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每包菸4百元 吸菸人口少70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菸害防制聯盟31日呼籲,將每包香菸售價由目前的約110元漲為400元,預測吸菸人數會減少70萬人、10年內癌症死亡數減少1萬5千人,達成「健康台灣」癌症死亡減1/3的目標。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在世界控菸大會焦點論壇中指出,過去20、30年台灣吸菸文化顯著改變,公共室內幾乎已經看不到吸菸者,吸菸有害健康已是人盡皆知,台灣吸菸人數也已減半,但估計仍有230萬名吸菸者。 國民健康署估算,台灣每年約有2萬7千人死於菸害,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1人死亡,雖然吸菸人口減少了一半,但因菸害死亡有10至30年的潛伏期,加上人口老化,使菸害死亡數人數不降反升。 溫啟邦指出,法國菸價漲3倍後,估計吸菸率與肺癌死亡率都出現減半,證明漲菸價會可減少吸菸人員,台灣菸價若能從110元提高至400元,AI預測吸菸人數會減少70萬人,即1/3的吸菸者將會戒菸,男生吸菸率可降至14%,且持續吸菸者也會減量吸菸1/3,10年內癌症死亡數的減少可達1萬5千人。 溫啟邦表示,大幅提高菸價也可避免慢性擠壓吸菸者,也是預防青少年吸菸最有效方法,粗估在大幅全面戒菸前提下,台灣仍有160萬人吸菸,即每6人仍有1人吸菸,每年由香菸漲價的額外收入,就算在吸菸者減少情況下估計每年仍可達1250億元,仍是筆可觀收穫,用以填補台電的虧損綽綽有餘。

Read More

石崇良說話了 失智新藥欣智樂 不建議納給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分別為「樂意保(Leqembi)」與「欣智樂(Kisunla)」,但目前採自費要價100萬到150萬元,各界盼納健保。健保署長石崇良31日說,「欣智樂」經專家會議評估不建議納給付;至於「樂意保」剛申請,預估明年初有結論。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31日邀請衛福部就「因應2026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升級3.0,盤點、檢討及精進台灣失智症預防、照護、用藥等政策」進行專題報告,民進黨立法委員劉建國、李坤城質詢,關注失智新藥能否納入健保。 劉建國以「1人失智、全家喪志」來形容失智症家庭煎熬程度。他說,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算,國內家庭照顧1名失智者的顯性成本高達千萬元,新藥若能夠延緩患者惡化速度2到3年,百萬元藥費十分划算。 石崇良答詢表示,欣智樂已經專家會議討論,會中認為雖完成臨床3期臨床試驗,但使用的追蹤時間不夠久,長期效益不明,加上藥費高昂,未必符合成本效益,同時,參考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際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均未建議支付使用,因此決議為不建議納入健保給付。 至於樂意保,石崇良說,7月才剛提出申請,還在程序中,會先進行45天醫療科技評估,再送入專家會議,預估明年初才會有結果。

Read More

吸加熱菸 9成會加抽紙菸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健署有條件通過加熱菸,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31日指出,加熱菸就是菸,所有菸都有害,國際調查使用加熱菸者高達9成都會成為紙菸、加熱菸雙重使用者。 國民健康署日前才核定通過2公司共14個品項加熱菸販售,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溫啟邦指質疑,國健署通過含多種致癌物的加熱菸風險評估,並同意在超商上架販售此種致癌物。 曾參與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直接指導的「世界控菸大會」(WCTC)的郭斐然也分享國際菸害防制焦點,包括菸品外觀應印有大幅警圖及採素面包裝、強調戒菸治療與加熱菸危害等。 郭斐然指出,加熱菸就是菸,所有的菸都有害,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在日本執行的國際控菸調查指出,即使從每天抽20根菸減少到1根,致癌風險依然為不吸菸者的1.5倍。 郭斐然表示,抽加熱菸並不會降低吸菸的危害,尤其調查顯示,9成使用加熱菸者,最終會淪為紙菸、加熱菸雙重使用者。

Read More

經痛吃止痛藥失靈 中藥調理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26歲女性,13歲初經開始嚴重經痛需仰賴止痛藥,近日開始痛經加劇。經中醫辨證,並以中藥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香砂六君子湯加生地、川芎治療1個多月後,不僅經痛改善許多,生活品質也明顯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謝秉芮說,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經痛發生在無骨盆腔病變的情況,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素水準升高誘發的發炎反應,導致子宮收縮和痙攣性疼痛。繼發性經痛是由骨盆病理或特定狀況引起,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腫瘤等引起。 謝秉芮指出,中醫有許多經痛治療相關方劑,如《金匱要略》:「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提及的當歸芍藥散、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以及散寒止痛的溫經湯等。 北市聯醫中醫科更有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湯」,除了四物湯基礎外,更添加補腎填精的枸杞子等,一般在經後服用3帖,對於虛證導致的月經不順及經痛是很有幫助的。無論是原發性痛經或續發性痛經,中醫皆可透過詳細辨證論治選擇適合病人的方藥。 謝秉芮說,實證醫學更發現,中藥不僅能抗發炎止痛,亦有活血化瘀作用,以預防沾黏、纖維化,藉此除了緩解經痛外,更能減少內膜異位症的復發及不孕的後遺症。  

Read More

意識障礙 猛爆性肝炎關鍵症狀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不到30歲的男子原本就為B型肝炎帶原者,因工作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活化引發猛爆性肝炎。經及時治療,最終不需肝臟移植,順利康復。 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勝舜表示,多數猛爆性肝炎患者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僅會出現倦怠、惡心或黃疸等輕微不適。但如病情急轉直下,肝臟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衰竭,是臨床上極為棘手的急重症之一。 楊勝舜表示,臨床上定義「猛爆性肝炎」除了肝指數飆高、出現黃疸,更關鍵的是患者在28天內出現意識障礙。病毒性猛爆性肝炎的根源來自人體免疫系統對肝細胞的猛烈攻擊。以B肝為例,病毒長期潛伏於肝細胞中,一旦病毒快速繁殖、數量驟增,白血球辨識到異常後大量出動試圖清除病毒,卻也連同肝細胞一併破壞。 楊勝舜指出,當肝細胞破壞率達8成以上,就會演變成猛爆性肝炎。這時肝功能指數如GOT、GPT會急遽上升,伴隨黃疸及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進入高度危險期。部分醫學中心也提供「洗肝治療」(血漿置換),協助移除體內毒素、穩定病情,但是否啟用仍須依病況評估與設備條件而定。 楊勝舜表示,臨床上常見「急性嚴重肝炎」與「猛爆性肝炎」混淆,2者雖肝功能異常指數皆極高,但若無合併明確黃疸與意識障礙,尚無法診斷為猛爆性肝炎。他提醒,慎重判斷病情變化,是決定救命節奏的關鍵。肝炎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與輕忽,只要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許多重症都能避免。

Read More

掌握993 外食也能吃出健康

本報綜合報導 醫師指出,吃胖的關鍵在於食物選擇與搭配方式,只要選對食物與烹調方式,掌握「993」原則搭配1週餐食,即便天天外送也能吃得營養、安心。 開業診所肥胖專科醫師李唐越指出,正在進行飲食控制的減脂族、健身族與控醣族,應避開照燒、沙拉、蜜汁滷汁等高糖醬料,及炸物、白麵包、香腸等加工食品;選擇烤、滷、蒸等較低負擔的烹調方式,搭配原型澱粉與高纖蔬菜,就能大幅減少風險。如鮮蝦水餃搭配菠菜或小白菜,相較於豬肉水餃搭酸辣湯更加清爽營養;去皮烤雞腿便當搭高麗菜、空心菜、滷蛋也不踩雷。 不少人以為外送想吃得營養均衡,只能選便當。李唐越提醒,許多便當澱粉比例偏高、蔬菜種類單一,容易造成營養落差。建議選擇雞肉、豆腐、魚等蛋白質來源多元、並搭配2種以上不同顏色的蔬菜與原型碳水,如雞胸沙拉搭配白飯或藜麥與番茄、生菜、玉米等,更能吃進豐富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 若經常吃外送又容易嘴饞,李唐越建議,可以「993」原則搭配1週餐食,每週至少9餐「清爽正餐」、每週最多9餐「解饞替代餐」、每週最多3餐「放縱型餐點」,可讓外送成為均衡飲食的神隊友。 其中,清爽正餐為優質蛋白、低GI、低飽和脂肪,如滷雞腿便當配上青江菜、筍絲和滷豆腐,清爽又有飽足感。李唐越指出,解饞替代餐則可油脂稍高,但仍可調整,如煎蘿蔔糕配無糖豆漿,口感滿足有營養,偶爾吃沒壓力。至於放縱型餐點,可以偶爾任性點餐,只要掌握「適量」原則,什麼都能吃。

Read More

88歲噴射機阿嬤 勉運動不嫌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我國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為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國健署推出「長者量6力」,涵蓋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與憂鬱6大面向,協助長者及早發現內在能力衰弱並介入。在雙北世壯運奪下4面金牌的88歲「噴射機阿嬤」林潘秀雲也鼓勵大家一起多活動。 截至今年6月,台灣65歲以上長輩已超過450萬人,占全國人口19.6%,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而長輩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健康,維持內在身心功能也是提升老年生活品質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為提升長輩及家屬對於「量6力」的了解,國健署分別於北、中、南、東各舉辦一場「長者量6力互動式特展」,首場於7月30日~8月3日於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西1館展出,共有9大展區,內容採用靜態呈現與動態體驗並行,搭配互動遊戲設計,引導長者及照顧者深入了解自身內在能力狀況,並學習如何於日常進行自我健康管理。 林潘秀雲受邀現身說法,坦言年輕時是懶人、不愛運動,63歲才開始鍛鍊體能,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強調保持規律的運動能夠給人很大的鼓勵和鼓舞,不僅是在生理上能夠健康,也能在心靈上更能帶來愉悅感,讓人逐步邁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每場展覽的3日動態體驗中,上、下午各有1場名人講座,北部場由「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揚名、「無論如河書店」梁秀眉及「蘭萱時間」蘭萱輪流進行分享,讓民眾從不同角度了解「長者量6力」的內涵。

Read More

光電突觸電晶體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 模擬人腦記憶學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29日指出,該校團隊研發「光電突觸電晶體」,不僅具備感測功能,也能模擬人腦的記憶與學習功能,未來可望推展至智慧型醫療診斷、自駕車視覺模組、穿戴式感知裝置等領域。 陽明交大表示,光電工程系講座教授劉柏村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全金屬氧化物異質接面的「光電突觸電晶體」,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劉柏村說明,該元件用氧化鎢與鎢摻雜氧化鋅銦(InWZnO)形成異質接面,模擬人腦中突觸的學習與記憶行為,實現類生物神經系統的多重突觸可塑性表現;透過光脈衝刺激與閘極電壓調控,該元件也成功模擬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轉換,顯示在動態突觸行為的再現能力。 研究團隊還設計以該元件為基礎的2×2光突觸陣列模組,能實時接收紅綠藍三原色光訊號並模擬學習與記憶,呈現類似人眼視網膜對影像強度與顏色的分層式感知與儲存機制。藉由模擬多次學習與遺忘過程,元件展現高度穩定的光誘導導電性變化與長期記憶保持能力,為仿生視覺記憶晶片的開發奠定重要基礎。 此外,為驗證在實際運算任務中的應用潛力,研究團隊將這個突觸元件導入人工神經網路模擬平台中,針對手寫數字辨識與圖像分割進行模擬測試,在高斯雜訊與條紋噪聲等惡劣環境下,仍可達到高辨識準確率。 陽明交大指出,該技術未來可推展至智慧型醫療診斷、自駕車視覺模組、穿戴式感知裝置及仿生機器人等領域,促進AI與感測科技的融合發展。

Read More

警跑步倒地 消防醫護聯手救回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40多歲男子日前在南投體育館跑步運動時,突然倒地,並出現口齒不清與半邊肢體無力等疑似中風症狀。幸當時現場有一名消防員正在運動,立即上前協助並撥打119,患者被送往衛福部南投醫院後,手術過程順利,成功取出血栓,目前續在加護病房密集觀察治療中,生命徵象已穩定。 據了解,該名倒地男子職業為警務人員,而事發當時施援的楊姓消防員,其妻正是南投醫院當日值班的護理長,得知消息後也第一時間趕往急診協助處理。 南投醫院表示,男子倒地後,並出現口齒不清與半邊肢體無力等症狀,經影像檢查發現,患者為右側中大腦動脈梗塞性腦中風,經腦中風團隊緊急評估後,由支援南投醫院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奕安與心導管室團隊迅速執行動脈內血栓移除治療,手術過程順利,成功取出血栓,搶救了患者的性命。 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指出,該醫院具備執行動脈內血栓移除治療的能力,為中風患者爭取寶貴的黃金救治時間。身為南投縣醫療量能最大的醫院,南投醫院擁有經驗豐富的急診團隊與腦中風治療小組,能提供即時且完整的緊急醫療照護。 南投醫院表示,警察、消防及醫療3個領域在各自專業上努力,目標都是在守護民眾的生命健康。此次突發事件,在消防同仁第一時間發現異狀、即刻施援,醫療團隊則無縫接手、迅速啟動中風處置機制,成功搶回警察夥伴的寶貴性命,相當振奮人心,盼未來能繼續為民眾的生命健康一起並肩作戰。

Read More

出生僅5天 染伊科11型 新生兒腸病毒增1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生兒腸病毒再奪一命!疾管署29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均為男嬰,也都在出生4天發病,後續檢驗確認感染伊科11型,其中1例死亡。預估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延長至8月底,呼籲家長和新生兒照護機構加強防範。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為住在南部及中部的男嬰,都在出生僅4天發病,其中,住在中部的男嬰在發病隔天即告不治。兩案經通報檢驗後確認均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李佳琳指出,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且上週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病例,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7例死亡),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8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6例死亡個案。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兩名男嬰中,住在南部的個案於出生後第4天出現發燒,隔日陸續出現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與血氧下降等,轉院並收住加護病房,經治療後病情改善已出院。 不過,住在中部的個案,因早產及呼吸窘迫於出生當日即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出生後第4天出現活力下降、呼吸急促、血小板低下等症狀,次日不幸死亡。疫調顯示,個案母親在生產前一週有發燒、呼吸喘,無法排除腸病毒感染。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已完成感控查核之473家托嬰中心和51家產後護理之家,全數合格。全國1770家托嬰中心和251家產後護理之家,也已依疾管署要求於7月15日前完成腸病毒防疫自我查檢,並由衛生局完成查驗結果稽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