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療肩胛肋骨症候群

■陳俊銘 「肩胛肋骨症候群」為過度使用的症候群,因反覆不當地使用穩定肩胛的肌肉所造成,包括提肩胛肌、胸小肌、前鋸肌、菱狀肌、棘下肌和小圓肌。 肩胛肋骨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必要條件為在理學檢查中發現肌筋膜的激痛點,被刺激的肌肉通常會有不由自主的回抽動作,稱之為「驚跳反射」,此反射也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特色,幾乎所有患有肩胛肋骨症候群的患者皆有明顯的棘下肌激痛點,檢查時,可請患者將其患側的手擺放在對側肩部的三角肌上,慢慢觸診,可發現棘下肌有一局部的劇烈壓痛點,其他的激痛點可能沿著肩胛內側邊緣出現,透過對激痛點的觸診或牽引等物理性刺激,會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以及牽涉痛。 驚跳反射,如同棘下肌由三角肌區域輻射至手背的疼痛,是肩胛肋骨症候群的特徵。 當觸診到棘下肌激痛點,往往可以找到緊繃狀的肌內纖維,這可能是由於單一次的受傷,反覆性的微創傷,或者作用肌及結抗肌組件的慢性功能失調而造成。造成肩胛肋骨症候群常見的因素如下: 1.打電腦或看電視坐姿不良。2.一個週末型運動員讓他或她的身體承受了不熟悉的體能活動。3.先前的損傷可能造成異常的肌肉功能。4.營養不良。5.慢性壓力和憂鬱。6.僵硬和疲憊。7.神經根病變。 中醫治療肩胛肋骨症候群,小針刀是很好的治療,針對棘下肌緊繃帶狀的肌肉纖維激痛點,以小針刀鬆解沾粘組織,可迅速有效的緩解疼痛,再沿著肩胛內側邊緣尋找條索狀硬結塊,以小針刀治療鬆解組織,改善輻射傳導的疼痛。配合中藥保養,效果更好,方以身痛逐瘀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蔦根、桂枝、羌活、丹參、川七、赤芍、木瓜等中藥。再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改善肩胛肋骨症候群。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 醫師專欄 〉7旬嬤浴室滑倒 髖部股骨頸骨折術後重拾健康

■黃建榮 75歲張奶奶一向身體硬朗,每天都會到附近公園散步運動。某個清晨,出門前卻在浴室更衣時不慎滑倒。「那時候腳一滑,整個人就往後倒,右邊髖部著地,痛得完全站不起來。」張奶奶回憶道,幸好同住的兒子聽到聲響趕緊衝進來,扶起送醫。 經過X光檢查,醫師確診張奶奶是典型的「股骨頸骨折」,年紀較大但整體身體狀況良好,醫療團隊建議進行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很順利,但對張奶奶來說,真正的挑戰是術後的康復過程。「剛開始真的很害怕,深怕自己再也走不了路…」,在家人的支持和醫護團隊的協助下,張奶奶積極配合復健計畫,術後三個月就能扶著助行器自己散步了。 張奶奶的經歷其實是許多老年人的縮影,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3-5%的人發生髖部骨折,其中又以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這種骨折不只造成身體的傷害,更可能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會發生許多重要的改變,包括骨質密度會逐漸下降,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更為明顯;肌肉的流失則導致平衡能力減弱;反應速度變慢也讓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跌倒。此外,許多老年人因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骨質狀況,這些都是增加骨折風險的因素。 股骨頸骨折必須及時處理,延誤治療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長期臥床易引發其他併發症,疼痛會持續影響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喪失自主活動的能力,因此,一旦發生跌倒,出現無法站立、髖部疼痛的情況,就必須立即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在居家環境方面,保持地板乾燥、維持適當的照明、移除可能絆倒的障礙物都是重要的防跌措施;在健康管理上,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補充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保持適度運動來增強肌力,以及做好慢性病的控制,都能有效降低骨折的風險。 就像張奶奶的康復過程,家人的支持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協助日常生活起居、陪伴進行復健運動,或是提供心理支持,都能幫助長者更有信心面對康復的挑戰。同時,適時改善居家環境,也能降低再次發生跌倒的風險。股骨頸骨折雖然嚴重,但透過適當的預防、及時的治療和完整的康復計畫,老年人仍然可以重拾健康的生活。 張奶奶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骨折,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復健同樣重要,透過醫療專業團隊的協助,加上家人的支持,康復之路雖然漫長,但總有重生的希望。讓我們一起關注長者的健康,為預防骨折盡一分心力。 (作者為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電器修理之來中夫婦

■沙山懷若 昨天來中之妻拿了一台手提式收音機,說:「聲音怪怪的,有時音量轉到最大還是沒聲音」。等她離開後,我即著手檢查,發現只是一個切換開關生鏽,噴了防鏽除鏽劑,就ok了。 測試幾次之後,沒有問題,我就帶著這台收音機去到來中家。他們夫妻倆一看到修好了,很高興地問多少錢?我說只是噴一下防鏽除鏽劑,不用錢啦!他們齊聲說:「這怎麼成呢?」來中之妻拿了200元說:「不然200好了」。我伸手只拿了一張說:「不然拿100好了」。 來中夫婦目前已經退休了,子孫都在外地討生活,老家只他們兩個老的。平常就在住家附近的菜園裡種些菜,到漁會去上家政課,不然就看看電視、聽聽廣播,消磨時間。在我手裡修理過他們幾台收音機,大都是掌上型的,而昨天修理的則是手提型的。 他們原本是養蚵人家,在30幾年前,我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就是去給他們剖蚵,母親剖蚵又快又好,成為他們最好的幫手,甚至他們去蚵園工作,收蚵的小販來了,母親還會幫忙秤蚵,所以他們都很倚重母親。 那時候我在外地讀書,老家只剩年邁的父母,我每次返鄉,看母親不在家時,就會直接去到來中家找母親,當時他們夫婦倆一看到我,就會叫母親停止剖蚵,回家煮一頓豐盛的給我補一補。 那時剛到考駕照的年齡,一個朋友送給我一輛他們淘汰的自用車,銷了牌,就讓我在鄉下練車。有一次我開往公墓的產業道路,不慎方向盤打偏了,輪胎落入路旁,卡在水溝裡,動彈不得,我只好棄車,走回去母親剖蚵處討救兵。來中聽了笑笑的,就駕了三輪車去幫我將車子拖上來。 母親過世後,好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要跟來中夫婦聊些什麼,於是就疏遠了,沒有繼續來往。直到幾個月前,我們的香蕉收成了,我就想說不然拿一串香蕉去給他們,而來中之妻也大方地收下了,只是隔天她就回贈了一顆冬瓜。 從此我們有多的水果就拿一些給他們,他們收下後也會送給我們一些自家栽種的菜,就在這種互贈當中,我們開始聊了起來,而聊得最多最投契的竟然是狗。 他們家有了一隻大型犬,叫做哈利,是公的,沒有結紮,時常瘋母狗,離家出走個2、3天才回來。而且還挺兇的,偶爾會追逐路過的車輛,對我們家的兩隻狗也不友善,只是看在旁邊的我們份上,還不太敢怎樣。不過我們幾次去來中家送東西時,都看到牠趴在屋簷下顧家,也沒有綁起來,似乎他們人狗都習慣了這樣的相處模式。 有一天早上,來中之妻載來一包狗糧跟心絲蟲病的藥給我們,跟我們說:「我們家的哈利死了。」還說那天人狗起了衝突,她拿起棍子敲了哈利3下,說了重話:「如果出去的話,就不用再回來了」。結果牠就真的出去了,3天後才被發現死在附近房屋間的窄巷裡,身體已經發出臭味,她不敢收拾,只好請一位外勞來處理。然後她卸下狗糧說:「這包才剛打開的,已經用不著了,載來給你們家的狗食用」。 古人說:「祖先德澤」,從母親生前的言行,我就充分地體會到,如果先人有德行,善與人往來,不僅後代子孫會有善的餘蔭,連狗狗也會受惠的。

Read More

每天1包菸 40歲 他心血管病機率比75歲高

醫師詹育儒提醒勞工朋友,勞工健檢中代謝症候群的異常不宜輕忽,心血管疾病風險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上升。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位40歲的男性工程師,6年來血壓逐年攀升、膽固醇偏高,驚覺身體恐出問題而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詹育儒表示,經心力危險預估,該工程師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竟翻了近6倍,比一個75歲且無慢性病的男性更高,經適合的藥物控制,血壓及血脂穩定下來,也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詹育儒說,這位工程師帶著近6年的健康檢查報告求診,說最近在家測量的血壓偏高,約155/100mmHg,患者在6年前的健康檢查就已顯示出輕微高血壓,約135/90mmHg,低密度膽固醇偏高149mg/dL,高密度膽固醇不足42mg/dL,血糖正常、有抽菸習慣。當時評估其10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約為6%,屬於低風險。 但這6年間患者沒有求醫、未改變生活型態,體重還增加了約10公斤。除了血壓偏高之外,今年的體檢報告顯示低密度膽固醇升至193mg/dL,高密度膽固醇降至34mg/dL,飯前血糖異常151mg/dL,糖化血色素上升至7.0%。他仍每天抽一包菸。評估顯示,病患目前的10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暴增至33%,已經比一個75歲且無慢性病的男性更高。 詹育儒表示,以10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估算,6年前是6%,6年後的現在是33%,沒想到短短幾年內,該病患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竟翻了近6倍,是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該病患感到非常震驚。 經與病患討論適合的藥,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經過1年的努力,病患的血壓及血脂在藥物控制下穩定(血壓<130/80mmHg,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特別的是,病患積極減重及飲食控制,目前已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但糖化血色素仍維持在5.7%。雖然他偶爾仍抽菸,但此時再評估其10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已降至4%,降幅達8倍之多。 詹育儒提醒廣大勞工朋友,勞工健檢中代謝症候群的異常不宜輕忽,心血管疾病風險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上升。三高並非終生必須服藥,但早期用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非常重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春天與水影

春天與水影 詩╲葉莎 攝影╲陳永鑑 原來是捲起來的書頁 遲遲不肯打開 像萎頓的水池一樣的女子 這一天 突然舒展為晴風與碧色 她是她自己的字詞 在不停流轉的時間容器中 時常和露水對談 接受短暫存在與永久消失 感官不停錯置 任扭曲的意象成為常態 設想一段比水流更奔放的情節 寫下春天與水影私通的愛 遲遲不肯盛開的水池 暗自蕩漾,那些 輻射狀的葉脈是分歧的路標 有的指向漫溢的陰影 有的指向隱匿的陽光

Read More

〈生活休閒〉陝西祭黃帝 傳承信仰與感恩

黃帝陵祭祖活動莊嚴的祭酒儀式。 圖與文/記者陳俊文 台灣有祭孔,神明中的文衡聖帝、保生大帝都有春秋兩祭。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軒轅氏黃帝,彼岸每年春秋兩季也都舉辦祭軒轅帝活動,秋祭就選在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隆重登場。 「二0二四甲辰年重陽民祭軒轅黃帝大典」十月十一日在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軒轅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兩岸各界的中華兒女齊聚橋山,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傳承五千年不息的文化信仰與祖先崇敬。 每年重陽節在陝西黃陵縣,都有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齊聚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祖先,五千年前他統一部落,建立制度,為中華文明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重陽祭祖活動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傳統。每逢重陽節,後人自發祭祀黃帝,傳承這份對祖先的敬仰與感恩。 陝西泰州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張文進表示,他首次參加祭祀軒轅黃帝的活動,整個過程讓人感到無比震撼。兩岸同是炎黃子孫,在這樣莊嚴而隆重的場合中,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傳承與凝聚力。 特別從台灣飛到陝西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也是第一次來到陝西參加祭祀軒轅黃帝的活動,他六年前曾參加過炎帝陵舉行的祭祀活動,此次更能感受到炎黃子孫之間更加深厚的連結與共鳴。秋祭活動以守陵子女莊嚴肅穆的儀式開場,隨後的活動表演更展現出對祖先的崇敬和對民族精神的禮讚。 上華山論劍去 道教聖地文化底蘊深 險峻山路挑戰極限 對於華山,大家都知道要去華山論劍,華山在那裡?就在陝西。華山自古就是「西嶽」,以其險峻壯麗的地貌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聞名於世。 乘坐索道,俯仰華山壯麗的自然景觀。 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市,主峰高達二一五四點九米,擁有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呈現出宛如巨掌攤開的形狀,每座山峰都有其獨特的景色與傳說,讓遊客在登頂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的變幻和險峻。 華山以險峻著稱,其山勢陡峭,石徑狹窄,有著「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尤其是登山途中常見的陡峭岩壁和險峻的階梯,使得每一個挑戰華山的遊客都對其深刻印象。 華山不僅是一座自然奇景,更是一座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山,作為道教聖地之一,華山自古便是道士修煉和隱居的場所。山上有多座著名的道教宮觀,如玉泉院、鎮岳宮等,吸引了無數信徒和朝聖者。華山的每一處岩洞、石徑,幾乎都能與道教傳說和歷史事件掛鉤。 華山上有「劍峽」和「棋亭」,相傳是歷史上著名的「華山論劍」之地,也是道士與仙人對弈之所。 唐代詩人李白曾登華山,寫下了「西岳峨嵋高,僧居半壁山」的名句。明清時期,華山更是成為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留下了許多描繪華山壯麗景色的詩篇和畫作。 來到了華山,豈能不論劍? 華山最具吸引力的不僅是其文化歷史,還有那險峻的登山之路,華山的登山路線以險峻著稱,尤其是「千尺幢」、「百尺峽」、「長空棧道」等險道,更是挑戰膽量和體力的極限。其中,長空棧道是華山最著名、最驚險的路段,這條沿著山壁懸空的棧道,僅有一條木板可行,遊客需依靠鐵鏈通過,驚險程度堪比極限運動。 對於不想挑戰陡峭山路或身體狀況不允許長時間攀登的遊客而言,華山的高山索道成為了安全便捷的選擇。目前設有兩條索道,一條通往西峰,另一條通往北峰。尤其是西峰索道,以其全程超過四千米、落差高達八百九十四米,讓乘坐者可以從不同角度俯瞰山下壯麗的自然景觀。 華山景區入口處的華山牌樓上方刻有「太華勝景」四字,凸顯華山的壯麗。 華山西峰索道穿山而過,工程難度高。 華山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致,春季的華山,百花齊放,嫩綠的樹木與陡峭的岩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夏季則是登山的最佳季節,氣候涼爽宜人,遊客可以輕裝上陣,攀登險峻的山道。秋季的華山則是五彩繽紛,滿山的紅葉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而冬季的華山則覆蓋著皚皚白雪,山峰被雪景裝點得如詩如畫,給人一種靜謐壯麗的感覺。 遊客還能在山腳入口處租衣舞劍,比畫一個華山論劍的俠客之姿拍照,來到華山不論一下劍,好像沒來過的感覺。 遇見司馬遷、倉頡 司馬遷祠山門前的「史筆昭世」,彰顯史聖對中華歷史之功。 司馬遷祠正殿前展示各時期名人題字和碑刻。 陝西文化遺址「司馬遷祠」,為了紀念史學家司馬遷而建,他撰寫史記而被後世尊稱為「史聖」。司馬遷祠最早建於東漢時期,後來歷經唐、宋、明、清等多個朝代的修繕與擴建,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現存的主要建築大多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包括山門、正殿、碑廊、祭台等。祠堂依靈崖山而建,層層疊起,與周圍的山川景色相得益彰。祠堂正殿供奉著司馬遷的塑像,每年當地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除了正殿之外,祠內還有一條長長的碑廊,展示著自漢代以來各時期的名人題詞和碑刻,這些石碑不僅記錄了司馬遷的生平事蹟,也展現了各個朝代的書法藝術。 倉頡墓早在漢代便已建成,民國二十八年由國民黨將軍朱慶瀾修建成目前規模。 相傳倉頡手植的柏樹,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 與司馬遷祠相距不遠的陝西省白水縣,則有另一座承載著深厚文化意義的遺址「倉頡廟」。 相傳倉頡觀察鳥獸足跡和天地運行的規律,受到啟發,創造漢字。漢字的誕生,不僅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倉頡廟最早建於北宋時期,歷經多次修繕與擴建,如今的廟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是文字文化愛好者和學者的重要朝聖地。廟宇四周環境清幽,古木參天,仿佛置身於一片歷史長河中的靜謐之地。 倉頡廟的建築風格莊嚴古樸,主體建築包括山門、正殿、碑廊和庭院。正殿內供奉著倉頡的塑像,四周的壁畫則生動地描繪了倉頡創造文字的傳說故事,再現了他創字過程中的靈感與智慧。 訪洽川懷想周南關睢 詩經周南篇所記載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就在陝西的洽川。 陝西省渭南市有個充滿神秘與浪漫傳說的地方─洽川,這裡不僅有壯美的自然景觀,還蘊藏著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是詩經「周南關睢」的出處,就是是描繪周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故事。 洽川風景區以黃河濕地而聞名,擁有壯麗的黃河美景,這片濕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濕地之一,蘆葦搖曳,水鳥翩翩,風景如畫,尤其是夏季時節,大片荷花在碧波中盛開,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這裡的「洽川芙蓉」更是八百里秦川的絕景之一。 詩經中的關關睢鳩,變成洽川的景物。 相傳,周文王姬昌曾在這片美麗的洽川水岸邂逅了一名溫婉動人的女子,她便是後來的太姒,當周文王與太姒相遇時,據說洽川的河畔正是蘆葦搖曳、碧波盪漾,所以才有「詩經·周南·關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來到洽川,可漫步在當年周文王和太姒相遇的河畔,欣賞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闊景色,也可以在湖邊想像他們初見時的美好情景。  

Read More

〈中華副刊〉蛇年說蛇:喜見升卿

新年伊始,「喜見升卿」四字就衝上了熱搜。正所謂「蛇之善者惟升卿」,「升卿」是蛇的雅稱,更兼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呼之即吉」,人們見了,自然無不心生歡喜。 當蛇年到來,「談蛇」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在人們固有的印象裡,蛇神秘、冷血、危險、不可知,故而在文學作品中多見諸志怪小說和民間傳說,且角色正派的不多,但也有例外,譬如升卿,又譬如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的白蛇。毫不誇張地說,這個世界上人們最熟悉最偏愛的那條蛇,應當就是《白蛇傳》裡的白素貞了,她有情有義,忠貞不渝,與許仙的愛情不知羨煞了多少富貴人家與尋常百姓,以至於被鎮雷峰塔後,人們紛紛為其鳴不平,怪天不懂情法海不懂愛,所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裡,許仕林高中狀元,救母出塔,給了人們一個期待的大團圓結局。 不知道是不是情感代入,人們愛故事裡的蛇,也包容著現實世界裡的真實的蛇。以前農村裡幾乎家家都有柴棚,柴棚裡堆疊的除了一捆捆的柴禾,還有一摞摞碼放整齊的柴瓣。柴禾在鄉間統稱為柴,其量詞單位或為捆,或為擔,或為把,許多時候,農民在山上拾了枯枝、砍了柴,會用麻繩等工具將之捆起來,並用沖擔挑下山。嚴格來說,柴瓣也是柴禾的一種,但約定俗成,以樹幹為主。農人將無用的松樹、楊梅樹幹背下山,再用鋸子鋸成一尺餘長,隨後束聚起來,橫豎錯落碼放成柴摶,便於需要時用來燒火。舊時農村裡皆用土灶,按照居安思危的傳統理念,柴是一定要多備一些的,這樣冬天天冷的時候就可以不必再上山。柴多了,若直接東一捆西一摞地擺放,無疑會佔用較大空間,柴棚由此孕育而生。 柴棚通常放置於屋子的附近,只消幾步路就可行至,甚是方便。柴禾、柴瓣像疊羅漢似地疊著,那些勤勞的人家能一直疊到五六米高。柴棚頂上通常還會蓋一些茅草、稻草,以免下雨時柴禾被雨水淋濕。可能是因為遮蔽較好,又壘得嚴實,柴棚裡的溫度也較其他地方為高,於是,棚裡棚外成了小動物們客居的寓所。灶精(蟋蟀)、地蠶(蚯蚓)、瞎眼弟子(鼠的一種)是最常見的,間或,還能看到幾只臨時避雨的雀鳥與蜻蜓,以及一二通體烏黑的長蟲(大蛇),它們的長相與烏梢蛇相似,但身段要魁梧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常稱呼它們為「遊龍」。受傳統文化影響,古時的人們相信蛇是可以經歷多次變化,最終成為真龍的,「遊龍」之名足見老百姓的質樸與純真,以及對蛇的敬畏與尊崇。對於小動物,人們向來是非常友善的。如果蛇爬進了屋子,樸素的農村人一般不會傷害它。任它自由遊出,或者友好地引導它離開。 尋常時候,家長則多教育孩子,遇見蛇,要躲開它,而不是傷害它。如同課本裡那個打碗碗花的故事一樣,他們甚至不惜為此編造謊言:不要用石頭去砸蛇、用手指去指蛇,否則手指會爛掉,若是指了,解救的唯一方法是把手指切斷,當然不是真的用刀切,而是把五指並成手刀,在手指上「砍」上一下;不要因為看了《十萬個為什麼》,去踩四腳蛇(蜥蜴)的尾巴,不然,斷尾求生的蛇所留下的那段尾巴等你睡著時會鑽入你的耳朵裡。如此種種,還有許多。這許多的謊話,既是為了保護孩子,也是為了保護那些蛇。 小時候,我家住農村,上山下田,見過許多種類的蛇,竹葉青,烏梢蛇,赤練蛇,水蛇,菜花蛇……我清晰地記得,有一年我在外婆家的楊梅山上爬樹摘楊梅時,有一條青蛇從樹上游下來,將我嚇了一個機靈,忙不迭地將松垮垮地系在腰間的刀籠一扔,落荒而逃。跑數米遠,回頭看時,它已不見蹤影。 其實,我早前是不怕蛇的,但後來有一回與同學去田間玩耍,當時春風微暖,田間地頭長滿了密密的草籽,也就是紫雲英,因為已經開出紫紅色的花朵,吃是不能再吃了,但地還未翻耕。不知是草密,還是自己太過專注,腳下踩到了一條蛇而不自知,直到同學提醒我才猛然跳了起來。所幸那條蛇較為溫馴,又或是冬眠剛睡醒,反應還很遲鈍,沒有咬我一口,但之後我便落下了懼蛇的毛病。 再後來,結了婚,生了小孩。我們家裡三口人三個生肖,我屬兔,女兒屬龍,妻子屬蛇,像階梯序列似地排列。屬蛇的妻子除了生氣時偶爾會耍點小性子,多數時候性格還算溫柔,由人及物,蛇似乎也沒那麼可怕了。 喜見升卿,也喜見屬蛇之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