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慈生命之樹 記錄器捐遺愛

花慈「生命之樹」,每片菩提葉上記載器捐者姓名與捐贈器官。 (花慈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年初至今已完成3例器官捐贈,每一例背後都蘊藏家屬最深的愛與不捨。在生命走向終點時刻,這些家庭選擇用無私的愛,讓親人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也為等待重生的病患帶來希望。 器捐協調師周桂君表示,做器官捐贈決定過程極為不易,家屬往往需在極短時間內做出選擇;而醫療團隊的角色不僅是醫治病人,也需要陪伴家屬面對痛苦,提供完整說明與心理支持,包含家屬能否充分理解病情,患者年齡、生前意願、時間因素等,都可能影響捐贈器官狀況。 周桂君表示,從2005年台灣器官捐贈分配系統上線以來,花蓮慈院捐贈個案數已超過200位,見證許多家庭在困難時刻做出的無私決定。對於每一位選擇捐贈的家屬,花蓮慈院以長期的關懷與支持,陪伴家屬走過傷痛。 周桂君表示,捐贈手術圓滿後,團隊除了寄送感謝函、轉交受贈者的感謝卡給家屬;並由社工致電關懷,若有需要也會進行家訪。花蓮慈院與器官捐贈登錄中心每年舉辦家屬聯誼會、生命樹紀念活動及音樂會,讓家屬在溫暖的氛圍中緬懷親人;特別在音樂會上,部分家屬提供親人的照片,透過音樂與影像的結合,讓思念得以延續。 慈濟醫院表示,根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到今年2月28日的資料顯示,目前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總數為1萬1337人;其中,117人為多重器官等候,等待心臟331人、肺臟109人、肝臟928人、腎臟8688人、胰臟57人、腸3人、眼角膜1278人。

Read More

3成5兒少 遭精神不當對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家扶基金會18日指出,家長管教小孩若涉及不當對待,恐影響兒少身心。據調查,有3成5兒少有受精神不當對待疑慮,更有約3成6曾想不開,呼籲家長正向傳達愛。 家扶舉辦「用愛包圍」記者會表示,衛福部統計,近年兒少受「精神不當對待」占比約5%,行為包含忽視、恐嚇、隔離、貶損、誘導偏差、目睹暴力等樣態;當伴隨其他類型暴力出現,或因無外顯傷勢,就難立即發現。 根據家扶兒少時期受教養情形調查顯示,有近9成家長曾以負向行為對待孩子,占比依序為57.7%「在孩子面前與他人爭吵」、55.6%「忙碌自己的事情,不會注意或回應孩子」、55.3%「表現出討厭孩子的行為或表情」、42.0%「期望孩子難以達成的目標」。上述行為也與兒少表達經常受家長負向對待行為較高占比者相似,且反覆的發生頻率都有傷害兒少心理的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有35.5%兒少有受精神不當對待疑慮。進一步了解這些兒少,有47.8%在近一週內自覺有「憂鬱」的情形、57.6%會「睡不好」,甚至有35.9%曾感到「想不開,甚至想死」。 家扶也提到,調查顯示,兒少時期有受精神不當對待疑慮的家長,在教養子女上有精神不當對待行為的疑慮也較高。原生家庭對待與互動經驗影響日後為人父母對待子女方式甚深,能覺察並轉化過往經驗的影響,是父母教養子女的重要課題與挑戰。 (珍惜生命,請撥打1995。)

Read More

喝酒進補 增加女性罹乳癌風險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不少國人會以飲酒或食用含酒料理補身,對女性卻潛藏健康危害,除了會造成罹患食道癌及肝癌等風險上升外,罹患乳癌的風險也增加5~15%。大量飲酒的少女比少年更容易出現腦部損傷,負責記憶及決策區域的腦部區域其體積萎縮更明顯,也更容易出現宿醉和斷片等症狀。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主治醫師陳奕廷表示,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酒精標準量,女性於1天應飲用少於1單位、即10克酒精,相當於65cc米酒;少於1單位的酒精,可以減少、但無法完全避免酒精相關風險。 陳奕廷指出,酒精是致癌物,除了會讓飲用者罹患食道癌及肝癌等癌症風險上升外;相較於沒有喝酒的女性,每天喝1單位的酒就會使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5~15%。懷孕及備孕的準媽媽更應完全避免飲酒,酒精接觸會導致胎兒發展異常,也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另外,酒精會破壞青少年的大腦發育,大量飲酒的少女比起少年更容易出現腦部損傷,負責記憶及決策區域的腦部區域其體積萎縮更明顯,也更容易出現宿醉和斷片等症狀。 陳奕廷強調,為了避免因進補誤觸酒駕問題,民眾若於飲酒或享用含酒補品後若有交通需求,應找代駕或改搭大眾交通工具;同時也可選擇不含酒精的補品,如人參雞湯、四物湯等,既能達到滋補效果,又能避免潛在的健康及酒駕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颱風過後的隔日午後

■王信益 外頭,恢復了平靜,然而隔壁 一些湖水綠的玻璃片,散落在 水泥地板上   沒有陽光照射著街巷,就像我 瑟縮成一團的灰色大氣 有著幽靈平滑的口音   風暴抹消了我們的約定,你沒有南下 與我相會,而我正好午睡起 看著方框裡,播映著各類龜族,產下 一顆一顆,渾圓渾黏的 蛋卵   我的頹喪於下午垂著,像垂著 一條脖頸。卻因這黃的、綠的灰的 各類龜族的生態而放映,而被點亮 腦殼。分岔出 一閃即滅的火花   於是想起我們還在 東海岸山腳下的日子,有一段時日 你愛看Love Nature,總會雙眼 發亮,那光芒閃爍 像琥珀的甜亮,而你將這好奇 說予我聽   ──此刻外頭平靜,天光暗暗亮著   外頭的風雨還沒來,全身骨骼 蒼蒼茫茫,還沒糊成一團 不過……還是得去採買去生產   外頭的車聲、人群 水氣悶悶,天色昏暗又壓低 使我感到飄浮 沉重的恐懼   回程路上,一股熱煙 又升騰起來。攤販的白鐵鍋爐裡 暗暗金黃的淺甜黃昏 慢慢慢慢 膨脹起來了   ──許多許多的黃昏,吹彈可破   蕃薯糖,是那樣 軟泥般的癱軟   紋路分明的腳印與腳印 踩過又踩過 幽靈灰的地板,從此留下 暗金色的甜膩

Read More

連3週降 腹瀉就診仍5年最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8日表示,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連續3週呈下降趨勢,但仍為近5年最高;且近4週共接獲242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最高,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以檢出諾羅病毒為多。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第11週(3月9日~15日)腹瀉門急診就診21萬1256人次,較前一週25萬8896人次下降18.4%,仍為近5年(2021~2025年)同期最高 另全國近4週(第8~11週)共接獲242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152起,以檢出諾羅病毒(150件,98.7%)為多。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諾羅病毒可透過受汙染的食物、飲水或器物,以及病人嘔吐物或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傳播,其傳染力強且低病毒量即可致病,潛伏期約10~50小時,臨床常見症狀為水瀉及嘔吐,也可能有惡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病程長短(約1~10天不等)取決於所感染病原種類及個人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曾淑慧提醒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菜肴及食物貯存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分開處理,且應避免生食生飲,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食用(尤其是蚵、貝類等帶殼水產)。此外,落實環境消毒清理亦有助於減少諾羅病毒傳播。 疾管署呼籲民眾如有水瀉、嘔吐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及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降低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餐飲及旅宿業者務必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並加強員工健康管理。如有疑似腸胃炎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48小時後才可上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