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崑大休運系邀樂齡族體驗立槳運動

  崑大休運系推動全民海洋樂活,邀樂齡族等體驗SUP立槳活動,平等享受海洋遊憩的樂趣與療癒效果。 (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休閒遊憩與運動管理系推動全民共享海洋樂活,在安平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舉辦「樂活無障礙永續親海計畫」SUP立槳體驗活動,讓身障、樂齡長者及弱勢群體能夠無障礙地走近海洋,平等享受海洋遊憩的樂趣與療癒效果,實現社會包容與健康促進的目標。 此計畫由崑大主辦,亞果遊艇集團、福爾摩沙遊艇酒店及台江國家公園四草大眾廟等協辦,從今年5月~10月陸續執行,活動地點涵蓋安平亞果遊艇碼頭、福爾摩沙遊艇酒店及四草大眾廟綠色隧道,分成3梯次進行不同形式的海洋遊憩體驗,包括海洋永續政策介紹、獨木舟及SUP立槳體驗及生態導覽,特別優先邀請55歲以上樂齡族與身障者參加。 這次舉行的SUP立槳運動,結合平衡感訓練與心肺功能提升,是一項極具挑戰性且適合各年齡層參與的水域活動。主辦團隊特別設計符合身障以及樂齡群體需求的課程內容,使活動不僅成為運動康復的管道,更能夠增進社交互動,促使參與者感受到社會關懷與連結。活動融入環保教育與海洋永續理念,希望透過體驗激發學員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愛護,共同守護美麗的海岸線。 來自南部地區的身障者及長者在教練團隊的耐心輔導下,學習立槳技巧並實際滑行於安平港區海域。許多參與者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親身接觸SUP立槳,不但鍛鍊身體,還拓展了視野與人際關係,活動除突破身體與心理的界限,也讓參與者感受到平等與尊重。 休運系主任陳秀花表示,身障者及樂齡長者長期因環境障礙與資源缺乏,難以參與水域活動,這不僅限制了他們的社會參與,也使得他們無法享受海洋帶來的身心療癒效益,此次活動除提供適合身心狀況的立槳運動訓練,更結合專業教練的指導及無障礙設施的支援,讓參與者能在安全、友善的環境中體驗海洋運動,提升自信與自主性,促進身心健康。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欣賞

夏天的星空  ◎陳盈杏 台南市永康國小一年二班 小丑  ◎陳妤忻 台南市後港國小一年甲班    

Read More

光華國中「公車亭設計徵件」展現校園美學 首獎〈校園星途〉亮起來

王小芬校長(右五)頒獎給「公車亭設計」徵件初選入圍的同學。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光華國中創全國之先舉辦「公車亭設計」徵件活動,由學生操刀發揮多元創意實力,校長王小芬表示,訂二十六日舉辦頒獎典禮及記者會,公開表揚入圍與得獎的學生及作品,並為以首獎作品〈校園星途〉為藍圖的實體公車亭設計舉行揭幕式,讓全校師生及社區居民共同見證光華學子的創意能量與辛勤付出。 徵件活動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交通局指導,光華國中主辦,家長會協辦,以「校園生活」為主題,開放校內學生每組一至五人自由組隊參加,鼓勵學生將日常所見所感轉化為創意設計,透過色彩、符號與造型語彙,將公共藝術融入日常空間,不僅美化環境,更賦予校園精神具體呈現;徵件活動吸引三十五件作品參賽,最終選出二十件入圍,學生的作品充滿巧思,展現多元視角。 專家與學生一致推舉的第一名作品〈校園星途〉,由二0五班王妍筑同學創作,她以「校園」與「星座」為核心元素,將公車亭設計成充滿立體感的星空意象,夜空般的藍色背景、點點星光與流線造型交織,象徵光華學生如繁星般閃耀、彼此串連成光明的星途,寓意每一份努力都將在未來綻放光芒。 〈校園星途〉也將破天荒登上光華國中校門口的公車亭,成為高雄街景與市容的一部分,並投射新新人類眼中的校園新意象,預料將成為全市最新打卡熱點,成為在地學生創意能量與城市美學完美結合的最佳典範。 學生票選第三名作品〈茄子的校園生活〉由三0八班黃詠愛同學創作,作品以幽默手法將茄子擬人化,化身校園角色,參與運動會、制服日及課堂互動,生動呈現學生日常生活的趣味與活力。該作品深受大家喜愛,學校特別將其延伸發展為「光華國中公仔」,並將於九月舉辦命名比賽,邀請全校共同參與,讓這位可愛的校園代言人融入每個人的心中,成為凝聚校園認同感的吉祥物。 校長王小芬表示,這次的公車亭設計徵件,不僅展現學生的美感素養與團隊合作,更是一場校園美學與社區連結的實踐,未來也期待能持續透過類似活動,讓學生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讓光華成為一個充滿創意、溫度與文化氛圍的校園。

Read More

沉潛十五年 南大百米巨龍再現府城 跨城祈福盛會揭幕

南大巨龍盤身成勢。(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府城隍夜訪諸羅城系列活動即將登場。將近十五年未出陣的台南大學百米巨龍十三日率先起駕,結合南大民俗隊師生創意展演,遊街祈福巡禮,為這場跨城文化盛事揭開序幕。 為了讓巨龍順利出巡,南大百名師生週末一早在學校體育館集合,於啟明苑前拉開巨龍百米龍身。學生創編的「巨龍九子」表演,蘊含「龍生九子」文化意象,巧妙轉化為當代演出,象徵守護與繁盛。 神龍結彩、龍口納福儀式,則由南大校長陳惠萍、台灣府城隍廟主委郭榮哲共同主持,繫上紅彩帶、納紅包,祈求校運昌隆、地方安泰。隨後英姿煥發的巨龍從南大校門口啟程,行經孔廟、台南美術館、台灣文學館、湯德章紀念公園等府城知名地標,前往府城隍廟。金光閃閃、活靈活現的巨龍超吸睛,吸引市民、遊客駐足、攝影,現場熱鬧滾滾。 英姿煥發的南大百米巨龍神氣出巡。(南大提供) 陳惠萍表示,台南大學致力於守護本土文史,投入台南學研究,民俗體育更是南大體育系的專擅特色之一。感謝府城隍廟邀請,讓南大師生有機會參與這場文化盛事,年輕世代也能體驗傳統民俗。 南大「百米巨龍」是為了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特別訂製。全長一百公尺,重達數百斤,需由百名力士交替舞動,才能昂揚飛升。巨龍現身轟動國際,活動落幕後安置於內門紫竹寺。今年南大體育系教授蔡宗信帶領民俗隊進行編排,融入舞蹈元素,全新演繹「神龍戲水」、「盤龍造型」等陣法,成功喚醒沉潛巨龍,令人驚艷。

Read More

屏科大五項USR計畫齊聚USR EXPO 展現在地深耕與永續行動力

屏科大五項USR計畫由校長張金龍(右一)帶領齊聚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主辦的「2025 USR EXPO」展出,展現在地深耕與永續行動力。(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教育部第四期(114-116年)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正式展開,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主辦的「2025USR EXPO」也連續兩天在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登場,國立屏科大五組USR實踐計畫團隊共同參展,凸顯大學善盡社會責任、落實永續發展的使命感。 今年USR EXPO主題為「大學共繫・韌性創新」,屏科大五組參展團隊包含森林系教授陳美惠主持的「大學特色類深耕型計畫」(里山根經濟2.0-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的聯盟發展與農林地碳匯人才育成);「大學特色類萌芽型計畫」則有四組隊伍,分別為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跨領域特色發展中心主任龔旭陽主持的(沿屏縣山185熱帶有機廊道農業數位轉型及生態系建構、深化與推廣)、施玟玲行政副校長主持的(馬卡道健康農產業之文化韌性形塑與永續經濟建構)、智慧機電學士學位學程徐子圭主任主持的(國境南灣飛夢園-大鵬展翅)及休閒健康運動系蘇蕙芬教授主持的(老幼共榮、幸福陪伴-共創永續安心家園),完整呈現第三期至今的推動成果。 屏科大將USR計畫能量導入課程,鼓勵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社區,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回應社區需求,透過跨域合作推動區域永續。在USR實踐過程中,學生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提升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力,逐步成為下世代所需要的多元化、具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近年屏科大在USR計畫推動成果斐然,所提五案連續兩期皆以百分百通過率全數獲教育部補助,在高屏地區展現深耕場域與創新實踐的厚實底蘊。屏科大期待透過USR EXPO平臺分享該校在地實踐的成果,同時深化與全國大專院校與各界交流,共同推動更具韌性與永續的未來。

Read More

創新育成典範 中原大學榮獲全球「創新創業大學」獎項肯定

中原大學校園衍生企業「宜智科技」勇奪全球創業黑客松亞洲區冠軍,與頒獎人、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圖中)合影。(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於「二0二五 Triple E Awards」選拔脫穎而出,榮獲由全球創業與參與型大學認證委員會(ACEEU)頒發的「年度創新創業大學」(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f the Year)獎項,成為臺灣首度奪得該榮耀的大學育成中心,也是今年全臺唯一獲獎的大學,充分展現中原在推動創業教育與新創企業扶植上的卓越貢獻。 「Triple E Awards」總部設於德國,由來自全球逾四十位大學校長、學術與產業界專家共同組成,並獲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網絡(INQAAHE)支持,旨在表彰獲獎大學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推動創業精神與社會參與的努力,以及肯定其在區域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年全球有超過三十個國家的大學參加選拔,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九月十二日凌晨在捷克布拉格CZU大學舉行,當場揭曉各獎項名次,中原大學榮獲「年度創新創業大學」全球第四名的肯定,由產學營運處總監高靖航代表領獎。 多年來,中原大學整合政府與學校資源,培養學生洞察產業趨勢、強化創業實作,並藉由跨領域課程、提案競賽與專業輔導,營造活絡的創業氛圍。自一九九七年成立育成中心以來,已成功培育逾二百三十家企業、協助九家企業公開發行,累計投增資額超過四十億元。除導入國際創業資源與矽谷創業家精神,並打造校內「知行領航科技園區」成為奇點新創基地,更與桃園市政府合作經營青創基地,每年輔導逾六十家新創企業,積極鏈結地方與國際,推動產業升級。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在面對AI技術發展引起起業典範移轉的同時,中原效法奇點大學精神,結合專題計畫與產學合作,鏈結育成創業加速器及國際創業資源,培育能回應人類未來議題的創新創業人才。

Read More

慈濟大學第三人生大學開學典禮 喜當新生圓夢

因婚姻而放棄升學林櫻敏和許寶山夫妻搶頭香報名第三人生大學。(慈濟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第三人生大學推出的二個學分學程專班「智慧健康與生活管理學分學程」和「自我成長與助人工作學分學程」深受青睞,開學日只見上了年紀、頭髮斑白的壯世代笑顏逐開,終於能拿著學生證、穿上休閒服,正式成為慈濟大學的新生! 慈濟大學表示,只要完成專班學分學程,就能取得學分學程證書,再修滿並達到一百二十八學分可銜接學士學位,拿到慈濟大學文憑!換句話說,壯世代不用與高中生競爭就能念大學,不但放寬求學門檻,同時修讀時間最長可長達十年。 七十二歲許寶山表示,自己曾考上台北學校進修,卻因工作外派大陸導致學習中斷,就算退休後當了全職志工,總覺得少了專業知識背景,現在能和太太一起搶頭香報名「自我成長與助人工作學分學程」,重新「當學生,真的很幸福!」。 陳秀鷹表示,早年因踏入婚姻而放棄升學,總覺得很遺憾,也認為不斷學習才是預防失智、延緩老化的絕招。所以,主動報名第三人生大學,更是「送給自己七十歲的生日禮物」! 慈濟大學資深副校長戴昌賢表示,大家不要恐懼、不要害怕,善用過往豐富的人生閱歷經驗,再結合現在的AI科技,以開放的心態接收新知,與年輕學子多互動交流。 主任秘書溫蕙甄表示,她今年以五十歲挑戰波士頓馬拉松,成功在三小時四十八分完成四十二公里,她強調追夢不限年紀,想達標一定要努力。 社會教育推廣處推廣長牛河山表示,除了第三人生大學的表定課程,也可免費參與樂齡大學課程,還不忘提醒要善用學餐補助、圖書館、體育館等免費資源,好好享受難得的大學生活。

Read More

USR博覽會 南大展示為偏鄉而教3計畫

南大團隊於USR EXPO展出「為偏鄉而教」計畫,分享如何陪伴七股在地師生推動素養課程與創新教學。 (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十二、十三日兩天,到台北圓山花博公園爭艷館參加由教育部指導、USR推動中心主辦的「2025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USR EXPO)」,展示南大現正推動的三大USR計畫,向社會展示南大師生如何以專業知能,回應教育公平、科技創新與在地創生的需求。 台南大學表示,南大攜手三大USR計畫團隊參與今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為偏鄉而教─打造七股偏鄉教育補給站4.0」是聚焦台南七股區十所國小,結合教育、環境生態與數位學習能量,陪伴在地師生推動素養課程與創新教學,透過教師共備社群與交流活動,讓七股成為推動城鄉均衡的典範,逐步作為可在各地實踐的偏鄉教育模式。 「幸福集氣 心願齊聚」計畫則以「每個孩子都應有機會學習」為核心,融合自造精神與輔具設計,協助特教老師與醫療專業開發低成本、個別化的教學輔具。包括感官探索箱、行動遊戲箱到整合搖桿的遙控APP,都是南大計畫團隊的創新成果,已服務超過一千八百名特教學童,並完成七件專利申請,持續將影響力擴展至校園、醫療與社福領域,真正實現「用科技點亮希望」。 「青銀搖滾力─嘉南城鄉轉譯與創生」展區中,南大師生與在地長者攜手共學共創,以街區走讀、劇場行動、文化採集等方式,讓城市記憶轉化為跨世代的藝術創作,並透過刊物《銀同合作社》與多場工作坊,形塑專屬於府城的「老派美學」。

Read More

橋中小雞觀察箱 體驗生命成長

橋中推動生命教育結合綠植學課程規劃設置「小雞觀察箱」,為學生帶來觀察生命成長的珍貴體驗。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在校園角落設置一座「小雞觀察箱」,可愛的小雞一舉一動對長期生活在都市的學生而言格外新鮮,不僅增添了校園生活的趣味,提供學生近距離觀察小雞生活的機會,也帶來觀察生命成長的珍貴體驗。 這項設計由橋中彈性課程《綠植學》規劃教師吳貞萱精心構思,旨在推動生命教育與生物教育。觀察箱中飼養的有日本蛋雞與常見的黑羽雞,並設置保溫燈及飼料,確保小雞能健康成長。校方也提醒同學們,小雞可以近距離觀察,但不可隨意打開觀察箱或觸碰,以維護牠們的安全與健康。 校長謝連陽表示,透過「小雞觀察箱」,學生能在日常中親身體驗生物的成長過程,進而培養尊重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與課程學習相結合,深化科學探究與自然學習的實踐力。 大橋國中持續推動生命教育與生物學習跨領域課程,期望學生能在生活中觀察、在學習中實踐,並將所學應用於真實情境,真正落實「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Read More

善小食農教育 前進小黃瓜田

  善化國小學生們體驗農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善化區農會推廣從農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由一根清甜爽脆的小黃瓜開始。農會推廣人員帶領著善化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走訪青農許玉靜的小善心農場,分辨已成熟的小黃瓜,並親手採摘,讓學生們了解食物來源與農耕價值。 「哇…原來好吃的涼拌小黃瓜的模樣,竟是如此可愛,就像是長長的綠氣球一般。」一場小黃瓜的食農教育體驗,讓學生們近距離的認識了小黃瓜,也親身感受到小黃瓜由農田到餐桌的全旅程。 小黃瓜的主人是青農總會長許玉靜,她以有機栽種出小黃瓜,不只提供安全的食材,更友善耕種環境。學生們看到乾淨的小黃瓜田,還認識了年輕的女農民,覺得農夫不再是年紀老大的阿伯,竟是年輕漂亮的小姊姊。 善化國小學生們體驗農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記者張淑娟攝) 許玉靜教導小學生們採摘成熟的小黃瓜,同時還詳細說明小黃瓜的營養價值。在地青農分會長米英和青農阿文,也指導小學生分組製作小黃瓜飯糰與醃漬小黃瓜,學習簡單的料理技巧,以及食材保存與加工的意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