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奇美推應景食品 植萃馬卡龍 每顆僅50大卡

佳里奇美醫院發表植萃馬卡龍,院長田宇峯(中)、副院長王哲川(左)與主廚林建宏現場手作。(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當薑黃、青蔥、辣椒遇上馬卡龍,會碰撞出什麼滋味?佳里奇美醫院營養師陳雅琪利用天然植化素,結合南瓜、芋頭、紫薯為內餡,並加入洛神、夏威夷果等,推出每顆僅五十大卡的馬卡龍,適合中秋應景品嘗。 中秋將至,佳里奇美醫院營養科一日發表創新黃蔥辣韻的植萃馬卡龍,院長田宇峯、副院長王哲川巧扮大廚,現場手作好吃又低卡的馬卡龍,田宇峯說,有別於傳統月餅高油、高糖與高熱量,植萃馬卡龍降低熱量、減少身體負擔。 陳雅琪表示,植萃馬卡龍外皮可分別揉入薑黃、青蔥、辣椒,落實全食再利用,內餡鎖定南瓜、芋頭、紫薯,以當季新鮮食材,增加複合澱粉及膳食纖維,加入洛神、夏威夷果增加口感,全新口感挑戰味蕾。 主廚林建宏指出,植萃馬卡龍操作方便,民眾可以在家中製作,首先是餅皮製作,以蛋加砂糖打發至乳白色,分別加上薑黃、青蔥、辣椒粉,製作成不同口味的餅皮,烤箱預熱一百五十度,將麵糊放入烤箱烤約十分鐘,直到餅皮酥脆,冷卻後再填入不同風味的內餡,好吃的馬卡龍就完成。 為推廣這項創新食品,佳里奇美醫院分別在10月15日、11月12日舉辦免費DIY教學,每堂課限額30人,歡迎民眾電洽營養科報名,還能獲贈可愛馬卡龍吊飾。

Read More

左流右新開打 石崇良揪挽袖

衛福部長石崇良(左)和防疫大使蔡振南(右)挽袖接種左流右新兩種疫苗。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日舉辦114年度「左流右新 健康安心」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記者會,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次長莊人祥偕防疫大使蔡振南挽袖接種疫苗。石崇良提醒,今年流感提早升溫,估計10月就會有一波高點,呼籲民眾「加快速度」接種疫苗。 記者會邀請衛福部長石崇良、衛福部次長莊人祥、疾管署長羅一鈞、副署長曾淑慧、防疫大使蔡振南、前中職啦啦隊妍言以及女兒淼淼一同出席,並由石崇良、莊人祥、防疫大使蔡振南及妍言女兒淼淼於現場率先接種,共同呼籲符合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第一階段施打資格的民眾,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提升雙重防護力、全家健康又安心。 石崇良表示,隨著秋冬病毒活躍期來臨,流感與新冠病毒可能對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尤其對長者、幼兒及高風險慢性病患者等族群,重症及死亡風險不可忽視,疫苗是醫界公認最有效的預防手段,能顯著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石崇良表示,今年流感季來得早,往年大約都是10月以後開始、過年前達高峰,但今年從9月後幾週就一路上升,預估10月就會迎來一波高點,因為打疫苗需約2週產生免疫力,呼籲民眾盡速接種。 防疫大使蔡振南也表示,疫苗具備「三金」──金好康、金方便、金安全,強調接種能同時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他也分享,過往擔任「世界抗頭頸癌日衛教大使」的經驗,再次提醒國人「健康千萬別拖,乖乖配合醫師最重要」,藉此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及早完成接種,提升自我防護力。 疾管署指出,目前全國約有近4千家合約院所提供公費疫苗接種服務,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分二階段開打,第一階段自10月1日起,針對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學齡前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孕婦、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長照機構人員、醫事及防疫相關人員、幼兒園托育機構人員等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起,進一步開放50歲以上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

Read More

柚藏危機 淺嘗避免藥效超速

亞東醫院藥師林怡伶建議,中秋必吃的應景美果柚子服藥民眾「淺嘗一兩瓣」即可,避免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風險。(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中秋將至,應景水果柚子是許多人中秋必備的美果,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放心大口吃柚子,因柚子可能和您的藥物會「打架」,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健康。 亞東醫院藥學部藥師林怡伶分享,一名長期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中秋過後因出現肌肉痠痛、尿液深褐色而就醫,醫師原以為是藥物副作用,深入詢問後才發現,原來中秋期間老婦人每天固定吃一顆柚子,導致藥效「過頭」,出現不適症狀。 家中長輩常提醒「吃藥別配葡萄柚汁」!林怡伶表示,因為葡萄柚、柚子中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腸道內負責代謝藥物的酵素CYP3A4;簡單說,這些酵素就像藥物在體內的「交通警察」,控制藥物進入體內的速度和數量,當酵素被呋喃香豆素抑制時,好比警察不在崗,藥物得以「快速通行」,致容易在體內累積過量,增加副作用或毒性風險。且不只是葡萄柚、柚子,苦橙也含相同成分,同樣可能引發藥物交互作用。 很多人以為「只要將藥物與柚子錯開時間吃就沒問題」,林怡伶指出,葡萄柚與柚子對藥物代謝的影響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長達2、3天,即使錯開服食時間,仍可能改變藥效;最安全的方法,是服用相關藥物期間「完全避免」食用柚子或葡萄柚。 林怡伶表示,研究顯示,一杯200毫升葡萄柚汁就可能產生明顯影響,而柚子研究有限,目前尚無明確安全界線;建議中秋節應景「淺嘗一兩瓣」即可,若一次吃到半顆以上,就可能導致藥效過強或增加副作用風險,尤其長者代謝較慢,更需格外小心,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長期服用降血脂藥、降血壓藥或抗心律不整藥的民眾,尤其要注意柚子與葡萄柚可能帶來的交互作用。另免疫抑制劑、部分鎮靜安眠藥,及部分癌症標靶藥物,也可能因過量攝取柚子而使藥效過強或副作用增加。 林怡伶藥師強調,唯有事先了解,才能既享美味,又守護用藥安全。她提供用藥民眾確認是否可吃柚子的小方法:1.查看藥袋或仿單上是否有「避免與葡萄柚汁併用」、「避免與柚子同時食用」等提醒,藥品資訊通常會標示可能的交互作用及注意事項。2.若不確定藥物是否受影響,可主動向藥師詢問,藥師能提供專業建議。

Read More

化療不必綁病床!部桃醫:這利器助癌友正常生活

癌症治療不再只有一種模式,現在有些病人甚至可以「背著藥」回家繼續治療。(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化學治療必須長時間待在醫院接受點滴,常常一住就是好幾天。然而,隨著醫療進步,癌症治療不再只有一種模式,現在有些病人甚至可以「背著藥」回家繼續治療,讓療程不中斷、生活也不必暫停。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種外型像小奶瓶的裝置──「攜帶型化療藥物輸注幫浦」。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徐軒毅指出,「小奶瓶」其實是一種攜帶型化療幫浦。病人先在醫院接受初步藥物注射,之後醫師會將化療藥物接在人工血管上,透過這個小瓶子持續緩慢輸入體內。瓶身小巧,能放進腰包隨身攜帶,病人不必被病房限制,能一邊回家生活、一邊接受治療,療程約2至3天就能完成。 雖然回到家能減輕壓力,但居家治療仍需注意細節。部桃外科化療病房護理長林淑瑩提醒,洗澡時務必避免瓶子與導管碰水,導管與瓶身也要固定穩妥,避免拉扯或碰撞。隨著藥物持續輸入,瓶身會逐漸變扁,這是正常現象;若長時間沒有變化,或懷疑藥物滲漏,應立即戴上手套處理並盡速聯繫醫院。若出現發燒超過38度、呼吸困難、注射部位紅腫滲液,甚至突然無力或意識不清等狀況,則需馬上就醫。療程結束後,也必須回院由專業人員卸除瓶子與導管,千萬不可自行拆除,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對病友而言,小奶瓶的價值不只是治療上的效率與安全,更是一種人性化的照護選擇。它讓癌症治療不再全然與醫院病床綁在一起,病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日常生活,甚至陪伴家人,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化療雖然辛苦,但透過這樣的創新裝置,病友能以更自在的方式完成療程,也能獲得更多自主與希望。「小奶瓶」看似可愛,卻肩負著守護病人健康的重要任務。只要好好遵循醫囑、細心照護,這個小幫手將成為癌症治療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陪伴病友走過療程、迎向康復。

Read More

32歲上班族健檢驚見糖尿病前期!靠「一個方法」逆轉血糖、重回健康線

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奕寧報導 健檢數字亮紅燈,你可能也在「隱形高血糖」名單中 身為第一線的臨床醫師,我經常遇到像李先生(化名)這樣的年輕糖友——年僅 32 歲,外表看來健康有活力,卻在一次例行健檢中收到令人意外的結果: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HbA1c)雙雙超標,落入糖尿病前期。 當我告訴他這代表未來發展為糖尿病及慢性病的風險大幅提升時,他一臉錯愕地說:「我平常也沒有吃很多甜食啊!」但深入詢問生活作息後才發現,他和許多上班族一樣,三餐不定、外食比例高,壓力大時就靠手搖飲或甜點紓壓,加上缺乏規律運動,血糖早已在日積月累中悄悄失控。更大的問題是,他完全不清楚血糖失控的關鍵時刻在哪裡,這正是血糖監測的重要性所在。 然而,傳統指尖血糖測量一天只能測幾次,雖然能抓到當下數值,但無法呈現一天血糖變化的全貌。這意味著餐後短時間內的飆高、夜間血糖下滑,或因壓力、睡眠不足引起的異常波動,都可能被忽略。這些「隱形波動」長期下來會對血管造成傷害,是糖尿病併發症的隱形推手。 貼在手臂上的小幫手,讓血糖曲線「現形」 為了幫他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態,我建議他嘗試使用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這是一種貼在手臂後側的小型感測器,能 24 小時持續監測體內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並每隔數分鐘自動記錄數據,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即時顯示完整的血糖曲線。 起初,他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幾天後就迫不及待跟我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他透過CGM追蹤每天的血糖變化,發現原本認為健康的燕麥奶,其實會讓血糖飆升得又快又高;那碗看似平常的牛肉麵,則可能使他整晚血糖都維持在偏高的區間。 他說:「以前都靠感覺在吃,現在看到數據,才知道有些食物的影響超出想像。」有了更清楚的血糖曲線當參考,他也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飲食與作息。像是飯後一定會站起來走動 10 到 15 分鐘;飲料改成無糖或減少飲用次數;餐點更注重蛋白質、蔬菜與全穀類的均衡搭配;每週三固定安排運動課程。這些改變雖然看似微小,但因為在圖表中能立刻看到數據回饋,讓他更有動力持續執行。 數據化自我管理,讓改變更有方向感 幾個月後的回診,他的生活習慣已有明顯改善,血糖控制較以往穩定,HbA1c 數值也逐步朝理想範圍前進。這不只是數字上的改善,更代表他在生活方式上的持續轉變。我告訴他:「穩定的血糖曲線,不是偶然的好運,而是你每天累積正確行動的結果。」 對我而言,CGM 不只是監測工具,更是一面「健康鏡子」,讓糖友看見身體真實的反應,幫助他們與自己的健康展開對話。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如今的李先生,雖然依舊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但已經學會如何主動掌握血糖的變化。他偶爾會把經驗分享給親友,鼓勵大家不要等到血糖嚴重失控才開始關心,而是及早利用科技工具,配合健康生活方式,走在更穩、更長遠的健康之路上。 結語:血糖穩定,健康更靠近 血糖管理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但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有機會更早發現問題、更快做出正確調整。根據 CGM 提供的即時數據,能幫助糖友擺脫「猜」的生活模式,改為依據科學證據做出選擇。當你看得見,就更能改變,健康也會更靠近。

Read More

明新食品工廠查獲逾期防潮糖粉

森森燒肉新竹清大店的日本和牛炙燒握壽司違規使用不得用於肉品之金箔,被處以3萬元罰款。(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秋節將屆,食藥署30日公布中秋複合式專案執行結果,台南明新食品工廠被查獲貯存已拆封逾期之防潮糖粉,且有鳳梨酥等3項產品標示成分不符,共被裁處14萬元,另,森森燒肉新竹清大店和牛炙燒握壽司使用著色劑「細雪金箔」,也被罰3萬元。 食藥署指出,中秋應景食品製造業稽查總計查核業者85家,新北市吉發老婆餅經限期改善後GHP複查仍不符規定,被處以6萬元罰款;查核食品標示246件,其中11件產品標示不符合規定;抽驗月餅及蛋黃酥等中秋應景食品總計173件,其中台東北港食品行之鳳梨酥被驗出含有不得檢出防腐劑去水醋酸,被罰款3萬元。 食藥署表示,台南明新食品工廠查獲芋頭酥餅、鳳梨酥餅、太陽餅等3種產品外包裝標示與成分配方表及原料外包裝標示不符,被裁處8萬元罰款。另,食藥署及衛生局人員也在稽查中查獲該工廠貯存已拆封逾期4天的防潮糖粉,處以4萬元罰款。 在中秋應景餐飲業稽查方面,總計查核業者128家業者,查核直接供應飲食場所標示,1家未依規定標示豬肉及可食部位原料原產地;另查獲森森燒肉新竹清大店之日本和牛炙燒握壽司,違規使用著色劑「細雪金箔」。 食藥署指出,金箔只允許在糕餅類添加使用,新竹市衛生局以違反食安法裁處3萬元罰款。食藥署表示,金箔雖不會與肉類產生化學作用,但法規未開放用於肉類或其他食品。

Read More

急診醫提醒鏟子超人 避免熱傷害

中醫大新竹附醫急診科醫師洪昌宏表示,鏟子超人應注意避免熱傷害等事項。(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醫大新竹附醫護理師王儀臻、外科專科護理師林享築、醫美中心美容師李佳柔利用教師節連假,自發性前往花蓮擔任志工鏟子超人,協助災民清理家園,她們都說,「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希望災民早日重建家園。 急診科主治醫師、也是新竹市特種搜救隊醫療組醫師洪昌宏,提醒鏟子超人,由於現場氣候炎熱、潮溼,作業中需注意補充水分及休息。建議每工作1小時應休息30分鐘,每20分鐘至少喝1杯水(240ml),避免熱傷害。而中暑初期可能會有頭暈、噁心嘔吐、步態不穩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有疑似症狀時應立即停止作業、移至陰涼處降溫、喝水,若無法改善,應就醫治療。 洪昌宏同時提醒,災害現場有大量積水和淤泥,已經有許多被泥水中尖銳物割傷的案例,請務必穿著防水的厚底鞋,勿赤腳踩入水中。若不幸受傷請立即用乾淨的水清潔傷口及包紮,若五年內沒有施打破傷風疫苗應儘速至醫療院所施打。 傷口感染常發生在受傷後3-7天,注意受傷後傷口是否有異常紅、腫、熱、痛等情形;飲食注意清潔並監測腸胃道症狀,勿食用來路不明或是放置過久且未適當保存的補給品;有嚴重症狀者如嘔吐、高燒建議立即送醫;團隊內部請多洗手,作業後及如廁後務必消毒雙手杜絕糞口傳染;水災後易發生水源性傳染病(如鉤端螺旋體、登革熱),執勤地點與過夜地點請適當消毒。 另外,建議多帶一些防蚊液;近期亦是流感高峰期,可以的話建議配戴口罩避免群聚感染。若有不明原因發燒應給予隔離並就醫檢查;目前現場仍有溢流或潰堤風險,如果有發現任何異常人流、車流、豪雨、水位上升或是巨大異響,請務必提高警覺。

Read More

穩定財源 病團籲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

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確保癌友即時用藥、減輕負擔。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今年正式啟動,成為癌症病人救命稻草,惟台灣癌症基金會30日分析,專款基金已收載11項癌症新藥,預估明年可支配經費只剩下不到40億元,呼籲政府應盡速完成「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明訂癌藥基金的財源、運作方式。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為了減少癌症患者因為經濟因素無法獲得及時醫治,基金會近年積極推動「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 ,以幫助癌症家庭並兼顧健保永續。 2024年行政院正式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並以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施行。據統計,今年8月1日前,基金已收載11項癌症新藥,分別治療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神經纖維瘤等,預估受惠人數超過3300人,平均每名癌友一年可減輕117萬的經濟負擔,不過,目前基金僅靠行政預算暫行運作,預算來源不穩,難保未來給付不斷炊。 不過,蔡麗娟指出,若以今年至10月1日已核准的新藥來推估,明年年度支出已達39.24億元,粗估僅剩餘37.18億元可實際用於新藥收載,恐難維持新藥需求。因此,基金會提出「賦予法律位階」、「強化病友參與」、「確保財源永續」3大方向,支持永續癌症新藥基金。 台大藥學院教授沈麗娟強調,癌症新藥基金應提升到「法律位階」,不只能讓預算來源明確。另一方面,還能將癌藥基金的給付程序、時程、責任機關、行政規範完整明訂。 沈麗娟指出,未來新藥基金就像是幫健保「先行支付」,同時蒐集「真實世界證據(RWE)」,3年內須進行醫療科技再評估。一旦經再評估後,證實符合成本效益且掌握明確財務衝擊,可改由健保常規支付。若未能證實所稱效益,則停止支付。

Read More

返鄉就過敏 狂打噴嚏流鼻水

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醫師郭彥碁說,過敏並非單純環境問題,也和身體免疫力有關。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5歲李姓上班族平時在台中工作,每次返回南部老家就連打噴嚏、流鼻水,夜間甚至鼻塞到難以入眠,連異位性皮膚炎也跟著復發,不僅皮膚搔癢,還紅疹叢生,就醫發現過敏除是環境問題也和身體免疫力有關,中藥調理與生活習慣的整合,有效改善體質。 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醫師郭彥碁指出,這些症狀不單只是外在環境刺激所致(如外感風熱,症狀表現為皮膚紅疹、搔癢),更與體質息息相關(如陽虛體質,症狀表現為容易怕冷、抵抗力差、鼻塞鼻涕),這些狀態讓患者對環境變化格外敏感,症狀也可能隨季節或飲食而起伏。 郭彥碁說,李姓上班族每次返鄉就會有過敏症狀,起初他以為是環境不適應或塵蟎過多,嘗試更換寢具、清掃環境都無法改善。郭彥碁結合AI醫學儀器檢測,發現李先生肺氣虛弱進而影響身體的抵抗力,導致在環境轉換時,過敏症狀特別明顯。 可輔以穴位按摩,每次5至10秒,例如:合谷穴(手背虎口凹陷處)。(記者陳金龍攝) 診療過程,郭彥碁觀察到李先生的皮膚紅疹、搔癢,以及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典型過敏表現,屬於外感風邪、內有蘊熱的證型。治療上運用中藥方劑,例如,桂枝湯加減方,以祛風解表、兼清裡熱,增強抵抗力,另可輔以穴位按摩,每次5至10秒,可幫助舒緩過敏症狀。 郭彥碁提醒,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應從生活習慣著手調整。皮膚保養上宜選擇溫和的清潔與保濕產品,穿著透氣衣物減少刺激。居家環境保持整潔,定期清洗寢具,可搭配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降低塵蟎、黴菌與花粉等過敏原的影響。 飲食上,建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 C、E 的蔬果,以及含有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幫助抗發炎並增強免疫力;同時避免冰冷、辛辣及油炸食物,以免加重過敏症狀。 郭彥碁呼籲,症狀緩解仍需持續觀察與調理,因過敏體質容易受外界環境或飲食影響而反覆發作,規律作息、充足睡眠、飲食均衡,以及遠離過敏原,都是減少症狀復發、維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步驟。

Read More

台中傳一班26人有17人染流感

國內流感進入流行期,疫情升溫快速,這次連假發現,單日門診量罹患流感的孩子佔大多數。(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國內流感進入流行期,疫情升溫快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說,這次連假發現,單日來診量又創非過年時段新高,其中罹患流感的孩子占大多數,併發重症也出現了,其中有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後仍不退燒,併發肺炎或次發性細菌感染,還併發橫紋肌溶解症,以及嚴重腦炎送加護病房急救。 謝宗學表示,流感重症很可怕的特別是腦炎,一旦併發腦炎,存活機率極低,即使存活也會留下嚴重神經學後遺症,其他流感併發症如肺炎、敗血症、心肌炎、橫紋肌溶解症,同樣有機會危害孩子生命。 謝宗學說,近日上班聽到一個感染流感的國中生說,班上26個同學中已經有16人得到流感,她是第17個,等於是班上約2/3的同學染病。 謝宗學強調,流感不是一般感冒,是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感染症。抗病毒藥物不能100%防止併發症出現,接種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在10月新年度流感疫苗開打前,在人潮擁擠、通風不好的情形下,建議戴上口罩。 謝宗學說,9月對於預防流感來說是尷尬的月份,9月1日暑假結束開學,去年接種的流感疫苗幾乎失去效果(一般流感疫苗保護力約6個月,加佐劑的流感疫苗保護力約12個月),最後新年度的流感疫苗10月才依序開打,接種後2-4週才會出現保護力,但偏偏流感疫情卻在9月大幅爆發。 謝宗學觀察,最近出現一些孩子短時間內得到兩次A型流感,有月初才得A流,月底又得到A流,根據疾管署統計,最近這幾週A型流感從H1N1為主轉變成H3N2為主的趨勢,可解釋短時間再次得到A流,H1N1 A流跟H3N2 A流不太會出現交叉保護力,意即得一種A流後產生的抗體,無法保護不被另外一種A流感染。 謝宗學提醒,9月底到10月連續假期多,人流移動巨大,正是疫情的催化劑,現在真的很少人願意戴口罩,看到重新開幕的百貨公司,大量湧進人潮的影片,其中有戴口罩的民眾少之又少,深感憂心,目前疫苗還未上線,流感有一定的機率併發重症,使用抗病毒藥物也無法100%不讓重症出現,不得到流感就不會出現併發症,所以加強個人衛生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是現階段最好的做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