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裡的健身房 運動醫學現正夯

診間裡的健身房,運動醫學現正夯(屏東榮總提供)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運動醫學不是專屬於運動員,所有年齡層與疾病族群都可以透過運動與運動醫學,來達到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屏東榮民總醫院家醫科范亞萱醫師,擁有國際私人教練、矯正運動與銀髮族運動訓練證照,開設運動處方門診,推動疾病族群的運動普及化。透過運動來協助三高控制、緩解慢性疼痛、預防失能。 想要健康,比基因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行為,其中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是兩大重點,而美國運動醫學會近年來更是推廣「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 EIM),因有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在於許多疾病的預防、改善甚至治療上是相當有幫助的,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降低部分癌症風險(乳癌、大腸癌等)、慢性骨骼肌肉疼痛、骨質疏鬆、肌少症等,甚至能改善心理健康,降低憂慮、焦慮風險。 診間裡的健身房,運動醫學現正夯(屏東榮總提供) 到底什麼是運動醫學呢?過往大家可能認為是專屬於職業運動選手的醫療服務。范亞萱醫師表示,其實運動醫學就是「醫院到運動場的橋樑」,而對一般人來說,運動場可以是附近公園、學校操場甚至是家裡客廳,所以不管是職業選手運動傷害後要重返賽場,還是多重慢性病病人想開始運動但擔心身體無法負荷,或長期肩頸痠痛上班族,這些情形都是適合運動醫學介入的。 運動處方門診會測量「身體組成分析」,分析身體各部位肌肉、脂肪分配比例,再評估民眾本身的身體狀況(慢性疾病控制狀態、用藥、身體姿勢、動作模式等),並與民眾討論運動目標,去制定個人化的運動處方,屏東榮總家醫科於診間打造一間居家健身房,醫師及運動防護員會親自指導民眾正確的運動觀念與方式,讓即使是多重慢性疾病、長者、衰弱的族群,都能放心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好處。 診間裡的健身房,運動醫學現正夯(屏東榮總提供) 為什麼需要個人化的運動處方? 因每個人的疾病狀態及運動目標都不一樣,訓練並非一體適用。 譬如青年人基本上身體很健康,但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即便是日常活動也可能造成的肌肉韌帶關節勞損,而產生疼痛問題,藉由矯正運動及神經肌肉訓練,調整姿勢、關節排列及動作模式,來預防下一次傷害的產生,甚至能提升運動表現。 對於中年人而言,也許健康檢查開始出現紅字,身體處於健康至疾病的過渡階段,稱為「亞健康族群」,更需要積極地透過營養與運動的介入,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同時還能累積骨質密度與肌肉量,預防未來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而慢性疾病病患,醫師會先評估疾病狀態、審視慢性疾病用藥,評估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風險,來訂定安全的運動處方,達到慢性疾病控制輔助。 至於高齡衰弱長者,也一樣可以且需要運動,此族群運動目標著重於生活品質的提升與身體功能的維持,強化下肢肌力及平衡訓練來預防跌倒,避免進一步傷害導致疼痛、骨折甚至失能問題。 運動醫學不是專屬於運動員,每個人、每個年齡層與疾病族群,都可以透過運動門診去找到自己適合且安全的運動。 運動越早開始越好,累積健康的效益越高,但運動也永遠不嫌晚,只要開始運動,便是對健康有正向助益!任何想要開始運動,但有所顧慮的人,都歡迎來到家醫科運動門診做諮詢。

Read More

長期頭暈 竟罹罕病骨髓纖維化

葉女長期易累、頭暈,發現罹患罕見的病骨髓纖維化,透過標靶藥物治療改善。(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8歲葉姓會計長期易累、頭暈,5年前突然暈倒,抽血發現肝指數、血小板數超標,本以為是貧血,接受輸血治療及服用降血小板藥物,始終未好轉,去年到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看診,發現脾臟腫大約17.6公分,診斷為特殊疾病「骨髓纖維化」,經5個月定期服用標靶口服藥物,脾臟縮小至12公分,恢復正常大小,不必再仰賴輸血,氣色也改善不少。 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增熙指出,患者脾臟腫大到左肋下4根手指幅寬大小(正常人幾乎摸不到),血液檢查有CALR第2型基因突變,鐵質超過4000ng/ml(正常值為250以下),再安排骨髓穿刺檢查,出現乾抽現象,診斷為骨髓纖維化。 林增熙表示,骨髓纖維化屬於一種罕見的造血功能異常疾病,由於慢性骨髓細胞過度增生引起纖維化後,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地在骨髓裡生長,導致造血功能轉移至脾臟及肝臟等組織。好發於50至80歲以上的老年人,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其中繼發性主要是由「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或「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骨髓纖維化,此個案屬於繼發性骨髓纖維化,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惡化成血癌甚至危及性命。 林增熙提到,骨髓纖維化又分為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葉小姐屬於繼發性骨髓纖維化,主要由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或血小板增多症引起,若延誤治療恐惡化成血癌,危及性命。患者後續定期服用標靶口服藥物,改善疲倦、脾臟腫大等症狀,輸血治療貧血次數減少,也從37公斤恢復到49公斤正常體重。 患者治療5個月後改善脾臟腫大,從17.6公分縮小至12公分。(記者陳金龍翻攝) 林增熙呼籲,骨髓纖維化患者若遲未查出病症,以為只是貧血,持續接受輸血治療,會讓體內鐵質含量升高,引起脾臟腫大,加重貧血症狀,造成惡性循環。若有抽血檢查異常或脾臟腫大,可至醫院血液相關科別接受骨髓檢查與基因檢測,及早發現並治療。

Read More

春季流鼻水咳嗽恐花粉症纏身

食藥署:服藥注意嗜睡副作用、未緩解應就醫 外出配戴口罩 春暖花開賞景踏青卻鼻塞、流鼻水,可能是花粉症引起,民眾吃藥要注意副作用。(路透資料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春季出門賞花踏青,卻不停咳嗽、流鼻水、皮膚紅腫、眼睛發癢等,食藥署提醒,這可能就是花粉症在作怪,民眾可到藥房自行備藥使用並注意副作用,若無法判斷症狀或服藥後沒有緩解,都應就醫。 食藥署表示,花粉症為一種過敏性疾病,主要是因眼睛或鼻腔黏膜接觸到風媒花的花粉,進而產生過敏反應。常見過敏現象如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結膜炎,更嚴重者可能會發生咳嗽、皮膚紅腫、蕁麻疹或發燒等症狀。 臨床上常見用於治療花粉症的處方藥品主要有4大類:類固醇、第一代抗組織胺、第二代抗組織胺、肥大細胞穩定劑及白三烯素調節劑等藥物。 其中因第一代抗組織胺會作用於中樞神經,造成嗜睡、暈眩等副作用,因此,食藥署提醒,使用抗組織胺藥品需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民眾也應告知身體狀況,以利醫師與藥師協助選擇合適藥品。且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的民眾,應避免駕車、操作重型機具,以免造成危險。使用處方藥品時,請務必謹遵醫囑使用,切勿自行增加用量,以免產生嚴重副作用。 另外,民眾亦可自行於藥局購買指示藥品作為緩解花粉症之常備藥品。指示藥品主要為去鼻塞充血劑,在選購相關產品時,請選擇具我國藥品許可證之產品,並依照說明書、仿單或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使用,以免使用過量造成反彈性鼻炎,反而使鼻塞更嚴重。 花粉症目前尚無法根治,食藥署提醒,有花粉症病史的民眾,建議出外時配戴口罩,減少與花粉直接接觸,以免花粉症找上門,破壞出遊興致。

Read More

〈陳建志醫師專欄〉一煞車就暈眩 不是真暈車

患者睡覺時發炎橢圓囊(紅色標示)內的耳石,會隨著重力逐一鬆脫,落入水平半規管內。(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41歲婦人每天早上起床後,一坐起來就會感到一陣暈眩。騎車或開車時,只要緊急減速,也會一陣暈眩,曾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因為前方事故,緊急煞車,就感覺車子在原地打轉,嚇了一跳,停穩後,才發現原來是「錯覺」,鬆了一口氣,卻開始惡心想吐。從此,她再也不駕駛任何交通工具,只搭乘大眾運輸或計程車,但還是會發作。 婦人原本以為是「駕駛恐懼症」,接受過心理治療,但情況依舊,後來,當成「動暈症 (暈車症)」,只好在搭車前,先服用暈車藥。她來診到間時,先請她平躺,頭向右轉,就見到其眼球在向右旋轉,頭向左轉,也是,但幅度較小,原來是右側水平半規管耳石沉積症。另外,發現病人的兩側鼻腔有嚴重過敏,先給予口服抗組織胺治療。交代她早上起床後,先在床上自行向左翻身一圈,自此,她表示往後一週「煞車暈眩」情況已經消失,我建議她可以嘗試短程駕駛。再過一週後,她說已經可以正常駕駛,不會暈眩發作。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過敏性橢圓囊炎」 ,起因於體內某處(最常見的部位是鼻腔黏膜)發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分泌出大量的組織胺,隨著血液循環到達一處內耳橢圓囊,耳石斑上耳石膠生成不良,無法黏住耳石。在晚上睡覺平躺時,橢圓囊內的耳石隨著重力逐一鬆脫,落入下方的水平半規管內。白天時,就會在患者改變頭部姿勢時,因慣性因素,向前滾動,持續帶動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刺激頂帽,使患者以為身體在旋轉,產生眼震及眩暈。 服用止暈藥物只是治標。治療此病,雖以耳石復位術為主,但冒然接受治療,因耳石膠生成品質不良,耳石即使歸位,也無法乖乖地待在橢圓囊內,又會在患者晚上睡覺時,再度鬆脫。因此,治療須搭配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組織胺,先控制好過敏,恢復耳石膠的品質,才能治癒病症。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Read More

花慈護扮維尼 衛教預防腸病毒

花慈兒科病房團隊特別準備專屬的兒童節禮物,讓每位住院病童歡度佳節。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4月4日兒童節上午,花蓮慈濟醫院兒科病房舉辦「腸病毒遠離我」活動,除了有病房護理師宣導如何預防腸病毒、落實洗手與居家環境消毒等健康衛教,還邀請專業老師表演折氣球,並將製作精美的造型氣球送給所有病童,兒科團隊也特別準備專屬的兒童節禮物送給孩子,陪伴每位住院中的小朋友與家長一起歡度兒童節。 兒科病房護理師吳珮瑄與陳珮芸分別扮成維尼姊姊、小豬姊姊,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向小朋友介紹腸病毒可能導致發燒、想吐、喉嚨痛、肌肉痠痛到長水泡;咳嗽或流鼻涕容易和一般感冒症狀混淆,可能使病況加劇,演變成中樞神經感染、心肌炎、肺水腫等「腸病毒重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陳珮芸指出,有些人得到腸病毒的症狀不明顯,屬於非典型,因此孩子的「精神活力」就是最好的指標,呼籲家長多注意,若小朋友出現全身無力或抽搐等情形,應提高警覺,立刻送醫。 除了慶祝兒童節,病房團隊還為當日出院的兒癌病童祥祥,提前一週慶生,不僅準備他最愛吃的披薩,還為他穿上超人服和披風,還有配戴長劍與手錶道具,這是祥祥住院期間,護理師們打探到他最喜愛的角色。兒童血液及腫瘤科主任楊尚憲笑著說,從住院到現在,這是祥祥第一次對著他笑得這麼開心,以前看到穿白袍的自己,祥祥就會轉頭不理人,今天看到全套的超人服裝,眼睛都笑瞇瞇的快看不見了。 兒科病房團隊特別準備專屬的兒童節禮物,讓每位住院病童歡度佳節。(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從醫師手中接過專屬的小禮物,每位孩子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兒科病房主任陳明群表示,在兒童節舉辦活動,除了讓住在病房中的小朋友們能感受過節氛圍、紓解住院壓力,也給這些悉心照顧孩子的偉大父母和孩子共同製造美好親子回憶的機會,讓孩子即使連假不能回家,也能開心過節,一掃生病的壞情緒。

Read More

腸道叢菌失衡 心血管病風險增

醫: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健康消化道 正確益生菌免疫調節可有效防治 醫師鄭凱鴻提醒季節交替、高低溫差以及腸道叢菌失衡,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和影響腦部健康的因素。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好發於季節交替、氣溫變化之際,千萬不可不慎。高禾醫院預防醫學中心及心臟內科鄭凱鴻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2位,每年超過萬人因心臟病而離世;因此,呼籲民眾平時除要留心控制3高問題外,季節交替、高低溫差以及腸道叢菌失衡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和影響腦部健康的因素。 鄭凱鴻醫師指出,人體的腸道細菌約有上百兆,腸道菌叢的組成牽動著全身的健康。現代人工作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消化道不適,常見的症狀有排便不順、過敏及發炎等。為了維持良好的消化道健康,不但要注重飲食、維持正常生活習慣外,更要選擇適合個人的益生菌保健產品。 鄭凱鴻說,每個人體質不同,對於藥物或微生物的反應也都不一樣,因此要對個人達到最佳化的治療,就必須針對個人體質設計出最好的治療方式,稱之為個人化醫療。 高禾研究團隊在2001年,開始提出利用益生菌調節免疫反應,輔助治療過敏,篩選能夠刺激免疫細胞r-干擾素的益生菌株給病患食用,刺激Th1免疫路徑的活化,拮抗Th2的過敏性抗體IgE的生成。 這個概念透過多家醫學中心的臨床試驗獲得證實,適應症包括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與過敏性氣喘。這些研究奠定了腸道益生菌對於免疫調節的科學實證,也開啟功能性菌研究的新頁。經研究發現,每個人對益生菌的反應都不同,需要透過醫學分析來篩選出「正確」的益生菌,若補充到不適合的自己益生菌,吃得再多也會沒有效果。 「所有疾病始自於腸道。」腸道微生物在身體的確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影響神經、消化、代謝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與腸道常見的疾病有肥胖、憂鬱症、過動症、自閉症、腸漏症、大腸癌、慢性肺阻塞和腦部疾病等。 鄭凱鴻醫師指出,由於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到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搭配個人化益生菌保養,才能早期發現、有效防治。

Read More

雷射痔瘡消融 傷口小痛感低

亞東醫院提供各式痔瘡手術特色及疼痛感比較表。(亞東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30歲的王姓男子從小便秘,工作長期久坐,日前排便時發現肛門口出現一顆小肉球,到醫院檢查為3度內痔;另名62歲陳姓婦女因心律不整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排便時會有鮮血噴出,進行大腸鏡檢查為痔瘡。這2個案到板橋亞東醫院求診,經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官泰全仔細檢查,發現2人症狀都是「內痔」,並採取最新的「雷射痔瘡消融手術」,術後恢復十分順利,且傷口小、疼痛感大幅降低,2人很快就回復了日常生活。 官泰全指出,痔瘡在肛門口以齒狀線為界可分成內痔與外痔,內痔含有部分腸黏膜成分,容易出血、脫垂,以往也以脫垂的嚴重程度分成1~4級;外痔含有部分皮膚成分,常造成癢、腫、痛。以往「傳統痔瘡切除手術」,都是將痔瘡「挖除」,疼痛感7~8分以上(與婦女生產一般疼痛),甚至需躺床1星期以上;而近年「微創痔瘡切除手術」,雖將傷口縮小,疼痛感只降低了一點點,大約4~5分。 官泰全表示,最新的「雷射痔瘡消融手術」是在肛門旁開0.2公分的小傷口,將雷射光纖伸進痔瘡組織內,用高能量的雷射將痔瘡組織破壞,其中的血管組織會封閉壞死,進而治療痔瘡出血的問題;同時組織遭到破壞後會開始萎縮,對於脫垂的痔瘡也達到縮小治療的目的。 「雷射痔瘡消融手術」最大的好處是傷口極小、疼痛感只有1~2分,只會在手術後感到肛門脹脹的,且1星期後就幾乎恢復,大幅降低手術後的不適,對以內痔為主的病人效益極高。若病人有部分外痔,可以合併在同次手術一同切除,相較其他手術方式,疼痛感大幅減少。

Read More

髖關節術後生活訓練助復能

由職能治療師1對1的引導生活功能訓練,使用長柄鞋拔獨立穿鞋。(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髖關節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後常見傷害,生理上會造成生活失能,心理也會出現憂鬱情緒,專家提醒,如家屬學習相關照護技巧,能幫助老年人得到情感支持,恢復參與日常生活活動,減少依賴和減輕家庭負擔。 據統計,台灣每年每1萬人約有35人會因此而就醫,且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如若造成生活失能,除依賴程度增加和生活品質下降,而術後的生活失能造成老年人出現憂鬱情緒,且因疼痛和害怕跌倒,對治療活動的依從性低,導致身體功能恢復不佳,而功能依賴的狀況甚至持續到1年之久,大幅增加家庭人力與經濟負擔。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蔡翰霆指出,國際醫療指引均建議,髖關節骨折術後應盡早活動,研究也顯示,跨領域的照護,可讓術後老年人在行動能力及日常生活功有明顯進步。 由職能治療師1對1的引導生活功能訓練,使用正確方式上下馬桶,減少老年人害怕憂鬱和再次跌倒的機率,進而增加生活參與、增加肌力和改善平衡。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由於髖關節術後有許多活動注意事項,如髖關節禁止彎曲超過90度。因此,由職能治療師1對1的引導生活功能訓練,減少老年人害怕憂鬱和再次跌倒的機率,進而增加生活參與、增加肌力和改善平衡。例如:使用抬腿輔具獨立上下床、使用長柄鞋拔獨立穿鞋、使用正確方式上下馬桶等等。 另外,研究也指出家屬學習相關照護技巧,得到情感支持,能幫助老年人恢復參與日常生活活動,減少依賴和減輕家庭負擔。 由職能治療師1對1的引導生活功能訓練,使用抬腿輔具獨立上下床。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表示,積極復能對髖關節術後的老年人非常重要,除鼓勵急性期早期活動,返家後更是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如上下樓梯、如廁、穿脫衣物鞋襪、洗澡等。因此,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進行個別化活動訓練,讓老年人可以適應社區增加獨立性、增加生活品質和減少家庭負擔。

Read More

下背痛 針灸+整脊槍緩解

中醫師蘇泓文使用AMCT美式整脊活化槍,為患者矯正歪斜的骨盆與脊椎。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下背痛為現代人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台灣有高達80%的成年人有下背痛就醫的經驗。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蘇泓文說,下背痛不單純背部肌肉、骨骼問題,也可能感染、發炎或腹腔內臟疾病所致,中藥針灸及骨盆與脊椎結構調整,能有效治療下背痛。 蘇泓文表示,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所出版《急性下背痛的診斷與治療》中,提到造成下背痛原因,第1類是下背脊椎、骨骼相關問題,稱「機械性下背痛」;第2類是下背位置可能有感染、發炎的狀況導致,為「非機械性的下背痛」;第3類則與脊椎的骨骼、肌肉無關,可能是其他腹腔中內臟疾病導致,雖然不常見,卻易被誤診、忽略,如果下背痛長期都未好轉,可能就要考慮這些問題。 他說,絕大多數下背痛原因較單純,可透過中醫治療緩解。下背痛屬於中醫「腰痛」範疇,根據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所述「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二曰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四曰腎腰,墜墮傷腰,是以痛。五曰寢臥濕地,是以痛。」因此中醫治療腰痛常針對外來的風、寒、濕下手,如著名處方「羌活勝濕湯」、「腎著湯」等;亦兼有血虛原因造成,可使用「獨活寄生湯」;或因長期勞損而造成氣滯血瘀,可使用「疏經活血湯」治療,皆應由醫師診斷後處方。 除了上述原因,常可發現骨盆角度歪斜,不正常肌肉張力產生疼痛。除使用針灸止痛,更可使用AMCT美式整脊活化槍矯正歪斜骨盆與脊椎。將結構調整正常後,疼痛可以獲得立即且有效改善,讓患者不再受腰痛所困。

Read More

第4代達文西 更精準快速除病灶

醫師戴運生(右)說,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具手術時間短、傷口小、出血量少、復原快等優點。(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4月又正式啟用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讓院外科部主任戴運生說,此有別於傳統手術,不僅短時間內便能完成手術,且傷口小、出血量少,術後復原期亦相對更快。 戴運生表示,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的加入,宛若壯大了安南醫院「變形金剛」醫療團隊,與原有的Soloassist持鏡機器人及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各司其職,竭力剷除隱藏在患者身體裡的「狂派」病灶。第4代Xi機器手臂能填補肉眼視覺的侷限,深入探測並避開神經、血管,是醫師得力助手。此外,藉由高解析度3D立體影像鏡頭操作器械手臂穩定度高,完整清除腫瘤之餘,還能降低患者疼痛與術後感染風險,幫助患者及早重回正常生活。 院長林聖哲說,安南醫院於正式引進達文西前,已積極培訓達文西執刀醫師,目前院內多位醫師通過認證、具備執刀資格,民眾若有相關醫療需求,將獲得更多手術選擇。他強調,安南醫院持續往成為「尖端、智慧、創新的國際一流醫學中心」目標邁進,未來,安南醫院亦將繼續優化醫療設備,同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以回饋地方鄉親。 林聖哲指出,安南區已突破20萬人口,列台南人口數第2多的行政區,為服務廣大在地居民,安南醫院持續精進設備,讓民眾不必舟車勞頓也能擁有最新、最精準、最安全的醫療體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