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近貨櫃船運市場零閒置需求保持強勁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2024年貨櫃船運市場即將進入尾聲,ALPHALINER總結市場態勢“零閒置”與需求激增! ALPHALINER數據指出,隨著年終臨近,全球商業閒置船隊規模保持在極低的水準,過去兩週閒置運能僅增加3.5萬TEU,主要是大量船舶需要進船塢維護和保養。目前商業閒置貨櫃船僅為58艘船總計廿萬TEU,佔全球3000萬TEU船隊比率僅0.66%,全球貨櫃船隊幾呈“完全就業”狀態,不存在結構性閒置。 ALPHALINER同時預測短期內需求將保持強勁,尤其是農曆春節前的貨運高峰會進一步推動需求增長。此外,川普政府可能實施的美國進口關稅,以及美國東岸碼頭工人可能進行的罷工,均刺激市場需求上升。 另一方面,明(2025)年二月各大海運聯盟重組將對噸位供應產生短期影響,直至船舶適應新的航運網路安排。

Read More

海大文創設計系期末成果展 揮灑對天氣的創意與想像

海大文創設計系成果展「降雨基率113趴」舉辦開幕式。(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學系)於12月24日至28日舉辦大一大二期末成果展-「降雨基率113趴」,以天氣及海洋為研究主題,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3、14,將學生在仿畫、雜誌拼貼、素描、陶瓷、平面電腦繪圖、基礎設計、藍晒、基礎攝影、剪影肖像、設計史、文創商品、包裝設計的各項作品一次全部展現,開展首日就吸引許多校內外師生及民眾到海大展示廳觀展。 在開幕式中,海大李明安副校長、人文社會科學院蕭聰淵院長、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曾聖文主任、藝文中心謝忠恆主任及文創設計系的師長們,皆十分肯定學生們的優異學習成果。蕭聰淵院長也特別創作一首新詩祝福展出成功,於開幕式中朗誦:「海大文創一降臨,文創產業到基隆,有平面也有立體,素描仿畫樣樣行,一一三項等你來,效率之高有如神,率性一揮雨就來。」獲得現場師生熱烈喝采。曾聖文主任也代表全系師生向即將在114年1月卸任院長職務的蕭院長致贈感謝狀及禮物,向院長表達崇高的謝意,全系師生也以熱烈掌聲向院長致敬。 入口處的展會主意象「潤生」讓觀展師生感到驚艷不已。創作人謝佳文同學表示設計此作品的理念是:寓意雨水滋潤萬物,帶來生命的蓬勃跟海洋的生機。跟大海有關的元素,採取和photospot及主視覺相似的配色,水母主體是大寶特瓶和菜籃,水母上是CD碎片,珊瑚上是塑膠球,盡量採取永續、再利用的概念。 此次展籌會總召曾子欣同學、副總召蔡尚霖同學(系學會會長)、劉家彤同學(系學會副會長)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之後,終於將同學們的作品完整地展現在全校師生面前,心中有許多的感恩與感觸。總召曾子欣同學表示:「很高興能籌備這次的期末展,使我有了不同的成長與收穫,很幸運能有一群很好的夥伴,讓這次的成果能夠大放異彩,我會銘記這次難忘的經歷,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迎接未來的挑戰。」。 副總召蔡尚霖同學感性的指出:「經過了大半學期,我們期末展終於開幕了,花了整個學期做籌備,展籌會的各位夥伴們都辛苦了,看到這次展覽裡每個作品能在展桌上放著,被燈光聚焦,被每個來觀展的人目不轉睛的看著,讓我覺得我的付出都值得了!」劉家彤同學則表示:「籌備過程中,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也鍛煉了自己在協調與執行方面的能力,讓我對團隊合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體會。同時,也衷心感謝每位展籌組的同學,大家都很認真負責,讓展覽得以完美呈現,成果比預期更加出色。」。 海大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曾聖文主任表示,此次校內展是大一大二學生們的期末成果展,展期自12月24日至28日,誠摯歡迎校外內貴賓踴躍蒞臨觀展。此次展覽主題「降雨基率113趴」,是以基隆為發想主題,連結到天氣與海洋,用一個類似氣象播報的方式表達期末展有如基隆每年必經的過程,機率數字的部分則是象徵著113學年度的期末展。感謝莊育鯉老師、李奕璋老師、侯鵬暉老師、謝忠恆老師在帶領學生團隊過程中的辛勞與付出,更感謝海大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題式課群計畫經費補助,同時感謝系辦公室許瑛玳行政專員、盛楨玲計畫助理的行政支援與辛勞。勉勵全系學生精益求精,秉持永續設計的理念持續深造研發,為未來的設計職涯奠定前瞻的基石。

Read More

張榮發基金會三度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殊榮

張榮發基金會26日獲得第11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由執行長鍾德美(右)代表接受召集人陳郁秀(左)頒獎。(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張榮發基金會26日第三次獲教育部頒贈「藝術教育貢獻獎」殊榮,執行長鍾德美代表受獎時表示:「感謝教育部及評審委員的肯定,每一張在長榮海事博物館、長榮交響樂團、藝術季、城鄉學校乃至各項藝文公益活動中,所出現的熱情臉孔,共同分享多元藝術的美好,都是極其珍貴的。」 該會獲獎的具體事蹟包括以一己之力獨立營運專業的長榮交響樂團達23年,並自辦大型音樂會邀請公益團體3.3萬人次免費聆聽、建置超過百萬點閱率的「長榮好古典」YT頻道。自1985年起提供獎助學金給全台藝術科系學生,2025年更禮聘世界級指揮家梵志登出任駐團藝術家,並特別規劃於明年帶領長榮交響樂團至全台各城鄉演出,讓更多國人共享交響樂的美好。 同樣隸屬該會的長榮海事博物館設館16年以來,致力弘揚海洋文化、藝術,招待全台630所近4萬名師生免費參觀,並連續11年舉辦「全臺國民小學暨幼兒園海洋繪畫比賽」,多元推廣海洋教育,每年的藝術季也免費開放給各界參觀,讓「知海、親海、愛海」的精神向下扎根。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則傾全力打造公益舞台,自2019年迄今累積13萬人次參與,推出音樂會、芭蕾、講座等近百場豐富藝文活動。該會也長期挹注偏鄉各項藝文資源,包括贊助全台106所小學推動多元藝文課程,推出「張榮發基金會小劇場」校巡50所小學,2023「藝術好好玩」專案邀請新北市超過2.5萬名學生欣賞各類型戲劇演出。 該會也支持多項弱勢學生與家長進行藝術療癒課程,贈書全台各校鼓勵閱讀,每月免費發行《道德月刊》超過10萬本,並舉辦「徵文比賽」鼓勵中學生寫作。贊助台大「臺靜農故居修復」,協助「樟湖社區再造計畫」。未來更期許化身文化之舟,希望啟發國人對藝術的想像力、創造力、與鑑賞力。

Read More

健保補助住院看護 6都床數不滿1成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等7個團體要求政府全面實施全民健保住院整合照護計畫,以免再發生「1人住院、全家倒」的憾事。(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健保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補助住院看護,避免「1人住院、全家倒」,由健保補助每床每天750元看護照顧費,民眾則自付最高1050元;民團指出,試辦3年補助床數在人口稠密6都卻不到1成,尤其高雄、台北吊車尾,盼3年內提升量能達到100%涵蓋率。 婦女新知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台灣地區家戶人口25年來由每戶3.44人,下降到2.53人。家屬陪病雖然是台灣民眾長久以來習慣的做法,但是人口組成變化的趨勢很明確,靠家屬陪病,民眾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獨居、老老照顧大增,無家人可陪病、甚至要離職照顧病人,使家庭收入雪上加霜,不僅家人受苦、病人也受罪。 家總指出,國人住院陪病照顧經驗調查顯示:國人住院7成5由家人照顧,8成因照顧家人影響工作,每日聘僱看護費用約2211元,近8成6的民眾對如何照顧好病人感到困難或焦慮,而聘僱看護後焦慮感反而高達9成4,8成1受訪者願增加健保費支持住院看護納健保給付政策,國人每月願多花111.6元,讓住院看護公共化。 陳景寧表示,健保補助住院看護試辦3年,健保預算挹注從3億元增至5.6億元,醫院投入家數自40家成長到111家、開放試辦床數從2847床到5376床。雖試辦醫院成長近3倍,經費成長近13倍,但床位數增加不到1倍,試辦病床占急性病床涵蓋率從3.7%僅增至7.1%,推動緩慢。陳景寧表示,6都涵蓋率皆不到1成,人口較多找健保補助住院看護恐更困難,以高雄市3.3%最低,台北市4.4%和桃園市4.6%為倒數2、3名。 家總指出,台南地區的醫學中心僅奇美醫院提供68床之健保補助住院看護病床,成大醫院則根本不提供相關看護病床。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邱奕淦指出,台灣地區民眾月薪3萬8千以下勞工就占了全體勞工的一半,以每日看護費2600元計算,月薪也只夠請得起15天看護,顯示健保補助住院看護重要性。 家總、北市產總工會、婦女新知、老人福利聯盟、失智症協會、身心障礙聯盟、身心障礙自立聯盟等要求健保補助住院看護床數3年內全面實施。

Read More

自律神經檢測 預防壓力壓垮健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壓力是健康隱形殺手,長期壓力會導致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進而引發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情緒障礙等健康危機。醫師指出,自律神經檢測不僅是了解壓力影響的工具,更是一種預防健康危機的關鍵方法。 據衛福部2022年研究數據顯示,高達68.7%國人曾面臨壓力產生的生理或心理不適。美兆健檢診所神經內科顧問醫師尹居浩表示,自律神經是人體協調內外平衡的核心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分別應對壓力與身體修復,兩者的平衡決定了身心健康狀態。 當壓力過大或生活作息紊亂,自律神經系統容易失衡,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睡眠障礙甚至心理問題。「自律神經的平衡就像人體的一座『壓力閥』,當壓力負荷超過調節能力,健康危機便會逐漸浮現。」壓力會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導致高血壓、心跳加速等症狀;或副交感神經功能減弱,使身體無法進行有效修復,長期下來將引發健康危機。例如交感神經亢進增加血壓與心臟負擔,長期可能導致高血壓、心律不整與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過多,干擾血糖與脂肪代謝,進而導致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還有副交感神經不足,可能引發失眠、焦慮與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另自律神經失衡會影響免疫反應,免疫系統低下使身體更易受感染或發炎。 自律神經檢測透過先進儀器如心率變異性分析(HRV),能清楚呈現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活躍程度,進一步反映受檢者的壓力適應能力與身體恢復狀況。若數據顯示交感神經過於活躍,醫療團隊可提供壓力管理計畫與生活習慣改善建議;而對於副交感神經活性低的患者,則可透過特定運動與飲食策略,強化身體修復機能。

Read More

〈中華副刊〉原來這就是「玉蘭片」

■納蘭澤芸 週末去市場買菜,看到有新鮮的竹筍賣了。裝在籮筐裡,還沾著新鮮的紅泥土。嫩生生的,我挑了幾只,還蠻貴。 「一只筍,一棵竹」。多年前媽媽常說這句話。 小時候大家都窮,春來沒啥新鮮東西可吃。可是不遠處的山上呀,一陣春雨滋潤,漫山遍野尖尖的竹筍娃娃愛煞人,可是那山是人家承包的,不能隨便去挖筍的。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就提著籃筐與看山人打遊擊。 山上筍多,山土又鬆軟,她們都不必用手刨,用腳照著筍根用勁一踢,一棵肥嘟嘟的春筍就咕嚕嚕滾了出來。回到家,剝掉筍殼,將肥白的筍切細絲,和鹹菜一起炒了,是下飯的一碗好菜,孩子們一筷接一筷地夾,再夾時被母親一筷子擋住:「別都吃光了,下頓還要下飯呢!」竹筍又叫「逢人配」和「百搭菜」,就是隨便搭配什麼菜都好吃,當然啦,搭配香噴噴的肉最好吃,可是,那時窮,沒肉吃。如果筍多,可以切絲後晾曬幹了做筍乾,可以吃很長時間。要追溯起老祖先吃筍的歷史那可就遠了去了。詩經裡就有「其簌維何,維筍及蒲」——春日祭祖的時候,估計就像現在的清明節吧,沒什麼好東西來敬供,只好謙恭地對神和地下的祖宗說:「祖宗請原諒啊,沒什麼好東西敬您,只有新鮮的竹筍和新蒲。」 筍嘛,一目了然,就是竹筍。可是蒲是什麼東西?沒弄明白,不會是蒲草吧,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那紉如絲的蒲草,割都割不斷,還能吃?想不通。 那個寫《閑情偶寄》的李漁,筍若有知,必定會引他為知己。李漁在《閑情偶寄》裡可是把竹筍狠狠誇了一番,說它是:「至鮮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肥羊嫩豕,何足比肩?食筍而遺肉。」就是說,有了竹筍,那肥香的豬肉羊肉牛肉都已不入我的法眼啦。喜筍愛筍甚至嗜筍的可不止李漁一人,被人稱之為「詩鬼」的唐代詩人李賀就說:「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李賀長相醜陋,巨鼻、麻竿兒瘦、長指爪,愛寫「秋墳鬼唱鮑家詩」這種鬼氣森森的詩句,但卻難得寫了這樣一首詠竹筍的雅詩。 還有那個蘇東坡老先生,一生浮浮沉沉,打擊連連,可是他對生活的熱望依然是那麼高,香糯紅潤東坡肉,日啖荔枝三百顆,先生會享受!然而輪到竹筍了,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一波一波的政治貶斥和偏遠流放中,心性淡然,流行坎止,還能覺出筍香撲鼻,真是不易! 週末的時候,我喜歡去市場買點小菜回來鑽進廚房叮叮咚咚幾勺子,經常看到菜譜上有一樣配料叫玉蘭片,我納悶了好長時間,不知道這玉蘭片究竟是啥玩意兒,難道是玉蘭花的花瓣兒?一直是個謎。有次去超市,看到一個塑膠袋上寫著玉蘭片,心下一喜,透過包裝袋使勁兒看裡面的東東,一片一片,白白半透明,我趕緊問旁邊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解答得還挺專業,她說玉蘭片就是竹筍做的呀,先把竹筍切片,然後用清水浸泡,煮熟,晾乾,用特製的工具把筍乾壓扁,再用微微的炭火烘烤。最後就成了乾燥雪白透明的玉蘭片,講究的人家做湯都用到它,吃之前要用水泡發的,叫水發玉蘭片。玉蘭片,多雅致的名兒呀,我趕緊買下一包,晚上做湯的時候放一點,一定會香得沒了方向。

Read More

境外移入瘧疾 國內新增1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女性,曾至非洲盧安達,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發病確診在杜拜治療改善,返台卻又復發,經治療後狀況穩定,目前在家休養中,衛生單位將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後續檢驗結果。 疾管署表示,個案今年11月上旬曾至非洲盧安達,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11月20日在杜拜當地診斷瘧疾重症,經治療後症狀改善,11月30日返國,12月21日因出現發燒,伴隨寒顫、骨痛、肌肉痛且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至醫院急診,經診斷為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再發。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12月24日共計9例瘧疾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較過去5年(2019-2023年)同期2-7例略高,分別為5例外國籍及4例本國籍,其中1例死亡。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檢出病原體為5例惡性瘧、3例間日瘧及1例三日瘧。

Read More

〈中華副刊〉說那迢迢路

■于耑 故鄉青山依舊,老街猶在,掬一泓老屋後頭小溪春水,挽一律廟旁巷弄清風,碎步在你我終身掛念的青石巷道,傾聽雨聲淅瀝,點點滴滴。那樁深鎖經年的斑駁故事不自覺由心升起。 五十載前塵往事。指南山下校園相識,青衣武生梨園相攜,劇劇相惜,東君忠勇孝全,西霞貞節不渝。怎奈時光不許,時空難料難預期,大洋兩岸相隔離,日日魚雁交換思念,夢裡換日線往返頻頻,含蓄傾吐來時路,各自栽種冷暖未知的心頭樹。 三載校園梨園同窗,數十載寒暑尺素交心,前景依然撲朔迷離。幾段相思零零落落,欲語還休。誰知你我再相逢,故人已未識,一甕新灰,冷冷清清,默默敘述多少前塵舊事。 獨自何堪?西霞無言獨攬西窗,人間事,隨緣隨風。春守溪旁垂柳,秋伴蕭薔孤影。你我陰陽兩相隔離,何必再爭先。天上人間何處尋舊影,可憐西霞猶倚門,輕聲呼喚,何年何日再東君? 拂塵淨身,老家廟宇的佛祖跟前跪拜,獨自合十捻香,微聲祝唸。半個世紀含住的千言萬語,等盡的青春韶華,隨麝香飄向一罈永懷。 小溪老宅內濕冷的中夜之夢終於等到你,依舊一襲青衫,瘦癯如常,手掌猶如校園青澀、梨園武生的昔日東君,厚實溫暖。

Read More

翁3週沒排便 糞性結腸炎腸破裂

  男子3週沒拉屎竟把腸子撐破,透過電腦斷層影像檢查,可看出病人的腸道中有許多糞便。(圖由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7旬男子長期有便秘問題,但一直不太在意,日前他感到腹痛難耐而至急診就醫,透過檢查發現腸道內充滿著糞便,原來男子已3週沒排便;醫師診斷為少見的糞性結腸炎,並且已造成乙狀結腸破裂,需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對此,醫師也指出,大部分的人都經歷過便秘,其實暫時性的便秘是正常的,不過當便祕變成常態,千萬不可置之不理。 衛福部南投醫院直腸外科主任廖師賢指出,糞性結腸炎是由於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腸道中,糞便變得又乾又硬,這些糞便物質聚積,增加腸道的壓力且導致發炎,並可能會損害消化道內血管的供應,導致缺血性結腸炎、潰瘍甚至穿孔,若腸子破裂後糞便外漏汙染了腹膜腔,則可能併發敗血症,有危及生命的風險。 廖師賢表示,這位病人長期有慢性便秘的問題,也曾因為腸阻塞而住院治療過,這次因為下腹疼痛難受而就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糞性結腸炎合併結腸穿孔。 經緊急安排手術介入,將破裂的腸道切除、清理腹腔、裝置腸造口並取出許多硬如石頭的糞便,病人住院期間接受專業的醫療處置及照護,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部分患者因糞便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堵在腸道中,大不出來,導致排便時僅解出一些糞水,誤以為這是拉肚子而自行服用止瀉藥,使得便秘情況更加嚴重的惡性循環。提醒民眾,當排便習慣改變,可找醫師諮詢,並應均衡飲食,每日攝取充足水分及膳食纖維,也要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固定排便習慣。若出現慢性便秘,每週排便不到3次且症狀超過3個月,不要擅自服用瀉藥,應就醫尋求協助。

Read More

神波刀治療 10㎝子宮肌瘤剩1/4

  韋小姐10公分的子宮肌瘤經台大醫院以「神波刀」消融後,體積縮減為原來的25%。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26日公布「神波刀」治療成效,47歲的韋小姐子宮肌瘤直徑達10公分,經用神波刀消融異常組織,不但手術當天就可返家,追蹤韋小姐治療半年後,子宮肌瘤僅剩原來的25%。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指出,「神波刀」是利用聚焦超音波的能量來精準消融異常組織,通過磁振造影導引進行即時溫度的監控,加熱異常組織溫度到65度以上,破壞病灶,這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地處理子宮肌瘤及肌腺症等問題,顯著地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韋小姐指出,她平常沒有特殊不適症狀,去年健檢才發現肚子裡長了顆5公分子宮肌瘤,今年初追蹤竟已長到7公分,手術前更快速增加到10公分,考慮傳統手術要住院3到5天,加上擔心手術風險,選擇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當天就能返家,最明顯改變是原本肌瘤壓迫到膀胱造頻尿,手術後包括早上起床時的強烈尿意都獲得改善。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政憲指出,約有1/4的女性終其一生會有子宮肌瘤及肌腺症相關問題,肌瘤不明顯者,只需要觀察就即可;過去常會用開刀或藥物治療,如今引進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提供排斥開刀或用藥無效的病人多一個選擇。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莊博涵表示,聚焦超音波治療目前建議適用於直徑在3到10公分的肌瘤,一旦肌瘤大小超過10公分以上,則將造成治療時間會過長,或必須進行2次以上的手術。而「神波刀」屬於自費項目,患者支付20萬到25萬費用後,不論經過幾次「神波刀」手術,都不會追加費用。 台大醫院表示,是於今年3月8日正式啟用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治療,至今已成功為4位病患進行5次治療。莊博涵表示,另一位40歲的患者因子宮肌腺症,長期受劇烈經痛所苦,僅接受一次治療便成功擺脫止痛藥,生活品質獲得顯著改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