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7月生效 世界拳擊聯盟宣布強制性別檢測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拳擊聯盟(WB)當地時間30日表示,所有欲參加WB主辦或者獲WB認可賽事的選手,未來皆須經生理性別強制檢測才可參賽,且選手須依照檢測結果報名男子或女子組。 WB指出,選手須接受聚合連鎖反應(PCR)基因檢測,以確定出生性別及參賽資格。PCR技術可用於檢測SRY基因,也就是Y染色體性別決定區,依此判定生理性別。 WB表示,具SRY基因,或者受性別發展差異(DSD)影響,由於雄性荷爾蒙作用而出現雄性化特徵的選手,出生性別將被定義為生理男性(male),將有資格參加「男子組」比賽。 至於具XX染色體,或者沒有SRY基因,或者受DSD影響而未出現雄性化特徵的選手,出生性別將被定義為生理女性,將有資格參加「女子組」比賽。 WB強調,WB尊重所有人的個人尊嚴,而WB的首要任務是為「所有選手」確保安全與公平競爭,因此必須維護並執行依照生理性別嚴格劃分的競賽組別。WB舉辦的賽事也只會有生理男性或女性的組別分類。 WB指出,各國拳擊協會將負責落實性別檢測,且必須在選手報名參加WB各項賽事時,提供經PCR檢測確定的染色體性別證明,以證實選手性別。 未按規定提供染色體性別證明、或提供虛偽不實證明,將導致選手失去參賽資格,甚至被制裁。國家協會也可能因此被制裁。 以上新規定為WB即將發布的「性別、年齡和體重政策」的一部分。WB表示,政策仍在制定,但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7月1日生效。

Read More

田徑亞錦賽 林仲威400跨欄、陳彩娟女子全能摘銅

男子400公尺跨欄好手林仲威在決賽中以49秒73的成績拿下田徑亞錦賽銅牌。(田協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男子400公尺跨欄新秀林仲威31日在亞洲田徑錦標賽決賽,以49秒73的成績、第3名通過終點,在最後1天賽程替中華代表隊再進帳1面銅牌;女子七項全能好手陳彩娟30日則以總分5608拿下銅牌,這也是台灣自從1998年的馬君萍後,相隔27年再度拿到亞錦賽女子全能獎牌。中華隊目前累積1銀4銅。 女子7項全能好手陳彩娟以總分5608在田徑亞錦賽摘銅。(田協提供,中央社) 在韓國龜尾市舉行的田徑亞錦賽最後一天賽事,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戲劇張力十足,台灣21歲好手林仲威原本第3名過終點,不過大會官網第1時間成績顯示,第2名的卡達選手因違規遭取消資格,因此林仲威獲得銀牌。不過15分鐘過後,卡達申訴成功,還是讓第2名過終點的希梅達重新獲得銀牌、林仲威銅牌。 而前一天進行的女子七項全能,包括100公尺跨欄、跳高、鉛球、200公尺、跳遠、標槍、800公尺;其中,陳彩娟在跳高以1公尺72、鉛球以13公尺80都獲得第1。前6項結束時,陳彩娟穩居第3,在最後1項800公尺,她的策略是死命跟著第4名的烏茲別克選手,終於拿到這面亞錦賽獎牌。 陳彩娟去年在全大運女子七項全能,就以5701分完成5連霸,並且打破由馬君萍保持的大會紀錄。如今又成為馬君萍之後,再度在亞錦賽女子全能奪牌的好手。

Read More

梁修身認太囉唆 嘆父子有距離

梁修身(左)與姚淳耀(右)在電影《搜查瑠公圳》中飾演反派耍狠。(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梁修身在《搜查瑠公圳》飾反派,他笑說,原劇本中他其實沒死,而是替身被殺,可惜這只能成為彩蛋。他也談及曾因囉唆傷害跟兒子的感情,或許在兒子心裡,他比反派還壞。 姚淳耀跟梁修身片中飾演反派盡情使壞,他們表示,這次故事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任務跟意義,只要不是太平面的角色,演起來都很過癮。梁修身爆料,最後他被姚淳耀處決的戲分,「其實那是個替身!所以演起來比較虛,也會喊出:原來的安排不是這樣的啊!不過這版本沒了,可能觀眾也沒發現故事設計他是替身」。 姚淳耀也笑說,雖然他們飾演反派,不過梁修身在片場人見人愛,每個工作人員都很喜歡他,「像是我要說安徽腔,梁導也會錄音給我聽,跟他對戲也很安心。」 梁修身表示,演戲、導戲這麼多年,現在的願望就是每天踏實、簡單過自己,就像以前容易對兒子梁赫群、梁正群太囉唆,父子之間很有距離。 梁修身提到,曾因為看到梁赫群製作整人節目,還會打電話罵兒子「傷天害理」,「以前我真的想太多了,他們其實都非常自愛、用功還有努力在工作上,我以前都太操心了。所以我現在就當個爺爺,好好的寵孫子」。他笑認,以前是個有威嚴的父親,其實兒子們想什麼也不大清楚,「但現在感情比較好了,可能孫子也是個潤滑劑吧!」

Read More

王淨南法拍短片 編導演一手包

  王淨(左)日前遠赴南法工作,把隨行攝影找來當男主角,製作了一支短片。(狗狗與花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演員王淨日前前往南法參與時尚秀,31日將自編自導自演的短片放在個人社群。她找了隨行攝影當南法限定男友,稱讚對方適合斜槓當演員,並笑說完成作品有當媽的感覺。 王淨在個人社群平台貼出一支短片,她表示,一開始只是想為南法之旅做個留念,沒想到越想越認真,從出發前就期待能完成這個作品。 抵達南法後,王淨走遍小巷,透過場景激發靈感,「像短片裡出現一隻很可愛的狗狗,就很謝謝雜貨店老闆娘大方出借當臨演,而且狗狗拍完好像還不想下戲」。 對於網友好奇短片男主角是誰?她透露是隨行攝影,對方的深情演出獲得好評,讓王淨也笑問對方「要不要乾脆斜槓去演戲」。 她表示,短片完成後有想哭的感覺,甚至有當媽媽的感動,「有一種歷經難產但終於生出來的感覺。」雖然對任何形式的創作都有興趣,「但剪完這支片,我要先躺平3天了」。

Read More

翁腹膜腫瘤 腫瘤減積/溫熱化療清除

南投醫院醫師(右)為病人進行腹腔溫熱療法。(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6旬男子罹患結腸癌,4年來積極接受手術及化療,病情穩定可正常生活,未料上個月定期檢查,發現腹膜腫瘤轉移,經部立南投醫院醫療團隊安排腫瘤減積手術及腹腔溫熱化療,成功清除腹膜腫瘤,術後僅住院6天便順利出院 南投醫院表示,這名60歲病人,在4年前因為感到肚子脹痛,甚至10幾天想解便卻解不出來,就醫發現是橫結腸惡性腫瘤第2期,積極接受手術及化療,病情穩定可正常生活。去年初回診追蹤時,發現癌指數偏高,近一步接受檢查,確診小腸惡性腫瘤第2期,男子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及化療,再次回歸正常生活。沒想到上個月的定期檢查,發現腹膜腫瘤轉移。面對一次次打擊,病人選擇堅持不放棄,並相信外科醫療團隊,此次接受腫瘤減積手術及腹腔溫熱化療,成功清除腹膜腫瘤,術後僅住院6天便可順利出院。 據衛福部統計資料指出,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死因第3位,發生率則是第2位,1年約有超過1萬7千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 外科醫師許家榮表示,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而大腸癌腹膜轉移的病人不一定能接受手術,因為轉移的腫瘤可能廣泛、瀰漫性的分布在腹膜,並伴隨腸沾黏、腹水等問題,併發症風險較高。對於腹膜轉移的治療,醫師會視病人的身體情況,腹腔溫熱化療(HIPEC)合併腫瘤減積手術(CRS)有機會消滅腫瘤,降低復發的目標。醫師會先將可見腫瘤切除,接著使用41-43℃的化療藥物注入腹腔內,透過高溫來抑制及破壞癌細胞,藉此清除在腹腔中但肉眼看不到的腫瘤。

Read More

糖尿病/慢性腎病共照 38歲女幸孕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提升糖尿病及初期腎病照護品質,健保署近年推動整合性共照計畫,以期病患在同次就診中就能完成糖尿病與腎臟病的檢查與照護,除減少往返就醫次數,亦可同時提升照護效能。 一名住在嘉義的38歲蔡小姐,已婚多年,一直未懷孕,在家人陪同至醫院求診。由於蔡小姐有糖尿病家族史,體重偏重,喜歡甜食,有次檢查後確診糖尿病,且尿液驗出蛋白尿等異常數值。 醫療團隊依個案情況進行盤點、系統整備、主責整合、跨科共照等流程,將其收案至「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透過衛教課程、飲食營養諮詢與血糖監測等介入,逐步改善病情,不僅血糖、腎功能及血壓皆受到控制,不久後更傳出懷孕喜訊。 健保署南區業務組長林純美表示,健保署自111年開始推動整合性共照計畫,以期病患在同次就診中就能完成糖尿病與腎臟病的檢查與照護,除減少往返就醫次數,亦同時提升照護效能。 此外,糖尿病是造成洗腎的主因之一,林純美說,透過早期介入與跨科整合,可有效提升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照護品質。目前雲嘉南地區共有212家醫療院所 (含37家醫院、175家診所)提供醫療服務,逾44000人受惠。

Read More

保肝前哨站 9超商上千人篩檢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攜手便利商店,18日在高雄市大社區舉行保肝篩檢活動,為年滿30歲以上民眾提供免費肝病抽血、癌篩與腹部超音波檢查。(肝基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加強國人肝病防治,肝基會推廣多元化在地醫療服務,攜手便利商店成為保肝衛教前哨站。18日在高雄大社區舉辦「今年超了沒」活動,提供免費肝病抽血、癌篩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服務逾千人。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近年來在全台灣各地推動「C肝微根除計畫」、「今年超了沒-免費保肝抽血癌篩腹超活動」,盼提升B、C肝篩檢涵蓋率。「今年超了沒」活動18日在高雄大社區舉行,年滿30歲以上民眾即可參加免費腹超等檢查服務。 肝基會表示,民眾勿忽略腹部超音波重要性,健保補助B、C型肝炎民眾每半年到1年接受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有肝硬化者建議每3到6個月就檢查一次;腹部超音波是早期發現肝癌最好檢查工具,同時可揪出腹部許多器官疾病,包括膽囊、腎臟、胰臟、脾臟等。 肝基會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推動偏鄉免費肝病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歷年在全台各地7-ELEVEN門市已經服務超過2萬人次。 肝基會說,這次活動透過高雄大社區9家門市張貼海報宣傳,民眾在店裡看到海報就可掃描QR Code報名,讓門市成為推動重要據點。 此外,今年肝基會也將與各地衛生所合作,在全台灣7-ELEVEN指定門市推動多場免費肝病抽血、癌症篩檢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盼達到全台灣民眾主動篩檢、積極就醫、及早治療效果,以利全面響應消滅肝病。 肝基會指出,參加腹部超音波活動民眾,現場會由專業護理人員解說腹超檢查報告結果,如有需要進一步轉診民眾,由肝基會與衛生所協助轉診並提供就醫諮詢;針對經濟弱勢族群,肝基會將提供健保未給付相關醫療補助。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小針刀治療膝關節痛

■陳俊銘 膝關節痠痛困擾著許多人,農夫、運動員、舞蹈者、工人…等,除了關節腔內軟骨磨損,關節退化外,常見還有下列情況: 一、膝內側副韌帶損傷:位於膝關節內側。起於股骨內上髁,向下附於脛骨內側髁,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結合。膝關節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損傷最常見。患者一般都有膝關節過度外翻拉傷的病史。急性損傷主要表現為膝部內側劇烈疼痛,膝內側腫脹,韌帶受傷處有壓痛,患側因疼痛劇烈而不能負重。輕度勞損則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不適,伸屈活動受限。 二、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又稱腓側副韌帶,為一條索狀堅韌的纖維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附於腓骨頭。主要病因為外力作用於膝關節外側或膝關節內翻時,外側副韌帶受到牽拉力造成損傷。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外側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由於疼痛使膝關節活動減少。 三、膝關節周圍滑囊炎:主要有髕上囊,髕前腱下囊,髕下深囊,髕下皮下囊,半腱肌囊,股二頭肌腱下囊和鵝足囊等,主要作用是在肌或肌腱與其深面的骨,筋膜和關節囊之間起圓適、柔墊、助動和潤滑作用。病因為膝關節的頻繁運動或肌肉的負重,臨床上常因肌肉活動,與骨面、關節囊或淺層皮膚組織之間的反覆摩擦,應力作用的長期刺激,或風寒濕邪的反覆侵襲而產生膝關節周圍滑膜囊的滲出和沾黏,導致滑膜囊無菌性炎症,引起膝關節周圍疼痛。 四、膕肌筋膜病:膕肌位於膝關節後方膕窩底,起於股骨外側髁的外側部分,止於脛骨比目魚肌線以上的骨面。其作用主要為屈膝關節,並使小腿內旋;脛骨固定時,膕肌處於靜力收縮狀態,起穩定股骨外側髁的作用。主要病因由於運動姿勢不當,造成膕肌損傷,引起膕肌筋膜病。主要症狀為下蹲時膕窩疼痛;從高處向下步行或跑步,或下樓梯時也會出現膕窩疼痛。 經由按壓理學檢查,找出膝關節周圍酸痛範圍存在的條索狀筋結或硬結點,就是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組織發炎沾黏處,透過小針刀剝離,鬆解的手法,可有效解決組織發炎沾黏的問題,改善痠痛、不能蹲下、上下樓梯吃力不便的痛苦。針對組織沾黏,小針刀是一大利器!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鞏固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飛秒雷射57歲男白內障 術後3天上工

醫師李致名為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後的黃姓患者檢查,恢復進度相當理想。(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提升白內障及乾眼症患者的治療品質,光田綜合醫院近期同步引進飛秒雷射系統,與應用於乾眼症治療的脈衝光儀器,成為台中地區同時具備雙機型設備的區域醫院。此舉落實智慧醫療向下扎根,造福海線長者與眼疾患者,其中一位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的患者,術後3天就重返職場。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李致名說,57歲黃姓患者3週前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手術過程相當順利,術後恢復進度也相當理想。 光田綜合醫院引進非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設備與脈衝光儀器,成為台中地區擁有雙智慧眼科設備的區域醫院,造福海線患者。(記者陳金龍攝) 黃姓患者分享,手術當天與隔日短暫休息後,便恢復正常作息,「幾乎沒有不舒服,很快就能回去上班,對生活影響其實不大。」他認為,這樣的手術方式不僅恢復快,對於工作中壯年族群來說也更具彈性與接受度。 李致名指出,跟據國健署資料,白內障已成為台灣老年人第2大常見慢性病,僅次於高血壓,盛行率高達41.3%。全國白內障就醫人口超過110萬人,其中60歲以上長者有8成都患有白內障。 白內障不僅是自然老化的結果,更為台灣高齡人口中,最常見的視力退化問題之一。李致名表示,飛秒雷射可輔助執行白內障手術中最關鍵的兩大步驟,「前囊撕開」與「晶體核劈裂」,透過即時影像導航與電腦定位,讓這些原本極需手感與經驗掌握的細節更加穩定、精準,讓手術過程更加流暢,也間接縮短手術時間。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已從傳統「經驗導向」進化為「可視化流程」。透過即時影像導航,醫師能清楚掌握手術位置與深度。「這就像幫手術裝上導航地圖。」李致名表示,對於晶體硬化、視力模糊至0.5以下的過熟白內障患者,飛秒技術可預先分裂晶體、降低乳化能量,有助保護角膜、減少水腫,加快視力恢復。不過,患有嚴重青光眼、眼壓不穩或隅角狹窄者,仍須門診完整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適用。

Read More

〈社論〉蓄意製造對抗、升高衝突,政局動盪!

〈賴總統就任一週年系列社論〉 賴總統就職即將屆滿週年,朝野對抗不斷,政局一直動盪不安。(取自總統府網站) 賴總統就職即將屆滿週年,本來應該是舉國同慶;但回顧過去一年,朝野對抗不斷,政局一直動盪不安。展望未來,賴清德如果還是硬幹到底,一意孤行,政局勢將讓人更加不敢樂觀。 賴清德以百分之四十點一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民進黨在立法院又僅掌握百分之四十五點一三的席次,在「雙少數」的狀況下,外界原本以為賴清德政府會依照民主政治常軌,尊重國會多數,並以理性態度與在野黨溝通協商,做必要妥協,俾使政務順利運作。但任誰也沒有想到,賴清德竟然反其道而行,既不肯組成聯合政府,也不遵從國會決議;對於國內最大在野黨,非但毫不尊重,竟然還意圖消滅。 過去一年裡,民進黨立院黨團在審查法案時,極盡拖延杯葛之能事,幾乎每個法案都進行抗爭;等到法案通過之後,行政院動輒以「窒礙難行」為名提出覆議,或是聲請釋憲,藉由現有大法官全部都是蔡英文時代提名任命的結構性優勢,做成有利於民進黨的解釋,以致司法竟然經常凌駕立法。在這種狀況下,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關係自然越來越僵,朝野政黨的對立也更加嚴重。 卓榮泰內閣不但是歷來提出覆議最多,儼然也是聲請釋憲最密集的內閣,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自然難辭其咎。因為如今的亂局,即使不是他指揮授意,至少也是他默許縱容造成。 就事論事,在野黨在國會強勢主導議事,確實不免會對行政部門掣肘,但在野黨監督執政黨,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民主常態,何況民進黨在野時,與執政黨抗爭的力道遠遠超過今日。賴清德不肯接受政治現實,也不顧民意趨向,執意要製造朝野對立,升高國會衝突,顯然是過去一年風波不斷,朝野關係每況愈下的癥結所在。 更令人憂心的是,在民進黨的煽惑下,綠營支持者,特別是所謂「青鳥」,對在野黨的仇恨越來越深,社會撕裂的程度也越來越大。本來十分荒謬的大罷免,竟然成為最近幾個月政壇的主要戲碼。事實上,柯建銘已經坦承,從去年二月就開始謀劃大罷免,這證明民進黨現在推動大罷免的種種理由,其實都是藉口。賴清德明明知道大罷免既沒有正當性也缺乏必要性,卻不制止;眼看社會對立的氛圍越來越濃,卻還動用司法檢調對付在野黨,使得朝野衝突幾乎已難有轉圜。 值得深思的是,賴清德存心製造對立,升高衝突的政治操作,固然對凝聚綠營支持者向心力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對社會穩定與和諧已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並使民眾越來越懷疑民進黨政府的作為,對賴清德的信心也隨之下降。 最新的民調就顯示,賴清德就任一年施政滿意度僅百分之三十二,不滿意度百分五十五;交叉分析發現,中立民眾滿意度百分之二十四,不滿意度達到百分之五十九。與就職百日時相比,賴清德整體滿意度掉了八個百分點,是歷次調查最低,不滿意度卻增加二十三個百分點。 網路民調更顯示,對於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一年的整體滿意度評價,參與投票的八萬五千名網友中,竟然一面倒地有百分之七十七點五表示非常不滿意。這跟民進黨本身所作民調完全相反,孰真孰假?雖然見仁見智,但賴清德的支持度與滿意度都較就職之初退步,卻是事實。身為國家元首,賴清德不該三思嗎?    (系列三之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