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ASO 打造足部健康

奇美醫院攜手ASO阿瘦簽署MOU,將「醫療專業」帶入民眾日常生活,打造足部健康。(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為協助久站、久坐等特定族群擺脫「找不到合適鞋子」困境,攜手ASO阿瘦簽署MOU,藉由醫療與產業科技專業能量結合,共同推動足部健康檢測、臨床研究、產品應用及社區衛教,將「醫療專業」帶入民眾日常生活,打造足部健康。 奇美醫院長林宏榮表示,臨床上大致歸類三種典型族群,凸顯奇美醫院與ASO攜手打造足部健康的起心動念。其中「糖尿病族」常因周邊神經病變,雖常走路卻感覺不到壓迫,但因選鞋不當造成傷口,甚至引發潰瘍;「職場站立族」因長時間站立導致足底筋膜炎或拇趾外翻,又因鞋子不合腳而疼痛難耐。「運動愛好族」為扁平足或高足弓族群,常遇到跑鞋或訓練鞋無法平均分散壓力,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受傷。這些案例都證明一雙對的鞋子,對許多人來說是剛性需求,卻也是難以實現的願望。 ASO董事長羅榮岳表示,ASO自2018年起在門市累積超過50萬筆「動態足壓量測」資料,逐步建立國人足部健康大數據。為讓足部健康檢測走出門市、走進醫療與社區推廣,ASO進一步推出「智慧足測3.0」,並首度導入奇美醫院運動強化中心。相較過往版本,足測3.0系統精度提升至1728個感測點。 奇美醫運動強化中心主任黃建榮親自量測ASO阿瘦推出的「智慧足測3.0」。 (記者汪惠松攝) 同時並將流程縮短至90秒,能快速精準分析足壓與步態,並即時生成圖像化報告,呈現重心偏移、壓力集中與步態協調度,將複雜數據轉化為個人化健康建議。

Read More

諾貝爾獎得主 坂口志文曾任長庚頂尖醫學研究顧問

2023年3月諾貝爾獎得主坂口志文於長庚醫院免疫國際研討會中發表演講。 (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日本免疫學教授坂口志文發現能保護身體免於自體免疫疾病的新型免疫細胞而獲得諾貝爾獎,林口長庚醫院醫研部主任楊皇煜表示,坂口志文曾擔任長庚醫院1年期的「頂尖醫學研究顧問」,指導長庚醫師進行癌症、免疫學與微菌叢等醫學研究。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表包括,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美國學者瑪麗.布朗柯(Mary E. Brunkow)與弗瑞德.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他們都是因發現能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維持身體平衡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而獲得殊榮。 楊皇煜說明,這項發現是人類首次理解,免疫系統不僅是一支「戰鬥的軍隊」,也具備自我克制、維持和平的機制,「免疫,原來不是戰爭,而是一門和平共存的藝術」。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一般情況下,免疫系統能準確辨識「自己」與「外來者」,清除病原體。然而,一旦系統失衡,就可能誤傷自身,引發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疾病。 楊皇煜表示,坂口志文注意到,有一群特殊的T細胞並不主動攻擊敵人,而是抑制過度免疫反應、防止身體自毀。這些細胞被命名為「調節性T細胞」。它們透過分泌抑制性細胞激素,或直接干擾其他T細胞、B細胞、樹突細胞等免疫細胞,是為免疫系統「踩下煞車」,維持精妙平衡。 邱政洵表示,近年來,Treg已進行臨床應用,如在器官移植中,Treg能誘導免疫耐受、降低排斥反應。長庚醫院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透過輸入Tregs,在早期移植階段主動調節受贈者的免疫系統,減少對移殖物的攻擊,並配合捐贈者細胞治療,逐步建立「嵌合免疫環境」,可望降低免疫抑制劑用量與長期副作用,甚至完全停掉免疫抑制劑。 而隨著微菌叢研究的發展,科學家開始探索「微菌叢移殖」與「益生菌治療」在臨床上的應用潛力。透過重建腸道微生態環境,或許能調整免疫失衡狀態,減少過敏、氣喘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甚至為癌症免疫療法提供新的輔助策略。

Read More

腸病毒重症增17例 6年同期新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7日指出,根據統計,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17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8例死亡;上週新增1名早產兒因染疫入住加護病房,經治療後已出院。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7日在例行疫報中說明,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0週(9月28日至10月4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8484人次,與前一週(8537人次)相當。 曾淑慧說,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近期伊科病毒11型檢出數下降,但仍可能出現重症病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目前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8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4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當中有7例死亡。 林詠青說明,上週新增的1名早產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還未滿月男嬰,8月底出生後出現呼吸急促、活動力差等情況,暫居於保溫箱並使用抗生素等治療,但4天大時出現發燒症狀,經醫院PCR檢測發現腸病毒。 該名男嬰後來出現嘔吐、肌抽躍、食慾與活動力不佳等症狀,經院方通報採檢,確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重症,9月中旬生命徵象穩定,轉入一般病房,9月下旬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自發病至住院約1個月。 曾淑慧強調,目前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疫情傳播風險,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尤其連假期間民眾出遊往來機會增加,腸病毒傳播機會提高,家長帶孩童出入人多擁擠、互動頻繁場所,如室內兒童遊戲場等,應教導孩童使用設施前後以肥皂洗手。

Read More

呼吸道疫情升溫 落實3大防線

呼吸道傳染病威脅仍不容忽視,專家7日呼籲面落實包含積極接種疫苗、善用快篩檢測,並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等「3大防線」。 (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自10月1日起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正式開打。鑑於今年流感疫情較往年提早兩個多月升溫,顯示呼吸道傳染病威脅仍不容忽視,專家7日強調,唯有全面落實包含積極接種疫苗、善用快篩檢測,以及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等「3大防線」,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3年新高,且近期流感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率也持續上升,顯示呼吸道疾病威脅仍伺機而動。 張峰義強調,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是從「急性全球大流行」轉為「常態化存在」的疾病,民眾不可掉以輕心。除了新冠外,流感、RSV 與肺炎鏈球菌等多重呼吸道疾病也在加重威脅,對 65歲以上長者尤為危險,合併感染更可能使死亡率翻倍,並造成急重症人數攀升,衝擊醫療量能。 因此,張峰義呼籲,唯有落實「三大防線」──疫苗接種、快篩檢測及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減緩醫療壓力。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表示,雖然民眾普遍認知呼吸道疾病威脅仍高,但實際上,依疾管署公布的數據顯示,65 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率卻偏低,每年須接種的新冠疫苗JN.1接種率僅20.3%、2024年整年度流感疫苗僅接種43.9%。 此外,已推動多年需完整接種兩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截至今年4月底也僅 24.9%,顯示民眾認知與行動間仍存落差。提醒高風險族群及其家屬應積極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

Read More

視力突銳減 竟是視神經中風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一名約70歲患者,開過白內障,清晨突視力銳減,幾乎看不見,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發現患者瞳孔尚有明顯光反應,結合臨床病史與影像檢測,診斷為少見且易被忽略的「視神經眼中風」,調整治療策略,搶救視神經灌流,鼓勵病人持續進行高壓氧治療,原本幾近全盲的眼睛,恢復至視力0.3。 眼科呂姿瑢醫師表示,此類突發性視力喪失常被民眾俗稱為「眼中風」,實際臨床診斷依成因區分,涵蓋視網膜動脈阻塞、靜脈阻塞,及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又稱「視神經中風」。視神經中風為急性視神經灌流不足所致,常見的致病因素為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服用特定藥物。 「視神經眼中風」常發生於50歲以上族群,尤其是清晨起床時,典型症狀包括單眼突發性視力模糊、視野缺損、視覺變暗或如同有黑布遮住的感覺,若有視神經盤結構異常,可能因眼球壓力急速變化而導致。所有眼中風治療中,現行並無單一的有效治癒方式,病因不同,病癒後也有所差異,提醒病患發生症狀即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豐原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蔡政龍提到,視神經灌流不足導致細胞缺氧,視神經細胞功能會迅速惡化,透過高壓氧治療,在高壓環境提高血液中氧氣的溶解度,氧氣濃度提升約10倍,有助於缺血的神經細胞恢復功能,減少進一步損傷。 高壓氧治療已廣泛應用於各類因缺血或缺氧導致的疾病,對視神經中風患者而言,若能在黃金期內啟動療程,往往能取得顯著療效。缺血、缺氧導致的疾病患者,應遵循醫師評估結果,每日固定一小時接受高壓氧治療,能促進受損細胞修復與功能回復,搭配藥物等其他輔助療法,獲得控制與改善。

Read More

高風險族群 救災先自我評估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參加馬太鞍堰塞湖潰堤事件救災的志工林鴻森,日前因救災被刺傷左腿而引發敗血症,不幸中秋夜往生。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7日指出,鏟子超人們應先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免疫力不佳者在災區受傷應立刻就醫。 謝顯森表示,洪災地區可能存在本來生活在淡水中的病原體,若接觸到較髒環境,易發生健康問題,一般人感染可能會代謝掉病原;但慢性疾病者如在災區協助清理時不慎受傷,尤其是腳部受傷,可能引發嚴重感染。 謝顯森提醒,肝硬化或糖尿病控制不良者,都是高風險族群。民眾想前往花蓮災區擔任「鏟子超人」,建議先評估自身慢性病控制情況,如糖尿病患者若控制良好,相對安全;但若是患有無法改變的疾病,如肝硬化、需洗腎等需長期服藥治療者,則不太建議前往參與。 謝顯森表示,鏟子超人如不慎受傷,第1步應立即消毒,並進行基本護理,一般人只是小擦傷,簡單護理即可;患有慢性疾病者,在接觸污水、廢棄物等較髒的環境後受傷,建議盡速就醫,就算小破皮也不要輕忽。 謝顯森表示,若慢性病患者受傷後已就醫,但回家後仍感不適,務必盡速再次就醫,受傷的鏟子超人回家需特別留意症狀,包含傷口紅腫熱痛、傷口範圍擴大,還有出現發燒症狀、意識出現變化等,務必立刻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Read More

臥床失能患者福音 柳營奇美引進醫療級沐浴機

  柳營奇美醫院導入全國首台醫療等級「沐浴機」,讓長期臥床病人也能天天洗澡。 (柳奇提供) 記者翁聖權∕柳營報導 為讓長期臥床與失能患者也能每天享受潔淨與尊嚴,及減輕護理人員身體負擔,柳營奇美醫院特別導入全國首台醫療等級「沐浴機」,以科技落實關懷,讓「天天洗澡」不再是奢望,而是日常照護的一部分。 院長周偉倪表示,柳奇醫院一直重視醫療品質與病人尊嚴,此次購置全國首台醫療級沐浴機,不只是硬體的更新,更是「照顧哲學」的實踐。這不僅是讓住院照護更貼近人性,減輕護理人員的壓力,讓護理流程更安全外,也讓偏鄉病人享有與都會醫院同樣的尊榮照護,感受到溫暖與尊嚴,圓了「天天洗澡」的夢想,同時也象徵柳營奇美醫院對護理人員的支持與體恤。 此次導入的醫療級沐浴機,能讓每位病人都能安全、舒適地完成全身沐浴,溫熱的水流,不僅洗去身體的汙垢,也撫慰病痛的心靈。它具備多項人性化功能與安全設計,包括自動恆溫控制、可調式床體高度、防滑安全設計與側面支撐、柔和水流與沖洗模式、節水與時間效率系統。 護理部蕭素秋部長指出,「能洗澡」對健康的人而言或許平凡,但對長期臥床的病人來說,卻是一份奢望的幸福,以往每次為病人擦澡需要2-3名護理人員合力抬動,不僅耗費體力,也容易造成肌肉拉傷與職業傷害。該院許多護理同仁本身也是家庭中的母親與女兒,長期照護病人的同時,也承擔著家庭照顧責任。院方特別導入沐浴機,希望讓照顧工作更輕鬆、更安全。

Read More

福安工業徵品管員、倉管員、廠務助理、日班作業員

月薪28590起、福利佳 洽新信路6號 261-0541

Read More

熱富伴手禮徵正職包裝理貨人員

08:00-17:00 起薪34000 月休6天享全勤+勞健保+勞退 洽南市安平區安平路133號 0955-785868    陳先生

Read More

擔仔麵徵工作人員

午6點-凌晨4點 全時段、上班月休5天 薪40000 台南市西門路二段379號 洽0909-67859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