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監委端節確診 不影響公務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監察院四日指出,有四名監察委員在端午連假期間確診,正在進行居家照護隔離,但不影響院長陳菊、副院長李鴻鈞的公務運作。 監委紀惠容日前在臉書貼出寫上名字與檢驗時間的快篩試劑照片,而快篩試劑顯示為陽性。她表示,自己的症狀是頭疼、輕咳,而這是遲早要來的事,應該沒事。 然而,監察院昨日指出,包含紀惠容在內,共有四名監委在端午連假期間確診,但因確診發生在端午連假期間,已降低院內接觸機率,也不影響陳菊與李鴻鈞公務運作。 監察院指出,後續將持續貫徹相關防疫措施,力求防疫周延,而為擴大現有防疫功能,安全及衛生防護小組已啟動關懷機制,除了主動提供確診人員防疫資訊,亦協助相關醫療指引及緊急協助等服務,使其防疫期間能全方位掌握防疫資訊。

Read More

〈中華學園〉泡茶學問大

彰化市南郭國小三年十六班 ◎歐芷芸 市面上有五花八門的手搖飲料店,但我偏愛家裡泡的茶,茶的顏色很特別,它沒有咖啡那麼深沉,也沒有橘子那麼明亮,而是漂亮的琥珀色,讓人看了很安定。每一次看媽媽津津有味喝著茶,我不禁好奇,茶有這麼好喝嗎?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向媽媽說想學泡茶。媽媽先將杯子溫熱,然後教我用小勺子將茶葉撥進茶壺裡。我慢慢將熱水注入茶壺,茶葉像盛開的花兒,一片一片綻放它最美的姿態,也像破蛹而出的蝴蝶準備展翅。迷人的茶香撲鼻而來,真令人興奮不已! 看著倒出的茶湯熱氣不斷往上冒,我以為大功告成了,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卻不小心打翻了,燙到了手,痛得我眼淚流下來。媽媽說:「泡茶和喝茶都不能急,一壺茶好不好喝的要素在於茶葉的份量還有泡茶的時間;喝茶也是一樣,要用聞、看、啜飲的方式慢慢喝,才能喝出茶的香氣。」我摸一摸手,發現小小的一杯茶,學問卻如此之大。 喝自己家泡的茶,去油解膩又有益身體健康。當我端起香氣撲鼻味道甘醇的茶,總能讓味蕾留下深刻的印象。

Read More

〈中華學園〉品評龍蝦料理

南科高中二年十一班 ◎林彧睿 宛似外星生物般的肢與殼,一身暗綠色又帶刺的盔甲,搭上兩柄匕首似的螫,不知首次接觸它的人類祖先作何感想?想必是驚駭間略帶好奇吧?但不論如何,在歷代人們的料理與實驗下,那外星入侵者,終究在廚子們刀與油鍋間,開膛剖腹,成為盤上的華麗龍蝦大餐。 龍蝦始終是令人驚豔不已的食材,在未被料理前,總是在水族箱中供人觀賞,但那兩柄匕首必定得先被綑成一雙無助的短棍,除了捉拿方便外,它們因那高貴的自尊受同伴偶然踩踏而大打出手,以致斷手斷腳,更是大忌。 到了砧板上,龍蝦仍有自己的一番堅持,只見牠肢節張揚,掙扎求生。據有些研究顯示龍蝦感官敏銳,直接拋入熱鍋中使其痛苦無比,而想當然爾便以腥酸的肉質回報殘忍的料理人。正確作法乃是以刀快速刺入它額間,果斷的令其斷氣,始以火或烤或煮。 而龍蝦在火焰與蒸氣的冶煉下,殼內原本有幾分腥臭的生肉逐漸成了白彈美味的模樣,但廚師們可不能止步於此,小心翼翼的將殼分離,龍蝦的肢體在盤上顯露無遺,而再以擀麵棍將那肢節中的肉不疾不徐的推出,再作擺盤,龍蝦的價值方能完全展出。 自古慢工出細活,龍蝦高貴之處不在那鮮美的肉質,而是過程中那一步步的細節與謹慎,哪怕是一個環節的小錯,便可能令其無法發揮其原有美味,是故應步步為營,應事先了解料理計畫,進而採取精準的料理方式,這,不正和人生一般嗎?

Read More

〈中華學園〉老師「斯卡也達」

台南市新南國小六年四班 ◎謝沅蓁 老師,一個平凡又偉大的字眼,是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是老師讓我們懂得禮貌待人的道理,時光飛逝,六年的時間轉眼間就過了,我們即將畢業了,今天,我想向您訴說我所有的點點滴滴。 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就像夜晚行走的行人,而老師則像是照明的路燈,不斷的照亮我們前方的路,不會迷路。在這六年的學習生涯中,我從一個單純天真的兒童,變成有知識、有禮貌的小學生,因為您毫不吝嗇的將知識、做人的道理都教給了我,您十分的疼愛我們,我從內心的深處敬佩的感激您。 親愛的老師,回想起這六年的時光,每一次成功,都有您的汗水;每一次失敗,都有您的鼓勵;每一點進步,都有您的幫助;每一滴努力,都有您的心血,然而,無論任何事都改變不了您對學生的關懷和對教學的熱忱。您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我們樹立了值得學習的榜樣。 我即將離開這所學校,邁入國中生活,新的環境、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老師,謝謝您的諄諄教誨,我們會銘記在心。老師,我想對您說:「斯卡也達!」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十月

Don Thompson/作 小田不讓切/譯 我曾經認為大地 是有話要對我們說的, 當野花們 來到你手上 彷彿它們是溫馴的。 漸漸的,我認為, 風會開始帶著意義 若我盡力傾聽 並虔誠的做筆記。 那是春天。 現在我就不確定了: 無雲的天空有著平空的情感 豐收後犁過的田 看來如此毫無言語, 隱藏著它們自己的議程。 這個下午,桃樹的落葉 吹過它們 彷彿秋天給我們寫了一封長信, 改變了念頭, 便將它撕成小小的碎片。   原詩作者簡介: Don Thompson(湯盛唐)是當代美國詩人,曾在住家附近的監獄執教,退休後與妻子定居於加洲位於棉花廠的家。<十月>出自他2009年出版的詩集《Where We Live》 (《我們居住的所在》,Parallel Press)。

Read More

〈中華副刊〉回到18歲

■蔡哲明 你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一旦庸常生活霸凌你的心智,是否記得那年的初心,帶著決心和希望啟程,如今在常軌上行駛的我,偶而也幻想著第二次的人生,就在那夜夢回了18歲。 我看了看鏡子裡的青澀臉龐,明顯感受到源源不絕的青春活力,下課的鐘聲再度響起,我使勁地在走廊奔跑,即便我知道這一切有多不真實;但我卻只想把握這次機會,換掉當年的第一志願─新聞系。 老師一如往昔在講台上賣力上課,同學稀稀落落的各就各位,這是2004年的酷暑,正值專四那年準備考試,我依舊坐在講台前的第一個位置;心想這次考二技的報名表要交出去,還要填上原來的機械系,看了看黑板上的日期確定就是今天,班長還吆喝提醒同學交出報名資料,我想…改變命運的時機點終於到了!然而,一本剪報書從抽屜掉了出來,記錄了2004年的總統大選、臺北101完工啟用、七二水災、國道三號全線通車、雅典奧運跆拳道男女第一量級朱木炎與陳詩欣奪得奧運金牌等時事,看到每張剪報底下洋洋灑灑的尋章摘句,也想起了當年轉換跑道的那份初心。人生就是充滿無數選擇,總有在年輕歲月背負夢想,卻在最後用盡氣力懷疑自己,此刻突然感謝逐步增長的年齡所帶來的微薄紅利,於是,再度做了20年前的同樣決定。 那夜我夢回了18歲,終究還是沒有選擇走另一條路,而是重新檢視過程做出相同決定,原來一個人生命的精彩時刻,在於愛他自己的當下。

Read More

〈中華學園〉花花世界

台中市龍津國小六年乙班 ◎紀博仁  

Read More

〈中華副刊〉她的一句話

■南峽 也許年紀漸長,就會開始檢視來時路的點點滴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在自己的生命裡烙下永恆的印記。而我常常會想起在高中時期,一個與我並不熟悉,但她的一句話,卻深深的影響著我的人生。 高中時,我從高雄到台北讀書,想家,再加上不適應台北的環境,所以高一我的成績是一團糟。第一次期中考竟考了全班倒數第七名,猶記要寄成績單回去的那個傍晚,外面下著雨,我淋著雨將成績單放進郵筒的那一剎那,情緒瞬間潰堤,臉上不知是淚還是雨。這讓我灰心洩氣極了,也對自己很沒有信心。之後的考試雖略有起色,但仍是屬於後段班。 每當同學們在說外地生都很會讀書這類的話,我都羞愧的無地自容,每一個字都像劍般的刺在我的心頭上。因為除了我之外,班上的外地生的確個個都是名列前茅,是班上的常勝軍,就唯獨我,彷彿是被上帝遺忘的小孩,或是更難聽些,就像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彼時的電腦尚不普及,成績單都是用人工手寫的,而每班的前五名會特別標註,讓人一目了然。我看著這五個數目字發呆,覺得它們離我好遠,高中三年應該都會和我無緣吧,我常如是想。 當時的我住在中和的叔叔家,與我的學校中山女高有一大段距離,坐車都要坐好久。這一天我要從學校回叔叔家,上了公車,找了個位置坐下來。不久一個同校的學生也上來了,她就坐在我旁邊。因為實在坐太久了,所以她主動和我交談,我們聊了一會兒,她忽然很認真的跟我講「妳以後會考上國立大學」,三十幾年前,大學的錄取率才30%左右,要考上國立大學更是困難。我問了她好幾次真的嗎?真的嗎?她很篤定的點點頭。我不知她對我那來的信心,我都不好意思跟她說,我的成績在班上倒數會比較快。 可是她這句話好像真有魔力般,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到了高二我的成績已是班上的十一、二名,到了高三的一次期中考,我認為與之無緣的五個數目字,竟然和我產生連結,我的名字後面有個「4」字,我是班上的第四名。我高興的泫然淚下。而我也如她所說的考上國立大學。 其實我和她不熟,在學校遇見也是點點頭而已。高中畢業後,我知道她上南部的大學,我們完全沒有聯絡。但是她當初的那句話,真的在我的生命起了了不起的作用,即便已過了三十幾年,我依舊對她有深深的感謝。

Read More

陳勝咸 超級大產公

「只要寶寶想來領略世間風情,我必用這雙手來確保其安全到來」,陳勝咸強調迎接新生命的使命感。(陳勝咸提供) 「只要寶寶想來領略世間風情,我必用這雙手來確保其安全到來。」大安婦幼醫院院長陳勝咸行醫卅三年,已接生二萬五千多名嬰兒,曾經單日接生最高紀錄十三個娃,同事和外界送給他一個外號「超級大產公」。 陳勝咸出身台南安平,是當地陳姓兩大部落之一的「榕樹腳陳」家族,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進入奇美醫學中心服務,經歷婦產部主任、部長;在婦產科這個最忙的大科,工作雖忙,好學的他也不忘到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並在南台科大及高雄醫學大學任教,後來離開奇美和朋友一起經營婦幼醫院。目前也擔任台南女中家長會長。 一九九八年陳勝咸還在奇美醫院服務,以精湛的接生技術贏得外界的信任,並建立口碑,當時整個醫院上下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員工及眷屬要生孩子,一定會指名要他接生。除了接生功夫一流,陳勝咸的專擅在神奇的臍帶血研究,並於國際期刊上發表多篇臍帶血相關論文,也獲得多項殊榮。 有一天,陳勝咸在奇美醫院值班,那天也不知道為什麼來醫院生孩子的特別多,到下班之前已接生了五個寶寶。下班後,腳還沒踏入家門,醫院叩機響起,立刻趕回接生;結束後換裝回到家,才準備開大門,叩機又來,再度飛車趕到醫院;忙了一整天,原想能夠早點回家休息,不料,就在多次回家的路上屢遇醫院的連環叩。那天,他在醫院和家的路上來回往返不斷,始終沒踏入家門一步,從當天下午五點下班,竟一直忙到隔天早上八點才闔眼休息,連續接生八個嬰兒,若再加上白天已接生的五個,當天加起來總共十三個娃,有剖腹也有自然生產,皆母子平安。陳勝咸那天忙翻了,完全沒時間休息,如今回想起來,他戲稱,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大產公八進產房而未歇。 肩負「迎接新生命到來」的使命,雖然婦產科的工作累又繁重,且面對少子化的大環境,陳勝咸仍不改其選擇奉獻婦產科的初衷,同時更加堅定其從醫的信念。 (記者葉進耀)

Read More

〈中華副刊〉傳承

文/攝影 黎亘 一封不足二十克的信,載滿了我沉甸甸又飽滿的愛意,但這些不全來自於我。 她喜歡在朋友面前展示我念想著她而寫下的幾行詩句, 但比起妳當年的詩信我還是不敢當。她是不屬於我的奇蹟,而我不曾與妳定下海誓山盟,妳的文字卻嵌進我的肉裡,化作我的血肉蔓延至我的全身。妳羞怯,卻愛的熱烈。我坦蕩,卻欲言又止。 時隔多年,妳的字仍舊入口即化,有著令人陶醉的濃郁熏香。 那年妳在巴黎,這座我日夜思念的城市,寫給我的信中只有一行字: 「錦瑟無端五十絃, 一弦一柱思華年」 我一笑,我知道,即使是巴黎也會傾倒於自己在兩杯酒中的倒影。 我在學妹們的眼裡是出了名的早起,妳的信卻不曾遲到,甚至讓我開始期待每個清晨出現在我櫃子裡的詩意。我的內心如一座高大寬敞,被芬芳鮮花填滿了的宅邸,而妳的詩句正是那一朵朵盛開的花朵們。端正的,與妳英俊面容一致的筆跡蠱惑了我的心,卻未撬開我執拗的唇。 毫不氣餒,妳對我說:「願你倔強自我如我今日所知 」 如今,妳的字依舊滋潤著我,而我字裡行間也飽含了妳當年的真心。這傳達不到的念想終究來自於妳的傳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