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未核准治療 勿輕信療效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醫事司長劉越萍2日指出,坊間不少外泌體廣告彷彿可治百病,事實上國內尚未核准相關治療行為,診所從廣告到施作者都違法,籲請民眾勿拿健康當賭注。 立法院會去年三讀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賦予再生醫療研究發展、技術管理、細胞源頭管理等法源依據,目前正陸續規劃子法,目標明年正式上路。其中,針對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或為再生醫療廣告,將加重罰則,處新台幣2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鍰。 劉越萍2日表示,近年「外泌體」在生技市場中備受關注,現在食藥署僅有核准1項生技公司以人體細胞衍生的外泌體作為化妝品原料。 她指出,目前市面上宣稱有療效的外泌體均屬違法,國內尚無核准的外泌體治療行為,相關臨床研究多仍處探索階段,尚未完成人體試驗以證療效,醫療機構也不可宣稱療效,否則違反醫療法,裁處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 「無論是執行施打的醫師或提供產品的廠商,皆已觸犯現行法規」劉越萍強調,現在罰鍰金額過低,新法上路後,罰則將大幅提升,最低從200萬元起跳,最高可達2000萬元,衛福部將聯合各地衛生局稽查,也呼籲民眾不要施打沒有認證的產品,嚴重恐導致菌血症身亡。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之中醫治療

70歲女性患者雙下肢不明原因腫脹緊繃且皮膚顏色偏黑,走路喘促且心悸感,經西醫診斷為「中重度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服用高血壓藥與利尿劑療效不彰,經友人介紹至本院所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偏胖,面容白。聞診:聲音低弱。問診:雙下肢不明原因腫脹緊繃且皮膚顏色偏黑、頭暈喘促、心律不整、四肢無力、鼻水(鼻涕倒流)、大便日行。舌診:舌淡紅苔少。脈診:左寸關沉澀尺濡,右寸關滑。中醫證型:痰熱鬱肺、脾虛水泛。內服處方思維:清熱潤肺、補脾利水。內服中藥治療2個月後,上述諸症皆緩,檢查已由中重度降至輕度肺動脈高壓。 「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乃涵蓋心臟、肺臟以及血管系統病變的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呼吸急促、暈厥、胸痛、心悸、下肢水腫等,初期診斷相當不容易,然而後期病程的進展卻是非常快速。當後期發展為較嚴重的肺高壓後,心肌較薄的右心室會逐漸走向功能不佳,出現水腫、腹脹、頸靜脈壓力升高、三尖辦閉鎖不全心雜音等。無論是哪種病生理原因導致的肺高壓,「右心室衰竭」都是病人最常見的致死原因。另外,1.結締組織疾病,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等;2.先天性心室缺損;3.肝門靜脈高壓;4.HIV;5.毒素、藥物如Phen-Phen減肥藥;6.其他呼吸或血氧疾病,常會併有肺動脈高血壓,但常被忽視;尤其在結締組織疾病併發之肺高壓,往往在很嚴重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死亡率非常高。 從中醫立場,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屬「肺脹」範疇,《諸病源候論.上氣鳴息候》:「肺主於氣,邪乘於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上氣喘逆鳴息不通。」久病肺虛,痰瘀互結,常因外邪誘使病情發作或加劇。病初多因「肺氣鬱滯、脾失健運、津液不化」,繼之「肺虛化津不足,脾虛水泛,腎陽虛衰」。總之,本病屬本虛標實之症,本虛為「肺、脾、腎」三臟俱虛,繼則影響到「心」。 肺動脈高壓因病情複雜,症狀與其他心肺疾病相似性高,常被延遲診斷。肺高壓個案常合併心臟衰竭,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栓塞等心肺功能異常,甚至造成死亡率上升,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36%。除了提早發現治療外,飲食上更需注意太甜、過酸、嗆辣食物(生的、蔥、薑、蒜,辣椒、黑白胡椒)、冰涼飲料(青茶、綠茶、奶茶、拿鐵)、橘子、柳丁、奇異果、柚子、西瓜、鳳梨、糯米麵食類,都要盡量避免且適度運動加強心肺狀態,並藉由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獨特性,抽絲剝繭地探病之源,以期達到治癒目的。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港首例屈公病 童曾待廣東佛山2週

本報綜合報導 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持續蔓延,尤以佛山市最為嚴重。福建省福州市疾控中心日前發布,從佛山前來的人員要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若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旅居史;香港也發現首例屈公病病例,為一名12歲男童,曾在佛山逗留兩週,回到香港不久後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症狀。 「福州疾控」7月29日發布關於防控屈公病和登革熱的文章。其中提到:國外流行地區以及廣東佛山等高風險地區到福州人員,要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最長潛伏期:屈公病12天、登革熱14天),期間若出現發燒、關節痛、皮疹等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告知旅居史。居家治療患者應做好防蚊隔離,避免成為傳染源。 廣東屈公病確診病例數已突破5000例。佛山是這波疫情的爆發地,7月30日,佛山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全市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級響應。31日展開為期7天的成蚊消殺行動,其中要求家家戶戶點蚊香、掛蚊帳、清積水,且人人出門塗防蚊液,每天早晚還須各滅蚊1次。

Read More

食藥署推電子仿單 掃描藥盒QR Code可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指出,未來民眾只要掃描藥品包裝外盒QR Code,即可查詢藥品資訊。藥商須在115年12月31日前,建檔並發布所有藥品許可證電子仿單。 仿單是藥品的詳細資訊和使用指南,食藥署今年7月31日公告「藥品仿單全面電子結構化及無紙化分階段實施時程及方法」,促使藥商全面完成建置電子結構化仿單與發布。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筑2日表示,為使民眾能更快速、完整取得最新藥品資訊,且兼顧節能減碳環境永續,食藥署配合國際發展電子結構化仿單趨勢,訂定統一格式,並於110年底完成建置「藥品仿單查詢平台」,方便藥品許可證持有藥商製作及發布電子結構化仿單,提升仿單資訊查詢及多元應用。 談及這次公告重點,林意筑指出,即日起至115年12月31日止,所有藥品電子結構化仿單需於藥品仿單查詢平台發布,同時開放藥商得於藥品包裝列印QR Code,連接至電子結構化仿單,取代紙本仿單,推動仿單無紙化政策,將視實際施行情形,滾動檢討並適時修正相關規範。

Read More

<醫師專欄>肩膀外觀突突的可能肩鎖關節炎作怪

■林敬為 「林醫師,我最近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肩膀突突的,壓下去還有疼痛感,是不是長什麼奇怪的東西?」上週晚上門診時,一位剛下班的中年大哥,表達了他的疑惑。檢查他的肩膀,在肩膀鎖骨的末端的確有凸起以及壓痛的狀況,進一步搭配作X光檢查,確認那突起的部分是鎖骨末端有骨刺增生,因而確認造成疼痛的原因是「肩鎖關節關節炎」。 所謂的肩鎖關節,是指在肩膀前方,鎖骨末端與肩胛骨延伸的肩峰骨相接的地方。當我們肩膀在抬高時,鎖骨與肩峰骨會旋轉移動,協助肩膀能順利抬高。而當我們的肩膀需要經常性地抬高,甚至抬高負重時,就會造成肩鎖關節的工作負擔增加,時間一久,就容易在肩鎖關節發生關節炎的情況。這在中年男性或是勞力工作者的身上很常發生。 一旦發生關節炎,就像膝關節等其他關節一樣,會開始有骨刺的產生,因此在鎖骨末端可以摸到突起的骨刺。所幸肩鎖關節與下肢的膝關節、髖關節等不同,就算外觀有明顯的骨刺突起,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然而少部分肩鎖關節關節炎的人,會有疼痛狀況產生,特別是在肩膀有上抬動作的時候,造成日常生活與工作受到影響。若是透過藥物及冰敷無法獲得症狀的改善,則可以考慮透過手術來治療。手術方式不困難,將鎖骨最末端發生關節炎的部分切除,避免在肩膀活動時,與肩峰骨相互旋轉移動造成疼痛,症狀即可解除。 經向個案說明其情況及後續治療方式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決定先以藥物止痛及冰敷試試看,若無法改善,就找個休息日接受遠端鎖骨切除手術治療,爭取早日恢復日常生活與工作。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明年健保整體預算上看1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健保總額達9286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2日說,明年若同樣採成長率高推估5.5%,再加額外公務預算、癌症新藥基金增加等挹注,健保整體執行預算估將「逼近兆元」。 依全民健康保險法明訂實施總額支付制度,每年協定下年度醫療給付總額,114年全民健康保險總額預算核定新台幣9286.248億元,成長率5.5%,採取高推估,較8802.17億元基期增加484.078億元,是歷年成長金額最高的1年。 石崇良2日於台灣精準醫學學會舉辦的「再生醫療臨床試驗教育訓練課程」會後表示,明年若同樣以5.5%成長估算,可達約9800億元,再加上政府公務預算挹注的181億元、癌症新藥基金預計從50億元擴增至100億元,健保整體執行預算將邁向兆元。 針對再生醫療方面,石崇良說,再生醫療是值得長期投入的產業,在法規支持與臨床基礎外,健保也是關鍵角色。國內已有具代表性的基因治療成果,台大醫院胡務亮醫師團隊研發的「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AADC)」療法,已技轉美國藥廠,並取得歐盟藥證,去年也通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目前正申請納入健保。 石崇良坦言,「這個藥高達上億元」,AADC缺陷症是一種先天性基因突變造成的神經遞質合成異常疾病,病童常在7歲以前出現肢體不協調、無力與長時間癲癇樣發作,過去多於5至6歲夭折,這款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結果,有機會延長壽命到20歲以上。 目前台灣再生醫療製劑已有6款獲得食藥署核准,石崇良說,其中2項納入健保,包括CAR-T與每劑4900萬元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用藥,其餘4項則為AADC缺乏症、黑矇症、A型與B型血友病,陸續啟動審查。 另,用於白血病的CAR-T在112年納入健保,但僅為第3線治療。石崇良指出,現在給付必須符合做過化學治療,且須是骨髓移植失敗或無法骨髓移植。但世界趨勢走向放寬,讓CAR-T跟骨髓移植平行,也就是化療後可考慮骨髓移植或CAR-T;但骨髓移植費用也不便宜,仍須比較兩者臨床效益,現在還在評估並收集臨床數據。

Read More

夏季憋尿 當心泌尿道感染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衛福部2019年《醫學與健康期刊》氣候與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關性研究指出,夏季溫度升高與女性泌尿道感染發生率顯著相關,發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8月也偏高;在炎夏高溫中,民眾除需要防曬、防中暑外,更要警覺泌尿道感染風險。 恩主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葉國明指出,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風險因素,請民眾不可輕忽。 1.喝水不足、水分流失過多:流汗量增加導致尿量減少、濃度上升,使膀胱成為細菌溫床,每日補充2000至3000c.c.白開水,多排尿以減少膀胱細菌滋生,降低感染機率。 2.習慣性憋尿:長時間不排尿會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讓細菌有機會繁殖與黏附,增加感染風險。 3.如廁習慣不當:女性如廁由後往前擦拭,會將肛門附近大腸桿菌帶入尿道,提升感染機率。 4.性行為前後未正確清潔或未排尿:性行為本身會讓肛門與會陰部細菌進入尿道口,事前事後若未排尿沖洗細菌,容易感染。 5.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導致尿液滯留的生理問題:中老年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導致尿液殘留,也會增加細菌滋生與感染風險。 葉國明強調,平時保持充足飲水、避免憋尿、注意個人衛生與性行為清潔,是防範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Read More

專家看藥品 長期恐供應鏈重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美國1日公布我國對等關稅稅率20%,雖然本次項目不包括藥品,但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已發文給多家國際藥廠,要求提供美國「最惠國藥價」。對於我國藥品市場仍可能帶來衝擊,專家分析,美國放出「風向球」,短期評估對我國製藥產業影響有限,但長期恐讓供應鏈重組。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理事長張博勝表示,我國外銷至美國的藥品數量不多,也不包含在此波關稅範疇,短期觀察影響不大。外銷藥品中以學名藥為主,現在不用課稅,整體影響持平,但對於個別藥廠感受可能不同。 然而,川普日前曾示警,「很快」將對進口至美國的藥品徵收最高200%的關稅,暗示給製藥公司把生產地遷回美國。 對此,張博勝說,若屆時藥品關稅上調,為避免高額關稅,藥廠可能會轉往第3地,從關稅稅率較低的地方進入美國市場。若藥廠將生產地改為設立在美國,不只當地製造成本較高,恐面臨原料輸入的高關稅,推升藥品成本。 他指出,由於美國有最惠國藥價要求,為避免低藥價成為美國定價基準,國際藥廠定價會更嚴格、縮小各國藥價。此舉恐怕讓台灣要價難以下降,甚至面臨上漲壓力,連帶我國健保署必須提高藥價預算投資。 另,生產大量學名藥的印度仍跟美國仍在進行貿易談判,川普認為印度有「全球最棘手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並且美國對印度有巨額貿易逆差。張博勝表示,藥品的競爭對手國若是稅率更高,對台灣學名藥藥廠反而會重回發展機會。 張博勝說,目前川普對藥品說法看起來屬於「放風向球」,具體影響還需要等待更詳細的政策出爐後才可以進一步判斷,然而長期來看,供應鏈恐怕會移到美國,跟現在全球化趨勢相反,並且國際藥廠製藥成本會推升。

Read More

日玩3C逾10H 少年中度脂肪肝

本報綜合報導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與青少年脂肪肝比例逐年攀升,與長時間使用3C、久坐不動、飲食失衡等不良生活型態相關;若輕忽,未來肝發炎、肝纖維化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現代人3C不離手,執業兒童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指出,根據一項刊登於Pediatric Obesity期刊的美國大型研究,針對731名12至17歲青少年進行分析後發現,每天螢幕時間超過5小時的青少年,其脂肪肝盛行率達27%,顯著高於螢幕時間較少者的16.1%。 王律婷表示,即使排除飲食、運動、體重等因素,過度使用螢幕(每天超過5小時),仍會使青少年罹患脂肪肝的風險提高2.1倍。 她說,另一項刊登於npj Gut and Liver的研究也指出,每增加1分鐘的久坐時間,都會增加肝硬化和重度肝脂肪病變風險,並使肝臟酵素濃度上升,代表肝臟可能受到損傷。該研究還觀察到,肝臟脂肪堆積在青少年中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從17歲的2.6%,在7年內飆升至24歲的20.5%,增加將近8倍。 王律婷舉例,如一名年僅13歲個案身高160公分、體重72公斤,已有中度脂肪肝。經醫師詢問,這名個案暑假期間幾乎每天從早上一路滑手機、打電動、看影片到晚上,連吃飯都是邊看邊吃,平均每天螢幕時間超過10小時,不但肝功能指數超標,還出現胰島素阻抗現象。 王律婷提醒,長時間使用3C產品、久坐不動、飲食失衡等,這些生活習慣會讓體重與BMI上升,可能促進代謝異常發生,間接增加未來發生脂肪肝的風險。 王律婷說,大部分脂肪肝不會有症狀,長期下來將大大增加未來發生肝發炎、肝纖維化風險。如果孩子有久坐、愛用3C、體重偏重等狀況,就屬於高風險族群。 要如何避免兒童與青少年罹患脂肪肝,王律婷建議家長掌握5大關鍵,包括彈性安排3C時間、鼓勵孩子多動、調整飲食習慣、建立規律作息,最重要是注意警訊,若孩子有體重過重、腹部肥胖,或脖子、腋下出現變黑現象(黑色棘皮症),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Read More

多款癌藥納給付 新制上路

本報綜合報導 衛福部7月31日公布8月新制,除多款癌症新藥納健保給付,還有打抗生素從住院改門診處理,估逾2萬人受惠,挹注預算1億元;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全年適用對象,則增列2類。 健保署昨天說明,自8月起新增「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獎勵方案」,以提升病人醫療可近性並減少住院需求,不僅有效縮短住院天數,更有助於提升醫院病床周轉率與整體照護品質。 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方案,對象為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術後感染等病情穩定、行動力良好感染症患者等,若無法以口服抗生素治療,需要施打靜脈抗生素治療者。健保署預估,打抗生素從住院改門診處理,逾2萬人受惠,挹注預算新台幣1億元。 健保署自8月以後,多款新藥給付上路,包含暫予支付含glofitamab成分藥品Columvi 2.5mg及10mg共2項目及其藥品給付規定,受益對象為先前曾接受至少兩線全身治療之復發性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人病人,預估治療人數第1年至第5年約70人至108人。 針對無法接受高強度化學治療初診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修訂含venetoclax成分藥品及azacitidine成分藥品注射劑,預估治療人數第1年至第5年約189人至230人,藥費約1.73億元至2.10億元。 擴增給付予因中致吐性癌症化療藥物引起的急性或延遲性惡心與嘔吐病人,含palonosetron及netupitant成分複方製劑Akynzeo Capsules支付價格及修訂其藥品給付規定,健保署預估治療人次第1年至第5年約1.82萬人次至3.40萬人次,藥費約2923萬元至5456萬元。 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