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流感1週內 急性心梗風險高6倍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近期藝人大S因流感引發肺炎病逝,引起許多民眾搶打流感疫苗,苗栗為恭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逸璘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及全身不適。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流感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即將進入3月初春,天氣多變,使得流感依然處於好發期,加上人體尚未完全擺脫冬季低溫的應激狀態,免疫調節容易失衡,從而增加心血管系統負擔。 為恭醫院醫師陳逸璘說明,當人體感染流感病毒後,免疫系統迅速啟動,釋放大量炎症因子以對抗病毒。這些炎症因子不僅攻擊病毒,同時也可能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誘發血栓形成,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研究顯示,在感染流感病毒後的1週內,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可提高約6倍。部分患者在感染早期便會出現胸悶、心悸等心臟相關症狀,這既可能與病毒直接引起的心肌炎有關,也與全身性炎症反應導致的血液動力學改變息息相關。高熱和脫水使血液濃稠,激活凝血機制,更容易在冠狀動脈內形成血栓,阻礙心肌供血,進而引發心衰竭與心律不整等嚴重心血管事件。 針對這一現象,預防流感已成為降低心血管併發症風險的重要策略。醫學界普遍認同,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有效預防流感及其相關心血管事件的措施。對於老年人、慢性心臟病患者及其他高危族群,流感疫苗接種能顯著降低心肌梗塞及心因性死亡的發生率。2023年的一項統合分析顯示,接種流感疫苗分別可降低26%心肌梗塞和33%心因性死亡的風險,進一步證實了疫苗在預防心血管事件中的積極作用。 陳逸璘提醒,儘管春天氣溫逐步回升,但氣候多變仍令流感易發,而流感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應可能成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觸發因素。

Read More

13歲少女誤飲75%酒精 四肢癱軟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霧峰區16日下午發生一名13歲少女不明原因疑誤飲200㏄濃度75%的消毒用酒精,家人發現後緊急通報119求救。消防救護人員到場時,少女雖四肢癱軟無力,但意識清醒,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留院觀察中。 台中市消防局指出,昨日下午2時8分接到家長報案急病救護,派遣霧峰分隊一車2人前往救護,現場發現13歲少女,肢體無力,由家屬陪同送往中山附醫急診室,醫師為他打點滴輸液,情況穩定,將住院觀察。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幾乎人手一瓶清潔專用濃度75%的酒精用以消毒環境,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育佐當時就曾提醒民眾,75%的清潔用酒精屬超高濃度酒精,比一般可食用的高粱酒38%、58%酒精濃度高出很多,如果小朋友不慎誤食,除了盡快將酒精吐掉後,一定要喝大量的開水稀釋,立即送醫,因喝過量酒精恐造成酒精中毒。

Read More

諾羅等腹瀉 熱敷章門天樞關元穴緩解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主治醫師林舜穀16日出,感染諾羅病毒與一般細菌性食物中毒症狀雖不相同,但相關腹瀉症狀都可以熱敷章門穴、天樞穴、關元穴,有助緩解腹瀉,並讓身體恢復得更快。 林舜穀指出,感染諾羅病毒會出現劇烈嘔吐與水瀉,病症來得快去得快,患者主要風險是脫水,所以應要補充電解質與水分。細菌性腸炎則發燒較高,且血便可能性高,持續時間長,嚴重時需抗生素治療,且志賀氏菌等部分細菌可能導致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影響腎功能,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敗血症、腸穿孔。 林舜榖表示,腸胃炎或腸道感染導致的腹瀉、腹痛、腸鳴、脹氣、惡心,這些問題與脾、胃、大腸、小腸息息相關,可透過熱敷章門穴、天樞穴、關元穴,可以改善腸胃不適。章門穴屬於脾的募穴,當脾氣虛弱時,水分無法吸收,導致腹瀉。熱敷章門穴可溫補脾陽、促進水液代謝,減少腸道過度分泌。 天樞穴為大腸的募穴,由於大腸主津液吸收與糞便排出,當氣機不暢時,容易腹瀉或便秘,熱敷天樞穴可緩解腸痙攣、調整腸道蠕動,有效改善腹瀉。而小腸的募穴則是關元穴,因小腸負責吸收營養,受寒或病邪影響時,會引起腹瀉、腸鳴,熱敷關元穴可補養腸胃陽氣、減少腸道過度蠕動,舒緩腸胃不適。 林舜穀表示,熱敷章門穴等3處募穴,僅適用於拉到腹部發涼的寒性腹瀉、稍微吃點東西就腹瀉不止的脾胃虛弱腹瀉,以及急性腸胃炎恢復期,如腹痛腹瀉減輕,但腸道仍較敏感。便秘型腸胃問題、腹部劇烈疼痛、壓痛明顯則不適用,尤其高燒、血便、劇烈腹痛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Read More

安靜能繫望 氣爆後心理創傷 5字訣助緩解焦慮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台中新光三越百貨驚傳氣爆事故,導致多人傷亡。從事發當下、後續追蹤報導等災難資訊,除了傷者、傷亡者家屬、參與救援的消防人員及醫護;就連觀看氣爆意外畫面的民眾,都可能出現不安、失眠、作惡夢、焦慮等心理創傷反應。對此,心理師提出「安、靜、能、繫、望」5字訣,幫助緩解焦慮。 衛福部南投醫院心理師張瑋哲表示,親身經歷過或目睹過事故的民眾,可能會陷入過去相似的不好回憶中,進而產生情緒壓力,例如可能擔憂再次發生其他公安意外、認為出門不安全、整日處在緊繃狀態,整日焦慮不安。 張瑋哲鼓勵民眾善用災難心理學的「安、靜、能、繫、望」5字訣,面對不安的心情:維持身心安全,避免出入風險環境、減少接觸令人不安的報導與影片;保持內心平靜、穩定,常見的伸展、喝熱飲、或習慣的舒壓、放鬆活動;建立自我效能,平常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工作、家庭照常過,找回生活主控感;與同事、親友聯繫,感受彼此互相支持、身邊有人照應,但暫且不宜反覆詳細的再討論新聞報導或相關事件細節,減少促發更多不安;關注正面消息、提升希望感受,體會災難中人間溫情、復原工程進展、越來越好。 心理師認為,在災難事件中先將自己安定下來,陪著周邊的親友同事也練習平復情緒。若仍持續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且進一步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可尋求專業管道協助,接受心理諮商。

Read More

枇杷膏有兩種 食品藥品大不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對於部分商品不了解屬於食品還是藥品。藥師指出,以枇杷膏來說,包裝註明「營養標示」的枇杷膏屬於「食品」:若想達到鎮咳祛痰效果,得選擇中藥材川貝等原料,且標示「衛署成製字」的藥品級枇杷膏。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近期接獲許多民眾詢問,在藥局及超商購買的枇杷膏,明明外觀一樣,效果卻不同。關鍵在於成分差異,凡具有治療疾病、緩解症狀效果的產品,例如止痛藥、感冒藥、止咳化痰藥及腸胃藥等都屬於「藥品」,包裝上應標示「衛部藥製字」或「衛部藥輸字」。 至於以營養補充或日常保健為目的的產品,如維生素C發泡錠、魚油軟膠囊、膠原蛋白粉、葡萄糖胺關節保健食品、葉黃素眼睛保健膠囊、益生菌粉末等屬於「食品」,包裝上會標示「營養標示」,但不得宣稱具醫療療效。 就枇杷膏來說,黃金舜表示,標示「營養標示」的枇杷膏屬於「食品」,主要成分為枇杷葉、金銀花、橄欖葉等,僅作為潤喉或日常保健使用,無法治療咳嗽。 標示「衛署成製字」的枇杷膏則為「藥品」,有鎮咳、祛痰成分,如中藥材川貝等,具有緩解咳嗽的效果。若要止咳化痰,則要選擇「藥品」級的枇杷膏。 黃金舜指出,民眾在購買藥品時,應了解成藥、指示藥與處方藥的區別,以確保安全使用。「成藥」如綠油精、萬金油、川貝枇杷膏等,可自行購買與使用,但仍須按照標示說明正確服用。 至於「指示藥」則須由藥師或醫師指導使用,如止痛藥、抗組織胺類止鼻水藥、特定劑量的布洛芬止痛藥、感冒糖漿、鼻噴劑、制酸劑、止瀉藥等,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副作用。 「處方藥」如口服抗生素、降血壓藥、糖尿病藥、部分強效止痛藥等,黃金舜提醒,此類藥品則須經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並由藥師調劑及衛教,不能隨意購買。

Read More

<醫師專欄>膝蓋內側疼痛常見原因─皺襞症候群

■林敬為 「醫師,我膝蓋內側自從上週末去郊區健行後,就一直有疼痛不舒服的感覺,請問是什麼原因?」是許多年輕病患到骨科門診求診的問題。膝蓋痛並不是老年人特有的狀況,在年輕人身上也一樣常見。 一般來說,如果有膝蓋疼痛的情況,必須先釐清是不是受傷之後才引起。所謂的受傷,指的是有個明確的受傷機轉,常見的包括車禍、跌倒、運動時的扭傷或撞擊等;如果有受傷機轉時,就比較容易造成膝蓋結構性的損傷,例如骨折脫臼、韌帶受傷斷裂、半月板軟骨破裂等情形。如果沒有明顯的受傷機轉,就需要考慮膝蓋過度使用或訓練造成周邊肌肉或肌腱發炎;或是在台灣很常見因為飲食造成在膝關節的痛風發作。 如果疼痛發生在膝蓋內側,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皺襞症候群」。所謂的「皺襞」,是膝關節內一個正常的絨毛膜增生,也存在於大多數人的膝關節中;大多數的皺襞位於膝蓋的膝蓋骨及大腿股骨的內側面位置,正因為是正常的絨毛膜增生,在大部分的人身上並不會產生任何的不適感。 而在少數的情況下,例如運動量的突然增加、運動項目或習慣的改變,會造成皺襞有發炎增厚的狀況。因為皺襞的位置靠近膝蓋骨及大腿股骨的內側;一但發炎增厚,膝蓋在彎曲的時候,就容易造成皺襞摩擦膝蓋骨及大腿內側股骨的表面造成疼痛。嚴重時,甚至可以引起膝蓋反覆積水的情形。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流感續燒 公費抗病毒藥延長至3/15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流感疫情持續延燒,疾管署14日宣布,公費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延長到3月15日,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須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目前仍有約200萬份儲備量。 為防範流感季肆虐,疾管署在去年12月15日起至今年2月28日期間,擴大增列「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條件,為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 不過,至今流感疫情仍持續處於高點,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流感重症通報數高於前4個流感季,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更是近10年最高,考量近期有元宵燈節活動、學校開學及氣溫下降等因素,預估流感疫情將延續至今年3月,因此,疾管署決定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措施。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國內常態性儲備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約為總人口的10至12%、相當約200萬人份,近期平均1週用掉3、4萬人份,「確實比較多」,但在3月15日到期後是否會再延長,得視疫情發展再來評估,畢竟抗病毒藥物也是抗生素一種,過度使用不是好事。 疾管署表示,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的適用期限至今年3月15日止,醫師如遇有就醫之類流感病人,應加強詢問病患相關疾病史(如重大傷病或慢性病等),並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倘經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須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把握用藥時機,維護民眾健康。

Read More

認清這些特徵 遠離恐怖情人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當感情因衝突等因素產生摩擦,甚至走向分手,通常被視為正常的過程,但部分人無法接受關係結束,進而採取極端行為,變成所謂的「恐怖情人」。醫師指出,受害者的影響不僅止於身體傷害,更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若遇到類似困境應勇敢尋求協助,不論是心理專業或法律單位,皆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途徑。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許元彰表示,恐怖情人通常具有某些特徵,包括情緒起伏大、占有慾與控制慾強烈,並試圖隔離伴侶社交圈,他們往往缺乏理性溝通能力,傾向以怪罪、指責或暴力來維繫關係,這可能與個人成長背景及心理特質有關。 舉例來說,部分恐怖情人因自卑而害怕被忽略,透過「控制」與「獨占」尋求安全感;另一部分則可能因過度自戀,無法接受伴侶不再以自己為中心,進而產生強烈報復心理。此外,少數個案因精神疾病導致情緒失控,進而出現極端行為。 許元彰說,恐怖情人對受害者的影響不僅止於身體傷害,更可能造成嚴重心理創傷,許多受害者因長期處於恐懼與壓迫,逐漸喪失對人際互動的信任感,甚至無法建立新的交友關係。戀愛中的雙方應定期檢視自身在感情中的心理狀態,評估這段關係是否正向且健康,並保持理性,避免過度遷就或認同伴侶的不理性行為,以免助長更嚴重的後果。 目前醫學界尚無針對「恐怖情人」提出專門的疾病分類,但這已成為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許元彰強調,許多受害者因害怕家人擔憂或擔心遭受報復,選擇隱忍不報,反而讓問題更加惡化,他鼓勵遇到類似困境的受害者應勇敢尋求協助,不論是心理專業或法律單位,皆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途徑,唯有積極應對,才能真正擺脫恐怖情人的陰影,迎向健康平穩的生活。

Read More

健康食品法修正膝關節保健名稱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市面上營養補給產品五花八門,健康食品取得「小綠人」標章才可宣稱功效。衛福部2度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將「促進鐵吸收」、「關節保健」等文字,修正為「輔助調節血鐵」、「膝關節保健」。 食藥署過去僅開放13項健康食品功效宣稱,2020年預告增加到14項,新增關節保健功效;14項包含骨質保健、調節血脂、調整胃腸功能改善、免疫調節、牙齒保健、護肝、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抗疲勞、促進鐵可利用率、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及關節保健功效等。 食藥署日前第2次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將「促進鐵吸收」、「關節保健」等文字,修正為「輔助調節血鐵」、「膝關節保健」。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蕭惠文14日說明,根據法令規定,相關保健功效項目必須由中央公告訂定,食藥署在2020年就曾第1次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此次第2次預告主要配合保健功效評估方法修定,修改前述2個保健功效名稱。 蕭惠文說,預告期為60天,以蒐集外界相關意見,預計新制最快今年上半年上路。食藥署將針對業者配合修改產品包裝等,給予緩衝期,但會要求業者盡快提出變更申請。 她指出,未來新制上路,若業者沒有取得食藥署相關認證便宣稱相關保健食品功效,將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萬以下罰金。

Read More

陣發性心顫 電場脈衝消融術改善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你是否曾感覺心臟不規則地「砰砰亂跳」,這可能不是心動的感覺,而是心房顫動的警訊;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主要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呼吸急促及頭暈等。 56歲林先生平日常感覺心臟不規則跳動,每次發作從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且頻率與不適感逐漸增加,經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顫動,經轉診至高醫後,心律不整團隊建議他接受電場脈衝消融術,手術進行順利恢復快速,為高醫第1位接受電場脈衝消融術的病人;術後林先生表示,生活中已不再感覺心悸或心跳不規則,精神與生活品質都得到明顯地提升。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據國內研究,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為1.2%,且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步提高,65歲以上約達2.3%,80歲以上更高達10%。然而,心房顫動不是只發生於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受到影響。最令人擔憂的是,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的風險,死亡機率也會提高,對病人及家庭都是沉重的負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