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年 國人平均餘命減10月

本報綜合報導 世衛指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受COVID-19影響而減少;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內民眾健康平均餘命亦減少10.4個月,專家推測是受疫情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24日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疫情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報告另指全球仍有肥胖和過瘦的營養失調兩極問題。 健康平均餘命是指身體健康不需依賴他人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由疾病、功能障礙及死亡的存活曲線,分別計算各年齡別健康生命的存活率與未罹患慢性疾病狀況下的平均餘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2年國內民眾健康平均餘命為72.43歲(男性69.92歲、女性75.07歲),較2021年的73.30歲減少約10.4個月,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跌幅。另外比對2022年國內民眾前10大死因,當年COVID-19是首次入榜,且位居第3名。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說,台灣健保世界第一,醫療制度也沒有崩潰,健康平均餘命會突然下降,就代表有很多人生病,因此應與COVID-19疫情有關,不過與國際不同的是,國內2020、2021年還沒受影響,2022年健康餘命才下降,台灣減少的幅度看起來比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還要小,代表台灣沒有表現太差。 邱政洵表示,若確實是受COVID-19影響,相信國內民眾的健康平均餘命在2023、2024年就會慢慢回升。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武陵春〉.驚變

■子寧 俄瞬間天昏地暗, 暴雨打鴛鴦。 失色芳顏猝斷腸, 草木也顛狂。   溫語傾談言未盡, 誓約菊花黃。   一夜翛然滿地霜, 對冷月、 面東方。

Read More

術後腸阻塞 嚼口香糖/針灸/腳底按摩建功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王人澍指出,面對手術後腸阻塞,中醫可透過咀嚼、針灸與腳底按摩三管齊下,協助腸胃恢復機能。 王人澍指出,一位72歲女性因嚴重腹痛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盲腸癌,經手術切除後,患者卻虛弱無力,且將近15天腹脹、腹痛、持續未排便;後中醫建議以經咀嚼口香糖、雷射針灸刺激及腳底按摩等中醫治療手段,僅3天就成功讓腸氣消了非常多,而順利出院。 王人澍表示,術後腸麻痺造成梗阻是手術併發症之一,一般認為術後4天仍未恢復正常的腸道生理功能,則為「病理性術後腸阻塞」,除增加患者不適、不利術後恢復、延長住院時間及浪費醫療資源外,甚至產生併發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王人澍指出,為了避免藥物互相作用,中醫處理術後腸麻痺,基本條件是「不能讓患者吃任何藥」,因此治療上採取按摩、針灸等物理性手段,咀嚼口香糖,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反射作用促進腸胃蠕動。人在咀嚼時會引發「口胃反射」,不僅口腔會分泌唾液,也會刺激胃部蠕動並分泌消化液,而胃部的蠕動又會刺激胃結腸反射,帶動腸部蠕動,因此每天早、晚咀嚼口香糖,每次20分鐘,能促進腸胃蠕動。 在針灸方面,王人澍表示,是從足陽明胃經等傳統中醫經絡中,歸納出有效穴位,可以用針、施灸,或利用雷射針灸等方式,刺激包含合谷穴、足三里穴、梁門穴、中脘穴及下脘穴等穴位。 在腳底按摩方面,王人澍指出,腳底按摩可透過脊椎、脊髓與自律神經的反射,促進腸胃增加蠕動,每天由家屬按摩病人腳底2到3次,每次20分鐘,且須達到有痠脹或悶痛的感覺,就能達到有效刺激。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另一個角落

劉治萍 關於寫作的個人特殊癖好,1954年以《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曾如此分享:「有時,在某地寫作會比在另一地寫更好。也許此即所謂:把自己移植到他處。我想,人和其他生物一樣,也需要同樣的移植。」美國籍的海明威,在1921-1926年賃居巴黎期間,寫作生涯才剛起步。他慣常一大清早走路兩分鐘,到「一個潔淨、明亮的地方」丁香園咖啡館,點上一杯「歐雷咖啡」(cafe au lait,即咖啡加牛奶),坐在透光窗邊,熟悉的大理石桌旁,開始一天的寫作,直到黃昏。 咖啡,這烙印了火吻的黑色糖蜜,自十七世紀初,威尼斯商人經由通商航線,將咖啡推廣到世界各地。1650年,英國牛津出現西歐最早的咖啡店;1654年,威尼斯街頭開張了歐洲第一家咖啡館。咖啡的香濃,便靜靜地擄獲了世界各地的人心。 咖啡的柔和酸味,像心中掛念的人兒,那樣隱隱約約。煎焙後的咖啡豆,提煉出苦得說不出話的愛情,加些糖吧,請你,好嗎?愛情怎能只讓一個人無法自拔!再加些奶精吧,對味的咖啡誰不想要?咖啡的香醇、優雅品味,塑造出人文氣息濃厚,讓人甘願再三流連在沉思、追夢與放鬆的咖啡館中。 咖啡館造就了不少的文學、藝術家,卻不只有巴黎塞納河左岸林立的咖啡屋而已。在世界各處大賣了三千萬冊的《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就是單親媽媽羅琳(J.K. Rouling)在英國愛丁堡住家附近的尼可森咖啡館,利用當時三個月大的女兒潔西卡安睡嬰兒車的空檔,以一杯卡布奇諾咖啡果腹,飛快又斷續寫了五年的成果。 咖啡館裡沒人干擾嗎?羅琳在這兒寫作,孩子時睡、時醒、時鬧,招來許多異樣的眼光。好在這兒盡是悠閒,還有些許慵懶,人人都沉浸在迷濛氤氳,思維無限飛颺的國度裡,讓一口口的啜飲,盡情去探觸靈魂最深處的原始感動。咖啡館裡只能討論文學或藝術嗎?在「死亡咖啡館」可不!自2011年,倫敦開設第一家名為「死亡」的咖啡館,人們可縱情討論生死或瀕死前的話題;現今,「死亡咖啡館」已風靡全加拿大,甚至陸續延燒至更多的國家、城市。 咖啡館真是尋求心靈解放的另一個寧馨角落。羅琳在「尼可森」得到一杯杯同情的免費咖啡;海明威在「丁香園」時,他形容自己「像一頭在灌木叢裡瞎眼的豬」。咖啡館裡不只賣咖啡,還賣各類的酒。二○年代歐洲人視酒如食物般正常且無害,認為酒是汲取幸福健康和歡樂的泉源。寫《大亨小傳》一舉成名的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因躲不過酒精誘惑,終至無法再度翱翔於文學國度。而海明威卻自我約定:在晚餐前、寫作前和寫作時,絕不碰酒。 讓自己像個帝王般,在咖啡館裡細細啜飲喜愛的咖啡吧!如果你想來這兒尋覓創作靈感的話。

Read More

天天洗臉去角質 主婦皮膚乾還得戰痘

黃昭瑜表示,電波拉皮適用於緊緻膚質、改善皮膚鬆弛與皺紋狀況。(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2歲陳女士結婚後成為一位專職家庭主婦,操勞家事生活作息不正常,發現臉部皮膚無光澤、臉頰鬆弛,魚尾紋和眼袋變得好明顯,誤信網路傳言每天洗臉去角質能讓皮膚變年輕,1個月後臉部皮膚變得更乾燥,還出現痘痘。陳女士就醫檢查診斷原來是皮膚老化,透過電波拉皮改善臉部皮膚,恢復昔日亮麗光采。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昭瑜表示,臉部老化常見的是皺紋及鬆弛下垂等情形。老化原因年齡漸長或飲食營養不均衡之外,生活環境中的紫外線照射,破壞臉部保護層而產生皺紋,空氣汙染可能會導致毛孔阻塞,影響肌膚的新陳代謝功能。如果長時間承受壓力和睡眠不足,影響皮膚自我修復及再生能力而形成皺紋。 電波拉皮適用於緊緻膚質、改善皮膚鬆弛與皺紋的狀況,利用非侵入式深層熱能的方式,透過高頻電波誘導深層皮膚產生電流,造成深部加熱效果,皮膚底層膠原蛋白的分子鍵結會出現變化,產生立即性組織收縮緊緻效果,隨後的數個月內發揮膠原蛋白重組新生作用。治療效果大約在2至3個月後出現,效果可以持續1-2年。 紫外線對皮膚極具殺傷力,外出時可加強塗抹防曬品,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示意圖,記者徐義雄翻攝) 黃昭瑜說,電波拉皮適應症包括:臉部鬆弛下垂、魚尾紋、法令紋、眼部下垂、上臂蝴蝶袖、腹部、臀部和大腿皮膚鬆弛。電波拉皮施行會簡單塗抹局部麻醉藥,施行前在身體貼上導電片,醫師視情況在施行部位做術前定位方格,治療過程中會有些微的熱燙感覺,治療完成約需1到2小時。一般接受治療者可馬上恢復正常活動,孕婦、有蟹足腫體質和裝置心律調節器者並不適合,若是近1個月內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與人工膠原蛋白者應先告知醫師。 若有皮膚老化的情形,切勿聽信傳言,應該找專業皮膚科醫師治療才是正確之道。(示意圖,記者徐義雄翻攝) 民眾若要防止皮膚老化,在生活方面應該維持正常作息,擁有充足睡眠時間,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營養均衡,避免攝取太多刺激性和糖化食物。紫外線對皮膚極具殺傷力,外出時可加強塗抹防曬品、戴太陽眼鏡和帽子等,適度防曬能夠降低紫外線對於皮膚的傷害。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索卡藝廊 台日5人聯展

索卡藝術推出「華麗島:台日五人聯展」,展現台灣和世界交流接軌。(記者林雪娟攝) 索卡藝術推出「華麗島:台日五人聯展」,展名取自台灣日治時期的文學期刊,為日籍作家西川滿所創辦,以在台日人及本土台籍作家所創作的新詩為主要內容。今年剛好為台南400,展覽也對應,邀請3名台灣藝術家陳擎耀、黃琬玲、謝牧岐及2名日本藝術家青野文昭、楊珪宋共同展出,作品多元表現,從繪畫、陶瓷到複合媒材,藝術家們運用不同風格敘事,表達眼中獨一無二的世界及感受。 陳擎耀作品多以攝影、繪畫為主,表現題材廣泛,甚至將政治歷史人物肖像或宗教神話人物大肆改寫重述,增添詼諧與滑稽畫面感,獲獎無數,此次展出「愛的迫降」系列,靈感源自之前蔓延的疫情及未停歇的戰火,而從天而降的未必是祥雲,也可能是絕境、病毒,與敵軍。 黃琬玲多使用水墨與版畫為創作媒材,她認為山水畫是重要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此次作品主題為基於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票選活動所選出的「新台灣八景十二勝」,景點除代表人們眼中的台灣風光,也反映當時文化、政治及社會背景,另記錄台日早期的歷史人文風情,以小吃燒酒螺跟春聯的童子樣貌,視為台灣文化的最佳代表。 謝牧岐以寫生創作和在地環境文化脈絡有更深刻銜接,作品透露奇異感,透過「乾濕分離法」展現,以技法呈現顏料布,再裁切顏料線編織成整片的「畫布」;對物品修復深感興趣的青野文昭,也收集各項廢品,以修復、再生、循環為創作重點,東日本地震後作品加入地震、歷史、地點、記憶、故事等語彙並重新拼湊組合廢品,成為小動物、角落生物,增添趣味和可看性。 謝牧岐以寫生創作和在地環境文化脈絡有更深刻銜接,作品透露奇異感。(記者林雪娟攝) 華裔日籍藝術家楊珪宋創作以觀察「生命」為主,早期作品以內臟、身體部件為主,近年從植物主題發展,以陶瓷展現野草野花,作品《被踩踏的草》歪斜、殘破,然綠葉仍展現頑強生命力。索卡指出,台灣與日本僅一水之隔,兩地藝術家頻繁交流,此次以「華麗島」為名,就是希望持續和世界接軌,展期至6月1日於索卡藝廊。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應大與日遊戲業合作實習

南應大校長楊正宏(左2),致狀感謝Hautecouture株式會社中村社長,長期支持該校學生培訓和國際交流的貢獻。(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大辦學隨著潮流走,除培養在地專業人才,國際合作也積極展示設計學院透過全球合作擴展學生職業視野,特別是與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Hautecouture株式會社合作,為學生提供國際實習機會,促進專業成長,也加強台日在動漫與電競遊戲產業的文化交流。 這家日本遊戲公司由社長中村晉矢和副社長安野雅也領導,與南應大漫畫系、多動系、視傳系與美術系展開深入合作。透過合作,已有近40位學生前往實習。 此外,此合作不僅學生受益,也促進學校在教育部「學海築夢」計劃中獲得佳作的榮譽,進一步證明國際合作在提升教育質量和學校聲譽上的重要性。2024年5月上旬,南應大與Hautecouture株式會社續簽為期4年的合作備忘錄(MOU)。校長楊正宏也致狀感謝中村社長及安野雅也副社長,長期支持該校學生培訓和國際交流的貢獻。 南應大漫畫系融入實務教學,強化學生對市場商機的理解。課程覆蓋了數位與實體漫畫創作、遊戲原畫、模型及公仔設計等,並增設數位製造實務和活動策展等前沿科技課程。這樣的教育策略保證學生能夠了解學習方向和未來職業路徑。 漫畫系主任陳定凱強調該系對國際化的重視,學系不僅提供多元化課程,還聘請知名漫畫家和業界授課,並定期舉辦國內外大師講座和研習。學生有機會參加短期海外交換,增進國際視野及職場競爭力,已有多位畢業生在日本找到工作。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末端迴腸結核 他3度腸阻塞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結核菌不是只會在肺部,還可能跑到腸子裡。台中一名60歲男性近半年反覆腹痛,體重掉了10公斤,最近3個月3度腸阻塞掛急診,其中一次切除阻塞腸子,切片檢出結核菌,原來是腸結核作祟。經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緊急施以抗結核藥物治療,終於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患者半年暴瘦10公斤,一度懷疑腸腫瘤,腹部斷層掃描顯示,部分腸阻塞,大腸鏡進一步檢查發現大、小腸交接處的「末端迴腸」嚴重狹窄,切片未發現明顯異常。但患者經藥物、切除阻塞小腸治療、症狀不但未緩解,術後3週,甚至出現腹水,進一步化驗才發現竟是感染結核菌造成。 台中醫院抗結核團隊立即投以「抗結核藥」,果然治療後,腹水消失,確診患者反覆腸阻塞是「末端迴腸結核」造成。幸好進一步化驗痰液未發現結核菌,也讓醫護人員跟家人鬆了一口氣。 吳明駿指出,結核菌存在於大自然中,很多人幼時改染後潛伏在體內未發病,但年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發病。然隨著公衛條件進步,肺結核病的發生率逐年降低,但近來「肺外結核」的案例有增加趨勢,可能與糖尿病、肝腎疾病、或免疫抑制劑與抗癌藥物的使用有關,除了腸道,腦、心、肝、消化道、腎、腹膜、淋巴、及骨隨等重要器官也可能感染結核菌。 吳明駿說,肺外結核占所有結核病約10%,其中腸結核占所有結核病的1%至3%,臨床上並不少見,他提醒腸道結核的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腸胃出血、發燒、盜汗、或體重減輕等,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3個月,經治療症狀未緩解,應速找醫師進一步診斷。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建興南市科展摘3冠 晉級全國賽

建興國中在今年台南市科展表現亮眼。(記者施春瑛攝) 建興國中在今年的台南市科展表現亮眼,分別在物理、地科跟生活應用科學(一)拿下第一名,將於7月進軍全國賽,另外,5件作品拿下第二名、四件第三名及兩件佳作。 建興國中表示,資優生邱衍睿和普通班鍾亭羽攜手合作,以「波以爾對抗托里切利的表面功夫」榮獲物理組第一名,指導老師為楊志鴻和劉沛琳。此研究是因波以爾和托里切利定律分別涉及到氣體壓力與平衡,設計這個智能系統是為了測量空氣壓力和液體表面張力之間的關係,可以精確控制水的高度和觀察水與空氣之間的平衡點。 另外,張芸瑄以「基於雲端運算與多光譜遙感技術探測四草區域碳息」研究獲地球科學第一名。指導老師楊孟勳表示,四草是台灣有名的濕地之一,其中的紅樹林擁有極強的固碳能力,在氣候暖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這件作品是運用雲端平台建立模型進行紅樹林固碳量的探討,以展現對地球環境的關懷,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區域的總固碳量呈現下滑趨勢,後續將持續結合周圍環境因子對碳息變化的原因進行推論與研究。 曾品鈞、曾品涵和陳奕廷探討相當符合時代潮流的AI,以「生成式AI與人類互動情緒之研究」獲得生活應用科學第一名,指導老師為蕭善有和張夏銘。學生表示,這個研究的靈感源於對國中國文課本文章情感的深度好奇,為了全面探討這些文章在教育心理學情緒指標上的具體表現,利用先進的生成式AI技術進行情緒內容的詳細分析,期望能試圖評估AI在情感創作上的真實潛力。 校長侯志偉表示,學校歷來著重數理教育,以科學做為學校本位發展特色,老師帶著學生從做中學、啟發興趣,陪伴獨立思考與探索知能。今年全國科展在台南,建興也協助承辦,希望提供孩子知識交流的殿堂。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派屈克‧莫迪亞諾小說 「暗店街」的故事

吳吉田 這個故事發生於1965年巴黎,我們主角居依正一個人坐在咖啡店等雨停,幾小時前他與偵探事務所的夥伴見了最後一面,他的老伙計于特先生決定退休,不做偵探了,打算回兒時居住的城市尼斯去。他和于特在一起工作了8年多;10年前,也就是1955年左右,他患了遺忘症,他的病情觸動了偶然認識的私家偵探于特,因為于特也失去了自己過去的身分,丟失了曾經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于特依靠眾多的關係為他弄到了身分證和一本護照,從那時起,主人翁有了名字居依‧羅朗。居依本想請偵探于特為他過去尋找見證人和線索,但于特告訴他:「不應該朝後看,而是要想著今天和未來。」並邀請他一起在事務所工作。 從那之後他安穩地過了8年,而現在于特退休了,居依調查自己的身分和失憶的原因,于特將事務所的鑰匙留給了居依一把,因為裡面保存著各形形色色人等的信息資料、以及社交情報可供居依查閱。居依根據一條偶然得知的線索,找到一位名為保爾的酒吧老闆。居依認為保爾應該和他過去的某個時期見過,於是保爾提出帶他去見一個朋友,那是他20年的老搭擋開餐館的厄爾特,兩人曾經一起在夜總會工作,並輾轉過很多地方,社交圈很廣。經過居依的仔細觀察和對過去的回憶討論;他們認為居依曾和一位名叫斯蒂奧帕的俄國人,經常出入夜總會。 餐館老闆還偶然從報紙得知,這個俄國人將會出席一場葬禮。在兩人追問居依是否要去跟他見面時,居依洋裝自己不會沉湎過去尋找線索,但其實留下報紙打算一探究竟。居依來到舉辦葬禮的一座俄羅斯教堂,他小心翼翼地在周圍觀察來往客人;突然他發現從來賓的車裡走出了一位金髮老人,他身材高大穿著海軍藍大衣、皮膚白皙、有雙突出的藍眼睛。他的臉看起來有些臃腫、前額光禿禿的,居依猜測他可能已經70多歲了。當她路過時,她一直盯著居依,雖然居依沒有記憶,但他直覺十分確定那就是斯蒂奧帕。 當長者走出來時,居依鼓足勇氣上前問道:「是斯蒂奧帕小姐嗎?」長者很吃驚地承認,並詢問居依是誰;居依撒了謊,說自己正在寫一本關於流亡的書,想要請教她一些問題,不知是否方便,並表示自己是經由酒吧老闆保爾介紹過來的。斯蒂奧帕雖然表示自己不認識保爾,但居依的突然出現喚醒了她塵封已久的記憶,因為能叫到斯蒂奧帕的人大多已去世、剩下的也多屈指可數。斯蒂奧帕熱情的邀請居依來到自己家裡,這裡房間狹小、環境並不太好,光線也昏昏暗暗。 雖然斯蒂奧帕並不想回憶戰爭期間,從家鄉流亡到異國的過去;但她還是為居依翻找著從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很多人都已經過世了。在他們一起翻看時居依突然發現了一張,沒有任何日期和說明的照片;照片中一位長輩腰板挺直,微笑著坐在一張扶手木椅裡,他身後是位眼睛明亮的金髮年輕女子;周圍是三三兩兩的人群,靠左邊是一位身材十分高大的男人,穿一套淺色方格細尼西裝,年紀三十上下、發亮熠熠黑頭髮,他的一隻手溫柔搭在金髮女子的肩頭上。 居依驚訝的發現那個男人很像自己,斯蒂奧帕告訴他:「照片中的長輩;曾在格魯吉亞駐巴黎領事館工作;那位金髮女子名為蓋奧爾洛夫,是她的外孫女在戰爭期間流亡到美國,並在那時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她不認識照片中的黑髮男人,也並不認為他與居依相似;她還拿出一張蓋奧爾洛夫童年時的照片。」居依拿著這兩張照片陷入沉思,他認為照片上那個黑髮男人或許就是自己。斯蒂奧帕認為這些照片都可以送給居依留作紀念;反正她留著也只是徒增感傷;與長輩道別後居依想探討自己和那位金髮女子奧爾洛夫的關係;於是在給老搭擋于特的去信中;說明了事情來龍始末,于特向他引薦了一位、與各情報機構都保持密切聯繫的專業人士。 不久園丁送的餅乾盒裡是一些零碎的小玩意兒、還有三張照片;其中一張疑似居依和弗雷迪的合照;弗雷迪和他一樣高、一樣年輕,只是頭髮顏色淺一些。一張有四個人居依、弗雷迪、金髮奧爾洛夫、以及另一位淺色頭髮的女子。這淺頭髮女子似乎是園丁提到過,曾和他一起去城堡的那位。第三張是為淺色頭髮女子單人照片,照片上寫著佩德羅和一個電話號碼。 居依回到巴黎通過照片上的電話,在偵探事務所的名錄上找到了地址和相關信息,一個叫佩德羅的人住在第八區,好像在南美某國家的公使館工作。第二天居依根據地址找到了自己可能住過的房子,打開門是一位中年女性,沒想到他竟然認出了居依,並稱他為麥克埃沃伊先生。園丁曾經說他叫佩德羅,但居依的真實名字是佩德羅‧麥克埃沃伊嗎?中年女性熱情地將居依迎進屋子,詢問他是否不在多明尼加共和國公使館工作了;還問起德尼斯的情況如何。 之後一天,居依根據德尼斯結婚證明上的信息,找到了他的出生地址,並在周圍的一家咖啡館打聽消息;咖啡館的老闆是德尼斯父親的鄰居,他告訴居依、德尼斯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德尼斯自從戰爭爆發後也毫無消息,他還遞給居依一本雜誌,雜誌封面正是德尼斯,他曾當過一段時間模特兒,居依設法找到了那雜誌的攝影師,這位攝影師十分神經質時時刻刻都呈現出一種驚慌的狀態,他覺得身邊充斥著危險;他戰戰兢兢告訴居依,他曾經為了拍攝去過德尼斯家,他的一位朋友是德尼斯的鄰居,但這位朋友被謀殺了。 他絮絮叨叨著謀殺事件以及兇手,顯得神經異常脆弱,因為戰爭和謀殺事件,他似乎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居依認為既然德尼斯跟那個謀殺的人是鄰居,那麼會不會曾被傳喚為證人呢?於是居依聯繫了于特引薦了調查人,從那裡得知了那個被謀殺的人的情況,這人名為斯庫菲,是一位希臘籍的作家、家產豐厚但作風有些問題。 那些消失的過去突然清晰地像照片一樣浮現在眼前,但當他去到德尼斯的公寓外時,卻發現自己一點也想不起來;他到底住在那一層甚至實際公寓樓梯扶手也不是黃銅;套房的門也不是深色。按說斯庫菲被謀殺這樣的慘事,應該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但他記憶中什麼也沒有。居依想他回憶起的那一切,大約都發生在他和德尼斯相識之初;夜晚居依坐在辦公室裡、關掉電燈,在黑暗中沉默著過了一會兒再打開、再關上;在這樣的明滅燈光裡居依的另一部分記憶被喚醒;他看見自己在某一個時期、開關了一個房間的燈光。 最後奧爾洛夫偷偷告訴居依和朋友有辦法偷越瑞士國境,問他感不感興趣;居依認為這裡始終不安全,偷渡才是萬全之策,於是居依和德尼斯開始實施偷渡計畫,兩個偷渡人表示為了安全,要分別才能穿越邊境。居依心裡湧現出強烈不安,但他安慰自己可能太過於疑神疑鬼,卻沒有想到那竟然是和德尼斯的最後一面;居依跟一個偷渡人在阿爾卑斯山中行進;那人突然說要去探探路10分鐘後;居依明白他不會回來了。他步履躝跚一往直前地尋找一個較安全方位目標,終於他倒在了雪地上,那時正是調查報告所顯示的德尼斯失蹤的1943年。 居依回想曾經的玩伴中奧爾洛夫已經自殺身亡、德尼斯失蹤、安德烈不知道之後的情況就只剩下弗雷迪。從老搭擋于特眼前的人那裡,居依得知弗雷德移民去了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可等居依到了那裡才知道,半個月前弗雷迪駕著帆船出海,在一片珊瑚礁上擱淺了,等眾人發現的時候,弗雷迪以不在船上;居依不相信弗雷德消失在大海上;他認為弗雷德一定割斷了纜繩線,現躲在某個珊瑚島上,他一定得要找到他。除此之外,他還僅僅剩下唯一一條線索,佩德羅斯特恩:「義大利羅馬暗店街2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