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罹肺結核 癌篩揪3cm腫瘤

醫師謝義山表示,曾經得過肺結核患者,得到肺癌的機會是正常人的40-200倍之多,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的肺癌篩檢,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75歲女性患者,不菸不酒,今年LDCT肺癌篩檢發現左下肺葉有1顆接近3公分的惡性腫瘤,醫師採達文西手術,由於患者曾在十多年前罹患肺結核,因此,肺部淋巴像石頭一樣硬,甚至出現與血管沾黏的情形,經過約4個小時手術,病患住院3天後出院,恢復狀況良好,目前持續追蹤。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謝義山表示,在執行達文西肺葉切除手術,發現病患因為肺結核感染的病史,造成縱膈淋巴結跟石頭一樣硬,與血管沾黏嚴重,一旦手術時分破血管,瞬間可能就是數千甚至上萬CC的大流血。幸好透過達文西手術,在機器手臂輔助下進行血管分離結紮,左下肺葉有3條主要肺動脈分離後,雖然兩條分支分破流血,但順利止住流血,最後只有200CC的出血量。開完刀建議要努力深呼吸,咳痰,盡早下床活動,休息兩週即可以從事輕便的工作,建議2-3個月後再從事粗重工作或是運動。 謝義山提醒,根據統計,曾經得過肺結核患者,肺部都會有小的病灶,得到肺癌的機會,大概是正常人的40倍到200倍之多,所以如果有罹患過肺結核的話,肺部受過傷,需要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台灣女性得肺癌百分之80~90以上,都是不菸不酒,可能跟基因遺傳有關,而女性有家族史或是肺部有節結,建議每年要做檢查肺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肺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或無症狀,但可能包括慢性咳嗽、咳血、胸痛(尤其在深呼吸、咳嗽或大笑時)、呼吸困難或聲音沙啞、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和食慾不振等,有時也可能出現反覆的支氣管炎或肺炎。若出現上述任何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Read More

李千娜陪玩四道桌遊 長輩哭又笑

李千娜指出,「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之「四道」桌遊,幫助長輩回憶起生命的過程,並規劃未來想要的道別方式。(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15日發行「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之「四道」桌遊,要在長輩完全失智前幫助長輩講出想說的話,藝人李千娜指出,講出來的故事就會被記得,希望喚起長輩生命中正流失的記憶,刺激活化腦細胞,達到預防失智的作用。 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鄧世雄執行長表示,65歲以上長者失智的比例是8%,但到了90歲以上的長者,失智比例就高達30%,台灣地區邁入超高齡社會就必需面對失智問題,失智老人協會是由認識他、找到他、關懷他、照顧他等四面向推動失智症議題,讓弱勢失智長者得到更好的照顧,喚起國人的重視,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鄧世雄表示,在超高齡社會下想要健康長壽,不只是身體的健康,靈性方面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推出「智在人生、憶起同遊」活動,盼藉由「生命智慧」桌遊,讓民眾能提前勇敢面對及思考生老病死議題,透過「陪伴及回顧生命經驗」延緩及預防失智症。 藝人李千娜表示,擔任失智老人基金會公義大使,陪著長輩們玩「四道」桌遊,在遊戲的導引下,讓長輩們回憶最想道謝的人,最想說出愛意的人,最想道歉的人或事,以及自已希望的告別方式,過程中長輩或眉開眼笑、或失聲痛哭,聽著長輩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濟,並傳承人生智慧,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李千娜指出,自己的奶奶也是失智症患者,失智症不僅攸關患者個人,也影響家庭,因失智患者常有問題行為或突發狀況,家人們不免承受巨大壓力,需要政府與民間更多的幫助與支持,呼籲大家要關懷與支持,並加入失智老人愛心捐款行列,打造一個失智友善的社會。 安聯人壽指出,19年來持續支持失智老人基金會,共募得1億600萬元,捐助者達2萬人以上,今年捐款達1500元就可獲得「生命智慧桌上遊戲」,期盼藉由這份兼具公益與實用價值的桌遊,讓每份愛心捐款都轉化為支持失智長者的具體行動。

Read More

眼睛疲勞、視野縮小要注意!中醫師談:視神經保養全攻略

建議減少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或眺望遠方,避免過度疲勞。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奕寧報導 現代人高度依賴眼睛,不論現實或虛擬世界都需要長時間用眼,也因此眼部疾病越來越常見。其中,視神經萎縮就是值得關注的一種。 視神經萎縮可能因先天發育異常、遺傳,或後天疾病如視神經炎、腫瘤壓迫、外傷、脫髓鞘疾病及供血不足而引起。高度近視、青光眼與糖尿病患者更屬高危險群。 常見症狀包括:眼睛容易疲勞、畏光、視物模糊、辨色能力下降、眼球疼痛,甚至視野縮小或缺損。若發展到全面萎縮,最嚴重的結果就是失明。雖然視神經萎縮屬不可逆,但若能早期發現治療,有機會阻止惡化,甚至讓部分神經細胞恢復活性。 中醫觀點:屬於「青盲」 肝腎相關最密切 初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周大翔中醫師表示,視神經萎縮在中醫歸屬於「青盲」。眼睛與五臟六腑精氣息息相關,其中以肝腎二臟最為重要。臨床可依虛實做鑑別診斷: 虛證:多為肝腎虧虛,可用杞菊地黃丸滋補肝腎。 實證:常見於肝氣鬱結,可透過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同時搭配穀精草、木賊、夏枯草、車前子等明目藥材,有助活絡眼部循環。 在針灸治療上,眼周常用穴位包括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球後穴;體針如光明穴、眼黃穴;加上頭皮針的視區、額頂帶、頂枕帶,能補腎明目、改善眼周張力,促進循環、活血生新。 飲食建議:補充Omega-3與抗氧化營養素 周大翔醫師提醒,神經萎縮的患者平時可透過飲食保養視神經: Omega-3來源:魚油、亞麻仁油、雞蛋。 維生素A、C、E:柑橘類、莓果、葵瓜子等。 葉黃素: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綠花椰菜。 同時建議減少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或眺望遠方,避免過度疲勞。 明目茶:內服+外薰雙效保養 周大翔醫師特別推薦「明目茶」保養眼睛,飲用同時還能利用茶蒸氣做眼部薰蒸,達到內治與外治效果。 材料:黃耆、枸杞、菊花、川芎、車前子、丹參、菟絲子、熟地,各3–5g。 做法:藥材洗淨後放入紗布袋,以600c.c.熱水沖泡10–15分鐘即可。 功效: 黃耆:補氣、活化神經、降眼壓。 枸杞+熟地、菟絲子:補益肝腎,舒緩眼部不適。 菊花+車前子:清肝明目、疏散風熱。 川芎+丹參:活血通絡、促進代謝。 薰蒸時建議將眼睛靠近茶湯容器,持續約10分鐘即可,但要注意,茶飲剛沖泡好時,熱氣可能會較燙,要拿捏好距離或是等熱度稍降後再進行薰蒸,避免燙傷。

Read More

短影音滑太多專注力變差?心理師:兒童情緒和記憶力都會被影響

短影音將刺激基準抬高,現實活動顯得「不夠有感」,孩子更難靜心投入。睡前使用螢幕除延後入睡,還可能擾動睡眠結構,次日注意力與情緒調節下滑,形成學習表現的惡性循環。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短影音以高密度刺激與無限捲動設計,讓人原本只看一則,卻不知不覺耗去半小時。心理師黃閎新表示,對兒童而言,這種「即取即得」和碎片化的內容結構,容易取代完整的閱讀與體驗,逐步壓縮耐心與深度參與的能力。 大腦獎賞迴路快速強化 降低專注力與耐心 黃閎新心理師指出,短影音以變動式回饋與強烈感官元素,頻繁觸發獎賞迴路的多巴胺波動,形成「再看一下」的念頭。時間一長,大腦對高刺激的偏好被強化,提升對短、快、新的依賴,降低對長篇內容的耐受度。 前額葉皮質負責的持續注意力、工作記憶與自我抑制,需要在較穩定的情境中鍛鍊。黃閎新心理師提醒,長期接收零碎的資訊,會增加情境切換成本,讓孩子更易分心、較難完成需要連續思考與計畫的任務。 資訊破碎化干擾思考深度 理解易停留在表層 「濃縮」內容原意在於快速參考,若成為主要攝取來源,孩子較少經歷完整脈絡與證據權衡。黃閎新心理師解釋,久而久之,理解多停留在表層事實與結論,建構式學習、批判性思考與寫作整合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短影音容易刺激情緒 影響睡眠品質 黃閎新心理師表示,短影音將刺激基準抬高,現實活動顯得「不夠有感」,孩子更難靜心投入。睡前使用螢幕除延後入睡,還可能擾動睡眠結構,次日注意力與情緒調節下滑,形成學習表現的惡性循環。 演算法偶爾推送誇張或危險情節,兒童與青少年可能在未充分評估風險下模仿。另一方面,黃閎新心理師指出,也需留意孩子長時間維持低頭姿勢與近距離注視,增加眼睛疲勞、乾眼與肩頸不適的風險。 設定影片觀賞時間 劃分學習與休息時段 黃閎新心理師建議以「固定時段、固定地點、固定時長」管理,而非隨手可看,螢幕不進臥室與餐桌;學習與休息時段明確劃分;使用計時器協助結束。對於兒童觀看影視節目最好能保守控制時間,並預留緩衝時段。 以長篇敘事重建耐心 延長專注時間 從共讀繪本與分章故事開始,循序延長專注時間;遊戲前共同閱讀桌遊說明與規則,是練習理解與執行的好機會。黃閎新心理師提到,看影片時,優先選擇完整動畫或電影,取代10秒切換的短影音。 除了接收資訊 也需訓練孩子主動思考 此外,黃閎新心理師指出,和孩子一起觀看影片後,可進行「三層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還能怎麼做?將被動觀看轉為主動思考,訓練摘要、推論與評估能力。必要時尋找兩個不同來源,練習比對證據而非只背結論。 也能安排替代的高價值活動:戶外運動、音樂與手作、簡易實驗與烹飪,提供多感官與完成感,降低對瞬間刺激的依賴。 心理師推薦家長行動清單 與孩子一起規劃行程 黃閎新心理師提出一個家長能跟孩子一起完成的行動規劃:每晚共同閱讀10至15分鐘;每週1次「完整影片+討論」;建立「先完成任務,才能觀看影片」的日常節律;與孩子共同擬定觀看片單與影片關鍵字過濾;定期反思:本週最有收穫的內容是什麼、內容是否可信。 讓專心與耐心扎根 才是面對未來最重要能力   短影音本身並非洪水猛獸,真正關鍵是時間的分配與規律。黃閎新心理師表示,透過家庭的時間安排,讓孩子持續接觸有脈絡的閱讀與深度學習情境,保留「能靜下來思考」的能力,這將是面對未來世界最穩固的基礎。

Read More

青少年頂撞、失控甚至自傷?醫曝青春期情緒失衡關鍵

青少年若能主動運用資源,如學校輔導室、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機構,或尋求值得信任的前輩協助,便能在困境中找到出口。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靖安報導 暑假過後,精神醫學門診湧現不少青少年,有人情緒失控、頂撞父母,甚至以傷害生命威脅家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銀光學苑主任袁瑋醫師提醒,青春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若情緒問題未及時處理,恐引發失能、自傷等長期影響。 精神困擾比例高 自殺仍列年輕族群前三死因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 6 名 10 至 19 歲青少年,就有 1 人正經歷精神心理問題。在台灣,自殺雖已非全人口前十大死因,但於 15 至 24 歲族群中,長年高居前三。袁瑋醫師指出,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許多年輕生命正在掙扎與求助無門的困境。 青春期情緒風暴 生理、心理與環境交織 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起伏劇烈?袁瑋醫師指出,生理上,青春期荷爾蒙劇烈波動,如同海嘯席捲,使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過度活躍,而控制情緒的「前額葉」尚未成熟,就像油門踩到底,煞車卻還未裝好。心理層面,包括忽冷忽熱的同儕關係、社群媒體的無止盡比較、自我認同焦慮,以及既想獨立又渴望被保護的內心矛盾,都可能成為情緒壓力來源。環境方面,家庭或社會變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明顯,他們有許多想法卻未必被聽見,長期下來易產生困惑、無力與挫折感;然而,社會對尋求專業協助仍存污名,導致部分個案延誤就醫。 早期介入可逆轉 情緒教育是預防關鍵 袁瑋醫師強調,「等長大就好」往往是錯誤觀念。青春期若缺乏妥善處理,心理創傷可能延續至成年,在職場、婚姻中重複相同痛苦;反之,能在此階段學會情緒表達與求助的孩子,通常展現更佳韌性,也更懂得照顧心理健康。 建立支持網絡 形成正向循環 青少年若能主動運用資源,如學校輔導室、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機構,或尋求值得信任的前輩協助,便能在困境中找到出口。同時,家人的陪伴與態度至關重要,若父母能理解荷爾蒙與大腦發展造成的情緒波動,並安排日常相處的輕鬆時光,如運動、看劇或分享時事,便能建立信任基礎。當情況需要時,家長亦應勇於尋求專業協助,包括心理諮商與家庭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此外,政府與社會應積極提供轉介與求助管道,如 1925 安心專線及各級學校的輔導資源,並持續推廣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媒體傳遞包容與正向的價值觀,減少對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父母不需完美 「夠好」已是最大祝福 袁瑋醫師提醒,父母若能成為安全的避風港,孩子更有勇氣探索與求助。研究顯示,當青少年能感受到被接納、理解期望並掌控生活,情緒更穩定、責任感也更高。醫師建議,家長應先照顧好自身心理健康,因為穩定的父母,是孩子最佳榜樣與支持。

Read More

婦人不菸不酒仍患肺癌 中醫大新竹附醫:這情況得到機率恐多200倍

肺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或無症狀。(圖/中醫大學新竹附醫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一位75歲女性患者,不菸不酒,今(114)年安排健檢LDCT肺癌篩檢,發現左下肺葉有一顆接近3公分的惡性腫瘤,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謝義山,醫病溝通後,執行達文西手術,由於患者曾在十多年前罹患肺結核,因此,肺部淋巴像石頭一樣硬,甚至出現與血管沾黏的情形,經過約4個小時手術,病患住院三天後出院,恢復狀況良好,目前持續追蹤。 謝義山表示,在執行達文西肺葉切除手術,發現病患因為肺結核感染的病史,造成縱膈淋巴結跟石頭一樣硬,與血管沾黏嚴重,一旦手術時分破血管,瞬間可能就是數千甚至上萬cc的大流血。幸好透過達文西手術,在機器手臂輔助下進行血管分離結紮,左下肺葉有3條主要肺動脈分離後,雖然兩條分支分破流血,但順利止住流血,最後只有200cc的出血量。開完刀建議要努力深呼吸,咳痰,盡早下床活動,休息兩周即可以從事輕便的工作,建議2到3個月後再從事粗重工作或是運動。 患者曾在十多年前罹患肺結核,因此肺部淋巴像石頭一樣硬。(圖/中醫大學新竹附醫提供) 謝義山指出,根據統計,曾經得過肺結核患者,肺部都會有小的病灶,得到肺癌的機會,大概是正常人的40倍到200倍之多,所以如果有罹患過肺結核的話,肺部受過傷,需要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台灣女性得肺癌百分之80到90以上,都是不菸不酒,可能跟基因遺傳有關,而女性有家族史或是肺部有節結,建議每年要做檢查肺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謝義山提醒,肺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或無症狀,但可能包括慢性咳嗽、咳血、胸痛,尤其在深呼吸、咳嗽或大笑時、呼吸困難或聲音沙啞、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和食慾不振等,有時也可能出現反覆的支氣管炎或肺炎。若出現上述任何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Read More

開學焦慮怎麼辦?桃市衛生局教你對抗收假症候群

若情緒起伏過大或失眠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壓力累積成心理健康隱憂。(圖/衛生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開學兩週以來,不少學生仍在從暑假模式轉換到課業日常的過程中,出現頭痛、焦躁、賴床等不適狀況,這些都是常見的「收假症候群」。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提醒,若情緒起伏過大或失眠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壓力累積成心理健康隱憂。 市府心理衛生中心指出,學生常見的適應反應包括煩躁、憂鬱、懶散,以及頭痛、腸胃不適、失眠、疲累等身體狀況,甚至可能出現翹課、專注力差、人際退縮。臨床心理師提醒,這些焦慮多數會在一至兩週內逐漸改善,家長應以理解取代責備,協助孩子調整作息、適時討論課業壓力,並以陪伴與鼓勵支持孩子面對挑戰。 若情緒起伏過大或失眠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壓力累積成心理健康隱憂。(圖/衛生局提供) 心理師建議,學生可透過規律睡眠、運動、設定小目標與表達感受等方式來調整心情,並利用腹式呼吸或與同儕分享舒緩不安情緒。衛生局提醒,如壓力過大,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或善用校園輔導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資源;另衛福部「15-45歲青壯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也提供每年3次公費部分補助的心理諮商服務。市府呼籲,開學適應不是比賽,在家庭支持、師生互助與專業陪伴下,學生能逐步找到平衡,以健康心情迎接新學期。

Read More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心臟病患者的福音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開啟心導管治療新時代。(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基督教醫院於今年5月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正式上架「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治療,並在三個月內已累積完成 24 例病人植入,後續追蹤情況均良好,標誌著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向新階段。 屏基心導管團隊致力於心臟照護26年,推動新醫材治療不遺餘力,因而屏東縣成為全台灣新一代心臟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最早正式上線的縣市。 屏基表示,冠狀動脈疾病是國人主要的慢性病之一。除了高血壓、高血脂等傳統危險因子外,台灣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偏高,使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屏基院長吳榮州指出,冠狀動脈阻塞一旦發生,可能導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威脅性命。屏基心導管團隊積極推動新型醫材應用,此次能率先導入「生物適應架」,不僅是醫院的里程碑,更是全台心臟病患者的福音。 屏基指出,心導管手術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之一。傳統裸金屬支架與塗藥支架雖能穩定急性期症狀,但其永久結構會限制血管彈性與自然搏動,長期仍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 屏基副院長黃偉春表示,生物適應架在設計上融合了藥物塗層與可分解結構。植入後能立即撐開血管並釋放藥物,降低再狹窄風險;約六個月後,可吸收的連結材質分解,特殊釋放結構鬆開,讓動脈恢復自然的位置與曲度,血管得以順應心臟搏動而自然收縮,藉此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屏基說,臨床數據顯示成效亮眼:歐洲研究指出,植入一年後治療失敗率僅 2.35%;日本試驗也證實,三年治療失敗率僅 2.7%,優於塗藥支架7.3%,伴隨更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該系統已通過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審查,為病人帶來新選擇。 65歲的黃先生在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運動心電圖異常,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狹窄,屬於穩定型狹心症。屏基副院長黃偉春隨即為他植入生物適應架,成功解除潛在致命風險。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開啟心導管治療新時代。(記者毛莉攝) 屏基心臟內科主任張雲德強調,全國首創將生物適應架、塗藥支架及裸金屬支架納入「心導管介入治療醫病共享決策」。醫療團隊製作衛教海報,協助病人與家屬在充分了解不同支架優缺點後,共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這不僅能增進病人的參與感與安心感,也有助於提升醫病關係、醫療品質與安全性。  

Read More

9月大男嬰疫苗打滿 成功抗肺鏈

9個月大男童感染「大魔王」肺炎鏈球菌,胸部X光檢查,當時雙肺影像清澈。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9個月大男嬰因為高燒、活動力下降、呼吸喘就醫,結果發現竟感染「大魔王」肺炎鏈球菌,讓醫護與爸媽相當緊張;幸好家長及時送醫,加上男童公費跟自費預防重大併發症的疫苗都打好打滿形成防護網,力抗兇猛病菌,成功在住院10天抗生素治療後無併發症健康出院,讓醫護都說「有打疫苗有保庇」。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德敏指出,男童到院時高燒39度,呼吸急促、活動力差,家長說因為夫妻兩人都上班,孩子平時在托嬰中心上課,當天下課後就覺得孩子沒精神,當晚就發高燒,嚇得立刻就醫,院方也不敢輕忽,針對症狀先排除黴漿菌感染,並拍了胸部X光檢查,當時雙肺影像清澈,但推論感染肺炎鏈球菌,擔心病菌兇猛又快速,依舊收治住院治療。 果然檢驗結果出來,男童感染血清型肺炎鏈球菌,是病程快又猛、嚴重會併發肺炎、腦膜炎,致死率超過3成的「大魔王」血清型肺炎鏈球菌。雖然家長從男童出生後就準時帶孩子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6個月時還自費追加1劑,另外也自費接種了呼吸道融合病毒與腸病毒71型疫苗,「疫苗打好打滿」,但醫護不敢大意,緊盯10天抗生素治療療程病情變化,幸運的是,男童治療2天後退燒且恢復活動,10天療程結束後就順利返家,讓醫護跟家屬都鬆了一口氣。 李德敏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免疫負債依舊持續,所有病毒在秋冬季節依舊蠢蠢欲動,包括今年已經累計1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重症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另外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黴漿菌等病毒或細菌都對幼童造成健康威脅,推論還需要1到2年才會稍微改善。 李德敏表示,目前疾病管制署有提供幼童從出生後到小學前定期施打疫苗的服務,提醒家長一定要依時程準時帶孩子接種公費疫苗,如果經濟許可,可再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腸病毒71型疫苗、最新的鼻吸式流感疫苗、及追加6個月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增強保護力。

Read More

中風恢復期靜脈雷射治療 緩解失眠

新營醫院復健科介紹經皮式靜脈雷射(OLIB)療法。(醫院提供) 新營醫院推出靜脈雷射(ILIB)療法助提升循環與免疫。(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衛福部新營醫院復健科最新推出台南溪北地區首創的靜脈雷射治療(ILIB及OLIB),致力以先進的光療技術促進血液循環與免疫功能,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提升方案。這項治療以低能量雷射光直接作用於血液,顯著提高紅血球攜帶氧氣的效率,並強化免疫調節,有效幫助慢性疲勞症候群、睡眠障礙及過敏體質等多種臨床狀況。 新營醫院復健科主任倪昊白指出,靜脈雷射治療不僅適用於改善中風恢復期的血液循環問題,還能有效緩解失眠、眩暈、氣喘及濕疹症狀。此外,透過活化細胞的修復與再生過程,顯著促進傷口癒合並具抗老化效果。治療方式除傳統經由靜脈導管施行的ILIB外,醫院引進經皮式靜脈雷射治療(OLIB),以非侵入性技術降低感染風險與治療不適,提升患者接受度。治療流程建議以每日約60分鐘為單位,連續10日完成1個療程,並建議患者持續接受3個療程,療程間隔約兩週,以達到最佳療效。 臨床經驗顯示,多數患者於療程中睡眠品質逐步提升,精神狀態顯著改善,療效穩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