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覓良緣單身聯誼爆滿

祀典武廟(左上)、祀典大天后宮(右上)、大觀音亭(左下)、重慶寺(右下)的月老造型不一,各有特色。(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由府城四大月老廟祀典大天后宮、臺灣祀典武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與重慶寺規劃的「二0二五府城覓良緣~四大月老一線牽」單身聯誼活動,原定錄取八十名男性與六十名女性,因總報名人數突破一千四百人,主辦單位加開男、女各一0二名額。 不少適婚男女焦急等待嫁娶,有些單身男女幾乎跑遍了婚姻介紹所,或是透過親友介紹相親,總是找不到心儀的另一半,「眾裡尋他千百度」可說是道盡了熟男熟女的心聲。 祀典武廟的月老,神像高度僅有五十公分,卻是「正氣凜然」的月老公,可在月老前擲筊,若聖杯,就可說出個人資料及所求,並拿取紅線放在口袋,相傳若口袋中的紅線不見了,就是月老幫忙找姻緣。祀典大天后宮「月老公」香火鼎盛,這幾天吸引不少未婚男女前來上香,可填寫「祈姻緣許願文」,向月老默念心願,祈求找到好對象。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的月老神像,嘴巴較大,相傳擅長說媒,向月老公稟明姓名、住址、生辰、理想對象,求取姻緣袋(紅線、緣粉)允筊一杯即可。重慶寺奉祀月老,僅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左腳伸直微翹,像是隨時準備幫信眾找姻緣。 府城四大月老廟規劃的「二0二五府城覓良緣~四大月老一線牽」單身聯誼活動,報名十分踴躍,原定八十名男性與六十名女性,但總報名人數突破一千四百人,因此增加名額至男、女各一0二人,近日將以抽籤系統亂數抽出,中籤錄取、備取者將以電子信箱通知。

Read More

亞果薈打造一站式夢幻婚禮

提供新人高效整合的一站式夢幻婚禮服務,亞果薈積極搶攻明年婚宴市場。(亞果薈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少子化和受疫情影響,婚宴市場也出現變化,桌數率下降,婚宴桌價約在兩萬元之間,而在忙碌的工商社會,新人們更青睞省時又省力的一站式婚宴包套服務。看準新世代婚禮需求,雲品國際旗下君品Collection南部據點台南亞果薈率先搶攻明年婚宴市場,只要下訂十桌以上婚宴,即可享受高效整合的一站式夢幻婚禮,希望在激烈的婚宴市場上,搶攻版圖。 根據雲品國際觀察,疫後婚宴市場出現顯著變化,過往動輒十八至二十五桌婚宴,如今以十六至二十五桌為主力,占整體訂單六成五,宴客一桌至十五桌新人占則兩成三,二十五桌以上則只占一成二,平均每桌桌價介於一萬八千至兩萬三千元左右。 呼應婚宴趨勢和照顧小桌數新人們,台南亞果薈特別推出市場獨有的全包式「神助攻!超頂六選一」婚宴專案,希望帶動明年度的婚宴業績至少二至三成。 亞果薈指出,至九月底推出「神助攻!超頂六選一」婚宴方案,只要於指定吉日,下訂十桌以上婚宴,即可從婚紗、鑽戒、蜜月、婚攝、婚顧、囍餅等六大熱門婚禮周邊中任選一項,以高效整合方式,為新人們打造一站式夢幻婚禮。 亞果薈婚宴方案,其中蜜月則推出集團在日月潭的三天兩夜蜜月旅行,以二泊四食的全包式行程,廣受新人注目,詳洽雲朗官網。

Read More

因雄崛起給力 激勵低分群生學習

教育局推動使用「因雄崛起」遊戲化學習平台來強化學習品質。(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強化學生學習品質並彌平學習落差,台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因雄崛起」遊戲化學習平台融入教學,近期並攜手台南大學進行「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運用資料科學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中低成就學生而言,長期使用「因雄崛起」學習平台,平均成長約百分之一點六至百分之二點八的進步幅度,有效提升其基本學力檢測表現。 由教育部委託台南市教育局開發的遊戲化學習平台「因雄崛起」,上線近四年以來,已吸引超過四百七十八萬人次的國中小學生使用。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透過與台南大學合作進行的大數據分析,「因雄崛起」具備可視化即時反饋及獎勵機制,對於擔心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或被認為能力不足的中低分群學生,能有效激發其學習動機,進一步增強自我效能,進而改善學習成效、強化學力。 「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是以學生的學力檢測成績為基準,將學生區分為高分群、中分群及低分群,並針對其使用因雄崛起平台的答題遊戲功能進行分析,研究果顯示,確實能提升中低成就學生的基本學力檢測表現。 教育局進一步表示,教育局正積極優化平台功能,新增「主題情境式學習」模組,結合生成式AI技術,讓學生在遊戲闖關過程中學習主題知識,並與AI互動進行論證練習,培養關鍵能力。今年暑假正式上線的「登革熱防疫」主題,即是以遊戲闖關方式讓學生深化防疫知識,並在最終關卡擔任「一日里長」,提出自己的防疫策略,寓教於樂、強化實用能力。

Read More

老夫子鑽石婚 歡喜牽手一輩子

人稱老夫子的呂建德與牽手林娟娟和諧走過一甲子。(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老夫子結婚六十年了…」,新市區教職退休的呂建德與林娟娟結婚六十年,今年獲鑽石婚表揚。林娟娟表示,呂建德有著文人雅士的好脾氣,所以一甲子來幾乎不曾吵架,兩人伉儷情深。 由政大教研所畢業的呂建德,對古文相當有研究,更熱愛閱讀,教研所就有個外號「老夫子」,還在新市區創辦讀書會,至今已有三十年歷史,每月都要研讀一本書,然後會員們再彼此交換心得。 呂建德表示,如今眼睛不好又常頭昏,還好老婆總會找好文章念誦給他聽,讓他得以聽到更多的好文章。 兩人牽手了六十年,呂建德表示,當年在媒人的介紹下,偷偷的去看林娟娟上課,等她上完課就直接到教師辦公室向她自我介紹,林娟娟的父親還專程到新市打聽呂家的門風,詢問了兩處人家,都肯定呂家有很好的門風,才促成了兩人的好事。 呂建德說,六十年來即使兩人偶而有不同看法,也是隔天就全忘了,因為天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和諧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印象裡兩人不曾吵過架,如果有,大概也只是一個晚上而已。 林娟娟則笑著說,跟老夫子吵不起來,他很好靜又有著好個性,書念得多,有著文人的大肚量,不會亂發脾氣,所以兩人一直維繫著好感情,歡喜牽手一輩子。

Read More

粉彩畫家劉素君粉彩·呢喃創作展

粉彩畫家劉素君的創作,取材於大自然和日常生活。(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粉彩畫家劉素君,即日起至二十九日在於民治中心一樓大廳推出「粉彩·呢喃」創作個展,展出取材大自然、日常生活的二十五幅創作。 劉素君畢業於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系,長期從事教職致力藝術教育;積極參與藝術社團活動,曾任台南市向陽藝術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國際府城粉彩協會副會長,推廣粉彩藝術,並各獲畫會邀請參加各種藝術聯展近四十次,作品廣受藝術愛好者喜愛。 劉素君表示,粉彩畫適合各年齡層和技能水平的媒材,創作特色在能呈現出柔和、溫潤的視覺效果,適合表達細膩的情感層次,更能營造出夢幻般的視覺氛圍。 傳統粉彩畫作品多以風景、靜物或人物肖像為主,這次展出的作品「等待」,捕捉三位小芭蕾舞者在等待表演的溫馨時刻,畫面呈現童真與純潔的美好;作品「夜深人靜」,老舊的房子在深夜中透出微弱燈光,照映在荷田及草叢上,屋頂的煙囪仍餘煙裊裊,訴說窮苦人家的故事;作品「耿耿於懷」,描繪雙手緊抱在胸前的女子,與花卉融為一體的表現手法,彷彿置身超脫現實夢幻世界,反映出當時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Read More

成大管弦樂社 中北高夏季巡演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管弦樂社《傳成.樂音不息》夏季巡迴音樂會,即將於八月二十七日起,在台中、台北及高雄進行三場巡演,預計演出《造物者的印記》、《可汗》、《阿爾罕布拉》、《光與影》以及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等經典曲目,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平台購票。 成大表示,成大管弦樂社是台灣南部首屈一指的音樂性社團,前身為校內軍樂隊,歷經多年改制與擴充,於一九九五年確立為現今由管弦樂團、管樂團以及弦樂團組成的三團制。成員集結了校內外多方音樂愛好者,演奏閱歷豐富,在歷任指揮、指導老師、團長與幹部們的辛苦經營傳承下,過去數年不論是管樂合奏、弦樂合奏及各重奏項目,皆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有優異表現。 成大管弦樂社今年的夏季巡演《傳成.樂音不息》音樂會,是由鮑恆毅、楊宇綸兩位指揮老師與長號李季鴻老師指導,巡演場次分別為八月二十七日在台中教育大學寶成演藝廳,八月二十八日在台北東吳大學松怡廳,最終場於九月一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出。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書訊

書名:和鏡子說話像一隻鬥魚 作者:紅紅 出版日期:2025/06/26 這本詩集為詩人紅紅的第一本詩集。詩集以時間軸一天24小時推進的方式來編排章節。每個章節,就如同每天有好幾次回到鏡子前面,再次和自己說話。詩集囊括了紅紅自2018年開始寫詩發表以來七年間詩創作的其中99首詩,並邀請同時是寫作者以及自由編輯的蕭詒徽為她的詩集操刀,除了協助詩集的風格定調,更包辦編輯、版面構成以及裝幀設計。 「家中最大的鏡子始終是主臥浴室裡的那面鏡子。她喜歡在鏡子前面流連。她後來懂了,納西瑟斯在水面看見自己的時候,或許並非自戀而是孤獨。詩有時像一塊布,擦拭著她的心靈世界,擦拭著那些與自己有關,或生活林林總總帶來的雜訊。詩更像一面鏡子,有時她在鏡子裡找尋自己,有時鏡子裡的她是真實的陪伴。」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歐洛慕奇散記

  歐洛慕奇 文‧圖/林宇軒 來不及好好整理行李,從英國回臺隔兩天就又再度起飛,前往捷克的古城歐洛慕奇(Olomouc)。這次的旅途比前一趟更加困難,航程之外需要獨自轉搭五小時的巴士,然後是火車,有的地方甚至沒有英文標示,分不清楚是德文還是捷克文。語言不通的好處是,我到現在仍然不知道那班維也納發車的巴士司機,究竟罵了我什麼。 火車的問題不比巴士簡單,車站的電子布告欄並沒有標示列車到站的月臺。我向櫃台人員求救,他們也說不知道,只叫我等。發車前十分鐘,月臺的位置終於像彩卷一樣揭曉,我也像是中獎的投資者順利搭上火車。對面端坐的是一位白髮奶奶,她專注讀書的儀態倒映在一旁的玻璃車窗,外頭的綠意疾馳而過。出了車站,我推開大廳的厚重玻璃門,另一位白髮奶奶迎面而來,對我說了句聽不懂的捷克語。站外的廣場繡球花盛開,一些小孩正湊近花叢玩耍。 在這之前,我對歐洛慕奇可謂完全陌生,唯一的想像來自不久前訪臺的捷克學者宋詩孟( imon Suk)在煮雪家裡的聚會對我說「噢,那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實際踏在這片土地上,的確處處能感受到歷史的氣息:十五世紀的天文鐘、鋪滿石磚的上城廣場、像紅絲絨蛋糕的紅教堂,一切在陽光之下無比醒目。只可惜,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聖三位一體雕像正在整修,無法親眼見到真面目。 到了起司店,我指著玻璃櫃問:這需要冷藏嗎?我只有行李箱,沒辦法冰。店員很緊張,因為不會英語而一直比手畫腳。我搜尋一張冰箱的照片,她看了,對我咕噥幾句聽不懂的捷克語,然後把幾塊起司包好給我。後來進入了一家路邊的餐館,原本想說隨意解決的晚餐令我驚豔到不停讚嘆。 前面的行程其實都不是重點。蒙國科會補助,這次行程主要目的是參與舉辦於帕拉茨基大學的歐洲臺灣研究協會(EATS)年度研討會,我的時程幸運地被安排在會議首日。對發表人來說,最理想的安排應當是越早宣讀完越好,如此就不用一直緊張糾結,可以放鬆聆聽別人的研究或安排後續行程。 這次宣讀的論文是關於2024年青鳥行動的文學實踐。我在報告的結尾開玩笑地說,自己以前的研究都偏向純文學,這是第一次直接觸及政治議題,希望不要有太艱深的問題;聽眾在回報以笑聲之餘,也隨即有人反問。畢竟,誰都知道「純文學」本身就是最政治的產物。除了幾個對研究的問題讓我回頭省思如何修改論文,也有國外的學者私下向我分享他是在Drag Queen冠軍妮妃雅的社群平臺看到相關資訊,才注意到這個社會運動,可見透過網路傳播的國民外交是真有其效果。 首日的發表結束後,我和其他與會者參加了歐洛慕奇的徒步導覽,然後前往駐捷克代表處提供的歡迎酒會。席間,和同樣前來發表的同學慧中、布拉格查理大學的金莎磊(Sarka Masarova)教授聊到:Olomouc到底要怎麼唸?我已經聽到三種以上的發音了。後來自己想想,也許臺語可以翻譯成「烏路矛市」(Oo-lōo mâu-tshī)?我看路上的一塊塊石磚,很多也都黑黑的。 歐洛慕奇的週末,包含超市在內的許多店鋪都會關門,取而代之的是街邊豐富的音樂與藝術展演,顯露出這座古城厚實的人文底蘊。離開會議,我因為不敢嘗試繁複的市區電車系統,於是拖著重物走了一小時到郊區,也因此見識到古城石磚路的威力──行李箱的輪子不知遺留在了哪個路口,我只能或拖或提,步履蹣跚地移動。更驚險的是,趕到回程巴士車票顯示的地圖位置,卻完全找不到站點,連公司的標誌都沒有。情急之下只能向ChatGPT求救,它說:「根據多位使用者與TripAdvisor討論,搭乘RegioJet在類似站點常遇到的狀況包括沒有明顯站名標誌,這與你在現場的觀察情況完全吻合。所以你現場完全沒看到標示是合理且正常的,這正符合這類小站的慣例。」還好人工智慧沒有騙我。 相比倫敦或維也納,我反而更喜歡像里茲、歐洛慕奇這樣低調的城鎮。在幾乎看不見任何亞洲面孔的異國他鄉獨旅,無論是建築散發出的古老與沉靜,或者是對一群陌生人講述臺灣故事的經歷,都讓我真心喜愛這裡,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再次拜訪。 回到臺灣後,整理行李時發現起司已經發霉,看來店員比劃的意思是需要冷藏。而後想起白髮奶奶對我說的話,按照發音查詢,得知她說的是「謝謝」。對於這趟旅程遇見的所有人,我也想衷心地說一聲「謝謝」。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電影

■李雲楓 那些人已經死了,在八十年前 膠片保留了虛幻的影像 聲音被鐫刻在畫面的邊緣 它們反復的講述同一件事情,槍聲與戰火 夢魘與屠殺 而疾病,是其中最慈悲的方式 但如果你聽的夠久,就會在那些熟悉的片段中 聽到一些陌生的東西 一聲模糊的嘆息,一陣遙遠的腳步聲 有時會出現細長的尖叫,恐懼 纏繞於每一幀畫面 但在你再次聆聽時,這個聲音就會消失 彷彿從未存在 不過你會聽到另外的東西 與畫面無關的,怪異的低語 它們會夾雜在一些毫無意義的噪音中 它們會一直向你訴說

Read More

〈中華副刊〉瓊漿玉液佐菸草

■波晏 初次來到這間小咖啡館,還來不及打量環境細節,就被數十種飲料品項給迷惑——從標榜「青春源泉」的紫羅蘭花茶、「記憶之神」薄荷迷迭香到「通靈寶典」的菩提睡蓮,一系列花草茶盤根錯節外,那些用阿拉丁神燈似的細口水沖壺,炫技不斷水手沖而成的精品咖啡,更是不遑多讓!花香襲人的「藝妓咖啡」到混凝柑橘果香及淡淡菸草氣味的「耶加雪夫」……更是這小咖啡館的重頭戲。 但真正讓我猶豫不決的是,那些滿溢酒香的調酒咖啡。過往,我在他處試過些許酒香咖啡的滋味。記憶中,通體透明的伏特加、夾帶草香氣味的甘露咖啡利口酒與濃縮咖啡,三者在不銹鋼雪克杯中,接受冰塊撞擊後,充分融合成為既是咖啡也是酒的邊緣飲料,在注入酒杯後,白沫浮面裝飾以三顆象徵健康、快樂、財富的咖啡豆,讓炙炎熱情與冰雪冷冽的雙重矛盾,掩蓋在世俗慾望的泡沫下——酒精的迷醉與咖啡因的甦醒感高度融合的咖啡馬丁尼,當該算是調酒咖啡的極品傑作吧! 又或者,用滑膩鮮奶油的雪白旋轉舞姿,意圖掩蓋幽暗濃烈曼特寧的黑白制衡,在威士忌悄悄注入些許辛辣銳利後,輕燃的火焰,將味覺與視覺凝結雕塑的愛爾蘭咖啡也是別具風味。 然而此刻我只是渴望脫離尋常的黑咖啡氣味,因而我相信一杯橙酒拿鐵就足以幫我離逸現實。是的,君度橙酒的甜橙氣味,並非是一昧甜蜜的溫柔甘醇,而是含藏酒精強烈勁道,恰好適度昇華拿鐵泡沫過度綿密的黏膩。凝露混搭嗆烈的幸福感,或者等同歌劇《愛之甘醇》中,在看見戀人淚水時,男主角沉浸在自己與女主角彼此相愛的臆想中,因而歌詠〈偷灑一滴淚〉的抒情美感。 很快我就發現這咖啡館的老闆菸癮不小。在這個抽菸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時代,即便是坐擁這間咖啡館的主人,都無法在自己的建築物裡抽菸。以至於每隔幾分鐘他都得到店門外紓解菸癮。 我不愛這小咖啡館撥放的搖滾流行樂,戴上耳機,便選擇隨機撥放我儲存在手機的法國香頌。迎來的是相應此刻的情境——法國創作鬼才賽吉‧甘斯柏在煙霧繚繞中演唱情歌La Javanaise(爪哇舞曲)。在那個尚未提倡禁菸的年代,香菸之必要,在眾多藝文氣味的場所生根蔓延。 咖啡與菸兩者經常連結,或者與西方作家熱愛在咖啡館寫作有關,沙特、西蒙波瓦在巴黎雙叟、花神咖啡館中,邊抽菸邊寫作的情景無非就是經典。至於菸與煙在中文則是經常混淆的同音異義字。實際而言,一菸在手意味著慣性、陪伴,甚至是一種抽離現實的快速良方。也許煙給人一種迷茫感,以至於作家把菸中之煙當作靈感的來源。畢竟,冥想與燃香,往往得以輕易進入出神入化的靈感世界。手中夾根菸,煙霧迷漫中,神也似地開啟了思想靈界的門扉。 我其實嘗過兩次菸。但絕非為了進入寫作世界的孤獨而品菸。第一次是在出版社工作時,與發行部的同事坐在樓梯間的階梯上互吐工作苦水,她友善的遞給我一支英國淡菸,那支菸我吸沒幾口,很大一部分是放任它成為灰燼,儘管抽菸過程並無奇特可言,然則,我卻喜歡這種新經驗的擴張。 第二次則是在德國。有一回,為了練習德語,便邀請一名德國女子到我住處吃點簡單中菜。當天,她帶了她男友一起來。這男伴對中菜興趣不高,倒是對我準備的德國甜白酒相當感興趣,整個精神都集中在飲酒上。至於這女子則是充分的肉食主義,吃完桌上的肉品後,小酌一杯白酒後就問我,她能不能抽菸。為了表示我的開放,我說可以,我也抽菸。儘管她半信半疑,但很快地就興奮拿出她的隨身物:一些泛黃的菸紙與深褐菸草,當場捲了兩根菸,一根給我,一根給她自己。這菸味道厚實辣嗆,完全不同於我的第一根淡菸。理所當然,這支菸的命運同樣是晾在手指頭的時間,比起進到我的肺部時間多。然而,真正更令我驚訝的是,有回和朋友聊天,他提到,德國人老喜歡自己捲菸,並非是為了節約,而是因為菸裡頭可以捲進一點大麻之類的迷幻劑。這麼說來,我也許就在不經意中,迷迷糊糊的嘗試了毒品,但我全然無感啊! 而我更興奮的是,近日偶然得知,文壇女神林文月,在陪伴臺靜農教授後,也學會抽菸。而見過她抽菸的人,說那姿態俊雅! 而我歷經一番煙霧神遊後,我這才發現瓊漿玉液儘管醉人,終究還是要佐以菸草的香氣,才能混凝出跨界的獨特情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