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健康校園八連霸 全國唯一! 33校勇奪全國獎項 市政會議獻獎共享榮耀

雙峰國小結合AI機器人設計電子煙創新教學課程(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獲獎數全國第一(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連續八年榮獲教育部「地方政府辦理健康促進學校績優縣市」最高榮譽,蟬聯全國唯一八連霸「特優縣市」!113學年度更有33校在健康促進議題競賽及特色計畫中脫穎而出,勇奪全國之冠。今(17)日於市政會議獻獎新北市長侯友宜,與全體市民分享榮耀與喜悅。 侯友宜表示,健康是孩子最重要的資本,也是城市永續的基礎。新北市連續八年蟬聯全國第一,展現從偏鄉到大校全面推動健康校園的亮眼成果。感謝學校、教師、家長與社區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市府將持續投入資源,攜手各界打造更完善的健康支持網絡,讓新北經驗持續擴散,帶動全國校園展現健康新風貌。 八里國小陳木琳校長榮獲輔導委員奉獻獎(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榮獲「金質獎」的雙峰國小,發揮山林優勢推動「面山教育」,從口腔保健到健康體位表現亮眼。今年更結合AI機器人設計電子煙防制課程,以遊戲方式讓學生認識菸害、提升拒絕力,展現健康素養與創新教育並行的能量。山佳國小則以「護眼廊道」、調整課桌椅與光源等措施,落實視力保健並成功降低學童近視率。 瑞亭國小學生至宜蘭傳藝中心進行潔牙倡議(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位處偏鄉的瑞亭國小以「全校潔牙100%」和「親子共刷100%」榮獲口腔保健「特優」,讓潔牙教育延伸到家庭與社區,並走出校園,跨縣市甚至遠赴澳洲姊妹校倡議,讓小校也能在國際舞台展現影響力。 全國最大校秀朗國小則針對學生過輕問題,從午餐營養、運動社團、趣味競賽到醫療合作,建構完整健康支持資源。近年來學生體位適中比例逐年提升,心肺適能表現更顯著進步。此外,八里國小退休校長陳木琳更獲「健康促進輔導委員奉獻獎」,肯定他多年來在校園健康教育的深耕與付出。 山佳國小推動「生生有墨鏡」的護眼行動。(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能持續締造佳績,來自系統性的政策規劃與完整的推動網絡。未來將繼續以公私協力的模式,跨局處結合專家學者與大專院校等資源,協助學生養成健康素養與生活技能,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健康成長。

Read More

南市6師獲選教育部卓越特教人員

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人員獎國中小及教保服務機構組,南市有六人獲獎。(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人員,今年遴選出五十七名獲獎者。國中小及教保服務機構組,全國有三十六人獲獎,南市就占了六名,十六日由教育部長鄭英耀頒獎表揚。 為表揚特殊教育領域辛勤付出的教師,教育部國教署舉辦卓越特殊教育人員遴選。經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初選推薦、評核後,再由教育部聘請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及決審委員會,最終選出五十七名獲獎者。其中大專校院組四人、特殊教育學校組五人、高級中等學校組十人、國中小及幼兒園組三十六人、教育行政機關組二人。 教育部十六日在南市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辦理卓越特殊教育人員頒獎典禮,教育部長鄭英耀、台南市長黃偉哲、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均出席。 南市獲獎教師為崇明國中陳如凡、麻豆國小李翊誠、永康區復興國小張喜凰、新民國小張玉林、六甲國小王秋怡、永福國小陳姿燕。陳如凡深耕特殊教育領域二十一年,重視學生生活經驗養成,透過各種活動及課程設計,將學習生活化。同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體驗各種真實場域,與社區民眾互動,培養獨立生活技能。 李翊誠是資優班專任教師,透過多元任務、差異化調整目標等方式,符應學生學習需求。同時搭配適宜的成果回饋及獎勵,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動機、自我引導能力。 張喜凰投入特殊教育二十年,致力於融合教育推動。以教室為出發點,結合社區資源,引領特教學生體驗生活。同時積極與同儕教師精進研發教材,一一一、一一三年度均獲自編教材佳作肯定。 張玉林投入學前巡迴輔導特殊教育十八年,以包容的心接納特殊孩子,協助現場教師解決問題,為家長提供良方。同時攜手同儕研發教材,幫助更多教師和家庭克服各種障礙。 王秋怡在特教領域奉獻二十六年,持續精進特教、輔導專業知能。投入特教、輔導、教學相關活動規劃、教材教具設計。擔任特教組長、輔導組長等職務,輔導身障、拒學、輟學學生,幫助學生找到自信與價值。 陳姿燕投入學前教育三十年,是學前教育輔導團的輔導員。除了卓越的教學表現,也長期協助學前特殊幼兒鑑定作業,肩負心理評量工作。

Read More

南台華語體驗迎上百國際新生

南台國際新生在華語體驗活動中,參與提袋設計活動感受多元文化交流氛圍。(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舉辦二0二五年秋季新生訓練暨華語體驗活動,吸引來自廿八個國家逾百位國際學子參與,透過體驗協助國際新生認識南台灣文化,提供在台生活與校園環境相關資訊,幫助他們順利適應新學期生活,為大學旅程揭開充實序幕。 體驗活動由副校長張鴻德率領國際長及各學院長親臨現場,與來自德國、奧地利、法國、日本、印尼、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蒙古等國學生交流互動,充分展現南台積極推動跨文化交流的用心,營造友善溫馨學習環境,讓國際學生安心求學、快樂成長。 活動內容除介紹各學院特色、課程資源及在台生活資訊,亦精心規劃多元文化體驗課程,方其中「文化之美體驗區」讓學生親手揮毫書法,體驗漢字書寫的藝術之美,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南台人專屬體驗區」結合提袋設計,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將台灣與異國文化元素融入作品。 張鴻德表示,南台不僅是一所大學,更是一座跨文化交流的橋梁,也是孕育全球領袖的搖籃。今年秋季入學的國際新生分別就讀於各學院不同系所,其中商管學院全球經營管理碩士班(GMBA)與工學院資訊工程系全英語授課課程特別受到青睞。商管學院已通過AACSB國際商管學院認證,躋身全球頂尖百分之六商學院之列。

Read More

螞蟻視角看世界 廣達游於藝巡迴台南12校開跑

廣達文教基金會與南市教育局合辦的廣達游於藝校園巡迴展開跑。(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廣達文教基金會與南市教育局合辦的廣達游於藝校園巡迴展開跑。首展在中西區永福國小展出,十六日的開幕活動,安排學校藝術小尖兵解說,引領與會嘉賓參觀藝術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感受見微知美的藝術旅程。 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崑源、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十二所同盟學校校長,十六日齊聚永福國小,為「見微知美─驚豔新視界」校園巡迴特展揭開序幕。 教育局表示,展覽靈感來自於電影《蟻人》中的英雄角色。雖然身形微小,卻能拯救世界。透過螞蟻視角,帶領觀者從最細微角度發現宏大之美。展覽同時融合品德教育理念,希望每一份微小的努力與善行,都能匯聚成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透過藝術創作、展覽體驗,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實踐「見微知善,知美行善」的價值。 與會嘉賓在學校藝術小尖兵引領下,進入特別設計的藝術蟻穴,用手電筒在暗黑蟻穴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小螞蟻,化身成蟻人。透過沉浸式體驗、螞蟻視角,展開奇妙的藝術巡禮。 廣達游於藝校園巡迴展由立人國小統籌,在中信國際高中、光華高中、南新國中、西港國中、永福國小、六甲國小、南科實小、億載國小、關廟國小、三慈國小、月津國小、立人國小等十二校輪番展出。展期將持續至一一五年六月二十二日,鄰近學校師生、社區民眾都可前往觀賞。

Read More

崑大攜手跨校USR共探跨界永續實踐

崑大攜手跨校USR計畫,針對SIG主題共同探討跨界合作夥伴永續實踐。(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深耕型USR計畫「以技術為體、生活為用的循環經濟路徑─建構社區的永續韌性」,舉辦跨校SIG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攜手跨界夥伴共創永續」為主題,共同交流如何透過攜手跨界合作夥伴?深化地方創生與社區永續的實踐。 此次活動由崑大召集主辦,台南大學、嘉南藥理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樹德科大等五校共同合辦。活動是由各校來分享USR實踐模式的案例,從接觸洽談、資源媒合,到目標設定與分工執行,探討如何克服溝通協調挑戰,並逐步落實具體行動,展現出產官學研、民社跨界合作的多元能量。 活動邀請多位跨界合作夥伴分享USR的多元實踐案例,例如億進寢具副總柯智正分享「從聯名開發到爆品─億進寢具與官田烏金」的循環經濟模式。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林芳如,以「好南的力量」呈現社區共創的永續教育行動; 高速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種子概念館三代館老師黃彩勤則闡述「台灣種子‧綠時尚創生計畫」,展現USR與產業、社區及文化連結的多元路徑。這些案例不僅突顯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也啟發大學USR在永續實踐上的更多可能。

Read More

南應大刺繡技藝USR EXPO亮點

南應大USR EXPO設置〈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傳承與記憶延伸〉展位,展出府城光彩繡莊的〈龍騰四海〉繡作成為展場注目焦點。(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USR計畫〈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傳承與記憶延伸〉,在二0二五USR EXPO設置專屬展位,包括刺繡皮件等作品,以「文化永續」為核心,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二0一八年發布的《文化與二0三0年永續發展議程》,完整呈現一一四年度成果。 在台北花博公園爭艷館登場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USR EXPO),由教育部長鄭英耀主持開幕式。今年以「大學共繫 韌性創新」為主題,全國一二一所大專校院齊聚展出一百六十六件USR計畫成效、九十一件計畫海報,並安排多場動態展演,全面展現USR落實社會責任、跨世代共學共行的深厚能量,以及八年來大學師生深耕地方之豐碩成果。 南應大〈消失的針線〉USR計畫,強調文化是永續發展的「第四支柱」,能與經濟、社會、環境並列推動,同時橫向支撐SDGs在人類(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夥伴關係(Partnership)上的貢獻。 南應大展品中,府城光彩繡莊的〈龍騰四海〉繡作成為焦點;另與日本知名皮件品牌「鞄(Itagaki)」跨國合作推出的三件刺繡皮件小物,及由專技助理教授張繼榮與禾亞皮作坊攜手開發的「大龍頭肩背包」與「龍躍胸掛包」,展現傳統工藝結合當代設計的創新力。

Read More

島嶼藝術即景 學童守護海洋神獸

藝術家和學童攜手,共創藝術,小朋友化身為小小藝術家,共創守護海洋神獸。(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讓民眾親海、愛海,文化局獲得海洋委員會「光與海的相遇─島嶼藝術即景創作計畫」支持,十六日起,在漁光島開設常設藝術裝置工作坊,不只讓藝術家獨領風騷,億載國小漁光分校學童更化身為小小藝術家,展開一場結合故事、互動與創作的藝術「神」展開。 《光與海的相遇》裝置藝術,邀擅長表現人與自然相互關係的禹禹藝術工作室,在漁光島防風林中現地打造奇幻風格的立體雕塑作品,創作主軸聚焦在因海洋汙染受傷、隱居在防風林中的古老神獸「波波」及象徵希望與純真的島上孩童「小光」;透過角色寓言讓人思索人與海洋間的文化情感與環境連結。 文化局表示,打造常設藝術裝置,藉以推廣海洋文化,工作坊為延伸教育推廣,課程以「海洋文化教育」為核心,讓孩子在寓教於樂體驗中,從感性理解到動手實踐,深入學習海洋保護重要性。 藝術家結合繪本島讀和沉浸式戲劇互動,引導學童透過故事情節和戲劇體驗,自然融入情境中,希望融入海洋生態,激發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深入淺出方式,理解海洋文化的多元風貌並融入《波波與小光》構築的神話世界,一起進行旅程探索。緊接著,孩子將描繪心中的海洋生物,加以彩繪,除製作成手鍊,象徵守護海洋信念,並融入《波波》設計,孩子的創意成為公共藝術一環,結合藝術與環境教育,為海洋永續注入童真力量。 文化局表示,工作坊不僅是藝術體驗,更是海洋教育實踐,孩子透過故事引導、互動學習與藝術創作,理解海洋保育重要性,並以作品留下屬於自己的海洋記憶,也彰顯藝術連結自然、教育深耕地方價值,作品預計十月底盡現世人眼前。

Read More

花蓮縣語文競賽 海星中學成績歷年最佳

天主教花蓮海星中學獲獎成績再創新高,取得九項全國賽花蓮縣代表權。(海星中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天主教花蓮海星中學參加一一四年花蓮縣語文競賽,獲獎成績再創新高,高中部及國中部共獲得八項特優、八項優等、二項甲等,取得九項全國賽花蓮縣代表權,消息傳來,師生振奮。 海星教務主任陳宛吟表示,國中部全數獲獎,代表新城鄉參賽的八位同學,其中排灣語朗讀的金妍熙直接取得全國賽代表權,另外七位同學也全數獲獎,囊括一項特優。 另外,榮獲五項優等的項目包括國語字音字形賴若妤、客語朗讀梁品蓁、國語朗讀余宙騰、布農語朗讀蔡姚秉翰、國語寫字潘柏聿及國語作文林咨妍,一項甲等為閩南語情境式演說徐曼凌表現十分亮眼。 陳宛吟指出,高中部成績則刷新校史紀錄,榮獲七項特優、三項優等、一項甲等,特優的七位同學為布農語朗讀高凱傑、台灣客語朗讀曾李文寧、國語朗讀鄧宜姍、泰雅語朗讀趙珮岑、情境式布農語江語澤、太魯閣語朗讀林辰峻及作文張幼臻。 其中高凱傑、曾李文寧、鄧宜姍、趙珮岑及江語澤五位同學與另外噶瑪蘭語朗讀潘加悅、排灣語朗讀謝柏婷、卑南語朗讀謝甫君,八位將獲選參加全國賽,獲得歷年最佳成績後,希望能在全國賽再獲佳績。 海星中學校長陳海鵬表示,海星中學除落實國語文教學外,也擁有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族語優秀師資,形成完整的語文教育網絡,每一位老師盡心盡力陪伴孩子準備練習,才能在語文競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非常感謝所有指導老師的陪伴,也謝謝參賽同學的家長給予強大的後援,在親師共同合作下,期許選手們能在全國賽中為花蓮縣與學校爭取更高榮譽。

Read More

中原大學商學院通過AACSB認證 蟬聯全球前5%

BGS中原分會連續七年奪下最高榮譽,展現中原大學國際肯定與卓越實力。(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再傳國際佳績!商學院順利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持續認證,穩居全球前百分之五頂尖商學院之列,展現卓越辦學實力與國際競爭力。同時,商學院所屬國際商學榮譽學會 Beta Gamma Sigma(BGS)中原分會也憑藉出色表現,連續七年榮獲「最高榮譽分會」殊榮,成為全台唯一達成此成就的學校。 中原大學商學院自二00九年起加入AACSB國際會員,二0一五年與二0二一年先後取得認證,並於二0二五年再度通過嚴格審查。商學院院長李正文表示,持續獲得AACSB認證,不僅肯定中原在教學、研究與治理面向的努力,更有助於深化國際合作並提升國際聲譽,吸引更多優秀國際學生,持續邁向國際一流商學院的目標。 AACSB訪視委員深入校園與各系所學程,了解中原大學辦學成果。(中原大學提供) 本次認證訪視於五月舉行,結果於近日公布。AACSB 指派三位國際知名商學院院長組成評鑑小組,包括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 Brian S. Klaas(主席)、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 Kaushal Chari,以及田納西大學馬丁分校Ahmad Tootoonchi。評鑑小組對中原在教育理念、師資發展、研究成果及學生整體競爭力等面向給予高度肯定,並讚許學生展現的專業與潛力,對完善的教育環境與資源配置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AACSB的肯定,商學院所屬的國際商學榮譽學會 Beta Gamma Sigma(BGS)中原分會也在全球六百四十一個大學分會中脫穎而出,連續七年蟬聯「最高榮譽分會」,並於二0二四、二0二五年榮獲全球傑出分會銀牌獎,至今已累積四百七四位榮譽會員。這項榮耀突顯中原大學在國際化發展、學生素質及學術影響力上的卓越成就。

Read More

深耕型明新科大USR計畫 跨域展現永續新能量

明新科大USR團隊,邀請鄒族文化獵人安孝明(右一)指導學生竹編實作,透過手作體驗學習傳統工藝技法,並憑藉豐富的山林經驗,將原住民族傳統竹知識導入大學課程。(明新科大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受邀參與日本京都府龜岡市二0二六綠化博覽會的明新科技大學深耕型USR「賽夏族喇魯瑪竹文化產業孵創計畫」,目前參加在台北花博展出的二0二五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受到各界矚目。 明新科大表示,二0一九年起攜手竹縣五峰鄉賽夏族,從USR HUB、萌芽型到深耕型USR計畫,與在地族人「山莎蔓岸竹木產業生產合作社」共同打造竹文化產業實踐場域。以竹子為核心,串聯原鄉的文化傳承、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 在林保署新竹分署支持下,取得十三噸竹材資源,為竹產業奠定基礎。USR團隊協助族人完成七千五百平方公尺竹林航拍與碳匯調查,培訓無人機證照人才,未來將參與竹林疏伐,發展竹炭、竹醋液、竹構建築、裝置藝術與生態觀光,形塑部落循環經濟。 明新科大校長呂明峰表示,學校透過社會、永續、產業、國際四大面向,從竹材活化到產業升級,積極支持地方共創,展現綠色永續的精神,創造就業與經濟支持,鼓勵青年返鄉,推動原鄉竹文化走向國際舞台,彰顯大學社會責任的影響力與價值。 明新科大USR計畫帶著大學生走入原民部落,在泰雅族竹工藝師陳文成(右一)指導之下,體驗竹籬笆手作,在實作中感受原住民族的文化智慧,深化對在地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明新科大提供) 深耕型USR計畫與台師大、北教大、世新大學合作,讓學生透過跨文化交流,更理解原住民族的文化智慧。此計畫特別注重人才培育,現場呈現由明新科大多媒體系張齊軒副教授指導的紀錄片,透過學生視角記錄「山莎蔓岸竹產業示範園區」的建構初心與歷程,參與「USR在地行動」的各校同學們在竹工藝師帶領下,以傳統工法實作竹製品,用雙手將文化傳承的幸福溫度串連起來。 計畫主持人李來春教授強調,竹子承載的不只是文化記憶,更是ESG與SDGs實踐的關鍵素材。 原民處處長林杏表示,期望部落竹產業成為火車頭,透過跨域合作與學術支持,陪伴部落建立自主營運與青年洄游機制,推動賽夏族文化保存、經濟發展、環境永續的三重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