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資深護理師現身說法表示,一生只要做一次全基因體定序(WGS),越早檢測就越能在每個關鍵時刻掌握主動,為重要健康選擇預作準備,不必等病痛發生後才後悔。
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經理王松惠,談起進行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
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拉鋸;而作為家人,她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當她得知WGS不僅涵蓋單基因異常、多基因疾病風險評估,還能延伸至藥物反應、營養素轉化、情緒特質等面向後,更加堅定地踏出了這一步。
王松惠表示,透過WGS報告,首次從基因層次理解到,一款她長期使用、效果明顯的止痛藥之所以「特別有效」,與她對該類藥物代謝速度較慢有關,這使得藥效延長,但也可能對肝腎增加負擔。
對於營養代謝或轉化,她透過報告了解到營養素的轉化,其實涉及特定酵素與代謝基因的表現差異。這讓她體會到,補充營養不只是吃進去,還要看身體如何吸收與轉換。
讓她特別警覺的是,檢測中有家人也出現與家族病史相符的基因變異,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潛在風險。
隨著對WGS的了解愈深,王松惠逐漸意識到,這項技術宛如一本可隨人生階段翻閱的健康說明書,幫助釐清許多生活中不明所以的體質差異。王松惠說,理解這些基因特性後,反而更能同理彼此的身體限制,也能在生活中主動設限、避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