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新冠疫苗用罄 改打成人半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採購幼童劑型的新冠JN.1疫苗已用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25日表示,26日起將改用莫德納成人疫苗,以單劑型劑量取其中一半提供給年滿6個月至11歲幼童使用,剩餘另一半基於感染管制考量就丟棄,以滿足民眾需求。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國內上週新增1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例死亡;自去年9月1日起至今年2月24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502例,其中106例死亡。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在新增新冠重症病例中,比較年輕的是1名北部5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氣喘、癌症病史,2022年前曾接種新冠疫苗,但之後未再施打。 個案今年2月中旬出現咳嗽有痰數日,就醫發現血壓、血氧偏低,檢驗顯示白血球、發炎指數上升,胸部電腦斷層顯示肺炎,也確認感染新冠病毒,醫師診斷已合併呼吸衰竭,收治於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迄今住院1週,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因應幼童疫苗用畢,依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及預防接種組聯席會議決議,改用莫德納JN.1疫苗單劑型0.5毫升,排掉半劑量後,提供0.25毫升劑量用於滿6個月至11歲幼童,另半基於感染管制考量則丟棄。

Read More

享壽87歲 寫無數首例 台大悼心臟名醫朱樹勳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亞東醫院副董事長、前台大醫院副院長朱樹勳25日辭世,享壽87歲。台大醫院發布悼文指出,朱樹勳為台大醫院創下了多個第1例,包括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裝置、心臟移植、葉克膜、植入型左心室輔助器等,朱樹勳是外科醫學研究的開拓者。 台大醫院表示,朱樹勳於民國53年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任職,民國78年升任急診部主任,民國79年任外科部主任,民國84年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民國89年自台大醫院榮退,之後前往亞東醫院擔任院長,將一生貢獻給台大醫院以及台灣醫界,對於台灣醫療貢獻良多。 台大醫院指出,朱樹勳的一生可用「勇於挑戰」和「永不放棄」概括。他為台大醫院創下的第一例紀錄非常多,包括民國62年國內第1例CABG(冠狀動脈繞道手術),65年第1例IABP(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裝置),72年第1例ECMO(葉克膜),76年第1例心臟移植,85年第1例心室輔助器過渡到心臟移植,民國88年第1例HeartMate(植入型左心室輔助器)。 台大醫院表示,朱樹勳為強化外科研究風氣,帶領台大醫院外科的論文數及研究計畫質與量大增,培育出台大醫院新一代的外科教授、副教授等領袖人才。在服務方面,朱樹勳曾強調,「外科加護病房是外科的火車頭」,傾全力扶植外科加護病房發展。 台大醫院指出,朱樹勳造就台灣心臟外科蓬勃發展,他的離世雖痛失醫界英才,但他種下的種子持續在台大醫院每個角落發芽茁壯。

Read More

流感23死 1歲女童併腦炎病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5日表示,上週類流感疫情呈下降趨勢,惟仍新增83例重症病例、23例死亡,其中一名中部1歲多女嬰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炎病逝,為本季年紀最小個案。至於增購的10萬劑流感疫苗已經打掉7萬多劑,目前只剩下2萬多劑,也多數預約完畢,所剩不多。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今年第8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7千餘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惟仍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次高。另2月18至24日新增83例重症病例,23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病例中出現本季年紀最小個案,為中部1歲多女嬰,沒有先天疾病,去年有打本季流感疫苗,2月中旬發燒、咳嗽、流鼻水、食欲活動力下降,2天後就醫檢驗感染A流,有給予抗病毒藥物。 隔天女嬰出現42度高燒、呼吸喘、意識狀態改變,再到醫院急診時已經雙側肺部浸潤,還發生持續痙攣、低血氧、低血壓,沒有自主呼吸,診斷應該是發生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收治加護病房,仍於入院4天宣告不治。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增購的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約剩2萬多劑,且很多已被預約完畢,目前評估,疫苗剩下也不多了,有意接種的民眾行前最好先打電話詢問還有沒有疫苗。 疾管署提醒,流感目前仍處流行期,民眾切勿輕忽流感嚴重性,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Read More

醫師工會:跨院協調機制 名存實亡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24日就近期嚴重醫院急診壅塞、待床超量現象指出,護理人力荒,衛福部的反應始終慢一拍,呼籲健保調整急重症給付,把相對穩定的住院患者出院改門診,同時,也應提供醫院足夠的財務誘因。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出,由於心導管檢查、常規手術或癌症化療等病況相對穩定的患者,其住院產值較高,衛福部提出院內調床機制,要求這些相對穩定的患者改由門診治療,則應提供醫院替代選項之財務誘因,才有可能改變院方的收治策略。 目前各醫院間床位協調機制仍仰電話聯繫,並且也無法得知真實床位狀況,醫師職業工會表示,若衛福部要想介入了解各院的病床情況,必須大幅更改已名存實亡的。 醫師職業工會指出,衛福部對護理人力荒反應始終慢一拍,目前各醫院現行護理人力數據及護病比計算基準多有失真,對於急診提出「醫護病比」限制,衛福部更是毫無反應,進一步加劇個別醫院內急診與各病房間資源調動的矛盾,最終會讓第一線護理師承受所有的壓力。 醫師職業工會表示,健保給付調整急重症給付呼聲已久,政府光喊口號但卻牛步,近來許多病人將原應在病房接受的治療都轉移到急診進行,但急診留觀、治療費用卻皆無調整,希望健保對此能有所改善。

Read More

成年後關係更好 共享音樂 有助親子關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研究指出,孩童時期,尤其青少年時期,曾與父母一起欣賞音樂的孩子,成年後與父母的關係更好。 根據2018年5月發表於《家庭溝通期刊》的研究,亞利桑那大學研究者以157名均齡21歲的年輕人為對象,透過線上問卷調查,了解兒童時期與父母從事非音樂活動及頻率,如一起聽音樂、參加音樂會或演奏樂器。 研究顯示,各年齡階段「共同音樂經驗」,都與年輕成年時期對「更好的親子關係品質」看法有關,尤其與「青少年時期」共同音樂經驗最相關。這可以經由促進父母和孩子間的人際協調和同理心的感知來解釋。 研究發現,人際間的協調性和同理心對親子關係品質有所影響,其中人際間協調性對關係的影響更大。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暨輔大音樂治療組兼任助理教授陳質采認為,音樂本質上是具有溝通交流性的。對兒少來說,節奏同步可以增強親密感和相似感,而參與音樂活動過程中的協調,會引發合作和親社會行為,也能夠觸及深層情感連接。。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父母,透過兩個技巧建立和孩子從事音樂活動習慣。一是詢問孩子在聽什麼音樂?可以聽聽看嗎?或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邀請孩子一起聽,聽完後問對方好聽嗎?從中找到一首彼此都喜歡的音樂,未來聽到就會聯想到彼此。 其次是體驗多元音樂,有助進入孩子的世界,也可以跟分享自己年代的經典音樂,引來孩子的興趣和共鳴。

Read More

急診壅塞解套 調床健保調整給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因應醫院急診患者壅塞問題,衛福部長邱泰源24日表示,已提出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強化民眾分級就醫資訊等3項短期因應策略,並就強化護理人力整備及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病床,且研議健保調整給付為2大改革方向。 至於各方點名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要為失言下台負責,24日下午回應,強調這是片段資訊,如果用詞跟溝通需要檢討,「我會虛心檢討」。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健保署也決定在3月15日前,健保署會將特殊病床彈性調整為一般病床相同給付標準,以增加病床調度意願與機制。 邱泰源表示,分析急診患者壅塞之3大原因,包含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使民眾無法在門診就醫;且近期類流感、諾羅病毒等急性傳染病加上寒流來襲,造成急診患者需求增加;此外,在就醫需求增加下,也造成護理人力相對不足,導致病房照顧量能下降。 邱泰源指出,衛福部就急診壅塞已召開3次會議,提出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並強化民眾分級就醫資訊等3項短期因應策略。對中長期問題的解決則將持續透過各類獎勵措施,強化護理人力整備、改善工作環境,也鼓勵各醫療院所在急重症照護上,投入更多資源;此外,研議調整健保給付制度,持續與各醫院、體系共同努力改善醫院壅塞狀況。 衛福部表示,自113年3月1日起公告實施醫院3班護病比制度,依行政院核定護理人力12項策略計畫獎勵醫院增聘護理人力減輕負擔,統計醫院3班護病比近3個月執行現況,在醫學中心整體達標為37%-59%、區域醫院整體達標為37%-49%、地區醫院則約85%-94%,其中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未能達標的主因是夜班標準未達。衛福部於114年已編列公務預算約66億8500萬元,持續鼓勵醫院護理人力留任。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今年也將新增與地方衛生局同步建立各縣市醫院護理人力異動與病床調整自主通報系統,以協力醫院進行必要應變,增加整體病床調度機制。

Read More

喝茶聊是非 婦忍不住尿褲子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50歲上班族,去年底跟友人約喝貴婦午茶,盛裝出席品嘗美味點心,聊著聊著突然感到尿急,才起身還沒來得及走到洗手間,就發現自己已經尿濕褲子,就醫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膀胱過動症!她隱忍4個月後在家人陪同下鼓起勇氣就醫,經醫師利用專治膀胱過動症藥物治療,3天後就明顯改善,1週後已經跟好友約喝下午茶。 台中醫院表示,由於天冷較易刺激膀胱收縮,使膀胱過動症患者在秋冬季明顯增加,加上今年冬天一波波寒流來襲,有的患者洗手碰到冷水、甚至聽到水流聲就尿急忍不住,不但讓患者特別難熬,也讓這類門診患者較平日增加約3到4成。 泌尿科醫師簡維弘說,患者就醫時指出,平時會與好友旅遊踏青或喝午茶,那天她和朋友吃美食聊日常,突然感覺有尿意,起身往洗手間方向走去,未料半路就尿出來,她緊急到洗手間善後,也被漏尿嚇到。幸好就醫後經醫師開立藥物治療,症狀明顯緩解。 簡維弘指出,膀胱過動症與尿道本身或膀胱擴約肌結構,及控制膀胱神經較敏感,導致膀胱逼尿肌產生不自主收縮有關,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統計,「40歲以上女性有17%有膀胱過動症的困擾,約6個中年以上女性就1個有此困擾。」 簡維弘建議,少喝含咖啡因或酒精類飲料、戒菸、控制血糖等預防膀胱過動症,並呼籲女性朋友,如有急尿、頻尿或尿失禁狀況,可以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Read More

醫學中心塞爆 區域/地區醫院萎縮 急診滯留 立委籲強化分級轉診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23日指出,要解決急診人滿為患問題,應實施「小病症自己顧、大病健保來」的健保支付制度,強化分級醫療轉診制度,並穩定護理人力以減少流失,才能改善急診面臨之長期結構性問題。 陳昭姿指出,急診壅塞之根本原因在於住院床位不足與護理人力短缺,導致急診病患無法順利轉入病房,形成「急診滯留」現象。衛福部不但未能有效推動分級醫療,反而不斷新增醫學中心;在衛福部的縱容下,已形成民眾看病就要到醫學中心的迷思,間接鼓勵病患集中湧入醫學中心。台北區醫學中心數量從應有的4家暴增至10家,導致台灣醫療結構嚴重失衡,出現頭重腳輕情況,加劇醫學中心急診壅塞。但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卻因資源不足而逐漸萎縮。 陳昭姿表示,要解決急診壅塞問題,必須進行健保制度總體檢,實施「小病症自己顧、大病健保來」的健保支付制度,強化輕症病患自我照護,避免輕症病患湧入急診;也可以參考南韓模式,對輕症病患收取較高額藥品費用,促使輕症病患留在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治療,強化分級醫療。 其次,修正醫學中心評鑑制度與醫療網規劃,限制醫學中心病床擴充數量,避免民眾集中湧入醫學中心就診。台灣面臨基層診所萎縮、地區醫院消失、醫學中心不斷擴張,衛福部卻還在喊靈活調度與增加人力,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陳昭姿指出,同時也要穩定護理人力,確實發放津貼,改善護理人員的工時與薪資待遇,並應由工時、排班、職涯發展等多方面改善護理師的工作環境,減少護理人力的流失。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鬆解組織沾黏改善腰背痠痛

腰背痠痛困擾很多人,大部分透過傳統的針灸、推拿、拔罐及中藥處理可獲得改善。若在急性期沒有好好治療,或治療不完整、反覆發生,日久變成頑固性疼痛,則不易治療。 反覆性的腰背痠痛通常是組織長時間發炎形成沾黏,有很清楚的條索狀壓痛點。此時,傳統針灸、推拿、拔罐、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小針刀結合傳統中醫針刺作用和西醫外科閉合性手術鬆解作用,對組織沾黏有很好鬆解作用。 常見腰背痠痛疾病包括: 1.上后鋸肌筋膜炎:患者多有肩背暴露,感受風寒病史。臨床表現為肩胛區上部疼痛,以深層感覺顯著。疼痛有時還可向肩、臂后、肘后和前臂尺側放射。 2.前鋸肌筋膜炎:多見於建築業的體力勞動者,投擲舉重的運動或伏案工作者。常因損傷,牽拉傷或快速劇烈扭轉造成的損傷造成。臨床表現為腋下胸脇部位疼痛下適,疼痛可放射到臂內側、前臂內側和手掌尺側。 3.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症:由於椎間盤及韌帶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外傷,長期姿勢不良等原因,破壞了脊柱胸段的力學平衡,導致單個或多個椎體及相應胸椎小關節發生輕度位移改變,使相應脊神經和交感神經受到影響,其所支配的組織或器官產生功能障礙或失常,急性表現為肋間神經痛的症狀,慢性表現為胸痛悶,背部痠痛,久坐久站,彎腰活動使症狀加重。 4.慢性腰扭傷:大多有勞損病史,或居住工作環境陰冷潮濕,腰部酸楚,疼痛、反覆發作,勞累,受涼後加重。腰痛部位較固定,腰部前傾時最感不適。在肌肉和韌帶損傷處有固定壓痛點。 5.腰背肌筋膜炎:多有腰背部損傷或受潮濕風寒,或患痛風與風濕症病史,或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常有腰痛或臀部痛,夾脊肌外側緣、腰髂關節部位,腰方肌在第1、2、3腰椎橫突及第12肋附著處為疼痛觸痛點,疼痛可局限於腰部,但多放射到下腹壁。 另外,像下后鋸肌筋膜炎、第3腰椎橫突綜合症、腰椎骨質增生、腰椎小關節紊亂症、棘上韌帶損傷、腰椎管狹窄症、髂腰韌帶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皆為常見腰背痠痛疾病。 針對上述疾病,小針刀可有效鬆解組織沾黏,再配合針灸治療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改善腰背痠痛。(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海軍官校151人腹瀉 初判群聚感染

本報綜合報導 海軍官校日前多名學生腹瀉、20日起已無新增。高雄市衛生局到校督導清消並採檢疫調,截至23日有症狀者累計151人,初判為腹瀉群聚感染,持續追蹤個案及接觸者至26日。 衛生局指出,15日下午獲報指楠梓區海軍官校發生腹瀉群聚事件,隨即派員到校進行疫情調查、督導環境清消及安排人體採檢,截至23日中午12時,有症狀者累計151人,皆為學生且分屬不同班級。 衛生局表示,經初步研判為腹瀉群聚感染,20日起已無新增發病個案,將持續針對發病個案及接觸者進行健康追蹤至26日。 衛生局指出,另在21日獲報指稱岡山區空軍官校也有類似情形,同樣派員到校調查、督導清消與採檢。截至23日中午12時,有症狀者累計4人,皆為學生且分屬不同班級,未達公告規定成立腹瀉群聚事件人數(1週內同一班級達5人),但考量軍校學生生活密集,將持續監控疫情變化趨勢。 海軍官校表示,上週部分學生因腸胃不適至醫院就診,經診斷為急性腸胃炎,治療後均已康復返校;另外,校方依規定通報並全力配合疫調釐清肇因及實施全面清消,初步排除食物中毒所致,確切原因尚待化驗,並將持續宣導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防止再發生類似情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