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藍穩健務實 朱再肯定馬訪陸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十七日指出,前總統馬英九赴大陸訪問,他多次在常會或受訪時表示樂見、肯定與感謝。他強調,針對兩岸關係或國際路線,國民黨最穩健、務實,一切為台灣民眾努力。 朱立倫表示,副主席夏立言、國際部主任黃介正及相關同仁過去一週,在美國拜會政界、國會、學界、智庫等,展現國民黨「親美、友日、和陸」的重要戰略,同時參加重要活動跟兵推,皆表示國民黨是負責任政黨,可以讓夥伴了解國民黨的國際戰略。 朱立倫也指出,同一時間,馬英九赴大陸訪問,他多次在常會或受訪時表示樂見、肯定與感謝。唯有保持親美和陸或親美和中路線,穩健的國防加上兩岸的溝通,創造最安定繁榮的台灣。他表示,民進黨的抉擇就在一念之間,五二0是非常關鍵時刻,大家也看準總統賴清德到底選擇什麼?對台灣未來是非常關鍵的。 夏立言也表示,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相隔多年再見面,身分不同了,但第一次馬習會時,並沒有聯合聲明、新聞稿或記者會,馬英九只是想搭橋,讓後面的總統可以順著走,可惜沒做成。 夏立言認為,習近平透過這次馬英九訪問,想傳達諸如中華民族、「兩岸一國」等訊息給未來的賴政府。對於朱立倫是否也需出訪大陸,與習近平見面?夏立言認為,如果時機成熟為什麼不見?但目前沒有任何規劃。 夏立言指出,國民黨是台灣最大反對黨、立法院最大政黨,在社會上是不可忽視的力量,「習近平當然會想見我們」。

Read More

澎防部鎮疆操演 戰車實彈射擊

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十七日實施「鎮疆操演暨戰車營基地科目實彈射擊」。(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鄭錦晴∕綜合報導 漢光四十號兵推演習前夕,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十七日實施「鎮疆操演暨戰車營基地科目實彈射擊」;台東地區指揮部也在台東市利嘉溪出海口沙灘,實施T91步槍射擊訓練。 澎防部「鎮疆操演暨戰車營基地科目實彈射擊」清晨在五德訓場實施,驗證戰、甲、砲車及迫擊砲等建制武器聯合打擊效能。凌晨時防區官兵在一片漆黑環境下實施彈藥提領,完成車輛通聯測試及裝備檢整,在120迫擊砲射擊照明彈,為操演揭開序幕。M60A3戰車於岸際對海面目標實施射擊,CM21甲車遂行反擊作戰,並透過各式機、步槍等武器建構綿密火網;最後,由砲兵營運用105榴砲實施「直接瞄準射擊」。操演全程火光迸射,震撼聲響徹訓場。 澎防部邀請澎湖科大師生至訓場觀摩實彈射擊訓練,感受火砲射擊的震撼及部隊訓練成果。(記者張翔翻攝) 澎湖科技大校長黃有評率五十名師生現場見證官兵精實訓練成果,對防區堅實防衛戰力留下深刻印象;也透過實際接觸國防事務,激發學生支持國防,鼓勵學子從軍實踐夢想。 另外,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上午也前往利嘉溪出海口實施T91步槍射擊訓練,在沙灘上布置靶,士兵分批朝向海平面射擊。 軍方人士表示,這次步槍射擊訓練,是正常的野戰訓練,射擊危險區從利嘉溪出海口至海面二公里,寬約一公里,路面人車和海面船隻管制進入危險區。 有軍方人員私下表示,台東利嘉溪至知本溪出海口是被劃設「紅色海灘」的登陸點,因此這次野外射擊訓練選擇在利嘉溪出海口朝沙灘、海面方向射擊,也有進行火力壓制的反登陸操演。 台東知本海灘被列為「紅色海灘」,士兵持步槍快跑衝沙灘實彈射擊,模擬反登陸作戰。(記者鄭錦晴翻攝)

Read More

朱:民進黨任性是電力最大傷害

台中火力發電廠本週全面盤查廠房設備,台電發現七號機爐管多處變形易位,機組持續停機查修。(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十七日於中常會指出,民進黨若不能徹底反省,仍堅持用意識形態操控台灣的能源,相信組什麼內閣都沒有用,「缺電的台灣才是最大的傷害」。民進黨一再強調要強化台灣的「韌性」,但民進黨應該改掉自己的「任性」,民進黨的任性是台灣電力韌性最大傷害,應該務實地檢討過去八年錯誤的能源政策。 朱立倫表示,近日台灣經歷了到底是否會大停電的情況,備載容量降到百分之二點八,桃園連續發生三次大停電,包括桃園市長張善政都再次強調「錯誤政策造成產業重大影響」。民進黨若不能徹底反省,堅持用意識形態操控台灣的能源,他相信組什麼內閣都沒有用,「缺電的台灣才是最大的傷害」。 國民黨組發會主委、立委許宇甄也指出,一路飆升的綠能購電費用,民眾都在問,花這麼多錢購買綠電到底爽了誰?綠電無法作為基載電力,燃煤電力從零到滿載發電至少要八小時,天然氣電力滿載發電也要三小時,這些電力要配合光電每天升降載,勢必會對老舊的電力系統造成負擔,無法改善這個問題,民眾就須隨時面對限電、停電危機。 許宇甄強調,今年夏季還沒開始,高雄、台中、桃園陸續發生設備不良導致的停電事件,賴清德政府若不檢討錯誤的能源政策,工商企業界和社會大眾仍會面臨停電、缺電恐懼,總不能天天打電話要工業用電大戶自己發電、自主限電。 許宇甄還表示,歐美商會一再示警台灣供電脆弱,不利工商投資,民進黨政府就是置若罔聞。停電、限電對全國民生和經濟影響極大,台積電新廠和相關AI科技產業的用電需求大,為了讓全國民眾跟企業界有穩定且具競爭性的電力可以用,錯誤能源政策一定要改。

Read More

王鴻薇質疑賴清德親中

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將出任經濟部長,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右)、黃健豪十七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質疑崇越及其子公司於大陸設廠布局,若依民進黨過去標準,郭智輝可謂是「紅色資本家」。(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將出任經濟部長,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十七日質疑,崇越及其子公司於大陸各地設廠布局,服務據點高達十二地;且在大陸註冊五家子公司,如果依照民進黨過去標準,郭智輝可謂是民進黨口中的「紅色資本家」。 王鴻薇在國民黨團記者室舉行「賴清德親中?揭發郭智輝紅色資本家入主經濟部!」記者會,稱郭智輝爭議大,呼籲民進黨好好查清楚。 王鴻薇表示,郭智輝所涉爭議還包括,崇越及其子公司在大陸各地設廠布局,服務據點高達十二地,且在大陸註冊五家子公司。 王鴻薇表示,去年選舉時,綠營側翼、立委攻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紅色資本家」、「中共乖寶寶」等言論;如今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內閣人事,內定郭智輝出任經濟部長,「難道賴清德親中?要幫郭智輝紅色資本家入主經濟部?」 王鴻薇說,郭智輝在體育圈也引起眾怒,因為他多次「狼來了」欺騙球迷,此前先說要認養球場、以進軍職棒為目標,但後來又稱目前沒計畫;再說後來如有第五隊、願當第六隊,還說要加入日本獨立聯盟,但關鍵時,崇越認為加盟職棒門檻五點八億元太高。後來味全龍重返中華職棒有了第五隊規模,郭智輝就直接表態不進職棒。 國民黨立委黃健豪也質疑郭智輝過去曾捐政治獻金給民進黨。他說,此前,郭智輝以全家人的名義陸續在同一天捐贈五筆政治獻金給民進黨,之後還因為有額度限制,又找了崇越集團的其他人捐款給民進黨,這與郭智輝將接任經濟部長有無關係?未來在推行政策上是否可以保持中立?

Read More

鄭文燦傳內定海基會董事長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準總統賴清德新內閣名單已公布了三波,但目前名單未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十七日傳出鄭文燦內定為海基會董事長,主要是他在從政過程接觸不少兩岸事務,被視為「知中派」政治人物。 民進黨中常會後,英系立委蔡易餘表示,大家認為鄭文燦是「知中派」政治人物,又經歷過桃園市長、行政院副院長的歷練,以這樣的高度來接海基會的話,非常足以勝任。 不過蔡易餘也說,鄭文燦來這個位子是足以勝任啦,雖然他們也期待鄭文燦應該有更好的位子。 鄭文燦從政過程中,接觸不少兩岸事務,曾擔任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發言人,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期間,負責處理兩岸新聞與文教交流,並自二0一八年三月起出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迄今。 鄭文燦擔任桃園市長期間,市府也設立桃園市政府兩岸事務小組,並親自擔任召集人、時任副市長的現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擔任副召集人,相當重視兩岸交流。 依照海基會章程等相關規定,董事人選須由陸委會依相關規定陳報行政院核定後,再由海基會儘速召開臨時董事會完成提名及推選作業,完成法定程序後才能上任。

Read More

環境部長薛富盛不續任 將返興大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長薛富盛十七日指出,日前已向準總統賴清德見面,表達現在是借調期間,預計五二0之後將回學校,明年一月三十一日將滿六十五歲,就個人生涯規畫會在中興大學延退;根據國立大學的規定,延退就不能借調,因此決定將回到學校擔任教學與研究的工作。 薛富盛說,感謝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給他機會,能到環境部接受歷練,這些經驗也豐富他的人生;未來回到學校教育英才,可以對台灣有更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要感謝環境部員工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推動業務有很大的協助,另外還有各部會的幫忙,讓行政團隊就環境議題有不錯的進展;期許未來的環境部長,能秉持環境的使命持續推動二0五0淨零、資源循環、環境永續的工作。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不應迴避的任務:再次教改

410教改剛剛屆滿30週年,教改總體檢論壇等民間教育團體呼籲新政府舉辦教育國是會議。(中央社) 四一0教改剛剛屆滿三十週年,教改總體檢論壇等民間教育團體呼籲新政府舉辦教育國是會議,檢討大學升學制度、一0八課綱、學生基礎學力下降等問題。總體而言,這三十年來學生仍受困於升學壓力,但學歷貶值卻日趨嚴重,而且學用落差更為明顯。人才養成、善用,關乎社會長遠發展,即將就任總統的賴清德不但應深思如何診治從高教到幼托等各教育階段的沉痾,更應集思廣益以通盤性思維推動再次教改。 一九九四年民間發起四一0教改大遊行引起數萬名民眾迴響,齊聚台北中正紀念堂,他們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四大訴求為孩子爭取教育權,此一活動被視為教改的濫觴。同年九月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邀請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並集三十一位部會首長、教育專業人士之力,於一九九六年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以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及建立終身學習等五大訴求,回應四一0大遊行。 教改是成功?還是失敗?李登輝說,李遠哲應該要為教改負起全責;二0一六年《李遠哲傳》發表時,李遠哲表示李登輝指責教改會是不對的,他應該指責行政院、教育部,而不是寫報告的人(指李遠哲本人)。李登輝是教改時的總統,李遠哲是教改會召集人,教改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問題,在雙李互推責任當中就可一窺端倪。 可惜的是,儘管全台灣都知道教改改出了大問題,但始終未見政府提出扭轉性的政策;尤其是高教危機迫在眉睫,過去八年能爭取到的調整期卻被蔡政府平白蹉跎,賴清德切莫重蹈覆轍! 從大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教改訴求確實有其需要,也並非全錯,但在執行層面卻未能與時俱進,甚至與現實環境脫節,成為教改失敗的主要根源。以十二年國教而言,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協助弱勢學生成長、紓解升學壓力、適性揚才、多元發展、培育國家所需人才;但是到現在城鄉教育資源落差、升學主義導向依舊未解,也因此適性揚才、多元發展淪為空談。 再往上到高教領域,少子化問題在二十年前就已然浮現,但廣設高中、大學卻未相應調整,導致高中、大學退場一再上演、仍在蔓延,學校、教師、學生三輸。馬政府時期尚有陸生、外籍生補充大專校院生源,蔡政府卻忙於兩岸政治鬥爭,陸生人數急速萎縮。大學沒有調漲學費自主性,經營綁手綁腳;重理工、輕人文,人才培育失衡。去年十二月總統選戰方酣時,台大校長陳文章感嘆沒看到任何一組總統候選人提出完整高教政策,賴清德千萬要記得陳校長的期待!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升學主義依舊主導學生學習方向,更甚者是升學競賽淪為家長經濟實力競賽,前段班、後段班大學學生宛若兩種樣貌;七成弱勢生就讀私大,畢業後起薪又低於前段班大學,教育平權、階級翻轉在他們身上往往都看不到!就連公私立大學經營也是兩樣情,公立大學學生數持續增加,私立大學學生數急遽減少,教育資源分配更是重公立、輕私立,從政府資源分配就看到了教育不平等! 教育是百年大計,更是社會長遠健康發展、提升總體競爭力的奠基性工程;教改走了三十年,是到了該修補的時候了,賴清德不應迴避!

Read More

澳洲國防報告:台海增衝突風險

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澳洲十七日公布「二0二四年國家國防戰略」報告中指出,澳洲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具挑戰的戰略環境,大陸透過強制手段改變當前區域平衡,包括強行處理領土爭議,以及以不安全的方式攔截國際水域及空域活動的船隻及飛機,台海發生危機與衝突的風險正在增加。 這份報告指出,冷戰結束時的樂觀情緒,已被美國與大陸日益加劇的戰略競爭帶來的不確定性取代,區域內的競爭以前所未有的軍事與非軍事集結展開,可能加劇軍事升級及誤判風險。 報告表示,隨著大陸戰略與經濟實力增長,預計北京將繼續在印太地區發揮更突出的作用,試圖改變當前的區域平衡。大陸在追求戰略目標時採用了強制手段,包括強行處理領土爭議,及以不安全的方式攔截國際水域及空域活動的船隻及飛機。大陸在印太地區的倡議目的與範圍也缺乏透明度。 這份報告提及,台海發生危機與衝突風險正在增加,其他爆發點也在增加,包括南海及東海爭端,及印度邊界的爭議等。儘管如此,陸、美領導人與軍事層面的對話有助於減少誤判,確保以維護穩定方式解決衝突。 報告指出,這樣的戰略環境使得澳洲要採取全新的方式進行防務工作。澳洲必須與主要戰略夥伴美國更加緊密合作,也必須與其他重要夥伴合作,特別是日本、紐西蘭,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夥伴,包括韓國、印度,以及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 報告提及,「拒止戰略」將成為未來澳洲國防計劃的基石,目的在任何衝突開始前進行威懾,防止任何潛在敵人透過武力脅迫澳洲。

Read More

法務部:死刑存廢需立院共識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憲法法庭將在下週針對死刑是否違憲進行言詞辯論。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十七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說明法務部的立場,認為死刑的存廢須由代表民意的立法院形成共識,而非由大法官判決決定。 憲法法庭二十三日針對死刑制度是否違憲進行言詞辯論,法務部為此籌組訴訟因應小組,邀請學者專家多次開會研商訴訟策略,並蒐集相關外國立法例及主要國家憲法訴訟的情形。當天將由檢察司司長郭永發領軍參與辯論,表達死刑制度合憲的立場。 法務部在言詞辯論意旨書說明,目前多數國家是透過立法或修憲程序廢除死刑,經由憲法法庭直接宣告死刑違憲極為少數,而這些國家解釋死刑違憲也都是立法、行政機關間已有一致共識或至少無對立立場。因此,在台灣尚未形成共識,且有超過八成民意反對下,不應透過違憲審查方式廢除死刑;尤其死刑議題在台灣社會仍具高度爭議,若驟然宣告違憲,可能引發國內社會對立及衝突,更侵越立法權。 蔡碧仲也強調,死刑存廢應由代表民意的立法院形成共識,而非透過司法判決逕行決定。 法務部認為,生命權固然是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但並非不得以法律干預,針對生命權的干預,一般認為憲法第二十三條的「限制」包括「剝奪」在內。死刑屬於最後不得已的手段,並非以違反人性尊嚴、殘忍、不合人道方式執行的酷刑,應屬合憲的法定刑。 立委翁曉玲指出,關於死刑存廢,大法官不能不接地氣。「死刑」乃我國現行法定刑,「死刑存廢」為重大立法政策,關係社會秩序、公共利益及司法正義。她代表我國社會當前高達七成五以上反對廢除死刑之民意,向憲法法庭表達死刑制度在未經立法院修法廢除之前,「死刑制度合憲」的法律意見。 翁曉玲表示,廢除死刑不是進步立法;當國民的法感情仍無法接受廢除死刑之際,大法官若貿然擴權宣布死刑違憲,不僅會面臨「違抗多數決」之困境,亦會受到違憲擴權的批評。

Read More

文憑貶值技職萎縮 教改災難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十七日指出,廣設大學造成文憑貶值、大學畢業生低薪、技職體系萎縮、如今多少學校將倒閉,證明當年廣設大學、盲目讓技專升格根本就是一場災難。 柯志恩提到,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說:「碩博士滿街跑不是他的錯,廣設大學跟他無關。」喊冤說是大家拿教改攻擊他。二00二年李遠哲在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上公開主張廣設大學,多次教改諮議會也留下諸多紀錄,前總統李登輝就直指「李遠哲該為教改負全責」。教改之過縱使不能獨責一人,但李遠哲絕對要負最大責任。 柯志恩說,未來大專校院因招生人數不足必走上退場一途,教育部都說會盡力保障退場師生的權益;但所謂的「安置」常常變成「放生」。更糟的是,強制轉學的學校之後又遭退場,形同對學生的二次傷害。教育部「專案安置」不該「弱轉弱」,並以花蓮大漢技術學院的案例,要求合理保障顧學生的權益。 柯志恩表示,有關退場的教職員,現行最多只給六個月資遣慰助金;這些非自願失業的私校教職員,建議教育部應協調勞動部研議可否領取失業救濟金、補助教職員參加職業訓練,強化介聘平台及機制,更積極作為介聘失業教職員至他校或業界。 柯志恩認為,這幾年私立中學招生爆滿,且招生考試宛如「小聯考」。原本教改要取消聯考、標榜快樂學習;但升學競爭卻向下延伸,明星私中擠破頭,教改強調鬆綁多元,但「嚴教勤管」的私中反而受家長青睞。 柯志恩表示,一0八課綱讓第一線老師灰心、讓家長憂心;校園管教問題,尤其割頸案更讓家長對國中失去信心。她說,這代表教改成功嗎?希望教育主事者捫心自問,歷經三十年心力的教改,為何反招教育M型化的危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