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關3月12日舉辦外銷品沖退原料稅電子化作業宣導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為提升外銷品沖退原料稅採電子化作業比率,訂於今(114)年3月12日下午2時至5時,於關務署副樓4樓禮堂舉辦第1季通關服務宣導團,推廣「外銷品沖退原料稅電子化作業」(下稱E化沖退稅),歡迎辦理沖退稅廠商踴躍報名參加。 該關表示,本次宣導內容除著重如何辦理外銷品沖退原料稅及快速學會E化沖退稅外,同時就常見錯單案例說明解決方式,另針對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產品如何使用E化系統進行解說;會中並邀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官員講授如何利用網路平台申請電子化原料核退標準。此外,會後亦安排Q&A討論時間,希望藉由雙方互動及溝通,增進業者對E化實務作業的了解。 該關進一步表示,本次活動報名期間自本年2月10日起至2月27日,額滿即止。因場地有限,活動人數限額250名,每家廠商報名人數最多為2名,請有意參加者至〔臺北關官網/便民服務/互動專區連結/線上報名專區〕報名,該專區另附有活動議程表及提案表供下載。 該關呼籲,E化沖退稅省時省力又環保,邀請尚未辦理E化沖退稅廠商踴躍報名參加,E起節能減紙愛地球。

Read More

特斯拉去年總收入增 獲利大幅衰退53%

特斯拉去年總收入增獲利大幅衰退53%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美國特斯拉公佈財報顯示,該公司去(2024)年總收入增加,但獲利大幅衰退。 特斯拉去年總收入976.9億美元,比前(2023)年度增長1%,但淨利為70.9億美元比前年大降53%。 財報指出,特斯拉去年全球交付電動汽車179萬輛,與2023年相比減少1.1%,據悉,此係特斯拉2011年以來汽車年交付量首次下滑。 按去年第四季數據來看,特斯拉營收為257.1億美元增長2%,淨利潤約為23.2億美元呈現大幅下降71%。當季特斯拉電動汽車生產量和交付量分別約為45.9萬輛和49.6萬輛。

Read More

交部:導入替代性燃料加注 提供4000萬元獎勵金鼓勵港區業者數位轉型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出席中華民國航運界114年春節團拜致詞。(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出席中華民國航運界114年春節團拜致詞表示,很高興應邀參加全國航運界的新春團拜,去2024年對航運業來說危機也是轉機,我國籍航商在營運上也擁有高度的韌性與靈活度,在面對全球航運仍處於結構性供需失衡狀態,俄烏戰爭、以巴衝突與紅海危機等地緣政經情勢造成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之環境下,2024年依然得以逆勢成長,續創營收佳績,這些都是有賴在座各位先進的辛勞付出,並期許大家持續對交通部施政的支持與協助,穩健我國航運業務發展。 在港務公司方面,為落實減碳措施,發展綠色港埠,推動智慧航安、港安及智慧化轉型,替代性能源導入新能源加注,我國商港提供替代燃料加注服務。並推出獎勵方案,提供新臺幣4,000萬元獎勵金鼓勵港區業者數位轉型,相關方案在今(114)年度也會繼續推動辦理,鼓勵航運界先進能踴躍參與,加速我國港口數位化升級與轉型發展。 展望新的一年,全球航運除了持續受到地緣政治、海運聯盟重組等課題影響,美國新的領導團隊未來的關稅政策也須持續關注,預期全球供應鏈仍然充滿高度不確定性。除了航運界提前做好的規劃與部署外,交通部肩負航政主管機關之責,將督促航港局與臺灣港務公司密切關注掌握國際變化,持續聆聽業者需求,適時協調相關單位提供協助,並落實 推動各項航港政策,做大家堅實的後盾!還請航運先進不吝給予指導建議,由交通部化為政策,共同促進臺灣航運產業的永續發展,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 航港局在去年11月特別舉辦「國際海運雙軸轉型前瞻論壇」,聚焦「綠色永續」與「數位智慧」兩項主軸,凝聚產官學研各界對於海運未來綠色與數位轉型發展之共識。另為與國際無縫接軌,落實國際海運減碳規定,航港局已經依船舶法規定,公告採用IMO 船舶能源效率指標及碳強度指標等國際公約規範,並獲得比利時及新加坡等國家授權開設訓練課程,強化船員使用替代燃料操作訓練,同時也將持續蒐集海運替代能源發展國際趨勢,適時檢討相關政策、法規與替代能源供應。

Read More

清明節連假離島管制航線下週一開放訂位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今(114)年清明節有4天連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宣布,澎湖、金門、馬祖三離島管制航線將提供1,370架次,計118,164個座位數,並自2月10日(下週一)上午9時起開放訂位。 今年清明節假期自114年4月3日(週四)至114年4月6日(週日)有4天連假,民航局規劃,4月2日(週三)至4月7日(週一)為航空疏運期,共計6天。民航局指出,清明節連假仍以澎湖、金門及馬祖等離島航線為疏運重點,各航空公司均已依據市場需求規劃航班。 在各航線運能提供方面,澎湖航線696架次、56,256個座位數;金門航線518架次、51,258個座位數;馬祖航線156架次、10,650個座位數;上述3離島航線(不含澎湖-金門航線)共計提供1,370架次、118,164個座位數,民航局已要求航空公司持續注意訂位狀況,後續並將視需求適時增班。 民航局提醒旅客,此次清明節連假,於尖峰時段4月2日至4月4日臺灣出發往離島方向,以及4月5日至4月7日離島出發回臺灣方向之機票,均會加註「限當日當班次」、「逾期作廢」之使用限制,以使有限之空運資源獲得更有效之利用。旅客如因故無法搭乘原訂航班時,務必於航班起飛前通知航空公司取消訂位,並至原開票處依原機票規定辦理退票,以維護自身之權益。 此外,離島航班較容易受到天候影響而有異動,提醒民眾隨時留意最新氣象資訊,做好行程規劃,並務必事先訂妥機位,以免浪費時間於機場候補;搭機當日亦請提早出門至機場報到,並備齊身分證件,以順利搭機。

Read More

內視鏡縮胃 女師減重掰了膝痛

內視鏡縮胃減重成功的黃老師現身說法,並感謝吳東龍醫師團隊。(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63歲黃老師因體重過重導致膝蓋不堪負荷,長時間授課的她行動愈發困難,飲食控制與運動減重卻遇到瓶頸,想手術又擔心腸沾黏。前往彰基醫學中心接受「內視鏡縮胃手術」,手術恢復快,體重從88公斤降到68公斤,讓她重拾健康與自信。 彰基吳東龍表示,「內視鏡縮胃手術」是透過內視鏡從胃內縫合,將胃縮小成管狀,達到類似袖狀胃切除的效果,卻不會切除胃組織,也不影響營養吸收,提供患者一種既能減重又無後遺症的選擇。 彰基指出,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持續上升。2017至2020年,18歲以上成人的過重及肥胖率已達50.3%,也就是每兩位成人中就有一位體重過重,因為肥胖造成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因而影響身體的健康,且增加急重症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全球肥胖年報中,台灣為東亞地區肥胖盛行率第1名,台灣成人與兒童肥胖比率都在快速上升。 收治的國際減重暨形體美容中心吳東龍醫師表示,「內視鏡縮胃手術」優點,第1是沒有傷口,第2是沒有做任何的破壞,後續的胃食道逆流、影響吸收,甚至傷口沾黏或滲漏的問題比較不會發生。手術雖是減重的有力輔助,但長期維持健康體重仍需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鼓勵黃老師,在手術成功減重的同時,也要持續改善飲食、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Read More

〈中華副刊〉渺光之律

加納魚俳句 艾蒿 中藥行外起飛的蟲族 溪流下被打到的魚 泛舟 環繞水柱的大肚舞 賞鯨船 親子間的QQ軟糖 皮筋跳 海產店隆起的肚子 黑鮪魚 海邊奔跑的情侶 熱浪 綁緊賽前的便當 粽子 遠方排隊的祭祀品 送節 天空橋的情侶細聲 台灣藍鵲 眼中細流躍動 白鷺鷥 街道在海浪的眼睛 颱風 (華文俳句社供稿)

Read More

備孕可打流感疫苗 全台剩2.5萬劑

屏東縣公費流感疫苗已全數打完。(記者毛莉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病逝,引發民眾流感疫苗搶打潮。疾管署統計,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只剩餘約2.5萬劑,對於備孕女性,醫師提醒,流感疫苗並無限制妊娠期施打,但若是有過流產經驗,或是懷孕12週以內仍處不穩定狀態時,會建議在諮詢醫師建議後再決定。 TFC台北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表示,近期臨床上因為新聞事件,確實許多備孕、懷孕初期的女性會多加詢問關於「是否適合施打流感疫苗」,而不活化疫苗在懷孕任何時期皆可施打,但對於懷孕初期的女性來說,疫苗要在體內產生抗體,確實有機會產生不適反應,臨床上會建議懷孕前施打完畢。 懷孕初期女性則要注意,若出現腹痛、出血等不穩定狀況,或孕婦有流產經驗,務必諮詢醫師後再決定。 對於懷孕初期女性,是否有施打流感疫苗的必要性。黃馨慧說明,懷孕前12週胚胎較不穩定,若擔心流感帶來的變數,可減少接觸大量人群的機會,或在備孕時就先完成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疫苗引發搶打潮,台中市衛生局提醒已完成疫苗預約民眾盡速前往接種。(記者徐義雄攝) 黃馨慧提醒,疫苗保護力生成需時10至14天,台灣今年提供的流感疫苗不論3價、4價,都有包含日本目前流行的A型H1N1病毒株,施打後都會生成相對應的保護力。因此,近期若有前往流感高風險地區的備孕或懷孕初期女性,仍會建議施打,而疫苗施打前,因每位孕婦的身體狀況不盡相同,請務必先行諮詢醫師。 記者毛莉、徐義雄∕綜合報導 藝人大S流感病逝日本消息本月3日傳出後,國內公費流感疫苗打氣暴增,屏東縣自去年10月開打迄今,採購的23萬餘劑公費流感疫苗,7日已全數用罄;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目前庫存尚可供應1.4萬餘人份,民眾無需過度擔憂;台中市公費流感疫苗3.5萬劑已全數打完,僅剩疫苗預約平台預約的5000多劑,提醒已預約民眾盡速接種。 屏東縣衛生局表示,中央已公布將緊急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提供11類對象接種,將配合中央相關接種作業,並積極爭取配賦量。 屏縣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1月26日至2月1日共開立756人次,目前庫存尚可供應1.4萬餘人份,藥劑充裕無虞,民眾無需過度擔憂。 衛生局表示,防範呼吸道傳染病衝擊,流感疫苗外亦可接種COVID-19疫苗,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出現呼吸道症狀應儘速戴口罩就醫,在家休息,減少病毒傳播機會。 民眾若出現發燒、頭痛、咳嗽、流鼻水、肌肉痠痛等流感常見症狀,戴口罩盡早就醫。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流感危險徵兆,千萬不可輕忽,務必盡速就醫治療,降低重症或死亡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初秋滿懷喜悅

■楊森永 秋天,有感傷、也有喜悅的季節。唯有了愛,就有幸福快樂的感覺,晴朗的天空,偶爾飄灑著細雨,斜織成淡的雨絲。下雨的日子,將夏天的暑氣打散了不少,立秋都來了,就表示這一年進到後半段。 雖然,白日漸短,天氣乾燥,萬物顯得有些蕭瑟,所以心中難免感懷。但是,在農業社會,秋天卻是收割的季節,散發正能量,向你尋聲而來。 歲月流轉,風霜雨雪覆蓋著悲哀,淺淺的笑意印在心底,希望的月光穿透夢境,幸福的感覺纏繞心尖;甘露是小草的最愛,茉莉花的芬芳,縈繞在愛的季節。夏季匆匆的陣雨,洗滌內心的無奈,幸福快樂的感覺,不經意間就從眼底流瀉。秋天是美的畫意,情的訴說,這就是秋天的魅力所在。鍵盤下跳出的文字,記錄著秋令的瞬間。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聞聞,秋的氣味,初秋就像一頓美味佳餚,帶來了嗅覺和視覺上的吸睛趣味。秋菜在這時令當然以明顯的優勢拔得頭籌,麥子的黃,辣椒的紅,茄子的紫,豌豆的綠,讓我們目不暇接,是最讓人心滿意足的季節。一大清早仰天深呼吸晨秋的空氣,更是到處飄著穀物和水果的清香。 記憶慢慢浮現,初秋的天,著實是我最愛的季節。即使充斥著深藍憂鬱風味,秋風秋雨愁煞人啊!但我不愁,我的秋天很快樂,魯迅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童年茵茵青草地上,有妳陪伴相隨,我們在校園操場上奔跑,看場邊樹蔭下斑駁的陽光落寞灑下。用手在爬山虎的葉子上拂過,我們笑著,鬧著,仰望湛藍的天空,嗅敏落葉的芳香,隨風的引送下,飛向天空,感受秋的溫柔,愛的氣息。 初秋提著金黃的裙襬,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果農們看著顆顆飽滿黃澄的柑橘,不禁泛起微笑:這幕催汗如雨下的日子,所做的付出是極有代價的。稻農們直起腰來,看著就要貼到地面的稻穗,舉起粗壯的手,擦擦臉上豆大的汗珠,沒有一絲絲怨言,仍舊默默無聞辛勤耕耘著,儼然是收成的喜悅啊!而我們現在也正在辛苦的耕耘,為的是以後有好工作,過著安定的生活。看看共同打拚所走過的路,是多麼令人滿意、自豪。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隨著季節一步一步走向縱深,穀物也一天一天成熟,華夏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放眼秋天的山山水水,筆下寫不盡秋時的迷人炫麗,不僅給大自然換上了金色十月盛裝,也正是秋遊好時節,放鬆身心感受登高遠眺之美。而我對秋天獨有鍾情,衷心讚美。

Read More

天冷少動又多吃 男血壓飆至200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72歲賴先生春節與家人團聚大魚大肉,吃了不少高油高鹽料理,加上天寒活動量減少,血壓隨之飆升。日前突然感到劇烈頭痛、惡心及肩頸僵硬疼痛,趕緊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門診看診;經測量發現,他的血壓飆至200/120mmHg。所幸在藥物控制下,目前血壓已趨穩定。醫師叮囑他務必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血壓控制得當。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蒲柏瑞表示,年節期間,大魚大肉加上應酬飲酒、熬夜作息不規律,使交感神經興奮,容易讓血壓飆升,尤其寒冬更是高血壓及其併發症的高峰期。高齡長者對氣溫變化的適應力較差,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 此外,年節期間常有剩菜反覆加熱的情況,蒲醫師提醒,這些料理原本已調味,再次加熱可能會攝取過量鹽分影響血壓;高油脂的食物多次加熱,也可能產生氧化物質影響血管健康,增加高血壓風險。建議民眾少量烹煮食材,若需加熱,選擇隔水加熱或以微波爐短時間加熱,減少營養流失並降低有害物質產生。 蒲柏瑞醫師提醒,隨著冬季氣溫驟降,高血壓患者及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血壓變化,做好日常保健,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並調整生活型態以降低風險。飲食方面,應採取低鹽、低脂飲食,適量增加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番茄及深色蔬菜,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同時避免過量飲酒,以減少心血管負擔。

Read More

台中首例境外瘧疾 女自非入境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30多歲長住境外女性,去年12月有非洲旅遊史,6日經實驗室研判確定為首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疾。衛生局接獲個案通報後,完成疫情調查,研判無傳染風險,市民無須恐慌。 衛生局說明,個案今年1月初於國外出現發燒、畏寒、疲倦疑似瘧疾症狀,經確診為瘧疾,完成藥物治療,2月2日入境時無發燒不適,後因有頭暈、虛弱等症狀主動就醫,醫師診斷後4日通報疑似瘧疾,6日判確定為境外移入個案。 瘧疾可傳染期為出現症狀後的3到14天,調查後評估,個案入境前已完成藥物治療,1月底已過疾病可傳染期,研判無傳染風險。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瘧疾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傳染途徑為經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惡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