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卡卡 中醫傷科矯正針灸疏經

醫師陳建閔示範以雷射針灸照射下關穴。(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50多歲的洪女顳顎關節障礙,導致咀嚼卡卡,到中醫門診,醫師運用傷科手法矯正,配合針灸治療相關穴位,恢復咬合無礙。 新營醫院中醫師陳建閔指出,50多歲的洪女門診時,提及張口時左側臉頰會疼痛,且無法張大口咬食、睡眠時會磨牙。經檢視患者兩側臉頰,確定是顳顎關節障礙引起的不適,運用傷科手法矯正了異常的顳顎關節後,患者疼痛感減輕了;再配合針灸局部關節周邊肌肉,輔以雷射針灸照射下關、頰車、翳風等穴位,1個療程後患者疼痛感已減輕8、9分,終於可以放心張口吃飯。 陳建閔解釋,顳顎關節症候群主要症狀包括下巴關節彈響聲,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咀嚼困難,疼痛劇烈發作時更可能讓人無法正常生活工作。張嘴說話、唱歌、咀嚼,甚至打哈欠,都必須仰賴這個關節的活動,顳顎關節疼痛除了典型的張嘴疼痛外,還可能造成偏頭痛、臉頰悶脹、耳鳴、甚至聽力下降,明顯影響工作及睡眠品質,好發年齡介在20~45歲歲,以女性居多。 中醫常用「落下頦」、「口噤」、「傷筋」等名詞來描述顳顎關節障礙,認為其隸屬於經筋病,常用針灸或按摩頭面部的下關、頰車,或手部的合谷等穴位,達到疏經通絡,鬆筋止痛的效果,進而緩解顳顎關節障礙。

Read More

經顱磁刺激 喚醒車禍昏迷男

醫師張俊鴻(左)透過經顱磁刺激治療長期昏迷的小陳,已有轉醒跡象。(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29歲的小陳前年遭遇重大車禍,全身多處骨折合併胸和腦部缺氧,到院前一度失去心跳;經急救後雖勉強保命,但意識指數僅有8分,陷入長期昏迷。透過經顱磁刺激(TMS)治療腦傷,經3月治療小陳已可睜眼甚至微笑,讓家屬看見痊癒曙光。 小陳在重大車禍後陷入長期昏迷,近1年的時間內接受高壓氧、復健、中醫治療等遲遲未能好轉;去年轉院至安南醫院,除原有治療外,結合TMS設備刺激腦部神經,經3月療程初見成效,目前仍繼續治療、復健中,現已有逐漸恢復清醒跡象,對家人的呼喚有了反應,還能睜開眼睛,甚至能夠微笑。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表示,TMS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新型治療方式,可在不需要手術的情況下刺激腦部神經。TMS主要是用來治療憂鬱症,特別是對於藥物療效有限、或難以承受副作用的患者;最近已有研究結果顯示,TMS對腦傷等神經相關疾病也有潛在治療效果。未來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進一步探討。 張俊鴻強調,使用TMS進行醫療整合治療之前,需經過醫療團隊評估,以及與家屬充分討論,期望未來該治療技術能應用於更多適合的患者。

Read More

小三男童超重 健檢揪黑色棘皮症

成大附醫院斗六分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潘妤玟表示,兒童肥胖症並分享臨床個案,提醒家長因注意孩子健康,如有異常盡早就醫治療。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就讀小學3年級的小華,在學校體檢中發現脖子處有明顯的黑色棘皮症,並且體重超過標準範圍。他的媽媽非常擔心,因為家族中有爺爺、奶奶都罹患糖尿病。為了釐清情況,他們前往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兒童內分泌科就診,醫師叮囑三餐正常、加強運動,才能擊退兒童肥胖症。 在門診中,潘妤玟醫師詢問了小華的飲食、運動、睡眠等狀況,發現他的飲食型態不均衡,過度攝取精緻澱粉和油炸食物,並且缺乏運動、晚睡等不良習慣。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顯示,小華有輕微的血脂異常和肝功能異常,胰島素數值偏高,以及中度脂肪肝的情況。 潘妤玟醫師強調,黑色棘皮症是胰島素阻抗在皮膚上的臨床表現,常見於皮膚皺摺處,而兒童內分泌科求診的孩童往往伴隨著過重或肥胖的情況。研究顯示,兒童肥胖會增加未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可能影響性早熟和心理健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潘妤玟醫師建議小華必須注意飲食,追求均衡的飲食組成,減少高熱量、外食和速食的攝取。同時,多進行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30至60分鐘以上,並且每天靜態螢幕時間不超過兩小時。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每天8至10小時。全家人應一起參與生活型態的介入治療。 潘妤玟醫師提醒家長,兒童肥胖的比例逐漸上升,對孩童的短期和長期健康都有不良影響,因此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進行肥胖的防治。若發現孩子有黑色棘皮症或體重超過標準範圍,應該儘早尋求兒童內分泌科的評估,同時接受營養師的指導。

Read More

對抗皮蛇 可打疫苗預防

皮蛇症狀可輕可重,所引發的神經痛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年,若長在面部,可能會造成視力或聽力的不良影響。(記者鄭鈞云攝)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發作時奇癢無比,醫師表示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有助於預防或緩解日後帶狀疱疹發生的症狀嚴重度。 許多人小時候長過水痘,水痘與帶狀疱疹為相同的病毒引起。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細胞內,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低下時,可能再度復發造成水泡和紅癢疼痛的皮疹,稱之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它的症狀可輕可重,所引發的神經痛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年,若是長在面部,可能會造成視力或聽力的不良影響。 目前衛福部核可輸入的帶狀疱疹疫苗有兩種,均為自費施打,一種是活性減毒疫苗 (伏帶疹ZOSTAVAXR):適用於50到79歲,皮下注射一劑,對其疫苗成分過敏、孕婦、未經治療的活動性肺結核、免疫不全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療者 (包含高劑量皮質類固醇治療)等,則不適合接種疫苗。疫苗施打後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紅癢、緊繃感等不適感。 另一種帶狀疱疹疫苗為非活性重組疫苗 (欣剋疹SHINGRIXR):適用於50歲以上;或18歲以上且具有罹患帶狀疱疹之高風險族群 (如:惡性腫瘤、血液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乾癬等免疫疾病及HIV感染者等),肌肉注射兩劑,第2劑與第1劑間隔2到6個月後施打。不同於活性減毒疫苗,免疫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療者可施打非活性重組疫苗。對其疫苗成分過敏、孕婦等則不適合使用。施打後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注射部位疼痛、紅斑、腫脹、疲倦、頭痛、肌痛、胃腸不適、發燒等。若發生嚴重不適或過敏反應,請盡速回診就醫。 皮蛇發作時奇癢無比,接種疫苗有助於預防或緩解日後發生的症狀嚴重度。(記者鄭鈞云攝) 醫師提醒民眾,施打疫苗僅能預防帶狀疱疹或減緩日後發生帶狀疱疹的不適反應,並不能作為治療用途,且保護力會隨著時間下降。

Read More

分享戒毒歷程 介穩講師出書

台南市發表「介穩講師心靈手札」,彙整戒毒心路歷程,盼成為藥癮者支持力量。(台南市府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藥癮問題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為社會治安帶來隱憂。南市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103年起持續發掘戒癮者及陪伴藥癮者戒治之家庭成員協助毒品防制工作,107年成立「介穩講師」分享戒毒歷程,目前計培訓19名師資,為響應6月26日世界反毒日,毒防中心也將5名講師故事匯集成冊,期能透過文字力量,傳達反毒理念。 據法務部歷年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在監獄服刑者共48769人,其中涉毒品罪嫌的受刑人計20117人,占比超過4成,顯見毒品問題非常嚴重。南市府衛生局為響應世界反毒日、貫徹毒品防制,特將5名介穩講師戒毒成功復歸社會的故事匯集成冊,16日發表新書「有故事的人─介穩講師心靈手札」,期望能成為藥癮者的支持力量。 南市衛生局表示,介穩講師持續利用3、4級毒品吸食者裁罰講習、社區、校園、監獄、軍營等多元場域分享戒毒成功心路歷程,共同推動毒品防制宣導。16日新書發表會,市府副秘書長王揚智攜手南市毒品防制網絡單位頒發感謝狀予介穩講師及青春舞YOUNG 10校聯合反毒代表,感謝所有人為毒品防制工作付出,也期待本書能引導正被毒品所侵蝕或充滿好奇的民眾遠離毒害,同時撕掉對於藥癮家庭的沉重標籤,用溫暖、支持與關懷幫助藥癮者脫離藥癮淵藪。 「藥癮是一種慢性病」珍愛生命應從防毒拒毒做起,遠離菸酒毒。有藥癮戒治問題,可隨時撥打24H免費毒品防制諮詢(0800-770-885請請你,幫幫我),或加入「台南毒防指南針LINE@」(ID:@0800770885tainan) 由專人協助。

Read More

勇敢拒絕性騷 恐慌失眠及早就醫

大甲李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馬國穎,遇性騷擾出現情緒低落、失眠、做惡夢、恐慌等症狀,務必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政壇自從爆發第一起性騷擾案件後,引爆國內「#MeToo」運動,各界不斷爆出名人性騷事件。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馬國穎表示,遇到性騷擾最重要是勇敢說「不」,語氣要堅定,才能避免被進一步侵犯,若出現恐慌、失眠、惡夢等,及早就醫。 馬國穎表示,國人對性騷擾這個議題認知程度不足,很多時候無法判斷是否為一般社交肢體動作,當第一個案件出來以後,才回想起來過去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挺身出面指控對方。由於社會風氣保守,被害人懼怕指控對方後被指指點點,甚至被標籤化,所以隱忍在心裡,但這種不愉快的經驗會造成憂鬱、失眠、焦慮、甚至社交退縮等問題。 馬國穎說,自從政壇首件性騷事件曝光後,很多曾有相同經驗的被害人,才突然意識到,「我以前在某一個時段,被人做出不恰當的行為。」因此,激發起更多人挺身,用群體運動的力量,大聲怒吼過出曾遭受過的不愉快經驗。 「不少被害者擔心被標籤化,所以第一時間沒求救。」馬國穎指出,在職場中有可能是主管性騷,萬一被害人檢舉,擔心日後無法升遷,又怕說出來後有異樣眼光看待自己,甚至害怕說出來後被迫離職,才會有人不敢把自己不愉快的經驗說出來,這樣長期下來,很容易讓自己身心受創。 馬國穎說,如果長期處在被騷擾環境中,有可能引發重度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相關疾病。因此,他建議從小開始加強兩性關係議題,教導小朋友如何分辨和勇敢的拒絕騷擾行為,同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設立專線電話,提供匿名檢舉和心理諮詢服務,配合強制要求各行業針對員工性騷擾的配套作業。 馬國穎強調,遇到性騷擾最重要的是勇敢說「不」,才能避免被進一步侵犯,而且語氣要非常肯定,用明確說有,「你不要碰我,我不喜歡!」要求保持距離,以免被對方誤認「他的行為是被允許的!」萬一不幸被騷擾而情緒低落、失眠、做惡夢、恐慌等症狀,務必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

Read More

養生好吞粽 熱量低易嚼食

花蓮慈院為長輩設計高纖、好嚼、易入口的「養生好吞粽」。(花蓮慈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端午節將屆,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為長輩精心設計高纖、好嚼、易入口的「養生好吞粽」,每顆約134.6大卡,低熱量、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不僅可以讓長輩安心品嘗過端午,平日也可以作餐間點心。 營養師陳珮瑄表示,傳統鹹粽熱量高,一顆約5、600大卡,一般人怕吃多了體重增加又傷身,且因這類食物黏性強且不易咀嚼,長輩隨著年齡增長,容易因吞嚥功能退化而吞不下或發生嗆食,因此特別製作素食的好吞粽,吃得安心無負擔。 蛋白質具有修補組織、協助免疫、調節生理等功能,營養師陳珮瑄說,養生好吞粽有富含優質植物蛋白的黃豆,可提升整體營養價值。每顆養生好吞粽蛋白質量約等於1份豆蛋類食物,可當餐間點心品嘗。 「養生好吞粽」製作食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另外,添加纖維含量較高的十穀米取代傳統全糯米粽子,陳珮瑄說,十穀米與白糯米的比例是3比1,再加上黃豆,每顆粽子膳食纖維高達2.6克,可達成人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25至35克的7%至10%。

Read More

肩旋轉肌破裂 奇美醫穿骨固定補強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昇輝表示,肩關節旋轉肌破裂是合併老化現象的運動傷害,如肩膀有兩週以上活動受限、疼痛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診斷。(記者王勗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肩關節旋轉肌破裂是常見的退化疾病,據台灣老年科統計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發生率為4成4,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昇輝表示,羅馬並非一天造成,肩關節旋轉肌破裂患者多在不知情狀態下累積傷害,直到一次性劇烈運動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林昇輝呼籲,肩膀只要有使用障礙超過2週,就應尋求醫療協助。 林昇輝表示,肩關節旋轉肌破裂是一個最終的結果,一開始往往是生活與工作中反覆地的傷害肌腱,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變化,不同於退化性關節炎,因肌腱癒合能力大於軟骨組織,因此患者時常於肌腱撕裂部分癒合後誤以為受傷已經痊癒,繼而持續反復受傷。當肩膀疼痛、活動受到限制就是身體的警訊,一味忍耐、延遲就醫可能最終釀成嚴重後果,如肩關節毀損,即便置換人工關節也無法恢復全部的功能。 肩關節旋轉肌破裂是合併老化現象的運動傷害,旋轉肌經過度使用、破裂的惡性循環,也影響肩關節的使用壽命。而旋轉肌破裂如能早期發現,治療上並不複雜,利用增生療法或復健處置多能有良好效果,如嚴重破裂就建議手術治療。林昇輝指出,現常見療法是以微創(關節鏡)方式,利用錨釘將斷裂且萎縮的肌腱固定於肱骨上。 然而肩關節旋轉肌破裂多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錨釘可能因骨質疏鬆而鬆動,奇美醫院骨科部研發也特別研發去細胞真皮穿骨補強處置,利用穿骨固定再以去細胞真皮補強破裂處,再強化固定同時也能減少術後疼痛。自103年迄今已完成400餘例,治療效果良好,雖然去細胞真皮為自費項目,但仍是增進手術結果品質的一個選項。

Read More

嗑粽腹痛 每逢端午急診多

蕭偉成醫師提醒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病患都要謹慎地酌量食用。(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端午節前後民眾購買肉粽大快朵頤,高雄阮綜合醫院急診醫護則表示,每年這段時間因為吃粽子消化不良,腹脹腹痛難耐來急診求治的「粽粉」人數確實比平常多。 阮綜合急診科陳啟余醫師說,每年端午前後因為吃粽子消化不良的病例,以3、40歲男女居多,除了吃太多,還有就是吃太快,由於天氣熱又搭配了汽水可樂、冰豆漿等容易脹氣的冷飲,餐後不久肚子就脹痛到不想忍著排門診,直接掛檢查吃藥比較快的急診求治了。 消化系內科蕭偉成醫師指出,原本就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胃發炎、便秘等腸胃部疾病史的民眾,端午節前後「舊疾復發」到院就醫,也比平常多見。 例如,一名53歲男子,10年前因為小腸缺血壞死曾接受部分切除手術,最近因為兩天內吃了3顆肉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而住院;幸經鼻胃管引流與藥物、輸液治療,總共住院6天,已順利出院。 蕭偉成醫師進一步說明,粽子容易消化不良主要是糯米具有黏度高、不易消化的特性,它主要為支鏈澱粉,在腸胃道消化時間會比較久,容易感到消化不良、腹脹。 其次在吸收方面,肉粽是高熱量、高油脂、高澱粉、高鹽、低纖維的食物,食材口味較鹹,1顆熱量就高達600大卡,對本身有糖尿病、消化不良、胃部疾病者來說,更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胃酸逆流等胃輕攣的排空障礙症狀。所以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病患都要謹慎地酌量食用。 53歲男子兩天內吃了3顆肉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嘔吐住院,圖為腹部左下方與正下方的的腸子有阻塞現象,左上方胃部堆積不少食物沒有消化。 (記者王正平翻攝) 蕭偉成醫師並提醒,粽子不管甜鹹,其實熱量都不低,真的勿吃過量。粽子更要趁熱食用,冷卻後會更難消化,也最好不要粽子配冷飲一起下肚,很容易讓糯米凝固,會造成消化不良、脹氣,民眾要多克制。

Read More

桃園醫院「情暖端午 義診活動」溫暖病患的心

桃園醫院「情暖端午 義診活動」,溫暖病患的心。(桃園醫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歡慶一年一度端午節到來,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社工室與人安基金會-桃園平安站,於六月十六日舉行「情暖端午 義診活動」端午節活動。活動也有中醫科李昌瑋醫師、彭康偉醫師提供健康諮詢及夏日保健衛教講座。 中醫師李昌瑋在講座中提醒,端午節食衣住行方面都有需注意的事項,教導如何運用中醫保健方式因應與預防,亦可諮詢中醫師服用中藥調整,勿自行抓藥服用。另外,桃醫社區護理積極推動高齡友善照護,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除了增進弱勢族群的健康外,也增加其對疾病的認知及預防疾病的惡化。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社工室主任余偌(土千)表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為各弱勢族群辦理義診活動,此次社工室結合慈善團體一起做公益,期望藉此次活動,透過義診將正確的健康訊息傳遞,提醒他們注意自身的健康,並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重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桃醫社工師林詩軒表示,活動中不僅止於義診活動,還有桃醫志工隊所帶來的舞蹈表演,此外院方提供三百份端午節禮盒,與弱勢族群分享佳節的氣氛,同時關心民眾的身心靈,祝福佳節愉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