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消化道機能 不同益生菌 可輔助治過敏/泌尿道感染等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益生菌常用於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及排便,台南市立醫院指出,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對於疾病的輔助療法運用也不相同,包括用於過敏疾病、胃腸道疾病及泌尿道感染等。 南市醫藥劑科藥師羅惠珍指出,益生菌是活性微生物,由多種不同的細菌(例如bifidobacterium、escherichia、enterococcus等等)經生化技術製程而得,可用於嬰幼兒腹瀉、抗生素所致拉肚子、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潰瘍的菌種)的感染、發炎性腸道疾病、女性尿道感染、過敏疾病的輔助療法。略為概述如下: 第一,過敏疾病:兒童過敏的表現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氣喘,統計在台灣有高達95%兒童對塵蟎過敏,與國外花粉過敏相較有很大不同,目前益生菌用於預防過敏性疾病的菌種有: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rhamnosum、 bifidobacterium bifidum、bifidobacterium lactis。 第二,泌尿道感染:男性與女性在生理上的不同,女性出現泌尿道感染的機率高於男性。建議女性朋友調整生活習慣,如多喝水、不憋尿,也可以考慮益生菌的補充。 第三,胃腸道疾病:腹瀉是令人困擾的問題,例如服用抗生素導致腹瀉或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腸炎、克隆氏症)均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兒童服用抗生素前,先給予益生菌可預防抗生素導致腹瀉,用於成人則可減少腹瀉次數,並不會增加腹瀉次數;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腸道免疫功能不全,給予輔助療法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羅惠珍說,益生菌由不同菌種經生化技術而得,其應用亦不相同,安全性亦是使用上的考量。 益生菌的選擇,可參考衛福部健康食品網站,選擇cGMP認證的藥廠,有疑問可諮詢藥師或專業醫療人員。

Read More

台灣早發性大腸癌 亞太居冠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早發性大腸癌竟「超過日韓」居亞太之冠。一名39歲女性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腹脹,半年內肚子大得像孕婦、大便變得稀軟而就診,做完電腦斷層後,才驚覺原來確診了晚期大腸癌。專家提醒,當注意到排便習慣改變、腹脹問題時,還是要盡早就醫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根據衛福部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公布,癌症已長年蟬聯第1,10大癌症死因順位不變外,其中大腸癌則持續21年高居10大癌症死因前3名。據研究指出,台灣罹患大腸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1,遠超鄰近國家日韓。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近年來國內外醫學數據顯示,大腸癌在台灣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其中因飲食風險導致的早發性大腸癌年齡別死亡率位居亞太之冠,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而50歲以下族群罹患則被稱為早發性大腸癌。 統計指出,近年來45-49歲大腸癌發生率上升近1.5倍,全國40-44歲大腸癌發生率更是增加了1.7倍。不僅如此,今年衛福部也提高癌篩預算至68億,其中大腸癌公費篩檢年齡下修至45歲、新增40-44歲具家族史族群,可見大腸癌年輕化的嚴重性不可小覷。 錢政弘表示,大腸癌過去多發生於50歲以上中高齡者,如今卻明顯年輕化,部分患者甚至年僅30多歲。他提醒,年輕患者常因症狀不明顯,如腹痛、腹瀉、便祕、食慾不振等症狀而輕忽警示,導致確診時多已進入中晚期,增加治療困難與死亡風險。 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45歲以上青壯年族群,更應提高警覺、及早篩檢,每年接受糞便潛血的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失衡、壞菌增生。針對維護腸道健康,錢政弘分享,除了記得要定期進行篩檢、養成蔬果攝取充足、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習慣外,日常補充好菌也是關鍵一環,像是天天飲用1瓶優酪乳,即可快速補充好菌。

Read More

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療法納健保 她自費花200萬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53歲的Amanda兩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了歷經6年人工生殖辛苦生下的雙胞胎,在商業保險支持下,自費逾200萬接受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迄今預後良好。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三陰性乳癌是所有乳癌亞型中人數最少的一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癌友飽受復發與轉移之苦。但今年6月健保政策接軌國際,將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與PARP抑制劑正式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給付,此舉不僅讓更多病友重燃希望與信心,也是乳癌治療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表示,台灣乳癌死亡率趨勢持平不降,反觀美國乳癌死亡率卻在1975至2019年間大幅下降58%,分析原因,47%來自早期治療的進步,另有25%來自篩檢、29%來自第4期藥物進展,由此可見,要真正降低乳癌死亡率,除了推廣早期篩檢診斷,關鍵更在於讓病人從一開始就接受到完整的治療。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高醫附設中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表示,台灣逾8成乳癌病友確診時是早期,而在各乳癌亞型中,早期三陰性乳癌的惡性度較高,5年內復發風險逼近3成,尤其是「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族群,更容易復發,存活率偏低。 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傳統給付以化療為主,這次新增的PARP抑制劑與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卻是早期三陰性乳癌近20年來的第一次,實為乳癌醫療上的重大里程碑。 研究顯示,具BRCA1/2基因變異合併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術後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可降低約4成侵襲性疾病及遠端疾病的發生風險。至於其他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接受完整術前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5年疾病惡化與腫瘤復發風險降低近4成、整體死亡率下降約3成5,且亞洲族群的效果更顯著。

Read More

脊椎間體護架 自付差額納健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衛福部健保會開會討論,同意將「脊椎間體護架」(CAGE)以民眾自付差額的方式納入健保。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指出,嚴重性退化性椎間盤疾病、脊椎嚴重滑脫者有望適用,健保將支出醫材2成費用,預估約1萬人受惠,新增支出一年約3億元。 黃育文表示,脊椎間體護架特材按照功能約可分成3大類,並且可再區分出19項次功能分類,共有86個品項。同一個次分類中的特材價格一樣,因此共有19個價錢,依照醫材比價網資訊,金額從5萬4450元至19萬6550元。傳統健保給付的脊椎間體護架為塑膠的PEEK材質,並且必須從脊椎開刀,有的患者會擔心比較危險或是狀況不適合,因此開放使用其他特材的自付差額給付,讓患者可以選擇。 她也說,25日健保會中同意將把特殊材料「特殊功能∕材質脊椎間體護架(CAGE)」用自付差額納入健保給付。因此,健保重新議價後,價錢降低至4萬4205元至12萬6055元之間,健保會給付2成費用,民眾負擔金額約在3萬5364元至10萬844元之間。原本不同地區相同功能的特才差異大,加入健保後不只負擔減輕,更可以避免不同地區的價格落差大。目前健保自付差額品項共有11大類,包含義肢、人工心律調節器、冠狀動脈塗藥支架、人工髖關節等,健保會同意後,仍需要衛福部公布,黃育文說,政策預計在下半年上路。

Read More

10大死因5項有關三高 逾6萬人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113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有5項與三高相關,共造成6.1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約30%。專家建議,民眾只要透過定期健檢及上傳健保雲端健康管理,就能及早預防三高,且有機會逆轉。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三高若能及早發現,有機會可以逆轉。 為強化慢性疾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國健署自114年起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再升級,將年齡下調至30歲,增加「三高慢性病」風險評估服務,並提供健康生活衛教,聚焦從三高檢查結果找出高風險族群,並介入與追蹤照護,強化三高慢性病預防。 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院長特別助理劉子秸分享,醫院透過數位科技運用,若民眾同意將健檢資料上傳至健保雲端,可掌握個人健康存摺資訊,醫院即會提供進行生活型態評估、衛教講座及衛生指導、與民眾共同訂定健康目標,助80%病人穩定控制三高,落實全人健康管理。 成大附醫斗六分院院長吳晉祥指出,積極投入三高風險族群的整合式照護,透過健檢資料比對與主動追蹤,及早找出潛在個案,納入照護網絡,後續搭配飲食實體模型進行飲食指導,並運用智慧平台與APP進行個案管理,亦透過定期電訪與雙向溝通,持續針對民眾健康提供關懷與追蹤。 預防三高除了注意飲食、運動、菸酒之危險因子之外,國健署提醒,民眾可運用政府提供各類健康檢查(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鼓勵民眾同意醫療院所協助,將健檢結果上傳至健保署健康存摺,健康存摺將主動連結相關健康管理方案或衛教資源,由醫療團隊提供服務,協助民眾採行健康生活,共同逆轉三高並延後三高慢性病的發生。

Read More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風險高 孕產婦與照顧家長務必加強防護措施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依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全國截至今年六月十八日止,累計已有七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近六年同期最高。全國重症病例中以感染伊科病毒十一型為多(共六例),其中四例死亡,均為未滿一個月之新生兒。為避免腸病毒在宜蘭縣內透過幼童頻繁互動而傳播,代理縣長林茂盛呼籲家長以及嬰幼兒的照顧者,要持續加強手部衛生及做好環境消毒,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並且要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除了母子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傳染腸病毒之外,母奶更曾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建議嬰兒未滿三個月時,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而過程中也需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即可恢復母乳哺育。衛生局長徐迺維再度呼籲民眾應落實下列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的防疫措施: 如您家中有新生兒,建議:儘量謝絕訪客,也儘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儘量避免讓新生兒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如家人有症狀請自我隔離或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新生兒;家人工作或外出後返家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新生兒前,務必以肥皂正確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定期清消嬰兒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新生兒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進食下降等症狀時,應儘速送醫。 如您本身是或家中有快到預產期的孕婦,建議: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如家人有症狀請自我隔離或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孕婦;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有症狀的人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環境清潔。

Read More

護病比達標 林口長庚領4千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自去年3月起推動「急性一般病房三班護病比」制度,期改善人力問題。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5日指出,首波「達標獎勵金」已於6月19日撥付共新台幣5.47億元。其中,林口長庚醫院逾4000萬元,為達標獎勵金額之首;雙和醫院、亞大附醫等27家未達標,獎金掛零。 自113年3月起,衛福部實施醫院急性一般病床三班護病比制度,採「獎勵先行」、「逐步推動」及「引領標竿」等3大原則。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陳青梅說明,114年編列公務預算10億元作為達標獎勵,分2階段推動三班護病比,達標獎勵金為專款專用。 根據衛福部資料,113年3月至114年3月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名單,林口長庚醫院為達標獎勵金額之首,金額達4053萬7963元;高雄長庚醫院次之,為2855萬1208元;排名第3至5位為台北榮總2368萬6531元、三軍總醫院2227萬1987元、彰化基督教醫院1869萬9422元。 至於獎勵金0元的醫院共27家,三班護病比未達標,包含衛福部所屬醫院體系5家,分別為部立台南醫院、部立台北醫院、部立苗栗醫院、部立豐原醫院、部立彰化醫院,及雙和醫院、亞洲大學附設醫院、阮綜合醫院、聖馬爾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等。 陳青梅指出,第1階段自113年3月至6月止,白班、小夜、大夜等三班護病比,其中二班達標,以各醫院住院護理費為基準,額外給予3%加成獎勵;三班護病比都達標,則加成比率提高至7%。第2階段自114年7月起,全面以三班護病比整體達標為獎勵標準,給予10%加成獎勵。 陳青梅說,三班護病比標準將朝向法制化發展,醫院應統籌運用於醫護人員,建立合理工作負荷,並就各自醫院護理人力流失影響因素做差異性留任措施,如白班獎勵,以達最大化的人力留任成效。醫院應於院內主動公開獎勵金分配方式,向護理人員說明使用原則。

Read More

南市首例成人百日咳 匡列4人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南市新增1例百日咳確診個案,經查該案為一名50多歲女性,有慢性病史。今年6月初出現咳嗽症狀,期間曾去診所就醫惟症狀未緩解,轉至醫院接受採檢後於24日確診百日咳,經藥物治療後症狀已改善,衛生局已匡列同住接觸者4人並安排預防性投藥。 成人也會罹患百日咳!據南市衛生局疫調,新增成人百日咳個案於本月初出現咳嗽症狀,夜間因劇烈咳嗽影響睡眠,曾至診所就醫,惟經服藥症狀並未緩解,直到至醫院才檢出百日咳,114年迄今南市共計確診2例百日咳個案。衛生局表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感染上呼吸道所致,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傳染源多數為成人或年長兒童,常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將病菌傳給尚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 嬰兒一旦感染百日咳,較易發生如肺炎、呼吸中止、缺氧、癲癇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致命!成人感染可能出現陣發性劇烈咳嗽,影響日常生活,百日咳病人於服用抗生素滿五天後即無傳染力,一般預後良好,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但應提高警覺。而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如有咳嗽惡化、咳到臉紅或發紫、咳後嘔吐、甚至呼吸喘鳴等就應盡速就醫治療,以保障自身與家人健康。 市長黃偉哲提醒,按時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嬰幼兒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請家長務必依時帶孩童接種,以建立完整保護力。同時也建議孕婦於懷孕第28至36週間,自費接種一劑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以利將抗體透過胎盤傳遞給新生兒,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拒菸聯盟:加熱菸走私猖獗 應追究菸商責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特定團體再度動員求政府速放加熱菸上市,台灣拒菸聯盟25日強調,走私的加熱菸正鎖定年輕人,一旦開放上市,政府就用下一代的肺來補財政缺口,要解決走私加熱菸問題,根本之道就是追究菸商責任,依法溯源查緝與裁處。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禁止新興菸品這兩年多來,加熱菸促銷團體密集活動與造勢誤導,動輒招募千人上凱道及鋪天蓋地的新聞置入等等,正好呼應世衛組織的訴求:各國政府應「揭露菸商真面目」,呼籲衛福部應主動制止並澄清闢謠,並徹查取締背後真正投注大把鈔票的獲利者。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加熱菸IQ*S在美國境內經過4年多的審查才核准上市,期間未見該菸商到美國國會或衛生部抗議。台灣政府沒有理由配合菸商要求開快車,讓同樣對健康危害的加熱菸提早上市! 「最想要加熱菸盡快上市的就是菸商!」台灣共善促進協會祕書長張文昌指出,「導致走私」一直是菸商慣用的說法,歐盟研究報告早已揭露,菸商玩兩手策略,一方面參與菸品走私活動,另一方面又將自己定位在協助各國政府防止菸品的走私。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唐仙美指出,目前尚未有任何加熱菸或相關載具通過審查上市,但網路社群新興菸品廣告,已經氾濫到令家長擔憂恐慌,一旦加熱菸通過審查上市,屆時政府將同時面對少數「合法上市加熱菸」與許多「非法走私加熱菸」,將會造成更多執法上的困難。

Read More

37歲男腦中風 黃金時間取栓續命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37歲朱先生被家人發現從樓梯跌下,送醫後發現出現眼歪嘴斜及左側肢體無力症狀,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急性右側中大腦動脈栓塞。62歲的李先生被民眾發現倒在路邊,送醫後發現病人無法表達、右側肢體無力,且眼睛目視向右偏,經電腦斷層診斷為急性基底動脈及左側後大腦動脈栓塞。兩位病人在緊急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並進行「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清除血栓後,皆復原良好,已能恢復正常生活。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放射科醫師康靜維表示,腦中風可分為缺血型(約占75%)以及出血型兩種。對於缺血型中風,在排除出血的前提下,症狀發作後4.5小時內可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同時,神經內外科或神經放射科醫師可評估是否適合進行「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亦即利用導管進入腦部血管直接取出血栓。根據研究顯示,經評估適合進行腦部取栓術的病人,預後狀況普遍優於保守治療者。 此次兩名病人能恢復良好的共同特點是能夠即時發現中風症狀並送醫,且醫療團隊快速啟動腦中風處置流程,透過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及「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迅速打通阻塞血管。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已於2015年納入歐美及先進國家的治療指引,目前健保給付可適用於發作24小時內的病人,但仍需由專業醫師綜合評估中風區域、臨床神經學及影像學結果。 目前大千綜合醫院由健保署評定為「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桃竹苗區域聯防主責醫院,由神經放射科康靜維醫師及神經外科曾威傑醫師共同合作,能24小時提供腦中風病人獲得及時且完善的治療。今年截至5月,大千已完成8例取栓手術,其中也包含由他院轉入之病人,目前皆逐步恢復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