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船5G AIoT次世代智慧船廠發表串聯智慧化造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昨(九)日於台船公司大禮堂舉辦「5G AIoT次世代智慧船廠」發表會,運用5G專網串聯智慧化的造船生產環境,引領台灣造船產業邁向數位轉型新紀元。 台船邀請產官學先進及媒體代表等各界專業人士共襄盛舉,運用5G專網串聯AI智慧辨識、數位孿生、AR技術,打造高效、智慧化的造船生產環境,攜手大同世界科技(大世科)並聯合嘉堂資訊、伸波通訊、洞視科技組成「台灣隊」,共同建置5G AIoT智慧船廠,導入具高速率低延遲的5G專網,結合AI智慧分析、數位建模及物聯網(IoT)設備,推出「虛實整合圖資與船段管理」、「船廠數位建模與AI辨識智慧巡檢」、「智慧儲位與一元化整合中心」三大應用,5G專網即時串聯重型載具、吊車、巡檢車與監控設備,打造可視化決策支援系統,不僅提升船廠管理效率,縮短工進、降低人為錯誤,讓台船公司更有競爭力。 台船智慧船廠正式啟用 台船公司聯手在地企業共創產業鏈,發表會除展示智慧船廠建置成果,也正式啟用導入5G AIoT技術在船廠應用,為帶動在地產業,台船公司及大世科與科勝科技、鴻維科技、摯陞數位等三家在地企業簽署合作意向書(MOU),共同推動「智慧維運—由FMCS(Facility Monitoring & Control Systemt廠務自動化到5G AIoT數據鏈結整合」、「智慧船舶大數據平台」、「智慧化數據Dashboard系統」等專案合作,打造智慧船舶生態系,促進產業鏈結,帶動亞灣區成為台灣智慧港產業的重要發展基地。 台船公司表示,該案為台灣造船業首度導入5G AIoT技術,透過智慧製造技術加值,提升造船產業競爭力,未來將持續深化智慧船舶及智慧維運領域的發展,並與產官學界攜手合作,打造智慧造船產業新標竿,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擴大台船公司在造船領域及市場上加值效益。 附圖為左起:洞視科技塗明達執行長、台船公司企劃處李燕強處長、台船公司資訊處黃府祥處長、台船公司周志明副總經理、台船公司余茂華副總經理、台船公司黃正弘董事長、經濟部產發署唐弈璿技正、大同世界科技(大世科)劉盈秀總經理、大世科陳志宏副總經理、嘉堂資訊葉家宏總監、伸波通訊黃凡維副總經理於發表會中合影。(台船提供)

Read More

財部公告機動調降牛肉等二十二項貨品關稅稅率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公告機動調降牛肉、烘焙用奶粉、奶油、無水奶油及小麥等二十二項貨品關稅稅率。 機動調降牛肉、烘焙用奶粉、奶油、無水奶油及小麥等二十二項貨品關稅稅率,自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四月一日起至一百十四年九月三十日止,實施期間如遇稅則修正,機動稅率自動終止實施,改依修正後稅率課徵。

Read More

港務公司攜手觀光署參加2025全球郵輪論壇行銷臺灣

臺灣港務公司攜手交通部觀光署及駐邁阿密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行銷臺灣。(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全球郵輪產業年度盛會「美國全球郵輪論壇(Seatrade Cruise Global)」於今(2025)年4月8日至11日,於佛州邁阿密舉行,臺灣港務公司再度與交通部觀光署合作設立臺灣展攤,向國際郵輪業界展示臺灣港群建設成果與觀光優勢,推動更多航商認識與布局臺灣。 展會期間,港務公司主動拜訪多家國際郵輪公司,包括荷美郵輪(Holland America Line)、精緻郵輪(Celebrity Cruises)、公主遊輪(Princess Cruises)、嘉年華集團(Carnival Corporation)、璽寶郵輪(Seabourn)、挪威郵輪(Norwegian Cruise Line)、地中海郵輪(MSC Cruises)與星風郵輪(Windstar Cruises)皇家加勒比郵輪集團(Royal Caribbean Group)及迪士尼郵輪(Disney Cruise Line),針對掛靠規劃與港埠服務進行面對面洽談。透過港務公司的介紹,多家業者對臺灣港群各掛靠港有了進一步認識,港務公司也特別向業者行銷臺中港、安平港等具發展潛力的港口。 港務公司在本次論壇中向國際郵輪業者全面介紹臺灣港群的營運條件與建設進展,強調多項港埠優勢,包括港埠費用減免、通關流程優化等,協助業者降低營運成本,提升來臺掛靠意願。同時也行銷臺灣港群的硬體建設規劃,如基隆港、高雄港岸電設施將逐步到位、旅運中心設施升級等,展現持續提升接待能量的具體行動。現場亦說明各港建設重點,基隆與高雄雙母港的設施優化、蘇澳港新建碼頭與旅運中心、澎湖港碼頭延建與新旅運中心規劃,以及花蓮港新設適合探索型郵輪靠泊的碼頭建設,完整呈現臺灣多港併行的發展潛力與實際投入。 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公布資料,全球郵輪市場2023年旅客人數已達3,150萬人次,超越疫情前水準,但亞洲整體市場仍處於恢復階段。相較之下,臺灣郵輪市場復甦進展快速,2025年預估接待國際郵輪達565艘次,旅客量突破100萬人次,已接近疫情前規模,展現穩定成長動能。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將持續與交通部觀光署及地方政府合作,透過國際展會、業者拜訪與港群建設升級、港埠費用減免誘因,及加強與全球郵輪公司的互動與合作,擴大臺灣在亞洲郵輪市場的能見度與實際掛靠成果。

Read More

美加徵關稅波及航運業貨櫃及汽車船船東面臨風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加徵關稅開始波及航運業,綜合市場研究認為,貨櫃船及汽車運輸船船東面臨的風險尤為突顯。 BIMCO預測,川普政府實施的最新關稅預計將對貨櫃航運業造成嚴重打擊,如果關稅調高將導致美國貨櫃進口量增長停滯,全球貨櫃運量增速將下滑0.5%。 另一方面,川普簽署的25%汽車關稅正式生效,汽車運輸業也正面臨衝擊。數據顯示,去(2024)年美國海運進口汽車總量超過400萬輛,就汽車運輸船而言,新關稅政策將對海運貿易造成影響,隨著日本韓國等出口商陷入緊張情緒,獲利水準和貨運量可能雙雙下滑。 據估算,若汽車銷量下滑10%,將導致約40艘汽車運輸船的需求蒸發。從影響範圍來看,美國加征汽車關稅的影響將主要波及韓國、日本和歐洲航線,這些地區是美國汽車進口的主要來源地,而中國大陸對美出口整車數量有限,市場比率不足2%,因此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多家知名汽車船船東表達對這波關稅的擔憂,挪威PCTC航商華倫威爾森(Wallenius Wilhelmsen)表示,美國對汽車和關鍵汽車零部件徵收25%的進口關稅,預計將對製造商、消費者和市場產生直接影響。歐洲聯合汽車運輸船公司(UECC)認為,雖然該公司的船隊只在歐洲營運,短期內可能不會受到直接影響,但是在中長期內可能會受到影響。隨著更多遠洋運能可能湧入歐洲市場,加上經歐洲樞紐港中轉的美國貨量減少,歐洲近海航運企業或將受到影響。這種貨量減少的情況同樣可能出現在歐洲港口至樞紐港、再經遠洋運輸至美國的貨物流向中。UECC認為,真正的重創將落在遠洋航運企業身上,因為進出美國的貨運量將會顯著縮減。 日本郵船(NYK Line)亦對美國新關稅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並警告稱,汽車和消費品成本的上升可能會削減需求並減緩全球貨運增長。但該公司同時洞察到危機中的商機:其一,如同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關稅引發的通關延遲可能導致運能緊縮從而推高運費;其二,若中國大陸轉移美國原材料採購管道,該公司有望承接由此產生的新物流需求。 韓國汽車船公司現代Glovis則喜憂參半,據稱,雖然美國25%的汽車關稅可能對汽車運輸船運費產生負面影響,但隨著現代汽車集團決定提高其位於美國喬治亞州新建的“現代汽車集團美國元工廠”(HMGMA)產量,預計現代Glovis在韓國本土營運的CKD(全散件組裝)業務將迎向增長機遇。 然而現代Glovis還需要擺脫對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的依賴。

Read More

股市暴跌引焦慮 3層面因應

  面對關稅衝擊引發的股市震盪,醫師林明燈提醒留意壓力反應,適時調適心情。(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股市劇烈波動,引發投資人焦慮不安。醫師表示,民眾可以從接納現實,釐清情緒與事實;重新檢視資源,重建控制感;維持日常節奏,必要時尋求心理協助等3個層面因應調整。 北榮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林明燈表示,面對股市下跌或投資損失,民眾經常伴隨著強烈的自責、懊悔與焦慮。首先要接納現實,釐清情緒與事實,先靜下心來區分「事實」與「情緒反應」;損失已經發生,過度自責只會讓情緒困擾加劇。試著告訴自己「我失去的是金錢,不是價值」,承認自己的情緒,同時避免讓負面情緒主導接下來的每一步。 其次,重新檢視資源,重建控制感。投資損失雖然不會立刻產生身心情況,但如果持續無法看到止跌盡頭會讓人產生無力感。此時建議盤點自身仍擁有的資源,例如工作能力、人際支持系統、健康狀況等,並可尋求專業財務顧問協助,規劃接下來的財務調整,找回「我還能做什麼」的主動感,有助於減少無助與焦慮感。 第三則係維持日常節奏,必要時尋求心理協助。當損失造成生活功能受影響,例如無法專心工作、失眠、暴飲暴食或情緒波動劇烈,應考慮尋求精神專科醫師或心理師協助。這不代表自己脆弱,而是主動為自己設下心理安全網;若有自我否定、無望感或自傷念頭,應立即就醫。

Read More

反對中藥行新規 藥師公會擬上街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為讓傳統中藥行得以繼續營運,衛福部開放中藥行經營者修習中藥學分後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藥師公會9日指出,中藥、西藥都是藥,都屬藥師執業範圍,反對讓沒有專業藥事背景者得以經營中藥販賣業務,揚言將走上街頭抗議。 藥師公會表示,根據《藥師法》及《藥事法》,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屬於藥師的專業執業範疇。然而衛福部增加現行中藥販售人員繼續執業,不僅違反法律條文之立法意旨,更對經過多年專業訓練、通過國家考試的藥師極度不公。 藥師公會指出,中藥產業事實上並沒有逐漸萎縮,聘請中醫師、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之藥師或藥劑生駐店管理之中藥販賣業由514家成長至1417家,較10年前成長將近3倍。證明國內具備專業中藥知識的藥事人員供應穩定、甚至持續增加,也顯示中藥販賣早已具備全面專業化的條件,無需為少數不具專業背景者開後門。 藥師公會表示,為全民健康把關,當藥品可由非專業人員直接提供時,民眾將面臨錯誤劑量、不當藥材混用等風險。公會重申,中西藥都是藥,需高度辨識與專業知識,絕不容許誰都能賣的現象發生,否則民眾恐付出錯誤用藥的代價。

Read More

成醫友善就診 嬤在輪椅上治療牙齒

成醫每年約收治40名身心障礙程度較嚴重的「特殊需求患者」,提供個人化治療方案及到宅服務,維護口腔健康。 (成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自閉症大學生原本極度抗拒看牙,透過漸進式適應計畫,成功完成洗牙與補牙;另一名行動不便的吳姓阿嬤,直接在輪椅上安全且舒適地完成牙齒治療。近年來,成大醫院每年約收治40名較嚴重的身心障礙等「特殊需求患者」,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甚至到宅服務維護口腔健康,打造無障礙、感官友善的就診環境。 對於身心障礙者、神經發展障礙患者及行動不便者而言,尋找適合的牙科治療非常不易。成醫口腔醫學部醫師顏郁芬表示,特殊需求患者在接受牙科治療時,可能因感官敏感、行動受限或認知功能障礙而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口腔清潔困難、對診療環境感到焦慮,甚至因缺乏專業醫療支援而無法獲得適當治療。大多數特殊需求患者的牙科治療可在門診完成;若患者有嚴重口腔疾病、需接受侵入性治療,或因高度焦慮難以配合治療時,需經由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更多治療。 醫師顏郁芬說,透過專業醫療團隊、無障礙的診療環境與居家醫療服務,可幫助特殊需求患者維護口腔健康。 (記者葉進耀攝) 考量特殊需求患者對牙科環境感到緊張,成醫口腔醫學部打造感官友善的診間設計,包括無障礙空間、低刺激環境與專業設備,具備寬敞的輪椅通道、柔和燈光、低噪音設計等。醫療團隊也採取漸進式適應計畫,引導患者循序漸進地接受治療;對於長期臥床或嚴重行動不便的患者,更提供居家牙科醫療服務,讓患者能在家中獲得專業檢查與必要治療。研究顯示,患者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透過居家牙科醫療,不僅能降低因口腔疾病導致的併發症風險,還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Read More

嫗腦出血 微創內視鏡除血塊救回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一名7旬婦人有高血壓病史,日前因劇烈頭痛後意識不清緊急送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腦出血。由於出血部位較深,血腫已對周圍腦組織造成壓迫,考量傳統開顱手術風險較高;安排微創內視鏡手術,迅速清除血塊,救回一命。 春天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血管容易受到氣溫變化波動且劇烈收縮,導致腦出血或腦梗塞。 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112年衛福部國人10大死因統計,腦中風排名第4位,每年有上萬人因腦中風死亡。由於腦中風的發生猝不及防,還有很高的機率造成失能,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盡力保留器官功能,減少嚴重後遺症風險 神經外科主任葉國球指出,微創內視鏡腦出血清除手術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有傷口小、術後恢復較快、併發症較少等優勢。微創內視鏡手術僅需約2公分的傷口,而腦本體也僅有約0.7公分的傷口,可減少腦組織損傷,恢復速度較快,縮短住院時間。 葉國球提醒,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等慢性病皆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控制好血壓、血脂與膽固醇。尤其在天氣不穩定的時候,應特別注意保暖,適量補充水分,降低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發生。

Read More

季節交替 嬰幼當心RSV威脅

本報綜合報導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是孩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不少小孩咳嗽、流鼻水。兒科醫師提醒,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全年都可能發生,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感染後,病情可能迅速惡化,籲家長當心。 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醫師郭子敏表示,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RSV為單股RNA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由於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一段時間,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感染。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RSV感染全年皆有機會發生,並非僅限冬季。人類是RSV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風險最高。1歲以下嬰兒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感染RSV後容易因分泌物阻塞細支氣管,進一步引發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 郭子敏指出,RSV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如流鼻水、咳嗽、輕微發燒等,通常1-2週可自行痊癒。對於早產兒、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疾病孩童,感染後恐引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甚至須住院治療。 RSV高風險族群包括早產兒、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疾病、染色體異常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患童,以及家庭中有多名兒童、托嬰環境、哺乳期過短、暴露於二手菸者(包含孕期吸菸),或家族有氣喘、過敏病史者,其感染風險也相對提高。 郭子敏強調,預防RSV應從日常生活做起。養成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者,盡量減少出入人多、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  

Read More

〈中華文薈〉能量思維:結構主義與藝文評論

   ■朱介英 文學、藝術作品領域的「結構主義」其實浪漫得很。 首先敬告大家,所謂「結構主義」(structralism)絕對與數學、化學、建築、土木工程等複雜的程式無關,千萬別被這個名稱所驚嚇。文學、藝術作品領域的「結構主義」其實浪漫得很,如果您瞭解文學藝術上的「結構主義」,您必定會愛不釋手,踏進另一個全新的藝文世界。 試問:文學、藝術、戲劇、舞蹈、音樂、電影、卡通、動漫等人文科學所要表現的基本核心是甚麼?大家一定會回答:這些語言(書寫、文字、色彩、筆觸、影像、樂音、舞踊、動畫等)在於呈現現實人生裡面所涵蘊的真實內容,如愛情、鄉愁、親情、情傷、友情、離散、傷別、快樂、歌頌、工作、勉勵、憤怒、悲傷、淒楚、孤寂、傷感、離愁等都是藝術、文學所要傳達的核心,而終極目的則是達成內心共鳴,讓作品藉著媒介(符號與傳播)感動第三者(閱聽人)。因此作品結構三要素:「本質」、「價值」、「意義」。透過這三要素去思考、創作以及詮釋,才能達到「評論」的目的。本文介紹目前較新的藝文評析理念為台灣的藝文評論論壇添材加火,開啟更新的理論領域。   結構主義箇中三昧 結構主義是西方近一個世紀以來發展出來的最新詮釋學思考方法典範,從人文科學的基本核心「潛意識的探索」為目標,搭配人類學、社會學(後哲學)、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符號學(semiology)、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原子論、單子論、時、空、能量結構、熱力學)、生理學(physiology、遺傳、分裂與分化、組織系統分工)、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去氧核醣核酸、腦神經科學、分子結構)以及女性主義(feminism)等目前建構的最尖端社會科學,意旨都在詮釋生命最原始的真義,解讀生存進化的基本動量,以科學的方法探索、穿刺,直探靈魂中的真實境域,以幫助人們了解作品本質,肯定文本的價值,也幫助創作者思考如何在千頭萬緒中尋找自己的創作或評述方向。簡單推介幾位社會學家及典範理念,敘述如下:   社會學與文學 首先從法蘭克福學派如巴塔耶(George Bataille)的《內在體驗》,利用人類學思考提出人性與社會關係的「微觀與鉅關」共軛,點出人文主義的真諦。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行為的結構》對個人行為現象彙整、分析,對應知覺與意識層面提出習癖、體現及歷史三個中心念,揭櫫人的身體才是整個世界的主體。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的《單向度的人》透視人類複雜的心靈從出生開始便接受規章、制度、律法、守則約制,逐漸形塑成為一個被製造、被歸類,被理性統治下的單一結構分子,使人失去人性可貴、原始的面向。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的《啟蒙與辯證》揭示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指出真相可以透過苦難發聲方式被理解,藝術比哲學更能告訴我們存在的本質,這個批判觀點說明了現象背後的真相。 幾位社會學家各有各的重要思想,幫助我們進行深度剖析。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許多作品,包括對攝影、戰爭、都會發展、戲劇等溯源,他的靈光(Aura)、都市蒙太奇(Urban montage)、星群(constellation)、共感(correspondence)等概念,對結構主義詮釋學有重要的啟迪效用。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以語言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進行融會與梳理,主張溝通對話行動理論作為詮釋根本。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揭櫫平常被忽略的周遭萬事萬物,才是值得探討的意義汪洋,這個理念與法國社會學家德賽圖(Michel de Certeau)的空間實踐、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日常生活苦難互相呼應,是很好的文學、藝術的詮釋方法。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知識考古學」、「權力與規訓」明確地指出現代社會與傳統之間的衝突,幫助我們循著語言的線索探究人本主體中的真實領域。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解構理論」(deconstruction theory),「延異」(La Differance)、「言說與現象」(La Voix et le Phenomene)清晰地剖析語言(符號)表象與深層意涵中的真實意義。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寫作零度》、《符號學要義》等著作,透過語言、言說、共時性、歷時性、符徵(signifier)、符指(signified)等法則,剖析文本的真實內涵詮釋作品的真實面。以上是與文學、藝術有關的社會學理論家和理論的簡短介紹,對於文本解讀與評論有出奇不意的收穫。   精神分析與文學 所謂結構主義便是用現代的科學思考分法,對文本進行結構性的解剖與分析,包含三個層面:作品(言說與符號視之)、內涵(意境、心念)、現象(時間、地點、習癖)。精神分析的祖師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畢生累積臨床精神分析案例,整理出有關人類生命種種際遇,內外之間的思考轉換機制和精神層次結構之巨大論述,啟發後世與語言、符號、行為、思考、心靈相關的現象進行析理與解讀,對於文學、藝術與心靈之間的領域發掘產生巨大貢獻。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阿德勒(Alfred Adler)、愛里克遜(Erik Homburger Erikson)、瑪西亞(James Marcia)、荷妮(Karen Horney)、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等的重要理論,對現今社會行為、思想分析有著巨大的影響。 特別要介紹拉岡(Jacques Lacan)對藝文評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理論:「符號層」、「想像層」、「真實層」藉著精神分析這三個潛意識語言結構層次,在文本與潛意識之間,建構一道清楚的橋梁,解釋了現象轉化為心念的過程,是眾多與文學、心理學、藝術評論家們作為文本分析與評論的思考基礎,當然更為電影、美術、文學(特別是詩)、音樂等諸多語言詮釋提供思考方法。 榮格把潛意識劃分成兩種類型,源自個人內涵的材料稱為「個人潛意識」(individual subconscious);源自種族或社會族群內涵的材料稱為「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