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人生 中醫師:常笑保健康

中醫師沈睦森說,笑跟歡喜會產生血清素,是專治憂鬱的良方。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元貞中醫診所院長沈睦森以「元氣人生、幸福滿分」為主題,分享養生智慧,強調健康的條件包含正確飲食、最低毒素、起居正常、適度運動、情緒愉悅,控制慾望。 沈睦森說,經絡運行從肺、大腸、胃、脾、心、小腸,下午3點以後是關鍵,不走腸胃,越晚吃問題越多。研究發現,血糖不穩定在於太晚還在吃。適度調整生活作息,遠離不正常習性,促使免疫功能正常運作。 沈睦森指出,養生不是改變生活,而是防止美好的生活被改變。所謂「氣血足、百病除」,「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已病防變、未病先防」,把身體、生活品質顧好,老化只要心境改變,即使種種退化隨時更新學習,也能活出彩色人生。 「養心莫善於寡慾」,人往往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小時候慾望低,所以快樂很簡單。笑跟歡喜會產生血清素,是專治憂鬱的良方,臉部的笑容有治病效果。 《千金要方》提到,養生在於德行,德行兼備,雖不吃藥也可以長壽;德行不足,雖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壽。德行包含內心世界及良心,心性改變對健康才有幫助。 沈睦森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90%的疾病都與情緒有關,包含委屈、糾結、憤怒、憂鬱、壓抑、焦慮、恐懼等。建議鍛鍊自己情緒不受波動,保持身心健康與平衡;當內心世界跟親情、友情、愛情產生糾結卡關時,運用智慧去化解,讓人生更美好。

Read More

熱量測定客製營養 助重症治療

醫師李威廷(右)說,間接熱量測定儀有助病人在恢復期提供客製化、完善營養支持,達到全方位醫療照護。(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有酗酒習慣的42歲男子因嚴重肺炎合併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一度因嚴重被建議放棄治療。家屬考量其為獨子,拜託醫院努力救治,經極力救治2個月病情趨於穩定,不但脫離呼吸器,氣切傷口也關閉;再搭配百萬機器協助營養醫療,病情進展順利,轉出加護病房。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醫師李威廷指出,患者在感染獲得控制後,原本仍不易脫離呼吸器,考量可能營養不足;利用「間接熱量測定儀」檢測發現,其實際營養需求遠超過計算公式結果。經大幅提高熱量供應,病情進展順利,不到1個月就脫離呼吸器。 李威廷表示,危急病人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病情趨向穩定後,重症團隊的角色從急性重症照護,轉變為協助病人身體狀態的復原。這個階段除了要維持既有重症醫藥品與醫療器材使用,更要設法增加病人的體力,給予充足的熱量及蛋白質,才能讓病程持續進步,直到穩定轉出加護病房。 他說,加護病房的病人營養攝取不足時,勢必延緩身體的恢復,但營養供給過量也會引發高血糖與腸胃道不適症狀。「間接熱量測定儀」可提供醫療團隊真正的營養學數據,達成「客製化營養醫療」,讓營養數據不再拘泥於公式計算。 李威廷說,「間接熱量測定儀」利用人體在密閉空間內的氧氣消耗與二氧化碳產生過程,計算出病人所消耗的熱量,提供直接客觀數據,造價百萬。測定儀屬非侵入性檢查,大部分有呼吸器且呼吸狀態平穩病人可依需要可反覆施行,且有健保給付,幫助病人在恢復期有客製化、完善的營養支持,達到全方位的醫療照護。

Read More

輸血染B肝致肝硬化 女獲器捐換肝

高醫舉辦「傳承生命接力賽」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中,受贈者凱莉(左)帶著捐贈者的心肝寶貝,簽署器官捐贈卡傳承這場接力賽。(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舉辦「傳承生命接力賽」器官捐贈宣導活動,邀請接受肝臟移植的凱莉出席分享心路歷程。她強調,將帶著她的「心肝寶貝」傳承捐贈者的生命,繼續為社會努力。 50歲的凱莉指出,她不抽菸、不喝酒,生活規律正常,小時候因為一場重大意外,輸血時感染B型肝炎,進展成肝硬化,換肝是唯一的一條路。在等候移植的罹病日子,天天都是煎熬;去年因為有器官捐贈者及家屬的大愛,接受肝臟移植恢復健康。 「因為有捐贈者及家屬的無私大愛,讓我重生,延續捐贈者的使命」,凱莉說,將帶著她的「心肝寶貝」傳承捐贈者的生命,繼續為社會努力。 活動現場還有捐贈者李幸玲的妹妹及捐贈者吳月鴛的兒子,2人皆表示面對生命的無常,他們都謹記得家人樂於助人的心意;也希望透過器官捐贈,將家人的愛留給需要的人,更希望能讓這份愛繼續散播下去。相信家人只是換個方式存在,因為家人成就器官捐贈,都深深感到驕傲與榮耀。 高醫外科部部長、移植中心主任郭耀仁表示,器官捐贈是很困難也是很偉大的決定,感謝與會捐贈家屬捨得的大愛精神,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高醫28前在啟川一樓大廳舉辦響應簽署器官捐贈宣導,歡迎民眾前往諮詢,期盼更多人共同分享讓愛傳出去。

Read More

自製高纖水果粽 富含膳食纖維

台中醫院營養師教導民眾製作「高纖水果粽」,熱量約只有50大卡,還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適合年長者應景食用。(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老年人因為牙口退化,造成咀嚼不易,想吃粽子又擔心有高血糖、高血壓問題。衛福部台中醫院營養師團隊選用新鮮水果入粽,製作成應景健康低卡、無添加色素冰涼的「高纖水果粽」,熱量約只有50大卡,還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有不同抗氧化功效,適合年長者應景食用。 營養師詹于萱表示,市售粽子多選用三層肉、鹹蛋黃為食材,且使用高油脂及重調味的方式料理,平均一顆粽子的熱量約500~600大卡,長輩吃粽子時還要擔心3高問題。院方使用當季隨手可得的新鮮水果當作食材,搭配簡單易上手的製作方法,適合全家人在家中輕鬆製作。 中醫科醫師鄭惟仁表示,吃粽子搭配中醫養生茶飲能去油解膩、減輕腸胃道的不適。可選用洛神花、山楂氣味酸甘,不僅能夠消食化積、促進消化,也能夠輕度調節血脂肪;或荷葉、玫瑰花氣味芳香,能夠行氣消脹、幫助腸胃蠕動。以上藥材取適量用溫熱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Read More

呷粽胃嘟嘟 穴位按摩緩解脹氣

如果吃完粽子感覺「胃嘟嘟」,中醫師建議可按摩內庭穴、行間穴、內關穴,幫忙腸胃蠕動消化,緩解脹氣的不舒服。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有些人即使吃得不多,仍會脹氣、消化不良。中醫師表示,如果吃完粽子感覺「胃嘟嘟」,可按摩內庭穴、行間穴、內關穴,幫忙腸胃蠕動消化,緩解脹氣。 郭佩珍說明,足2、3趾縫間的內庭穴屬胃經的水穴,可清胃火、止牙痛,也能緩解腹脹感;足1、2趾縫間的行間穴在內庭穴旁邊,屬肝經的火穴,肝經循行經過脅肋包圍著胃部,按壓行間穴清肝火外,可以消食積、鬆開脅肋,解除腸胃塞滿粽子對脅肋的壓迫;手腕橫紋後3指幅的內關穴,對心、胸、胃不適都可緩解。吃糯米類食品如有腹脹不適感,按壓這3個穴位可幫助緩解症狀。 郭佩珍醫師與戴聖玉營養師提醒,糖尿病友每餐吃粽子的份量一定不能超過半顆,糖尿病友或對糯米類食品消化不良人,選擇全榖雜糧粽做替代;餐後搭配健走、騎單車等低至中強度的運動30分鐘,幫助血糖穩定,及腸胃蠕動消化。 郭佩珍與營養師戴聖玉也提供「吃粽健康紅綠燈」原則: 「紅燈」:一餐吃一顆粽子後馬上踩煞車。額外的米飯或麵食不能再吃,否則熱量不知不覺就「闖紅燈」。 「黃燈」:醬料另外放,沾少許食用即可。粽子本身調味重、含油量高,建議盡量品嘗原味就好,或沒額外加鹽調味的辛香料粉末。若想搭配醬料,可用醬料碟盛裝,沾少許醬料食用,避免攝取過多「鈉」。 「綠燈」:搭配蔬果一起吃,美味又健康。粽子內含纖維質不多,建議搭配1~2份蔬菜(1份約為飯碗8分滿)一起吃,飯後30分鐘後可再吃一個拳頭大小份量的水果幫助消化。

Read More

現代版粽夏五子套餐 健康變身

營養師徐佳郁建議粽子挑選拳頭大小,每次以一顆為限。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北榮新竹分院營養科主任徐佳郁表示,一般大小的鹹粽熱量從350~600大卡不等,各式粽子因餡料、製作過程、重量不同影響熱量的高低,包有五花肉塊、花生、蛋黃等材料的熱量會較高,製作過程需加油炒料的粽子也會多上90大卡。 徐佳郁表示,購買賣場的粽子可利用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了解成分,建議挑選拳頭大小,每次食用以一顆為限,3高患者可減少額外淋醬降低鹽分攝取,去除肥肉來降低動物性脂肪。五穀粽纖維含量高,雖是民眾另一健康選擇,但腎臟病患者不宜。另外,把甜粽當點心會額外攝取過多熱量,以選購越小顆越好,或是切開分食。 徐佳郁說,端午節的飲食習俗還有吃「五子」,包括豆子、茄子、李子、桃子及粽子。粽子包含全榖雜糧、豆魚蛋肉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菜豆與茄子屬於蔬菜類,桃子與李子屬水果類,若與粽子搭配,符合均衡飲食的概念。但市面上多販售油炸的茄子與菜豆,建議大家在家用川燙、涼拌或煮湯的方式料理蔬菜;最後再搭配富含酵素的水果,尤其酸甜解膩的李子,現代版端午「粽」夏五子套餐讓粽子健康變身。

Read More

只有450卡 鮮蔬鮪魚五穀飯盒 少油鹽多纖

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與民眾分享「鮮蔬鮪魚五穀飯盒」DIY。(記者鄭鈞云翻攝)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了讓民眾在端午節享用粽子,同時兼顧均衡飲食與養生保健,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分享「鮮蔬鮪魚五穀飯盒」DIY,並在選購上提供挑選的小撇步。 粽子屬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高熱量食物,一個傳統肉粽含1碗飯、2兩肉類、2份油脂,相當於成年人一餐的熱量。粽子的內容物種類及其份量也是決定熱量的因素,以瘦肉取代五花肉、蓮子代替花生;以根莖類或蔬菜例如地瓜、芋頭、栗子、毛豆、杏鮑菇、鮮筍、蒟蒻、香菇等替代鹹蛋黃、以五穀雜糧米取代糯米,調味料的用量儘量減少、沾醬則避免使用,就可符合少油少糖少鹽多纖維、3少1多之健康飲食原則,同時減少熱量攝取。 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結合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及沈富美廚師設計「鮮蔬鮪魚五穀飯盒」約四百五十大卡,完全符合一天六大營養素的攝取。(記者鄭鈞云翻攝) 中正區衛生所結合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及廚師沈富美設計「鮮蔬鮪魚五穀飯盒」約450大卡,1人份食材包括五穀飯80公克、生菜50公克、小黃瓜50公克、胡蘿蔔50公克、玉米粒20公克、葡萄乾10公克、鮪魚25公克、肉鬆20公克、起士1片、少許沙拉醬。使用五穀飯可增加纖維質又可攝取維生素B群等營養、再加上蔬菜高纖維、鮪魚肉鬆的蛋白質及起士乳製品,符合每天6大營養素的攝取。

Read More

連3天吃粽 翁腹脹痛未排便

醫師建議年長者若是想應景吃粽子,在食材、份量及沾醬上需特別注意。(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76歲陳爺爺有糖尿病史,曾因攝護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副作用出現慢性便秘,需要長期服用軟便劑。端午節前陳爺爺連續3天以粽子代替每餐米飯,導致腹脹疼痛、多日無法排便,就醫發現是腸阻塞;經給予內科藥物治療,5天後腸蠕動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許多長者在端午節期間常以粽子為每餐主食,幾天下來導致腸胃科門診求診者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龔子翔建議,年長者若是想應景吃粽子,在食材、份量及沾醬上需特別注意。 龔子翔表示,無論南粽、北粽或鹼粽,主要食材都是糯米,本身纖維含量少,且烹煮後會產生膠質,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對年長者腸胃負擔大。 龔子翔指出,隨著年紀慢慢增長,長者的腸胃機能逐漸退化,包括腸胃道的蠕動變慢、消化液的分泌減少等,導致消化與吸收不良,進而導致腸阻塞。 腸阻塞指食物與水分無法通過小腸進到大腸,鬱積於小腸導致小腸脹大,出現疼痛、嘔吐、腹脹及便祕4項臨床表徵,一般可透過內科藥物治療改善;但若是沒有及早發現治療,小腸內累積的過多腸液會使腸黏膜屏障受損,腸道內的細菌會穿過屏障侵襲正常無菌組織和器官,可能產生腸穿孔、腹膜炎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Read More

大同醫院攜手張鳳書關懷癌友

高市大同醫院攜手藝人張鳳書送愛給癌友。(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21日端午節前夕邀請藝人張鳳書前往癌症病房關懷病友,病房充滿溫馨氣氛。 張鳳書擔任癌症希望基金會志工多年,且有照顧罹癌父親的經驗,深知飲食是照顧罹癌病友的難題之一。大同醫院營養室秉持以提供病人為中心之優質健康照護,在端午前夕製作易咀嚼且富含維生素的健康水果冰粽,讓病友也可享用吃粽樂趣。而張鳳書親自到醫院的窩心舉動,更讓病友感到被關懷鼓舞。 大同醫院院長傅尹志表示,醫院不只醫病,同時也要醫心;疾病治療過程中,如何向病友傳遞溫暖與關懷相當重要,因為病友與家屬穩健的心理狀態往往能支持他們度過艱辛的抗癌之路。營養室所研發的水果冰粽,健康美味又無負擔,在炎熱的夏天吃上一口可以消暑氣,尤其21日適逢夏至,很適合送給癌症病友享用。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指出,癌症治療也要兼顧身心靈,讓病人感受佳節氛圍,回歸日常生活感,對於病友情緒能有所助益。

Read More

輪椅陸上龍舟賽 長輩玩得開心

北榮蘇澳分院辦理輪椅改裝成龍舟的陸上龍舟比賽。(北榮蘇澳分院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端午節前夕,台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附設「殊榮銀髮學苑日照中心」及「松齡護理之家」長輩在員山院區歡樂端節活動後,也迎來屬於自己的「FUN粽賽龍舟、齊心『銀』端午」活動。 這項活動由長輩參加輪椅改裝成龍舟的陸上龍舟比賽,過程充滿歡笑聲。院長程文祺出席,並幫長輩掛上香包,祝福長輩平安健康。這次活動共有50幾位長輩參與,過程輕鬆有趣,體現傳統節慶對於長輩的生活意義,也促進長輩的健康活力。 程文祺指出,醫院每年規劃不同類型的年節活動,今年端午節以「健康促進」為主軸,搭配「陸上」輪椅龍舟競賽,加強長輩體適能的強化訓練提升體能,增強免疫力,對抗疾病及延緩老化帶來的衰弱。 護理部主任游曼玲表示,活動透過划龍舟動作運用上肢的肌力,亦可加強訓練長輩對輪椅的操控性。過程中,長輩胸前放著大肉粽模型,奮力往前划動傳遞給下一棒,培養長輩榮譽心及向心力,也可增進人際互動關係。 除了競賽活動之外,部分長輩參與龍舟彩繪、香包製作、另由營養師特調製水果低卡水晶粽配方,讓長輩包粽於活動中分享,加強長輩肢體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培養色彩創作與審美能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