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大專利申請 連7年私校第一

崑大連續七年蟬聯發明專利申請數全國私校第一,其中視傳系鄭中義(右)教師團隊以「年曆組」榮獲二0二三台灣創新技博會金獎。(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連續七年入選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布的專利申請百大學校排行榜,在私立科大中屢創佳績,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更連續七年穩坐全國私校第一寶座。自一一0至一一三年度亦蟬聯全國私校發明專利申請數與獲證數雙料冠軍,展現強大研發與創新能量。 根據智慧局公布最新資料,崑大以四十六件發明專利榮登全國百大榜單,總排名第五十六,為全國私立技職體系表現最亮眼者。學校近年積極推動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媒合各院系教師將研發成果授權企業,帶動技術落地與商品化。近三年技轉金額合計達六三0八萬元,年均超過二千一百萬元,遠超過教育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申請門檻(三年二千萬元),也優於全球鏈結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相關標準。 研發成果亦百花齊放,機械教師劉鑑德團隊以「氣動肌腱之磨潤性質的研究」,突破傳統材料限制成功運用磨潤科技與3D列印技術,提升氣腱耐用性,並獲得二項發明專利。公廣郭靖邦、時尚呂之蕙與資工張慶寶老師共同研發之酪梨染布「斗笠」作品,結合大內在地酪梨資源與AI辨識技術獲得設計專利。視傳教師鄭中義團隊則以年曆設計作品「臺味俱全」獲得二0二三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並衍生年曆組獲得一一二年台灣創新技博會金獎。 校長李天祥表示,崑大長期致力於建構良好研發與創新生態系,除提供教師與學生完善專利申請輔導及激勵措施,更透過跨領域合作與產業導向研究策略,推動學術成果轉化為具體應用,成功打造具競爭力創新研發平台,提升技術含金量與市場價值。

Read More

橋中親子電影院 開啟對話契機

永康橋中親子電影院恬動,用影像打開生命與親情的對話,增進情感。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舉辦親子電影院活動,邀請家長與子女一同欣賞由魏德聖執導演的兒童生命教育電影《BIG》。 透過電影情節與角色詮釋,學生們學習以他人的經驗換位思考生命中的挑戰與困境,也在親子觀影過程中開啟對話契機,拉近彼此距離增進情感。 電影《BIG》以「活著就是最好的禮物」為主軸,講述六個不同背景的家庭在兒童癌症病房中的酸甜苦辣與深刻羈絆。 校長謝連陽表示,這場活動是親職與生命教育的結合。他提到,希望父母們能像孩子剛出生時那樣,記得多鼓勵、多肯定孩子;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因為活著就是最棒的禮物。這句話道出了身為教育者對於孩子與家庭之間連結的期待,也展現了該校推動品格與情意教育的用心。 活動邀請學生的家長、長期熱心公益的「月慈媽媽」陳怡文擔任引言人。她多年來持續投入公益行動,曾多次協助舉辦《BIG》在台南各大戲院公益包場,也常帶著家人一起參與志工服務。這次更主動自費購買電影公播版授權給大橋國中,讓全校師生與家長都有機會欣賞這部感人至深作品,誠摯的付出令人感佩。

Read More

帆布重生 南應大袋來時尚

南應大時尚系產學攜手帆布重生時尚再啟特展,學生們將回收的PVC防水舞台帆布,轉化為獨具風格與功能性的時尚包展出。(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時尚設計系攜手FOCUS時尚流行館與林百貨,共同推出「Re-FOCUS營造帆想─帆布再造環保特展」,師生結合創意設計實作與環保再生精神,打造逾一五0件帆布時尚包作品,並響應422世界地球日將開放義賣展出作品。 南應大時尚系此次展覽作品製作,邀集時尚系專業師資帶領一、二、三年級學生共同參與設計發想及開發製作,學生透過異材質拼接、創意剪裁與手作縫製等手法,將來自百貨公司主題活動所回收的PVC防水舞台帆布,轉化為獨具風格與功能性的時尚包款。 展覽共展出超過一五0件獨一無二的帆布包,每一件作品皆記錄著不同活動檔期的視覺記憶與色彩情感。從設計草圖、打版、裁剪到縫製成型,學生在師長引導下深入實做流程,透過真實產業合作經驗,強化設計邏輯與工藝表現,為未來職涯累積實戰能力。 此次活動參與不僅是設計課程的延伸,更是時尚系落實「永續設計」與「社會實踐」教學理念的重要行動。透過展覽學生除認識環保材料轉化的價值,更學會如何透過設計為環境與社會發聲? 帆布重生展在FOCUS時尚流行館一樓展至六月卅日止。並將於422世界地球日開放義賣作品,所得全數捐贈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廣藝術文化,讓每一次設計、每一筆購買,皆成為社會良善循環的一環。

Read More

母語導覽 小小網紅遊台南

「小小網紅遊台南」競賽獲獎學生,用多元語言介紹台南。(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舉辦「小小網紅遊台南」競賽,吸引七十四件作品參賽,參賽學生以台灣台語、台灣客語、越南語及英語等多元語言,導覽台南的歷史風貌、庶民美食與文化地景,並拍攝成具創意與地方色彩的短片,展現語言的生命力與家鄉的溫度。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小小網紅遊台南」結合走讀、拍攝與語言應用,讓學生用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說自己的故事。教育局積極推動母語學習融入生活,讓學生從使用中理解、在創作中認同,讓母語不只在課堂上學習,更在生活中傳承。 六甲國中學生李宇紳、林仟芷、陳瑀謙勇奪台灣台語國中組第一名,他們以台語熱情導覽六甲廟口美食,從長輩口述與在地記憶出發,述說關於「供品祈福」的想像,並邀請恒安宮媽祖廟團隊參與演出,展現孩子赤子之心與地方融合的珍貴情誼。 新市國小學生林鈺棠獲得台灣客語國小組第一名,他以流利客語導覽南科考古館,帶領觀眾穿越古今,從史前人類相遇未來學者的虛擬場景開始,一路介紹南科地區五千年歷史文物、考古科學與博物館的文物保存祕辛,展現考古的趣味與知性。 億載國小學生林鈞寶獲得越南語國小組第一名,他以越南語介紹新舊融合的保安市場,影片中他以越南語介紹市場的「新」—冷氣電扶梯與乾淨的購物空間,及「舊」—傳統攤販與庶民小吃的日常景象,生動描繪市場內的情景,他說,希望透過影片讓越南朋友知道台南市場的精采。

Read More

宜大攜手日本農業科技 推動遠距智慧農業支援系統

宜蘭大學與花蓮區農改場蘭陽分場攜手日本農業科技推動遠距智慧農業支援系統,宜大繼續以三星蔥籃耕介質試驗輪作溫室哈密瓜,定植四十八株「美華」品種瓜苗,預計於七月上旬驗收結果。(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日本最大電信集團NTT子公司-NTT農業科技社長酒井大雅與台灣物聯智慧(TUTK)董事長郭啟銘,於近日親臨宜蘭大學城南校區智慧溫室,與宜大校長陳威戎及花蓮區農改場蘭陽分場專家等人進行深度交流,共同見證遠距農業支援系統示範實驗。藉由NTT農業科技所提供的遠距系統技術,預期可降低從農門檻、減少勞力成本並有效取得專業支援,提升耕作效率與成果,進而激發新農與青農投入農業的動力。 此次示範實驗源自宜蘭大學於去年九月廿三日與NTT農業科技及物聯智慧簽署之合作備忘錄。宜蘭大學選定極具本地代表性的「三星蔥」與「哈密瓜」兩項作物,於宜蘭科學園區旁的城南校區智慧溫室,著手展開遠距農業支援系統示範實驗。 第一階段自去年十二月三日起,採溫室籃耕方式陸續定植三星本地蔥苗共二百九十七株,歷經三個半月,於今年三月十七日進行採收,成果豐碩。第二階段自今年三月三十一日起,繼續以三星蔥籃耕介質試驗輪作溫室哈密瓜,定植四十八株「美華」品種瓜苗,預計於七月上旬驗收結果。 宜大表示,此實驗計畫同時獲得日本經濟新聞及東京電視台等多家日本媒體報導,除提升台灣高等教育國際能見度,亦為共同支援台灣之農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Read More

龍華科大深耕在地關懷弱勢 獲《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肯定

計畫由老師帶領學生進入肯納社福園區進行社會關懷。(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2025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4月8日舉行頒獎典禮,龍華科技大學以「自閉症特教生適應性科技與食農教育-龍潭肯納社福莊園」,在激烈的書審與面審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傑出方案:福祉共生組」績優獎,展現大學深耕地方、關懷弱勢與推動跨域合作的USR典範。 龍華科大永續發展中心主任魯亮君表示,該校獲獎的萌芽型USR計畫「自閉症特教生適應性科技與食農教育-龍潭肯納社福莊園」,主軸著重於VR、AR科技教育、食農教育、生命教育三面向,並以系所特色與專業為出發點,以實踐在地弱勢關懷。 龍華科大非常重視實踐大學社會責任,長期深耕在地,展現對地方文化高度重視及弱勢團體關懷。(圖/龍華科大提供) 該計畫由老師帶領學生進入肯納社福園區進行社會關懷,透過學生專業協助完成VR、AR數位內容及桌遊製作,並與桃園萱藝新知關懷協會及新北市許願樹關懷協會共同辦體驗課程及活動,讓學生實際瞭解如何透過USR計畫實踐,尋求肯納社福園區能夠永續發展及自營運模式解方,除提升自我專業能力外,並結合外部資源挹注來擴大社會影響力。 為持續擴大社會影響並增加場域,該計畫已獲得第四期經費補助。第四期目標以協助自閉症特教生之科技、生態、食農等多元教育為主,藉由辦理多元教育協作工坊,結合系所學生專業之AR數位陶偶彩繪賦能訓練、生態教育的田園藝術及食農教育體驗,同時提倡零廢棄低碳觀念,以促進肯納自閉症者社會化獨立自主與生活福祉。 魯亮君指出,透過多元教育,星兒對VR科技的適應性相當良好,對各項體驗都表示很喜歡,有效地提升星兒在家庭飲食中的功能性與自信心。也可從圖像滿足知識、顧及永續環保意識素養。而場域合作過程中,團隊成員與場域能夠充分溝通,建立信任關係,在互動中逐漸對計畫內容的執行產生良性的認知,透過辦理活動過程,許多星兒家長也都能認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實踐的核心價值與精神,本次能夠獲得《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足證團隊的用心與努力得到肯定。 龍華科大目前持續執行10件USR計畫案,除了4件競爭型萌芽計畫外,也有6件校內先導型計畫,在地關懷場域遍布桃園,例如樂生療養院區、龜山迴龍鄰近地區、龍潭肯納社福莊園、新屋石滬、龜山區、八德區、復興區、尖石鄉那羅部落等等;對象則包含公衛歷史、螢火蟲生態、海洋生態、自閉症特教生、陸域生態、原住民文化、腦麻族群等,龍華師生團隊針對場域痛點進行協助,協助在地永續經營。 校長葛自祥強調,龍華科大非常重視實踐大學社會責任,長期深耕在地,展現對地方文化高度重視及弱勢團體關懷。每項USR計畫都提供豐沛資源全力支持,計畫則貫穿於教學、研究和學術活動各層面,並與永續發展SDGs17項指標結合,為社會做出實際成果。未來將持續結合產官學界理念與經驗,期能激起更多共鳴,為學校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創造更多可能。

Read More

迎量子力學百週年 【台灣學聯】攜手8所高中探索

「2025年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研討會」前夕,台灣學聯策劃系列前導課程,逾500位學生熱烈參與。(台灣學聯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為迎接4月14日【量子力學诞生100周年】與「2025年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研討會」,【台灣學聯職業探索】策劃系列前導課程,於11日及12日盛大舉行,活動邀請來自桃園復旦中學、武陵高中、桃園高中、康橋國際學校、南山中學、私立復興中學、再興中學、靜心中學等校逾500位學生熱烈參與,共同展開一場量子科技的探索之旅。 台灣學聯策劃「2025年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研討會」系列前導課程,邀請香港城市大學國際知名量子專家王欣教授(左)主講,學生反應踴躍。(台灣學聯提供) 首場量子科技專題講座於11日假桃園市復旦中學舉行,邀請香港城市大學國際知名量子專家王欣教授主講。王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生動講解量子力學基本原理,並介紹其在通信、計算等領域的革命性應用。透過互動實驗與生活化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理論,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反應踴躍,紛紛表示對量子世界產生濃厚興趣。 台灣學聯策劃「2025年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研討會」系列前導課程,台灣大學物理系傅昭銘教授(左1)授課。(台灣學聯提供) 12日,系列活動移師台大集思會館,王欣教授與台灣大學物理系傅昭銘教授聯袂授課,兩位重量級學者從理論延伸至實務,系統性解析量子技術研發脈絡與產業應用,並透過模擬演示展現量子比特操控與量子加密等前沿技術。講座現場學術氛圍濃厚,學生積極提問,師生交流頻繁,充分展現對量子科技的高度關注與熱情。 台灣學聯公司表示,此次活動旨在為高中生搭建接觸尖端科技的橋梁,透過與國內外學界專家合作,結合教育與產業資源,提供具深度與啟發性的學術體驗。凡參與本次研習課程與年會的學生,皆可申請由協會頒發的中英文研習證書,作為未來學習歷程的見證。 【台灣學聯職業探索】長期致力於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透過與企業、大學及國際實驗室的合作,積極提供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與接觸未來科技的實踐機會。未來將持續辦理多元探索活動,激發更多學子投身科學與技術創新的熱情。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音樂輔療班 打造5感饗宴

崑大樂活學程開設音樂輔療班課程,學員伴隨著音樂聲使用校園的落葉、植物等自然媒材進行創作拼貼,打造五感藝術饗宴。(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程致力於推廣延緩長者失能與失智長照積分課程,提升從業人員對長輩的身心照護力。其中音樂輔療班課程獲得好評,邀請教育部認證樂齡學習規劃師林瑞薏再開設「團體音樂作畫活動設計與帶領技巧」課程,讓學員收穫滿滿。 崑大樂活學程音樂輔療班課程已連續辦理3期,每期皆有創新活潑的教案活動設計,最受到長照樂齡講師們的歡迎,已有近百人次參與研習,堪稱雲嘉南地區長照音樂輔療領域的第一品牌。 此次由林瑞薏開設「團體音樂作畫活動設計與帶領技巧」課程,將教案設計放在團體分組合作上,巧妙引領參加研習的長照樂齡講師們如何串聯懷舊歌曲設計團體音樂作畫主軸,引領學員走進音樂與藝術交織的世界。課程安排讓學員漫步在崑大校園中,撿拾喜歡的落葉、植物等自然媒材,伴隨著葉啟田、鄧麗君等長輩耳熟能詳的歌聲,分組創作出充滿情感與回憶的家園畫作。 林瑞薏表示,樂齡音樂作畫是一項針對中高齡群體的健康促進計畫,透過音樂引發情感共鳴,再以多元媒材例如繪畫與手作,將抽象的聲音化為具體的視覺表達,打造「看得見的音樂」。此活動有助於提升長者的聆聽專注力、音樂欣賞力、情感抒發、記憶喚起、手眼協調及語言表達,進而增強自信並促進人際互動。 此堂課程吸引多位遠從台北來的長照據點講師,學員徐旭玫說,在參與中高齡研討會上認識林瑞薏老師,一聽到有這堂課程馬上就報名,自己平常也在帶照服員課程,深知準備豐富教材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感謝老師如此用心,讓她們能輕鬆學到多元的音樂繪畫理論、懷舊團康與音樂治療元素,真的讓人潛能大激發、五感全面啟動。 樂活學程主任趙久惠表示,從112年開辦的系列長照積分課程中,音樂輔療班課程最受學員歡迎,提升參與學員對於長照的專業知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一中上演小封神 編劇道具全包

台南一中二年十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台語文學《小封神》,日前到建興國中演出大獲好評。(陳禹齊老師提供) 建興國中圖書館推動閱讀教育,日前舉辦讀者劇場「融讀於演」,邀請台南一中陳禹齊老師帶領二年十班學生,到學校演出台語文學《小封神》,讓全校國二生享受了一場精彩的文學饗宴。 建興國中圖書教師吳孟芬,去年開始推動校內國一和國二生共讀《小封神》,先將24回內容逐字修潤、附上註解、設計測驗,製作學習講義,透過問題引導讀後反思,接著與本土語老師協作地方走讀,帶領國中生親近府城文史,進入瑰麗純粹的奇幻文學世界。 南一中陳禹齊老師則先帶領班上同學閱讀文本、進行討論後,將班上分為劇本、道具、演員3組。劇本組開始創作劇本,確定人物角色後,交由道具組尋找戲服、自製道具,演員組背台詞、舞台彩排。因時間緊迫,全班僅利用兩週時間內,從無到有,自編自導自演,合力完成這齣劇。 負責編劇的方偉澤和塗以霖本身就是作文高手,去年底還代表台南獲得全國作文冠軍,這次和同學合力完成劇本,其中融入不少時事梗,引發國中生共鳴獲得很大回響。 整場戲有16種角色,還有9位小龜精及猴群,演員陣容龐大,道具組長饒凱富本身也是建興校友,此次要回母校演出,他熬夜手作道具,利用3D列印技術,做出精緻的玲瓏寶塔、渾元錘。而整場戲的靈魂人物就是導演陳柏佑和林宥辰,兩人將眾多的演員、複雜的劇情,安排得有條不紊,還擔綱導聆人,帶領全場更容易進入劇情。 陳禹齊表示,上學期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下,曾邀請台灣崑劇團入班講解崑劇身段,讓同學對戲劇有了基礎的認識,全班還曾進劇院觀賞崑曲演出。後來申請國藝會的文學青年培養皿計畫,全班共讀徐禎苓《腹帖》一書,邀請作家入班,讓這個自然組班級,充滿濃厚的人文味,因為有這些默契和基礎,他才敢接下演出大任,完成這場不可能的任務。 建興國中校長侯志偉表示,邀請南一中學生到校演出之後,教務主任蕭怡君收到不少同學和家長的熱烈回饋,希望還有機會能觀賞這麼有趣又具意義的戲劇,讓學校活動更具特色與互動性。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身心障學生踴躍參與學用合一 校園科系博覽會活動圓滿落幕

114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學用合一校園科系博覽會。(台北市勞動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促進高三應屆畢業身心障礙學生了解升學資源,並為未來職涯發展方向奠定基礎,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於十二日假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客家文化中心舉辦「一一四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學用合一校園科系博覽會」,共吸引二百名左右的身心障礙學生及其家長參與,打造一個友善、開放的交流平台。 台北市勞動局長王秋冬局十三日表示,活動除各校設攤諮詢外,亦辦理二場專題講座,為學生及家長介紹大專校院資源教室的資源與升學前應做的準備;另外還設置「簡易職涯諮詢專區」,提供學生選填志願及職涯方向規劃之參考。 參與活動的王同學說,「原本對如何選擇科系和升學後如何尋求協助感到迷惘和擔心,但透過專題講座與現場老師、學長姐的交流,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多想像與信心。」;另,孩子今年高三應屆畢業即將升大學的陳媽媽表示,「因為孩子行動不便,特別擔心孩子這個活動是特別針對身障學生規劃設計,家長或孩子可以得到比一般升學博覽會更貼近需求的訊息和資源,真的對我們幫助很大。」 重建處陳昆鴻處長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勞政部門為身障生未來就業的超前布署,更是身障學生與社會對話的重要橋樑,未來將持續推動教育與就業無縫接軌的支持策略,攜手打造多元共融的環境,實踐「不因障礙而受限」的理念,協助身心障礙學生為人生下一階段做好準備,更期待畢業後順利銜接至職場就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