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聯醫 導管治療雙突破

  新北聯醫心臟血管內科醫療團隊近期完成首例「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新技術。 (新北聯醫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聯醫引進最新醫療技術,近期成功完成兩項突破性導管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RDN)」與「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植入」首例手術,不僅為長期受頑固性高血壓所苦的病人帶來新的治療契機,更為心律不整病人提供安全且高效率的治療方案。 新北聯醫指出,高血壓長期名列國人10大死因,國健署亦統計,高血壓控制達標率不足5成,其中約1成屬於「頑固性高血壓」,即使服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新北聯醫月前完成首例「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過程中透過導管將能量釋放至腎動脈壁,阻斷交感神經纖維,以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新北聯醫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立威表示,該名患者合併冠狀動脈疾病、慢性腎病變、痛風與高血脂,長期多重用藥仍血壓偏高,且腎功能逐漸惡化;他接受「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後1個月,血壓已顯著改善並減少藥物使用。 陳立威表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與心導管手術相似,手術時間約1小時,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恢復快、併發症低,對於藥物耐受性差或因副作用而難以控制的患者,提供全新治療選項。 心臟血管內科「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圖示。 (新北聯醫/高血壓導管治療衛教網) 院長項正川表示,在心律不整治療上,新北聯醫日前也完成首例「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置入術,微創療法突破傳統限制,該裝置僅膠囊大小,經鼠蹊部血管送入心室即可固定,不需外科切口,恢復快速,隔日即可出院。 陳立威指出,這名首例病患因長期洗腎導致血管條件不佳,又因高度房室阻斷導致心跳過慢,傳統節律器無法適用,經以「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新技術導入後,其心律問題立即獲得改善,恢復正常活動品質。不過目前此技術多為自費治療,但若病人血管條件不符傳統節律器,經醫療團隊評估亦可申請健保審查給付,讓更多病人能夠受惠。

Read More

無痛減重 快走助消化穩定血糖

醫師蔡明劼說,真正傷身的不是運動,而是長期不動!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很多人一想到「減脂運動」,腦海中馬上浮現的就是跑步。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蔡明劼透過臉書提醒,如果你目前過重或肥胖,一開始就挑戰跑步,確實可能會遇到膝蓋不適,甚至讓人困擾的運動傷害。 蔡明劼建議,可先從「低衝擊有氧」開始!例如:1.快走:不需要特殊器材,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尤其推薦吃飽飯後走一走,幫助消化又穩定血糖。2.滑步機∕橢圓機:模擬跑步動作,但對膝蓋更友善。3.游泳或水中有氧:水的浮力能減輕關節壓力,同時可以訓練心肺。 蔡明劼表示,想要無痛瘦身,絕不是逞強拚命運動,而是聰明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首先,先打好基礎,等體能提升、體重稍微下降,配合飲食控制,再慢慢嘗試跑步、或超慢跑,就能發揮最佳的有氧燃脂效果。 醫師強調,「怕會傷膝蓋」絕對不是完全不運動的理由。真正傷身的,不是運動,而是長期不動!用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讓運動變成健康減重的好幫手。

Read More

鏟子超人足感心! 當心急性腰部勞損

「鏟子超人」連假期間湧入花蓮災區協助清掃。其澤中醫診所院長吳晉廷分享,舒緩急性腰部勞損可採反向運動,雙手扶腰往後仰,舒緩腰部痠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淤泥遍布,上萬名「鏟子超人」連假期間湧入災區協助清掃。中醫師分享勞動後如何緩解痠痛,彎腰30分鐘應變換姿勢,弓箭步、抱膝伸展可舒緩急性腰部勞損。 中市潭子區其澤中醫診所中醫師林親怡說,彎腰的動作傷害最大,建議不要持續以彎腰動作用力,宜用臀部、腿部搭配人體工學方式施力,彎腰工作30分鐘就應變換其他姿勢。 其澤中醫診所院長吳晉廷指出,長時間彎腰鏟土,腹部內側肌群呈現內躬,舒緩腰部時可用反向運動,雙手扶著腰部往後仰,收縮腹部肌群可獲得舒張,腰部的肌群則可收縮。 吳晉廷分享,舒緩小腿肌肉酸痛,腳掌可採著樓梯或頂著高物,重心下壓,拉伸小腿肌肉緩解痠痛。(中央社) 吳晉廷表示,可用拇指指腹揉壓手部的外側肌肉,剛揉時會非常痠痛,但肌肉揉開後,痠痛感會舒緩很多;大腿內側肌群也是同樣方法。小腿痠痛部分可使用拉筋板放鬆,或者使用樓梯將腳尖放在樓梯上,重心往下壓,可拉伸小腿肌群,緩解痠痛。 吳晉廷說,因長時間低頭,頭部可往後仰、往前壓,往左往右拉,讓脖子肌群可舒張,不過切記不要旋轉頭部,旋轉動作對關節是慢性磨損,採單向舒緩即可。

Read More

外食+壓力大 中醫降脂護心患者增

  中醫師陳昕宜指出,長期血脂異常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及早控制血脂很重要。(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高血脂症」是現代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指血液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昕宜說,長期血脂異常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及早控制血脂至關重要。 陳昕宜表示,近年來因高血脂症來求診患者漸增,現代人外食比例高,油炸與高糖飲食頻繁,加上缺乏運動、熬夜與壓力過大,導致血脂異常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由於中醫在改善代謝、減重及穩定血脂方面有不錯的成效,越來越多人開始尋求中醫協助降脂護心。 她說,中醫治療高血脂會依體質辨證,常見類型包括「痰濕內盛型」、「脾虛失運型」、「肝鬱氣滯型」與「肝腎陰虛型」。透過中藥調理,可改善痰濕、氣滯或精血不足等根源問題,進而幫助血脂恢復正常。除了服用中藥之外,「壽美降脂一號膠囊」是健保給付的中藥製劑之一,具有消食活血,健脾燥胃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壽美降脂一號能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並能改善血液動力學,增進血管彈性,臨床試驗顯示副作用較少,常見的副作用為輕微腸胃不適。符合條件的高血脂患者可於醫院或中醫門診接受處方,安全性與可近性都相當高。 除了中藥之外,針灸在降脂方面也能發揮輔助效果。常用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豐隆、太衝等,有助於健脾運化、化痰降濁、促進代謝;耳針刺激饑點渴點、內分泌點則可改善飲食習慣與情緒壓力。 陳昕宜說,良好的生活管理很重要,建議1.飲食清淡:減少油炸、紅肉、甜食,多攝取蔬菜、全穀與深海魚。2.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3.正常作息:避免熬夜,維持足夠睡眠,幫助代謝平衡。4.情緒調適:壓力大會影響肝氣與血脂,透過冥想、瑜伽、深呼吸放鬆身心。

Read More

災區醫療停擺 醫團願組團義診

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如花蓮當地提出需求,就將比照丹那絲颱蠻重創台南地區後之義診模式,結合牙醫師、藥師、中醫師、護理師及臨床心理師等共同組團前往。(醫師全聯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醫師公會全聯會28日指出,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醫師公會將結合牙醫師、藥師、中醫師、護理師及臨床心理師等組成義診團,親當地需要前往義診,協助照顧災民健康。 醫師全聯會指出,上回丹那絲颱蠻重創台南地區,醫師全聯會就曾聯合各單位發起義診,內科與外科醫師針對常見的急性病症與慢性病用藥需求提供診療與藥物補給;牙醫師協助居民處理牙科緊急問題;中醫師提供針灸、推拿與藥材諮詢,幫助緩解災後勞動疲憊與身心壓力;護理師則進行傷口換藥、衛教及基本健康檢測;臨床心理師在現場陪伴受災居民,透過傾聽與輔導減輕心理創傷。 醫師全聯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受災區域當地目前沒有醫院,僅1家衛生所、3家診所及少數牙醫診所,但目前僅剩1家診所可勉強營業。其餘醫療院所皆遭土石掩埋,覆蓋深度約70至100公分,藥品、電腦設備損毀殆盡。診療服務頓時陷入停擺,醫療服務量能受到重大影響,將捐贈每家診所萬元慰問金,同時捐助電腦設備,協助光復鄉衛生所儘速回復正常醫療服務,以照護當地居民日常醫療所需。 醫師全聯會主任秘書林忠劭指出,由於目前花蓮衛生所評估,當地的醫療能量足夠,義診團目前將不會出發前往當地,但會做好相關準備,如未來花蓮當地提出需求,就會立即前往協助照顧災民、義工及所以參與求助的人員。

Read More

社區復健中心助思覺失調患者重回社會

醫師蔡穎宗說,社區復健中心不同於醫院,是讓患者從治療走向社區,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充電站」。 (台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罹患思覺失調症的32歲「阿明」常忘記服藥、日夜顛倒,兩年內反覆住院6次,無法穩定工作,家屬照顧負擔沉重。在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社區復健中心」的協助下,從調整生活作息、穩定服藥開始,逐步參與庇護性工作訓練,學習人際溝通與工作技能,一年後成功就業並在物流公司穩定工作,經濟獨立。 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蔡穎宗指出,一些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病情穩定出院後,卻失去生活方向,他們白天在家不知所措,作息紊亂,缺乏目標,更難重返職場或獨立生活,這種情形不僅讓患者感到迷茫無助,也讓家屬承受沉重的照顧壓力。 藥物治療穩定病情後,只是復元之路的開始,精神疾病對個人功能影響廣泛,包括自我照顧、社交技巧、人際關係、就業表現等,這些並非單靠藥物就能完全恢復。因此,出院後仍需持續且多元的復健治療,才能真正協助患者「找到最好的自己」。 他說,社區復健中心不同於醫院,是讓患者從治療走向社區,重新找回最好自己的「充電站」,每個人都有復元潛能,即使帶著疾病,也能活出有意義、有希望的生活。透過專業引導與支持,幫助精神康復者一步步重建獨立生活功能、培養工作技能、拓展社交圈,最終融入社區,過上有尊嚴且獨立自主的生活,只要邁步走出家門,就有機會讓自己生活改變,同時也讓患者知道,復元之路不孤單。 蔡穎宗說,社區復健中心可提供多元服務內容,包括培訓獨立生活技能、職業技能、心理重建與社交技巧、社區融合與休閒活動,及家屬支持與衛教,全面支持精神疾患適應社會生活的每一步。凡持精神疾病重大傷病卡者,經健保署核准收案後,免收社區復健服務費。

Read More

花蓮災區視訊診療 無人機3分鐘送藥

  衛福部、花蓮縣衛生局、極現科技公司與慈濟醫院,共同完成「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創舉。(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導致多處交通中斷,花蓮慈濟醫院27日表示,有2名受災民眾在太巴塱國小安置時疾病發作,病患在接受視訊診療連線後,將所需藥物安置於無人機,從光復糖廠起飛短短3分鐘就精準送達病患手中,共同完成首例台灣災害現場「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創舉。 花蓮慈院醫事室副主任張菁育表示,太巴塱部落對外交通受限,但部落收容所的民眾有醫療需求的訊息,於是在衛福部團隊的召集下,結合花蓮慈院醫療隊、花蓮縣衛生局與極現科技,啟動了首次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任務。 張菁育指出,此次任務從視訊醫療開始,由駐診在光復糖廠醫療站的花蓮慈院感染科主任黃妙慧醫師負責,成功診治一位72歲接受過脊椎及右手骨折手術的女士及一位41歲痛風急性期發作的男士,解決他們這幾天疼痛、失眠與身心壓力的問題。 張菁育表示,花蓮縣衛福部無人機團隊,在任務執行前,先獲得地方指揮官與民航局核准,配合多項技術限制,將醫療隊開立鄉親急需的藥物,裝進無人機搭載的運送箱,僅用時約3分鐘,就突破交通中斷的限制,精準將藥物送達太巴塱國小,成功將藥物交到鄉親手中,完成台灣醫療史上的創舉。 花蓮慈院副院長陳星助表示,無人機計畫在秀林鄉、玉里鎮及豐濱鄉三地陸續完成試飛,這次面對天災帶來的影響,無人機團隊直接進駐花蓮,順利完成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超級任務。 陳星助表示,證嚴上人曾經對團隊說過一句話,「有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現在就算走不進去,花蓮慈濟醫院還可以飛進去。

Read More

規律運動 可降4成乳癌死亡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27日表示,有300名乳癌病友響應號召,組成「Breast Pink 2025粉紅女力護乳自行車隊」,齊聚馬場町紀念公園,盼藉由運動展現粉紅力量,彼此陪伴、勇敢向前。(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乳癌為全球女性最常見癌症,世衛組織統計,2022年女性乳癌個案新增230萬人,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2022年新增1萬7366人,死亡人數為2834人。台灣癌症基金會27日舉辦「粉紅女力護乳自行車隊」活動,盼喚起民眾對乳癌重視;醫師提醒,規律運動可降4成死亡率。 根據國健署最新的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診斷乳癌個案高達1萬7366人,已連續20年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 台灣癌症基金會27日分享,300名乳癌病友響應號召,組成「Breast Pink 2025粉紅女力護乳自行車隊」,齊聚馬場町紀念公園,藉由運動展現粉紅力量,彼此陪伴、勇敢向前。 乳癌專科醫師朱家慧同時是「極限鐵人」,她以運動家精神鼓勵病友勇敢檢查與治療。她表示,治療過程都會伴隨著疲憊、骨質疏鬆等副作用,規律運動可以加強體力及肌力,減少副作用的產生,且運動能促進腦內啡分泌,降低焦慮與憂鬱。運動也可幫助減少復發,有規律運動病友比沒運動者,可有效降低復發率及降低40%乳癌死亡率。 朱家慧說,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多,可降低20%罹患癌風險,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風險,減重2到9公斤可使乳癌風險降低10%-15%。 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兼國策顧問簡文仁表示,從生活中落實「護乳5招」,就可以有效降低7成的乳癌風險,分別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避免晚生育、定期乳癌篩檢、遠離菸檳。

Read More

頭皮針活化腦細胞 改善記憶力

中醫頭皮針治療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對應腦葉區域刺激百會(紅圈處)等穴位,活化腦細胞、改善腦部循環,有助醒腦開竅、安神定志效果。(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80歲黃姓阿嬤近來飽受失智症困擾,不僅常忘東忘西,甚至忘記用餐,容易因驚慌而情緒不穩,夜間睡眠也經常中斷。尋求中醫協助,經施以針灸治療搭配中藥調理,經一段時間,阿嬤情緒已較穩定,夜間睡眠改善,記憶力也明顯提升,生活品質獲明顯改善。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蔡昕儒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症候群」,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涵蓋記憶力、判斷力、定向力、抽象思考、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情緒不穩、個性改變、攻擊性行為,甚至妄想或幻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人際互動,與正常老化所導致的輕微記憶衰退有本質上的差異。中醫認為失智症成因與臟腑虛衰、陰陽氣血失衡有關。隨著衰老,腎氣逐漸衰退,腎陽虛則體內陽氣不足,導致脾胃運化失調、痰濕阻滯,使腦絡鬱滯、腦神經發炎受損;腎陰虛則津液不足,加上情緒因素易造成肝氣鬱結、氣血瘀滯,形成β澱粉樣蛋白沉積,損害腦神經。 她說,中醫頭皮針治療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對應腦葉區域刺激百會、四神聰、印堂及神三針等穴位,以活化腦細胞、改善腦部循環,達到醒腦開竅、安神定志的效果。中藥的治療重點則在於滋補肝腎、化痰活血等,從根本延緩病情,以改善記憶力、言語功能、情緒及睡眠品質。 蔡昕儒提醒,失智症重在預防,而治療亦需醫病雙方耐心配合。除了積極控制慢性疾病外,也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如練太極或氣功,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腦部代謝。此外,維持穩定良好的情緒,多參與社交活動與團體互動,也有助減少腦部發炎及神經細胞受損,並促進清除腦內β澱粉樣蛋白沉積,從而延緩失智症惡化的速度。面對患者健忘、混亂或情緒不穩,家屬應保持耐心,給予溫暖與支持,避免過度催促,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心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

脊椎微創模擬手術 離島培訓

神經外科脊椎微創內視鏡澎湖擬真模擬手術工作坊醫師,專注聆聽微創內視鏡手術器具介紹與使用說明。(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臺灣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首次將脊椎模型手術訓練工作坊結合公益,移師離島澎湖舉辦。醫學會現任理事長同時也是現任高雄博田國際醫院院長的謝榮豪醫師,27日率領團隊於澎湖三軍總醫院舉辦「神經外科脊椎微創內視鏡澎湖擬真模擬手術工作坊」,為離島脊椎專科醫師提供模擬手術培訓,期盼將安全有效的微創技術推廣到更多地區。 謝榮豪表示,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屬於高門檻、高學習曲線的專業技術,需要長時間密集訓練與正確引導才能熟練。不同於傳統大傷口手術,微創方式傷口僅約1公分,能有效減少病人術後疼痛與恢復時間。為了讓離島民眾也能享受同等醫療福祉,醫學會特別安排此公益課程,讓有志於精進的脊椎專科醫師免費參與。 醫學會自成立以來,已於全台舉辦多場脊椎模型及大體模擬手術訓練,逐步形成「環台」的推廣版圖。謝院長指出,模型手術不受場地與器材限制,只需導航設備,即可在一般會議室進行,便利性高,能廣泛舉辦。過去,北中南東各地醫師均可就近參訓,如今首度跨海登場,象徵醫療資源共享不因海洋而受阻。 曾服務於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的現任台中國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許師偉醫師說,過去離島醫師常受限於研習機會,如今脊椎內視鏡技術能直接在澎湖推廣,讓「病人不必奔波、醫師主動精進」,對居民而言是一大福音。 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骨科彭友利醫師分享,此次課程讓他補足脊椎知識不足,並熟悉微創內視鏡的應用,未來盼能運用所學,讓離島病人不必為小手術遠赴本島。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骨科曾彙升醫師感謝醫學會舉辦公益模擬手術工作坊,肯定必能縮短澎湖與都會醫療落差,提升在地醫師能力,也讓居民獲得與一線城市同等的醫療水準。 謝榮豪感謝澎湖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協助辦理工作坊,並獲得多方支持。醫學會全額負擔學員培訓所需的學習相關費用,部分模型假體與器材亦由合作廠商樂捐提供,不僅是學術推廣,更是公益行動,背後凝聚眾人與合作夥伴的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