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哪種肌腱進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林敬為 在門診跟病人討論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的治療時,常發生病患在網路上查了許多資料後,被太多資訊困擾,反而苦惱地問:「到底該使用什麼韌帶來進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不同韌帶間又有什麼差異?」 要使用何種肌腱進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需要考量病患本身的年紀、工作、運動型態,以及醫師本身的使用經驗等因素決定。醫病討論分享的方向會有以下幾點: 根據肌腱來源,可分為「自體肌腱移植」及「異體肌腱移植」。自體肌腱移植代表由病患身上取下肌腱作為重建之用,而異體肌腱移植則是使用別人捐贈的肌腱進行重建手術。自體肌腱強度較異體肌腱佳,但有肌腱捐贈處疼痛及傷口較大等缺點;異體肌腱則傷口小及免除肌腱捐贈處疼痛,但強度上會比自體肌腱略差。 一般而言,25歲以下的年輕人由於活動量大,需要強壯一點的韌帶減少後續再斷裂的機率,建議使用自體的肌腱進行重建手術。25歲以上隨著年紀、工作等因素,活動量逐漸降低,可考慮使用異體肌腱。 使用自體韌帶常見的選擇包括髕骨肌腱(Patellar tendon)、腿後肌肌腱(Hamstring tendon)、股四頭肌肌腱(Quadriceps tendon)。其中,髕骨肌腱強度較佳、癒合速度較快,重建後的前十字韌帶再斷裂的機率最低;腿後肌肌腱則傷口較小,疼痛感較低。 若使用異體韌帶,除了髕骨肌腱、腿後肌肌腱、股四頭肌肌腱外,阿基里斯腱、脛前肌腱、脛後肌腱、腓骨肌腱也都有醫師選擇使用。如果病患膝蓋同時合併有多條韌帶損傷需要重建,異體韌帶可以提供更方便的選擇。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健保總額成長率 邱:盡力維持5.5%

本報綜合報導 健保總額每年9月協商,醫界盼明年成長率至少維持與今年相同5.5%,喊話保費漲不漲勿淪政治議題。衛福部長邱泰源21日說,會盡力與今年相當,補足安全準備金並不困難,請放心。 根據最新健保總額範圍草案,若採取高推估5.5%方案,明年健保總額將高達9883.1億元,保費勢必面臨調漲壓力。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指出,健保的2大問題在於錢不夠、支付標準不夠。健保錢不夠,是加法、減法的問題,「但大家卻是用微積分來處理」。未來他將結合公會、醫管的力量共同努力,對健保費率提出一套調整公式,「不要每次都是政治議題」。 李飛鵬直言,現在一談保費調整,政府就擔心失去政權,形同禁忌話題。他認為,目前包含付費者、勞工也願意調整保費,主要是企業主不願意承擔。未來健保應像汽油價格浮動般,建立總額不足時的調整方式。 邱泰源表示,健保已上路30年,對台灣貢獻良多,避免因病而貧,或因為貧窮無法看病,讓台灣醫療平權成世界典範。面臨超高齡社會、改善醫療職場等挑戰,應在這些目標下,調整健保財務問題;最重要是大家要取得共識,健全健保財務,對於各界期待會持續努力。他也同意醫界看法,絕對不要成為政治議題。

Read More

愛滋自篩試劑 超商取貨免運倒數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鼓勵年輕族群篩檢愛滋,疾管署13~22日晚間11時59分推出為期10天自篩試劑超商取貨付款免運,進入最後倒數。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愛滋病毒感染疫情於2018~2023年間連續6年下降,並於2023年跌破千例新增數(939例),但去年反升至1001例。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1~5月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者新增計359例,與去年同期新增數423例相比減少64例、下降15%。若此趨勢不變,今年可望再度跌破千例,預估在850~900例,創22年新低。 羅一鈞指出,今年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者中,有68人為15~24歲年輕族群、占19%,占比大致與去年相當,主要感染原因皆為不安全性行為。 為鼓勵年輕族群接受愛滋篩檢,疾管署推出愛滋自我篩檢試劑推廣活動,自13日凌晨0時起~22日晚間11時59分,活動期間每天前500筆訂單(每筆上限為2劑)均可享免運。民眾可透過愛滋自我篩檢計畫網站訂購自我篩檢試劑,並選擇鄰近超商通路(7-ELEVEN或全家)取貨付款,不需額外支付45元物流費即可取得篩檢試劑。

Read More

冷氣病激增 頭暈痠痛類感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21日是夏至,天氣炎熱。中醫師提醒,不少民眾狂吹冷氣又喝冷飲,致使「冷氣病」患者激增,出現頭暈、吃不下、痠痛等與感冒類似症狀,肇因身體調節溫度機能失靈,適度運動有助改善。 中醫師李和蓁表示,夏至前後天氣雖炎熱,但人體往往處於「表熱裡虛」,容易出現腹瀉、胃痛等消化道問題。臨床上近期「中陰暑」患者明顯增加,容易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四肢無力、痠痛、食慾不振等看似感冒症狀,卻沒有呼吸道症狀,係因為身體調節溫度機能出問題。 她指出,上班族頻繁進出冷氣房,只要溫差5度以上,即使只是通勤在外10分鐘的路程,每天累積下來一樣會讓暑氣蓄積在體內;而長期待在冷氣房內無法出汗導致中暑,也是所謂的「冷氣病」。 李和蓁建議,上班族民眾待在冷氣房內可以加一件小外套,或是多喝熱水。自知要進出溫差大的空間時,可以先在中間地帶多停留一下,讓身體有時間適應溫差,平時也可透過運動增加出汗量。 「出汗能力較差的民眾要特別注意中暑」,李和蓁強調,流汗是身體調節溫度的機制,民眾可以在傍晚下班後到戶外運動30分鐘,一週3~5次,有助習慣夏至較為炎熱的氣候環境。 若在室內有空調的地方運動,流汗後建議趕緊沖澡,避免流汗後反而讓身體著涼;如平時就不太會流汗的民眾,更要避免暑熱鬱積導致中暑。 此外,夏日喝手搖飲、冰品解暑,恐導致「表熱裡虛」,讓腸胃道問題浮現。李和蓁建議飲用青草茶、仙草茶或西瓜汁,一天一杯為限,並儘量在中午最炎熱時飲用;傍晚後體溫已降,身體無法順利代謝寒涼的飲品,恐讓暑熱更加難消,已有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者先忌口,避免症狀加劇。

Read More

水蒸氣消融術 改善夜尿困擾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5歲黃先生受攝護腺肥大困擾,儘管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深受夜尿頻繁之苦,膀胱排尿不完全,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他接受新式「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術後排尿功能明顯改善,夜尿次數顯著減少,重拾日常活力。 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表示,水蒸氣消融術是一種專門針對攝護腺肥大的低侵入性治療方式。這項技術利用特殊器械在麻醉下,順著尿道將高達103°C的水蒸氣以細針注入攝護腺內,藉由熱能精準破壞肥大組織,組織壞死後會在1至3個月內自然被人體吸收,改善排尿症狀。 「相較於傳統的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水蒸氣消融術具有多項優勢。」這項技術能夠保留性功能,大幅減少逆行性射精的比例,患者術後仍能維持正常的性生活品質。手術時間短,每次蒸氣釋放僅需9秒,有效減少麻醉風險,適合年長或有慢性病的患者。根據研究,水蒸氣消融術的效果可維持至少5年,再手術率僅4.4%。 黃先生術後6個月追蹤檢查結果顯示,排尿量從原本60毫升大幅提升至141毫升,尿流速度明顯改善。黃先生說,「現在排尿相當順暢,夜尿次數明顯減少,整個人變得更有精神,生活品質獲得顯著改善。」 黃煒軒說,水蒸氣消融術在治療效果、性功能保護及術後恢復等層面表現優異,為避免傳統手術風險的患者提供新選擇。治療方式的選擇仍需依據患者具體病況、攝護腺大小及個人需求進行綜合評估。若有排尿異常應及早就醫,以擺脫泌尿困擾,恢復健康生活。

Read More

染腸病毒媽咪 應停餵母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又急又猛,疾管署20日表示,已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提出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的醫療處置和防治策略建議,呼籲孕產婦及新生兒盡量避免與他人接觸及落實相關防護措施,如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 為因應近期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於6月18日及19日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相關會議結論指出,經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比對,今年國內流行的伊科病毒11型之基因序列與2018年國內流行株已有明顯差異,但與2022-2023年歐洲、2024年日本流行株的基因序列相近,顯示國內疫情是由歐洲、日本等國際疫情擴散而來。 此流行株具突變和基因重組導致毒力增加,在歐洲、日本均有造成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導致重症、死亡,尤需提醒民眾和醫療端注意防治,呼籲流行期間孕產婦和新生兒儘可能減少外界接觸、降低遭傳染的機會,並注意自身和家人症狀,有症狀儘速就醫以利醫師早期警覺診治介入。 重症病例討論會議結論則建議,產房落實詢問產婦接觸史,加強注意病嬰家庭成員或照護者有無相關症狀。如新生兒無法排除為腸病毒感染,建議發病1-3天內儘早給予免疫球蛋白。加強監測新生兒發病早期症狀及肝指數,凝血功能等,並將電解質失衡和腎上腺出血納入臨床處置建議。 此外,針對母親感染腸病毒時的母乳哺餵建議,經專家會議廣泛討論後決議,依據兒科醫學會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除了母子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傳染腸病毒之外,母奶更曾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建議嬰兒未滿3個月時,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 疾管署再度呼籲,如家中有新生兒,建議儘量謝絕訪客,也儘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儘量避免讓新生兒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

Read More

褪黑激素可阻斷新冠病毒複製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感染人次持續攀升,且疾管署預估尚未達高峰期。如何尋找安全、有效、便宜、使用方便的藥物更顯重要,對此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表示,褪黑激素就具有多效性功能,可能是防治新冠肺炎理想的輔助藥物。 褪黑素是一種調節生物鐘的激素,是經由松果體合成、釋放的一種神經激素,能改善睡眠障礙、情緒障礙及增強學習和記憶等。李耀泰指出,粒腺體在氧化過程中產生能量同時也產生自由基。自由基結構不穩定僅攜帶單一電子,在吸收單一電子或送出電子的過程會可能使附近組織受損,而褪黑激素具水溶性和油溶性,能直接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的傷害並增加抗氧化壓力的酵素,加強對抗氧化壓力。 此外,褪黑激素也是對抗發炎的有效分子,可以抑制如環氧化酶、基質金屬蛋白酶2、金屬蛋白酶9、介白質1β、介白質18等促發炎酵素,減少細胞素風暴,能有效緩和症狀、加速復原。且褪黑激素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減少發炎體並增加後天性免疫力,促進T細胞和B細胞同時增加抗體,可減輕症狀並加速復原。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要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跨膜絲胺酸蛋白酶2、金屬蛋白酶17等作用才能進入細胞內。而褪黑激素能占據以上酶的受器並改變功能,降低病毒入侵人體細胞風險。褪黑激素在細胞內做為主要蛋白酶(Mpro)抑制劑,亦能阻斷新冠肺炎RNA的複製,使病毒不能擴散,漸漸會被抗體中和而消失致病力。 李耀泰強調,據臨床研究顯示,使用褪黑激素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持續服用,無論是敗血症、血管栓塞和死亡率都大幅降低,且褪黑激素便宜、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在對抗疫情的長期抗戰中,值得持續研究與使用。

Read More

羅一鈞澄清 蛇毒血清庫存充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急診醫師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被毒蛇咬傷的人數變多,目前已將醫院內的血清用完了。」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回應強調,國內抗龜殼花/赤尾鮐蛇毒血清庫存量仍充足無虞,可使用1年半以上,且國衛院仍會繼續生產。 國內統計,平均每年約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其中又以4到8月是毒蛇咬傷高峰季節。臉書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近日發文指出,自己急診所在地算市區,很少發生毒蛇咬傷案例,通常1至2年才會有1例;沒想到,短短3天內竟有2隻龜殼花咬傷人,把庫存的龜殼花血清全部用完。 對此,羅一鈞表示,6月15日雙和醫院因多位病患用完庫存並向他院調用抗血清後,於當日反應已無抗龜殼花及赤尾鮐抗血清庫存,疾管署隨即連絡國衛院冷藏包裝30劑該血清以借貨型式先行供應,該院於當日晚間領取,目前雙和醫院庫存無虞。 另疾管署也於6月16日再調度8劑寄送萬芳醫院,補回雙和醫院於治療病人時,先行借調萬芳醫院之抗血清。 羅一鈞強調,國內抗龜殼花/赤尾鮐蛇毒血清庫存量仍有5134劑,年使用量2457劑,上週使用35劑,庫存仍充足無虞,可使用1年半以上,且國衛院仍會繼續生產。 此外,羅一鈞指出,各類毒蛇抗血清血清之調度,各醫院可利用疾管署網站SMIS系統查詢全國各醫院的抗血清庫存種類,並進行鄰近醫院間的調貨,若情況緊急,疾管署會請國衛院直接出貨,或醫院直接到國衛院疫苗廠提領。

Read More

複雜性冠狀動脈疾病 心導管手術救回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71歲的謝先生因連續兩天嚴重胸悶和呼吸困難到急診就醫,檢查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後續又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在醫療團隊緊急安排下,裝置葉克膜並進行複雜性心導管冠狀動脈整型術,順利穩住病情。出院後回診追蹤,已可自行走進診間,並開心的表示讓他從鬼門關走回來了。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羅健賢表示,該位病人的心導管檢查顯示冠狀動脈左主幹與3條血管都嚴重狹窄,若要進行導管置放支架風險很高,因此建議接受風險較低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病人表示不願意。 沒想到,病人接連併發急性肺水腫、急性腎衰竭,甚至心因性休克,因此緊急裝置葉克膜並進行複雜性心導管冠狀動脈整型術,以刀片氣球整型術切割血管壁上的斑塊,使血管更容易擴張,術中同時放置6支塗藥支架治療。病人術後第2天移除葉克膜、1週後脫離呼吸器、12天後轉入一般病房繼續藥物治療、血液透析,並進行床邊復健幫助體力恢復,終於在第28天順利出院返家。後續腎功能逐漸恢復,術後3個月已不需再洗腎。 由於複雜的冠狀動脈疾病,像是多處血管狹窄或阻塞、血管分支複雜等,是無法透過單純的氣球擴張或支架植入來治療。因此,需要以複雜性心導管冠狀動脈整型術,也就是利用心導管搭配特殊技術,包含刀片氣球整型術、冠狀動脈旋磨術、血管內震波氣球擴張術來治療。此手術具有侵入性小、恢復快、提高治療效果等優點,但手術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需要醫師更精細的手術技巧及術後專業的照護,才能有更高的成功率並降低手術風險。 醫師羅健賢提醒,急性心肌梗塞常見嚴重胸悶甚至胸痛、呼吸困難並且合併冒冷汗等症狀,民眾務必要盡速就醫及早接受治療,才能將生命威脅降至最低。

Read More

代糖三氯蔗糖吃多 恐損生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糖吃多了影響健康,許多食品改用代糖取代,但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19日公布最新研究發現,代糖「三氯蔗糖」吃多了可能損害男性生育力,這也是全球首度有研究涵蓋細胞與動物實驗,全面解析三氯蔗糖對睪丸細胞與精子功能的潛在毒性機轉。 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主任夏詩閔表示,現代人為了控糖、減重,會以「零熱量」的代糖如三氯蔗糖取代糖分攝取,但北醫大營養學院研究團隊於2024年透過細胞及大鼠實驗發現,三氯蔗糖可能會損害男性生殖功能,該研究已發表於2025年5月的國際環境醫學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夏詩閔指出,研究團隊使用睪丸賽氏細胞株與萊氏細胞株進行培養,發現三氯蔗糖會顯著降低細胞存活率,並啟動大量活性氧(ROS)產生,導致DNA損傷與粒線體功能下降。 進一步分析更發現,三氯蔗糖干擾了細胞的「自噬流動性」,導致細胞無法有效回收、代謝老化或受損的細胞器,影響細胞穩定性。 更關鍵的是,研究發現,三氯蔗糖會抑制睪丸中的甜味接收器T1R3表現。 T1R3與男性荷爾蒙的合成密切相關,當T1R3的表現下滑時,連帶影響性腺激素,也就是性荷爾蒙如促黃體素LH、睪固酮的分泌,最終將導致精子活力下降與形態異常。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團隊連續2個月餵食大鼠相當於人類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的三氯蔗糖,結果發現,大鼠的生殖系統包括精巢組織出現損傷、荷爾蒙失衡等情形,甚至比未攝取三氯蔗糖的大鼠精子死亡率增加了約25%,而肝腎功能指標未見顯著變化。 研究團隊第一作者蔣宜芬博士後研究員表示,三氯蔗糖廣泛應用於標榜低糖或無糖的加工食品及飲料,由於其熱穩定性,三氯蔗糖常被添加至需加熱處理的食品中,民眾日常飲食中可能不自覺增加暴露量。 研究團隊呼籲,民眾日常飲食應養成閱讀產品標籤的習慣,避免過度依賴代糖產品,改以選擇天然甜味來源,如水果等原形食物,增加蔬菜與全穀類的攝取,並搭配規律運動及健康的生活作息,以維護整體健康與生殖系統功能。 夏詩閔強調,這項研究結果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醒民眾重視「安全飲食」,尤其現在有許多人進行飲控、減重以「低熱量」為主要考量及選擇,但事實上,低熱量外的隱性風險也可能威脅人體健康,呼籲政府制定政策,應將三氯蔗糖難以分解的環境汙染物特性與食品風險一併納入整體風險評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