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卡卡 不妨針灸搭熱敷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老人常見有退化性關節炎!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鐘聆綺指出,長者膝關節卡卡、膝蓋的緊繃疼痛不適,可以透過針灸治療,搭配外敷藥液熱敷,促進局部氣血循環,達到緩解不適。  鐘聆綺表示,昔日在於偏鄉醫療時,發現有許多務農的年長者,常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或者膝蓋關節磨損、坐起時感覺膝蓋緊繃疼痛,上診間來針灸,有些患者甚至經過關節置換手術、有些經過玻尿酸或者PRP注射,但仍然都有不適感。診治時,請這類患者趴著,大腿以自然方式不用力伸直,觸診膕窩(膝蓋的後方),通常會在其上下摸到4條很緊的筋,這4條筋是來自大腿與小腿肌肉,如果大腿與膝蓋無力或者疼痛,則會代償使得後側緊繃,因而這4條筋也會繃得很緊。通常在經過這4條筋的緊繃點針灸或者鬆筋處理後,膝蓋的緊繃疼痛不適可以緩解。  她說,鬆後側的緊繃點只是使膝關節卡卡或疼痛緩解的第一步,之後還要針對大腿肌肉無力、股骨頭與脛骨平台角度變大者、髂徑束緊繃者、膝關節軟組織磨損者等,利用進針角度、手法補瀉、針上灸(促進血氣循環)等手法進行調整。至於平常的自我照護,可以拿熱外敷藥液沾毛巾,先熱敷膕窩、再熱敷膝蓋,最後輕壓髕骨下方尚未連結在脛骨上的韌帶,使之鬆解;外敷藥液熱敷可以促進局部氣血循還、按壓髕骨下方韌帶可以使髕骨與膝蓋內側的軟組織關係較鬆。  至於外敷用藥,鐘聆綺建議採用:蘇木、紅花、當歸尾、川芎、忍冬藤、川牛膝通絡活血藥,以米酒加水煮10-20分鐘,放涼至人體可接受溫度後,以毛巾沾藥液,外敷膕窩與膝蓋即可。

Read More

利用物聯網概念 改善AED使用率

 記者黃俊昇/太平報導  台中市太平區長安醫院表示,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是近年來政府相關單位力推的心跳停止急救方式,全台公共場所約有一萬台,但統計顯示台中市每年真正使用的人數僅約十件左右,長安醫院急診室主任陳治圩醫師與他的團隊,運用物聯網概念改善AED使用率低下的困境,創新且具體的想法獲得聯發科「智在家鄉」社會創新優等獎。  陳治圩醫師表示,全台每年約有兩千多人發生心跳停止需要AED幫忙,根據消防局報案地址統計顯示,其中百分之四十三報案地點的周邊三百公尺內都有AED,但使用量卻只有個位數,根本問題在於有需求的病人找不到AED。  陳治圩醫師率領長庚醫院黃碩焜醫師、台中市消防局義消小隊長楊明姿、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生黃彥霖、亞洲大學資工系碩士生吳嘉恩,組成跨領域團隊,並且與工研院合作設計出外掛於AED的警示發報裝置和語音導航系統。 當消防局收到病患心臟停止的報案後,以物聯網的方式將病患位置傳送到鄰近的AED發出警報,並透過語音引導民眾將AED送至病患所在地,有效提升AED的使用率。此概念原型機已在台中科博館等設有AED的公共場所進行進行實地測試,目前正積極尋求各級公部門、保全業者與民眾等不同利益關係人的參與協作。 陳治圩醫師希望透過此案,將政府廣設AED的美意,具體轉化為一個個活著出院的心臟停止病人,搶救更多生命,增加路倒民眾的存活率。

Read More

鼠疫跳蚤會隨包裹襲台?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中國大陸鼠疫疫情頻傳,網路傳出「從淘寶買東西附帶的紙箱會不會帶跳蚤或蟲卵傳鼠疫進來」等謠言,引發民眾恐慌。對此,衛福部疾管署澄清,感染鼠疫的跳蚤不會附著在物體上,蚤類的蟲卵也不會帶有鼠疫桿菌,民眾可放心。  疾管署表示,鼠蚤叮咬已感染鼠疫的鼠隻時,鼠疫桿菌便經由吸吮入的血液,進入蚤類的消化道,由於鼠疫桿菌帶有凝集素,會使得在某些蚤類的前胃部分形成膠狀團塊,阻塞著蚤類的消化道,而鼠疫桿菌便在這團塊中增殖。  當消化道被阻塞,蚤類因肌餓而再叮咬另一隻宿主時,會將在其中的鼠疫桿菌傳到新宿主身上,人類一般也是因為這種方式受到感染的。  然而,由於感染鼠疫的跳蚤會因鼠疫桿菌繁殖導致腸胃阻塞而一直處於極度飢餓須不停吸血的狀態,因此會不停尋找新的動物吸血,不可能停留在紙箱或衣服上而不去尋找新的吸血對象,蚤類的蟲卵也不會帶有鼠疫桿菌,因此上述都非鼠疫的傳染途徑。  疾管署也再次提醒,民眾前往內蒙古等地區應避免接觸囓齒類動物,勿生食肉類或接觸動物死屍,以減少鼠蚤叮咬及感染鼠疫的風險。返國入境時如有不適症狀,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請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Read More

長期食慾不振 竟是低血鈉低血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5歲男性,有長期食慾不振情形,抽血檢查後發現為低血鈉,因而住院診治,期間男子又發生數次低血糖,故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診治。結果發現病人已食慾不佳一段時間,且伴隨噁心、嘔吐以及倦怠感。由於病人合併有低血鈉以及低血糖,故進行內分泌相關檢查,結果確診為泛腦下垂體功能不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郭雅雯表示,低血糖的症狀包含了心悸、手抖、冒汗、飢餓、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意識混亂、行為改變、昏迷、抽搐、甚至死亡等。  她指出,低血糖容易發生於接受治療之糖尿病病患,常見的原因多與糖尿病藥物相關,例如施打胰島素或服用降血糖藥後又未進食、激烈運動之後未補充 醣分,或是藥物劑量過重等,這些情況經藥物及生活習慣調整即可改善。  其他有很多原因也會造成低血糖,例如器官衰竭、敗血症、營養不足、荷爾蒙缺乏、胰島素瘤等,會依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以上述案例來說,病人因泛腦下垂體功能不足,導致荷爾蒙缺乏,有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倦怠、低血糖與電解質不平衡現象。經給予荷爾蒙補充後,患者低血糖情形不再發生,而荷爾蒙不足引發的症狀也隨之改善。  郭雅雯提醒,雖然低血糖是糖尿病病人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但仍有部分非糖尿病者會發生低血糖。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至新陳代謝科門診諮詢。

Read More

腺病毒增 可打流感疫苗預防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近期國內流感疫情趨勢穩定,惟社區監測檢出腺病毒增加。台南市衛生局提醒,腺病毒並非法定傳染病,為一般感冒常見病毒,常引起呼吸道疾病、結膜炎、腸胃炎等,嬰兒、免疫力差、有肺部或心臟疾病者等族群,為感染腺病毒出現較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建議施打流感疫苗並落實個人衛生預防。  衛生局說,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控資料顯示,全國類流感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持續低於流行閾值,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另社區呼吸道病毒監測顯示,呼吸道陽性檢體中,腺病毒所占比例40.5%,超過流感病毒(35.1%)且較近3週檢出數增加。腺病毒雖較少引起重症,對民眾健康威脅也較流感輕微,但仍可能引起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或手帕遮住口鼻,出現類流感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多休息,減少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傳播機會。  因近期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公費流感抗病毒流感藥劑自11月15日起各公費對象將分批接種,台南市今年提供48萬餘劑公費流感疫苗全面升級四價。

Read More

小細胞肺癌惡性高 新療法延存活

 中央社/新加坡23日電  抽菸者有較高風險罹小細胞肺癌,此癌惡性高,有8成病人會在確診第1年死亡,20年來陷治療困境。近來一項研究露出曙光,接受雙鉑類化療合併免疫治療,可望延長存活期。  新加坡癌症治療中心(The Cancer Center)腫瘤專科顧問黃醒榮22日在2019歐洲腫瘤醫學會亞洲年會的一場圓桌會議中發表有關小細胞肺癌的最新治療突破。  黃醒榮表示,肺癌有不同的分化,小細胞肺癌較為少見,約占總數15%,抽菸是目前已知的高風險因子,病人以男性為主,多數病人確診時都已晚期,預後相當差,5年的存活率不到6%。  與會的馬偕內科部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蘇健接受聯訪時表示,小細胞肺癌特性和其他肺癌不一樣,進展非常凶猛,治療選擇非常有限,雖然化療、放射線治療都有效,但病人很快就會復發,病情進展會非常快速,平均存活期約僅10至11個月,有8成病人會在確診的第一年死亡。  黃醒榮表示,在過去20年,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難有突破,病人相當需要新的治療方法延長生命。目前有臨床研究結果令他相當興奮,高惡性度的小細胞肺癌患者若接受雙鉑類化療合併免疫治療,可延長存活期達3個月,且18個月存活率也提高。  雖然存活期僅能延長3個月,但蘇健說,在過去10幾年,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若能增加1至2個月的存活期,就算是突破,可見其治療的困難,眼見很多病人確診後活不過一年,現在能延長3個月,是相當大的進展,也看到治療的曙光。但藥價高昂,病人又多以抽菸者為主,可能是用藥上的瓶頸。  此外,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近年醫師手上的「武器」逐漸變多。但第三期肺癌患者陷入一個窘境,他們的癌症已轉移,無法像早期患者一樣,透過手術「治癒」癌症;但同步放療、化療後,往往在治療1年後就會復發,僅1成患者存活達5年。  蘇健說,病人常會在乎自己能不能「治癒」,如果不能,只能追問「還能活多久?」但現在一項研究顯示,當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療後,再給予免疫治療,可望活化免疫系統,讓體內殘餘的癌細胞有機會被免疫系統辨識,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有機會可能治癒。

Read More

〈 醫藥頻道 〉不納住院醫師工資計算 合作醫院發值班費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住院醫師9月起納勞基法,但由於受訓期間會被派往合作醫院,衍生值班費是否納入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計算加班費疑義。勞動部指出,若是由合作醫院付值班費,不需納入。  依據衛福部公告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住院醫師都需至合作醫院接受一定期間訓練,且住院醫師在專科醫師訓練期間,也有派訓至合作醫院的情況,因此也衍生後續工資給付、值班費是否納入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計算的疑義。  對此,勞動部日前發布函釋指出,勞動契約成立於勞雇雙方,「雇主」本負有給付工資的義務,包含延長工時工資,因此住院醫師與主訓醫院成立勞動契約後,由主訓醫院派至合作醫院接受訓練的期間,其工資本應由雇主(主訓醫院)給付,如有延長工時者,也必須由雇主依住院醫師的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發給加班費。  至於值班費部分,勞動部指出,住院醫師在合作醫院接受訓練期間,如有值班情形者,合作醫院是否發給值班費以及主訓醫院得否委託合作醫院代發加班費等,法規並無明文規定。  不過,住院醫師在合作醫院訓練期間,若是合作醫院發給值班費,因非屬雇主(主訓醫院)給付的對價,因此不需併入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計給加班費。

Read More

中國鼠疫 已釀1死2病危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22日指出,根據最新資料,中國大陸今年已有4例鼠疫病例,造成甘肅省1人死亡、內蒙古2人病危。提醒民眾若到疫區旅遊,勿生食肉類、避免鼠蚤叮咬,降低感染鼠疫風險。  疾管署表示,鼠疫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發生於囓齒類小動物及其跳蚤間,並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最初症狀為遭跳蚤咬傷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發炎,稱為腺鼠疫,後續可引起敗血性鼠疫,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未經治療其致死率可達30%至60%,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之致死率。  疾管署指出,中國大陸今年迄今累計確診4例鼠疫病例,首例為9月發生於甘肅省酒泉市之敗血性鼠疫死亡案例,近期3例病例都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其中,11月12日公布之2例肺鼠疫個案為當地牧民夫婦,轉至北京醫院接受治療,根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11月21日發布訊息指出,此2例肺鼠疫個案病情危重,其密切接觸者無相關症狀,已依標準程序解除隔離及監測;還有1例則是11月17日通報之腺鼠疫個案,有採石場剝食野兔史,與前述2例無流病關聯,目前隔離治療中。

Read More

<世衛調查報告> 全球青少年 8成運動不足

 中央社/日內瓦22日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全球青少年中,每5人就有4人運動量不足而影響健康;世衛組織並警告女孩尤其需要更多運動。  法新社報導,世衛組織在他們破天荒的首份全球青少年身體活動報告裡強調,各國有必要趕快拿出行動,讓青少年遠離(手機、電腦等)螢幕並且多運動。  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萊里在發布前告訴媒體:「我們絕對需要再做更多,否則就會看到這些青少年健康不良的悽慘景象。」  這項報告刊登在醫學雜誌「刺胳針兒童與青少年健康」,是根據2001年到2016年、在146個國家針對160萬名11歲到17歲青少年所作的調查。  研究發現,有81%青少年都未達到世衛對青少年的運動建議量,即每天至少做1小時的體力活動,諸如走路、遊玩、騎腳踏車或參與組隊式的運動。  規律的體力活動好處眾多,從改善心臟與呼吸系統功能,到認知能力更好,讓學習更容易等;此外,若要根除全球的肥胖流行,運動也是很重要的方式。但報告也發現,儘管過去各國不乏雄心勃勃的目標要提升運動量,但2001至2016這15年間可說毫無改變。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論壇> 中醫針灸治療頑固性三叉神經痛

 診間有一名40歲男性患者,左側顏面與下頷處產生劇烈性疼痛,痛如電擊、針刺、刀割與燒灼感,減退後會再發作,飲食過冷、過熱或遇寒冷的空氣時則加劇。病人已自服用西藥普拿疼(Panadol)與癲通(Tegretol)仍未明顯改善,前來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患處無明顯紅腫、身材狀實;聞診:聲音宏亮;問診:喝熱湯與遇冷風時患處疼痛加劇、喜食辛辣食物、心腹灼熱感、疼痛影響而致夜眠差、大便軟散;舌診:「舌紅苔黃膩」;脈診:「雙寸關弦滑,脈勢上越」。中醫辨證:「心肝火盛,陽明濕熱」。針方:「1.手部:中渚、裂缺、合谷;2.足部:足臨泣、衝陽;3.顏面部:頰車、翳風;4.耳絡放血」。  患者因畏懼針灸,第一次只扎6針後,沒有服用止痛藥,治療後針刺刀割感已解5-6成,且一夜好眠,患處只剩悶痛感。針灸第2次後,剩餘的悶痛感亦解除,患者驚嘆針灸竟有如此神效。  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64種針灸適應證中有提到三叉神經痛,藉由針灸瀉實補虛的調氣概念,往往效果神速。《黃帝內經》亦記載諸多三叉神經痛相關之經絡病候及治療準則,摘錄如下,「頷痛」、「頰腫」、「齒痛」、「頷腫」、「顑痛,顑即腮部」。「足少陽膽經:頷痛」;「手少陽三焦經:頰腫」;「手太陽小腸經:頷腫不可以顧」;「手陽明大腸經:齒痛」;「顑痛,刺手陽明與顑之盛脈出血。顑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不已,按人迎於經,立已。」  三叉神經痛是由三叉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神經痛,乃面部疼痛最常見原因之一,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常見於50歲左右的成年人。百分之八十是因為三叉神經從腦幹根部進入時被動靜脈血管壓迫造成,其他病因如前庭神經瘤、腦膜瘤、多發性硬化症、帶狀皰疹等,都會造成三叉神經的去髓鞘化病變,繼而引發三叉神經痛症狀。  西醫三叉神經痛治療主要以抗癲癇藥物為主,癲癇藥物並非止痛藥,不能隨患者的嚴重程度自行加減劑量,建議從低劑量開始,遵循醫師加藥的速度,減少頭暈副作用。少數患者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會有皮膚紅疹及黏膜潰瘍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向醫師求助。頑固性的三叉神經痛通常使用注射療法,常用藥物包括:肉毒桿菌素、局部麻醉劑等,但不易達到長期緩解之效。對藥物反應差的頑固性三叉神經痛,分為神經根微血管解壓顯微手術、神經阻斷法和迦馬刀 。  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平常飲食戒食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過酸、過甜食物及熱性食物,選擇質軟、易嚼食物,規律作息,注意頭、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凍、受潮。  (作者/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