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心腎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性(上)

作者 許惠恒 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長;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及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癌症固然居首位已經二十多年,但是若累積來看,十大死因中影響國人健康最鉅的反而是各種慢性疾病,涵蓋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慢性肺病等等。而且,這些慢性疾病在中年時期發生率就會逐步增加,更特別的是這些慢性疾病常常成群而來,也就是經常有共病發生,最後發生各種急慢性併發症。依據國人健保醫療利用申報資料分析,平均每兩名國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病,且慢性共病的比率偏高,超過七百萬人罹患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病。這些數據顯示,慢性病已成為國人最嚴峻的健康問題,也是醫療照護體系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也因為其重要性及普及性,國民健康署為了及早預防此些慢性疾病,促進國人健康,多年前推出也積極倡議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如何篩檢與早期介入。代謝症候群是指五項指標(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 (35吋)、女性腰圍≧80cm (31吋)。(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 mg/dL。(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 mg/dL),其中若有三項異常,就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 依照醫學文獻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這也是近十年來,我們千禧之愛基金會,努力推展國人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與宣導活動,希望改善國人良好正確的飲食習慣,挑選正確且營養足夠的各類食物,並且養成規則運動習慣,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 (https://www.1000-love.org.tw/)。基金會過去多年來的表現,不但屢次得獎,也深受民眾喜愛與各界的肯定。 國民健康署為了希望可以早期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並針對疾病根源因子著手進行改善,也積極鼓勵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因為依據醫學實證,疾病根源因子介入改善對預防或延緩相關慢性病或共病的發生,成效相當顯著。 近幾年來,國民健康署更與健康保險署聯手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收案管理,針對慢性病根源危險因子,如:吸菸、嚼食檳榔、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等,由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指導,讓民眾瞭解需要改善的方向與重點,鼓勵由醫師與病人共同討論改善自我健康的目標值,及早調整個人不健康行為,以降低後續慢性病的發生。 最近幾年來,全球醫界針對全球慢病共病的發展趨勢,提出所謂的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症,簡稱心腎代謝症候群(英文稱為CKM),有各項分期定義、指標與治療方式建議。在下次專欄中將說明分期重要性與如何處理的重點。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菩薩蠻〉.歸來

■子寧 風塵漠漠蹣跚步 密雲稠迭兒時路 早起早回家 心懸窗下花 鄉愁渾似霧 遙望庭前樹 浪跡走天涯 溫馨一盞茶

Read More

本月1至8日 寒流發威 全台OHCA衝415人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寒流來襲,全台變成凍番薯,累計2月1日到8日心肺功能停止(OHCA)者達415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建議,要注意頭頸保暖,並喝足夠水分,開業醫師王德生表示,少吃油炸及重口味的食物,並增加運動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消防署昨天公布最新全國內科(非創傷)OHCA人數統計,1至8日共累計為415人,分別為63人、28人、52人、51人、61人、56人、50人、54人,其中1日的63人為今年單日最高人數,但均無法判定為低溫影響所致。 醫師鍾伯欣指出,近期急診感受到急性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個案送醫人數明顯增加,這次天冷院內急診收案最年輕因心血管疾病病例年僅31歲,他個人8日值班中就遇到2名心臟衰竭合併心因性休克之嚴重的心肌梗塞個案。 鍾伯欣表示,這2名個案分別為50多歲壯年與80多歲長輩,都是第1次因心血管疾病發作就醫,家族都沒有心血管疾病史,家屬遇到相關不適症狀都不知所措,2名個案目前仍在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其中1人已裝著葉克膜下與死神拔河。 鍾伯欣指出,民眾天冷最易輕忽的「護心」技巧是保暖與喝水,其中保暖的原則是肚子以上到脖子與頭部,必須禦寒到站在戶外不會感覺到寒冷,才算落實保暖;飲水充足,必須是白開水,千萬不要因天氣冷沒流汗就不喝水,以免血液過於濃稠,或脫水心跳加速,增加心血管負荷。 醫師王德生表示,臨床上曾遇到一名40多歲男子,健康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大超標,血液充滿脂質,原來是因為男子長期出入應酬場所,每天至少喝掉1瓶威士忌,加上作息不規律,導致健康亮紅燈,近期連日低溫,提醒民眾留意身體狀況。 王德生建議,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在天冷的季節,飲食需注意選擇優質油脂,少攝取精緻糖類與澱粉,避免油炸等重口味下酒菜或高脂肪補品,增加蔬菜攝取可幫助腸胃蠕動及代謝,還要搭配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才能真正改善健康狀況。

Read More

便祕又來? 醫:冬天更要吃膳食纖維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很多民眾在冬天會出現便秘的困擾,林口長庚營養師陳姿吟建議,民眾除應要喝足夠的水,也應攝取油脂以潤滑腸道,保持運動的習慣,並且要多攝取可保持腸道健康之膳食纖維,讓腸胃道即使在冬天也能非常順暢。 陳姿吟表示,成人腸道展開後的長度可以達5到7公尺,其中小腸約3到5公尺,大腸約有1.2到2公尺。吃下的各種食物中無法被消化的殘渣會在大腸中被濃縮後形成糞便,在直腸被儲存到一定重量時就會產生意而排出,而冬天因晝短夜長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且氣溫低讓人懶得動,造成民眾在冬天時會被便秘困擾。 國民飲食指標建議三餐應以全榖雜糧為主食,且要多蔬食、多粗食。調查顯示,有超過8成國人存在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問題,平均每日攝取蔬菜類未達3份、水果未達2份,不利腸道健康。陳姿吟表示,膳食纖維就是腸道最經濟實惠的天然保養品,當腸道不卡便,輕鬆健康自然來。膳食纖維兼具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的特性,可溶性纖維能大量吸水,可保持糞便濕潤柔軟,更能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血壓、血脂肪等三高數值,海藻類、菇蕈類、水果類、全穀類及秋葵、皇宮菜、蒟蒻等含量充足。 不可溶性纖維指的是無法被水溶解的膳食纖維,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主要特性是吸水率低,結構性質也較粗硬,可刺激腸道增加蠕動幫助糞便排空,不可溶性纖維也可減少憩室症發生機率、降低罹癌風險,葉菜類、莢豆類、全穀類等含量豐富。 陳姿吟表示,膳食纖維來自於天然食物,因此還附帶有其他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例如花青素、類胡蘿蔔素等各種天然抗氧化物質、礦物質鈣、鎂、鉀,及維生素B群、C等,建議每天三餐中選一餐攝取全榖雜糧類,就更容易達到建議量。  

Read More

三億課程 億載培育世界公民

億載國小創立「三億好學校」校訂課程。(記者施春瑛攝) 億載國小別出心裁創立「三億好學校」校訂課程,透過「『億』到筆隨」、「『億』往情深」及「『億』遊未盡」等「三億」課程,來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並以「表達」、「人際」和「探索」為引導的核心,積極將學生培育成世界好公民。 校長林志政表示,「文武雙全、環境永續、展能創E、國際視野」是億載國小發展願景,同時也是期盼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新課綱於108學年度起開始實施,校訂課程在原有良好的基礎下持續進行,為更能符合趨勢和現況,校方也同步進行「億載國小校訂2.0版」的課程內容訂定。在教學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三億好學校」的校訂課程於113學年度付梓和實施,為億載國小的課程發展上創立另一里程碑。 林志政說,「三億好學校」課程是以「閱讀教育」、「寫作教育」、「性平教育」、「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及「國際教育」等6大主軸為重點,與「表達」、「人際」和「探索」等3面向的核心理念相互連結和呼應,各年級每週安排3節課上6大主軸課程。 負責閱讀教育軸的陳倩芳老師表示,閱讀課程編寫上,考量學生在不同閱讀階段上的學習,加入閱讀理解策略和廣泛議題的探索,培養學生思辨、探究的閱讀力,延伸到寫作課程引導學生以觀察與想像力書寫。葉淑敏老師表示,在性平與家庭課程的部分,將透過繪本、活動與討論,分年級培養學生性別平等與家庭責任觀念,從自我認識到尊重他人,學會溝通、分擔與包容。 課程研發組長鄭詒文表示,學校一直以環境教育作為發展特色,老師們重新審視舊有內容,融入更多在地文化與環境新知,並以實際行動參與永續發展。負責國際教育軸的張家翎老師表示,國際教育課程設計主要為透過外語讓學生學習不同族群及文化的尊重,從低年級認識各國節慶開始,到中年級深入探究在地文化,高年級則透過跨文化的比較,反思全球化議題,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全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極端氣溫衝擊 醫籲全民學CPR救命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表示,氣溫絕對是未來台灣心臟疾病預防保健大挑戰,並強調心臟停止後、到院前20分鐘CPR心肺復甦術的重要性。(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徐展陽指出,心臟停止後如能在黃金20分鐘,為患進行CPR心肺復甦術,可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呼籲全民都應學習CPR,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緊急醫療救護法已訂定民眾救援OHCA患者免責,所有人都能放心即時救人。 衛生福利部因應氣候變遷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指出,在極端高溫或低溫下,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對於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高,且非都會區民眾衝擊比都會地區民眾高。徐展陽表示,氣溫絕對是未來台灣心臟疾病預防保健大挑戰,心臟不會無緣無故出事,除了三高未控制,心臟生病9成與抽菸有關,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嘗試吸菸,菸癮者應及早戒菸停損。 徐展陽也強調CPR的重要性,尤其在心臟停止後、到院前黃金20分鐘。他說,若腦部缺氧時間太長,恐出現永久性傷害,當親友、同事或路人因心臟停止倒下,民眾務必立刻執行CPR,最好搭配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可大幅度提升活命機會。 徐展陽指出,如遇到心臟停跳的病患,應立即撥打119求助,目前119專線都有線上指導員一步一步告訴民眾執行CPR方法,確保救護車抵達前有人持續替患者CPR。尤台灣民眾非常願意替倒下的親友執行CPR,但為路倒的陌生人CPR,意願則不如歐美地區。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台灣地區至今沒有任何熱心民眾搶救路倒陌生人挨告事件,一般民眾不敢為非創傷OHCA路人執行CPR的原因,仍然是以害怕沒有足夠急救知能提供協助為主要原因,官方與民間單位持續合作,透過急救教育宣導,例如在捷運站內推廣,讓民眾在等車時間學會CPR常識。 劉玉菁表示,台灣最美的風景都是人,鼓勵好心民眾執行CPR,幫忙搶救倒下的陌生人,在救命過程中確實可能出現肋骨骨折等狀況,為了避免後續不樂見的糾紛狀況出現,緊急醫療救護法是熱心民眾的護身符,透過法律免責的支持,要讓所有人都能放心即時救人。

Read More

〈中華副刊〉阿拉木圖:一口冬日的蘋果

■王崢 近日抵達哈薩克斯坦最大城—阿拉木圖(Almaty),意思是:蘋果之城。所有朋友會問我的同一個問題是:「去那裏幹什麼呢?」好像世界上彷彿除了紐約,巴黎,和東京這樣的城市,去到其他地方都是需要一個確切理由的。引用電影台詞來回覆:「旅行就是沒有目的才有趣」;但這顯然無法令人信服,於是只能勉強編纂其他理由:「我想找一個適合聽KINO(前蘇聯著名搖滾樂隊)的環境」;「我想體驗冬天」;「這裡物價比新加坡便宜百分之七十八」。但真正的理由於此無關,我要抵達了之後才會明白。 對於長期在熱帶失眠的我來說,旅行如同向生活的湖面上投擲一顆石子—久違的波動不一定是好的,但至少也不會是壞事。在混亂的時區中,安眠藥吃完了,抗抑鬱一直在吃。本以為徹底逃離了中文或英文的環境,可以暫時安眠,因為確實在中亞感覺良好,至少很平靜;但是今晚再次莫名其妙地失眠了。聽到隔壁旅客的鼾聲,實在令人羨慕。身上帶的只剩下了止疼藥,本是為了感冒準備的,但是沒想到比安眠藥更好用,據說是其中的抗過敏成分作祟。我明白:我太累了,我就想好好在冬天走走路,看看街景,如空瓶晃盪,滾入美術館,雪山群,和大片的松樹林;但是沒有徹底切斷社交媒體的中亞之旅仍會帶來身後的陣痛。我和昨天認識的日本朋友山野(Yamamori)先生也是這麼說的。 他說他二十八歲再也睡不長,而我說我是睡不著,或者只能在旅途之中睡覺,而無法在兩個目的地其中任何入睡—這是多麼「卡爾維諾」式的領悟—任何目的地一旦抵達,便會成為新的城堡。於是今天肯定再次對他爽約。我們甚至重新用不開玩笑的態度聊了太宰治的文字及其人。太宰先生為什麼那樣生活呢?慶應大學畢業的山野先生又為何要辭掉東京的工作,來中亞旅行?冼星海為何又在阿拉木圖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總之,有很多答案,但我決定不再有任何規劃地生活幾天,就算這是我千里迢迢甄選的地點。 總之,哈國人看起來沒有比我更快樂,但他們一定比我更放鬆。他們在有限的白日裏慢悠悠地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像松鼠一樣覓食和打鬧。他們珍惜時間,但並不追趕它。高緯度的日出如此遲到,但也正滿足我的癖好。在教堂門口,我走過那些為遊客準備的小馬隊,聽到了中文的導遊台詞,在入口一側看見了一隻僵死的灰鴿。我突然想到了張國榮的一句自白:「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但什麼又是「壞」事,什麼又是「好」事呢?也許無論好壞,本來就會「這樣」而已。我在阿拉木圖城市博物館(Almaty Museum)裡發現了一種樂器—噪聲發生器(Noisemaker),具有多種型態,但都沉默懸掛在櫥窗之中—暗合了我的心境。我第一次預感到無論是旅行中的抽離,還是工作上的虛榮,都無法再拯救我。我惟希望那些如同熱帶飛蟲一般的記憶,可以暫時從生命的熱燈下消失,它們總是和某種毀滅性的燃燒相關。我想做幾天城市的牧民,放牧自身;或者如昨天下午,在烈士陵園的寒風中呼呼大睡。生命不再主動刻意燃燒時,就靜穆得像一棵冬松。 我想起來了,這幾天最令人感動的事情,是聞到昇天教堂(Ascension Cathedral)的豆油蠟燭,還有看到賽芙琳大道(Seyfullin Avenue)旁的殘雪。上次看到十一月的雪跡,還是中學時的大風天,但我從沒如此珍惜冬天的一切。去他媽的夏天吧,季節不過是地球的謊言。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擺脫公主病 藥籤給療法

藝術家袁金塔「圖畫生態˙漫游古書」特展,除重新詮釋興濟宮藥籤,更攜手南應大學生創意激盪藝術教案。(記者林雪娟攝) 藝術家袁金塔「圖畫生態˙漫游古書」特展,除重新詮釋興濟宮藥籤,更攜手南應大學生創意激盪藝術教案。(記者林雪娟攝) 台江文化中心推出藝術家袁金塔「圖畫生態˙漫游古書」特展,除重新詮釋興濟宮藥籤,更攜手南應大學生創意激盪藝術教案;讓藝術展除能回味傳統,更以創意傳承。傳統信仰,令人耳目一新。 台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歷史悠久,其中,祀典興濟宮祀奉保生大帝,完整保存藥籤,涵蓋有大人內科、眼科、外科、小兒科等4類藥籤,加上中醫學者高國欽醫師增補內科30首,總計多達360首藥籤,廟內也以圖示教學如何請保生大帝「問診」,形成台南獨特的藥籤文化。 文化局以袁金塔的紙漿創作《新神農本草經》與《本草綱目新編》等作品為靈感,結合興濟宮藥籤文化,發想設計教案。袁金塔作品靈感轉化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一書,認為傳統藥學可以醫治「身病」,當代藝術則可以醫治現代人的「心病」,他以紙漿為基底材,結合水墨、符號、塗色等藝術形式,饒富巧思。 展覽也以此設計「袁金塔X興濟宮—藥籤新創紙漿立體書工作坊」教案,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師生合作,帶領學生進行紙漿藝術創作,以祀典興濟宮的藥籤為靈感,邀請同學以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來「找藥方」,如以「公主病」為症狀,提出治療方法,包括招募7個小矮人或是到荒島練習自食其力,十分逗趣;還有提出「貓咪偏方藥籤」,可以達到告別孤單、療癒陪伴等效果。展期至4月6日,歡迎前往感受台南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創意火花。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9人送醫 13人明顯死亡 台中24小時內22人OHCA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低溫特報,各地也傳出疑因氣溫驟降而猝死案件,台中海線因東北季風強,溫度更低,光田綜合醫院表示,一名53歲男子清晨被送到醫院經急救無效,男子無明顯病史,懷疑和天冷有關。台中市消防局在8日至9日的24小時內,即接獲無呼吸心跳案件22件,其中僅有9人送醫,另外13人則是家屬拒絕送醫、明顯死亡,其中東區7旬黃姓老翁與家人同住,昨日中午家人返家時,發現他坐在椅子上,無生命跡象,明顯死亡未送醫。 光田綜合醫院包含向上院區與大甲院區,6日1名猝死患者,53歲男性,清晨被送往醫院,急救後無效,因無明顯病史,懷疑與天冷有關。 光田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高正國表示,最近2天醫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暴增1倍,都是因慢性呼吸道疾病突然惡化,住進加護病房,也可能跟氣溫驟降有關。 台中東區72歲黃姓老翁與家人同住,家人前1天出遊,黃翁在家休息,昨日中午家人返家時,發現老翁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沒有生命跡象,經救護車到場確認,老翁已明顯死亡,全案無外入介入跡象,全案由行政相驗後,開立死亡證明。 台中市消防局統計,8日上午8時至9日上午8時的24小內,因急病求助台中市消防局送醫案件有191件,其中為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病救護共22件,送醫件數9人,最低年齡為23歲,其餘介於23歲至94歲之間,死因是否為寒流造成,仍需醫療相關單位釐清。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遊程競賽 南台銀髮族之旅奪冠

南台休閒系學生為銀髮族設計「暖冬漫遊─田園山林海韻高雄」遊程,在2024高科盃遊程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圖/南台提供)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銀髮族旅遊市場潛力無窮。南台科大休閒事業管理系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為銀髮族綠色樂活設計兩天一夜的「暖冬漫遊─田園山林海韻高雄」遊程,在2024高科盃遊程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 南台休閒設計奪得冠軍之旅程,以「銀髮慢活」為核心,精心挑選高雄山林海域、美食饗宴、在地體驗、歷史懷舊等多元元素,並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規劃一條低碳環保的綠色旅遊路線。除欣賞自然風光,還安排魯凱族豐年祭體驗,並提供環保餐具,深入感受在地文化。 為照顧銀髮族健康,主辦單位貼心安排護專學生隨行,隨時監測旅客身體狀況。行程中也包含溫泉養生體驗,提供可分解環保浴帽,讓銀髮族安心享受旅程。 指導老師潘盈仁表示,榮獲第一名除分析銀髮族時間、樂活、娛樂、金錢4大面客群,設計出適合銀髮族旅遊行程,遊程中結合節能減碳綠色旅遊元素、及符合聯合國SDGs四項指標外,致勝的關鍵點是各種為銀髮族設想的貼心加值服務。例如參加魯凱族豐年祭─黑米祭時,每人贈送由黑米稻梗製作的環保餐具,這創意贈品除結合節慶主題及符合綠色旅遊概念,更能增進原住民部落經濟收入。 南台休閒系主任楊蓓涵表示,此次獲獎不僅展現學生的創意與專業,更證明學校在培育觀光人才方面的努力。期盼透過這樣的競賽,能激發更多年輕人投入觀光產業,為台灣的旅遊市場注入新活力。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