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港口岸整合五個一類口岸獲准擴大開放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珠海港口岸整合獲准並擴大開放,消息指出,珠海港整合五個國家一類港口口岸擴大開放範圍, 近日獲中共國務院批復同意。 據稱,近年來珠海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口岸對外開放,積極發展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為解決珠海港口口岸發展痛點,貫徹落實《“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提出的“加快推進水運口岸向以地級市為單元‘一城一口岸’方向整合”要求,珠海推進、多方協調珠海港口岸整合並擴大開放報批工作。 此次珠海港口岸整合並擴大開放主要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將現有的珠海港口岸、萬山港口岸、九洲港口岸、灣仔口岸、斗門港口岸五個國家一類港口口岸整合並定名為珠海港口岸,相應改設高欄、斗門、洪灣、九洲、萬山、唐家六個港區。 二是擴大開放的範圍包括高欄港區的黃茅海、雞啼門2個作業區,洪灣港區的洪灣、十字門、橫琴灣三個作業區,以及唐家港區。 三是對此前已對外開放但未明確水域範圍的口岸開放水域範圍予以明確,包括原九洲港口岸、灣仔口岸、斗門港口岸和萬山港口岸的大萬山島、外伶仃島兩個作業區。 四是對原開對原開放水域範圍標注不規範的原珠海港口岸和原萬山港口岸桂山島第一、第二作業區用現行統一規範坐標系進行重新標注。 五是對原二類口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將原二類口岸斗門港貨運碼頭、洪灣國碼、西域碼頭分別納入斗門港區、洪灣港區擴大開放範圍,對長期未運作的原二類口岸啟動退出機制。 珠海港口岸整合並擴大開放後,將有效解決珠海港口口岸規劃先天不足、佈局過密、碼頭分佈點多線長、岸線使用結構不盡合理,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提升、智慧口岸建設滯後,以及口岸主體眾多、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有效協同等堵點難點,各港區之間的功能分工將進一步調整和明確,岸線資源將合理規劃利用,監管力量也將向集約化、資訊化方向轉型。

Read More

中慈改善護師荒 推準時下班

急診室護理人員韓方熒打造未來持續進修計劃。(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人員招募成績亮眼,去年到職不到1年的護理新芽已經感受逐夢踏實的過程,分別運用百萬年薪的厚實基礎,打造進修夢與購屋夢,人生賽道搶得先機。 新冠疫情後全台護理荒,應屆護理畢業生是各醫院不可或缺的新血。台中慈濟醫院以創新方案、優厚薪資與人文地理俱佳環境,看得見的改變、拿得到的收入、有感受的氛圍,提升留任率,擴大招收率,去年吸引眾多護理畢業生新芽,進入職場安心築夢。 金門大學畢業的陳筠竹是去年畢業的護理新芽,選擇到病房團隊服務,推估工作滿一年時,本薪加上夜班津貼、包班費、留任獎勵金與政府補助津貼,拿到將近百萬年薪。 台中慈濟醫院急診室韓方熒,享有優渥的薪資福利,23歲打造持續進修計劃。進入職場前,務實比較不同醫院,發現台中慈濟醫院簽約補助更高、休假更多,加上家住台中慈濟醫院附近,兒時進出急診室留下很多溫暖記憶。選擇到台中慈濟醫院後,以急診團隊為第1目標為病人安全付出。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莊淑婷指出,去年度護理人員招募人數達全國第4名,慈濟醫院去年推動全國首創的「護理人員準時下班」與「病房中繼站」專案,「病房中繼站」在病人完成住院基本評估後,確認醫囑完成入院護理評估、抽血、檢查等各種項目,減輕病房護理人員工作負擔,護理人員準時下班,降低延遲下班比率,工作還能顧及家庭。專案獲得7成5護理人員認同可縮減下班時間,5級分滿意度高達4.25分,留任簽約率更達89.3%。

Read More

男心梗暈倒 高級救護員鬼門關救回

竹縣光明高級救護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李均祈(左)和賴俊傑(右),將37歲心肌梗塞男子從鬼門關前救回。(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心肌梗塞愈來愈年輕化。一名從中部到新竹出差的37歲男子,20日上午8時許,在飯店用完早餐下樓時,突然感到不適暈倒在電梯裡,救護人員到場後以12導程心電圖機量測,出現心肌梗塞警訊,送醫後直送心導管室,發現負責供應心臟血液與養分的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其中右冠狀動脈更是百分之百完全塞住,所幸經緊急手術後救回一命。 出勤這起救護的新竹縣消防局光明高級救護分隊小隊長李均祈指出,到場後患者已清醒,但膚色蒼白、冒冷汗,並表示胸部悶痛及壓胸感,休息後無法緩解;李均祈和另名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賴俊傑驚覺是心肌梗塞的標準症狀,以12導程心電圖機偵測後,果然出現警訊。由於患者收縮壓只有78mmHg(標準100~120mmHg)、脈搏也下降至39次/分(標準70次/分),兩名EMTP馬上給予靜脈輸液及阿斯匹靈緩解不適後送醫。 東元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張耿維指出,患者到院後心跳持續下降,生命徵象不穩定,雖意識清楚,換床時還想自行移動,嚇得護理師大叫「別再動了!你再動就要幫你CPR了!」 張耿維說,患者心房心室傳導完全阻斷,先裝上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TCP)暫時調節心律;緊急心導管後發現左前降支動脈(LAD)70%阻塞、左迴旋支動脈(LCX)90%阻塞,而右冠狀動脈(RCA)甚至是100%完全阻塞,屬於高危險病人。幸好患者早期求救以及消防局救護人員處置得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Read More

〈中華文薈〉銘熾柔心∣∣嚴玟鑠的抽象藝術

■嚴玟鑠 路過跡調系列09合照 創作對嚴玟鑠而言,是對人生過程中產生的不同提問與對周遭瞬息萬變的形色,產生的一種回應,它必須是從衷有感而發,有感而行,當然它必定是持有敏銳之眼與獨創的見解,而漸次找到自己的路,並在一次次的過程中不斷淨化與自我提點修正。創作必須回到自身去看待,而自己卻往往是探索過程中最容易陷入困境的敵手,所以經常面臨的是創作的自我廝殺與矛盾的反覆煎熬。 陶文岳曾說:「嚴玟鑠的色彩是天生與外界溝通的本能,來自於自然界的長期觀察,她試圖捕捉住每分每秒逝去的流光倩影,在那些老牆面與窗花磚中,存在著個人心領神會,獨特造型符號與內心情感的寄託。同樣的,在其人生喜怒哀樂的過程裡,不管是偶遇與經歷,如同深山空谷中的迴聲,不斷得激盪起她創作慾望,東方與西方理論和精神情境交織下的虛實與共,同時也反映出她內心世界對藝術的期盼與嚮往。」  「我們都知道『抽象』的表現比起『具象』的表現要困難許多,這裡談的不是技巧上的表達,而是精神境界的層次問題。『具象』有物的憑藉,在觀看上,我們很容易依物的構造來創造和欣賞,然而,抽離了『具象』的『抽象』表現,如果表現不好,容易流於表象的空洞,也正因為如此,讓嚴玟鑠的繪畫創作從顏色的節奏出發,依照色彩的強度,散發出凝具視覺的能量。嚴玟鑠認為『藝術』是名詞,對她來說是一個人代表他精神層次的最佳替代物。『藝術』也是動詞,是她對人生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同提問與對周遭瞬息萬變的形色,產生的一種回應,再經由她的手和腦去完成。 嚴玟鑠多年來擅長抽象藝術的表現,其內涵中帶有歲月的痕跡與記憶回溯的特質,特別喜歡從大自然中提煉出簡約的造型,對色彩的應用與捕捉大塊色面的風格有其相當獨特的表現。她的藝術創作觀點裡在追求心靈層次的一種淨度,簡約的畫面卻充滿無限的視覺意象,她認為所有好的創作者都將受過一番生活的歷練,並同時將作品昇華成一種豐饒後緊實的密度,而成為一種簡單的美。」陶文岳(藝術家、藝評家) 溫醇 紀向說:「就藝術創作觀點論,藝術創作者不同階段的自我面對,意謂著如此的一位藝術創作者,是否是一位有著思考,有著自我面對的藝術創作者。但是循著創作者作品回朔,不難發現每一位藝術創作者,一路創作的脈絡絕對是有跡可循的。而藝術家嚴玟鑠出身詩文世家,當然一份與身俱來的文化氣質更不在話下,在幾件精彩作品中不難發現,其創作元素不離大塊色面的處理方式,但是作品中,卻永遠少不了一些生命歷程經驗,存在的人文氣息符號。如果說作品中這些不同符號的應用,是藝術創作者自我內在潛意識的面向,但是如此極簡處理的畫面風格,卻潛癮創作者,一種內在企圖單純的心思態度。」 溫婉 「現代文明的急速邁進,一些意謂性的色彩組合,卻也被藝術創作者廣泛巧妙使用,也逐漸被符號化,而作為藝術創作者,一種藝術表達的符號語言,是否也是其內在企圖表現的形式。因而藝術創作在此色彩是一種語言,也是創作者清楚呈現,一種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但是在生命的進程以內,創作者不同的思維,能如此以一種純粹色彩美學,構成一種存在的繪畫符號,並不是每一位藝術創作者都是清楚的。而藝術家嚴玟鑠對於作品色面塊狀的處裡,更是不在話下。在此作品畫面已不是存在單純的二維畫面,而是一種進階三維、四維、多維的思考層面,畫面給於觀賞者面對的,卻是一超越凡俗存在的平面大空間。」撰文/紀向(藝術家、藝評家)。 吳士宏說:「嚴玟鑠的作品標題慣以節氣更迭與自然現象命名,或意指紅塵世間;並常以地平線景觀構圖,或大色塊層層包覆,投射心境起落並抽離,或將悲喜交加又顛覆;結果在一連串的抽象語彙操練、卻又綴語修補中,融出獨特的抽象畫面。」 詩情記憶 「嚴玟鑠的抽象繪畫,筆觸比較當代、俗世,也隱含憂慮與極欲抽離的痕跡;也有某種很吸引人的『神美』、很像馬上親見這位藝術家本尊的熱情底蘊;以及,偶在溫婉樸雅造型中對比熾烈火焰色調的布局張力。我個人的詮釋更有,在隨時高效溝通行動網路的大時代不安騷動下,呈現物極必反的細微預兆,給有限的觀賞者。」 「嚴玟鑠的抽象繪畫,可說回歸人性與初心,任何時空下擺上任一處或大或小、或商業或學院的展場,就成了一種『人與環境的藝術』,絕對是不能抽離於展場、社會、人世與宇宙的真實界之外。」吳士宏(策展人、視覺藝術創作與評論者)。 嚴玟鑠創作的早期,曾經從學習太極拳而認識道家美學,對禪意的感悟性也深感興趣,喜歡在質樸的宣紙中以毛筆體驗澄、淨、虛、淡的意境。後因想找尋表現的突破性,加上學生時期已接觸設計基礎的訓練,對抽象的思考與作品甚感興趣,因此媒材改變嘗試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以堆疊、覆蓋維持大色塊的純粹肌理成為抽象表現初期的現象。 傾慕 二0二0年五月份藝術家雜誌,蕭瓊瑞老師撰文所連載「台灣抽象藝術史」最終章——抽象藝術進行式(三)中提及七0、八0年代女性抽象藝術家,文中指出「嚴玟鑠的抽象創作,媒材上兼融水墨與油彩、壓克力,乃至複合媒材。在思想上,深受東方哲學的影響,尤其從道家的智慧去感受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老子提倡的淡、柔、弱、靜等思根,經常成為她生命的指引與創作的內涵;加上太極拳和劍術的學習,讓她的畫面始發一股虛實互生、柔中帶勁的氣韻即使大面積的色塊,也是建續綿密的筆觸堆疊、鋪陳而成,從鬱黑到明淨,從激情到寧靜,嚴玟鑠的畫面在騷動與靜謐間,傳達了東方女性特有的藝術質地與內涵。」 生命中任何一次變化都會影響著藝術家脆弱的神經,因此擁有敏感的特質便具有承擔更大可能的創作能量。嚴玟鑠在創作的這條路上,總想著,如何當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藝術家?藝術的森林,佈滿葉片與前人的腳印,哪一片才看能得出我的存在?它必定需要施加冒險,拒絕趨向熟悉的慣性思維,它必須回到唯一的自身,回歸自己最真誠的語言,有感有肉,並賦予繪畫一種獨特的形式,而不是當一個「生活」的藝術家,是堅守原則成為感悟生命的「創作」藝術家。 嚴玟鑠簡歷 亞大設計學博士、現任亞洲大學視傳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內外創作展覽近20年、曾國際個展於紐約,聯展於新加坡、義大利等。

Read More

椰子塞肛門 膀胱險炸裂

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致一。(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燕巢報導 高雄一名56歲男性患者,因嚴重腹痛2天,尿不出來和嚴重便秘,感覺膀胱快爆掉,被送往義大醫院急診,醫師透過電腦斷層,診斷男子肛門裡有異物,經剖腹取出1顆直徑7.5公分大小的綠殼椰子,醫師後來將案例寫成論文,登上國際《英國醫學期刊》。 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致一表示,這名56歲男子到義大醫院掛急診,表示自己屁股裡有異物取不出來,導致無法排尿,患者生命體徵穩定。腹部檢查發現,腹部膨脹、壓痛,有反彈痛。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 (CT) 顯示,直腸內有一個巨大的異物,壓迫前列腺尿道,導致尿滯留。該圓形異物且卡到膀胱出口,膀胱也腫的跟橄欖一樣大,蓄積了近2000CC的尿液,後來醫院嘗試插管導尿及機械協助排尿,甚至徒手伸進男子肛門也無法將椰子取出。 醫師從患者直腸中取出7.5×5.7×5.5公分的椰子。(圖/義大醫院提供) 陳主任考量再拖下去男子會因脹尿膀胱會爆炸,直腸也可能因壓迫壞死,最終決定以探查性剖腹手術,成功取出一顆7.5×5.7×5.5公分的椰子,究竟椰子是如何跑到男子的肛門直腸?因男子一直不願說明,至今仍是一個謎。

Read More

咖啡當水 上班族喝到胃食道逆流

中榮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彭彥鈞說,患者因壓力、咖啡過量,導致嚴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等病狀。(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40多歲林姓上班族經常覺得壓力大,竟把黑咖啡當水喝,每天最多喝1000cc,日前突覺胸悶、心臟刺痛,在醫師建議下轉至肝膽腸胃科,經過評估疑似胃食道逆流,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有嚴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發炎,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後,恢復正常。 大甲李綜合醫院駐診的的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彭彥鈞表示,該患者就診時自述,胸口心臟部位會不定期的產生刺痛感,胸口也會悶痛,先前經過心臟科醫師進行相關心臟檢查,均沒有發現異狀,由於患者過去曾罹患食道逆流,同時表示下腹部偶有痛感,因此,進一步安排檢查。 台中市有上班族把黑咖啡當水喝,日前突覺胸悶、心臟刺痛,就醫發現有嚴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發炎。圖為示意圖。(中央社) 彭彥鈞指出,經過檢查後,發現患者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腸壁至少有多處受到侵蝕,胃部也有輕微的發炎與潰瘍,因此先給予用藥治療,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與後續追蹤,患者症狀已明顯改善。他說,有些患者胃食道逆流會伴隨胸痛,病徵與心絞痛的症狀類似,心臟造成的胸痛必須先做心臟科評估,是否需要心導管緊急治療,若經內視鏡診斷後胃食道逆流則給予藥物及用藥物、改善飲食與生活形態即可。 「心臟刺痛當下真的嚇死自己,立刻飛奔到醫院就診。」林姓患者透露,家中有三高家族病史,因此,當心臟產生刺痛感時,猶如針在刺的感受,完全不敢拖延,馬上先看心臟科,所幸進行相關檢查後都沒問題,才放下心中大石,但是刺痛感卻還在,經醫師建議改轉診肝膽胃腸科,沒想到,居然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火燒心」心臟刺痛,進一步檢查還有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 林姓患者說,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大早便先喝黑咖啡提神,喝完了再續杯,幾乎已經到了把咖啡當開水喝的模式,工作一忙起來,就不自覺喝黑咖啡紓壓,有時一天喝了1000CC,偶爾搭配吃甜食,長時間下來,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都不自知,經過醫師診斷後,先戒斷咖啡,調整飲食與生活模式,依照醫囑服藥,經過追蹤與治療,症狀才逐漸改善,也不再有心臟刺痛。

Read More

菸盒警示圖增至50% 違者最重罰500萬

菸害防制法新規定,菸盒健康警示圖文及戒菸相關資訊標示面積不得低於最大正面及反面明顯位置處50%,違規將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吸菸有害健康/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提醒,依據《菸害防制法》新法規定,菸品容器警示圖文面積擴大至50%緩衝期已屆,自3月22日起,如違法製造或輸入,業者最高處500萬元罰鍰;違法販賣業者最高處5萬元罰鍰。 國健署指出,吸菸不只會導致吸菸者本身多器官病變及各種癌症,例如:肺癌、口腔癌、心血管疾病、眼睛病變、性功能障礙等,而且所產生的二手菸、三手菸還會影響到朋友家人及非吸菸者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第11條實施準則指出,菸盒包裝上使用較大警示圖文可更引人注目,還更有機會長期維持警惕效果,且更清楚地傳達健康風險,亦可達到向兒童及青少年傳遞健康訊息,並促進吸菸者戒菸。研究指出,健康警示圖文必須定期更換,才能維持警示效果並觸及不同群眾。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我國通過修法擴大菸盒警示圖文面積為50%,已逐步跟上全球趨勢。依《菸害防制法》新法針對菸盒警示圖文標示規定、違規罰則,自今年3月22日開始正式施行。 他進一步表示,已協同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加強對市售菸品之查緝工作,若經查獲違規情形,將處菸品製造或輸入業者100萬至500萬元罰鍰,並令限期回收或退運,且按次處罰;販賣者則處1萬至5萬元罰鍰,提醒製造或輸入業者及販賣業者切勿以身試法。

Read More

6歲童高燒頭痛1週 竟罹血癌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6歲男童突然牙痛腹痛頭痛,晚上睡不好,高燒倦怠、虛弱到無法走路,症狀持續1週,輾轉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骨髓檢查芽細胞高達52%,是正常值的10倍,白血球、血色素、血小板低下,診斷為急性淋巴性血癌,安排台灣兒童癌症治療研究群標準化療方案,在專業團隊治療下,3年後癌細胞清除,回歸正常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張德高表示,年幼的孩子,因不擅表達自己身體狀況,加上照顧者對兒癌不熟悉,容易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兒童癌症基金會表示,當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發燒持續1週以上、不明原因的疼痛、不明原因的腫塊、淋巴結腫大、生長發育發生改變、臉色蒼白、紫斑或出血傾向、神經方面的症狀以及眼球異常反射光(白色瞳孔)等9大症狀,都應儘速至醫療院所的兒童血液腫瘤科就醫。 兒童血腫科醫師余登揚指出,全國每年約有150至200位兒童罹患急性淋巴性血癌。雖然兒童癌症和成人癌症相比,整體存活率高出許多,但仍會遇到一些困難治療的狀況。兒童血腫科除了有傳統療法外,目前積極整合免疫治療、細胞治療、標靶治療和質子治療等4大新興療法,為兒癌病童打造個人化療程,帶來更加樂觀的治療前景。 余登揚說,免疫治療及細胞治療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中醫大兒醫已有多位高危險型之B細胞急性淋巴性血癌病童接受雙特異抗體之免疫療法,效果顯著;數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治療黑色素瘤、腦瘤等困難個案。 針對頑固及復發型CD19抗原陽性之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選擇CAR-T細胞治療,中醫大兒醫為目前台灣少數可正式提供臨床使用CAR-T細胞治療的醫院。標靶治療則使用針對癌細胞特定分子的藥物,將治療精準定位在癌細胞上,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Read More

高醫智慧醫療 減輕醫護負擔

高醫展示智慧醫療創新成果,圖為透過遠距醫療門診,讓偏遠鄉民眾就醫零距離。(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近年成立「體系智能醫療推動辦公室」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的發展,20日展示智慧醫療創新成果,發表一系列以病人就醫旅程串聯『智慧門診照護』、『智慧住院照護』、『智慧急診照護』、『智慧手術照護』及『智慧運營管理』等五大構面成果。 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高醫積極聚焦AI智慧醫療的全面發展,並將其應用於急重症照護、加護病房、手術麻醉智能管理、偏鄉遠距醫療、生成式智能護理紀錄與醫護交班紀錄協作及營運管理等多個領域的人工智慧平台;通過人工智慧的輔助,能夠協助預測疾病高風險,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高醫展示智慧醫療創新成果,圖為高醫智慧加護病房可透過床邊照護與護理站的資訊面板,提供醫護團隊與家屬共享照護決策。(記者王正平攝) 高醫視員工為最寶貴資產,為了提升醫護工作效率與品質,致力於利用智慧科技打造幸福職場,積極培育醫療AI人才。AI團隊研發的成果得以實際應用,減輕臨床醫護工作負擔,進而提高留任意願。 加護病房一向是醫院中最複雜的環境之一,收治危急病人,多數面對生死存亡,更需要全面性智慧監測;由胸腔內科蔡明儒教授領軍組建新一代智慧加護病房團隊,自行開發加護病房護理站資訊大白板及床邊照護小黑板系統,並加入AI模型預測病情。 新一代加護病房系統融入人因工程,系統導入後改善成效明顯,獲得2023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銀獎殊榮,帶來組織文化、工作流程再造等多項效益。

Read More

蘇丹紅辣粉 下架24批53萬kg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蘇丹紅辣椒粉食安風暴影響全台,食藥署持續追蹤地方辦理問題產品下架事宜,目前累計下架24批不合格產品,共計下架封存53萬7238.2公斤。食藥署20日表示,中央稽查專案預計下週可告一段落,民眾仍可檢舉。 食藥署自去年12月11日至今年6月10日,邊境對中國辣椒粉採100%逐批查驗,查驗符合規定後,才得輸入,並自3月8日起,持續擴大回溯至110年前輸入台灣的中國辣椒粉,共29家進口業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