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心衰 他20天腫20kg

郭先生回診做心電圖檢查,確定是否有其他心律不整或是瓣膜問題。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短短20天腫了20公斤。單車運動好手無預警水腫增重,在鄰居催促下才就醫,一到台中慈濟醫院檢查,就住進加護病房。心臟內科醫師楊峯菁指出,這是嚴重心衰竭引起的水腫,再晚點發現,恐怕生命堪憂。 54歲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一百公里騎3個多小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多次成功挑戰武嶺。到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門診,是因為突然短短20天內明顯水腫,體重從75公斤暴增到95公斤,郭先生不覺得不舒服,親朋好友勸就醫都不以為意,直到想藉加強運動消腫,才稍微感覺心跳變快。心臟內科醫師楊峯菁協助檢查後發現,郭先生是有生命危險的嚴重心衰竭,緊急安排住進加護病房。 楊峯菁醫師說,一聽到水腫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腎臟問題,其實水腫也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他表示,造成心衰竭的主因和心肌炎、冠狀動脈阻塞有關,心肌之所以會感染而發炎,和喝酒、感冒、罹患糖尿病等有很大關聯,至於冠狀動脈阻塞則主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等原因有關。 郭先生自述,罹病前一天只睡4、5個小時達1年之久,長期睡眠不足都為了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曾感冒、發燒,但總選擇喝熱水、服用保健品度過不舒服。楊峯菁醫師認為,可能就是這樣導致病毒入侵,最後差點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局。「10多年前心衰竭確診案例,治療結果和癌末病人差不多」他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心衰竭病人已經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好到讓病人恢復常態,雖然「心肌已受損不可逆,但可回復心臟功能。」楊峯菁強調,心衰竭不是老年人才會得,最近收治4名正值壯年病人,其中最年輕的才30歲,建議大眾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並定期健檢。 楊醫師叮嚀罹患心衰竭後必須遵守醫囑終身服藥,一旦停藥不僅會讓病情惡化,即使再恢復用藥,效果也不如之前那麼好。心衰竭明顯症狀包括:下肢水腫及呼吸喘,尤其是晚上喘得更厲害、無法平躺,再加上運動耐受度下降,就要懷疑心衰竭可能已悄然上身。郭先生也提醒運動同好,體能訓練循序漸進很重要,光靠意志力忘我的超越身體負荷最危險。       心衰竭症狀分期: 一期:不運動時很難發現。(美國心臟學會將心血管疾病列為危險因子,譬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屬輕微一期。) 二期:運動達中度強度時即出現喘得要命的症狀。 三期:稍為運動一下就喘到沒辦法承受。 四期:連動一下都不行。

Read More

奇美醫聯手廣達電腦 創造智慧醫療

奇美醫院長邱仲慶(左)與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共同簽署MOU,透過異業結盟,共同創造醫療與科技產業能量的智慧醫療。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長邱仲慶與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26日下午共同簽署MOU,透過異業結盟,將結合大數據分析、穿戴式裝置、5G和人工智慧來發展智慧醫療,強化水平整合團隊遠距醫療照護與垂直整合之社區轉銜。 台灣具有強大的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業以及高優質的醫療,而醫療和ICT兩項優勢的結合,可讓醫療更智慧化,創造出更多的醫療照護服務模式。奇美醫與廣達電腦合作,共同創造醫療與科技產業能量的智慧醫療。 廣達電腦於2006年起連續獲選財星雜誌「全球500百大企業」,2019、2020連續兩年榮獲「德溫特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是年營業額超過兆元的世界主要資通電子產品廠商,擁有最先進與最完整的AI、物聯網(IOT)、雲端運算、5G之技術及優異整合方案提供能力。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透過視訊表示,「台灣的醫療,大家都說No.1,我們等著看AI醫療也要No.1」。企業家這種使命感轉化為強大行動力,催生廣達在醫療科技領域之自有品牌QOCAR,整合與麻省理工學院頂尖團隊與國內外許多機構之多年合作成果,發展許多令人驚豔創新產品,例如單導程及多導程隨身心電圖儀、AI影像醫療平台等。 邱仲慶指出,奇美實業是中研院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六大創始贊助企業之一,奇美集團各事業體均積極發展AI,醫院也不例外。奇美醫有優質的急重症及創新整合醫療,更於2019年成立AI中心,做為奇美醫療體系研發醫療照護AI之基地,致力於發展具奇美醫特色的AI系統。 邱仲慶說,奇美醫深耕地方50年,不斷引進最先進醫療設備與禮聘最優秀人才,藉由AI智慧醫療來輔助醫師醫療決策,提升醫療效率及品質,嘉惠病人更多的醫療保障及照護。期望與廣達攜手合作點燃台灣科技與醫療雙引擎,創造智慧醫療新藍海,提升台灣競爭力,讓世界看到台灣。

Read More

搶快 外送員膝蓋痛增加

蔡沅欣醫師說,外送員因膝關節疼痛就診患者有增多趨勢,提醒他們有症狀應立即就醫。(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一名外送員因雙膝疼痛就醫,醫師發現因為了搶時間,遇大樓常直接爬樓梯,每天都要持重外送,檢查他的膝關節早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病灶,因此造成雙膝疼痛。彰化秀傳骨科蔡沅欣醫師說,膝關節退化在40-50歲就開始產生,隨著年紀增加或是負荷變大會日益嚴重,因此平常的保養很重要 彰化秀傳骨科蔡沅欣醫師表示,最近門診常有外送員因雙膝疼痛就醫,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強化大腿股四肌的訓練,以減輕關節內磨損,降低發炎的機會。此外,若是疼痛太嚴重,影響到走路跟生活品質,就要到骨科門診接受檢查,服用適度的消炎止痛藥或是關節注射療法,都能有效改善膝蓋症狀。 蔡醫師說,一名75歲的王先生,因右膝退化性關節炎,在走動、蹲下時疼痛難耐,建議王先生做右膝人工膝關節置換,不過他說左腳還可以用,不急著開刀,先以消炎止痛藥控制,今年,雙膝的疼痛更加嚴重,只好來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蔡醫師強調,人工關節置換術經過數10年的演進,已有很好的預後。台灣每年約有4萬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不要等到「忍無可忍」,在體能還不錯時就接受醫師建議手術,則壞腳變好腳,可享受走得更遠的快意人生。

Read More

翁斷7勒骨 3D列印骨板重建

3D列印重建肋骨模型。(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D列印技術量運用在多根肋骨骨折的「連枷胸」患者,不但可以還原尚未折斷時的肋骨外觀,經做出模型後,更精準量身訂做出純鈦骨板,讓高齡81歲的車禍患者斷裂7處的肋骨完整撐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表示,利用此3D技術,手術時間縮短近1個小時,而且純鈦骨板能完全貼合肋骨,完美重建肋骨的原狀。 81歲的老先生,坐著兒子開的車,在副駕駛座上被側向搶快的小貨車當場撞上。送到急診的時候一度意識喪失,經過初步診斷救治後,恢復意識,生命徵象穩定下來,在檢查之後發現老伯伯有輕微的腦部出血,左側肱骨骨折,以及相當嚴重的多重肋骨骨折,造成所謂連枷胸的疾病。 在加護病房觀察,確定腦部沒有繼續出血後,醫護團隊讓老先生接受肱骨骨折的固定手術,比較特殊的是,因為有連枷胸的情況,肋骨骨折的部分也一併接受了手術。所謂的連枷胸,就是同一側的肋骨骨折,出現有「連續3節肋骨以上,都有兩處斷裂」。 杜承哲表示,這樣的情形,屬於肋骨骨折中特別嚴重的情況,這會造成有一大塊胸壁完全不聽使喚,讓人連正常呼吸都很難辦到,有相當高的比例會發生呼吸衰竭或肺炎,至於沒有發生呼吸衰竭情況的,也可能有臥床時間長達3個月至半年的情況。有不少研究已經指出,為連枷胸的患者及早進行骨折固定,對減少併發症和降低死亡率都有幫助。 杜承哲說,因為患者年齡大,又有小中風的病史,讓麻醉的時間能縮短就格外重要,於是利用3D列印的技術,先重建出電腦斷層下所看到的肋骨斷折的情況,再讓工程師將之還原成在尚未折斷時的外觀,再做出模型。此時即可利用模型,針對患者的每一根骨頭角度量身訂做出純鈦骨板,再實際固定在患者斷裂肋骨上。 杜承哲指出,在類似這位患者骨折處多達7處的情況下,利用3D列印技術,手術時間能縮短將近1個小時左右,而且骨板能完全貼合肋骨,不易翹起或是移位,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拔管之後回到病房經歷數天的復健,也很順利地出院了。 杜承哲表示,交通意外造成的危害可大可小,要能挽救生命,消防救護人員現場的處置很重要,把握黃金時間運送患者到就近的醫院就醫,尤其以多重肋骨骨折而言,減低併發症的機率,讓患者順利出院,是第1順位,好讓患者手術後更快恢復日常活動能力,尤其是高齡患者,身體能保持活動,是對抗衰老與失能的重要關鍵。

Read More

安心採買!竹縣宣導消費食安認標章

竹縣推食安認標章年節安心採買安心吃,上網按讚有機會獲喜來登年夜飯一桌。(記者彭新茹資料照)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農曆年節將至,新竹縣衛生局為讓大家過年吃得安心,特別舉辦「消費食安認標章、輕鬆掌握好健康」網路宣導,邀請民眾透過臉書「家家有標章,共下愛健康」粉絲專頁,即時追蹤食安法規、縣內肉類瘦肉精抽驗結果,以及優良餐飲名單等資訊,讓大家食安訊息不漏接,安心採買過好年。 縣長楊文科表示,食安問題列為主要施政方向,全力幫民眾把關,縣府推出「家家有標章、共下愛健康」標章,並在臉書提供即時食安資訊,提升民眾對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視,讓大家隨時吃得安心。 衛生局長殷東成指出,食安的推行除了政策推動,更重要的是建立民眾消費習慣,讓大家能產生「消費食安認標章、輕鬆掌握好健康」的聰明消費新觀念,因此辦理網路宣導活動,呼籲民眾透過臉書「家家有標章 共下愛健康」粉專,即時追蹤食安法規、縣內肉類瘦肉精抽驗結果,及轄內優良餐飲名單120多家,讓大家不論是年節圍爐買年菜,或訂購年夜飯,都能吃得安心。 衛生局表示,活動1月25日至2月5日第一階段上線宣導,民眾在期間內上臉書「家家有標章 共下愛健康」粉絲專頁按讚、宣導貼文按讚及公開分享,並在貼文標記3名朋友,留言「食安訊息不漏接,安心採買過好年」和其他想跟朋友說的話,就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喜來登團圓飯一桌。2月22至28日第二階段「食安新春開運送好禮」宣導,參加抽獎方式相同,獎項為樂活小米電動滑板車。

Read More

中國醫大研究 單寧酸能抑制病毒活性

中國醫大校長洪明奇率學校研究團隊,發現單寧酸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的活性。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帶領科研團隊發表最新抗冠醫學研究成果,首次發現單寧酸會雙重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和跨膜絲胺酸蛋白酶2,雙管齊下抑制病毒活性,研究顯示單寧酸對於發展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有高度前瞻性。 洪明奇帶領中國醫藥大學腫瘤醫學研究中心團隊,包括王紹椿教授及陳曄副教授的實驗室,發表名為「單寧酸雙重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和細胞表面之跨膜絲胺酸蛋白酶2,抗冠醫學研究成果,刊登在世界知名期刊「美國癌症研究雜誌」。 洪明奇表示,目前已知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在宿主中對於病毒傳播扮演關鍵角色,而在細胞表面的「跨膜絲胺酸蛋白酶2」在過去也被廣泛研究在治療感染性疾病。單寧酸是種水溶性多酚類,常見於草本與木本植物,包括蔬菜、高粱、漿果、香蕉、葡萄、柿子、紅莓、油桃及紅酒。 王紹椿及陳曄說,這項研究主要是針對存在於常見水果及食物中的天然化合物,探討對抗冠狀病毒之成效。研究團隊篩選多項天然化合物,發現單寧酸具高潛力的雙重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和跨膜絲胺酸蛋白酶2的抑制劑。 單寧酸是一種水溶性的多酚類,多酚類化合物不僅是廣為人知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近期也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單寧酸可抑制癌細胞的代謝、增生、侵入、轉移,並具有抗發炎的效果,是一種對抗癌的預防和治療之化合物。 洪明奇表示,研究團隊在分子實驗分析中證實單寧酸和此兩種蛋白質形成穩定的複合物結構,進一步抑制此兩種蛋白酶的活性,功能性試驗也發現單寧酸會抑制病毒進入細胞。研究結果顯示單寧酸對於發展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有高度前瞻性,特別是單寧酸能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關鍵性的兩種不同酵素具有雙重抑制的效果。

Read More

麻豆新樓備中藥幫護理人員強身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師黃書澐(左2)準備中藥材幫護理人員補身。 (記者林相如翻攝) 記者林相如∕麻豆報導 北部爆發新冠肺炎醫院群聚感染後,醫護人員的壓力倍增,為了調節好體力,麻豆新樓醫院中醫師黃書澐,準備了白參、黃耆及防風等中藥,送給院內的護理人員,為她們強顧體魄,增強戰鬥力。 黃書澐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近1年,醫護人員堅守崗位,與民眾一起對抗疫情,長時間下來,需要落實各項防護工作,非常辛苦,至今幾乎已經逼近體能極限,由於白參具有補氣與生津的功效,黃耆及防風則能調節免疫與固護衛氣,也是護理人員所需要的,因此特別準備這些中藥材,幫院內的護理人員補補身子。 代表接下這些中藥材的護理部長呂旻芬表示,護理部每一名同仁在防疫期間,不畏懼病毒來襲,挺身在第一線堅守崗位,除了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外,還需要強健的體魄,才能與言新冠肺炎病毒對抗,感謝黃書澐醫師相挺,醫護攜手防疫,戰線無堅不摧,相信大家同心,一定能挺過疫情。

Read More

南市36家中大型醫院25日起 刷健保卡才准進入就醫或探陪病

 國內疫情升溫,南市36家中大型醫院今(25)日起刷健保卡才准進入就醫或探陪病,且最近兩週內曾至「部立桃園醫院」就醫或相關接觸者,也要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文/葉進耀,圖/本報資料照片)

Read More

防疫! 基市加強公共場所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基隆市環保局配合年節將近預期購物人潮,即日起針對基隆市火車站周邊、公車總站、公車站牌、東岸商場(循環總站)、市政府、各醫院及公共場所等場域熱點進行防疫消毒,針對民眾使用率高的扶手、進出口及場域外圍環境逐一進行消毒,預計本週逐步完成22處熱點的消毒作業。 環保局另要求公共場所室內管理單位應針對常接觸之公共區域把手、常接觸物體表面等,應由有專責人員執行定期清潔、消毒,同時針對人行天橋、地下道、海洋廣場等執行消毒清洗及扶手、攔杆擦拭,上下一心進行防疫工作。 (圖文∕記者楊耀華)

Read More

國產藥納保 藥華藥拼今年健保給付

健保署對國產新藥樂觀其成。(記者孫曜樟翻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灣在二00七年通過《生技新藥條例》後,挹注了上百億國安基金到生技產業上,到今年進入豐收期,計有兩家本土藥廠自製研發將通過健保給付的藥品備受期待,一是藥華藥的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另一家則是懷特生技針對癌因性疲憊症用的新藥。 其中藥華藥的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已於前年二月取得歐洲藥證開始販售,一年療程每人約在十萬歐元,約折合三百四十萬台幣。台灣則是在去年六月取得藥證並同步申請健保給付,按健保給付申請流程為九點七個月,可望在今年通過健保給付。 衛福部訂定「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為預防、診治目前國內尚無適當藥物或替代療法之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或為因應公共衛生需求之緊急情事,而有必要使用尚未取得許可證之藥物,藥事法明定未取得許可證之藥物,得由特定醫院為特定病患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專案申請製造或輸入,又稱恩慈條款。 新藥尚未通過主管機關核准時,僅能由醫院向主管機關申請恩慈療法讓病患使用。恩慈療法又稱「研發中新藥的治療用途」,是當疾病危及患者生命,但國內缺乏有效的藥物及療法,主治醫師可進行評估並擬定治療計畫,先由醫院內部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再向衛福部申請通過,便可替患者進行尚未核准上市的試驗用藥或治療方式。 患者張先生表示:「過去我是用放血搭配治療血液腫瘤口服藥物治療,過程十分痛苦,藥物也讓我有嘴破及肝指數增高等副作用,直到醫院以我國恩慈療法申請協助,取得國內研發的新藥開始施打,才讓生活品質與健康大幅改善。現在聽說今年這個藥會納入健保,很高興像我一樣的患者終於有另一選擇」。 健保署則指出,雖不對特定藥物表示意見,但為鼓勵藥廠能針對台灣特有疾病投入研究,讓國人可儘早使用到適當的新藥治療,對於在我國為國際間第一個上市,又具有增進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或降低抗藥性等臨床價值之新藥,健保訂定鼓勵之核價措施,可以參考藥品市場交易價格、成本計算法、治療類似品或核價參考品之十國藥價等方式訂價。 另外,為讓藥價制定的機制公正公開透明,健保署給付流程將與食藥署查驗登記流程相接軌,組成台灣為全球首發新藥核價諮詢小組。若國內廠商能研發出具臨床價值的新藥,對於民眾有益且在健保財務許可範圍的情況下,健保署樂觀其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