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第1穴 養心內關穴 調養心胸胃不適

養心內關穴。(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常造成作息、飲食不規律,可能會出現心悸、胸悶、胃脹、失眠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養生教學影片,最新一期主題是被稱為養心穴的「內關穴」。花蓮慈院中醫部醫師林尚緯表示,中醫理論對於內關穴形容,有句話叫做「內關心胸胃」,說的就是可透過內關穴來調養心胸胃不適的困擾。 內關穴位於人體12經絡中的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顧名思義,具有保護心臟與心血管的效果,同時還有平衡自律神經與情緒的作用。林尚緯表示,內關穴的位置,在我們前臂的掌側面,當我們握拳時,前臂正中有2條筋突出,內關穴就在2筋之間,手腕橫紋上3指幅的高度,當我們按壓此處時,通常會有明顯的痠脹感。 內關穴調理主要有兩點。第1,內關穴具有可以調節腸胃系統,達到止吐、止嗝、消脹氣的效果。舉凡暈車暈船、手術後的惡心感、酒喝太多導致想吐或是打嗝不止,胃脹氣造成的腸胃不適,這時候按壓內關穴能加以緩解。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按壓內關穴能緩解化療後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又被稱為止吐第1穴。 內關穴第2個主要調理的內容,就是可以調節自律神經與心血管系統,具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的功效。有些人平時個性容易緊張,經常伴隨有胸悶、短氣、心悸、煩躁、失眠、流虛汗等症狀,偏偏在經過醫療檢查後,各項數據和報告又沒有異常,可能會被歸類於自律神經失調,不妨嘗試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常用的保養則分為「按摩保健法」與「刮痧法」。民眾可以自己用拇指持續按住內關穴約5秒後鬆開,或者在按住內關穴後輕輕旋轉,此時會感覺到局部有痠脹感。按摩內關穴,可以選在晚上7到9點,此時正好是心包經循行的時間,每天按3到5分鐘即可。另外,刮痧法是在內關穴前後塗上油膏、精油或按摩油後,將刮痧板垂直於皮膚,以輕柔力道反覆輕刮。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古早味冬節圓

■林榮淑 案頭月曆翻到最後一頁,心頭一驚,一年容易又到了最後一月。 彷彿,瞥見唇角掛著一抹甜甜笑意的冬節,輕移著蓮步,款款向我們招手。 眼睛起霧,時光倒帶,小時候全家人一起製做,一起享用純手工又香又Q湯圓的甜蜜家庭圖像,宛如海潮一波一鏡湧現眼前。 孩提時,阿母把糯米洗淨、浸水,到二伯公家借用石磨磨成米漿。後來,進階到花錢由機器代替人力。姊妹一起提著浸好的糯米和麵粉袋,到使用機器磨米漿的代工店排隊等候。 阿母把裝著米漿的麵粉袋綁在椅條(長板凳)上,下面放一個承接水的桶仔,麵粉袋上頭置放較重的物品把多餘的水分擠壓濾掉,米漿漸漸地被壓成粿粞(糯米團)。 「壓好了沒?」小不點三不五時就問阿母。 「粿粞的水分拄好,圓仔才會好食,耐心等候,食緊挵破碗。」阿母摸我的頭笑著說。 不早也不晚,總是在晚餐用畢,阿母從椅條上取下軟硬適中的糯米團。姊妹們立在一旁,欣賞天才老媽展現手藝。阿母擘一小塊粿粞,炊熟成為有黏性的粿酺,再挼入放在圓形淺竹筐內的粿粞裡,有時會加幾滴由。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尾指一起把離圓形淺竹筐內較遠的粿粞撥向自己,大拇指和手底順勢壓拍,用力挼齊,挼到粿粞柔軟富彈性,韌性滑溜卻不會裂開時,分出一小部分加入「紅花染」粉末揉勻,等候成為一顆顆的紅湯圓;留下來/維持原色的,等待成為白色湯圓。到此,前置作業底定。 摩拳擦掌候在一旁的小蘿蔔頭,用武時刻到來了。大家一起來,歡歡喜喜挲圓仔。 這時候,一邊搓湯圓,一邊聽曾代表阿猴城到府城參加演說比賽的阿母講古。記得的情節大概是,冬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秋天農忙結束後,農閒讓老祖先思考如何製作點心。冬至又是一年日照最短的日子,形成一個交接時刻,紅湯圓表示吉祥,白湯圓象徵潔淨,紅白湯圓也意味著陰陽交替。最後特別強調,吃了湯圓就可以在自己的年齡加一,多長一歲要更懂事才好。 故事聽完,小小顆的紅、白湯圓擺滿了大小盤子和圓形淺竹筐。大家洗手,上床睡一個最長的覺。 隔天早上,阿母烰圓仔、祭拜祖先,將紅白湯圓黏貼在大門兩旁門上頭,虔誠的阿母把古禮全部走一回後,最後祭拜孩子的五臟廟了。小不點邊吃甜湯圓邊說,這一顆一定是我搓的,我吃到自己搓的湯圓,覺得特別好吃,好運到。 晚上,香噴噴的鹹湯圓上桌,餡裡瘦肉單薄,佐料是阿爸菜園裡剛摘回來的茼蒿、芹菜切成珠。父母的愛溢滿湯頭,人間美味,唇齒留香。事隔幾十年,每回味一次,心頭暖一次,眼眶漲潮一次。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針藥併用治療中風後手腳麻木

69歲男性患者,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復健後右側肢體無力改善,但開始感覺皮膚麻木感,服用西藥後效果不彰,經友人介紹至本院所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偏瘦且面色淡白;聞診:聲音綿弱;問診:右側肢體麻木、走路時而無力感、晨起口乾、右側肢體皮膚易搔癢、大便日行;舌診:『舌尖紅且地圖舌』;脈診:『左關尺細澀,寸浮取略緊』。中醫證型:『肝腎血虛,略有寒邪』。內服處方思維:『祛寒養血』。內服中藥配合針灸循經取穴治療2個月後,上述諸症皆癒。 發麻感(numbness)為皮膚感覺異常的其中一種。長期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腫瘤壓迫、糖尿病、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或中風皆可誘發此症狀。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中風,統計顯示台灣的住院急性中風患者約70%為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的病因最常見者為大血管粥狀硬化腦血栓、小血管阻塞、心因性腦栓塞。 腦中風後遺症常見一側手或腳突然感覺麻木,對冷熱觸痛感覺消失,或沒有力氣。臨床治療方式依不同病因而異,輕微神經壓迫造成發麻以復健或服用imipramine、duloxetine、pregabalin與維生素B12,若保守治療無效則可能要手術。 中風屬危急重病乃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臨床病證: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病因以積損正衰為主,病位在『腦』,常涉及『心、肝、腎、脾』,其病機多由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病性:多為本虛標實,在本為肝腎陰虛,氣血衰少;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瘀血阻滯,氣血逆亂。治療方面,結合病類(中經絡、中臟腑的不同)、病期(急性期、恢復期、後遺症期的不同)及證候特點,而採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絡、平肝熄風、清化痰熱、通腑化痰、益氣活血、育陰熄風、醒神開竅、回陽固脫」等法。 中風病的預防,在於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室、調情志。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進行適度的復健鍛鍊,避免過食肥甘厚味、菸酒及辛辣刺激食品。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臺南新藝獎專刊〉2024臺南新藝獎×臺南400南巷藝事

臺南新藝獎以發掘「下一個藝術新星」為核心精神,今年恰逢臺南400,除既有十檔藝廊特展,策展人胡朝聖結合當代藝術與歷史街區,策畫「南巷藝事」巷弄特展,邀請歷屆十一位新藝獎得主,攜手十處類型各異的巷弄空間與店家,期望讓文化美學融入市井街道,讓人們對城市空間有不同藝術感知體驗,進而串連城市點與點路徑,轉化巷弄為藝術的網絡地圖,呈現老屋再生、歷史街區與藝術浸潤相輔相成的美學氛圍與成果。 ★離塵藝術─2020得主張郁田 離塵藝術位於一棟日本百年官府古蹟,展覽融合當代藝術與古典文化,用前衛當代角度,將實驗性想法注入百年建築中,激發觀者全新藝術體驗。張郁田創作理念為日常生活職業選擇及社會和家庭對自身期望,雕塑作品以寫實手法,刻劃社會期望差異所產生的矛盾議題,呈現人們在無助中尋找生存意義的掙扎。  ★Round2 Space-PURE眼鏡驗配所─2016得主陳泳丞 新潮眼鏡店Round2 Space展現眼鏡世界的藝術面貌,期望帶來與眾不同的美好體驗與生活品味。陳泳丞《環狀細胞II》,以鏡片巧妙呼應空間陳列,作品延續在工業綠洲的創作經驗,透過顯微鏡觀察,發現細胞會著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戶外裝置作品採用機械裁切和手工製作,映照並回應空間、天氣、季節等環境變化,體現生態樣貌與情感記憶。 ★Bar Alter─2023得主胡縉祥 老屋改造的Bar Alter意旨藉由與他者接觸,改變自己想法,打造舒適空間與氛圍,交流激盪出不一樣想法與火花。胡縉祥《現代龐貝》透過網路大數據重現過去熱門新聞事件,視覺以古城概念建築意象呈現,塊狀建築不定時落下後分解,象徵新聞事件出現和消失,觀者可透過手機連結網址,輸入關鍵字,將自己想法融入作品,為夜間酌飲增添獨特體驗。  ★小轉角ArtDeCorner─2015得主劉芸怡×2019得主洪譽豪 建築團隊和光接物整修近百年木磚老屋,成為小轉角藝文共享空間。劉芸怡的攝影創作,關注空間變遷對人心理影響,拍攝不同城市的廢棄房屋,將建築、記憶與歷史聯繫,並組合成一個壓縮時間、猶如紀念碑的空間場所。洪譽豪《鎮誌‧人徒5G VR體驗版》探討臺灣臨海城鄉演進與移民拓墾歷史,運用3D掃描技術數位化保存地域風貌,透過5G雲端運算和VR體驗,讓觀者探索信仰與地域記憶的聯繫。  ★鷲嶺食肆─2018得主林書瑜 由阿霞飯店經營的日式料亭鷲嶺食肆,取名自所在古地名鷲嶺為海拔14公尺,14音同食肆,販售推廣各類傳統台菜小食。林書瑜《未失的訊息》於後方庭院展出,藝術家將自然、科學現象的觀察,藉由互動、機械動力、光影等空間裝置,轉譯自身經驗與感知,詩意的呈現人在當代社會的狀態、處境與提問。  ★綠皮開心果─2020得主曾彥翔 綠皮開心果是臺灣第一家提供開心果冰淇淋工坊,引進中東及義大利開心果,自行烘焙研磨成醬,傳遞簡單卻層次豐富風味。曾彥翔《於一方陽光中擺盪》拍攝周遭環境光線、影子、風的意象,帶入影像中,在靜與動、意象與物質間迴盪,將事物再次指涉回自然景觀。作品挑戰過往對影像既有認知並呈現自然中微小之物相互共鳴狀態,開啟一場有機、流動對話。  ★陳德聚堂─2023得主胡宮雪娜 胡宮雪娜作品於市定古蹟陳德聚堂展出,亮眼吸睛的巨型充氣奇獸「平安平安平」與古蹟空間相映成趣,結合故鄉沖繩風獅爺與臺南安平劍獅,寓意吉祥除魔,期許平安美好未來。陳德聚堂三百多年來一直庇佑後代子孫,結合傳統與現代語彙的巨型奇獸,彷彿穿越歷史時空,共同守護著平安。  ★Detail dessert─2016得主黃韶瑩 Detail dessert的甜點理念為細節把控,力求調味清爽不甜膩,恰到好處的調味,正是Detail的體現。黃韶瑩透過觀察周遭人、事、物,將所有物件與周圍所帶出著某種框架氛圍結合,《在我眼前的門檻》展於樓梯下方角落,試圖改變其既有形狀與位置,賦予更多想像空間。  ★看見綠花藝─2023得主張善學 看見綠花藝為老屋改建的溫室空間,保留天然氛圍,以多元花藝技法,呈現豐富自然之美。張善學一系列以植物為主的平面繪畫創作,透過精確且自由描繪筆觸,邀請觀者產生共感,表達對自身成長土地認同,思考自然與人文歷史關係。植物繪畫與花藝溫室完美結合,為觀者帶來放鬆身心的秘密花園。  ★目栮物物─2015得主陳君岱 選物店目栮物物透過精心挑選物品,讓顧客從中探索內心與生活連結,找到契合物件。陳君岱《紙形》將紙張透過各種手工技法製作成小雕塑,搭配相應框架與底座,呈現她對蒐集、重組及重新定義事物偏好。展出作品皆像是原本就存在這個空間裡一樣,融為一體,毫無違和。 臺南新藝獎「無際棲域」及「南巷藝事」展覽,至4月14日於20個特色空間同步登場,邀請民眾漫步臺南,相聚在新藝獎這個無邊、無際、無垠的棲居之所!詳洽「Next Art Tainan臺南新藝獎」粉絲專頁。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d More

打噴嚏非過敏 女童妥瑞氏症

醫師江國樑提醒家有孩童的爸媽,妥瑞氏症症狀多變,加上最近是過敏好發季節,易與妥瑞氏症混淆,呼籲家長多留意孩子的表現症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今年7歲的小瑜,最近噴嚏一直打個不停,原以為是過敏,但去了診所服藥後,症狀卻未改善,因此又至光田綜合醫院兒科就診,醫師發現她並不是過敏,而是因妥瑞氏症才出現難以控制的打噴嚏現象。醫師提醒家有孩童的爸媽,妥瑞氏症症狀多變,除了臉部不正常的抽動外,有時也會出現打噴嚏、眼睛抽動等現象,加上最近是過敏的好發季,易跟妥瑞氏症混淆,呼籲爸媽多加留意孩子的表現症狀。 兒科醫師江國樑指出,打噴嚏、咳嗽、清喉嚨,除了可能是感冒、感染或過敏外,也可能是妥瑞氏症,但妥瑞氏症跟過敏患者症狀不太一樣,例如前者不會出現明顯的鼻塞或流鼻涕、白天咳嗽很嚴重,晚上睡覺時又好了;跟氣喘兒相比,也無明顯痰音或喘鳴音。而妥瑞兒患者鼻內膜不會腫脹、也沒有鼻炎兒童常見的黑眼圈。 此外,也有妥瑞兒一開始猛眨眼睛,以為是眼睛過敏,看眼科醫師怎麼看都看不好,最後才被兒童神經科醫師確診為妥瑞氏症。如果進行過敏治療後症狀仍未好轉,尤其是出現以上「非典型」症狀,切記要至醫院兒科尋求專業的醫療意見。 江國樑表示,妥瑞氏症是一種神經發展異常的症狀,多好發於5至15歲的兒童、青少年身上,這個疾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發展,但常因患者有不由自主的抽動、眨眼、清喉嚨,甚至發出怪聲、罵髒話等症狀,而引來他人異樣的眼光。妥瑞氏症發病的原因仍不甚明確,但當孩子遇到生活上的改變或環境壓力時,有可能會讓症狀加劇。 江國樑詢問小瑜家庭狀況,媽媽表示去年剛與丈夫結束婚姻,目前獨立帶女兒生活,可能因此增加孩子心理壓力,加劇妥瑞氏症問題。 妥瑞氏症的治療除了藥物外,心理諮詢也相當重要,以及家庭環境的同理支持,在1到2個月的努力下,小瑜的症狀終於慢慢緩解,讓媽媽安心不少。 江國樑提醒家有「妥瑞兒」的家長,妥瑞兒因為不由自主的抽動,或無法控制的言語,而被外界誤解,除了充分與孩子的老師、同學溝通之外,互動時也需要更多的同理與支持,甚至適時「忽略」孩子的動作,也會讓孩子比較放鬆,有利症狀的緩解。不少妥瑞兒在長大後症狀就消失了,只有約1/3的人症狀會持續至成人,但通常都會比兒時減緩很多,所以不須太過焦慮。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The Kia EV6省電王挑戰賽起跑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The Kia EV6作為Kia首款純電車型,在上市後舉辦媒體環島試駕中,曾創下9.7km/kWh的出色電耗成績。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規劃「The Kia EV6省電王」車主挑戰賽起跑。完賽車主皆可獲得U-POWER快速充電金500點,冠軍可獲U-POWER快速充電金10,000點。活動已開始報名,詳細資訊請至官網查詢。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全新BMW X2/純電iX2/M35i 打破界限 強勢登場

BMW X2與iX2純電車款,導入X2 sDrive20i M Sport、M35i xDrive與iX2 xDrive30 M Sport等3種車型。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BMW再度打造出全新世代X2運動跑旅,同步注入智慧電能概念,首創iX2純電跑旅。外觀專屬六角形輪廓搭配光型LED頭燈,首次提供全景式玻璃車頂,全車系標配包含BMW Operating System 9使用者介面,導入全新QuickSelect快捷選單和功能鍵,大幅提升整體情境氛圍的沉浸式用車體驗。全車系搭載變換車道輔助、自動駕駛輔助以及360度環景輔助攝影等功能。BMW總代理汎德正式發表X2與iX2純電,將導入X2、M35i與iX2等3種車型,售價分別為新台幣225萬、289萬及237萬元。 BMW iX2採用全新第5代eDrive電能科技,搭配總容量達到66.5kWh的鋰電池模組,綜合前後軸同步式電動馬達與xDrive可變四輪傳動系統在搭配Sport Boost衝刺功能之下,可創造出313匹的最大馬力輸出與494牛頓米的最大扭力,最高續航里程可達449km。iX2最高可支援130kW的充電功率,透過高速充電站,iX2只要充電10分鐘就能補充最高120km的續航里程。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SUBARU雨季健檢 回廠享好禮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適逢梅雨時節,SUBARU推出「雨季健檢」活動,即日起至5月底,凡預約回廠將提供包含輪胎、煞車、引擎室、車電等涵蓋全車四大系統、共20項免費健檢,並享輪胎/胎壓偵測器及原廠零配件優惠。滿額8,800元,贈送頂級雨刷精。滿額16,800元,贈送原廠車用收納袋。滿額23,800元,贈送SUBARU原廠車用傘。 「2024 SUBARU雨季健檢」優惠包含:凡安裝新上市胎壓偵測器,可享優惠價6,600元。選購4條輪胎享胎壓偵測器85折加價購優惠。雨刷膠條可享88折優惠。指定零件包含來令片、碟盤享88折優惠。詳情請洽官網。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車壇新科技〉《守護的力量》VOLVO AI體驗首展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VOLVO自1959年率先發明三點式安全帶、並無償開放專利供所有汽車品牌使用,可見VOLVO對於生命的重視。VOLVO每一款全新車型不僅在電腦上經過上千次模擬測試,也會在碰撞實驗室進行超過百次的實車碰撞測試,印證各種情況與主被動安全配備的互動結果,造就如今的City Safety都會安全防護、SIPS 側撞防護等系統。 日前VOLVO《守護的力量》AI體驗特展,首度展出因嚴重事故報廢的電動車XC40 Recharge,能親眼一睹電動車使用高強度硼鋼製造而成的籠型車體結構,為前後撞擊緩衝區提供最有效的力道分散,在車體前方潰縮區加強下方防撞鋼樑結構,降低電池被刺穿的風險,同時以鋁擠型底樑與電池架維持車體側面結構穩定,進而保護高壓電池模組結構,結合三層防火結構,並具有IP67防塵防水性能,提供車主全面性保護。 VOLVO持續不懈,往「沒有人員因為乘坐VOLVO而喪生或嚴重受傷」邁進。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New Ford Kuga 最香專案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New Ford Kuga推出後,無論是跑旅ST-Line Performance,或是Vignale,獨家具備同級唯一「極勁動力輸出」、「領先智駕輔助科技」及「唯一通過比利時Lommel賽道耐久測試」等產品優勢。本月Ford邀請吳泱潾與Kuga聯手推出最香尊榮組合,包含最香限時尊榮價(含舊換新)—EcoBoost 180超值休旅79.9萬起、EcoBoost 250 ST-Line性能跑旅101.9萬,及到全台Ford展間試乘,有機會獲得全球唯一Kuga限量聯名香水。 本月預約試駕Ford全車系可獲LFP香料香水實驗室為Ford調製的「ST-Line野性魅影」或「Vignale雋雅之韻」香水,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