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電視台跨海專訪安慶國小「飛虎將軍」課程

日本富士電視台特地到安慶國小,採訪學校的「飛虎將軍」校訂課程。(安慶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日本富士電視台採訪團隊近日特地到安南區安慶國小,專訪學校結合地方歷史所開設的「飛虎將軍」校訂課程,對於一所台灣小學能夠將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轉化為活潑有深度的教學內容表示驚豔。校長羅智韋表示,這套已經推出十三年的課程,源於安南區海尾寮的鎮安堂飛虎將軍廟,該廟祭祀在二戰中殉職的日軍飛行員杉浦茂峰,背後蘊含著關於犧牲與信念的動人故事。 飛虎將軍廟的由來可追溯至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二日,當時美軍對台灣南部發動大規模空襲,杉浦氏駕駛零式戰機英勇迎敵,卻不幸在激烈空戰中遭擊中。為避免戰機墜落於民宅村莊,他堅持駕機飛離人群,最終在安南區海尾寮一帶墜毀殉職。地方居民為紀念這位不惜犧牲自身、保護地方百姓的飛行員,興建廟宇奉祀為神,每年吸引數百名日本訪客前來致意,成為地方特殊的歷史文化資產。 日本富士電視台特地到安慶國小,採訪學校的「飛虎將軍」校訂課程。(安慶國小提供) 安慶國小自二0一二年起,在參與「本土融入校本課程深耕計畫」後,開始深掘飛虎將軍的故事。期間,學校師生透過田野調查、訪問長者、資料整理等方式,將這段塵封的歷史轉化為多元學習資源。 十三年來,這門課程涵蓋歷史探索、生命教育、美育、表演藝術、語言學習、AI應用等,並延伸出多語繪本、桌遊《飛虎將軍棋》與《飛虎將軍葫蘆問》等教材,讓學生透過遊戲學習歷史。 羅智韋表示,安慶國小近年也積極結合飛虎將軍地方史,建構具有深度與尊嚴的品德教育課程,讓飛虎將軍的故事不只是記憶,也成為一堂堂活生生的生命教育課程。

Read More

杜元坤出版新書《初心不退》 回母校南一中辦發表會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返回母校南一中舉辦《初心不退》新書發表會,橄欖球隊隊員到場與杜院長合影。(南一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最近出版新書《初心不退》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特別回到母校台南一中小禮堂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座無虛席,師生與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共同見證這位「離島狂醫」從醫三十年的心路歷程與無悔奉獻。 杜元坤是南一中一九七八年畢業的校友,也是南一中第十四屆校友傑出成就獎得主。從臂神經叢手術的醫學突破,到用音樂與公益重建患者與學子的希望,杜元坤不只是一位醫師,更是將「醫術」、「藝術」、「愛與信念」融為一體的實踐者,他也將這一路走來的生命故事寫成《初心不退》一書,希望鼓舞年輕人勇敢走上自己的初心之路。 南一中校長廖財固(左)致贈紀念品感謝杜元坤院長長期回饋母校。(南一中提供) 這次配合新書出版,杜元坤回到母校舉辦首場新書發表會,他與學弟們分享如何以創新手術方法「繞道策略」與「杜氏刀法」,大幅改善臂神經叢損傷治療成果,累計推動十二次臂神經叢醫學革命,其中八次由他親自引領,堪稱台灣外科醫學的先鋒人物。 除了醫術成就,杜元坤更以音樂作為另一場「靈魂手術」,他義務教導病患拉小提琴,為他們成立樂團,透過音樂撫慰心靈。他也分享自己長年過著簡樸生活,將半數收入投入公益,累積捐款超過兩億元,他強調,奉獻讓他找到真正的快樂。 校長廖財固表示,杜元坤院長長年關懷教育,四年來捐助南一中橄欖球隊逾千萬元,讓球隊重燃生機,成功培育出五十年來第一批國手,是南一中橄欖球重生之父。 新書發表會尾聲,在場學生紛紛上台與杜院長合照、索取簽名,不少人表示深受啟發,盼望未來也能用自己的專業為社會發光。

Read More

FIRST機器人賽 南市36隊獲37獎

  由台南一中、北門高中、新營高中及港明高中國中部學生組成的跨校聯隊,取得晉級FIRST機器人大賽世界賽的資格。(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學生組隊參加「FIRST機器人大賽台灣選拔賽」,共三十六隊勇奪三十七個獎項,其中,石門國小獲得FLL Explore項目全國冠軍,另由台南一中、北門高中、新營高中及港明高中學生組成的跨校聯隊,更在FTC項目取得晉級世界賽的資格。台南市教育局十日上午在石門國小石門館表揚獲獎學生,肯定其優異表現。 FIRST機器人大賽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FIRST主辦,每年依據全球議題訂定主題,今年聚焦「海洋」議題,鼓勵學生從生活出發,解決實際問題。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參賽學生從主題研究、程式撰寫、結構設計到簡報呈現,展現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發想與團隊合作精神。 今年石門國小在FIRST機器人大賽台灣選拔賽中獲得FLL Explore項目冠軍,校長劉珍琳說,團隊花了將近半年準備,從找資料、寫設計到反覆練習簡報,每一位隊員都付出很多心力。當聽到得到冠軍的那一刻,小朋友都十分興奮。 此外,由台南一中、北門高中、新營高中及港明高中國中部學生組成的跨校聯隊,更取得晉級世界賽的資格,將代表台灣前往美國休士頓參賽。團隊成員表示,參加FTC比賽就像經營一家公司,除了技術,更考驗團隊的整合力,團隊分成機械、程式、文書三組,每週定期討論進度,雖然過程辛苦,但這讓自己更懂得合作與領導的重要,也發現科技可以很生活、也很有趣。

Read More

華醫後花園仁德滯洪池花旗木盛開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後花園的花旗木報到了。(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師生得天獨厚,有一美麗的後花園,如今正是花旗木盛開時節,華醫大教職員們歡喜就近到一溪之隔的仁德滯洪池旁,走訪花旗木步道,欣賞那漂亮又粉浪漫的花。 原本每年三月下旬盛開的仁德滯洪池旁花旗木,今年受到氣候影響,花期遲到了,近日才見大量綻開,因而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賞花拍照,而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與仁德滯洪池相連,該池可說是華醫大的「後花園」,不但在校園就可遠眺綠意盎然的滯洪池景觀,堤岸旁的紅花風鈴木和花旗木綻放時,更是師生賞花的「報馬仔」,大家會奔相走告花況,也利用課餘就近賞花拍照。 中華醫大表示,以往仁德滯洪池堤岸都是紅花風鈴木先綻開,今年紅花風鈴木植株零散、數量較少,比較難現花海盛景,反而是在北堤岸長約三、四百公尺的花旗木步道,已大量綻放,枝頭上粉嫩胭紅串串的花束,吸引不少師生賞花,拍美照兼打卡分享。 今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擊劍比賽場地選在中華醫大體育館,十八日至十九日為賽前練習和正式比賽日,中華醫大表示,選手們正好可就近賞花紓壓,不過,到仁德滯洪池賞花,若從民安路仁德橋或仁德交流道旁的萬代橋沿防汛道路進入,路面不寬,有必要注意行車安全。

Read More

崑大公廣畢製營隊引領探索酸甜人生

崑大公廣系畢製團隊在學甲區東陽國小進行「小小味蕾探險家」主題營隊,學童運用畫作分享個人成長中遇到的「酸甜經歷」。(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畢製「DRINK康醋」自組青年志工團隊,於學甲區東陽國小進行「小小味蕾探險家:尋找時光的酸甜味道」主題營隊,透過結合醋飲體驗與情緒教育課程設計,帶領學童從酸甜味覺感受出發學習認識與表達內在情緒,開啟自我探索的第一步。 此次營隊設計多元,從味覺盲測體驗、醋飲DIY調配、食材酸變實驗到椪糖創作與故事工作坊,不僅讓孩童在親手操作中探索酸甜比例,更引導他們將味覺經驗連結至情緒記憶,在趣味互動中認識情緒、表達感受,建立良好的自我覺察以及情感連結能力。 團隊以「酸一點,甜更深」為核心概念,象徵人生中的酸甜轉折,也呼應醋飲由酸轉甘的特性。透過創新視覺設計與整合行銷企劃,重新定義醋飲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健康生活與情緒療癒的選擇。此外,團隊亦透過質化研究發現,許多消費者會在情緒低落時選擇醋飲來平衡心情,因此這次營隊特別強調醋飲與情緒之間的關聯,讓孩童們在體驗中培養自我照顧的意識。 指導老師徐玉瓊副教授說,此次畢業製作不僅展現學生品牌創意與行銷策劃的專業能力,更將關懷延伸至校園,讓孩童透過味覺探索與情緒轉化,學習用更溫柔的方式認識自己。她也肯定團隊將畢製結合社會參與的努力。

Read More

育德工家僑生班手作麵包贈家扶

育德工家烘焙科僑生製作麵包與西點,致贈給北台南家扶中心。(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育德工家烘焙科僑生班學生,運用在校所學技術,自行購買食材,親手製作麵包與西點,致贈給北台南家扶中心,為社區中需要幫助的兒童與家庭帶來溫暖與祝福。 育德工家指出,這群來自菲律賓與柬埔寨的僑生為了學習技藝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雖然大多來自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但憑藉著堅強的意志與一顆善良的心,展現出令人動容的社會關懷行動。這次的行動不僅展現出育德工家烘焙科的技藝教育成果,更凸顯出僑生對「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深刻體會。 這些學生表示,由於他們自己家境並不富裕,更能體會弱勢家庭的生活不易。他們願意以自身所學回饋社會,傳遞溫情。菲律賓學生白琳裕說,很感謝育德給我們機會學習烘焙,這不只是技能,也是讓他具備幫助別人的方法。能將所做的麵包分享給需要的人,他覺得很有意義,也讓他更有自信面對未來,將這樣的技藝和善能量帶回家鄉 。 校長張榮修表示,育德工家致力於優質技藝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品德發展,僑生雖然經濟條件不佳,但以行動實踐回饋在台灣受到的溫暖,令人感動。他們不僅學會了烘焙,更學會了同理與付出,這正是技職教育的初衷 培養具備技術、品德與社會責任感的好青年。

Read More

嘉藥王明煌獲選台灣美食國際巡迴主廚

嘉南藥理大學餐飲管理系專任技術講師王明煌(左一),獲選台灣美食國際巡迴主廚。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餐飲管理系專任技術講師王明煌,獲選台灣美食國際巡迴主廚,七月將勇闖大洋洲三國七座城市,推廣台灣辦桌文化和台灣美食。 台灣美食國際巡迴是由僑務委員會辦理,迄今已邁入第十五年,年年網羅台灣各地餐飲菁英擔任主廚,用台灣美食在世界各地「交朋友」,今年王明煌攜手「辦桌界南霸天」阿勇師之子汪楚琦,共同推廣台灣美食,將辦桌台菜及地方小吃的獨特料理技法推上國際舞台。 王明煌是阿勇師首席弟子,長年致力於中式烹飪與辦桌文化推廣,去年更出版《紅圓桌舊食光》一書,深入介紹台灣特有的辦桌文化,此次是他首度參與講座徵選就獲選並擔任主廚,王明煌感謝嘉藥與台南市外燴工會的支持與推薦,此次他將以台式辦桌烹飪手法結合澳洲、紐西蘭與帛琉的當地食材,推出櫻花蝦米糕、台式炒米粉、龍蝦三明治、五柳枝魚及經典台式五味醬等多道菜餚,讓台灣味登上國際舞台,同時也將與當地餐飲業者互相交流學習。 嘉藥餐旅系主任戴揚飛表示,王明煌曾至多所高中職開設辦桌文化及廚藝課程講座,此次能代表台灣參與台灣美食國際巡迴講座主廚,不僅展現其專業實力,也讓全系師生引以為傲。

Read More

五王兒童社團才藝成果發表 展現多元學習

永康區五王國小兒童社團才藝成果發表,學童進行古箏演奏展現多元學習。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五王國小一年一度的兒童社團暨才藝成果發表,學校在校園架設戶外大型舞台、搭配五彩的燈光音響,由學童進行表演,永仁高中舞蹈班也受邀演出,落實十二年國教,大手牽小手的永續精神。 學校進行社團才藝成果展,架設的戶外大型舞台搭配五彩的燈光音響,教職員全員出動,擔任工作人員及主持人。過程中穿插學生摸彩,豐富的獎品讓節目演出緊湊完全無冷場,給學生一個安全又專業的表演成果發表會。 表演節目多元,除有該校跳鼓隊擔任開場、直笛隊演出、兩位外師指導的英語動唱、更有才藝老師吳貞儀帶領四0五師生演出音樂行動劇。同時邀請校外永仁高中舞蹈班擔任演出,落實大手牽小手永續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表演過程中亦穿插抽獎活動,除家長會贊助各項獎品,校長周脈贇和會長更是準備超級大獎變速腳踏車,獎項豐富又實用,讓學童在展現自己所學成果的同時,又能收到期待的禮物。 周脈贇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辦理成果展。期許校內課後社團的項目能更多元,學生參與人數能更提升,讓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學習問題。學生放學後,就可輕鬆學習到各項才藝,不但沒有接送問題,安全又實惠,也成就十二年國教的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

Read More

上騰工商指導國中技藝競賽成績斐然 連續4年囊括3職類第一名

透過密集培訓,萬榮國中朝鈺妃勇奪美髮類別第一名。(上騰工商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上騰工商指導國風、化仁、吉安、萬榮、平和、秀林等六所國中技藝班選手,參加花蓮縣一一三學年度國中技藝競賽,在家政職群的美容、美髮,動力機械職群的汽車、機車修護及餐旅職群的中餐等三職群五職種中,大放異彩,總共獲得三金三銀二銅及多個優勝及佳作。 上騰工商指出,其中,萬榮國中朝鈺妃、周尹恩及吉安國中廖予承等三人更是技冠群雄分別勇奪美髮、美容及機車修護等三個職種的第一名,並獲得合作辦理技藝教育的國中師長高度肯定。 上騰工商輔導主任黃婉玲表示,學校配合花蓮縣教育處推動國中技藝教育已有二十年的光景,除了設備、師資充足外,豐富多元的課程設計更是吸引國中學子選擇本校技藝教育的主要原因!每週看著他們走進校門的愉悅神情,充份證明上騰的技藝課程真的深受國中生的喜愛與期待。 萬榮國中校長許瓊櫻提到,與上騰團隊合作真是最正確的選擇,不管是技藝課程的實施或是參賽選手的培訓,無不用心付出,令人激賞。尤其指導老師犧牲假日,不辭辛勞地接送與陪伴參賽選手,更是令人感動。 上騰工商校長吳昌吉表示,每個孩子都像一顆種子,需要被細心呵護、用心澆灌,才能成就他們美麗又特別的模樣。上騰工商的每位師長就是秉持這樣的精神,跳脫以往僵化的框架,用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來培育孩子,讓他們發光發熱,活出美好自信的風采!  

Read More

北市華岡藝術學校辦理花蓮移地教學活動

學生們表示,很開心透過這種方式學習,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名詞,而是一種可被觸摸、理解並內化的生活智慧與藝術感動。(華岡藝校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臺北市私立華岡藝術學校十日表示,儘管花蓮位處東部、交通相對不便,全體師生仍排除萬難,於清晨齊聚臺北火車站,分乘自強號列車出發,辦理高二學生花蓮移地教學活動,展現出對學習的熱忱與實踐力,落實「走出課室、走進土地」的教育理念。 華岡藝校表示,自二0二一年首次啟動花蓮移地教學活動以來,已連續五年前往花蓮實施此項課程,成為本校學生藝術實作與文化探索的重要傳統。此次活動由丁永慶校長親自帶隊,參與對象為戲劇科與表演藝術科流行音樂組,共七十餘位學生。三天的行程融合自然探索、文化體驗與藝術實作,內容豐富、層次多元,充分體現華岡藝術教育強調「創意與行動並重」的核心精神。 華岡藝校表示,此次活動最具亮點的課程安排,為花蓮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行的文化藝術體驗。戲劇科與表演藝術科流行音樂組學生共同修習相同課程,分班由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師資帶領,深入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生活與美學。學生透過吟唱、舞動與樂器演奏,不僅理解族群文化的深層意涵,更在身體律動中真切感受原住民族的藝術精神與生命能量。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長馬呈豪表示,花蓮縣府重視原住民樂舞交流與傳承,在去年組團赴夏威夷參加第十三屆太平洋藝術節,進行音樂、舞蹈、藝文等互動交流,今年邀請華岡藝校師生參與七月份的花蓮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祭,共同發揚原住民樂舞文化。 華岡藝校友會理事長粘晶晶表示,很開心帶領校友會、家長會的夥伴們一同來花蓮,以實際行動增進學生見聞與發揚臺灣特色。(華岡藝校提供) 丁永慶表示,透過學習花蓮原住民樂舞文化特色,作為學生表演藝術課程延伸,讓學生能在表演上增添不同元素與風采,且藝術教育不應侷限於教室,而應讓學生跳出來、唱起來、感受起來。 華岡藝校友會理事長粘晶晶表示,她很開心帶領校友會、家長會的夥伴們一同來花蓮,以實際行動關心陪伴學生們學習花蓮原住民族樂舞,希望藉由動態藝術結合台灣特色文化傳承,增進學生見聞與發揚臺灣特色。學生們也紛紛回饋,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名詞,而是一種可被觸摸、理解並內化的生活智慧與藝術感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