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在地牛豬肉 23校團膳換約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在即。教育局表示,南市二十三所訂購團膳學校已全數於十二月中完成契約變更議約程序。要求學校供膳須採在地豬、牛肉等生鮮食材,嚴格規範肉、蛋及肉類加工品一律使用國產優良產品,同時加重罰則。若廠商使用混充或假冒產品,最重將立即終止契約並開罰違約金十萬元。 教育局指出,明年元旦起開放美豬進口,為確保學童食用優質國產豬肉,市府積極進行契約變更。未來只要發現廠商有故意混充或假冒不實肉品,將嚴厲記點重罰,並立即終止契約。針對用心配合的學校及業者,則協助爭取每餐每人六元補助款,降低家長負擔。 除了明訂契約罰則,對於學校午餐品質也落實三級把關機制。平時由學校人員自行檢視午餐品質,並由教育局安排輔導營養師,針對責任區學校進行二級輔導機制,再搭配農業局及衛生局實施三級把關機制。一旦查獲需改進事項,會立即要求自辦午餐學校及團膳供應業者全面改善,透過分層負責、逐級管控,全面把關校園食安。 教育局表示,南市積極配合中央政策,學校午餐食材已全面優先使用國產可追溯生鮮食材,推動成效全國第二,六都第一。為了讓家長了解學校午餐食材來源,南市所屬學校也完成豬肉原料產地國標示作業。相關訊息已標示於學校菜單及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網站https://fatraceschool.k12ea.gov.tw/frontend/。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從爸爸身上學到的事情

台南市德光高中二年三班 ◎魏菀鋆 時而嚴肅,時而幽默,處理事情沉穩不慌亂,全身上下散發著成熟男人的氣息,不過他這些性格,與年輕血氣方剛截然不同。 我的父親,年少時玩心非常重,經常進出的處室,不是學務處,便是導師室,好奇心驅使下我問了父親:「為什麼明知是不對的事,你卻要去做呢?」父親打趣的告訴我:「如果每個人都一樣,大家都不敢去嘗試,人生還有什麼不同和樂趣呢?」從父親的角度下,我又有不同見解,從他身上我學到:人不該畫地自限,應勇於試著去展現自己的獨到之處,或許可能跌跌撞撞,但若是不踏出那一步,或許永遠終將處在舒適圈之中,而這樣安逸的人生非我所願呀! 父親現今與年輕時判若兩人,他的人生轉捩點,便是因他勇敢跳脫舒適圈肇始!他在那年與三五好友報考警校,因緣際會下考上了,而我又不禁提問:「為何你考上警校性格轉變如此之大?」父親臉上笑意更深了,卻又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可能是年紀吧!但最大的因素應該是浪子回頭了!」那時的我,不懂何為浪子回頭,直到近期年齡增長,才忽然頓悟,而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人是會改變的,不要以現階段的眼光,去評價他人未來的模樣,畢竟未來的事情顧名思義便是未知的,也沒有任何人能夠主宰他人的未來! 雖然現今爸爸侃侃而談人生經歷,一副泰然自如的模樣,但我想一定是走過大風大浪,才能夠道出如此淺顯易懂的體悟,無論年少或是現今的父親,都有著值得我去仿效的不凡之處。

Read More

〈中華學園〉珍惜食物

彰化藝術高中國中部普二乙 ◎葉倉瑜 俗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當我們享用著眼前的食物,有沒有想過這餐營養豐富的佳餚,花費了多少農夫和營養師的心血而換得的? 平日在學校用餐,同學們常常會把不喜歡的菜挑出來,就算勉為其難的咬了幾口,最後還是皺著眉頭丟進廚餘桶。外面琳琅滿目的餐廳,提供了應有盡有的菜色,讓我們看了食指大動。記得有一次我進入一間牛肉麵店用餐,看到隔壁桌的客人離開了,卻留下了一大碗麵湯,老闆只能帶著無奈的表情將它收走,想起李紳所著的憫農詩裡的句子:「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現在我們的飲食已不像以前取之不易,但是每一份食物的背後都是由晶瑩的汗珠換下來的。 「惜食中途島」將吃不完的食物冷凍起來,使原本會變成剩食的食物變成了續食,轉送到全臺的「食物銀行」,幫助弱勢家庭並落實環保。儘管續食是一番美意,但是我們還是要衡量自己的消費能力,點餐的時候,不要超過自己所可以負擔的份量。當遇到不喜歡吃的食物時,請想一想世界上有許多落後的國家,他們想取得溫飽是何其困難?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食物,因為我們所浪費掉的每一口都是處於飢餓的人所夢寐以求的。 我們已不像早期台灣生活的小孩,除了讀書之外,還要幫忙家裡的農事及張羅飯菜,揮汗接觸土地的機會也少了,讓我們忘了感念食物的珍貴,願我們時常提醒自己勿浪費,作一個惜福的人。

Read More

〈中華學園〉媽媽教我的一件事

台南市新南國小六年二班 ◎楊季蓉 人生在世上,本就不是十全十美,一定有缺點和優點,但是眼睛長在自己臉上,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常常自以為是,活在自己的感覺裡。 活潑外向的我,自幼口齒伶俐,學習力也比其他人要好些,經常得到家人的讚賞,因此對自己很有自信,我相信我想的事情都是正確的,所以在學校做小組討論時,總是勇於發表意見,不聽取其他同學的建議,縱使別人的意見比我好上千萬倍,我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滔滔不絕的講個不停,完全沒把同學放在眼裡,同學不喜歡我自以為是的個性,經常在我背後議論紛紛,漸漸的,我被冷落在一旁,小組討論也不讓我有發言的機會,那種被排擠的感覺,讓我連學校都不想去了。 直到有一天,老師發下前幾天考的考卷,我又「不小心」考了一百分,當老師念出我的分數時,我看到幾個同學翻了一個大白眼,讓我好傷心,回到家時,我難過的跟媽媽訴苦,媽媽對我說:「老師其實曾跟我討論過這個問題,而我也在找機會想和妳談談,跟同學相處,本來就該謙虛,試著把說話的機會讓給其他人,因為妳的成績已經很亮眼,也要讓同學有舞台可以發揮啊!」 媽媽的這番話,不斷縈繞在我耳旁,我想了又想,媽媽的話好像很有道理,我應該試著改變自己,多去了解別人的需要,多尊重同學的意見。感謝媽媽讓我了解謙虛的重要。

Read More

〈中華學園〉森林捉迷藏

嘉義縣後塘國小二年甲班 ◎黃韋杰 大家來玩捉迷藏, 剪刀、石頭、布! 輸的來當鬼, 贏的快躲藏! 小老鼠來當鬼, 趴在樹上數十秒, 其他動物跑光光。 孔雀藏在花叢旁, 花花綠綠一身藏。 河馬躲進池塘裡, 灰灰黑黑一身髒。 烏龜一動也不動, 好像石頭趴岸邊。 花鹿站在矮樹中, 鹿角樹枝同模樣。 小老鼠,好著急! 大夥哪裡藏? 小老鼠,快來找! 我們在這裡!

Read More

〈中華學園〉種菜的災難

台南市崇學國小四年九班 ◎薛翊晴 今天的自然課要種蔬菜,因此全班都鬧哄哄的,既興奮又期待! 老師一來就先發下花盆和土壤,接著每組去挑種子,我們選了小白菜。正要把土壤放進花盆中時,老師制止了我們,他說:要先把紗布放在花盆中的小洞,再拿些小石子鋪上去,最後才能放土壤,原來是這樣啊!我們把一大塊紗網舖上去,卻忘記帶小石子了!幸好老師說可以去外面撿,於是我們趕緊去生態池邊找,撿了二十幾顆回來,鋪上小石子後,我們分工合作,我把土壤放進去,其他人負責撒上種子,接著老師要我們澆水直到盆底漏出水來,但是我們在澆水時,卻不小心把整個澆水器的水全部倒進去,老師連忙叫我們把種子拿起來,以免種子泡爛了,真是的,我們這一組怎麼一直笨手笨腳的呀!好不容易,土壤中終於乾了,可以再度放種子進去,我小心翼翼的把水慢慢澆進花盆,以免再犯同樣的錯。 有了這次種菜的經驗,我發現種菜並不簡單,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以後吃蔬菜時,我一定會特別感恩農人的辛勞,把菜吃光光的!

Read More

〈中華學園〉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

台南市慈濟高中三年六班 ◎蕭羽歆 人生就像是一張履歷表,詳實記錄著自己的經驗值,也是一口水井,而經驗就是那些被儲存下來的水,渴了就將其汲出;新水源的發現也能為水井注入新生命。 有人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一輩用他一生的汗水和崎嶇路上的累累傷痕,淬煉出那一本本豐實的經驗寶典,為的就是讓下一代不再吃苦。然而,平順的康莊大道真比蜿蜓的山間小路來得美好嗎?不循著經驗走是否真的吃虧? 記得小時候和表姊一起向外婆學做菜。表姊從小就叛逆,凡事都要自己嘗試,不喜歡大人為她訂下大大小小的規矩。因此整個學做菜的過程她都是一個人摸索,因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就算雙手被油濺得起水泡,被刀劃傷數十次,這些挫折仍無法澆息她的熱情;相反地,我各個步驟都是依循外婆多年的經驗,電鍋如何煮飯、炒菜的火侯如何控制,我都小心翼翼的跟隨外婆的腳步,深怕犯下任何一點失誤。 雖然當時外婆總誇我乖巧有規矩,但表姊的做菜技巧和成果都遠比我來得成功。表姊因為總抱著那不服輸的任性,不斷的自己研究食譜,最終能在廚房獨當一面;而我卻只能依賴外婆下的指令,像臺做菜機器,永遠變不出新意。 有前人的經驗鋪路,開始時固然輕鬆,但走著走著就發現,一路上的景色一致,沒有任何岔路,到最後心力耗盡,失去動力繼續前進。然而崎嶇的山路景致變化不盡,即使辛苦,也會因為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小確幸而感到滿足。 背負著前人留下名為「經驗」的行囊,踏上名為「未來」的未開發道路,沿途的美都有待發現,也可能放入行囊,而疲累、困惑時,行囊會成為最甘美的精神補給。

Read More

〈中華學園〉水之散曲

台南一中一年十班 ◎許君愷 清澈之水,河水,時而青、時而綠、時而紅,卻總是留下一絲透明。為了刷洗世界的錯誤,不惜把自己染了色,更不惜用廢水建構自己的身體,工廠、農場、飯店,將一切吞噬、破壞,河水努力地奔流,只為了再次找回屬於自己的顏色。 沉穩之水,海水,深沉而寧靜的藍色,靜靜的襯出那優美的主角。不像白色般光鮮亮麗,將七彩化作自身的美,也不像黑色般陰沉自我,而是水藍,與天空有所漸層,在黃昏時以閃光來映出夕陽一瞬的美好,在午夜時照出真與偽、天與海,那閃動的月光,也映出了世界的底色。 潔淨之水,冰,在南北的海中浮沉,將九成收進海中的懷抱,為了在失去臭氧的保護下,從紫外線的攻擊中,留下一點清白,也為了守護世界的平衡,努力的守著這塊冰清玉潔的大陸,並為人類留下一點,寒風刺骨的考驗。 起源之水,雨水,水循環從何而始?在水從有化為無,由透明化為無,身上不在帶上任何旅者時便是終。而始,自然是與旅者第一次的邂逅時,在高空,偶然的相遇,造就了一連串的旅行,一段不可逆的甘露。 水,造就一切生命的泉源,是底色,同時,也是作畫者,更是造物者。一次次的失敗、反撲,只好歸零,大洪水、冰河期,一次次的無奈,一次次的洗白,不斷填加,又不斷的移除,以無色造萬物,在一次的大雨後,追求的不過是張名為「世界」的完美作品。

Read More

〈中華學園〉資訊識讀

台南女中二年十三班 ◎葉子毓 「那個明星代言的商品聽說很好用,我也想買。」「聽說這位歌手以前在學校都欺負別人。」現今社會資訊發達,很多消息常常不脛而走,迅速流通,卻也演變為真假難辨、盲目跟風的混亂現象,因而「資訊識讀」的能力至關重要。 現在,很多人只要聽到一些風聲,例如哪位明星的緋聞、什麼景點人潮很多……等,就會輕易的相信,並未經任何查證,逕自為這消息作出武斷的判定。因為現在也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會有許多新鮮事,卻也造成很多人深陷蒙昧的泥沼中而不自知。單方面的消息來源並不可靠,因為有時候是特定人士惡意中傷他人的手段,企圖使他人身敗名裂;有時是某些人加油添醋,製造虛幻的假象,藉此達到宣傳的目的以獲利……。可是,往往這些以假亂真的消息,卻能撼動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促使多數人盲從,並集體用野蠻的思考邏輯,破壞文明的進展。 在網路世界,野蠻和文明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若只單純接受訊息,缺乏識讀能力,不曾懷疑來源的正確性,那是既蒙昧又野蠻的行為;若解讀訊息正確與否後,肯再多思考事情背後的來龍去脈,進而理性評判是非對錯,那麼,離文明之路便更靠近一些。經過自己的正確解讀、嚴謹查證、冷靜思考後,再從多元角度看待某件事,從中得到自己獨到的見解,才是更文明的作法,而非一味被社會風向帶著走,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淪落為蒙昧、野蠻的一份子。 在現今資訊氾濫、真假難辨的狀況下,學會以不同面向,悟出獨一無二的觀點,才是正確的「資訊識讀」作法;反之,一味接收別人灌輸的資訊、思想,會陷入野蠻兼蒙昧的漩渦中,陷愈深,難以逃脫。因此,在解讀資訊時,找回主見,不隨意盲目跟隨,才是身處這世代中應培養的能力。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生命的負荷

 彰化高中二年十四班  ◎江將均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背負的生命重量也更巨大,有人選擇了揮霍來宣洩情緒,但是我們的青春卻禁不起太多的輕率和重來,若我們可以把握自己,便能把握未來。  設計師謝采倪在二十六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頓時間感覺生命被按下了停止鍵,所有的夢想清單化為烏有。雖然她勇敢接受了化療,但任何一句的「加油」、「你不要想太多」都讓她感覺格外諷刺,也讓她的生命負荷變得沉重,她將心情寫成歌,唱成饒舌,傳達在傷痛中的人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被傾聽和理解。她還成立了病友社團,讓那些傷痛被溫柔的接住,她致力打造友善癌友的環境,幫助傷痛的人找回自信,讓他們再次重生。  人的一生悲喜哀樂並陳,隨著時間遞嬗,我們披掛著各式各樣的包袱,唯有學會安頓身心,才能發現生命每個階段的負荷,充滿了成長的蛻變與刻痕,此身所有背負的行囊,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