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蓬鬆好想摸!外國「綿羊療法」超萌

英國一位醫療診所員工在工作之餘喜歡務農,便購買瓦萊州黑鼻羊,並提供「綿羊治療課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與可愛動物互動好療癒!英國一位醫療診所員工在工作之餘喜歡務農,不僅獲得多項農業展覽冠軍,更在某次活動時,發現客人與家中綿羊互動時開心又紓壓,因此開始提供「綿羊治療課程」,這些綿羊相當親人,人們可以靠近並擁抱牠們。 動物輔助治療又稱動物輔助療法,是加入動物參與的一種療育方式,動物經過篩選和訓練後,可以協助人們在認知、情緒、社會人際、教育、復健、壓力調適等功能,如治療犬、馬術療法、海豚療法等。 瓦萊州黑鼻羊 當起治療羊 《BBC》報導,卡拉麥勞邦特(Carla McLeod Bunter)是4個孩子的母親,在一家診所全職工作,她原本沒有農業或放牧背景,但工作之餘喜歡務農。2020年,卡拉從過世的祖母那裡繼承一筆遺產,孩子也投入的自己的金錢,全家人買了一些稀有的瓦萊州黑鼻羊。卡拉開始自學農業知識,一圓當牧羊女的夢想。 2022年,卡拉在英格蘭家中舉辦一場品酒療法活動時,讓客人在花園散步、餵養和擁抱羊隻,她觀察到客人的反應非常積極,並發現這些動物可以在精神上幫助人們,「如果人們能與動物互動受益,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看到人們以及他們對這個活動的反應,我很樂意將這份熱情帶給更多的人。」 在全家人的努力之下,他們參加了2022年的英國農業展覽-皇家浴場與西部鄉村秀,並榮獲多項冠軍。卡拉表示:「每個人都笑了,因為我在空閒的時候,確實喜歡穿高跟鞋,我不是典型的牧羊女。」 現在,卡拉在蘭布魯克小屋農場的活動上,介紹她的瑞士瓦萊州羊,並讓客人與綿羊單獨共處,「這是一種很好的紓壓方式,牠們會讓你微笑、讓你快樂。」這個家庭擁有14隻羊、1匹小馬和用於救助的雞,隨著羊隻繁殖期的到來,未來將會有更多小羊加入。 瓦萊黑鼻羊原產自瑞士瓦萊州,是家養綿羊品種,其特色是面部、耳朵、雙膝和四肢為黑色,毛皮為白色,呈蓬鬆狀。它們雖然體型嬌小,但對於高山地帶的嚴寒氣候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陡峭的石坡爬行與覓食。   原文出處:Somerset woman offering sheep therapy via her flock

Read More

30多歲女吃減肥藥、膠原蛋白腳水腫 就醫竟是狼瘡性腎炎

超過60%至70%的紅斑性狼瘡病人會出現狼瘡性腎炎,成因是病人的免疫複合體容易沈積在腎臟,誘發免疫反應進而傷害腎臟,初期症狀不明顯,臨床表現有蛋白尿、血尿,蛋白尿嚴重時會像婦人出現下肢水腫。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30多歲婦女跟風吃減肥藥、膠原蛋白,卻前後兩次引發雙腳水腫而就醫。醫師詢問發現,其吃的減肥藥、膠原蛋白都沒有標示成份,驚訝婦人「勇氣十足」,判斷腎臟功能可能異常,經病人同意接受腎臟切片檢查,發現婦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狼瘡性腎炎,持續服藥後才穩定控制。 紅斑性狼瘡 初期症狀不明顯 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慧芬指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的全身性疾病,自身抗體會攻擊全身包括:中樞神經、腎臟與心臟等器官,其中腎臟是最常受侵犯的器官之一。臨床統計,超過60%至70%的紅斑性狼瘡病人會出現狼瘡性腎炎,成因是病人的免疫複合體容易沈積在腎臟,誘發免疫反應進而傷害腎臟,初期症狀不明顯,臨床表現有蛋白尿、血尿,蛋白尿嚴重時會像婦人出現下肢水腫。 無早期接受適當治療 嚴重恐致命 陳慧芬醫師以相關研究報告提醒,一到三成的活性狼瘡性腎炎病人,若無早期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末期腎臟病,甚至有致死風險。 而紅斑性狼瘡常侵犯15至45歲女性,陳慧芬醫師表示,婦人兩次懷孕生子過程平順,30多歲才確診算比較慢。不敢斷言減肥藥、膠原蛋白觸發疾病,但不排除是減肥藥藉脫水瘦身,導致腎臟功能變差進而影響身體,出現下肢水腫意外發現狼瘡性腎炎,幸好沒有影響其它器官,目前固定抽血驗尿追蹤都正常。 遵從醫囑服藥 勿信偏方造成腎傷害 近年紅斑性狼瘡早期診斷治療與追蹤進展快速,預後也大為改善。陳慧芬醫師提醒,紅斑性狼瘡治療方式會有些副作用,確診病人遵從醫囑服藥十分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治療用藥的副作用,聽信偏方使用來路不明的草藥,等病情嚴重再回診,可能已造成腎臟不可逆的傷害。

Read More

自然產尿失禁 為剖腹產的2倍

由於大多數孕婦選擇自然分娩,醫師丁大清呼籲,在產後的骨盆底物理治療上,需要加強照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對婦女來說「尿失禁」與「骨盆脫垂」是常見的婦科問題,根據臨床統計,約1-4成婦女有漏尿問題;若是經由內診檢查,可能有5成婦女有骨盆脫垂問題。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丁大清表示,從健保資料庫資料研究結果顯示,自然產婦女尿失禁風險為剖腹產婦女的2倍,骨盆脫垂風險則為2.8倍。這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肯定,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婦女泌尿雜誌》。 尿失禁除影響日常生活,而骨盆脫垂更會帶來腰痠背痛,陰道口掉出東西的感覺,有下垂感等症狀。兩個問題的危險因子包含,婦女更年期,需要搬重物,長期便秘、咳嗽及體重過重等。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分娩方式也有可能造成影響。 這項研究由花蓮慈院婦產部與慈濟大學大數據中心合作,研究顯示,台灣自然分娩(自然產)婦女與剖腹產比較,有較高的尿失禁和骨盆脫垂風險。丁大清表示,這項研究是目前最大的回顧性世代研究,探討分娩方式對尿失禁和骨盆脫垂的影響。 研究利用健保資料庫,比較自然產與剖腹產產後尿失禁和骨盆脫垂的比例,各納入51,587位自然分娩和剖腹產婦女比較。研究顯示,自然產婦女尿失禁風險為剖腹產婦女的2倍,骨盆脫垂風險為2.8倍。因為大多數孕婦選擇自然分娩,所以,丁大清呼籲,產後的骨盆底物理治療上,需要加強自然分娩婦女的照顧。 不論是尿失禁還是骨盆脫垂,現在的醫療技術都可以很有效解決。丁大清表示,輕微尿失禁或子宮脫垂可以經由保守治療得到緩解。像是凱格爾運動,骨盆電刺激,陰道子宮托等。輕度及中度尿失禁也可經由陰道雷射治療。重度尿失禁則需要尿道中段吊帶懸吊手術治療。骨盆脫垂經由保守療法無法改善,可經由微創手術進行子宮懸吊治療。

Read More

基因診斷人工授孕 血友病患生下健康寶寶

血友病婦人(中)以基因診斷和人工授孕技術,順利產下健康幼兒,院方昨日為小孩慶祝滿週歲。(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罹血友病的27歲女子,和男友愛情長跑7年,當時就曾表明自己身體情況,兩人決定婚後透過人工生殖孕育下一代。在台中市茂盛醫院的基因診斷和人工授孕技術,順利產下健康男孩,免除了血友病遺傳困擾,院方17日為小孩慶祝滿週歲,女子也分享自己的經驗。 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茂盛醫院與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簽訂「特約醫院」的儀式,宣布未來會為血友病患者提供就醫、檢查等優惠,並籲請政府關心血友病友和婦女的生育權,把染色體與基因診斷篩查納入「試管補助方案」,避免遺傳下一代。 茂盛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林秉瑤指出,婦人的血友病帶因是母系遺傳所致,在女性XX染色體中,1個異常、1個正常,就屬帶因者。當帶因婦女和正常男性生下男嬰,子代有一半的機會遺傳到血友病。所以,有帶因的家族成員要先做血液檢查的基因序列分析,接著做試管時,透過篩檢就能避免子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林秉瑤表示,女子去年接受試管療程取得13顆卵子、培育出4顆胚胎,接著進行檢測,發現只有1顆胚胎正常,其他都帶有血友病基因。在植入正常的唯一胚胎後,去年4月順利產子,療程不到1年就讓她完成求子心願。 他說,今年2月,女子再做第2次療程,已取到12顆卵子、培育出5顆胚胎,在進行基因篩檢之後,發現這次有3顆正常胚胎,其他則帶有血友病基因,將再植入3顆中最好的胚胎,很快就能迎接二寶的誕生。 院長李茂盛說,血友病母系遺傳疾病,卻在家族中男性發病,患者必須終身注射凝血因子,花費很大,曾有人賣了5棟房子都治不好,現雖有部分健保,但也是很大負擔,患者並有膝關節病變和短壽等表現。

Read More

含糖飲料當水喝 血糖飆高罹腎衰竭

患者血糖飆高罹患急性腎衰竭,大甲李綜合腎臟科醫師陳采峰緊急用藥治療有成效。(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港星吳耀漢嚴重腎衰竭腎功能剩下1成,上週驚傳病逝。在台灣慢性腎臟病患超過200萬人,大甲李綜合腎臟科醫師陳采峰表示,腎臟損傷起初沒什麼徵狀,只有小便會起泡,但是大家卻容易忽視延誤就醫,一名60多歲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而血糖飆高罹患急性腎衰竭,還好治療後病情穩定也沒洗腎,現在定期追蹤已經逾4年。 陳采峰說,慢性腎臟病分成5期,但是初期沒有明顯徵狀,只有在小便時產生泡泡尿,抽血檢查腎功能皆正常,尿毒素沒有上升,也不會水腫,不過,這時已產生尿蛋白,如果沒有驗尿進一步檢查,恐慢慢的讓腎臟病變嚴重,他指出,蛋白尿的泡泡不易消散,觀察至少3分鐘,若泡泡持續就要提高警覺。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不會嚴重拖到要洗腎。」陳采峰表示,罹患慢性腎臟病可能因患者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是痛風引起,亂服用成藥也會造成。門診中有一名60多歲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沒想到口渴喝了有糖飲料,血糖飆高到1千多mg/dL,超過正常值至少10倍,經過緊急用藥治療、洗腎,已經恢復正常,現在持續在門診追蹤至少4年,病情穩定。 陳采峰說,慢性腎臟病要依照醫囑定期服藥,千萬不能自認病情穩定隨意停藥,可能惡化變得更嚴重。平時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多吃蔬菜、多喝水,尤其現在慢性腎臟病有年輕化趨勢,天氣逐漸轉熱,年輕人喜歡喝含糖的手搖飲料解渴,如果每個禮拜喝超過3杯以上,恐怕就會傷腎。 陳采峰提醒,台灣洗腎率世界第一,避免慢性腎臟病惡化淪為終身洗腎,要從控制飲食做起,少把含糖飲料當水喝,消炎成藥也要少吃,如發現尿尿起泡,便要提高警覺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時期治療。

Read More

高醫大研發 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

高醫大教授透過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圖為研究團隊在鰲鼓濕地架設空氣採樣儀器。(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內缺蛋缺得凶,更恐缺到明年,而缺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來自於全球禽流感的大爆發。高醫大教授陳培詩與研究團隊透過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有助於對禽流感病毒的爆發提供警示,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缺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來自於全球禽流感的大爆發,禽流感病毒的爆發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及大規模的禽隻死亡,進一步引起缺蛋、缺雞等民生危機;此外,禽流感病毒還可能透過禽傳人,甚至人傳人造成流感疫情的擴散。 高雄醫學大學精準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副執行長陳培詩教授與研究團隊,成功地建立大氣中禽流感病毒的採樣技術,並對大氣中禽流感病毒進行定量,研究團隊利用此技術在候鳥棲息地收集大氣中禽流感病毒的樣本進行定量,以了解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分布並評估其他的因素如何影響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 研究團隊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使用鐵氟龍濾紙收集候鳥棲息地的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樣本,並通過定量即時聚合鏈反應進行病毒RNA分析包括H5、H7、H9亞型。研究團隊將大氣中禽流感病毒的濃度的結果與氣象因子、候鳥遷徙期間各鳥種的數量進行了分析,發現較低的溫度與大氣中的禽流感病毒濃度較高有關,且在冷氣團影響期間,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9亞型濃度也較高;在候鳥遷徙期間,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7亞型濃度較高。 此外,特定候鳥品種會影響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其中包括尖尾鴨、小水鴨、花嘴鴨、琵嘴鴨、赤頸鴨、鳳頭潛鴨、反嘴鷸、黑面琵鷺、鷺鶿等,都與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7、H9亞型濃度增加有關。 因此,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或鳥種監測可能都可以對禽流感病毒的爆發提供警示,以降低禽流感對環境、公共衛生、經濟的損失。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Read More

心導管+低溫療法 救回心梗男

急性心肌梗塞葉姓男子(前排右3)經消防救護人員及新北聯醫團隊接力搶救挽回一命,昨日康復出院,院方準備大蛋糕為他慶生。(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客運公司66歲葉姓修車技師因急性心肌梗塞,日前在修車過程中突然倒地,現場同事在第一時間接受消防救護指揮中心指導執行CPR,救護人員趕到接手後持續施以5分鐘CPR及電擊1次,葉男一度恢復心跳;但在到達醫院搶救時又2次失去心跳,急診醫師共電擊10次含2次雙重連續去顫後,葉男始恢復心跳及自發性呼吸;醫療團隊透過「心導管介入手術」及「低溫療法」等住院治療後,葉男17日在醫護團隊送花、切蛋糕慶祝重生下開心出院。 新北聯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崇誠表示,葉男在施以緊急心導管手術治療,並打通其相對應之冠狀動脈血管後轉入加護病房,因其意識昏迷,腦部有缺氧現象,醫療團隊即刻啟動低溫療法,3日後其生命徵象穩定並脫離呼吸器後,順利轉至普通病房。 聯醫急診醫學部部長詹征禕指出,葉男到院時昏迷指數只有3分,透過接力方式經急診緊急CPR及電擊,降低病人腦部因缺氧而受損的機率,加上葉男於倒地現場及送醫途中持續施以CPR及電擊去顫,輔以「心導管介入手術」之快速打通受阻血管、及復甦後照護的利器「低溫療法」,三方合作共同搶救,及時得到醫療團隊的進一步救治。

Read More

痛風關節炎 穩定服藥才能控制

奇美醫院醫師陳昭宇表示,生活型態調整加上穩定服藥,齊頭並進有效控制痛風。(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痛風關節炎除造成關節發炎疼痛化身氣象台外,尿酸結晶除沉積在關節內中,也可能堆積於肌肉、肌腱、皮膚,甚至內臟器官內危害健康,高尿酸血症也會影響腎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風險。醫師表示,除生活型態的調整外,穩定服藥才是治療痛風關節炎關鍵。 60多歲的章先生多年來受痛風關節炎所苦,每次發作只能至診所打止痛針,數年來隨病程進展,發作部位越來越多、頻率也越來越高,2022年間更是「1月痛1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奇美醫院診察後安排入住風濕免疫科病房治療。 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指出,痛風關節炎的急性症狀多能在藥物治療下快速緩解,然而痛風關節炎可能反覆發作,需要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如不治療還可能提高罹患腎臟病風險。章男配合服藥半年多,血液中尿酸濃度得到控制並保持穩定,痛風關節炎沒有再發作,現持續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定期門診追蹤中。 痛風關節炎起因都是高尿酸血症,當血液中尿酸值高於6.9 mg/dL,體內的尿酸就會開始形成結晶沉積,隨著時間演進發作過的關節數量逐漸增加,部分病人甚至演變成慢性關節炎。尿酸結晶增加也會形成痛風石的結節狀物體,同樣具有侵蝕的能力,可能導致皮膚潰瘍、肌腱韌帶斷裂、軟骨硬骨侵蝕進而關節變形,嚴重還會導致肢體功能障礙跟跛行。 痛風關節炎的治療不只是單純靠藥物緩解疼痛症狀,控制血液中尿酸濃度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控制尿酸才是遠離反覆發作及併發症的根本。陳昭宇強調,除避免高普林的食物、含糖飲料、充足飲水並養成運動習慣外,還需要搭配穩定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痛風,保障患者的長期健康。

Read More

彰化縣全面啟動慢性病患C肝篩檢活動

彰化縣衛生局及宏仁醫院舉辦慢性病患C肝篩檢全面啟動活動,呼籲慢性病患者進行免費C肝篩檢服務。(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彰化縣衛生局及宏仁醫院17日舉辦慢性病患C肝篩檢全面啟動記者會,鼓勵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免費C肝篩檢,除可領取彰化縣政府提供的100元禮券,宏仁醫院也針對前500名加碼贈送100元禮券,盼年底前院內9成以上慢性病患都能完成C肝篩檢,為台灣2025根除C肝最後1哩路衝刺。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C肝治療的藥物很貴,一個療程約25萬,宏仁醫院透過一條龍式的篩檢、治療,節省病患寶貴時間,鼓勵民眾篩檢,且該院有加碼100元禮券,呼籲民眾多做篩檢,也期盼更多地區醫院加入慢性病患C肝主動監測篩檢。 宏仁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江明師說,肝是沉默的器官,C肝病毒更是導致肝癌原因之一,根據院內統計,罹患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同時合併C型肝炎比例高於一般人2至3倍,因此該院針對院內7千名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啟動主動監測、積極介入等策略,鼓勵個案執行C型肝炎篩檢,若是陽性也可在院內進行一條龍的治療。 江明師說,C型肝炎主要是透過血液傳染,家庭中使用的刮鬍刀、牙刷,都可能是傳染途徑,早年C肝治療用藥可能引發惡心等副作用,且治療期長達1年,民眾常不願配合治療,近年口服新藥效果佳,治癒率達99%,呼籲民眾透過抽血輕鬆篩檢C肝,達到預防保健目標。 宏仁院長郭顯懋說,民眾往往不知道從何處染上C肝,提醒C肝會造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肝外病變更恐導致腎臟病、胰島素阻抗性增加、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因此慢性病患對於C肝的防治更重要,一定要主動篩檢。

Read More

北榮新竹分院至新竹榮家辦理健康講座

北榮新竹分院至新竹榮家辦理健康講座「一定藥、動一動」,要健康就一定要動。(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社區醫學中心邀請居家護理師余佩潔至新竹榮家辦理健康講座,讓住民長輩了解用藥安全的觀念及資訊,並帶領長輩做運動,場面溫馨與熱烈。 居家護理師余佩潔表示,在居家訪視過程中,最常看到高齡長輩因身體不適或慢性病需經常就醫,看診後因為領回或沒吃完捨不得丟棄的藥品,堆積在家中,而吃到過期或不該吃的藥。 余佩潔說,這場講座藉由解說與影片播放,讓長輩了解該怎麼保存及歸納這些藥品;疾病和服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飯前、飯後藥品該怎麼服用;銀髮族五大NG用藥行為;過期藥品回收,並利用猜猜樂有獎徵答,帶動活動現場氣氛,住民們也為得到小禮物,踴躍舉手搶答,讓現場頓時熱鬧起來。 九十九歲的住民王吉英女士表示,透過活潑有趣的內容設計,讓她對用藥安全的印象更深刻,坐著輪椅亦十分專注跟著護理師賣力做提升肌力的運動,為自己的健康努力加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