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民航機場貨運量衝高前七月累計量增達一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七)月份我民航機場貨運量衝高,當月貨量達今年單月高峰,相較去(113)年同月年增近15%,前七個月累計貨量成長則達一成。 交通部統計,今年一至七月我民航機場貨量累計146.84萬噸,比去年同期年增10.42%,其中七月份以23.29萬噸比去年同月增加10.42%,且達今年各月貨量高峰及連續五個月超過廿萬噸。 按航線比較,前七月國際航線佔69.9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幅達兩成以上(+21.82%),其次是轉口貨量64.67萬噸但比去年同期略降千分之一點七,兩岸航線貨量10.5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4.34%,國內航線16602噸比去年同期回升六點六二個百分點。

Read More

普度供品 妥善保存免滋生細菌

奇美醫院提醒民眾,中元普渡的誠意固然重要,但更要守護食品衛生安全,才能吃的更安心。 (奇美醫院提供之示意圖)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中元普度是台灣重要民俗節慶,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供品。但在夏季高溫潮濕環境下,普度後的供品若未妥善保存,極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一不小心就可能釀成食物中毒。奇美醫院提供普渡供品保存要訣,讓民眾在祭拜後,也能安心享用「保平安」的美食。 奇美醫院營養科組長賴春宏表示,中元普度供品即使包裝完整,也應隨時注意有效日期,並遵循「先進先出」,優先食用即將到期供品,並提供普度供品保存的5大要訣,包括「熟食祭拜不超過2小時,拜完立即處理」、「充分覆蓋避免香灰及蚊蟲汙染」、「拜過食用前務必澈底加熱」、「罐頭、乾貨也不能輕忽」、「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 賴春宏說,普度供品上經常會插香,或長時間暴露戶外,導致香灰、灰塵或蚊蟲掉落食物上,造成二次汙染。建議祭拜時應使用保鮮膜或鍋蓋將熟食蓋好。另也提醒,使用保鮮膜時應避免直接接觸高溫、高油食物,以免塑化劑溶出。 許多人認為拜過食物只要沒有異味就可直接吃,這是錯誤觀念。賴春宏說,即使看起來沒有變質,但祭拜過程中已經滋生許多看不見的細菌。食用前務必將食物澈底加熱,確保食物溫度達到攝氏70度以上,才能有效殺滅病原菌。

Read More

植人工心臟 4寶爸重獲心生

  嘉義長庚成功完成「人工心臟」植入術,四寶爸重獲「心」生。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日完成新一代左心室輔助器(HeartMate3)植入手術,成功挽救一名長期飽受心臟衰竭折磨的37歲男性病人,為末期心臟衰竭帶來新的治療契機。 嘉義長庚心臟血管外科黃耀廣教授表示,病人因擴張型心肌病變與嚴重心臟衰竭長期反覆住院,並因有腎臟動脈梗塞病史,從2年前就開始等候心臟移植,但受限於國內器官捐贈稀缺,遲遲未能等到合適心臟,不幸於今年5月病人因心臟功能急遽惡化,合併肝腎病變、肺水腫及呼吸衰竭,必須依賴強心劑維持血流,病情岌岌可危。經過心臟外科團隊評估,於6月決定接受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在心臟移植之外,迎來另一條治療新方向。 黃耀廣教授進一步說明,左心室輔助器也就是一般俗稱的「人工心臟」,HeartMate3是目前新一代採用全磁懸浮馬達設計,能長期穩定輸送血液,並顯著降低血栓形成、機械磨損與感染風險。病人在心臟外科、心臟內科、麻醉科組成跨科別團隊協作下,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歷經近一個半月的休養與復健,病人心肺功能顯著改善,能夠自行走路,並於7月底順利出院返家,讓這位有四個孩子的父親,能繼續陪伴家人,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Read More

兒少常見5病症 中藥調理打基礎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為人體生長發育的階段,也是一生中調養體質的關鍵時期,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莊孟臻說,中醫擅長5種兒少病症,透過中藥調理體質搭配自我保健,減少疾病反覆發作,不僅有利於生長發育,更能為成年後的健康體魄打下良好基礎。 莊孟臻指出,中醫在治療兒童與青少年的疾病方面,擅長處理以下5種常見疾患,最常見的是「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發燒、久咳不癒、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小孩感冒發燒可以看中醫,用中藥退燒,較不會出現反覆發燒、退燒後虛弱無力的情形。 久咳不癒、過敏性鼻炎、氣喘,甚至伴隨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往往是因感冒失治、誤治又反覆感冒,造成病情膠著或轉變成過敏體質;在急性發作期可藉由西藥將症狀控制下來;慢性期則可透過中藥調理搭配自我保健,減少發作的頻率與強度。 「消化道疾病」,如厭食、脹氣、腹瀉、便秘等;中醫重視脾胃的健康與正常運作,孩子出現厭食,可能是因為脹氣、便秘或消化能力不好有關,有的孩子能吃卻不長肉,或常常腹瀉,則可能是吸收能力不好所致;中藥可以透過消導、健脾等各種策略,幫助腸胃的運作恢復正常,促進養分吸收。 她表示,「生長發育問題」,如身材矮小、性早熟、轉骨等,通常是家長最在乎的;影響身高最主要的因素雖是遺傳,但透過後天的努力,包括營養、運動、中醫調理、針灸等,仍有機會突破遺傳身高的限制;中醫轉骨介入的時機,女生約11歲,男生約13歲,但若發現孩子身材矮小,或性早熟,應及早至兒童內分泌科就醫,再配合中醫調理,為孩子爭取最佳的成長空間。 「睡眠、情緒與專注力問題」,特別是在課業、人際、感情、家庭等因素,常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失眠、緊張、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情緒障礙;中醫透過疏肝、寧心安神的方法,加上適當的親子互動與生活規律,有助穩定情緒與改善專注力。 她說,「尿床問題」方面,孩子尿床原因很多,包含如廁訓練不夠、心理因素、體質問題或藥物副作用等。如果超過6歲還會尿床,建議先至西醫檢查,若已排除器質性病變,中醫可從調理體質的方向治療,包含疏肝、補腎、清熱等。 莊孟臻表示,兒童與青少年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此時是調養體質,奠定健康基礎的黃金時機;鼓勵家長把握這段關鍵時期,帶孩子看中醫調體質,加上適度運動,讓他們健康地成長茁壯。

Read More

食藥署抽驗 午仔魚檢出禁藥

食藥署抽驗市售水產品發現1件午仔魚含還原型結晶紫,違反不得檢出規定。 (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7日公布市售禽畜水產品藥物殘留檢測結果,經檢測585項市售水產品,僅發現1件午仔魚檢出還原型結晶紫,違反不得檢出規定,屏東縣政府已依法除裁處業者3萬元,並轉由農業單位輔導養殖業者不要再使用相關化學品。 食藥署聯合各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禽畜水產品於進口商、批發市場、盤商、傳統市場、餐廳及各大賣場與超市等場所,抽樣檢驗動物用藥及農藥殘留是否符合標準。今年5至6月禽畜水產品的動物用藥殘留總計檢驗585件,其中水產品1件檢出動物用藥殘留不符合規定,總合格率99.8%;另針對禽畜產品檢驗農藥殘留84件,也都符合規定。 食藥署表示,不合格的1件產品為屏東有冷凍食品行所販售的國產午仔魚,被檢出還原型結晶紫。還原型結晶紫是結晶紫的主要代謝產物,而結晶紫是一種合成染料,化學結構與孔雀綠相似,具有抗菌效果,通常用來維持環境乾淨,但目前對人體致癌證據尚不足。 食藥署中區管理中心主任林旭陽指出,現行規定前端養殖業者禁用、後端市售產品不得檢出,除了由地方衛生單位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裁處業者3萬元罰款,同時將由農業單位輔導業者,不要繼續使用。 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對販售的禽畜水產品,應保留發票、收據或憑證等進貨來源證明文件,以利追溯來源。並建議消費者應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禽畜水產品,並優先選擇具有CAS、產銷履歷標章、生產追溯QR code或信譽良好的商家,以保障消費權益。

Read More

乳癌治療健保給付 病團籲突破限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年來,健保署積極將乳癌治療藥物納入給付,規劃以「論質計酬」方式提升乳癌醫療品質。病友團體表示感謝之外,也籲請給付限制仍待突破。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感謝健保重視乳癌治療,並期望透過精準醫療和新制設計,讓更多病友得到幫助。然而,實際走在治療路上的乳癌病友卻深刻感受到健保給付的限制。 首先是「給付期限」問題:許多標靶藥物最多只能用18到24個月。當病友治療穩定、藥物有效時,卻因健保期限已滿,被迫面臨自費或停藥的抉擇。 對經濟條件較佳的人來說,或許能咬牙撐一段時間,但一個月動輒10幾萬元的藥費,對多數家庭來說根本無法長期負擔。許多姐妹在療效良好的情況下被迫停藥,導致病情再度惡化,這種身心煎熬難以言喻。 其次是「給付對象」的限制。過去有些藥物僅限停經後女性使用,停經前病友即使醫師評估適合,卻因不符資格而無法申請健保。雖然近年規定已有放寬,但對於藥物選擇仍存在許多不便。 更令人感到挫折的是,健保規定同一病程只能給付一種新藥,一旦使用過標靶藥或免疫藥物,治療失敗後便不能再申請另一種,病友等於失去延續治療的選擇機會。 黃淑芳表示,這些限制背後的現實,是許多病友與家屬承受沈重的經濟壓力。藥費不僅掏空存款,更擊碎了病友原本仍想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因此,乳癌病友協會提出3點誠懇呼籲: 1.是延長健保給付期限:對於治療反應良好的病友,不應因時間到期而被迫停藥,建議依照療效彈性給付。 2.是放寬對象資格:應避免僵化限制,讓醫師依照臨床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治療,讓更多病友能及時受惠。 3.是鬆綁藥物更換限制:治療過程中若藥物無效,應能改用其他健保新藥,不應因「藥物不得併用、替換」的規定而剝奪病友的治療機會。

Read More

學校廚房查核 連江縣3件豆干違規

食藥署稽查1441間學校廚房、1812件豬肉、1467件午餐成品都符合規定,但有3件半成品之豆干檢出過氧化氫,已裁處供應商3萬元罰款。(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7日公布校園午餐之學校自設廚房稽查專案第一階段執行結果,總計查核1441家國中、小學自設廚房,在複檢後全都合格。另抽驗1812件豬肉、1467件午餐成品檢驗都合格,但在半成品方面,連江縣發現有3件豆干檢出殺菌劑與規定不符,而台灣本島各校則都符合標準。 食藥署表示,為保障學童食用校園午餐之衛生安全,針對全國國中、小學之自設廚房作業環境衛生、從業人員衛生、製備流程、食材效期、豬肉及其可食部位原料原產地標示等項目進行查核,並抽驗午餐成品及半成品,檢驗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 食藥署指出,稽查專案配合學校開學實際供應午餐時間,共分上半年及下半年等兩階段執行,第一階段鎮總計查核1441家國中、小學自設廚房,發現有部份廚房之天花板、門窗、地面、風扇與設備器具未保持清潔或破損,以及未實施有效之病媒防治措施等,經地方政府衛生局要求限期改正後均複查合格。 在查核學校自設廚房使用之豬肉及其可食部位原料原產地標示資訊1812 件,結果均符合規定;另抽驗1467件午餐成品檢驗食品微生物,及201件半成品檢驗食品添加物等項目,結果有連江縣中山國中及中國小的3件半成品豆干檢出殺菌劑與規定不符,經調查來源都是雲林縣元長鄉的品冠商行,已依法裁處業者3萬元罰款。

Read More

減重設定點 逐步調低易達標

  醫師安欣瑜建議,可透過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逐步調低設定點,達到減重目的。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為什麼減重這麼難?」許多人以為肥胖是意志力不足,但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安欣瑜醫師指出,人體其實存在一個「體重設定點」,由大腦下視丘與荷爾蒙維持在固定範圍,一旦想突破,身體就會自動反擊。 安醫師解釋,減重時基礎代謝率會下降,身體進入「省電模式」;同時,飢餓荷爾蒙(ghrelin)上升、飽足感荷爾蒙(leptin)下降,使人更容易食慾大增、難以停口。這些都是生存本能,導致體重雖能短期下降,卻往往容易回升。 那麼該如何突破?安醫師建議,可透過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逐步調低設定點。包括:均衡飲食、優先攝取蛋白質;規律運動,尤其重量訓練以維持肌肉;並確保充足睡眠、降低壓力,以維持荷爾蒙穩定。 必要時,也能在醫師評估下使用藥物輔助。安醫師指出,目前常見的減重藥物如猛健樂、週纖達,是模擬腸泌素荷爾蒙,能降低飢餓感、延緩胃排空、調節血糖,幫助減少暴飲暴食,相當於暫時突破體重設定點的防線。 然而,她提醒,藥物並非萬靈丹,一旦停藥且生活習慣未改善,體重仍可能被設定點拉回。唯有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長期習慣調整,才能真正維持成果。 「減重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安醫師強調,藥物可以扮演助跑員,但最終能否達成目標,仍取決於自己的持續努力。

Read More

鬼月擾眠?睡眠呼吸中止症作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竹科一名40多歲工程師長期在半夜驚醒,還伴隨心臟狂跳不止,近期適逢鬼月,半夜醒來時甚至懷疑是否見鬼!由於睡不好,白天精神渙散、甚至連原本控制良好的高血壓也突然失控,生活苦不堪言。就醫確診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使用正壓呼吸器治療後,重新找回生活的動力。 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志成醫師表示,打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睡眠呼吸中止症並非單純的打呼問題,而是威脅全身健康的隱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體重上升、代謝異常、腦部退化甚至失智的風險,根據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2.5倍,不可不慎! 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會讓身體進入缺氧狀態,大腦會警覺、叫醒你趕快呼吸,睡眠中的人可能沒有感覺,實際表現則像是溺水突然吸一口氣,甚至半夜不斷驚醒,在身體反覆缺氧下,無法真正放鬆,睡越久可能越累。 自己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陳志成指出,部分患者初期對正壓呼吸器抗拒或擔憂,因此,現身說法表示適應正壓呼吸器的2大關鍵,一是保持開放心態選擇適合的機種與面罩,是改善健康的第一步。其次是及早治療、挑選經衛福部核准的合格醫材,提升生活品質。 科林睡得美睡眠技師主任陳奕潔分享,許多病患擔心一旦使用正壓呼吸器,就無法擺脫。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體重若降低10%,呼吸中止次數即可減少25-30%。

Read More

三總微創手術 有效降青光眼眼壓

  陳女士雙眼進行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後,眼壓控制良好,醫師呂大文指出,青光眼病程為不可逆,呼籲民眾定時檢查眼睛,早發現早治療。(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27日指出,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在不知不覺中讓視力惡化,甚至有眼科醫師自已都不知道已罹患青光眼,三總開發出結合微創與傳統手術的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可有效穩定青光眼患者的眼壓,讓視力不再惡化。 呂大文指出,台灣青光眼患者約占總人口1.75%,年齡愈大比率愈高。健保統計,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的35萬人,到110年上升至43萬人,5年成長22%,原因在於高度近視人口增加,眼科健檢普及與診斷科技進步,因此找出了更多患者。 青光眼是因眼內的房水液無法正常排出,造成眼壓過高,壓迫視神經使其受損萎縮,產生視野逐漸縮小。呂大文指出,青光眼視野缺損的進展就像滾雪球,初期緩慢,隨著病情加重,惡化速度愈來愈快。也因此,若患者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 呂大文指出,三總眼科部改良了傳統小樑手術恢復期長的缺點,以及微創手術降壓幅度不足的限制,發展出一種「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作為青光眼治療的新方式。手術結合了兩種術式的優點,因此被形容為「內引外流、雙管齊下」。實際臨床結果顯示,手術的降眼壓效果顯著,成功率提升,病人恢復期也縮短,但目前健保並不給付這項手術,每隻眼睛費用約9萬5千元。 呂大文表示,一名68歲陳女士因眼壓控制不佳,今年4月9日接受這項新型手術,術前眼壓高於20毫米汞柱,手術後眼壓穩定控制在7到8毫米汞柱,目前恢復良好。患者對於視力的穩定與手術成果相當滿意。而在過去3年三總已為68位患者的125隻眼睛進行「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患者均年齡54歲,術後12個月5成患者不再要使用降眼壓藥物,顯示這項複合手術不僅降壓效果穩定,病人術後恢復也更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