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位台大教授在43歲時罹癌去世,生前曾向友人表示,「過去幾十年太不懂事,經常餓了就是泡麵、汽水亂吃一通,最終身體難逃疾病纏身的命運」。醫師說,癌症的成因相當複雜,直接將吃泡麵、喝汽水與肝癌等癌症畫上等號並非事實。
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宜群指出,癌症的成因相當複雜,可以從疾病因素、個體因素、環境因素3個層面去考量。直接將吃泡麵、喝汽水與肝癌等癌症畫上等號,並非事實;而把得癌症的原因歸類成這麼簡單的因素,其實很危險。
周宜群認為,飲食與癌症之間存在間接關聯。長期攝取高醣、高油、缺乏纖維的食物,可能導致代謝問題,進而產生肥胖、肌少症等健康問題;肥胖和肌少症會引發慢性發炎,進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不當的飲食習慣可能透過引發其他健康問題,間接導致癌症的發生,但不能直接將其視為癌症的成因。
周宜群強調,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免疫系統失調,加上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甚至抽菸、喝酒、嚼檳榔等不良嗜好,這些因素都與慢性疾病、慢性發炎,乃至癌症息息相關。若只著眼於戒除泡麵和汽水,卻忽視其他方面的生活習慣,仍難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周宜群指出,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作息規律、堅持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才是預防癌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