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一夜盛放.一夜收合

詩/葉莎 攝影/陳永鑑 是日光還是月光 藍,無盡的藍 這水塘正在索求安靜 堤岸長臥,石頭坐好 夢境已經拉開 一夜來一夜去 一葉盛放,一葉收合 無意崢嶸 荷將左腳抬起 右腳後退一步又悄悄放下 意念在暗中進行 風和漣漪透露少許 我坐在岸上索求安靜 天空亮翅,水面藍得可以 一葉去一葉來 一夜收合,一夜盛放

Read More

〈中華副刊〉 珍惜‧擁有 一起去看長頸鹿

文/圖 林少雯 一起去看長頸鹿圖-150931.jpg 回花蓮老家,尋找遠去的記憶。二層樓的小洋房裡,每一寸的牆壁和地面,都走過幾十年的光陰。 翻找著媽媽留下來的老照片,兄弟姊妹們以及各家的下一代,甚至第三代的影像,在相片上一一呈現。在黑白及彩色相紙上,與自己年輕的容顏和歲月重逢。多少孩提時光,青春年華,隨時間遠颺,只留下一張張相片,記錄著往昔。 翻到幾張,已經毫無記憶的相片,那是我少女時代,小我一輪的小弟岳瑩到台北找我,一個十歲大的小孩,是獨自乘坐金馬號客運,走蘇花公路來的嗎?已記不得! 那幾張黑白相片,是我們姊弟倆坐在草地上和站在矮牆邊拍的。我綁著兩條辮子,穿著連身無袖小洋裝,那是當時流行的迷你裙,都忘了自己還穿過迷你裙,好久遠的時代啊!我肩上側背著一個白色小皮包,腳踩白色涼鞋,看去還挺時髦的。幾張相片中,只有一張很明確的是在當年的圓山動物園與長頸鹿的合影,立刻喚醒我的記憶,讓時光倒退了幾十年。 小弟那時念小學三年級,我帶他去動物園玩。這事,讓我想起更久遠的時光,是我小學三年級時,也獨自到台北來找外婆和舅舅,小舅當時念台大物理系,他帶我去動物園玩,我們在長頸鹿的圍欄邊合影。 去動物園玩,尤其看到只有書本裡才有的長頸鹿,還能與長頸鹿合影,是當年的孩子感到最興奮最開心的事。看到老虎、獅子和大象當然也覺得驚奇和大開眼界,但只有跟長頸鹿才能如此接近的合拍照片,讓時光定格在那一刻,成為永久的回憶。 幾十年時光被歲月帶走,在成長路上,我們姊弟都很自然走上文和藝的方向,我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寫作和投稿,至今出版了七十多本書,仍然寫作不輟;小弟則酷愛書法,勤加磨練,在書藝上累積著能量並自成一家,成為了知名的書法家,還發明了「新九宮格」,影響著新一代的學子和愛好書法的人。 一起去看長頸鹿,成了我和小弟共同的記憶,也是許許多多人親子之間的共同記憶。從童年、青少年到成年,甚至老年時陪孫輩去看長頸鹿,這一代代傳承的親子互動,雕鏤著時光,也刻劃著永難忘懷的珍貴親情。

Read More

〈中華副刊〉松鶴遐齡

文/圖 若莘  很久以前就想學畫松鶴,忒喜其長青遐齡的吉祥寓意。 不過松樹尋常可見,倒是入畫的是祥瑞鳥之一,又有仙鳥之稱的丹頂鶴,我從腦海中一再搜尋記憶,似乎未曾相識過,可我能找到的鶴也就是鳳凰谷鳥園,一群睡眠時縮一條腿單腳佇立,頭頸掩入羽翅休憩中不待見客人的紅鶴,只好求助於網路上的生態影片介紹! 哇,映入眼簾的影片是群鶴在雪地裡翩翩起舞,時而展翅迴旋跳躍,時而斂翅交頸溫存,偶或伸長脖子踏步嘶鳴,偶或迂迴嬉戲追逐,忽戲於前,忽趨於后,活脫脫的肢體語言,像是一群跳著芭蕾舞的舞者那般優雅!我即從影片中截取一雙昂首鶴鳴圖,先初步素描精準地抓拿好丹頂鶴的外型,以待來日與松樹搭配構圖。只是山水畫屬於遠景視野,松針較為短促,而花鳥畫採近景聚焦,松針得拉長,需得一定的筆力功夫。所幸農曆年假期間練就了懸腕書寫毛筆字的能力,此舉非但讓我遊刃於書寫,也意外發現拉松針時隨心所欲,無形中倒是增進了繪畫技巧。 說來我挺懷念高中時期學山水畫的歲月,早已熟稔老松幹如虯龍般盤旋的姿態,松林稍微加以暈染總有山中閒居的寧靜致遠之感,加以此時作畫適值酷暑,著時降溫涼快了不少。對於此作,我試圖營造視野開闊,有松濤呼呼地在耳畔迴響,又有陣陣鶴鳴悠悠地迴盪於空谷中的天之涯水之濱,恰如《詩經》所寫:「鶴鳴于九皋,聲聞於野。」表達了丹頂鶴在沼澤水濱鳴叫,聲音傳達到很遠很遠的曠野荒原;接著,指導老師認為我有畫山水的能力,建議再添個瀑布吧!於是那嘩啦作響懸掛於遠山的飛瀑,形成背景圖亦屬背景樂,好一幅「天外飛泉掛,幽居遠世譁」的世外桃花源呀! 從構圖到練習,來來回回吸收著丹頂鶴生態課知識,過程中亦結合山水與花鳥的繪畫技巧,以及毛筆書寫的線條能力,即便耗費個把月始勉強完成「松鶴遐齡」圖,心靈上美的饗宴是富足的,得幸能有詩情畫意的勝境在前,我這個閒者成為本無常主的江山風月之主人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天命

在你龍崎田野調查一個年頭後,累積有應公廟數已達82間,遠遠超越七股區54間、北門區57間和左鎮區的60間。而老同學L的厲祠田調名單也沒有再增加,你以為龍崎區的有應公廟,除了「傳說祠廟」外,應無遺珠,你有「成功了一件事」的雀躍。 在荒野,天使之翼划過天空 文/許献平 圖/李雲楓 這天,L因你為某祠廟還尋不著可訪談的耆老而苦惱時,約你在龍崎文衡殿「萬良仙宮」前的桃花心木林碰面,看到他精神飽滿,你放下一顆懸念的心。他興高采烈地告訴你說:「我帶你去見一位八十多歲的耆老。」 車子沿「182」縣道往東行駛,經過「龍崎派出所」後的「南165」鄉道路口右轉,就看到聳立在路腳的一棟二層洋樓,一對老夫婦已在騎樓等候。 耆老叫黃萬財(1938年生),是L的堂姑丈,已經86歲;他的老伴叫林金(1944年生),是L的堂姑,也有80歲了。你叫他阿伯,叫她阿姆;阿伯接受你的訪談,阿姆也在旁補充細節。原來,阿伯夫婦青壯年時,龍崎竹材細工業正是興盛期,竹筷子工廠林立,他們受僱砍竹維生,踏遍了龍崎區境內的竹林、溪谷,對於散落在深山林內、溪谷溝壑的有應公廟,瞭如指掌。 阿伯提到某祠廟時,「遺珠!」你內心欣喜;當阿伯再提起另一祠廟時,「遺珠!」你內心慘叫。當遺珠一間間從阿伯口中說出,你如坐針毯,你汗流浹背,你以為的「成功了一件事」,原來還沒看到車尾燈。 於是,阿伯拄著拐杖,逐間帶你去探查他記憶地圖標定而你可能沒田調過的祠廟。這些祠廟率皆僻遠沒人煙,甚至無法行車,於是他拄著拐杖,在山間小徑緩慢移動,你揹著背包亦步亦趨。看著他彳亍背影,踽踽步履,你有深深的感動,而更多的是內心的不忍。山間小徑上的有應公廟,短則徒步50、80公尺可抵達,長則要走100、200公尺,但也曾有過超過500公尺的。 那是初來龍崎田調時,便已做過的一間有應公廟;但我從阿伯描述中,腦海轉過兩圈,卻無此有應公廟的印象。這間有應公廟所在處,在阿伯記憶網絡裡,是位於一條無法開車抵達的小山徑盡頭,所以阿伯要你把車泊在山徑入口,兩人徒步前往。阿伯走走停停,步履艱難,辛苦跋涉;你責備自己的自私,中途要阿伯回頭,阿伯不依,堅持走下去。等到你們汗流浹背踅過彎角,望見路尾矗立在斜坡上的小祠時,「啊!」你慘叫一聲,「這間我來過!」如五雷轟頂,你自責得差點昏倒。 你眼拙,沿途竟沒認出這條曾經來過,而且來過兩次的產業道路。第一次,因雨後有段沒鋪柏油的路段狹窄滑溜,不適合開車,L騎機車載你繞道而行;另一次是自行開車來補照片。你自責自己的眼拙,就這樣讓一位耄耋耆老拄著拐杖揮汗走500餘公尺的冤枉路。 回到車上,阿伯喝一口水,便逸趣昂揚的說起當年夫婦受僱砍竹子,又如何把竹子搬運出去;小祠低矮簡陋,路過都要禱拜以防作祟;地主某某,鄰居有哪些人等等。看著阿伯意氣煥發,你減輕內心不少愧疚,你發現,阿伯從陪你在田調中回憶,他與老伴砍竹打拚的青壯年歲月,並獲得了生命價值;而你,看著一位八旬老者,歡欣愉悅地帶你去田調,好像田調也是他的責任與義務。由此你感受了信仰的熱忱,獲得了支持的正能量,讓冗長田調之路,可以繼續走下去! 阿伯人脈廣闊,人緣極佳,走到哪,都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可以跟人聊起哪個長輩,哪樁鄉情。這也給我田調帶來許多方便,調查哪間有應公廟,應該拜訪哪個耆老,你不必要求,他便會主動聯絡後,就帶你過去採訪。 阿伯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對鄉土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鄉里掌故瞭如指掌。他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懂得一些漢字,擔心這些掌故史料消失不見,便用他懂得的漢字,一筆一筆記錄下來,希望傳承下去。阿伯沒有出版概念,他把寫成的鄉野拾遺影印出來,分送給有緣人。他曾影印自家祖厝彩色照片400幀(A式大小),在清明節發給前來祭祖的黃姓子孫,期使家族不忘祖庭。每次見面,你也會收到幾張他的影印資料,有些當地的鄉土資料,對你撰寫有應公廟,還幫上了一些忙。 也許L曾跟他提起,你的有應公廟田調是沒有任何經費挹注,結集出版也是自費,完全出於個人興趣的。他曾幾次很嚴肅地勉勵你:「你是帶有天命的。」這是有人第一次跟你說,你田調有應公廟是一種「天命」。 天命,應天之命,與生俱來的責任。 阿伯說:「你是帶有天命的。」讓你想起,曾獲百萬小說獎的你的師專同窗大作家詹明儒,給你取了一個「神鬼行者」的外號。他說你跑宮廟撰宮廟志,做有應公廟田調,出版有應公廟採訪錄,是因果關係;前世受神靈的幫助或庇佑,這世人是要來償還的。還神恩,也許就是阿伯所說的,是你的天命吧! 而阿伯、L,還有所有接受你訪談,幫助你,協助你完成《臺南市龍崎區有應公廟採訪錄》的所有鄉親耆老,全都是你的貴人。感謝天地神靈,也感謝他們。 「神恩難還。」詹明儒如是說。是的,但「人情也難償啊!」你如此認為。那麼,就謹以區區此書,獻給大家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因果獨奏 離婚典禮

玫瑰羅曼史 文/葉雨南 圖/胡采炘 兩顆保麗龍材質的大圓球,中間滲透黏過情書信封的接著劑,頭上左半邊臉便宜廣告顏料塗黑色、右半邊臉昂貴的墨汁塗紅,小眼睛部分是曾經為彼此掉落的桑葉點綴的,這大圓球身軀印著條碼形狀的放逐,這樣的保麗龍雪人放在典禮會場,從典禮前一日清晨五點就先讓典啞小姐布置。 離婚典禮有三個遵守須知。 1.來參加的賓客不能喝酒,只能喝汽水 2.來參加的賓客要包紫色的袋子,通稱「紫包」且只能包一千一百一十一元 3.致詞的嘉賓,致詞結束都要說,擁有黃昏 「就要美好離別」專為舉辦離婚典禮建造的六十坪房舍,已在大悲徙這鎮上有二十年歷史,每天都會有至少三對以上曾是愛人如今是幻影的男男女女在這舉行離婚典禮。創辦人「潤別」是每一場離婚典禮主持人,他今年三十五歲,單身,清晨四點半就在房舍門外,練習踢毽子,再過五個小時就是他這輩子最好的朋友陳跌望的離婚典禮,他現在踢的毽子,是陳跌望的前妻艾爭,從大悲徙每個星期一中午跳爪市場買的。 「離婚了,念頭超過肩膀了。」 「什麼樣的念頭?」 「背負和容忍,或許自由在渡船頭等我」 「跌望,你不是在結婚典禮承諾過艾爭要和她白頭偕老、終身廝守?」 「潤別!你明明就是專門幫人辦離婚典禮的負責人,還需要提什麼白頭偕老、什麼終身廝守這老梗?你知道嗎?梗會枯萎,良善會變質,十五多年婚姻結束後,我才知道承諾誓言甚至是彷彿大型幸福保證書的結婚典禮,都灰滅般不重要。愛情不是三個小時裝飾出來的跑馬燈,相處夠久習慣彼此,能像弦月勾住鏡子裡的汙漬,這樣的相處才是婚姻的肖像、婚姻的蒸氣。結婚典禮,以嚴肅神情且請兩桌來舉行就好,離婚,最需要擴大舉行典禮,你比我清楚吧?」 「其實我到現在都是反對相愛的人離婚,但典啞在十年前曾告訴我一件她經歷過的事情,我才繼續經營這個專門舉辦離婚典禮的房舍。」 「典啞?是暗戀過你,然後每天早上準備三明治給你吃的那個長髮女生?」 「對!她現在是我的助理,我當然知道她暗戀我,也和她說過,愛是連占卜都無法預測的池塘,雖她一直不相信,但她常看到在就要美好離別房舍走出來的男女,典禮結束後仍發自內心擁抱,和彼此說,夢裡自由見,她就放棄對我的追求了,而且還改成來應徵我的助理。」 「阿別,你心臟不偏了呢!」 「欸!心臟不偏是不好的!」 「艾爭,她有說過離婚理由?」 「離婚理由根本不重要。」 「艾爭,以前小時候曾經住在房舍附近。」 「我每天早上踢毽子的時候,都會看到天空中有一顆小碎石往這邊丟過來。」 「你看!結髮十五年了,我連這都不知道,所以你覺得承諾或誓言是不是像黏土?容易變形?」 「這她小時候事情,你怎麼可能知道。」 「也是啦!畢竟我們年紀都比她年長許多,感覺她也不會想把內心話說給我這只在空地說相聲且常常宿醉在外,彷彿一團霧的人。」 「這些全部都不是理由。」 「為什麼?難道你要說理由是那最俗套的單純不愛了、不想為彼此負責任了?」 「不可能!你和艾爭,無論誰先提出離婚,我都不會過問,但理由一定是被自我的最初遠離了。」 「被自我的最初遠離?」 「你知道嗎?婚姻不是兩人事情,也不是兩家庭事情,婚姻只是一張招喚愛情的板凳椅,這板凳是溫暖的,容得下各種情緒,是比自由還更堅固的,但這板凳椅上的人,會有各種考驗。」 「板凳?說到板凳,艾爭的嫁妝是她母親自己手工製作,然後在大悲徙鑲金為她打造的一張板凳呢!」 「阿別,我不覺得婚姻是板凳。但我還是很感嘆,相愛和相處,好像在欣賞魔術表演時,永遠不知道你會看到是未來還是看到現在。」 「昨天的離婚典禮啊!有一對只結婚一個月的男女在婚禮結束時,他們帶了一隻鶴、一輛列車模型送給我呢!因為男方以前是開火車的,女方跟男方結下緣分也是因為火車。」 「但最後他們依然脫軌了。」 「不是的!是他們重新各自開闢一個新的月台、新的列車。」 「有人帶酒進場,潤別,要不要給一束捧花。」典啞家曾是酒廠,因此他對酒的敏感度比潤別高。帶酒的人,眼睛是看不到前方的,他騎著一匹馬,幫他牽著馬的人是他的前妻,那人一邊搜尋方向、一邊喝著酒,這酒不烈,遠到房舍外小小亭子都聞得到這人酒氣,他是艾爭的哥哥,艾在醉。 艾在醉,兩年前離過一次婚,當初舉行結婚典禮時,連大悲徙的鎮長都請來致詞,而且這老鎮長還特地請他種榴槤的父親,挑選一顆味道最不一樣的榴槤,把這顆榴槤送給艾在醉:「這榴槤,有葡萄的味道喔!傳說!應該是我父親聽到的傳說,五百年前有隻長不出羽毛的孔雀,突然在夜晚沙灘找到一顆大石頭,那隻孔雀跳在石頭上,羽毛也瞬間都冒了出來,石頭的顏色就變了,隔天,連續一個禮拜那個地區的果樹都開得非常茂密,後來那隻孔雀在葡萄樹前面死去。世人才把這顆榴槤命名為「葡萄璉」。送你們這顆榴槤,祝福你們未來會留在彼此的世界裡,一邊記得榴槤的味道,一邊相互扶持的老去。 陳跌望和艾爭的離婚典禮準備要開始舉辦了,這場離婚典禮席開一百桌,現場準備一千瓶葡萄口味汽水,潤別還幫他請來大悲徙鎮最有名的魔術師「惠膚演」,因為他三歲就認識陳跌望,這場離婚典禮,只收一半費用,惠膚演的表演費,也是潤別自己開高價錢才有辦法請到他來表演的,因為在大悲徙鎮,只要有人請惠膚演表演魔術,他一律都拒絕,他沒有聘請經紀人,但傳話或是接洽表演活動,也不會自己去洽談,每次在洽談表演時都是採取用魔術形式在進行洽談,當然常會有合作單位有些無奈,因為他有時會用傳統猜撲克牌魔術,如果猜到他手裡的撲克牌是哪張,他才會願意接下這次魔術表演,有時候甚至會用自己花了十年發明的「不思考」魔術,這魔術是拿兩顆有斑點的雞蛋,問對方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然後從口袋拿一把啤酒圖案的小扇子,這扇子其中有一面是透明,他會用透明這一面扇子去敲碎其中一顆蛋,被敲碎的其中一顆蛋就會馬上生長出小雞,他要請對方猜小雞在哪一顆蛋裡,但每一次對方都沒有猜到小雞在哪一顆蛋裡。 典啞和她妹妹典現實,先在門口凹字型桌上負責收參加離婚典禮來賓的紫包,典現實不知道為何離婚典禮要有紫包,她臉上滿是不解的問典啞:「結婚典禮要包紅包是喜慶還有涵蓋著人情因素,離婚典禮還需要包錢?而且什麼叫紫包?這又不是喜劇一場。都離婚了,一塊錢都不需要包吧?」典啞聽到立刻大笑:「其實我剛開始也不知道潤別為什麼要規定包紫包,但後來潤別說,人的手有時候還是要懂得放得下,紫是一種綻放、也是一種銘記和祝福,而且每次來賓進行前,他一定都匆忙跑去房舍旁邊踢個兩下毽子,妳知道為什麼他要這樣嗎?」典現實:「為什麼要踢毽子?緊張?」典啞堅定說:「因為其實他根本不喜歡參加任何一場離婚典禮,他踢毽子是因為,以前我準備要離婚時,我的先生送我一個破爛的毽子,然後我一氣之下把這毽子踢進大馬路,剛好是尖峰時段,有輛車子因那毽子而發生交通事故。我把這事情告訴潤別後,他大聲罵我說,妳真的不典雅,不能因為一氣之下就情緒失控如婚姻裡的冒險過程,妳要買一個毽子給我,當然這刑責妳要負責,但妳買給我這毽子之後,我會每天在妳上班前半小時,示範什麼叫做踢毽子。」 潤別主持離婚典禮千場,唯獨陳跌望這場主持時說不出任何話,五分鐘後,聽見汽水裡的開瓶聲才勉強說:「跌望,明天就要離別房舍要結束經營了,祝福你和艾爭,能享受今天的自由和氣氛,更希望你們以後無論碰到任何困難,都要擁有黃昏。」 「艾爭嗎?」敲門的人是艾在醉:「你有看剛剛的新聞快報嗎?」艾爭一臉迷糊:「你又喝醉了?新聞快報怎麼了?」艾在醉的眼眶突然滴出淚滴激動地說:「剛剛的新聞快報字幕說:「大悲徙鎮裡的就要離別房舍,倒塌了,有一名傷者。」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日野味

生生不息Ⅱ 文/張元麗 圖/葉繁榮 春天的氣息中彌漫著野菜的鮮香,每年三、四月份,野菜就開始在田野間嶄露頭角。這個時節的野菜格外鮮嫩,讓人垂涎欲滴。我們趁著春日野味正盛,帶上小鐮刀,將這份鮮嫩的春天一口口吃進肚子裡,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如果要問最具春天代表性的食物是什麼,那麼折耳根無疑是最受歡迎的選擇。折耳根,別名豬鼻孔,魚腥草,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在我們農村老家有一句俗語:「常吃折耳根,百病不纏身」,因此每逢春天,許多人都會背著小背簍,拿著小鐮刀,沿著田埂四處尋找折耳根的蹤跡。找到折耳根後,只需靠近根部輕輕向上提起,就能看到長得白白胖胖、嫩得能掐出水的折耳根。折耳根的烹飪方式非常簡單,四川人家家戶戶多採用涼拌。在洗乾淨的折耳根中加入適量的辣椒油、蒜蓉、香菜等具有芳香性氣味的調味料,然後攪拌均勻,即使沒有烹飪基礎的人,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搖身一變,成為美食家。折耳根口感嘎崩脆,讓人回味無窮,一口咬下去,清脆可口,芳香四溢,彷彿把春天的生機和鮮美都融入了口中。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折耳根,那麼不妨在春天去尋找一下,讓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鮮美成為你餐桌上的佳餚,感受春天的氣息和折耳根的美味吧! 春天的蕨菜,野得張揚。被稱為「山菜之王」的蕨菜,在元代惟則的筆下顯得格外誘人,「半簷落日曬寒衣,一缽香羹野蕨肥,」在疲憊之時,一碗鮮美的蕨菜湯羹足以溫暖肺腑,暢快淋漓。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在春雨中尋找蕨菜。後山的蕨菜彷彿在比賽中一般,爭先恐後地冒出頭來。看那一棵棵嫩綠的莖葉,猶如一個個捲髮的小姑娘,為山野增添了生機。採摘蕨菜時,要挑選幼芽,再配上自家醃制的香腸一起翻炒。這樣,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蕨菜香腸就大功告成了。吃在嘴裡,蕨菜的鮮香與香腸的醇香交織在一起,口感脆爽,讓人頓時胃口大開。難怪詩人陸遊也忍不住讚歎,「蕨芽珍嫩壓春蔬,日日思歸飽蕨薇」。春天的蕨菜,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春天的符號,也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美味佳餚。 老家有一片竹林,其中隱藏著令人難忘的美味——雨後春筍。每當春天的腳步臨近,那片竹林就會悄然煥發生機,喚醒人們的味蕾。春筍,作為春天野菜的優秀代表,不甘落後地破土而出,向世人展示著春天的生機與詩意。對於愛吃春筍的人來說,這是一年裡最不容錯過的美味。我記得小時候,常常跟在父親身後,穿梭在竹林間,尋找那尖尖的筍頭昂揚向上的身影。春筍的做法多種多樣,有我鍾愛的油燜春筍和鮮筍燉排骨,但我最愛的還是那道春筍炒肉絲。熱鍋涼油,爆炒蒜片,隨後加入春筍絲,煸炒至斷生後盛起備用。再倒進肉絲,煸炒至微焦,加入春筍和各種調味料,燜至收汁即可起鍋。這樣一道色香味形俱全的春筍炒肉絲就大功告成了。嘗一口鮮嫩的竹筍,嚼在嘴裡潤滑爽口,嫩滑的肉絲則釋放出誘人的美味,試問誰能抵擋這春筍的鮮味之王的誘惑呢? 當然,春天的到來不僅有竹筍的萌發,還有蒲公英、薺菜、香椿等純天然的美味珍饈。這些普通的時令美食,在農家人的手中變得格外誘人。咀嚼著這些野菜,彷彿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家的味道交織在一起,詩意般流淌在心間。

Read More

〈中華副刊〉祖母之死 ──寫給名喚母親的女子(上)

文/張紫蘭 圖/李昕 一 我夢見我們一起去搭火車,是那種面對面促膝而坐的舊式火車,兩人歡天喜地像姊妹,時代背景想是十幾年前那種淡彩的並不富足的台灣。嬉鬧著下車,才記起東西忘了,兩人復匆匆上車,共同搶救一個包袱。 二 我的形體努力站起但是我的靈魂拒絕究竟一個遺失母體的生命他要如何穿衣戴帽穿梭過空洞的人群甚至頷首微笑彷若一位自信滿滿的人類他要如何持續忠貞他的傳統而命定今生今世永恆失落母親的寬容與撫慰那麼信心是偉大的傳統是偉大的而我恐懼我的靈魂她即將浪跡天涯以風的笑痕為導航唱著瘦弱而沒有養分的牧歌睏睡在自然的重重冷漠之中每當同樣一個夢連續三年夢中我的形體努力站起。 三 今年春天,我提著內有妳的照片的行李搬往中部,家裡的人都對我十分和氣,我經常坐在白天偌大無人的客廳寫字看書。很久不見妳了,妳還經常微笑地細語輕聲嗎?鄉下家庭廳堂之中供奉一幅神的繪像,豐腴白皙溫和含笑莊嚴端雅,完全是絕善極美女子形體。我每每眼睛累,抬頭便見這幅神的繪像,我有驚喜,那神情態度頗像妳,不就是傳統中國那些勇於面對命運疾苦、而人格善良完美女子的寫實嗎?其實也可以說,那真真是幅人間女子的繪像,可能是最早畫家倣傚心目中人間女子所繪成的,因為我曾看見那種內蘊和外表的女子。或許由於這樣,使我如今對宗教的涵義與信仰裡的某種潛意識,比以前更加尊重。 四 妳一定可以想像我的失敗於是護衛我走過許多色調柔和的早晨送我一盒甜蜜的巧克力生日蛋糕我說我願意是妳生命的延續妳卻不再想成為我誓將日夜懷想的前世是否由於肉體的奮鬥永遠悲劇而我的浪漫不過隱約吐露年輕的荒謬無知那麼生命的真實是什麼當肉體死亡後精神是否依然存在所以我返回幼年今生今世沿途問過來而妳焦急忙碌翻找永恆的那些答案給我甚至用妳的死亡來完成我的成長。 五 我出生時黑黑醜醜,大家庭多如此嘆息。女孩子不美總是遺憾,尤其事事講求精緻比較的家庭。也許這樣,就取了個既有花朵又有顏色的名字,希望有所彌補。 六 兩道平行線的航程中妳肉體的衰頹與我無眠的挫敗一齊無休止地指向遙遙天際但是死亡在眉睫在髮梢在唇角從此落葉生根整個秋天我屢屢穿戴憂懼顏色的衣帽那時的我自以為什麼都懂其實只是曾經經過生病與苦痛卻完全不了解死亡的真正面貌。 七 我小時候考試或參加比賽常常得第二名,而妳說第二名也是好的,因為上頭還有一位第一名,小孩子容易懂得謙虛的道理。第二名是好的,如果妳心裡實在不服輸,那也容易了解比賽的涵義原是短暫的,那只是一種形式,即使換妳爭了第一名也是剎那的。每一人活著都有他獨立存在的意義,無需「比較」即可認定的。 八 我無法在這個情節或故事我無法獨立處理一個死亡事件我想我是軟弱的而我的智慧也是現在把筆墨把歷練故作光榮地舉起來用極限繪一個圈圈把自己團團圍住我的名字叫做人類我的智慧無法挽救妳。 九 我的個性和老人較合得來,所以妳許多朋友我都相識。那時候妳身體健康,妳與妳的老朋友們經常在我們家練習土風舞或嗑瓜子聊天。其實我並不是事事乖順的那種孩子,但對於妳們口中嘮嘮叨叨日日反覆的人生故事卻異常著迷、百聽不厭,同樣的故事隔天重覆敘述;而我也理解無論精彩或貧乏,那都是妳們今生最在乎的故事,於是妳們以為我十分乖巧,倍加疼愛。老年往往是人的智慧發揮最極致也最圓融的時期。因為透徹天理世事所以值得敬仰;因為衰老而內蘊,所以容易被忽略。 十 每個夜晚乍然驚醒我伸手探觸母親的鼻息還是溫熱的脈動的方才抱著微笑安心睡熟母親居住的這個房裡經常飄飛古典的胭脂清香整櫃衣飾獨具風格地垂掛窗下站立一株紫色花瓣的蘭草每樣家具都潔淨寫著一個女人的性情所以大鏡之前人物必然依然依舊健朗樂觀敬愛的魔鬼這裡沒有你的品味請速遠離。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被施予者

詩/攝影 葉莎 在湖邊流連一下午 一片一片葉子 擁抱著一聲一聲蟬鳴 「人在一切善事上,必須遠離驕傲。」 身材矮小的約翰.加爾文 說出如此崇高的話 白雲懂了,大方演示無垢 大樹懂了,無私給予陰涼 湖水懂了,寬容送出清澈和明朗 鴨子懂了,慢悠悠游過繁忙 此刻,我感覺 自己是一位羞慚的被施予者 自燠熱中一路行來 低頭享受著天地間的一切善美 所以讓自己的背影 也不由得謙卑起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情繫八卦山

■羅文玲 蕭蕭   八卦山的高度,有仙有佛高高在上,  供人膜拜; 有碧山巖、虎山巖、清水巖,長期撫  慰常民心靈。 八卦山的高度,可以築造天空步道,  既能俯視林木、松鼠, 更可仰觀南路鷹飛翔,知道北地、南  風的消息; 八卦山的高度可以藏伏長達五公里、  僅次於雪山隧道的八卦山隧道, 快速連山通海; 八卦山的高度,容許高鐵與山脈平   行, 十分鐘抵臨臺中,五十分鐘到達高   雄。 有風無颱,有水無災。八卦山的高   度,正是彰化常民生活的高度, 那高度遠遠高過小道的八卦緋聞。   ——蕭蕭:〈八卦,常民的高度〉   有整整二十年,七千多個日子,我在距離八卦山不遠的彰化明道大學擔任教職,這段歲月我與八卦山結下深厚的情緣,教書、推動茶文化教育,曾經隨蕭蕭老師帶著幾位外籍學生到八卦山星月天空放天燈,我們合力在天燈上書寫大大的「情繫八卦山」,隨著天燈緩緩升起,照亮了八卦山與跨越海洋的情緣;也曾經一起在社頭朝興國小辦理彰化詩人翁鬧的文學研習營,帶著一群熱愛文學的孩子認識彰化的文學家。習佛的我也曾隨蕭蕭在八卦山麓最南端的二水基督教堂為詩人王白淵舉辦學術研討會,更多次在八卦山腰的文學步道為來自各地的中學生走讀彰化賴和的文學。 八卦山,不高,卻有聞名的八卦山大佛,綿延在彰化與南投之間的八卦山脈,孕育著最柔軟的絲襪與最堅硬的芭樂,以及有奶香味的名間金萱與翠玉。我何其有幸,曾與八卦山結下深厚文學情緣!   以書傳心: 窮人翻轉的唯一憑藉 蕭蕭幼年時家境清貧,通過不斷讀書與筆耕不輟,成為台灣知名的教育家及詩人文學家,成長於自然田間的樂觀不服輸的心,活出了新天地。常常聽蕭蕭老師說,貧窮家庭要翻身,讀書是最好的方式,秉持一種「十萬樹人」的想法,回饋鄉里照顧偏鄉的學子,他在台灣師大研究所畢業之後,就發願將存下的第一筆十萬,要捐贈給故鄉彰化社頭的小學蓋遊樂設施,讓鄉下的孩子有一些遊樂器材一如都市裡的小孩,這樣的願望,在他教書之後幾年就實現了。當他聽到外籍配偶是彰化鄉村普遍的現象,於是動念用閱讀帶動外籍配偶以及偏鄉學童的積極做法,將六千多冊童書、文學書、烹飪料理的書,捐贈給故鄉彰化社頭朝興國小,成立「蕭蕭工作室」,購買靠枕、抱枕讓孩子舒適閱讀,大公無私地與社區的民眾分享,他心心念念就是希望藉由閱讀資源的開啟,搭起偏鄉孩子與外配母親成長的階梯,通過閱讀看世界。智慧長者風範與仁者胸懷,讓朝興國小成為彰化縣落實閱讀的典範學校。 回彰化執教十八年,推動了連續十三年不中斷的「濁水溪詩歌節」,為彰化前輩詩人翁鬧、錦連、賴和、王白淵舉辦學術研討會並出版專書,更為明道大學建立追風詩牆、鳳凰詩園、詩學研究中心,設計雲水間,募款建造人文學院專屬人文講堂、雲天平台,2024年更在故鄉社頭圖書館設置「蕭蕭書房」,永遠想著為文學教育盡力,永遠盼望著八卦山麓故鄉的子弟心胸像雲天一樣朗朗開闊。   凝神專注的生命溫熱 「天空中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雲」,如果每個人都以執著於差異的心來衡量周遭的環境,會覺得世界中處處皆不如意。蕭蕭對於學生,都一視同仁,平等待之,他曾帶著喜歡創作的學生組成「兩個地球寫作社」,利用晚上為學生義務講課,帶領他們讀書增強寫作技巧。疼惜弱勢的學生,只要知道哪位學生需要幫助,主動提供學生助學金,讓他們在服務學習中,找到自信。 猶如茶人行茶時,小小的茶杯中,片片茶葉在水中上下浮沉,滾燙的熱水讓茶葉伸展,飄出清香,茗香、真情、展露無遺的本性,順其自然、融於自然,味味一味,我們感受到月光一樣的白、陽光一樣的溫熱! 閱讀《八卦山麓有人家》,會自然連結一千兩百多年前的盛唐自然詩人王維,古典與現代詩人有著相同純淨的心靈。蕭蕭常常期勉學生:『若不凝神專注,則生命將一無所有!』 2015年老師獲頒星雲教育貢獻獎,他將所有的獎金,回贈明道大學,建設了人文講堂,提供人文學院辦理人文經典大師講座,設置了「雲水間」做為接待來賓喝茶討論文學的空間,開闢了「詩學中心」捐贈上萬冊的圖書開放給學生閱讀研討,老師時時將閱讀的心願,隨時隨緣自在的分享給所有的人。 這二十年來隨著蕭蕭辦詩歌節以及藝文交流活動,蕭蕭時時叮嚀,要讓孩子接觸詩歌、繪畫、音樂,讓孩子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我相信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孩子的一生,能夠讓孩子遇艱險時,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蕭蕭常說,理想會使人出眾。記得小女柔柔剛考上台灣大學時,他就特別以文字叮嚀柔柔要有三開——「開心」:打開心胸,讓心迎向光明,讓世界走進來。「開悟」:在文字及生活中領悟,成為自己生命的一盞燈。「開示」:用自己的觀念,再說給別人聽。學習的過程就應該是這樣開心,開悟,隨緣為有緣人開示。正呼應著蕭蕭一路無所求,自在面對人生的達觀態度。無所求卻無所不應,散發出源源不斷的溫潤力量,潤澤著莘莘學子。更以「心向天地開放,人與純真往來」面對生命所有的遇見,用幽默的口吻,充分的展示了人間處處皆學問,雲在青天,風在兩翼,處處充滿了故事與學問,呈現出生命的智慧,「不被打倒,永遠積極向上」的生命指標。 蕭蕭,永遠用詩心與文心溫潤著眾生,將生命的哲思,化作佳篇,如雨天曼陀羅華傳遞文學的芬芳。他用靈魂深處的力量勾起我們的詩心,創造了人性裡的「淳善的價值」!   遇見純淨文學心 白色,是一種純淨的、靜謐的顏色,不驚擾他人,溫柔中透著靈秀之美。沒有鮮豔的色彩,卻能展示優雅的一面,用一個巧妙的稱呼,完成了從視覺、味覺到心靈感受的全方位撫慰。白色,有莊嚴、典雅、靜穆的美感,也有柔和、恬淡、朦朧的意味。白如雪,潤如玉,透如絹,如美人肌膚一般白淨,如春日早晨一樣甜蜜而清涼,白得剛剛好,白得無法更完美,春日雨水潤澤大地,品讀蕭蕭《八卦山麓有人家》,綠意盎然純淨的畫面從心底與眼前升起。 走在春日陽光下,看春日的繁花,映襯著晨光與朝露,呈現多元的白色,彷彿可以領悟張若虛「空裡流霜」的白,或者「汀上白沙看不見」的白。「看不見」是白在視覺上的極限嗎?我和女兒在台大醉月湖畔攤開一張茶席,視覺呈現的是淡然的清靜,節氣「驚蟄」,展布素白色茶席,幾朵裸粉的茶花與落下的梅花,一壺茶,就是浩瀚無邊的胸懷涵容雨露,不需打開音樂,讓春天的鳥鳴自然走進來,不需五色繽紛,只讓茶花與文心蘭散發淡淡的香氣,茶席因單純而優雅,一如展讀蕭蕭的散文。在春日晨光下,品著東方美人,望著波光嶙峋,與露水潤澤的嫩綠小葉欖仁,品味著東方美人茶回甘的味道,回味散文裡的文字,如回甘好茶讓人舒心。 純淨與不染的心,如喧囂中隱約的迴響,在時空裏訴說著悠遠的情懷。那些靈動之氣,與春日「雨水」潤澤大地是一致的,在以白為底的天地裏,渲染出柔和悅目、溫潤恬靜的美感。舒展奔騰,視覺與思緒都可以無限延伸,靜靜的在午後品讀,總有清明與喜悅在流動。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霧迷惘的紅塵臺北,能不能望及我們鄉園的蒼翠?能不能回望我們曾經稚嫩的笑語歡騰?變化不多的家園,我們永遠不陌生。曾經深愛的故鄉,我們永遠不陌生。」 這樣的轉念,寫下的文句,敲醒了昏沉的靈魂,讓娑婆塵勞,瞬間安定。這也想起曾在湖北黃州幽居的蘇軾看透人世——「微渺如螻蟻,無常似羽毛」。他走在空白之道,讓自己在心靈安寧中,探索生命真相。黃州,東坡閉門謝客,沉思自省、向內探索。這段東坡寫了黃州時人生的思考,《安國寺記》中一段文字:「深自省察,則物我兩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淨,染污自落。」相隔千年,蕭蕭與東坡,竟有一致純淨心。   天容海色本澄清 蕭蕭獲頒2021年吳三連文學獎的殊榮,頒獎當天,看見剛動過心臟瓣膜置換大手術半個月,穿著鐵衣忍著傷口疼痛緩步走上頒獎台,握著麥克風的雙手嚴重顫抖,但是他依然沉穩的做了五分鐘生動完善的感言,我聽見蕭蕭傳遞出對文學前輩的尊重與感恩,剛剛動完超級大手術,依然勇敢的一步一步緩緩走上領獎台,這豈止是勇者的示範而已啊,有更多是深耕五十年文壇的厚實。 山河大地、星辰日月無不體現著清淨的心境,人心中也有山河大地、星辰日月,蕭蕭的散文,也有這樣的特質,拓開眼界不將自我設限的典範,右手寫詩、評論詩,左手寫散文、編寫國文教科書,在文學與創作多元的展現,圓融自如,湛藍澄清。 細讀每一篇散文,若茶的潤澤與芳華,遇見環境的困頓苦難,心卻尋思並尋找生命的出口,自在淡定。蕭蕭用他的文字,輕輕敲開一扇窗,溫潤人心也交會出一道心光。帶給讀者一種在春日煮一壺茶在田野靜思的感覺,靜靜地傳達出一種生命的亮光。如雨後天晴的時刻,透過落地窗灑落的溫暖,可以讓整個天地通透明亮的感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他自己的桃花源,每一個人心中的凈土都會以自己喜愛的色彩去描繪,最初的家園也都必然成為我們心中永難忘懷的「鄉」,隨著蕭蕭的文字穿越時空尋訪八卦山麓的點點滴滴,且讓我們一起低下頭,想想純樸,想想童真,不管日行萬步,或者一生行多少萬里路,都從足下的舒適穩定開始,將八卦山的溫厚放在心中,永恆溫潤人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天孵出一隻雛貓

新雛貓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難得在早上十點前醒來,通常轉醒之前都會再次感覺一下暖被像情人深情的擁抱而賴床,其實是在細細感受自己的身體每一寸狀況,還累嗎?不累了嗎?通常都寵溺自己說還累。於是再睡。 再醒來有時已是午餐時間。今晨早早轉醒,意外自己告訴自己不累,立即坐起身來。平常儀式性的望向大窗,看看天光如何,以便決定一天的心情和衣著。今天被窗外的光嚇住了:彷彿被強烈的劇場染色燈照射,那個黃又被如水春風洗過,就是多了一個「透」,比黃玉和琥珀都晶瑩。上帝的聚光燈也有圖案效果片槽(Gobo Holder Slot),槽裡插入所有言詞可以形容的各色層的嫩綠初葉,並綴有些些去冬的枯黃。祂正在耍玩祂的季節調色盤呢。 這時才確實感受到舊的年真的過過了;舊的人呢?每個人都發出電波,你心裡有一座捕捉頻率的機具,有心或無意間時不時收到一些訊號:他出國,走了。他曾帶著一家大小去高雄看小鴨呢。他高富帥單身一個哪有妻小了?我在緬甸曼德勒看到他在拍夕陽。那個誰說他在老佛爺瞎拚呢?春天時。他並不是明星或者俊美到足以收集所有人的目光,且那些片段也只是隔三差五傳來的耳語零碎。就算他迎面走來嘴裡流洩出往日那般柔聲的話語,眼裡卻有點輕挑的尋求你能意會的眼神,你再也不覺得如何又如何的了。 所謂的身體很誠實,用過一杯咖啡一個地瓜一根香蕉後,出門散步去補充無料的維他命D。順著正午無人的空曠停車場走了一圈,再繞過百貨公司開始沸騰的人聲,接上商校的無菸步道,怎麼今天散步得如此心神不寧?心裡老有干擾的雜訊,關掉心電感應器,仍有一道如奈米那麼細的聲波穿刺而來。 那麼細弱的生命從哪裡開始旅程?從晚冬時在後院嚶嚶又囂囂的叫聲開始,之後,必有幾場戀姦情熱的綺麗故事,然後又有幾場苦戀的啜泣聲,然後的然後,一隻手掌大的雛貓就被春天孵化而出。 不由自主地又走到那片被養著的地,那片初次與他相遇的地方。大學剛畢業第三天馬上無縫接軌到劇場打工,他完全沒有專業知識,連常識也沒有,可是他答應家人一畢業就自立自強以減輕家裡經濟負擔,甚至應許若能力所及會濟助大妹和二妹。裝台的吵雜讓他頭痛欲裂,工頭大呼小叫的吆喝他讓他懷疑自己手腳都長錯地方,比牽線木偶都來得笨拙。全身悶熱冒汗的他在同事阿母是壯的掩護下想要慢慢退到布幕後的晦暗處喘口氣,不意此時舞台上方撒下一大片黃光,那光明晃晃接近白光,若有似無,吵雜聲這時好像被封進密罐裡,嗡嗡嗡的不那麼刺耳了,就是這時,他從舞台進場端走來,帶著清新如春風的味道,嘴裡流洩出柔聲的話語,眼裡卻有點輕挑的尋求你能意會的眼神,不知何故,他感到有被解救的感覺。一樣的,然後的然後,有幾個寒冬是在相歡的模糊喉音聲中開始,之後,也有幾場戀姦情熱的綺麗故事,然後又有幾場苦戀的啜泣聲,然後,你能意會的那些眼神再也不覺得如何又如何的了。 這片青黃相接的草地自然會生出幾株野花,兩姊妹似的兔兒菜和黃鵪菜、車前草和含羞草……,有花自然引來蝴蝶,白蝴蝶黃粉蝶你飛上我飛下追逐一般上上下下輕盈的飛著,一隻愣頭愣腦的雛貓從草叢中探出頭來,好奇地用清澈的眼神捕捉牠看不清的蝶兒雙雙的翩翩。 他迎面走來,嘴裡流洩出往日那般柔聲的話語,說,好久不見。我回說,好久不見。是好久啊,他推著嬰兒車,車裡貝比有一雙如雛貓清澈靈動的黑色眼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