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挺進花蓮 勿忘防疫3保

大批「鏟子超人」挺進災區清出大量淤泥,疾管署提醒清理環境也做好防疫。(慈濟基金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 大批民眾化身「鏟子超人」挺進花蓮災區,疾管署提醒這一群無名英雄「防水手套、口罩、防水長靴」不可少;光復火車站志工站免費發放口罩、花東地區備7000餘瓶消毒水,清理環境也做好防疫。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嚴重,民間單位發起志工招募。疾管署昨天透過新聞稿提醒,風雨過後落實防疫措施,呼籲當地民眾及投入重建人員、志工,落實「裝備保護、飲食保護、清潔保護」防疫三保。 疾管署表示,提醒民眾裝備務必齊全,才能避免傳染病感染,另外就是飲食、飲水也要注意,因為強風暴雨造成嚴重積淹水,可能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及飲用水汙染。 她提醒,做好「裝備保護、飲食保護、清潔保護」防疫三保,清理時切勿赤手赤腳、穿拖鞋,以及直接接觸汙水、汙泥或災害廢棄物,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 此外,水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汙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食物飲水要煮熟煮沸,食物保存過久或變質(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等)勿再食用。 曾淑慧說,花東地區已備妥7000餘瓶消毒水,隨時提供災後消毒防疫,避免爆發傳染病疫情,另全國尚儲備16萬3357瓶消毒劑供緊急調度;除放置醫療站,昨天起發放給前來索取的民眾,並將安排請當地志工和村里長協助逐戶發放。

Read More

抗骨鬆!藥物+運動養出績優骨

  醫師黃立人呼籲民眾應及早檢測、積極治療,別讓「骨鬆」成為人生行動的絆腳石。(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黃立人,以「您是骨鬆還是肉鬆?」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提醒民眾關注兩大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其中,骨質疏鬆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若忽視治療,可能因輕微外力就發生骨折。 黃立人解釋,骨骼由外層的緻密骨與內層的海綿骨組成,骨質密度取決於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平衡。一旦破骨細胞作用過強,骨質逐漸流失,先影響海綿骨,最後連緻密骨也受損。骨質疏鬆的診斷仰賴DE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腰椎及髖關節,並以T值判定:大於或等於-1 為正常,-1至-2.5為骨質缺乏,小於或等於-2.5則屬骨質疏鬆。 他分享一名65歲女性案例:兩年前檢測T值-3.5,屬嚴重骨鬆。經1年「骨穩挺」每月皮下注射,第2年改用「保骼麗」半年一次,並配合走路、爬樓梯、曬太陽及攝取鈣質,兩年後T值提升至-2.1,從骨鬆改善為骨質缺乏,進步幅度達40%。其左右髖關節數據也明顯上升,骨折風險大幅下降。 黃立人強調,骨鬆治療不僅靠藥物,更須搭配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真正降低骨折風險,維持行動力與生活品質。他呼籲民眾應及早檢測、積極治療,別讓「骨鬆」成為人生行動的絆腳石。

Read More

烤肉少醬料 腎友也可享美食

部桃推護腎講座,腎友中秋安心享美食。(部桃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台灣的透析發生率與盛行率長年居於世界前段,腎臟健康議題備受關注。隨著中秋佳節將至,月餅與烤肉等應景美食雖然令人期待,卻也隱藏高糖、高油與高磷的風險,對腎臟病友是一大考驗。 為協助腎友安心過節,衛福部桃園醫院腎臟內科與營養科近日共同舉辦「護腎好生活 腎臟病講座」。腎臟科主任巫宏傑以「ABCDE 5大指標」深入淺出講解腎臟保健重點,他說明,A代表「尿蛋白」、B是「血壓」、C為「膽固醇」、D是「糖尿病」、E則是「腎絲球過濾率」。若能透過定期檢測與自我監測掌握這5項指標,就能及早發現異常,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營養師林暐庭帶領實習生親手製作「冰皮月餅」,選用糯米粉或玉米粉作為外皮,搭配地瓜、芋頭等低磷食材作內餡,不僅口感香甜,也大幅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林暐庭提醒,傳統月餅多含高糖高油,病友若能以冰皮月餅取代,不僅更健康,也能享受節慶氛圍。 至於中秋另一重頭戲烤肉,營養團隊也分享「聰明選食材」的小撇步。建議以新鮮魚肉、白肉、菇類與彩椒取代香腸、培根、熱狗等加工品,並自製簡單的低鈉調味料,避免高鹽醃製醬料,既能降低腎臟負擔,也讓聚餐更美味安心。 腎臟內科個管師林欣屏則提醒,腎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退化,日常防治才是關鍵。她呼籲,民眾應從生活做起,包含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不隨意使用止痛藥或偏方,並養成「少油、少鹽、少糖、少加工品」的飲食原則,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型態,才能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

Read More

家中跌倒頸椎脊損 險癱瘓

在家中跌倒導致全身癱軟的吳姓病患,在馬拉松式手術及復健後已可站立。 (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一名61歲吳姓男子今年5月底在家中跌倒,臉部撞擊牆壁後全身瞬間失去知覺,送至急診時原以為只是換氣過度導致手腳麻木、全身癱軟,檢查卻發現為頸椎脊髓損傷,隨時可能面臨癱瘓危機。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立即展開兩次高難度頸椎手術,成功解救吳男。術後僅兩週,他便能下床行走與自行進食,恢復情況良好,順利出院。 神經外科主任羅揚嵐表示,頸椎手術為重症手術,需仰賴神經外科、麻醉科及術中監測團隊緊密合作,術後也必須與復健醫學科搭配物理及職能治療,才能幫助病患快速復原。此次案例凸顯跨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羅揚嵐提醒,頸椎脊髓損傷常見於車禍、運動或職業傷害,但居家環境同樣存在風險,潮濕地板、浴室或廚房易造成跌倒意外。他呼籲民眾注意防滑、防跌,一旦頭頸部外傷後出現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應立即就醫檢查。

Read More

關懷兒癌 以家庭為中心照護模式奏效

成大醫院推廣兒童癌症早期診治活動,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左起)、成大醫院副院長林鵬展、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鄭兆能、台南市重症兒童關懷協會理事長蔡雅惠出席合影。(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每年9月是「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據統計,近年我國的兒童癌症發生率略有下降,為支持病童及照顧家屬,國民健康署結合醫院建構「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協同醫院跨專科團隊、地方政府、學校及社會資源,建立關懷網路,與兒童癌症家庭邁向康復與希望。 成大醫院26日攜手國民健康署舉辦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活動,癌症是18歲以下孩童及少年第四大死因,據111年症登記報告,19歲以下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為562人,相較101年788人,呈現緩降趨勢。相較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類癌症5年存活率皆達近6成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結合家庭照護與社會支持體系,也能進一步提升病童康復之路基礎。 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表示,為讓每個癌童與家庭都能獲得更完善的支持,國民健康署推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由醫療院所串聯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團體等,整合治療、照護、復學,一路扶持病童、家庭,提升兒童癌症的治療成果。 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指出,成醫多專科團隊針對新診斷癌友家庭進行全方面評估,除提供治療與生理照護外,診斷初期同時納入可取得資源,以家庭會議方式了解家庭現況、評估資源需求,說明後續治療。病童如狀況穩定、經主治醫師評估達返校標準,將召開返校照護會議,邀集校方、家庭共同參昱會議,協助兒童返校後順利學習與返回正常化生活。 國健署強調,癌症照護的理想藍圖,需要醫療、教育、公共衛生與民間團體多方協力,也期待國人共同投注愛心與溫暖,讓每位癌友與家屬在生命的艱難時刻不再孤軍奮戰。

Read More

秋冬感冒症狀 可能是腺病毒偽裝

郭綜合醫院醫技部副院長李文琮表示,經院內統計,發現腺病毒兒童患者中,高達7成5的合併其他病毒感染。(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秋冬是呼吸道疾病旺季,然而有感冒症狀時,也可能是狡猾的腺病毒導致。郭綜合醫院醫技部副院長李文琮表示,腺病毒雖不如流感或新冠廣為人知,但能攻擊人體的多個器官系統,且經常與其他病毒共同感染,讓病情更趨複雜,不可不戒慎。 腺病毒是一種DNA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腸胃道及眼睛,主要透過飛沫、密切接觸或被汙染的物品傳播,五歲以下幼童、長者及免疫力較低族群更易感染。臨床症狀如同感冒,包括發燒、喉嚨痛、結膜炎及腸胃不適等,可能導致嚴重肺炎。遺憾的是,目前腺病毒缺乏專門治療藥物,仍仰賴支持療法以緩解症狀為主。 郭綜合自去年10月至今年8月臨床統計,對263位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兒童進行多套式聚合酶鏈式反應法(FilmArray-multiplex PCR)檢測,發現腺病毒感染率為9.1%,其中感染兒童高達7成5比例合併其他病毒感染。 李文琮指出,腺病毒不只是「單兵作戰」,常會與其他呼吸道病毒聯手,如人類鼻病毒(腸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病毒,讓感染的臨床表現更為複雜。多套式聚合酶PCR檢測技術可同時檢測多重病原體,讓合併感染的確認更加快速、精確。

Read More

翁失眠+高頻耳鳴 中藥搭配針灸緩解

醫師趙念廷表示,透過中藥處方及搭配針灸穴道,可改善耳鳴患者睡眠品質。(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60歲王先生近兩年深受耳鳴和失眠困擾,耳中常出現「嗯~」般的高頻聲響,且揮之不去,求診中醫辨證論治,透過中藥處方對症治療,搭配針灸穴道,成功改善王先生睡眠品質,也讓高頻耳鳴聲持續減弱;醫師強調,耳鳴與失眠皆非單一原因導致,患者可透過中醫調理搭配改變生活習慣,逐漸改善惱人症狀。 患者王先生主訴,之前曾因暈眩就醫,醫師診斷為前庭神經炎,治療後雖緩解暈眩,但高頻耳鳴聲卻始終揮之不去,加上近期要照顧家人的壓力增加,讓他晚上睡眠品質不佳,常常翻來覆去到天亮,身心俱疲。 在高雄秀傳醫院和台南市立醫院都有看診的醫師趙念廷表示,經過問診及舌脈診察,患者屬於心火妄動、氣陰不足的體質,讓耳鳴與失眠互相影響變成惡性循環,透過處方「清心蓮子飲」達到清心火、益氣陰的功效,以及針灸包括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和手上的神門等穴道,有利寧心安神,解決失眠困擾。 趙念廷提醒患者,應養成規律作息,固定時間上床睡覺、避免熬夜,睡前避免在床上看書、看電視或滑手機;另外,睡眠環境應保持昏暗,減少光線干擾;還有在晚上或睡前避免劇烈運動,也應避免喝咖啡或茶飲。

Read More

史上首見 健保總額4大部門成長率均達上限

115年健保總額協商結果出爐,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26日對媒體說明。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明年度健保總額協商歷時13小時討論,結果於26日出爐。醫界和付費者達成共識,醫院、西醫基層、牙醫門診、中醫門診等部門都達行政院核定成長率上限5.5%,史上首見,總額9883.35億元。 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26日說明,醫界及付費者代表委員24日舉行總額協商會議,討論近13小時,結果醫院總額達6853.06億元、西醫基層總額1861.99億元、牙醫門診總額583.69億元、中醫門診總額364.29億元。 周淑婉指出,4部門健保總額的成長率均達核定上限5.5%,其他預算也有220.32億元,較114年度增加11.49億元,整體合計9883.35億元、成長率5.5%。 依健保會統計,自102年成立12年以來,健保總額協商共3次全數達成共識,分別是104、108、115年度總額,115年度總額更首度創下各總額部門都達到行政院核定總額成長率上限,預計將在健保會10月份委員會議確認後,依法報請衛福部核定。 今年付費者及醫界代表一致認同,經費投入首重友善醫事人員執業環境。周淑婉表示,因此於醫院、西醫基層、中醫門診總額均再新增提升護理人員待遇合計達55.344億元,也回應總統賴清德對提升醫護人員薪資的重視。 另,周淑婉說,為了強化醫療韌性,在醫院、西醫基層總額與其他預算中,以「加強醫院體質」、「友善醫療環境」為目標編列77.611億元,優先調整包含兒童重症及住院基本診療項目、重大外傷緊急處置等支付標準。並投入經費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CC)及「提升假日開診率」,致力於改善急診壅塞。 在保障兒童就醫方面,健保署提案獲得支持,在醫院、西醫基層總額合計通過249億元,用於0至6歲兒童醫療服務,盼促進兒科人才留任,提升照護量能及品質。 照顧弱勢部分,罕病、血友病藥費增加編列11.95億元,總費用達到192.21億元;新醫療科技引進、藥品及特材給付規定改變等項目,也增編71.583億元。其餘持續投入經費用於居家醫療照護、在宅急症照護、高齡口腔照護等。

Read More

68歲婦跌倒背痛3月 脊椎感染化膿

衛福部台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說明,患者胸椎第5、6節間出現3公分感染性大膿包,壓迫神經導致疼痛。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68歲陳姓婦人去年底在家中不慎跌倒,因仍可以自行爬起來行動不受影響,不以為意。未料貼痠痛貼布、吃消炎藥超過3個月背痛不但未改善,還疼痛加劇,最後痛到無法走路緊急送急診,才發現疑因跌倒造成胸椎骨折合併脊椎感染化膿,導致神經遭壓迫疼痛,經清創手術合併抗生素治療,目前穩定追蹤治療中。 衛福部台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表示,患者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今年2月在家中不慎滑倒,一屁股跌坐地上,雖然疼痛但仍可以自行爬起,想說到住家附近診所拿止痛藥跟貼布就沒事了,沒想到疼痛不但未減緩,上背部還越來越痛,最後痛到受不了,家人才緊急送急診。 「斷層掃描顯示經除了胸椎第5、6節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還發現該部位合併有顆約3公分大化膿感染的大膿包壓迫脊髓神經,難怪痛到無法忍受。」陳典廷會診感染科團隊,進行清創手術合併抗生素整合治療,患者住院兩週後已經可以走路出院,目前戴著背架、持續抗生素治療,待感染控制穩定後,準備再進行胸椎固定手術。 陳典廷指出,脊椎感染是一種細菌、結核菌或其他長期使用藥物等因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見症狀包括持續背痛、發燒、怕冷、體重減輕,以及可能伴隨神經壓迫而引起的腰背痠麻或腳無力等症狀;臨床上以抗生素輔以背架固定治療為主,如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如本個案出現感染化膿等情況,必要時,就需要進行清創手術。 陳典廷提醒,很多人都有腰痠背痛的困擾,但如果背痛經復健運動或藥物治療,疼痛度未減緩還加劇,可能是出現脊椎感染或長腫瘤等問題,建議應到大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傷及脊椎神經,造成不可恢復的永久傷害。

Read More

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 健康論壇破解癌症隱形危機 

新北市府衛生局26日下午舉辦「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市長侯友宜(右三)呼籲市民建立防癌觀念享受樂活人生。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為提升民眾對癌症篩檢的重視,新北市府衛生局廿六日下午舉辦「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市長侯友宜表示,市府重視市民朋友健康,推動多項癌症篩檢,呼籲民眾把握機會篩檢,建立「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觀念,享受健康樂活的人生。 侯友宜表示,癌症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每四分二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近年來,癌症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為守護市民朋友健康,市府率先全國推動高風險族群的肺癌篩檢、大腸癌篩檢提前至四十五歲,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效果。 侯友宜指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癌症並不可怕,唯有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同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長壽又健康。 衛生局表示,這次論壇邀請三位醫學中心專家開講,分別為台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主任分享肺癌篩檢及治療經驗;北醫乳房醫學中心杜世興教授向民眾解析乳癌風險因子與治療;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饒樹文則向民眾說明大腸癌高風險族群的檢查與預防之道,提醒民眾重視健康、付出行動。 新北市府衛生局26日下午舉辦「新北防癌行動一起GO健康論壇」吸引許多民眾參與。 (記者吳瀛洲攝) 論壇現場還有六大互動攤位,涵蓋癌症防治、菸害防制、營養、大家醫計畫、防疫等,讓參與論壇民眾透過互動遊戲學習醫學知識,寓教於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