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女誤飲75%酒精 四肢癱軟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霧峰區16日下午發生一名13歲少女不明原因疑誤飲200㏄濃度75%的消毒用酒精,家人發現後緊急通報119求救。消防救護人員到場時,少女雖四肢癱軟無力,但意識清醒,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留院觀察中。 台中市消防局指出,昨日下午2時8分接到家長報案急病救護,派遣霧峰分隊一車2人前往救護,現場發現13歲少女,肢體無力,由家屬陪同送往中山附醫急診室,醫師為他打點滴輸液,情況穩定,將住院觀察。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幾乎人手一瓶清潔專用濃度75%的酒精用以消毒環境,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育佐當時就曾提醒民眾,75%的清潔用酒精屬超高濃度酒精,比一般可食用的高粱酒38%、58%酒精濃度高出很多,如果小朋友不慎誤食,除了盡快將酒精吐掉後,一定要喝大量的開水稀釋,立即送醫,因喝過量酒精恐造成酒精中毒。

Read More

一吃就吐 無法躺平睡眠 食道弛緩不能症 她暴瘦21㎏

經醫師林宛姿以「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治療,嚴姓婦人目前喝水、進食都無礙。(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2歲嚴姓婦人2年前出現吞嚥困難,起初就醫胃鏡檢查認為是胃食道逆流,曾2至3天不能進食,一吃就吐,也不能躺平睡覺,長期以靠墊斜坐就寢,直到去年至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門診,經檢查確認係罹患少見的「食道弛緩不能症」,以「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POEM)」治療,術後1天可進流質食物,術後2天即出院,2週內完全恢復正常飲食,得以免開刀解除多年的困擾。 嚴姓病患表示,一直以來身體健康,萬萬沒想到竟罹患這麼難纏的疾病,體重從74公斤一路下滑到手術前的53公斤,幸好醫師仔細檢查,確認食道問題,並以內視鏡治療,讓自己可以擺脫2年來「食不下嚥」的痛苦。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林宛姿指出,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有1到2人,盛行率約為每10萬人10到15例,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主要發生在25至60歲。病因是食道下端與胃交接處的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 當食物堆積在食道內,可能出現吞嚥困難、胸痛或胸部壓迫感,以及食物逆流的慢性症狀,不適感可能長達數月到數年。長期不易進食會造成體重減輕、營養不良,或因食道痙攣出現劇烈胸痛的急性症狀。 疾病初期以內視鏡檢查,因為食道外觀無明顯病灶,不容易判斷而導致延遲診斷,實際盛行率預估將高於臨床統計。隨著醫學影像、內視鏡技術和食道蠕動檢查儀器的進步,加上醫師對疾病的認知提升,民眾也更了解疾病,使發生率及盛行率有逐年上升趨勢。 林宛姿說,食道弛緩不能症主要因食道內壁神經元的發炎與退化,導致食道蠕動功能及下端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瞭,但已知可能的機制與危險因子,包含遺傳基因、自體免疫反應,以及病毒或美洲錐蟲病等,都可能引發此症。 林宛姿表示,POEM手術是目前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的首選方式,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90至95。此手術透過內視鏡從口腔進入食道,精準切開食道下括約肌以釋放肌肉壓力,無需體外切口,術後疼痛輕微且恢復迅速。 林宛姿提醒,民眾若持續出現吞嚥困難、胸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隨著POEM手術技術成熟,食道弛緩不能症已非難解之症。及早診斷、積極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重拾健康人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半生荷塘夢

■張洪明 歲月悠悠,白駒過隙。我心中那永不褪色的畫卷,是家門前那方填滿記憶的荷塘。那荷塘,宛如一顆鑲嵌在村莊東北角的溫潤碧玉,靜靜地注視著村莊的歲月交替。 每年夏天,荷塘便成了荷花與荷葉的世界。荷花綻放,荷葉連連,姿態萬千,恰如周敦頤筆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它們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澀的少女,頷首低眉,欲語還休;有的已然盛開,露出嫩黃色的花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清香。荷葉挨挨擠擠,猶如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托著晶瑩剔透的珍珠,在陽光的映照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每當夕陽西下,勞作了一天的街坊鄰居們,晚飯後會帶上小板凳或蒲團來到池塘邊乘涼。搖著芭蕉葉蒲扇,喝著廉價的大葉子茉莉花茶,呼吸著誘人的荷花清香,聊聊家常,分享著一天的勞動見聞和趣事。孩子們則在一旁嬉戲打鬧,你追我趕,爽朗的笑聲回蕩在池塘的上空。 我家坐落在荷塘正北岸,大門前的一棵大柳樹和一方七八十平的場院,是左鄰右舍乘涼的好去處。南牆外一條寬僅半米的小路,供村裡的人應急時從此穿過。母親只要看到老人路過,就會過去攙扶著老人過去,生怕老人在窄路上有個閃失。有一年,一連下了幾場大雨,傾斜的那段牆體的上邊大半部分竟然歪倒在了池塘裡,只留下了六七層根基。是我脫光衣服從齊胸深的水下把磚塊從荷塘裡一塊塊的撈了上來,又重新砌好的院牆。 在我家院牆外的半米林蔭小路上釣魚是一件最為愜意的事情。釣魚不是用魚鉤的那種,而是利用罐頭瓶拴上兩根母親納鞋底的麻線,用高粱挺杆或小木棍做浮子,做的簡易釣具。用魚缸釣上來的魚兒不大,都是那種現在人喜歡的,市場價值不菲的小花魚,麥穗魚,哈吧頭等。這種小魚做醋沏小魚或小魚湯個頭適中,美味可口。裹上麵粉雞蛋經油炸過後,魚刺柔軟到幾乎吃不出來,是天下最好的食材。那時的母親見我釣上魚來,總是笑眯眯地放下手裡的活計,不厭其煩的精心烹飪、煎炸,彷彿一不小心就會褻瀆了大自然的恩賜。 當然,荷塘裡讓我期待的,還有那深埋在淤泥中的蓮藕。深秋,當蓮蓬逐漸採收完畢,荷葉開始枯萎,便是收穫蓮藕的時節了。大人們會從小清河南請來那專業的挖藕人,穿上防水的皮褲,下到荷塘裡,用特製的板鍁小心翼翼地挖出整枝的蓮藕。拿回家中,母親會將蓮藕洗淨,或涼拌,或清炒,或燉湯。涼拌的蓮藕,先用熱水焯了放上紅尖椒絲、醋、白糖、生抽,帶著一絲酸甜,清脆爽口。燉湯的蓮藕則多了幾分醇厚,經過半個多小時熬煮,更是鮮美至極。一碗熱氣騰騰的蓮藕五花肉片湯端上桌,濃郁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喝上一口,湯汁醇厚鮮美,蓮藕入口即化,粉粉糯糯的,與香到骨子裡的五花肉片相互交融,每一口都充滿了家的溫暖和幸福的味道。 這方荷塘,不僅給了我物質上的饋贈,更給予了我精神上的滋養。在那些漫長的夏日午後,我常常獨自一人坐在荷塘邊的垂柳下,伴隨著微風和蟬鳴,讀一本心愛的書籍。當荷塘的寧靜與書中的世界交織在一起,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愜意與滿足。 如今,我已離開故居20多年,但那方荷塘卻始終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它永遠是那麼美麗、那麼寧靜,永遠承載著我最珍貴的兒時和青年時代的記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五言律詩〉.大雪

■子寧 南地不飄雪 北風卻施虐 枝枯鳥影稀 梅瘦心情惡 枕冷夢常懸 衾寒醒自愕 手持尺素書 欲寄憑誰託

Read More

平時僅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 氣喘急性發作 加護病房救回

陽交大醫師胡栢瑋提醒民眾注意氣喘疾病。(陽交大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30歲楊女士自高中起確診氣喘,平時僅於不適時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近日因咳嗽加劇並出現呼吸困難,就診於陽明交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胡栢瑋診斷發現,她的血氧飽和度降至91%,且雙側肺部聽診無法聽到呼吸音,判定為嚴重氣喘急性發作,緊急送往急診並入住加護病房。經適當治療後,順利康復出院。 胡栢瑋表示,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控制不佳恐導致氣管狹窄、黏液分泌增加等併發症。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悶、喘鳴聲或慢性咳嗽,且受感冒、過敏原、空氣汙染、溫濕度變化、情緒波動及特定藥物影響而誘發。氣喘診斷仰賴患者症狀描述及肺功能測試,如肺量計、氣管擴張試驗等。吸入性類固醇是治療關鍵,能降低發作風險,但部分患者擔憂副作用而拒用,導致控制不佳。實際上,吸入性類固醇主要作用於肺部,副作用極低,反觀未控制的氣喘急性發作,反而須使用口服或靜脈類固醇,影響更大。 陽明交大醫院提醒,患者應規律用藥,避免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並正確使用吸入劑,以降低急性發作與併發症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護巧手 瑞復兒粉墨登場

南護化妝品應用科學生幫瑞復學員畫舞台妝。(記者施春瑛攝) 瑞復益智中心日前舉辦50週年《小王子的奇幻旅程》大型舞蹈表演,幕後的「美麗推手」是台南護理專科學校化妝品應用科的37名師生,用他們的專業與愛心為兩百餘名登台演出的大小朋友畫舞台妝容。瑞復表示,南護化妝品應用科長期支持瑞復,10年來始終是瑞復最可靠的合作夥伴,很感謝他們的付出,為瑞復的活動增添了無限光彩。 瑞復表示,自2014年瑞復40週年慶起,南護化妝品應用科的師生便與瑞復益智中心結下了不解之緣,之後像是校慶舞台劇,還是戀戀漁光島活動、44週年慶、49週年慶、園遊會3+1 CRPD舞團表演等,只要是需要化妝效果的場合,瑞復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南護化妝品應用科的師生。 瑞復益智中心工作人員說,「化妝效果就像是為舞台點燃的煙火,能讓演員們更加亮眼,也讓觀眾更加投入。」無論是青年演員還是幼兒演員,經過南護師生的巧手妝點後,總能煥發出角色的獨特魅力,這種專業支持,不僅讓演員們更加自信,也讓觀眾對表演充滿期待。 南護化妝品應用科的師生們不僅技術精湛,更擁有一顆服務社會的心。學生們均持有國家美容專業證照或人體彩繪證照,他們的專業能力讓瑞復的工作人員備感安心。與教保員們自行化妝的效果相比,南護師生的妝容總是更加自然、貼合角色,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與熱烈掌聲。 此外,台南護理專科學校百合志工隊也長期支持瑞復的工作,不僅在暑期提供協助,更與瑞復的成員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許多學生志工甚至在畢業後仍會回到瑞復探望,這份情誼令人動容。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22週發現罕見胎兒肺腫瘤 出生即切除

黃小弟在媽媽肚子裡就被發現肺部出現腫瘤,經多次安胎並於出生同時進行手術,目前發育得甚至比同齡嬰兒還好。(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7個月大的黃小弟,睜著大眼好奇的四處張望,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指出,黃小弟在22週之胚胎時期,右肺就發現罕見胎兒肺腫瘤,但在父母堅持與醫師全力救治下,經過多次安胎,且在一出生就進行手術,目前發育得甚至比同齡的嬰兒還好。 北榮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任葉長青表示,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是胎兒的肺葉被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發生率約為1/4500到1/11000,這也是最常見的胎兒肺部腫瘤。 黃小弟的媽媽在懷孕22週產檢時,就發現胎兒的右側肺部有大型CPAM,並將心臟與縱膈腔推向側邊,但未發現其他器官結構異常。 北榮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醫師陳冠宇指出,隨著黃小弟發育週數增加,CPAM也跟著變大,造成胎兒水腫與腹水,及羊水過多,因此導致子宮收縮與早產現象,於是執行胎兒腹水抽吸,與羊水引流約1500毫升以安胎,懷孕後期經影像評估CPAM占據肺部體積超過70%,持續壓迫黃小弟心肺。 北榮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貞表示,懷孕33週時就計畫要為黃媽媽進行剖腹生產,但因遇到山陀兒颱風,打亂原定期程,讓黃小弟又在媽媽腹中多待了3週。 北榮國醫療中心主任劉君恕指出,在黃小弟出生的同一時間,北榮外科團隊就之即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取出的腫瘤達到7.2x5.4x5.4cm,經多次術後追蹤檢查,黃小弟肺臟發育及功能非常正常,且兒童的肺臟可以一直成長到8歲,未來將會發育得更好。 北榮婦女醫學部主任陳怡仁指出,CPAM的確切致病機轉不明,屬於偶發、非遺傳性的疾病。過去由於患有CPAM的新生兒出生時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常在合併感染時才被意外發現,而黃小弟的案例也說明部分因CPAM而中止的懷孕是非常可惜的。

Read More

空山祭落幕 票房衝破500萬

「龍崎光節─空山祭」落幕,情侶依依不捨揮別最美「光影崎蹟」。(文化局提供) 「龍崎光節─空山祭」精彩的表演節目,吸引不少年輕人觀賞。(文化局提供)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有全台最美山林燈節美譽的「龍崎光節─空山祭」,五十一天展期於十六日劃下完美句點。總計觀展人數逾七萬五千人,票房更衝破五百萬元,這場透過科技與藝術交織出的光影盛宴,讓龍崎的夜晚閃耀如夢,也預告二0二六年龍崎再見! 在結束五年策展計畫後,邁入第六年的二0二五空山祭由西屹設計、藝術家李冠毅、梁賴昌,以《焰土新生》為主題,攜手十一組實力堅強的藝術家帶來十三組作品,與在地區民、商家和全國旅客共同開啟龍崎光節的第二個策展紀元。 市府文化局表示,這屆空山祭首次運用六米大型戶外山林間紗幕投影,打造科技互動作品《山岳共鳴》,加上《惡地狂夜行》的虛實交錯山景動畫和螢光彩繪牆,觀眾與作品間的高互動性,成功在社群媒體上引發話題討論;帶有迷幻性格的作品,包含《大地甦醒的瞬間》、《迷幻夜派對》和《浮光.植未》系列作品等,讓許多遊客們留下絕美打卡照,甚至二刷、三刷,只為了再次感受這場依山而做的「光影崎蹟」。 文化局搭配龍崎光節推出的「空山祭新豐串聯集章趣」不僅帶動周邊商家買氣,在地農特產市集和美食攤商也有高人氣;其他如帶有台南淺山特色的竹藝周邊商品「竹藝小提燈」更火速完售;四場「空山祭新豐潮小旅行」更報名全滿,讓旅人驚奇龍崎、歸仁之美。「空山祭X巷仔Niau」與在地青農市集聯合推出大啖美食集章拿限量禮活動,也讓遊客在一番光影藝術洗禮之餘,也享受到滿滿的美味驚喜! 此外,由四四拍唱片行聯手十二組音樂人帶來連續七場週末最電南國聲光夜祭,更讓電音降落龍崎,與光共振嗨翻山林! 第六屆龍崎光節─空山祭成功結束,留下的感動將在未來一年,透過持續地走入在地,沉澱、思考、發想與建立,打造更獨具沉浸感和藝術感的光影體驗。

Read More

月津港燈節 30天吸引88萬人次

二0二五月津港燈節最後幾天氣溫回暖,創下日均近三萬人次造訪的紀錄。(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鹽水報導 二0二五月津港燈節二月十六日落幕,三十天展期合計吸引約八十八萬人次造訪。今年燈節多件科技藝術、互動作品創造話題,回響十分熱烈,最後幾天氣溫回暖,創下日均近三萬人次的紀錄。 文化局表示,月津港燈節今年是第十五年,特別以「光的年輪」為主題,呈現此燈節如同年輪一般,從地方作為起點,十五年來紮實成長,累積站上國際舞台的能量,共規劃藝術燈區、巷弄燈區、月津超新星,以及公十九口袋公園等四大展區,總計六十六組精彩作品共同慶祝月津港燈節十五週年。 而燈節藝術能量延伸的「月之美術館」計畫,巷弄作品由居民共同創作,帶領遊客深入鹽水小鎮的生活空間,尤其王爺廟巷的「時光」大燈籠更是超人氣拍照打卡點。燈節期間於「月津故事館」展出《One & 兔,You & Me 兔娃娃布料再生計畫》,運用再生布料製成的純手工兔娃娃相當受歡迎,全身版的兔娃娃已銷售一空。鄰近知名的小吃店每日座無虛席,成為遊客順遊月津港燈節的行程之一。 文化局指出,月津港燈節近年積極成為國際藝術家參展與交流的平台,今年文化局與韓國蘆原文化基金會簽訂文化交流合作協定,顯見月津港燈節逐步躍身國際級燈節品牌。

Read More

安明路魚塭黑琵覓食

安南區安明路旁魚塭至今仍可見到黑面琵鷺覓食。(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約於每年三、四月間開始北返,為補充體力,會不停進食,安南區安明路旁魚塭發現黑琵進食,民眾指出,以往曾出現覓食的安南區海尾路旁魚塭,今年反而未發現黑琵,不過仍有不少鸕鶿等鳥類可以觀賞。 黑面琵鷺是遷徙性的大型水鳥,目前已知的繁殖地位於南北韓交界非武裝軍事區及大陸遼東半島外海的無人小島;度冬地點則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包含韓國、日本、大陸、香港、澳門、越南、菲律賓、台灣各地。每年的九、十月,黑琵族群會陸續飛抵台灣度冬,停留至隔年三、四月開始北返。 民眾指出,由於近來黑琵準備開始北返,因此會四處覓食補充體力,不少地方都可見到黑琵,十六日上午在安南區安明路旁魚塭就見到黑琵覓食。 不過民眾說,安明路來往車輛不少,竟然可以見到黑琵覓食,反觀人車較多的安南區海尾路旁魚塭,以往均有黑琵出現覓食,但今年至今未見到黑琵,反而是鸕鶿及雁鴨科等鳥類不少,其中鸕鶿約有二百隻以上,成為觀賞鸕鶿的去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