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LSCA/TALM/TCCA組成3T物流聯盟 拜訪桃園市長張善政談物流大未來

前排由左至右為TILSCA協會劉詩宗理事長、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穰穎宣理事長、TILSCA協會秦玉玲名譽理事長、 張善政市長、桃園市政府經發局張誠局長、台灣冷鏈協會林建智理事長。(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中華民國物流協會(TALM)、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TILSCA)、台灣冷鏈協會(TCCA)組成『3T物流聯盟』於元月七日聯合拜訪桃園市府張善政市長,由秦玉玲名譽理事長開啟『藉由桃園多元優勢、打造智慧物流港』簡報序幕,並由三協會穰穎宣理事長、劉詩宗理事長及林建智理事長分別簡介各協會組織架構與服務能量特色。 其中成立30週年的中華民國物流協會,是以倉儲物流與陸上運輸為主;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成立22年,以國際物流海空運為主;台灣冷鏈協會成立8年,以冷鏈設備、醫藥食品與冷鏈物流服務為主。三協會彼此有協同互補關係,因此先後已簽署為聯盟姊妹會,目標為整合三方民間與政商資源,提升台灣物流與冷鏈產業在面對國際與國內運輸物流的商機與市場能夠做大做強。三協會無論在『產業調研、人才培訓、論壇研討會、國際參訪、商業媒合』等均有相當豐碩的成果效益。近年在跨境電商與零售市場快速發展下,對於服務多元範疇與速度品質要求遽增,已體認升級智慧物流與智慧商業是相輔相成極為重要,三協會並與工研院服科中心陳慧娟副執行長有長期合作關係。 三協會理事長們向張善政市長及桃園市府團隊會中提出三項提議:(一)強化桃園地區物流產業聚落加值:由桃園航空城向外延伸為航空機場與台北港之間『雙港經濟廊道』,將可擴大目前桃園市府編報37個工業區之範疇效益。(二) 桃園地區人才培訓與研討會:包括產官學培訓合作、危險品專業培訓、航空城物流專區、ESG企業永續輔導與培訓。對象為桃園市擁有八所專科院校及製造業及服務業的合作空間。(三) 舉辦國際物流會展:桃園最有優勢在新開幕的桃園會展中心(機捷A19站)舉辦台灣首發『以會帶展』的國際物流會展。桃園機場有華航、長榮、星宇三大國航,鄰近台北港的長榮、陽明與萬海三大國輪,可參考參考新加坡、曼谷、香港等舉辦多年的國際海空運物流會展、交易媒合、商情交流等活潑多元等大型活動模式,邀請國內外重量級主講人,並邀請桃園市府、交通部及經濟部旗下單位設立展位,並邀請業者設立展位及物流體驗區。 會議中由安益國際展覽公司吳政典產業長簡報今年六月即將舉辦『亞洲商業智慧物流會展』之規畫內容,係以智慧商業、智慧運輸、智慧倉儲、智慧冷鏈、國際物流及產業別物流作為核心主軸規劃展區及論壇,為業者提供全方面的解決方案。並由葉建明創會理事長說明危險品培訓對於桃園倉儲業及製造業的公安重要性,TILSCA已受理航港局委託舉辦高雄危險品甲級與乙級的專業培訓。最後由永旭國際公司任家治執行長說明ESG企業輔導與法國AFNOR培訓與認證的成效。 張善政市長會中表示非常重視物流產業對於桃園市的經濟產值與貢獻,他允諾支持今年六月即將舉辦的國際物流會展,並將危險品及ESG永續培訓列為第一梯次合作重點,責成經發局張誠局長與三協會持續溝通辦理後續合作事宜。本次聯合拜訪會議圓滿成功。

Read More

廣州擬推進港航領域數位人民幣跨境支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廣州擬推進數位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等業務中的應用,中共廣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消息,其中包括在港航領域創新數位人民幣倉儲、物流及相關配套服務中的支付結算。 該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廣州市數位人民幣工作行動方案》(數幣2.0方案)稱,將推進數位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等業務中的應用,截至目前,廣州市累計開立數位人民幣個人錢包超過1400萬個,落地支援數位人民幣支付商戶門店超140萬個,在食、住、行等23類重點民生領域落地特色應用場景,在傳統商圈、現代商貿、交通樞紐、風景園林等場景廣泛實現數位人民幣應用。 《數幣2.0方案》從七個方面明確了主要任務,其中包括探索推動將數位人民幣作為廣州市預付費的統一支付方式。搭建政府預付費消費者保障服務平臺,以部分行業先行先試推動將數字人民幣作為預付費統一支付方式,保障消費者預付資金安全。 推進數位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等業務中的應用,推動廣州地區數位人民幣營運機構和相關企業參與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試點測試。在廣州商品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廣州航運交易公司廣州航運交易平臺落地數位人民幣應用。推動港航領域創新數位人民幣應用場景,圍繞廣州港基於港口資源積極推進數位人民幣在倉儲、物流及相關配套服務中的支付結算應用,加大向廣州港上下游企業推廣數位人民幣應用力道。

Read More

萬海去年營收1618.66億元 年增61.51%

(萬海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公告2024年12 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43.89億元,月增7.19%,年增72.21%;累計全年營收1,618.66億元,年增61.51%。受市場運價持續回升,近洋區域貨量因農曆假期前出貨暢旺,致使12月份營收較上月增加。 展望2025年第一季,航運業仍受供應鏈不順的困擾,因船舶大型化趨勢造成港口壅塞,船舶週轉率嚴重下滑,依據最新的全球港口周報,各港口錨地等待進港船舶運力達265萬TEU,約佔全球船隊運力 8.5%,顯示塞港狀況仍很嚴重,對市場運價產生支撐效果。此外,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中東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持續造成嚴峻的挑戰,公司將保持營運彈性,並實時檢視航線配置及市場變化,來優化公司經營成果。

Read More

解除禁止處分及限制出境有解 繳清滯欠稅款外亦可提供相當擔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A公司負責人電話詢問,因公司業績不佳,財務困難,又逢年關將近,資金較為吃緊導致無力繳清欠稅,公司財產經國稅局禁止處分且負責人被限制出境,又急需親自出國洽談業務以解決燃眉之急,短時間內實在無法籌措出大筆現金繳清所有欠稅而尋求協助。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說明,依稅捐稽徵法第24條規定,稅捐稽徵機關為稅捐保全,得對納稅義務人財產聲請法院實施假扣押、通知有關機關為禁止財產處分及限制欠稅人或欠稅營利事業負責人出境,一旦被稅捐稽徵機關實施上開稅捐保全措施,要解套除了繳清欠稅,另一可行方式就是提供相當擔保,即欠稅人或欠稅營利事業負責人將自己或第三人名下不動產設定抵押權或將動產質押給稅捐稽徵機關,以擔保日後如期繳納欠稅,於辦妥相關擔保設定手續後,即可迅速解除前述稅捐保全措施。 該局提醒,欠稅之擔保品,除須符合稅捐稽徵法第11條之1規定,易於變價及保管、無產權糾紛且能足額清償的財產外,仍應於擔保繳納期限內完成滯欠稅款之繳納,以避免擔保品被行使質權或拍賣,影響自身權益。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k.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線上查詢。

Read More

臺灣港群營運創佳績 貨櫃裝卸量1392萬TEU 營收創新高

港務公司召開召開交通部記者餐會,由董事長李賢義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召開1月9日召開交通部記者餐會,由董事長李賢義主持,會中發布113年營運績效,港務公司在穩固核心本業發展,並積極推動離岸風電、水岸開發及轉投資事業等多元營運版圖策略下,113年營業收入達228億元,較112 年217億元,增長5%創歷史新高。稅前淨利決算99.51億元,較預算95.83億元,增加3.39億元,成長3.84%。 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港群貨物裝卸量6.9億計費噸,貨櫃裝卸量1,392萬TEU,均較112年成長,營收及貨運量雙雙締造佳績。去年對海運市場而言是充滿艱辛的一年,11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低於近20年平均,加上紅海危機及俄烏戰爭等衝突事件,造成國際消費需求疲軟,在國內則面對0403大地震、山陀兒颱風等天災,港群經營環境充滿挑戰,港務公司以穩健踏實的態度推動各項招商及建設作業,交出亮眼成績。 港務公司也指出,高雄港方面,113年貨櫃裝卸量達922.8萬TEU,114年期達970萬TEU目標,115年將挑戰1000萬TEU。 李賢義指出,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於去年全面啟用,是全台首座智慧化、自動化的貨櫃碼頭,可同時靠泊4艘全球最大的2.4萬TEU級貨櫃輪裝卸作業,長期最大作業能量可達650萬TEU/年;此外,臺北港物流倉儲區2期造地、安平港第11號碼頭新建,以及蘇澳、花蓮旅運設施新(整)建等工程均順利完成,另配合國家能源政策,持續辦理臺中港37、38號碼頭及南填方區新建工程,為第三階段風場開發及未來新能源發展所需腹地作好準備;在客運部分,隨著國門開放與觀光復甦,113年來臺旅客人次達90萬人,已回復至疫情前高峰的85%。 港務公司近年積極推動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工作,113年以提升港區安全智慧監控及應用AI新興科技為重點,成果包含導入船舶操航輔助系統,針對船舶操航異常提出預警提升航安,港區自動化車道導入AI影像辨識,將通行時間由4分鐘縮短為10秒鐘,提供便捷物流服務。因應永續課題,113年於各港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透過有效能源管理將可節省7-10%的能源消耗,並將逐步導入儲創能系統,提高港區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減少碳排;此外為鼓勵航港產業加速低碳轉型,接軌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去年首度推動「綠色港埠獎勵方案」,鼓勵潔淨船舶到港及業者汰換電動化裝卸機具,並持續鼓勵船舶靠港作業使用岸電,目前港群已設置11座高壓岸電;另在實踐企業永續及營造友善職場亦屢獲肯定,113年獲得行政院「透明晶質獎」、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永續報告運輸業金獎」與「創新成長領袖獎」、HR ASIA「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104人力銀行「最佳留任力獎」等多項殊榮,顯示公司在推動ESG永續經營的努力與決心。 李賢義強調,114年港務公司將秉持穩健的腳步推動各項港埠建設,包含辦理高雄港第三及第五貨櫃中心深水碼頭改建、臺北港物流倉儲區第四期造地、馬公港埠大樓旅客通關空間優化等工程,提升港口服務設施量能;114年客貨成長目標為港群貨櫃量成長3%、國際郵輪旅客突破百萬人次;積極辦理招商業務帶動民間投資,招商金額可達33.7億元,創造1,300個就業機會;在邁向淨零轉型方面,除持續辦理碳盤查作業,並設定企業自身碳排減碳目標,工程建設完成港埠工程減碳指引,通過PAS 2080認證,高雄港著手規劃綠色燃料加注服務招商作業,打造低碳永續港口,持續朝多元、智慧、永續的現代化港口邁進。

Read More

陽明去年營收高成長美東碼頭勞資達成臨時協議避免罷工風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昨(九)日公告去(2024)年全年營收報告,除呈現年度高成長,同時談到業界關切的美東碼頭勞資協商達成新的ILA-USMX主合約臨時協議並避免本(一)月15日的罷工風險。 陽明2024年一至十二月全年累計營收為台幣新台幣2,229.5億元,較前(2023)年度營收新台幣1,407.68億元增加新台幣821.82億元,增幅為58.38,其中十二月單月營收為新台幣172.48億元,較前年同月營收增加新台幣66.02億元,增幅達62.02%。 該公司談到有關美東碼頭罷工議題,經勞資雙方積極協商後,已於本月八日聯合聲明中宣布達成新的ILA-USMX主合約臨時協議並避免本月15日的罷工風險;該協議保障了勞方目前的就業機會,並透過建立執行新技術的框架可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實現港口現代化。 陽明市場分析指出,2024年12月歐元區製造業活動持續萎縮,顯示歐洲整體經濟壓力沉重;美國製造業雖處於緊縮但新訂單及生產指數增加提振製造業景氣;中國受益於兩新政策(設備更新、以舊換新),消費市場支撐內需,其製造業仍維持擴張。展望全球經濟發展,隨著通膨緩解,全球已經普遍進入降息周期,但貿易衝突及保護主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重大挑戰仍存。航運市場方面,根據Alphaliner統計,扣除塢修船舶數量,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全球僅0.6%(約17.4萬TEUS)貨櫃船屬於純閒置狀態,代表貨櫃船隊已被充分使用。隨著農曆春節臨近、川普政府加徵關稅不確定性,短期需求仍保持穩健。報告中引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4年供給成長為10.3%,需求成長為4.5%;2025年供給成長為6.1%,需求成長為2.5%。 附表為SCFI(上海航運交易所綜合指數)在今(2025)年第一週1月3日之當週指數。(陽明提供)

Read More

陸2025年春運啟動跨區域流動量將達90億人次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腳步近成,中共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召開2025年全國春運會議訊息稱,預計2025年春運期間,中國大陸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規模創歷史新,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 2025年春運從本(一)月14日起啟動為期40天,依據中共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氣象局、鐵路局、民用航空局、郵政局、鐵路集團公司聯合發布《2025年綜合運輸春運安全生產和服務保障總體方案》,2025年春運期間貨物運輸需求旺盛,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增大。重要城市群重要通道壓力集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城市群客流集中,滬蓉、滬寧和瓊州海峽等通道面臨"平急轉換"考驗。保暖保供、民生、春耕備耕等物資運輸需求旺盛,統籌做好公眾出行和重點物資運輸面臨壓力。 總體方案要求挖掘運能潛力,增加道路水路運力投放,最大程度滿足旅客運輸需求,加強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與城市客運資訊共用。加強瓊州海峽客流運行監測,提升新能源車專班船舶運輸能力,增加船員儲備。實施南北岸統一調度,做好船舶進出港、靠離泊和裝卸等銜接。 總體方案加強煤炭主產區鐵路運能調配,加大船舶運能投入,保障幹線運輸和集疏運順暢。強化"北方四港"運行監測和調度處置,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做好民生物資運輸保障。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民生物資船舶實行優先引航、過閘、錨泊、靠離泊。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格律裝上了新引擎

文/林宇軒 圖/林進達  2025年的第一天,陳義芝老師在趨勢教育基金會的「遇見一首詩」節目賞讀了我的詩作〈二手〉: 我將老師未曾面世的作品付之於火 讓塵土與灰燼代言他的憂患:所謂格律 裝上了新引擎,還能否對抗種種言說? 是這些不同的災禍讓我闔上翅膀 是這些相同的命運告訴我,老師來過 在詩中,我虛構了自己找到杜甫未曾發表的遺稿,並且將書籍攤開的形象和〈旅夜書懷〉詩中的「沙鷗」互文,藉此連結杜甫對詩、對社會的深厚情感。有趣的是,逝世已久的音樂家蕭邦與莫札特在2024年,都有未曾公開的作品問世,這樣想來我在詩中所虛構的情節,看來也不至於過度荒謬。寫詩無非是讓「格律」裝上「新引擎」的過程,生活也是如此:每日駝著過往的性情與理想,朝向未來逐步前進。 新年的第一天,我整理了自己過去一年所發表的各類文章,包括詩、散文、訪談、側記、評論、論文;原以為會因為忙於各類事務而少有發表,但實際整理完後才發現總共有五十幾篇。雖然「創作」在當中的佔比極少,但總體數量和前幾年相比並沒有下降,反而可以從中觀察到自己在時間分配的轉向。 相比2023年離開台灣至雪梨、新加坡進行學術發表與人文踏查,我在2024年的足跡都在台灣,參與了許多我認為很有趣的活動。讓我印象深刻的包含洪淑苓與張芳慈老師在紀州庵策畫的「詩歌.靈光:來自星球的密語」 詩歌音樂會,以及在「瘂弦追思紀念會」超過兩百位作家與讀者面前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致敬瘂弦老師同名詩作。期待未來能夠參與更多這類型的活動,讓文學真正跨出紙頁。 受到隱地先生在爾雅出版社「作家日記系列」的啟發,希望自己今年每日也能夠進行簡單的紀錄。雖然現今網路發達,書寫和發表媒介的趨勢已經從紙本轉向了電子,但我以為在這個文字破碎的年代,持續而有規模的紀錄是有其價值的,能夠用以「對抗種種言說」。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暮憶思

詩‧攝影/顏艾琳 主題是夕陽 其他都是協奏 我是指揮。 斜坡彷彿小調 勾引出散步後的飢餓 一步一拍 弄蛇術的魅惑。 嗅覺替代指揮的手勢 家樂福 Carrefour的冰匱 凍結了 我的巴黎記憶。 Macaron Chou Pastry Éclair 這些音節隨著暮色 在我的喉嚨響起 甜美的旋律

Read More

疲倦 腹脹 盜汗 當心骨髓纖維化上身

骨髓纖維化惡性度高,醫師提醒,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抑制變異基因,在臨床治療上提供更多選擇,使患者不再求助無門。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別輕忽疲倦、腹脹、盜汗等症狀,小心是罕見血液疾病骨髓纖維化上身,醫師提醒,如長期出現上述症狀,應盡速求診評估是否為疾病前兆,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骨髓纖維化較為罕見,多數民眾不知其為一種非常棘手的血液疾病,由其症狀常被與感冒、腸胃不適混淆,因而延誤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提醒,由於骨髓纖維化前期多會出現疲倦、腹脹、盜汗等常被患者忽略的症狀,導致部分患者病況會進一步惡化為心臟衰竭或急性白血病,致死風險激增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說明,骨髓纖維化起因為造血細胞基因突變,產生許多不正常細胞激素,使患者原有造血系統失常,而由於正常紅血球數不足,其他器官就會開始代償造血,而最常見的確診症狀就是脾臟腫大。 侯信安指出,骨髓纖維化難治療不只在其前期症狀幽微難辨、疾病的危險性更不容小覷,據統計,約10%-20%骨髓纖維化患者因未能即時獲得治療而惡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導致致死風險驟升,此外,中度風險以上骨髓纖維化患者平均存活期也僅5年,可見其惡性度極高,民眾更切勿掉以輕心。 骨髓纖維化雖惡性度高,過去僅有一款標靶藥物可用,但數據顯示,約7成患者在用藥5年內會產生抗藥性或副作用而中斷療程,這也表示一旦出現抗藥性、患者即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明宗指出,隨近年治療發展持續革新,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抑制變異基因,成為近10年來最新核准用於中、重度骨髓纖維化的治療,在臨床治療上提供更多選擇,使治療受挫的患者不再求助無門。 新型口服標靶藥物自2025年1月起擴大給付新型口服標靶藥物,補足臨床治療落差、完備患者選擇。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健保擴大給付後,期待未來臨床上促進醫病間更積極的討論,拉進患者與新型治療的距離,借重治療新利器,幫助患者找回精彩人生下半場、重拾生活曙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