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佃國小學生創作展 演出學習精彩故事

安佃國小的期末成果展,呈現小朋友這學期的學習軌跡。(安佃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安佃國小舉辦了一場充滿故事與創意的期末成果展,由學生選擇將整個學期的真實學習歷程整理、呈現與分享,展出的作品從文本閱讀、視覺藝術、傳統文化到戶外參訪紀錄,展現了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學習風貌。 校長蔡孜怡表示,這場成果展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沒有刻意設計,而是孩子們在一堂又一堂課中自然累積的學習軌跡,孩子們勇於表達、樂於創作、善於觀察,正是推動素養導向課程最希望看見的模樣,相信這樣的歷程,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比考試更深刻的印記。 蔡孜怡說,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們深入研讀《神奇柑仔店 錢天堂》系列小說,並以紙箱、黏土、布料等材料具現化書中場景與角色,讓虛構故事在教室中真實上演。美術課則延伸自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家鄉五色」展覽,學生們以五種色彩為靈感創作蛇形藝術品,傳達對地方文化與個人情感的詮釋。 在傳統藝術領域,孩子們動手創作紙影偶,從繪製、剪紙、裝配到編劇與表演,體驗台灣民俗藝術的魅力;在戶外教育方面,班級也將參訪英國領事館後,完成一本本圖文並茂的參訪手帳,展現細膩的觀察力與文化感知力。此外,學生還利用回收紙箱創作出復古的「卡匣式手提收錄音機」模型,完成融合創意與環保理念的作品,令人驚艷。 導師莊漢昇補充,展覽的目的不在於炫耀成果,而是讓學生有機會回顧自己一整學期的努力與成長,也讓師長與家長看見每一段學習旅程背後的意義與故事。

Read More

台南食育力 教學創意奪第1

南市公私部門攜手推動教材研發與教學創新,學校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課程。(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食力》雜誌公布「2025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台南市繼二0二二、二0二三年獲得「教育與文化構面」冠軍後,今年再度榮登全國第一,展現南市在推動食育政策上的深耕與實力。 本次調查涵蓋校園營養師進用、食農教育推動、教案創意、網站建置與校內外競賽參與等二十項指標。報告中特別肯定台南市「制度有根、教學有創意、議題有整合」,並長期與民間團體、公私部門攜手推動教材研發與教學創新。 市長黃偉哲指出,此項榮耀不僅是市府及教育局的成果,也歸功於每位校園營養師的專業投入與各級學校的協力推動。目前全市學校午餐自辦率超過九成四,中央廚房聯合供餐率超過七成八,皆是六都第一,並由七十八名營養師負責飲食營養、衛生、安全把關,以及食育推廣工作,未來市府將持續投注資源,為學童營造更健康的飲食環境。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自製「餐前五分鐘」營養教育影片已超過百部,並與大專校院攜手辦理巡迴闖關、假日食育營,此外,整合學校食農校本課程,推出月月有主題的食農遊學體驗營,並補助食農戶外參訪,更辦理健康知識挑戰賽、廚藝競賽與教案甄選等活動,成功讓飲食教育不再只是課堂學問,更成為生活實踐的一部分。 教育局補充說明,台南推動食育成果豐富,相關食農教育與餐前五分鐘飲食營養教育資源,包含影片、懶人包海報、主題小測驗及營養師撰寫的食材專欄與學校餐單等,皆分享於「台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站」,歡迎親子共學。

Read More

探索植物物語 橋中生闖5關

橋中學生在植物物語關卡活動中,透過觸摸與嗅聞方式辨識五種香草植物,建立植物與生活應用之連結。(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為了強化學生自然觀察力與生態素養,以「植物物語」為主題舉辦跨領域學習活動。由圖書館推動教師楊淑惠,以及彈性課程—綠植學老師吳貞萱共同設計協作,結合圖書資源、生物知識與校園場域探索,學生參與踴躍,展現良好學習成效。 活動設計「香草植物的感官體驗」、「台灣欒樹與共生植物」、「種子黑暗箱挑戰」、「朱槿花與花青素實驗」、「花青素與蓖麻的認識」共計五個關卡進行。整體活動以「任務導向」與「分組合作」為核心,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教師則透過觀察學生的回應與成果回饋進行評估。 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有學生對拆解朱槿花朵很感興趣,也有人覺得花青素實驗的操作很好玩,也有人喜歡黑暗箱盲猜推理的刺激。在課程中,時常聽到同學們的討論及歡笑,連擔任關主的志工媽媽也被學生的反應逗得嘴笑目笑,從學生的反應及學習成果顯示跨領域與生活情境結合之課程設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科學素養。 甚至有二年級的學長一看到圖書館的布置就羨慕的直問,「這一次又是做什麼活動,一年級怎麼那麼好啦」。讓辛苦設計關卡、不斷調整修正內容的老師們既感動又欣慰。 校長謝連陽表示,大橋國中長期致力於推動閱讀教育及環境教學,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類結合場域與生活應用的課程,強化學生的自然感知力與永續意識,落實十二年國教強調的探究與實作能力發展。

Read More

裕文國小特教生逛誠品享美食

裕文國小資源班學生參觀誠品書店的「繪本公寓」,在老師細心解說下,他們感受到繪本背後的文化魅力。(裕文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裕文國小資源班王峯文老師經常帶領學生,利用6號公車去進行戶外教育,由於最近新開幕的誠品生活台南店剛好在6號公車的行經路線上,因此特別規劃了一趟「書營之間.異國美食雙享之旅」,師生除了參觀鹽埕區圖書館及誠品書店,還到飯店享用了美食及學習用餐禮儀。 王峯文表示,此次的戶外教育,第一站前往由知名建築師設計的「鹽埕區圖書館」,不同於裕文國小校門口前以清水模搭配流線原木外觀設計的裕文圖書館,鹽埕圖書館書本堆疊意象的建築外觀立刻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他也引導學生操作借閱系統,在選定一本喜愛的書後,學習如何借書。 接著學生們前往夏都城旅安平館用餐,王峯文說,感謝飯店特別提供優惠折扣給裕文資源班師生,並派遣多位工作人員協助服務。多數參與此次戶外教育的學生,都是第一次坐上有大型轉盤的圓桌,除了品嘗到豐盛佳餚,也從過程中學習點餐與團體用餐的禮儀。 用餐過後,師生們步行前往誠品生活台南店,書店內的「繪本公寓」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繪本,雖然部分書籍對這些孩子來說略顯艱深,但在老師細心解說下,他們依然能掌握故事的核心與創作精神,感受到繪本背後的文化魅力。

Read More

短影音創作日更 崑大生變網紅

崑大公廣系短影音網紅培訓工作坊,近卅位學生完成短影音拍攝技巧、剪接等相關之操作技術結訓,獲頒創作者之星計劃結業證書。(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辦理「短影音網紅培訓工作坊」,近卅位學生透過業師帶領學習,完成月餘的短影音拍攝技巧、剪接等相關之操作技術,除獲得「創作者之星計劃」結業證書,其中更有多人榮獲「最佳日更獎」及「最佳創意獎」。 崑大公廣系短影音培訓工作坊,參與的廿八位學生橫跨一至三年級,邀請視傳系校友、目前為果俐文創執行長的陳郁涵擔任課程設計及主講人,並再邀請社群部落客豬飛小姐及利歐娜組成講師團隊,在課程中帶領學生學習短影音企劃、拍攝技巧、剪接、圖文設計、特效、配音等課程。 培訓課程為學員打開短影音創作的大門,學習自媒體創作的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能,同時以「下定決心要日更」為社群名稱,讓這一段長達四十天的培訓過程,成為同學們與時間拔河的挑戰。 陳郁涵也為同學們爭取到瑪莎拉手工餅乾野餐盒的商品贊助,讓同學嘗試設計開箱短影音,更增加挑戰性。在四十天培訓期間,全體學員社群短影音的總觀看數已衝破四十萬人次,顯現出同學們的進步與成效卓越。 針對表現優異的學生更頒發獎項鼓勵,其中一年級李儒銘、楊欣霖及三年級楊宛蓁榮獲「最佳日更獎」;以舞蹈表演設計為創作主題的一年級陳俊安,則獲得「最佳創意獎」,其所經營的社群在工作坊後瀏覽數仍持續激增,目前已超過三十萬人次。

Read More

墨西哥21生 南台進修高科技結業

墨西哥索諾拉州國際人才培育計畫選出廿餘位優秀學生,在合作的南台科大完成一年的智慧製造等密集專業訓練與跨文化學習結業。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與墨西哥索諾拉州政府及工業技術研究院攜手合作,配合該州「國際人才培育計畫」,自六千餘位報名者中精選出廿一位優秀學生在南台進修,完成一年的智慧製造等密集專業訓練與跨文化學習結業,展現培育高階科技職能人才成果。 墨西哥索諾拉州推動高科技產業園區發展政策,啟動國際人才培育計畫,選派優秀大學生赴海外進修。其中與南台合作的整體課程聚焦於半導體技術、電動車產業及智慧製造三大核心領域,結合中文語言課程、多元文化交流活動與產業參訪,除強化學生專業知識,更提升其全球溝通力與文化理解力。期間學員亦參訪台灣多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與傳統企業,並與業界專家面對面交流,掌握最新產業脈動與實務應用。 為豐富學習歷程,南台精心安排多場文化體驗課程,包括台灣傳統節慶介紹、手作工藝、及深度導覽台南人文風貌,使學生在生活中自然融入在地文化,深化情感連結。 學校亦建構完善的師徒支持系統,提供學業與生活輔導,確保學生在異地學習過程中順利、充實。整合性的教學設計與生活安排,讓此計畫不只是技能培訓,更是培養國際視野與跨文化適應力的重要歷程。 南台校長黃能富在跨國育才結業典禮中,勉勵學員持續精進、勇敢追夢,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墨西哥商務簽證暨文化辦事處Francisco Javier Martinez副代表也與工研院代表一同見證此跨國育才計畫的亮眼成果。

Read More

長庚科大推動跨國醫護交流 帶威斯康辛大學師生體驗台灣文化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護理系師生於6月初來台交流。(圖/長庚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護理系師生於6月初來台交流,由Der-Fa Lu與Lorraine Smith教授率領護理與生物系學生們在台灣展開為期一周的護理專業與地方文化探索旅程。在長庚科技大學的精心安排下,美國師生參訪了長庚科大林口與嘉義南北兩校區,以及嘉義長庚醫院、在地醫療院所等,親身體驗台灣護理教育的創新教學、臨床技能訓練及人性化的醫療照護環境。 接待威斯康辛大學的長庚科大老師高月梅說明,此次參訪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是一場文化的洗禮。師生透過交流,認識兩國醫護專業的差異與優勢,威斯康辛大學也藉由體驗台灣文化,增進兩校學術夥伴關係連結,也為未來更深入的國際合作奠定基礎。長庚科技大學也將在這基礎上,持續推動跨國醫護交流,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與海外友人攜手培育更具國際觀與專業實力的醫護人才。 威斯康辛大學師生們此次訪台,師生們參訪了烏腳病醫療紀念館與高跟鞋教堂,認識台灣歷史痕跡,並前往南鯤鯓代天府感受傳統信仰的莊嚴氛圍;最後更深入偏鄉社區,走訪阿里山鄉衛生所與在地食品工廠,體驗偏鄉醫療的挑戰與溫暖,了解食品安全與地方產業的結合,感受台灣如何將產業、長照與社區服務巧妙融合,打造高齡友善環境,展現醫護創新與文化關懷的完美結合。 此次參訪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是一場文化的洗禮。(圖/長庚科大提供)

Read More

跨國共學!五大洲學子走進新北校園

新店高中美國交換生Makenna(左1)和其他國際交換生同學們一起穿上青蛙裝。(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培養學生具備國際素養與多元文化理解,新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國際教育交流,透過產官學民合作,自108年起至今已促成超過萬名來自五大洲的國際學生與新北市師生進行實體或線上交流。113學年度更攜手國際扶輪社與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媒合42位來自泰國、德國、羅馬尼亞等20個國家的學生進入新北校園,進行長短期文化體驗與共學交流。隨著交換學期接近尾聲,各校紛紛舉辦溫馨歡送活動,回顧一年的學習成果與跨文化生活點滴。 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國際見習生Venus在淡水商工英文課與同學介紹新加坡美食及文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112年首創「全球跨界學校國際交流媒合大平台」,持續與國際扶輪社合作,每年安排多國交換生入校學習,並鼓勵新北學子赴海外交流,拓展全球視野;同時透過AIESEC國際見習生計畫、大專校院華語中心合作等多元管道,引進外籍青年學生至新北校園進行華語學習、在地文化體驗交流與教學支援,營造雙向互動、國際化校園氛圍。 新店高中的國際交換生美國Makenna左、西班牙Leire中、德國Suri右分享交換學習心得。(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就讀永平高中的加拿大交換生Lylah分享,來臺期間最難忘的是與同學組隊參加混合式游泳接力賽並勇奪冠軍,深刻體會團隊合作的價值,也難忘與學伴一起造訪福隆海邊,眺望東北角海岸線的自然風光,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感謝學校老師與同儕的熱情接待,讓她迅速融入校園生活、結交新朋友。學伴吳美葳同學分享,Lylah學習中文非常認真,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發音,雙方在互動中彼此學習、建立深厚友誼,也提升了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 永平高中辦理國際交換生歡送會,Lylah中間持獎狀與全班合影記錄珍貴回憶。(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店高中具備超過10年的接待經驗,今年迎來來自美國、德國與西班牙的交換生,並舉辦雙北市國際學生聯合交流活動。美國學生Makenna分享,在碧潭觀察毛蟹回游的經驗感受到臺灣自然生態之美,也享受與其他交換生與禮賓大使的跨文化交流時光。 自加拿大的永平高中國際交換生Lylah左1與班上同學一起勇奪游泳比賽冠軍。(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淡水商工學生郭卯漾則分享,參與由新加坡AIESEC見習生Venus主講的文化交流活動,從了解當地法律文化如禁止口香糖與鞭刑,到認識特色美食肉骨茶,讓人感到新鮮又有趣!也對新加坡整潔有序的城市印象深刻,期待未來能親自前往新加坡實地體驗「花園城市」。 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國際見習生Venus與淡水商工同學合影留念。(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強調,透過國際學生進入校園,不僅促進外籍生認識臺灣文化、提升語言與適應力,也讓新北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培養語言溝通與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實踐「讓世界走進新北、讓新北走向世界」的教育願景。未來將持續拓展國際交流平台,深化跨界合作,讓世界看見臺灣與新北的熱情與多元魅力。

Read More

營養午餐一市兩制 1餐差20元

參與中央廚房的學校因有教育部補助午餐費,自繳費用較自辦式學校低,卻能享有更好的午餐品質。(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南市報導 為照顧偏鄉小校營養午餐,教育部推出中央廚房計畫,南市家長會聯合會理事長賴建良表示,央廚學校除學生自繳,中央也有補助,平均每位學生每餐六十二元;但自辦式午餐的學校,僅能靠自繳費用,每位學生每餐從三十六到四十一元不等,以目前物價狂漲為例,每餐差距二十多元很有感,希望教育局可補助弭平差額。 賴建良指出,中央廚房計畫主要是由一所責任學校,提供鄰近多所偏鄉小校午餐,由於師生人數多,除能降低採購成本及廚工人事費用,還能配置營養師調配菜色,教育部為鼓勵學校興辦,不僅廚房硬體建設費用可補助,連午餐費也行,目前每餐學生自繳三十六點一元,其餘由中央補助,每人上限六十二元。 日前聯合會前往學校拜訪,發現未參與央廚的學校,午餐費用依各校不同,收取費用在七百九十五到九百元間,以週休二日計算,平均每餐約為三十六到四十一元,依照目前的物價,餐費確實偏低,尤其是學生人數不多的學校。 賴建良說,央廚計畫立意甚佳,對於未來主人翁的照顧有加,但同為南市學校,卻出現「一市兩制」,自繳午費較多卻未享有更多的照顧,顯有不公,目前每餐差額約有二十多元,學生至少可多吃一隻雞腿,或是多喝一瓶副食品、水果了。 賴建良強調,原縣區的學校多為偏鄉小校,在教育部協助下,多數都成立央廚供餐,減輕市府的負擔,而市府應該針對自辦式的學校給予協助,雖然目前對廚房設施改善、廚工薪資有補貼,但仍非實際用於餐費上,若能落實補助餐費,更有助於中型學校推動午餐,讓學生吃的更好、更健康。

Read More

春捲遇上AR 新化小廚神嘆魔法

  新化數位機會中心讓學童動手包春捲,用AR與影像「典藏」百年春捲鄉愁。(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當一甲子老店的春捲香遇上AR擴增實境與數位影像,會碰撞出什麼新滋味?新化區大新國小二十四日舉辦「新化鄉味香味─春捲小廚神」體驗活動,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這不僅是一堂食農教育課,更是新化數位機會中心(DOC)歷時一年「鄉味香味」數位典藏計畫的動態成果展,用科技為地方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大新國小校長王建智表示,新化數位機會中心自一0七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於透過數位科技保存並推廣在地文化資產。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學員們的數位學習成果,更成功地將新化豐富的人文歷史轉化為生動的教材,期望能讓更多在地學童從小認識並珍惜家鄉的文化深度。 崑山科技大學數位中心諮詢顧問賴正文教授表示,作為輔導單位,崑山科大很高興能見證新化DOC在數位學習與文化典藏上的創新與卓越表現。此次活動巧妙融合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僅提升了學員的數位應用能力,為在地文化的永續傳承開創了新途徑,是全國數位機會中心的典範。 活動現場,孩子們不僅親手體驗包覆著三代人情感的「東發號」春捲,更從「魔法磨磨樂」中親手研磨麵粉,從源頭感受食物的珍貴。新化DOC巧妙地將數位典藏的知識內容,轉化為一系列寓教於樂的五感體驗,證明科技不僅能保存歷史,更能創造令人驚豔的文化新體驗,讓老街的鄉味,飄進了數位時代的每一個角落。 參與體驗的同學們興奮地分享用AR拼圖讓春捲從手機裡面跳出來的感受,「真的好像有魔法一樣」,「新化美食太神奇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