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21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本土確定病例,為居住在文山區50多歲女性,無國內外旅遊史。經疫情調查發現,個案於市場工作時曾發現有鼠類出沒,於1月1日起出現發燒、乾咳、頭暈等不適症狀,經住院採檢驗後於20日確診,個案目前已康復出院,接觸者無疑似症狀,且個案居家及工作地周邊環境已於1月20日完成清消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全國近3年(111至113年)確定病例分別為5例、6例及3例。因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傳染途徑係經由吸入鼠類分泌物或排泄物、接觸遭病毒汙染的空氣或物體、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等方式感染。
因此,預防方法主要是防鼠,並避免接觸到鼠類及其排泄物與分泌物,包括住宅、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或食品工廠均應加強環境清潔,適時驅鼠、採取防鼠措施及發現時立即滅鼠。
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春節前清掃住家及工作環境時,務必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汙染物,並使用塑膠或橡膠手套防護,避免接觸鼠尿、鼠糞或鼠屍。
若已觀察到老鼠出沒蹤跡或鼠糞,應以漂白水以1:10比例稀釋後,潑灑於受汙染環境,待消毒30分鐘後再行清理,並切忌使用掃帚、吸塵器或拖把等,避免揚起灰塵吸入病毒或汙染其他區域,而應使用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並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如有使用捕鼠器捕獲鼠類後,亦應清洗消毒並曬乾再行收存。
民眾若出現發燒、頭痛、暈眩、出血等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