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日常飲食補鈣 優於額外補充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不少民眾存有疑問,鈣是透過飲食攝取還是額外補充比較好?台南市立醫院藥師表示,一般而言,藉由日常飲食攝取高鈣食物是較好的鈣來源,主要是取得容易且來源廣泛。 南市醫藥劑科藥師許杏如表示,女性19-50歲、男性19-70歲,飲食建議鈣的攝取量為每日1千毫克;女性年齡超過50歲、男性超過70歲,則建議每日飲食攝取1千2百毫克。也要避免過量攝取鈣,每日不建議超過2千5百毫克。日常飲食攝取高鈣食物是較好的鈣來源,主要是乳製品,包括牛奶(每240cc含約240-300毫克的鈣)、起司及優格等。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鈣且「草酸」及「植酸」含量較低者,包括羽衣甘藍、小白菜、綠色花椰菜等;草酸及植酸會與鈣結合,使鈣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攝取高鈣食物,也要將草酸及植酸的含量納入考量。小型魚類整隻吃或帶骨的魚罐頭也是高鈣飲食來源。 過去有觀察性研究建議,每日鈣的攝取量若少於700-800毫克,有可能增加骨質流失和骨折的風險。相對地,不缺鈣的人,再額外補充鈣,對骨質流失的預防並不明確,可能效果微乎其微。再者,針對更年期或年齡相關的骨質流失,後續伴隨骨折風險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骨頭重塑的失衡(蝕骨大於造骨),導致骨頭鈣的淨流失。這部分並非單純能藉由補充鈣以改善,必需配合骨質疏鬆藥物的治療。 在飲食攝取鈣明顯不足的情形下服用鈣補充產品,需了解每日攝取了多少量的元素鈣,避免過量,若一日的量超過500毫克,則建議分次服用,以增加吸收並降低腸胃道的副作用。

Read More

化療後口腔黏膜炎 營養醫學來救

奇美醫院麻醉部長陳貞吟表示,病人化療後嘴破別硬撐,精準補充微營養素調理,可緩解口腔黏膜炎。(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56歲男子罹患第3期大腸癌手術後預計進行6至8次化療,前2次化療後均出現口腔黏膜炎且無食慾,醫師評估與微量營養素檢測發現嚴重缺乏維他命C和鋅,安排靜脈點滴補充並搭配口服微營養素,順利完成化療療程,總體重減少約10公斤,無其他併發症。 奇美醫院麻醉部長陳貞吟指出,不少癌友化療、放療後會出現口腔潰瘍、破皮痛到吃不下,影響營養吸收、體重直直落,甚至撐不到療程結束。其實這些併發症不只是「撐過去」或「忍耐」那麼簡單,除基本的口腔護理,也可透過營養醫學的微營養素補充,有機會縮短恢復時間、維持體力,順利走完療程。 有鑑於此,奇美醫114年7月起開設「營養醫學自費門診」,經由醫師對病人的營養狀況評估,並透過抽血檢驗確認病人微營養素情況,給予精準且適當的營養補充,改善整體的營養狀態,協助病人擺脫營養不良惡性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的恢復。 陳貞吟說,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是一種化療或化學放療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的紅腫、水腫和潰瘍,常見於接受頭頸部放療、化療或化學放療的病人。某些化療藥物,例如抗代謝和其他細胞毒藥物,會增加口腔黏膜炎的風險,而頭頸部的放療則會直接損傷口腔黏膜,導致細胞發炎和死亡。 陳貞吟說,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看似是嘴破、吃不下的小問題,但其實是歷經五個階段的「連鎖反應」由於癒合過程需要時間,若營養補給不足會讓潰瘍惡化、癒合變慢,甚至反覆發作。因此,越早透過營養醫學補充正確微量元素,就越有機會阻斷惡性循環。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多種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D、鋅、鐵、胺基酸等與傷口癒合相關。其中維生素C不僅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

Read More

168斷食法 吃對食物+運動才有效

醫師安欣瑜強調,168斷食只是減重工具,不是萬靈丹。(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近年「168斷食法」即每天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成為流行減重方式,許多人以為只要少吃、縮短進食時間就能瘦,但事實並非如此。醫學研究指出,168斷食的效果,取決於「吃什麼」、「吃多少」,以及是否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表示,168斷食的潛在好處: 1.提升胰島素敏感性,穩定血糖,對糖尿病前期者有所幫助。 2.促進脂肪代謝,禁食時身體會動用脂肪當能量。 3.符合生理時鐘,白天進食、夜間休息,有助代謝平衡。 4.可能降低慢性發炎,有益整體健康與體重管理。 但安欣瑜說,只做168就想瘦下來,效果有限!不少人雖縮短進食時間,但仍攝取過多熱量、加工食物、精緻澱粉,結果體重不降甚至反彈;且造成肌肉量流失、代謝變慢、體脂沒減,反而虛弱。 事實上,研究發現,當攝取熱量相同時,間歇性斷食與傳統控制飲食的減重效果「並無顯著差異」。關鍵不在吃幾餐,而在「吃得對不對、有沒有運動」。 安欣瑜指出,讓168發揮最大效益的3個關鍵: 1.吃對食物:每公斤體重攝取約1.2–1.5克蛋白質。2.採地中海飲食,多蔬果、豆類、好油,少加工。3.控制總熱量,避免暴飲暴食。 此外,培養運動習慣:每週2–3次阻力訓練,維持肌肉、提升代謝,搭配有氧運動,促進脂肪燃燒與心肺功能。 固定進食時間也很重要,建議早上或中午前吃完最後一餐,因晚餐過晚或宵夜型斷食,反而易影響睡眠與代謝。 安欣瑜強調,168斷食只是減重工具,不是萬靈丹。若未搭配正確飲食與運動,不僅難瘦,還可能掉肌肉、代謝變差。真正的健康體態,來自於「長期吃對、動對、睡好、減壓」,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受益。

Read More

翁運動強度>修復力 加速老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位60多歲男性每天清晨跑步5公里,飲食清淡、不菸不酒,自認健康。但在功能醫學檢測中,卻發現氧化壓力指標異常,顯示體內自由基累積過多。深入了解後發現,他的運動強度超出修復能力,長期下來反而造成細胞損傷。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一些健檢客戶表面看起來健康,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但實際上身體長期處於高壓與氧化壓力累積的狀態,導致運動後容易感到異常疲勞,甚至恢復速度比以往更慢。 這類情況不一定是訓練不足,而是身體「修復力」尚未恢復的情況下被持續運轉。氧化壓力雖然不像疼痛那樣明顯,卻可能已經悄悄破壞細胞機能,加速老化、引發慢性發炎與代謝失衡。 造成氧化壓力的關鍵之一,就是體內「自由基」的失衡。自由基是身體在能量代謝與免疫反應中自然產生的高活性分子,原本有助於調節細胞與防禦外來威脅。 但當自由基產量過多、超過身體清除能力時,就會形成「氧化壓力」,開始攻擊細胞膜、蛋白質與DNA,悄悄引發老化、慢性發炎與各類疾病。 除了劇烈運動外,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素也會加劇氧化壓力,包括:長期睡眠不足會使身體失去修復窗口,讓自由基難以被有效清除;高糖、高脂與過度加工飲食會加速糖化反應與脂質氧化,提升氧化傷害風險;如空氣汙染、重金屬、塑化劑與某些不當使用的中草藥、藥物濫用等環境毒素,都會增加自由基生成。 此外,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刺激皮質醇與發炎因子升高,間接提升氧化指數;抽菸與過量飲酒則是體內氧化壓力急遽上升的催化劑,為最顯著的氧化來源之一。 預防氧化壓力,最根本的做法就是減少自由基的生成,同時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不能單靠一時衝刺補充幾種營養素,需以整體生活型態調整為重點。 顏佐樺表示,從功能醫學的角度看,預防老化應著眼於作息、營養、壓力與運動的整體平衡。身體的修復能力,正是衡量這些習慣是否有效的關鍵。透過飲食與睡眠的優化,加上科學檢測的調整依據,能將氧化壓力轉化為可掌握的健康指標,而非僅只是老化的推手。

Read More

阻塞型呼吸中止症 吵到太座睡不著

醫師陳柏呈提醒,呼吸道出問題,透過正確的診斷與個別化治療,可以改善打呼。(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近日,一名30多歲的男性因「吵到太太無法入眠」,經檢查後發現他罹患了「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提醒,呼吸道出問題,透過正確的診斷與個別化治療,打呼真的可以改善,不只是自己能睡得好,也能讓家庭健康又安心。 慈濟醫院表示,打呼不僅影響身邊的人,也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呼吸中止造成的缺氧,是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失智等慢性病的重要病源,及早找到原因就可及早重拾神清氣爽的健康生活。 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柏呈指出,呼吸有聲音代表氣道不順,不順就表示有阻礙,而阻塞的地方就可能會有呼吸中止發生。當氣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中斷,體內氧氣濃度會快速下降,進而造成器官慢性缺氧,對心血管、腦部、身體器官等都是長期威脅。 陳柏呈提醒,如果自覺睡到一半呼吸中斷驚醒、悶氣感,白天容易疲倦、精神不濟,或是醒來頭痛、口乾,情緒不穩,甚至枕邊人頻頻反映被吵得睡不著,都建議趕快就醫。 陳柏呈表示,目前配戴持續性正壓呼吸器可以有效維持睡眠時氣道通暢,改善日間嗜睡及長期心血管風險,是成人治療首選。當然不只有呼吸器可以幫助病人,生活作息的改善包括飲食控制與減重也很重要。 陳柏呈表示,人體的各項機能環環相扣,呼吸中止對身體最大的危害即是「缺氧」,長期讓身體處於缺氧的狀態,造成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緒波動和憂鬱,進而造成器官慢性的衰竭,引起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或失智等等,嚴重甚至會引起猝死,千萬不能大意。

Read More

上市櫃公司協會籲組主權基金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十一日建議,可以結合台灣的四大基金,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中華郵政基金等共組台灣的主權基金,不僅能夠提升資金的規模,同時也能透過國際專業投資機構的操盤經驗,來提升投資績效。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表示,台灣的經濟規模大了,可投資的資金非常雄厚,而且外匯存底全球排行第六,有成立主權基金的條件。台灣好的企業如台積電、台達電等外資法人股東的占比都超過七十%。許多政府主權基金,如挪威主權基金、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基金、新加坡政府基金都投資台灣的企業,賺取股息。 因此,台灣的主權基金更是可以支持台灣自己的企業走向國際化,特別是現在AI領域方面,最大的市場在美國,如果發展初期就能關注與投資,對於後續的加碼會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表示,中東國家透過主權基金的加持,吸引AI大廠聯盟,讓資本帶動、配合產業鏈的技術驅動,就是最好的案例。 上市櫃公司協會指出,台灣的四大基金過去時常爆出國內基金操盤人的舞弊案件,建議可以整併這些基金,擴大規模、提高透明度,並朝向國際化發展。目前國內政府基金的管理人,主要是由公務人員及公家單位負責管理,建議主權基金經營人其薪資應該跟市場對接,進而延攬國際的專業人才來管理,強化經營能力。

Read More

街口支付爆停用潮 金管會:信託專戶資金不受影響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科與泰山企業有民事訴訟,子公司街口支付用戶達六百七十七萬戶,引起外界關注。金管會十一日表示,街口支付十日已通報重大偶發事件,最晚七月二十一日前提書面報告,街口支付收取的用戶資金依規定需一百%交付信託銀行保管,信託專戶資金不受影響。 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科與泰山企業有民事訴訟,北院十日前往查封街口金科但暫無結果,但街口支付用戶達六百七十七萬戶,攸關民眾權益。不過,全國電子率先宣布停用街口支付,momo、PChome、蝦皮拍賣等平台也看不到街口支付的選項。 金管會銀行局官員提出兩點說明,首先,這是母公司的民事案件,金管會轄管機構為子公司街口電子支付,北院十日到街口金科查封時,街口支付也通報重大偶發,依規定向銀行局陳報,也有提供書面資料說明,業者在通報次日起七個營業日內函報,最晚在七月二十一日要提書面報告說明。 其次,根據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所有電子支付機構所收取的用戶資金,都要一百%交付信託銀行保管,因此,街口支付本身的財產跟用戶資金所存的信託專戶具有隔離效果,信託專戶資金不會受到影響。 官員說明,街口支付依規定辦理款項信託,後續也需控管,業者與信託銀行每季、每半年都來定期陳報,銀行局也會了解款項變化、是否交付信託等。

Read More

分科測驗首日 化學難度略提高

一一四學年度分科測驗十一日舉行第一天考試,考生上午前往台北市松山高中考場應試,許多學校組陪考加油團,在校門口為考生加油打氣。(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四學年分科測驗十一、十二日兩天舉行,第一天考試,第一節考物理,全中教解題團隊則評估「難度較去年更適中」,展現基礎科學在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角色。第二節考化學,今年化學試題重觀念,整體難度比去年略高。 全中教團隊指出,今年試題最大的亮點在第二十四到二十六題組,取材自半導體製程相關技術,其中第二十四題提及台灣半導體技術突破性的發展,整份試題相較去年難度更為適中,學生掌握物理核心概念都有機會順利作答,是一份品質與鑑別度兼具的試題。 全國教師會解題團隊則分析,今年是國際量子科學與科技年,試題結合生活和時事新聞及科學的實際應用,評量學生是否知道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德布羅意等物理學家重要的理論。腳踏車的力學概念與去年試題的概念類似,整份試題考驗學生是否融會貫通。 入闈教師認為,今年化學試題重視觀念、簡化計算,計算題較少僅六題,且數字簡化,難度較高的題目則是概念較複雜,考生要抽絲剝繭將變因分離,整體難度比去年略高。 入闈的高中教師透過書面資料指出,靈活創新試題比例高,考生需進行推論、整合跨章節概念;今年有十三張圖、二個表,近半試題與圖表相關,檢測考生的圖表判讀能力。

Read More

台股漲57.78點 新台幣升3.5分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股那斯達克、標普指數創高,由於台灣關稅稅率未定,保守性買盤持續觀望;高價股聯發科、大立光相對強勢,台股十一日終場加權指數漲五十七點七八點,以二萬二千七百五十一點零三點收盤,守穩短期均線之上,成交值三千二百七十一點二六億元。 自營商買超二十八億元,投信賣超二十二點七四億元,外資及陸資買超一百七十點五五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一百七十五點八一億元。 輝達市值突破四兆美元,法人看好台積電AI概念股地位,不過台積電股價處於盤下狹幅整理,收在平盤一千一百元;聯發科收一千四百二十元,漲二十元;廣達收在平盤二百七十三元。 大立光不畏匯損衝擊,早盤探低後迅速由黑翻紅,逆勢上漲四點三四%,收在二千二百八十五元。 匯市方面,台灣對等關稅結果尚未出爐,市場觀望但不悲觀,台股高檔震盪,外資也偏向匯入,帶動新台幣翻揚,收盤收二十九點二零五元,升值三點五分,匯價終止連五跌,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總成交金額萎縮至十二點九一億美元;本週累計貶值二點七四角。 匯銀人士指出,除了十日台積電股利入袋,有比較明顯的匯出,其他時間仍是雙向操作,顯示市場觀望但不悲觀。

Read More

搭船6安全重點 實名制8/4上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暑假期間為民眾搭乘客船出遊旺季,為提升航運業者與民眾航行安全意識,航港局啟動「二0二五年海運安全季宣導活動」,提醒民眾搭乘客船務必要注意六大安全事項,並增訂搭船實名制規範,將於八月四日正式實施。 航港局表示,搭乘客船務必要注意六大安全事項,首先是為建構安全乘船環境及利於海事災害防救,已增訂搭船實名制規範,將於八月四日正式實施,乘客必須於登船時出示身分證明文件供船方查驗。 其次,登船前需經過行李安檢,禁止乘客攜帶「船舶法」公告之危險物品登船,包含爆炸、易燃、高揮發性等十項危險物品,避免安全隱患。 第三項是登離船時需注意客船與碼頭間隙或高差,避免踩空導致意外。第四項是登船後應注意救生衣擺放位置,並熟知正確穿戴方式,確保緊急狀況能及時應變。 第五項是避免於船艏、艉等搖晃較大的危險區域逗留,乘客應於艙內坐好,以保障自身安全。第六項是行李應按船方指定位置擺放,避免阻礙逃生動線。以上注意事項有助於乘客避免有風險之行為、採取正確安全行動,確保整體遊程平安順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