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無酬照顧4.41小時 是配偶的3倍

慶祝母親節,衛生福利部11日在台灣科學教育館服務大廳舉辦「愛的生產線」活動,活動結束後,參與家庭獲贈康乃馨。(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昨天是母親節,據統計,台灣已婚女性平均每天無酬照顧時間為4.41小時,是配偶或同居伴侶的3倍,衛福部呼籲思考母職價值,照顧家庭不是「誰幫誰」,而是「一家人共同的責任」,所有家庭成員者應了解分擔家務重要性,讓媽媽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 為慶祝母親節,衛福部11日辦「愛的生產線」活動,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指出,長久以來,社會對母親的期待常是無條件的付出與奉獻上,也讓許多母親在無酬勞動中,默默承擔起照顧、教養、家務等責任。 張美美指出,行政院公布之110年「性別圖像」顯示,在平均每天無酬照顧時間的部分,於108年時調查15歲以上有偶或同居女性時長為4.41小時,她的配偶或同居人則僅1.48小時,報告顯示女性以做家事2.22小時最長,其次為照顧未滿12歲兒童1.68小時,照顧長輩等為0.51小時。 張美美表示,照顧家庭不是「誰幫誰」,而是「一家人共同的責任」,無論是照顧及教養孩子、處理家務事,或是情感支持,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肯定。 這次活動以「製作雞蛋糕」這條生產線為核心,融合親子劇場、闖關活動與角色扮演,期盼在遊戲與體驗中,讓參與者實際體驗家庭中每個角色的價值與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推動正向的家庭關係。 衛福部指出,希望藉由慶祝母親節活動,呼籲社會大眾一起思考母職的價值,應該被看見與被重視。當人人都能體認到共同分擔家務的重要性,媽媽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才能有為自我爭取成長的機會,進而實現「媽媽自由,家庭快樂」。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應匯集產學 探討漫畫教育

全國唯一設有漫畫系的南應大漫畫系在專業教育上持續深耕,並匯集產學界與文化政策領域精英,在漫畫家工作坊中,共同探討如何塑造更具影響力的漫畫教育模式。(南應大提供) 全國唯一設有漫畫系的台南應大除在專業教育上持續深耕,還成為推動台灣漫畫產業走向國際的重要橋梁。並在該校舉行的漫畫家工作坊中,以「台灣漫畫教育的現狀與挑戰」為主題,匯集產學界與文化政策領域精英,共同探討如何塑造更具影響力的漫畫教育模式。 工作坊邀請知名漫畫家游素蘭、台灣文學館長陳瑩芳、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等嘉賓,針對台灣漫畫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許多建設性建議。工作坊強調,漫畫教育核心應以培養學生故事敘述能力與文化素養為重,並注重跨域融合、產學合作及國際視野的培養。 漫畫教育專家一致認為,漫畫創作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的結合。漫畫家游素蘭指出,成功的漫畫作品應能觸動人心,擁有長遠的影響力。這需要漫畫家具備導演般的視角,掌握故事敘述的技巧。 楊婷媜司長強調,漫畫教育應結合本土文化與國際趨勢,為學生提供探索多元創作路徑的機會。她指出,從漫畫到動畫、影視再到新興科技媒體,例如VR、互動漫畫等,台灣的漫畫教育必須走在時代前端,培養全球競爭力。 文學館長陳瑩芳表示,漫畫系還可透過與博物館合作,參與展覽策劃與國際漫畫節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與國際視野。學者王佩迪建議,未來漫畫系應更加重視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例如與影像製作、劇本寫作等領域的結合,設計創新課程,推動漫畫與其他媒介的深度融合。 針對師資建設與課程規劃,工作坊專家也提供寶貴建議,漫畫教育應增聘具文學、導演與編劇背景的教師,強化學生的敘事能力與創作深度,提升專業技能。 此外,課程設計應加入國際漫畫趨勢,例如漫畫IP開發、數位條漫製作及AI技術應用,讓學生擁有更多優勢。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藥針炙小針刀齊下,擺脫惱人耳鳴

■陳俊銘 「耳鳴」是指在沒有相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聽覺,即醫師無法用儀器偵測得到,此種聲音並不是由聲波產生,而是神經訊號異常或受損所致。當單側或雙側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卻一再聽見嗡嗡聲、鈴聲、轟鳴聲、哨聲、嘶嘶聲或500Hz~1200Hz鳴響,甚至更高,或更複雜的聲音,嚴重的耳鳴會影響患者的專心或注意力,但不會造成患者進一步聽力缺損的情形。造成患者聽力缺損的原因,例如噪音曝露、突發性耳聾、耳毒性藥物、耳部感染等,常會伴隨耳鳴。 造成耳鳴的常見原因包括,從外耳的疾患(耳垢阻塞,外耳道炎),中耳疾患(鼓膜穿孔、耳毒性藥物、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的疾患(聽神經痛、腦幹血管硬化)及大腦皮質的疾患(腦中風、退化症、失憶症),只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異常的聲音。 耳鳴可分為四個等級:一級要在非常安靜的情況下,仔細聽時,才聽得到耳鳴聲。二級稍級安靜時,例如睡覺時就可以聽到耳鳴聲。三級在吵雜的環境中,其耳鳴聲可以勉強聽不到。四級即使在吵雜的環境中,其耳鳴聲仍非常大聲。 耳鳴病名首見於《內經》,其病因病理主要為風熱外邪侵襲、肝火上擾清竅、痰火雍結耳竅、腎精虧損、脾胃虛弱等。主要治療如下:風熱侵襲,治宜疏風清熱、散邪通竅,方以銀翹散主之;肝火上擾,治宜清肝瀉熱、開鬱通竅,方以龍膽瀉肝湯加石菖蒲;痰火壅結;治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濁,方以二陳湯加黃芩、薄荷、生薑;腎精虧損,治宜補腎益精,滋陰潛陽,方以耳襲左慈丸主之;脾胃虛弱,治宜補健脾益氣、升陽通竅,方以補中益氣湯加石菖滴,用以疏通經脈、消泄肝膽、調理脾胃。 小針刀治療有助耳鳴改善,按壓耳後頸部胸鎖乳突肌,尋找條索狀硬結痛點,以針刀剝離,改善緊繃,改善內循環,耳鳴聲下降!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鞏固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與父親的 「牛排畢典」

■蔡哲明 人的一生能有幾次畢業典禮?我一如往常牽著女兒走路上學,回程依稀聽見周邊校園響起驪歌,當下頓時意識原來又到畢業季節,想起自己當年參加的畢業典禮,唯有國小階段最為深刻,也讓片段定格在燦爛瞬間。 父母從小到大只參加過我的國小畢業典禮,從幼稚園、國小、國中、五專、大學甚至到研究所也就僅此一場,我對鳳凰花開的記憶說來淡薄,卻對我家牛排的氣味極為深刻;猶記,那是一場畢業典禮後的黃昏時分,父親精心安排的謝幕彩蛋。 身為父親的小兒子畢業了,某種程度意味要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孩童,進入國中蛻變成青春洋溢的少年,還記得六年前,同樣老家的路,我第一天上學回家就迷路了;父親著急騎著檔車在轟隆隆的午後四處尋覓,最後在老師手中接過了我,如今光陰飛逝,轉眼之間小兒子要畢業了。我頭戴著畢業帽而手上握著畢業證書,準備回家與父親分享,在那夏天黃昏依舊艷陽高照的烈日下,父親遠遠站在老家巷子門口向我招手,他壓低著嗓門對我說:「走,我們去吃牛排。」九零年代連鎖排餐並不普及,洋食文化尚未真正走入民間,當時可以吃上一客牛排絕對是高級饗宴。記得,父親教我如何使用刀叉,我引頸期盼看著牛排送到面前,黑胡椒的醬汁在烤盤上滋滋作響,趕緊用餐巾紙擋在身前深怕熱油噴飛,父親看到這幕也莞爾一笑;就在油滋噴煙的那一刻,父親的笑臉卻離我愈來愈遠。 我最懷念的國小畢業典禮定格我與父親相處的燦爛時刻,謝幕彩蛋即便將近三十年依舊難忘,每當拿起餐巾阻擋油滋噴煙,仿佛又再次看見父親溫暖的笑顏。

Read More

〈中華副刊〉剩果

■李榮華 這是一處被遺忘的小院。從前,開發商在建造樓房時,將這小院裡幾間平房供民工住宿。樓房建成後,民工們便走了,這幾間房子也沒有拆掉,繼而移交給物業,因這幾間房子過於簡陋,下大雨時,屋裡還漏雨。而且,院子裡有下水道的出口,當下水道堵塞時,院子裡都是溢出的汙水。一句話,這幾間房子不堪大用,物業待之如同雞肋,一直未重視它,只將其中兩間房,擺放些雜物,另外兩間,則長期閒置著。 我喜歡安靜的氛圍,又因它離家很近,走幾步便能改換自己身處的環境,因此相中了這小院,經常到空房子裡來坐一坐。 說它是院子,是因為它周圍長著許多樹,與平房的牆壁組合,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在這裡看書,無論看多久,也不會受人打擾。看書累了,可以放下書本,站在院子裡,抬頭看樹,或者,進一步地仰臉看天上的行雲。只要自己願意,想看多久都行,無人關注你,很是自由自在。雖然,社區的主路與我僅一排冬青樹相隔,但夏日裡,肥大的冬青樹葉與茂盛的藤蔓,組成一道嚴密的綠牆,使路上行人不易察覺院裡有人。而院裡的我,聽得見路上車水馬龍的聲音,還有鄰居們經過時,匆匆的腳步聲,以及他們毫無顧忌的議論聲,或者,他們邊走路邊打電話的內容等。他們都沒看到我,我卻能透過路邊這排冬青樹的縫隙,隱約看清熟悉的張三李四等鄰居們,有一種近乎偷窺的體驗。 雖然,這院子裡只有我一人,但一點都不寂寞,有時還算熱鬧呢。社區裡的貓,有七、八隻,這裡是它們自由活動的場所,不時地,會有貓從院中走過。貓有個特點,它走路時不發出一點聲音,直到走近你身邊,你才會猛然發現它到來。 有一隻貓願意與我主動招呼,它每次過來,都會「喵、喵」先叫上兩聲,讓我遠遠地看到它走過來了。打招呼的貓,與我有一段交情,它已相信我是它的朋友,我曾將家裡吃剩的魚,沒有倒入垃圾桶,特意端過來喂它。狸花貓吃了我送來的魚,就像受了我的賄賂一般,對我有了好感,剩魚既讓它美餐了一頓,又幫它樹立起對人的信心,使它相信我是貓的朋友。從此,我們便友好地交往起來。當我一人靜坐在空房子裡時,狸花貓時常來默默陪伴我。直到我離去,它才動身到社區別處去轉轉。有時,我剛走進這院子裡,一眼便看見它已提前到來了。院東角有一堆建築垃圾,垃圾堆上有一塊舊坐墊,狸花貓喜歡窩在舊坐墊上睡覺。我進入院子以後,它便睡醒了,瞪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著我。 鳥雀們時常彙聚在冬青樹上開會,嘰嘰喳喳,此起彼伏,像是在院裡座談牠們的飛行體會,這是飛鳥們都幹的活,牠們個個都有話說。有時,牠們乾脆降落在院子地面上,尋找地上的些微食物。這時,鳥雀們走得很快,它們知道這裡有貓出沒,是一處危機四伏的地方,鳥雀們沒有從容徐步的優雅,一律邁著碎步,像一陣風似的,匆匆而過。途中,隨時會因發現貓的警情,而一抖尾巴,兩腿一蹬,同時,展開翅膀,一氣呵成地近乎垂直起飛。 院子裡有一棵無花果樹。夏日裡,無花果樹努力高產結果,一期又一期地推送來無花果,層出不窮。我第一次從枝頭上採摘無花果,嘗一嘗,口感不錯。便又揀一只又大又軟的無花果,摘下吃了。對這免費的無花果,我感到滿意,對它評價很高。以前,我也吃過無花果,但似乎都沒有這免費的無花果好吃,這裡的無花果新鮮得很,又是自己親手採摘的,它們令我胃口大開。我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我計畫要充分享用這樹上的無花果,一天兩只,眼前滿樹的無花果夠我吃上多日呢,而且,樹上還陸續地結出新的無花果來。可有些無花果結在高處,甚至,將無花果垂在院外,使我伸手難及。於是,我從家裡帶來採摘工具,將孫女撈金魚時買的小網兜拿到這裡來派上用場。 我站在無花果樹下,舉起小網兜,伸直手臂,將結在樹頂上昨日還望之興歎的無花果輕鬆拿下。品嘗這枚勞動成果時,覺得它格外香甜。有了採摘工具,我仰望滿樹的無花果,萌生了一網打盡樹上所有無花果的信心。我規劃按成熟的順序,依次採摘,成熟了的無花果,才美味可口。而未熟的無花果,生硬得很,啃得牙齒格格響,勉強地啃食,卻是味同嚼蠟,難以下咽。 這一陣子,接連幾天我都沒有採摘樹上的無花果,不是不想吃無花果,而是,這一批無花果都有待成熟呢。我多次伸手試探它們,堅硬的無花果,像撒到空中的小石塊,沒有一個給我以柔軟的手感,我只好守著它們,陪伴它們一天天地成熟起來。明天,摘這兩枚無花果。 幾天後,我在樹下仰望著果皮終於泛黃的無花果時,心中計畫明天開始行動。當時,周圍無人,可我的自言自語還是天機洩露了,居然有人先下手為強。次日,我因有事,未到院子裡來,第三日來時,我從屋裡取了網兜,便徑直到無花果樹下來。舉網仰望時,卻看不見預定的目標了。左顧右盼,擴大搜索範圍,依然不見它的蹤影。莫不是我與樹相距過近,影響了我的視力範圍。我便回走兩步,再去觀察,反覆搜索,終未能見到那兩只熟果。 但是,無花果樹上卻多了樣東西,有紙樣的殘片懸掛在枝頭飄揚,它們所處的地方,其實,就是那兩只熟果先前的位置。原來,鳥雀們捷足先登,搶走了我的熟果,只留下兩張薄紙似的果皮。我舉起網兜將那兩張紙取下來,只見果皮內側似蜂窩一般,這是鳥雀啄食留下的痕跡。果實被鳥雀們掏空了,只留下兩張千瘡百孔的的果皮。 接下來,我就不等無花果長到十分成熟的地步了,在它七分成熟時,我便摘下它。但未熟的無花果口感很差,摘下來也不能食用,我只好一扔了之。鳥雀像個機靈鬼,不完全成熟的無花果,它們是不會下手的,但無花果一旦成熟,它們總能領先我一步,提前收穫走成熟的無花果。 我心裡很不服氣,一心想搶在鳥雀們的前頭,在無花果完全成熟的那一刻,及時採摘熟透的無花果。我也有優勢呢,這陣子,我大部分時間都守在院子裡,而我在場時,鳥雀們必須回避我,讓著我。 說來有些丟臉,在我與鳥雀的競爭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敗北,眼看著樹上的無花果一天比一天少,而那懸掛在枝頭的果皮殘片,像是嘲笑我輸了,證明鳥雀贏了的公示招牌,三天兩日地推陳出新。 初冬時節,我與鳥雀的這場比賽結束了,無花果樹上已經沒有可期待的果實了,枝頭上空空如也,冰霜開始對無花果樹進行殘酷的化療,令無花果的樹葉全都掉光,而化療仍在加大劑量,繼續進行,樹皮也已失去了生命的體征,形同枯木。在光禿禿的枝條上,殘存著一處處疤痕,那是每一片掉落的樹葉留下的印記。 無花果樹上,七手八腳的枝條,這時候,普遍地卸下了葉與果的負擔,枝條都伸直舒展開來,在寒風中得意地揮舞著。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無花果都放棄了對季節的抵抗,或者,被鳥雀們逐食得一個都不剩。在那向屋簷方向伸來的細長枝條上,有三枚無花果沒有被鳥雀們啄食掉,雖然,它們處於顯眼的位置上,鳥雀們肯定是看見的,但它們是剩果,沒有長大成熟,缺乏食用價值,因此,鳥口餘生,就一直懸掛在枝條上,始終保持著碧綠的顏色。它們俗稱僵果,將一直停留在枝條上,甚至,能熬過嚴寒的冬季。 剩果,既醒目又養眼。我站在平房的門口,長時間地凝視著。它像大自然裡一幅隨意生成的畫,給它起個名字,叫它「夏戀」,或者「碩果僅存」都可以,是否還有更恰切的名字呢?我望著剩果,繼續思索著。 剩果,雖然不能食用,但是很稀少了,也很美觀,具有耐人尋味的欣賞價值。因為眼前有碧綠的剩果,我覺得,五彩繽紛的夏季並未遠去。 與成熟後被食用了的無花果相比,剩果是次品,是以食用為目的人眼裡的棄兒。可剩果並非生來就以次品為成長目標的,與所有無花果一樣,剩果也希望此生能夠順利地發育成長,長大成熟之後,令食用者們饞涎欲滴,爭相食之。可是,剩果出生得晚,錯過了成長的好時機。也許,還曾遭受過狂風暴雨的巨大打擊,受了重傷,成長得慢,最終掉隊了,長成了剩果,冷落在枝頭,再也無人問津。 我年輕時愛好文學,夢想能成為一名以寫作為職業的作家。但因為自己天資有限,或許,還有自身努力不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直未能如願以償,直到現在以電工身份退休,告別了我的職業生涯。 我的同事當中,像我這般愛好文學的人少,同事們業餘愛好很廣泛,有愛好釣魚的,有愛好旅遊的,還有麻將撲克喝酒等。我個人認為,我的愛好能上大雅之堂呢,例如,填寫履歷表時,在個人愛好或特長這一欄裡,我能自豪地寫下:愛好文學。而愛好麻將撲克喝酒的同事們,卻沒有我這份膽量。

Read More

〈生活休閒〉日本九州訪名城 賞絕景

文與圖/記者羅玉如 日本九州宮崎、熊本觀光資源豐富。黑色雄偉的熊本城,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造訪高千穗峽可從十七公尺高的斷崖感受真名井瀑布的磅礡氣勢。建於海岸懸崖邊洞窟的鵜戶神宮,是日南海岸人氣景點。計劃造訪九州的讀者不妨列入行程,安排朝聖之旅。 黑色壯觀的熊本城是日本重要文化財。 黑色熊本城 日重要文化財 熊本城的前身是室町時代阿蘇家隈本城改建而成,安土桃山時代豐臣政權入主肥後國,該城就成為藩主官邸。據說加藤清正建城時,考量萬一發生圍城之戰,城內必須有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在城區遍植銀杏樹。城內地席甚至以芋莖曬乾製成,若發生戰事可拆解作為戰備存糧。 十五世紀文明年間,與肥後守護菊池氏同族的出田秀信開始建築千葉城。大永、享祿年間,此地為菊池氏領地,由鹿子木親員建造隈本城,並將藤崎八幡宮遷宮。加藤清正出任城主後,於茶臼山丘陵一帶開始建造城堡,一六0六年城堡竣工,隔年隈本城更名為熊本城。建城不久,熊本城因強震引發城內火藥庫爆炸,毀損嚴重。後來細川忠利取代加藤氏治理熊本藩,下令修復熊本城,耗費十年以上才完工。 登上熊本城遠眺,秀麗景色盡收眼底。 西南戰爭時期,熊本城是政府軍的重要根據地,對抗守舊勢力西鄉隆盛帶領的西鄉軍。不過在西鄉方面發動攻勢前,天守閣竟意外發生大火。雖然火勢很快被控制,但許多重要文物、城樓已付之一炬。政府軍在谷干城指揮下,成功擊退西鄉軍。此後直到大正年間,逃過祝融之災的另一部分城樓才被陸軍拆除。 一九三三年熊本城跡被列為日本指定史跡,一九五五年進一步指定為日本特定史跡。一九六0年慶祝熊本城建城三百五十週年,熊本市籌措一億八千萬日圓經費,重建大小天守、平櫓等架構。城內公園開始收費,大天守內部規劃為博物館。二00七年建城四百週年紀念,再將部分建築還原。 熊本城是一座平山城,城池全長五點三公里。涵蓋西南的古隈本城及東北的千葉城,稱為出丸。加藤清正特別擅長建造石垣。熊本城的石垣大多修建成「武者返」形狀,起初坡度較為平緩,上部則近乎垂直。城池採用蔚山倭城時的技術,防守集中在南方,以應付假想敵薩摩藩的入侵。位於熊本市役所外的石垣,是日本最長的石垣。 其天守為連結式望樓型,大天守是三重六層及一層地庫,稱為第一天守。小天守是三重四層及一層地庫,稱為第二天守或御上,也是城主夫人的居所。熊本城最顯著特徵應該就是黑色外觀。天守以外的櫓、門的屋頂少見彎曲,多為直線。多重櫓全為望樓型,當中以宇土櫓最高,甚至有第三座天守之稱。現存遺構僅剩十三棟建築,包括宇土櫓、監物櫓、平櫓、五間櫓、北十八間櫓、東十八間櫓、源之進櫓、四間櫓、十四間櫓、七間櫓、田子櫓等十一座櫓,以及全長約兩百四十二公尺的長塀和不開門,均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泛舟高千穗峽 優游高山絕壁 高千穗峽,峽谷泛舟。 高千穗町位於九州宮崎縣西北部,五瀨川流經村鎮中心,與大分、熊本兩縣相鄰。日本自古以來相傳,高千穗町是天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降臨之地,神話、傳說色彩濃厚。秋冬季節舉行的夜神樂即源於神話,是當地最負盛名的活動。 翠綠楓葉與真名井瀑布。 高千穗峽是五瀨川侵蝕阿蘇熔岩形成的V字形峽谷。過去阿蘇火山噴發的火山碎屑沿五瀨川流動,急速冷卻後形成柱狀節理,造就了高千穗峽的壯麗景觀。夏季前往高千穗峽,一定要體驗峽谷泛舟。乘船優游高山絕壁包圍的溪谷,抬頭仰望落差十七公尺的真名井瀑布,非常壯觀。高千穗峽於一九三四年被日本指定為國家名勝、天然紀念物。均高八十到一百公尺的斷崖峭壁東西橫貫。前往真名井瀑布的步道設施完善,長度僅約六百公尺,是相對輕鬆的健行路線。 高千穗鄉土料理。 高千穗牛、南蠻炸雞、烤全雞、流水麵線都是高千穗知名美食。高千穗米、金柑、釜炒茶,是當地知名農特產。南蠻炸雞一般餐館幾乎都有供應,炸好的雞塊浸過南蠻醋快速撈起,沾塔塔醬食用滋味濃郁,是宮崎縣代表性庶民美食。 鵜戶神宮 懸崖洞窟上的神社 鵜戶神宮緊鄰海岸懸崖。 宮崎縣南部的日南海岸,從青島到都井岬之間,是日本最南端的裏亞式海岸。最著名的景點當屬青島周圍的鬼之洗衣板、與海岸洞窟地景緊密結合的鵜戶神宮了。 青島到都井岬之間、長約一百一十公里的海岸線,適合自駕開車兜風。青島海岸沿岸長期受到海浪沖刷、侵蝕,形成階梯狀波浪紋的奇妙景象,遠望好像巨大的洗衣板,故名鬼之洗衣板。 鵜戶神宮是日本神話山幸彥‧海幸彥傳說中的舞台。當地人稱鵜戶桑的鵜戶神宮,正殿建於海岸懸崖邊洞窟中。因係日本唯一的洞穴神社,吸引海內外觀光客到訪,一躍成為日南海岸著名的人氣景點。據說鵜戶神宮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父親的出生地。神社主要用來祈求順產、胎兒健康、保佑出海作業的漁民,因此受到當地人崇奉。 鵜戶神宮海岸邊的龜形岩相傳是馱豐玉姬上陸的神龜化身。 海岸邊的龜形岩相傳是馱豐玉姬上陸的神龜化身,據說將幸運石運玉或錢幣投進龜背,即可實現願望。男生需用左手投擲,女生則用右手,試手氣時要特別留意。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應×台鐵快閃演出 炒熱氣氛

台南應大攜手台鐵公司舉辦「雙鐵縱貫線-藝起來逗陣」快閃活動,由音樂、舞蹈、流音、美容、餐飲及漫畫等跨系在台北車站多功能展演區聯合演出,吸引民眾駐足觀賞。(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用科大攜手台鐵公司舉辦「雙鐵縱貫線─藝起來逗陣」快閃演出,4月最後一個週末下午在台北車站多功能展演區展開,由音樂、舞蹈、流行音樂、美容造型、餐飲及漫畫等跨系聯合參與,打造一場結合視、聽、味覺多感官藝術盛典,吸引許多民眾駐足觀賞。 活動由流音系CK Wang及范舜貽兩名學生的個人魅力與創作實力揭開序幕,為現場帶來第一波高潮。正式演出由知名音樂家李泰祥之子李奕青與聲樂家林芊君攜手演出排灣族古調〈來甦〉與〈橄欖樹〉,在南應大弦樂四重奏細膩伴奏下,為現場觀眾帶來溫暖而感動的音樂饗宴。 舞蹈系緊接著以《共構現場》呈現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當代表演藝術,探索肢體與觀眾之間的對話。美容系則以視覺時尚秀「TAI-TUT」驚艷全場,結合誇張造型與獨特審美,呈現美學與自我風格的極致表現,展現當代年輕人的創意與態度。 音樂與舞蹈的結合也在〈你那麼愛她〉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由流音系主任林隆旋與學生的深情演唱,搭配舞蹈系同學優雅的現代芭蕾,讓觀眾沉浸於浪漫氛圍之中。〈一條日光大道〉則集結多位演出者聯合演唱,以經典歌曲激勵人心。 後段節目以舞蹈系的嘻哈舞蹈《嘻哈進行式》與彩球啦啦舞《Glitter Rush》輪番上演,舞者們以精彩的舞技與節奏感,帶動全場熱情,展現青春活力。 壓軸登場的〈向前走〉與全體演出的〈台灣尚勇〉大合唱,氣勢磅礡,觀眾紛紛加入揮舞雙手一同為台灣喝采。這不僅是一場快閃演出,更是一場屬於全民的藝術與情感的盛會。 台南應大校長楊正宏表示,此次演出以「藝術走入日常,創造全民共鳴」為核心精神,融合音樂、舞蹈、時尚美容、美食及互動式漫畫創作等多元展演形式,讓藝術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能夠在最平凡的生活場域中被感受與珍視。也體現學校推動「藝術社會化、教育生活化」核心理念。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五言律詩〉.尋芳翡翠灣鱷魚島

■子寧 伊人何處去? 渺渺費疑猜。 桂棹穿雲隙, 鱗波漱碧苔。 鱷掀千尺雪, 翡鎖一灣洄。 忽訝春漪外, 幽香逐月來。

Read More

進香圓滿 白沙屯媽回宮安座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十一日下午返抵拱天宮安座,數以萬計香燈腳、信眾冒雨擠滿通霄台一線。(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粉紅超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完成十天九夜徒步進香之旅,十一日下午三時四十五分萬眾信徒高呼「進喔!進喔!」歡欣迎接媽祖回宮安座。廟方指出,今年除人數再創新高,更首次進入南投縣,是重大突破。 「粉紅超跑」今年香燈腳人數高達三十三萬人,抵北港朝天宮後回鑾,後續於路口轉彎前往南投,這是二百年來首次,讓鄉親感動不已;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昨早換回八人大轎,香燈腳冒雨恭迎媽祖回宮。 昨天適逢母親節,儘管天氣陰雨,信徒熱情絲毫不減,媽祖鑾轎中午停駕在白沙屯火車站,下午三時許起駕緩緩往拱天宮前行,拱天宮周邊巷道人潮爆滿,寸步難行,鑾轎所經之處,民眾熱情夾道歡迎,高喊「媽祖我愛您」。 鑾轎在萬眾「進喔!進喔!」聲中三進三退、進入拱天宮,接著由工作人員請出媽祖神尊入殿安座,全場再度響起一片歡呼。今年進香行程於媽祖回宮安座後告一段落,神龕紅色布幔會暫時放下,預計十二天後、五月二十二日開爐。 回顧此趟年度宗教之旅,拱天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春發說,去程的「急行軍」,帶給廣大香燈腳一大考驗;而回程途中,媽祖鑾轎首度進入南投縣境,開創全新路線,是二百年來重大突破;此外,前晚回宮前一天,更是未如以往二十多年駐駕通霄慈后宮的慣例,罕見地回頭駐駕在通霄鎮公所,讓通霄市區民眾欣喜不已。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完成十天九夜徒步進香之旅,鑾轎十一日下午在萬眾「進喔!進喔!」聲中三進三退、進入拱天宮,接著由工作人員請出媽祖神尊入殿安座。(民眾提供/中央社) 進香過程發生一些插曲,有時難免會有民眾自行臆測在網路引發討論。例如前兩天回程途中,信徒抬轎發生轎桿斷裂,有網友認為是媽祖在生氣;前一天一女子手持寫有「大罷免,大成宮」字樣的綠色旗幟,準備躦轎底,沒想到媽祖鑾轎突然急停、倒退嚕,轉向繞過人群離去,都引起網民熱議。

Read More

專偷百貨高檔香水 變裝轉乘仍被逮

失業的三十八歲劉姓男子日前在北市數間百貨公司行竊多罐單價萬元上下的香水,且為躲避警方查緝,還會變裝和轉乘多種交通工具,警方查緝劉男到案,並起獲相關贓證物。(翻攝照片/中央社)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劉姓男子因失業且沉迷收藏香水,自今年二月起多次在台北市新光三越、SOGO等百貨公司竊取單價超過萬元的高檔香水,甚至以變裝、轉乘捷運等方式躲避追查。大安警分局調閱近百支監視器,歷時多月追蹤,最終在板橋住處將他逮捕到案,並起獲價值三萬七千六百元的贓物,警訊後全案依竊盜罪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警方指出,劉男首次犯案是在二月十八日,趁新光三越DIAMOND TOWERS櫃員忙碌時,偷走三瓶法國品牌香水,每瓶價值七千二百元;隔週二十四日又至SOGO復興館竊取一瓶要價一萬六千元的AMOUAGE香水。得手後,他刻意變換裝扮,戴上鴨舌帽、撐傘遮掩外貌,並迂迴搭乘文湖線、板南線捷運,混入西門町、地下街等人潮密集處,增加警方追查難度。 由於劉男行蹤複雜,警方耗時二個月分析百支影像,交叉比對其移動路線,最終鎖定他居住於新北市板橋區。日前,警方持搜索票上門逮人,劉男落網時還驚訝反問:「你們怎麼找得到我?」 劉男供稱,因長期失業無力購買香水,又難以抗拒收藏慾望才鋌而走險,得手後均未轉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