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昆和之友會舉辦和善盃慈暉媽媽表揚及寫生比賽

台南市昆和之友會舉辦和善盃慈暉媽媽寫生比賽,吸引近三百名學生較技,佳里公園隨處可見小朋友繪畫情景。(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母親節前夕,台南市昆和之友會舉辦和善盃慈暉媽媽親子寫生比賽暨社區公益嘉年華活動,市議員陳昆和頒獎表揚十二位自強慈暉媽媽,並分送應景的康乃馨給現場的媽媽們,提前祝賀佳節愉快。 台南市昆和之友會理事長陳中正指出,公益嘉年華活動四日在佳里公園辦理,除有慈暉媽媽寫生比賽、表揚慈暉媽媽、慢飛天使暨社區媽媽才藝表演、商圈店家公益市集、親子闖關遊戲、知名畫家題詩助弱勢、康乃馨和造型氣球愛相送等內容,這次愛心捐款六萬元,分別捐贈給台南市幸福再皂關懷協會、台南慈光心智關懷協會弱勢團體。   母親節前夕,台南市昆和之友會舉辦和善盃慈暉媽媽表揚,市議員陳昆和(左一)、昆和之友會理事長陳中正(右一)與獲獎媽媽合影。(記者盧萍珊攝) 陳昆和表示,獲表揚的自強慈暉媽媽分別是劉玉琳、羅英毓、陳怡君、陳連芬、武氏紅、陳紀錦燁、阮夢綺、謝玉月、米雪兒、阮氏秋昌、黃劉秀英、黃武英舒。其中最年長者八十二歲的黃劉秀英,最年輕是三十六歲的劉玉琳。 現場有近三百位學生參加寫生比賽,分幼兒園、國小低年級、中年級及高年級四組較技,各組前三名頒發獎金及獎盃鼓勵。 幼兒園組:北勢國小附幼林議澄、西拉雅幼兒園李之宜、勁寶兒唯馨幼兒園張喬菲。 國小低年級組:隆田國小林暐硯、新進國小陳羿彤、麻豆國小邱宥恩。 中年級組:麻豆國小李如恩、新進國小陳穎芊、東興國小林品均。 高年級組:新進國小郭重靚、培文國小林芊紫。

Read More

從稻米到農遊體驗 後壁推動農村轉型休閒農業

後壁農業資源多,看好農遊具市場性,地方積極推動農村轉型休閒農業體驗。(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後壁米樂休閒農業區去年未能順利通過休閒農業區認證,米樂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不氣餒,持續與後壁區公所攜手輔導後壁轄內農遊場域,積極爭取特色農遊場域認證,期待讓後壁成為台南休閒農業版圖中的關鍵拼圖。 米樂休閒農業發協會理事長張美雪表示,米樂休閒農業範圍涵蓋慈慧有機農場、牡丹果食果園、長短樹放牧蛋、仕安合作社與合鴨藝術園區等五大場域,並串聯步穀農創館、芳榮米廠、茗匠製麵、哈米族等在地業者與農民團體,整合「食、宿、遊、娛、購」五大元素,展現完整多元的休閒農業體驗鏈。 後壁擁有獨特稻米文化與深厚農村底蘊,協會持續推動農業轉型與地方創生,為凝聚行動力,協會近日舉辦會員交流會,透過經驗分享與討論合作方案,展現後壁農村長期深耕、互助共好的精神,期為農村轉型注入全新動能,透過團結信念與行動,轉型之路才能走得更深、更遠、更有價值。 米樂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最近辦會員交流會,凝聚共識持續推動農業轉型與地方創生,後壁區長李至彬(前排左一)到場為協會成員加油。(後壁公所提供) 後壁區長李至彬表示,後壁發展休閒農業擁有三大優勢,包括具代表性的稻米產業與完善的行銷體系、社區長年投入農村再生與社區環境營造,以及豐富文化資產,如「金牌農村」、「嫁妝一牛車」等在地故事,都是推動體驗旅遊與食農教育的重要資源。 後壁休閒農業從深厚基礎重新出發,未來將持續整合產官學資源,支持在地農民、青農與社區組織,推動六級產業發展,讓後壁田園不只是風景,更是能深度體驗、充滿回憶、值得再訪的生活場域。 農業局說,後壁米樂休閒農業區已確定未能通過,日後如有意願仍可再提農業部審查,但仍建議要有一些改進再提;至於特色農遊場域是軟體上的認證,不如休閒農場是整個硬體設施都合法,會建議後壁先找一些休閒農業的產業亮點,並有休閒農場的合法設立後再來提休區的籌設,比較容易通過。

Read More

九龍觀音金童玉女木雕 因澄清湖博物館整修寄放高雄藝品館

原陳列於高雄澄清湖博物館的九龍觀音金童玉女藝術全木透雕,因博物館整修,已經寄放在愛河畔的高雄藝品館公司。(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原陳列於高雄澄清湖博物館的九龍觀音金童玉女藝術全木透雕,因博物館整修,已經寄放在愛河畔的高雄藝品館公司。 這尊九龍觀音金童玉女,由珍貴的檀香木雕刻而成,採取鏤空雕透,凹凸對比及層次明顯,尺寸為 213 X 106 CM,擺放於室內,自然散發濃郁的檀香味,甘甜芬芳,其價值不斐,是收藏家的最愛。 九龍觀音菩薩兩旁,左有金童,手持淨瓶,右有玉女,手持柳枝,觀音用柳枝醮淨瓶之水,灑於大地則清涼滋潤。 九龍觀音源於一個古老的故事「觀音點化九龍王」,話說太白金星煉就的乾坤珠神力無比,獲其者必為天下霸主。有年三月初三,天宮王母娘娘生日,在仙去天宮赴蟠桃盛會,九龍乘機掀翻寶鼎竊取乾坤珠。 為奪珠稱霸,九條龍之間爭搶不休,鬧得天翻地覆,神州百姓生靈塗炭,此事震動了天庭,玉帝大怒,太白金星只得去請觀世音菩薩顯神靈。觀音大士帶了金童(善財童子)、玉女(小龍女)前來助陣。 觀音大士用一串佛珠套向九龍,那九龍就成了九條山脈,那九個龍頭就成了九個山峰。觀音菩薩閉眼合十,念聲阿彌陀佛,將九龍中四龍真身發往四海為龍王,將剩下的五龍真身發往五湖為龍五。觀音菩薩點化九龍,那神州五湖四海龍王從此改惡為善,造福黎民。

Read More

農業力就是國力 造紙大廠正隆攜手興大蔡東纂教授共推「智慧永續農業」

「正隆大學堂—智慧永續農業系列課程」5月4日正式啟動。(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蟬聯台灣企業永續獎雙料殊榮的國內工業用紙大廠正隆公司,積極以創新紙材與綠色教育行動回應氣候挑戰,除了研發以100%再生紙製成的環保抑草紙,更攜手植物病害防治專家蔡東纂教授,4日起推出「正隆大學堂—智慧永續農業系列課程」,串聯產官學研能量及第一線的農友,為台灣農業永續轉型奠基,以農業力再創永續國力。 面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生態危機日益加劇,正隆公司呼應「自然永續,紙向淨零」集團目標,特別攜手蔡東纂教授推出「正隆大學堂—智慧永續農業系列課程」,自5月4日起於正隆后里分公司啟動,打造從知識傳授到田間實作的一條龍綠色學習平台,期使台灣農業邁向自然永續發展。國立中興大學詹富智校長、農業部農糧署中區分署陳尚仁分署長、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蔡勇勝副局長也親臨現場,共同見證產業創新的重要時刻,力挺台灣永續農耕,透過課程推動自然友善的作物管理新模式,以知識、技術與實作串聯產官學研能量,全面提升農業氣候韌性,來自全台100多位農友也專程遠從台東,北高等地專程前來參加課程。 「植病俠醫」蔡東纂教授開講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農友。(記者楊文琳攝) 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態崩潰、地球系統重大變化,依然高居全球長期風險前三名。2024年單年氣候災害已造成全球高達3,680億美元經濟損失,全球氣溫屢創新高,森林退化、空氣污染與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面對持續暖化與極端天氣頻發,強化農業生態韌性、提升土壤碳匯,並推動低碳耕作,已成為國家減碳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強調「自然永續」,正隆以紙業本業技術跨域農業,積極延伸自然為本精神,運用100%再生紙研發出低基重環保抑草紙,致力扭轉傳統塑膠地膜難以分解、農藥殘留所帶來的土壤危害,為台灣農業氣候調適與土壤碳匯打下堅實基礎。從一張紙到一畝田,引領現代農業回歸自然友善的生產方式,落實對本土環境與糧食安全的企業責任。 有「植病俠醫」美譽的蔡東纂教授,在植物病害防治與永續農業領域深耕多年,培育出廣受農民信賴的「蔡十八菌」與「谷特菌」,幫助作物自然抑蟲、開根。本次課程中,蔡教授以「作物模式化栽培管理」為核心,協助農民解決生產挑戰,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同時推廣合理施肥、正確用藥的觀念。蔡教授強調,台灣亞熱帶氣候使得農藥使用在所難免,但掌握正確的「時機點」可大幅降低對人體與環境的傷害,並推動農藥「未檢出」目標,讓農產品真正達到無殘留的高標準。台中市農業局蔡勇勝副局長表示,謝謝蔡教授帶領許多農友創造奇蹟跟收益,他也代表市府感謝正隆舉辦課程幫助農友。正隆總經理張清標強調,正隆將持續串連產官學研能量,擴大智慧永續農業課程規模,打造一條龍「綠色學習平台」,成為台灣邁向自然正成長的重要推手。

Read More

抓拿抽痛 拇指腕掌關節炎

  醫師曾祥睿說明,「拇指腕掌關節炎」是退化性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61歲的代工廠女作業員右手拇指根部疼痛僵硬,近半年抓拿重物時會自發性抽痛,甚至無法出力。影像及理學檢查診斷為「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關節半脫位」,接受「關節鏡清創及復位手術」,術後疼痛大幅減輕趨平,拇指活動度恢復良好,已能正常生活並勝任職場。 高雄阮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曾祥睿指出,「拇指腕掌關節炎」是退化性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女多於男,尤其65歲以上女性。由於拇指根部的第一腕掌關節的功能範圍廣,又是拇指靈活運動的關鍵,年紀越大加上長期過度使用或不當施力,關節軟骨逐漸磨損合併韌帶損傷及脫位,導致疼痛、腫脹、僵硬和痠軟無力,甚至關節變形。 拇指腕掌關節炎除了少數受到外力撞擊或者韌帶鬆弛,主要還是長期過度使用,造成拇指腕掌關節發炎,提早退化。例如需要拇指抓握的鋤頭掘土、拿菜刀剁切,擰扭拖把毛巾、托起碗盤的農民、廚師、餐飲服務員;隨著3C科技發達,電腦手機連續操作過久,還有上健身房的普及,重訓項目不得要領的運動傷害,年輕的患者臨床上也越來越常見。 曾祥睿指出,拇指腕掌關節炎常合併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肌腱炎,或是拇指卡在彎曲狀態無法伸直的板機指肌腱鞘炎。這幾個疾病都是不當使用施力、過度使用有關,需要專科醫師的確切檢查診斷以對症治療。 拇指腕掌關節炎初期是動作時痛,靜止時比較輕鬆,先要讓整個手指手掌休息,並減少高強度拇指活動,可局部塗抹消炎藥膏、口服止痛藥緩解;或局部注射類固醇或生長因子,同時搭配進行物理治療以改善。若症狀仍持續,可配戴拇指支架以提供支撐與穩定,及減輕關節負擔的關節融合術或韌帶懸吊術。 當非侵入性緩解方式效果不佳,除了需要切開拇指關節、切骨矯正的傳統開刀方式外,目前還有關節鏡手術及關節置換術。 關節鏡手術是運用關節鏡來清除發炎及骨刺,減低疼痛改善活動的微創技術,傷口小、手術時間短、組織破壞小,併發症少,能迅速降低疼痛,住院2、3天就可出院,復原期短,2週後即恢復正常活動、職場工作,手術自費約3萬~5萬元。

Read More

行政院長:護理師非清潔員 違規醫院要降級

行政院長卓榮泰(左5)3日出席南丁格爾獎頒獎典禮,頒發團體金獎給中榮護理資訊組。(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出席第14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典禮指出,護理師不應常態要做清潔工作,如果醫院嚴重違規將會降級,以維護理師的工作環境。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不容許讓專業人員做非專業事。 台大醫院日前傳出鼠患,台大醫院企業工會指出,院方竟要求護理師執行環境清潔業務,把護理師當捕鼠隊。院方表示,希望醫護能維持環境整潔、非針對護理人員。 卓榮泰表示,健康台灣是總統賴清德重要理念,政府從各方面多元投入;針對護理人力投入4年275億元經費,執行護理人力政策整備計畫。其他工作要讓更適合的人擔任,要把讓護理師常態做醫院清潔工作的醫院抓出來,護理師絕對不是常態要做清潔工作,嚴重的話降級都有可能。 邱泰源指出,台大醫院是要求包括住院醫師等全體工作人員,要記得吃完飯後把垃圾等各方面整理好,以免有老鼠出沒,而非要大家去抓老鼠。 邱泰源表示,衛福部正推動「以人為本,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性照顧,強化醫療照護一體化,獲獎護理也都專業投入照顧癌症患者身心靈,或連結社區照護網絡,或推動在宅靜脈營養醫療,對安寧居護深耕奉獻。 邱泰源指出,衛福部自去年3月1日起實施三班護病比標準,同步推動夜班護理人員獎勵及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措施,鼓勵醫院充實護理人力,朝向法制化方向發展,透過護佐人力制度與有效率的照護分級分工,讓護理師發展專業。 邱泰源表示,醫院評鑑時會針對護病比、護理排班進行了解,並與基層護理人員會談,會真正了解醫事人員工作狀況。衛福部已要求各醫院,不能讓醫護人員做非專業等事情發生,並會持續監測。

Read More

〈醫師專欄〉股骨幹骨折警示錄 –疏忽代價一年才復原

■黃建榮 一個普通的週三早晨,38歲的李先生像往常一樣準備開車上班。鬧鐘響了3次他才勉強睜開眼睛,發現已經比平時晚了15分鐘;匆忙洗漱後,幾乎是小跑到停車場,心中盤算著如何才能不遲到。「只要開快一點,應該還來得及…」,李先生踩下油門,車子超速前進,不料在一個彎道處,一輛機車突然從側道切入,李先生本能地猛打方向盤,失控撞上路邊護欄,劇烈的撞擊聲後,他發現自己無法動彈,左腿傳來撕裂般的劇痛。 醫院檢查結果為「左側股骨幹粉碎性骨折」。骨科醫師解釋道,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骨折類型,股骨是人體最長、最堅固的骨頭,要造成這種程度的損傷,撞擊力必定非常大。當天下午,李先生就接受緊急手術,醫師使用髓內釘將破碎的骨頭固定起來。手術很成功,但這僅僅是復原路程的開始;術後第2天,李先生就因劇烈疼痛而輾轉難眠。「那種痛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即使是最輕微的翻身,都像有人在骨頭裡拿刀割一樣…」,他形容當時的痛。 出院後,李先生開始長達半年復健治療,過程比想像的要艱難得多,前面2個月他必須靠輪椅和家人幫助才能完成基本日常活動。李先生最難熬的是感覺自己成了家庭的負擔,妻子要照顧他,還要上班養家,兩個孩子也因為其傷勢狀況變得不安。 第3個月開始,李先生能夠使用助行器短距離移動,但每走幾步就需要休息,配合物理治療師要求,每天堅持特定的肌肉強化訓練,這些訓練帶來額外的疼痛,讓他一度想放棄訓練,但一想到可能因此終生跛行,只能咬牙堅持下來。經濟壓力也很沉重,3次手術和後續治療費用雖有保險報銷,但自付額仍接近20萬;更糟的是,因長期無法工作,公司不得不找人替代他的職位,一場意外不僅傷了身體,還差點毀了李先生的職業生涯。 半年後,李先生終於能夠扔掉拐杖正常行走,但仍無法久站、跑步或蹲下;整整1年後,他恢復了大部分功能,卻落下天氣變化時隱隱作痛的後遺症,更有可能會伴隨其一生。如今,李先生已經完全改變駕駛習慣,寧可遲到,也不要冒險,深刻體悟沒有什麼會議或約會重要到值得拿生命冒險。 李先生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醒大眾,行車安全無小事,瞬間的疏忽可能帶來長久的痛苦;遵守交通規則、保持安全車速、專注駕駛,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和社會的責任。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光田搶才 首屆護理公費專班額滿

光田綜合醫院與仁德醫專透過制度保障、臨床實習與學涯銜接,建構一個讓年輕人願意留下的臨床環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護理人力日益吃緊,如何讓年輕一代願意投入並安心留下,是各大醫療院所重要課題。光田綜合醫院與仁德醫專成立「護理公費專班」,透過制度保障、臨床實習與學涯銜接3大支柱,建構年輕世代願意留下,也值得留下的臨床環境。 光田去年起與仁德醫專簽訂合作意向書,並陸續攜手新生醫專與崇仁醫專啟動「人才共育計畫」。首屆「護理公費專班」原預定招收20位學生,最終吸引58人報名;實際報到學生分別來自仁德醫專38位、新生醫專11位及崇仁醫專9位,全數納入第1屆專班。 仁德醫專特別開設「護理資訊系統」課程,導入AI與ChatGPT應用訓練,培養數位能力。(記者陳金龍攝) 光田綜合醫院指出,這群學生從專一即納入臨床培育體系,不僅每人每月可獲1萬元獎學金、5年累計60萬元,所有名額皆採公費制度。部分學生在第1學期未立即加入,實際參訪向上院區、深入了解醫院環境與福利制度後,於第2學期申請參與。 在臨床實務面上,醫院提供完整的年度實習規劃,學生可於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與社區等單位輪流實習,根據興趣逐步選擇最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領域。 光田護理部主任于素珍指出,為回應護理師對生活品質的期待,向上院區定位為智慧型醫院,提供明亮、設備現代的臨床工作環境,並導入語音生成紀錄系統,期望縮短交班時間、改善延遲下班的狀況,打造符合年輕世代職涯期待的職場。

Read More

良好睡眠習慣 有助好眠

手機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睡前避免滑手機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是現今常見的「文明病」,而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保障。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盧泰潤表示,許多民眾忽略「睡眠衛生」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習慣就是邁向改善睡眠品質的第一步。 盧泰潤指出,睡眠衛生涵蓋睡眠時間、睡眠環境與睡前習慣3大面向。睡眠時間首重養成固定作息時間,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假日也不應過度熬夜或補眠。午休也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避免影響晚上的睡眠節奏。 臥室應該維持安靜、涼爽及黑暗的環境,避免在臥室內進行滑手機、看電視等,以免藍光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延遲入睡時間,造成睡眠障礙。至於睡前習慣,盧泰潤建議可建立「放鬆儀式」能幫助入眠,如泡熱水澡、靜坐冥想或聽柔和音樂等;另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均屬影響睡眠的物質,睡前6小時應盡量遠離,確保身體進入深層休息。 一般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入睡速度較快、深層睡眠時間也較長。盧泰潤也提醒,若遵守睡眠衛生仍有睡眠困擾,要留意是否有潛在健康問題,如晚上頻尿、夜咳、胃食道逆流、打呼、呼吸中止等,應尋求相關治療;若入睡困難與情緒相關,包括深夜EMO、胡思亂想、擔憂焦慮,或長期心情低落、提不起勁,也要警覺是否有焦慮症或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Read More

擺脫仰賴進口 邱泰源:盼發展本土中藥種植

本報綜合報導 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掀議論。部長邱泰源3日表示,台灣環境適合種植藥物,盼發展中藥種植廊道,改變仰賴進口現況,過程需要相關人才;將找不同意見團體共商,有信心解決爭議。 衛福部日前公告,新增核釋《藥事法》「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規定。其中,包括開放具中藥或生藥相關背景,並完成1年以上實務歷練者,依法申請登記經營中藥販賣業,也明定申請者須修習35學分的專業課程。此事掀起中醫藥界與藥師團體論戰。 邱泰源表示,衛福部首要任務是要思考怎麼樣讓人民更健康、國家更發展;若在此原則上討論,有信心可以解決相關爭議跟困難。 他指出,日前已公布相關辦法保護西藥產業鏈本土化,就是盼西藥生產在台生根;中藥過去多依靠從國外或從大陸進口,但其實台灣是種植藥物相當好的環境,未來盼能發展出中醫藥種植廊道,讓不同縣市都可以種植不同藥用植物,讓中藥留在台灣生產,讓國家更有韌性。 邱泰源表示,若要往此方向發展,過程中將非常需要中醫藥人才的投入,因此怎麼樣讓中藥人才利用重要的傳統智慧繼續照顧國人,需要大家一起來思考。 邱泰源指出,在醫療發展中,各個醫事團體的發展與專業,衛福部都非常支持;過去若彼此專業上互相無法結合得很好,也會用心誠懇解決。衛福部將請相關不同意見團體共同坐下來,站在人民健康照顧角度,研議解決方案,「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