些什麼零食玩具和養身食品……,當她聽見高頻率嗶嗶兩聲後,單調電子音說出餘額不足時,彷彿等了這天好幾世紀,走到司機身旁,她掏出了零錢,噹啷噹啷,繼續述說一段直到永遠的祕密。

Read More

40多歲壯男 染新冠6天亡

疾管署攜手台大家醫部主任程劭儀(右二)鼓勵民眾踴躍接種XBB疫苗。(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氣轉寒,新冠、流感疫情蠢蠢欲動!疾管署5日公布最新統計,上週新增260例新冠併發症個案、31例死亡,都創近1個月來的單週新高紀錄,其中最年輕的死亡個案是年僅40多歲壯年男。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新增2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248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8%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週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新增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 疫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疫情發展趨勢。(記者戴淑芳攝)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1名40多歲青壯年,沒有接種XBB疫苗,有心律不整、高血壓病史,沒有接種XBB疫苗,11月中旬發燒、呼吸喘持續2天,就醫時有發燒、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律不整以及血壓降低狀況,經檢驗檢查結果,心臟、肝腎功能有異常狀況,新冠檢驗確認陽性。 林詠青指出,當時醫師研判個案是心因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轉入加護病房給予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治療,住院過程中呼吸、器官衰竭情況持續惡化,住院後4天過世,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造成多重器官衰竭。 林詠青提醒,雖然新冠重症死亡都是65歲以上長者為主,也不乏中壯年重症死亡發生,目前6個月以上民眾可以接種XBB疫苗,呼籲如果有潛在慢性疾病患者、65歲以上長者,還是建議盡快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新冠死亡個案已經累計超過7千人,去年新冠為十大死因第三位,今年還是可能名列第七位,僅次於糖尿病、高血壓,為國人重要殺手。另根據疾管署最新預估,這波新冠高峰會再明年1月中到1月底出現,屆時平均每天染疫人數約在1.8萬至2萬之間。 羅一鈞表示,新冠XBB疫苗可有效對抗各類XBB變異株病毒,推估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分別達50%及61%,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臨近歲末年初民眾探親旅遊活動頻繁,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Read More

攝護腺肥大好發冬季 鈥雷射擺脫

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黃賢祥醫師提醒,冬天是攝護腺最常出問題的季節,男性若發現自己的尿流柱比以前細小又滴滴答答,就可能是攝護腺肥大的問題。(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70歲企業主,幾個月前常常覺得下腹不舒服,半夜起來尿好幾次,解尿遲緩又不順,常常用力解尿也只是滴出幾滴,但有時突如其來的尿急,卻又讓他措手不及,尤其在冬天裡急起來要上廁所,連衛生褲都來不及脫而沾到尿液,甚至惡化到無法解尿,到東元醫院急診緊急插尿管。 東元醫院泌尿科主任黃賢祥檢查後,確診為攝護腺肥大造成急性膀胱阻塞,施以「經尿道攝護腺鈥雷射剜除手術」順利解決尷尬的尿路問題。 黃賢祥主任說,病人拖延就醫的原因有很多,該個案是考量想照顧糖尿病洗腎的太太,年輕時倆人跑遍台灣拓展業務,一點一滴攢起積蓄,擔心自己要手術必須住院好幾天,心裡掛念不下才消極治療,還試圖買電台節目的成藥來緩解。經過醫病妥善溝通,決定施以攝護腺鈥雷射剜除手術治療,住院1天就順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兼顧事業與家庭。 根據臨床統計,50歲以上的男性有5成的人有攝護腺肥大,因此也俗稱「長壽病」。男性若發現自己的尿流柱比以前細小又滴滴答答,要懷疑是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多數患者服藥能改善,但症狀會隨老化而越來越嚴重,即可考慮微創手術,並選擇專業和技巧成熟的醫師操作較有保障。 傳統內視鏡手術從尿道內電燒切除,傷口在尿道內會流很多血,尿道傷口會疼痛,又需放導尿管數天,痛苦不堪。但新式「經尿道攝護腺鈥雷射剜除手術」是從尿道口放入器械來進行,手術過程中利用鈥雷射把增生腺體從外皮層剝離出來,再將腺體推至膀胱內利用器械吸出來,就像是橘子肉從外皮之間的間隙剝離出來,保留了攝護腺外表皮及尿道括約肌功能又能有效止血,術後疼痛小又安全,復發機率低,隔天就能移除尿管出院,術後滿意度高。 攝護腺像核桃大小長在膀胱下方,將膀胱與尿道連接之處包覆起來,主要工作是提供精子養分和液體,等到生殖的年紀過了,它會慢慢肥大增生直到頂住膀胱,導致排尿變得細小、頻尿。(記者彭新茹攝) 黃賢祥主任提醒民眾,冬天是攝護腺最常出問題的季節,譬如飲酒取暖、含有酒精的湯品、高蛋白質過度攝取,可能誘發攝護腺發炎腫脹;冬天容易感冒,藥物的副作用會造成攝護腺的堵塞更嚴重;或是入冬貪戀暖暖的被窩,憋尿憋出問題。

Read More

〈中華副刊〉預熱

■蘇家立 他決定在陷入墳墓前燒掉自我。 年齡是過老的音符分綴在一座失溫的島,島上種滿離開和前進的腳印:你埋落十八歲的步伐,換取他四十歲的停滯。面對歌聲的空白,我們清空喉嚨,吞下一件件回憶,身子慢慢蜷縮,化為一顆堅冷的紅豆,不發一語。 醒來仍是一片寒冬,墓園大門從沒關緊,墓碑前潔白如鏡,每逢小雨,我總能看見你條列式的青春因水珠模糊;晴朗時,獻花的人彼此擦身,將衣袖削尖,在某人的手臂上鑽出火苗。 我等不及那蕊火,提前搶奪他的墳墓,把腳伸直還能塞進一首輓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