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巧遇

■度睿 前年夏天尾聲的某個午後,綠燈最後數秒,我快步走過住家附近十字路口的斑馬線,忽聽得身後飄來英文名字「珍妮佛~」聲響,陽光大刺刺的馬路,轉頭只見左側紅燈前一排棲止不動車陣的第一輛車,有個女人搖下車窗,望著我揮手微笑。「天啊! 比蒂,是妳……」我高興的拉高嗓門,忘了是危險虎口。十多年未見,比蒂模樣變化不大,只是增添了更多為人母的溫婉。她的紳士老公跟我點頭招呼,旁邊一個好奇小男孩雙眼骨碌直瞪人。「小兒子好帥喔…」上次看到她時,女兒才幾個月大。「不只一個,我一共有三個兒子。」「什麼?不會吧!妳是四個孩子的媽?」更加驚奇了,這時代難得聽到有人生四個孩子,我想起那些彼此用英文稱呼私立小學兼任英文老師的日子,那時單身的比蒂些微嬌酷高冷。「妳怎麼生這麼多?」「哈哈!老三老四純屬意外…」紅燈不知過了多久,趕緊跟比蒂要手機號碼,我的斑馬線小綠人開始加緊跑步,時間所剩無幾,一陣手忙腳亂後,她們的車子在綠燈裡疾馳而去。未幾,隱沒在前方層層車陣裡。我怔怔站立路旁,心裡頓時不知是何滋味,見到舊識好友的喜悅瞬間滑落,心緒若有若無的悵然波動。 怎麼這麼巧呢?在漫漫歲月長河的某幾秒,車輪運轉頻率和雙腳移動的速度,相約執守互許的承諾,在我完成橫越馬路的當下,竟然碰見她們止息在紅燈前的車子,但瞬間卻又各自抽離消失?昔日互動熟稔的同事好友,隨著時空變幻,多年後街頭巧遇,都只是湖中小石漣漪下的唏噓謂嘆?不若我曾看過有前輩作家描寫當年大陸戰亂,在某個混亂的火車站,當兩輛東西向行駛的火車互相交會時,對面火車窗戶驟然出現已被戰爭流離拆散的青春年少友伴的熟悉臉龐。驚喜閃逝呼叫過對方名字後,火車隨即徐徐毫不留情各自朝遙遠的不同省份駛去,離亂人生裡短短數秒乍見又相離的悵惘悲喜滋味,徒讓人半生深深縈繞心頭。 在近十人的兼任老師群裡,或許我們個性契合,又或許都有相同國外遊學背景,我們常一起結伴參加校外各大兒美師訓課程。記得有次也是個炎熱的夏天,我們去研習一場某出版社提供的兒美畢業典禮示範活動,當天會場人超多擁擠,不意活動沒多久,會場竟突然停電了。說話開始尷尬不流暢的主持人,忙著施展臨場特殊武藝鎮壓全場,現場一片失控的喧嘩吵雜裡,我倆卻能順利愉快地完成彼此的心路交談。我耐性聽著她訴說那陣子面臨交友婚姻的抉擇,讓她抒發踏入婚姻門檻前的起伏攪擾情緒。記得我們為最初前幾屆英文合唱比賽,中午在學校舞台爬上跳下、同甘共苦訓練學生排演的日子。想起有一天我走進教師休息室,比蒂坐在前座,喝著學校附近星巴克買進她最愛的焦糖瑪奇朵咖啡,看到我新燙的髮型,忽抬頭對著其他同事喊叫:「大家快來看喔!這女人的頭髮燙得太可愛了……」引來全辦公室的焦點注目。大家為了個人生涯規劃,陸續離開那學校後,我其實是蠻想念比我年輕十多歲的比蒂。只是比蒂雖在電話裡開心咯咯笑著,但卻鮮少給我一通電話,電話多由我打去。在比蒂結婚後的十多年歲月,我也忙著家庭和另一份兼任教師的工作,人們忙於砌造自己婚姻王國的磚牆,友誼忽只是自家籬笆外五月的淡薄雲煙,緩緩不自覺飄進高遠藍空,消失無影?雖則在十字路口巧遇的當下,比蒂又轉回昔日熟悉的姊妹身姿。 自那日過後,不知為何,我們都沒有先主動再打電話給對方,而我也沒有在這移動的城市街道裡,再度巧遇比蒂了。只是偶爾得空時光,我緩緩喝著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咖啡,有時便會想起她,並追憶起那些年我們在學校的往事。記憶思維自在跳躍著,有些如夢如煙卻又有些永遠銘刻的繽紛歲月。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圖像」代表我的心

■李彩琴 時常聽到世人帶著嘲笑的口吻,說是長者閒來無事,早中晚總愛互傳「長輩圖」問安,在下是收到了還不自知。 有位遠方的友人在「臉書」私訊了兩張風景圖片,沒註解甚麼也沒寫,我還傻呼呼問道:「某某,去哪兒玩啊?」對方簡答沒有,網上截圖──再細瞧圖片,果然印有「早安」字樣。 昨天於私訊又收到兩張圖片,這是啥碗糕,一看見就有氣,不能好好說話嗎?按照往昔的脾氣,會立馬砲轟對方,某某,妳有那麼「老」嗎,發甚麼沒頭沒腦的「長輩圖」(煩不煩呀,有話快說、有屁快放......)轉念一忖,不能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動肝火,況且,自我言行再不略為收斂,數量不多的老友也快被轟完了── 突然想起,在下也有自製的「長輩圖」可以回敬,最近不是出版了第二本詩集嗎?就把彩色的立體書封圖傳回去,沒附片言隻語,也不多加詮釋(真是夠無禮的行為了)。對方顯然不以為意,回覆一豎大拇指符號以及一笑臉。我也不禁莞爾,原來當今文明社會的「返祖現象」(atavism)已翩然成形,一路回歸到穴居時代,拙樸的筆觸、簡單的圖形,即可指涉溝通,哪需甚麼「文字」媒介,一切盡在不言中。 億萬年來時空遞換,總有一些新的轉折,如今甚至不必親力親為「創作」,網路上現成的圖像多如繁星,儘管去「截圖」吧,總有你覺得合宜實用的(且免費),或空靈或溫馨,圖到意到,有何不可?(若覺得欠缺情感,「表情符號」之表達,或細微或誇張,信手捻來更是方便)。至於受方為何會有「激怒」感覺(跟收垃圾信差不多吧?)只好努力轉念,友人沒在「敷衍」你啦,只是表達能力有限,或不想親上萬言書抒發情懷。應該慶幸的是,閣下至少還在對方的請安問好名單上,不是嗎? 別要求太高了,「哏圖」虛實難分都能用以治國,「長輩圖」虛實兼併還不足以傳遞心意嗎?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生病的啟發

■巧爾 曾聽朋友將因病要住院開刀的治療期間妙喻為度假。想想人一生要扮演諸多角色,面對世間塵勞,到了色身有病痛要進醫院診治時,不得不放下要務,寬心去療養。樂天的人將此比喻為度假,也是挺有道理的。 今年,我也因有個病症要去醫院度假幾天。生病雖給我帶來皮肉的痛苦,但我也因此獲得一些啟發。 病讓我知道保健,以我而言,開刀復原後的一段期間,我要好好保養身體,多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C,傷口才能早點癒合。而且之後,要避免提重物,不可逞強,好好保養身體。 病讓我忍耐勇敢,開刀是侵入性治療,術後有傷口,要忍痛。治癒期,傷口不能碰水。三餐飲食,生活作息要聽從醫師囑咐,不能隨心所欲。 病讓我參透人生,人在健康時,在乎金錢、地位、權勢等。一旦生病時,這些財富紛紛退位。健康是1,財富是0。沒有健康的身體,財富歸零。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健康的身體才是人生一切的基礎。 病讓我珍惜人我關係,謝謝老公在我住院時,有情有義陪病照顧我。出院後,他又跟兒子分擔了我平時一人要做的家事。娘家的老母、姊妹與好友數次來電關心我傷口復原的狀況,讓我感受人情溫暖。 病讓我懂得更愛自己,人一生中,若能遇到會細心照顧你的伴侶或兒女,那是天大的福份。若不能,也不必自怨自艾。平常就要愛自己,照顧好自己。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病,動了一場手術,增益忍耐的力量,體會平時愛自己、保健的重要,更感受家人關懷的溫暖,及重新釐清生命的價值在哪兒。是我在病中體悟得到的成長。

Read More

〈中華副刊〉神奇寶貝蛋

■陳壞 天微亮,早餐已經準備妥當了。 我從伙房走出來稍做休息,手裡緊握住兩顆剛從大飯鍋取出的水煮蛋。那是我的習慣,每天舉手之勞,煮飯時,放了兩粒純白蛋,飯好蛋也熟了,每天便看看誰有這份福氣享有,就給誰。 正當我在感動之際,巧遇一位前些日子剛晤識的新進戰士,聽他一番話;說今天是他的生日,他還說,入伍前,每年的這一天,他媽媽總會為他準備壽蛋,他望著我露出絲絲遺憾,我拍拍他的肩說:「你相信奇蹟嗎?來!我表演個魔術為你祝賀一下,好嗎?」,旋即我從口袋中變出一顆蛋,遞給了他,他驚喜的表情就像初昇的太陽,放出暖暖的光芒。 這是喜事,我樂於聽到這番氣息的回應。除了恭喜他之外,我可以輕易的在他身上找出;無處不是洋溢著歡心之情。 瞧他高興地從我手中接過去那顆水煮蛋,微溫的觸覺,好好。他說。 一路往前行,耳際,傳來那潺潺的流水聲,聽來是沁人耳目,尤其是溝渠兩旁的九重葛,攀爬在架妥的竹欄深綠色的葉。快樂的心,便在我繞了個彎之後,出現了變數!我碰見了另外一位也才下部隊沒幾個禮拜的新進戰士,他喊住我。 瞧他臉龐憂鬱而毛躁,表情儼如一排崩潰的土堤,嘩啦啦的碎滿一地。 他說,他ㄚ公的耳朵聽力不好,他憂心地告訴我症狀,言談間裝滿了許多的不安與困惑。我專注的聆聽他,認真地看著他、望著他,總見他以低下的態度、悲傷的言語,向我吐露他的一萬個委屈與哀苦! 我試著安慰著他,感受他的落寞,我從懷中取出那另一顆暖烘的蛋贈予他。 「我想,你就稍個信息告知你ㄚ公,找一家耳鼻喉科診所,請醫師將耳朵內的耳屎軟化,通了,聽力就恢復了,這是我爸爸的經驗之談啦!」 「真的?」突然,他眼睛一亮,炯炯有神笑著望向我。 「沒錯,養生細節就是這麼簡單,你就放一萬個心好了。」 他也高興地從我手中接過去那顆水煮蛋,微溫的觸覺,好好。他也是這樣說。 東方曙光綻現,我感悟到原本軟嫩的蛋白與蛋黃,不稍幾分鐘光景,便有了厚實的溫度。我也期待著明天的水煮蛋,又將會碰到怎樣的火花…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地圖

■陳冠豪 我喜歡看地圖。 每次看著地圖,看著那些直線與橫線組成街道,直的與橫的街道組成城市,複雜的現實世界頓時幻化成簡單的線條與圖案,不管心情如何起伏,往往就能平靜下來。 小時候,家裡有本《21世紀世界地圖館》,裡面介紹了各式各樣的地圖,從上古時代刻在石頭上的古老地圖,到現今以衛星影像繪製的精緻地圖都有。不僅如此,還利用地圖介紹了世界各地新奇又有趣的知識,像是不同國家的航線、港口、地形、錢幣、城市、文化、動植物等,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讓我愛不釋手。寫完作業的空檔、等待吃飯前的時光,只要一有空,便隨手拿起來翻閱。 除了欣賞別人繪製的地圖之外,我也試著自己畫下虛擬的地圖,建造想像中的城市。先設定整體的地形,蜿蜒的河流切割市中心,兩側是低矮的丘陵,黑白相間的緞帶是有鐵路經過;接著畫上街道,山腳的道路沿著等高線而有著美麗的弧度,跨越河流時別忘了加上橋梁;再來在各個街區裡畫上不同形狀的建築物,用操場的圖案標示學校、十字是醫院、圓圈裡打叉則是警察局,一次可以畫上幾個小時而不累。 城市在我的筆下逐漸成形,成就感無以名狀。 長大一些之後,學會了騎腳踏車,我和哥哥便騎著腳踏車在住家周遭的街道探險,我也將探險過的實際街道畫成地圖,從家裡的無尾巷出發,到中間有分隔島的大馬路,或是轉彎過去僅容一人通過的狹窄巷道,都清楚地呈現在我筆下的地圖上。 退伍後,從台南遠赴台北,在盆地的邊緣安頓下來。台北太大了,一條條的街道交織成一片廣袤的織錦,裡面包含無數的經緯與細節,僅憑簡單幾筆絕對無法適當地描繪出它的輪廓。剛搬到台北時,我在房間的牆壁上,貼上一張半開大小、全新的台北地圖。一來可以讓我多認識台北的街道;再者,也能紀錄我在台北探險的成果。以住所為基地出發,每次走過的路便以簽字筆仔細地塗黑,這樣就知道哪些地方探險過了、哪些地方還沒。 剛來到台北時,年末時序即將入冬,正好是盆地進入寒冷、潮濕氣候的時節。綿綿不絕的細雨一下便是整個禮拜或更長的時間,即使週末休假也是足不出戶居多,牆壁上的地圖始終只有住家與公司附近有些許的黑線。 冬天終究會過去。隔年的春天來臨之際,某個週末天氣晴空萬里,為了不浪費好天氣,我沿著中山南、北路一路散步,經過了中正紀念堂、台北車站、美術館、圓山飯店、士林直到天母,房間牆壁上的地圖,終於可以畫上一條長長的黑線,由南到北穿過台北盆地的中心。 台北市的地圖上有成千上萬條的街道,即使一條如中山南北路這樣的大道從頭到尾塗黑,也僅僅像是一根掉在地上的髮絲一般,如此細小而容易忽略。但這樣的一小步彷彿一個開關,打開了塵封已久的探險慾望,就像剛學會騎腳踏車的時候,無論何時都是迫不急待地想要出門一樣。 往後只要沒有下雨的假日,我便早早整裝出發,在台北四處踩出我的足跡。地圖上的黑線漸漸蔓延至盆地的每一條街道、轉角、河岸與山頭,好似一張在盆地裡增生的網,這網即是我的人生經驗與歷練,也是自信與成就。 來台北即將滿十年之際。我將房間內的地圖拿下,仔細的摺疊收進收納箱中,像是收納珍貴的記憶一般。這張地圖確實是我記憶的脈絡,只要手指移到哪一條街道上,當時的情景便歷歷在目,連帶地相關的記憶也紛紛湧現。 收起地圖並不意味著探險已經結束,而是代表另一個開始。人生的道路不斷地在眼前展開,有時平坦舒適、有時令人措手不及,這是一張永遠也塗不滿的地圖。但每次走過的路都是經驗,每次的經驗都是養分,幫助我在面對前方未知的道路時,更能從容以對。

Read More

〈滄海集〉五七五臺灣俳句菁英會 5 

〈 憶姊〉/  顏曉 曉 缺角的記憶 盤旋在兒時照片 血緣奔流淌 〈風雲〉/ 邱各容 風清雲淡遠 餘暉映照水連天 梵唄聲漫漫 〈暗流〉/德清 意識多伏流 翻騰往事亂心舟 不堪更載愁 〈背影〉 / 黃碧清 斜陽映髮絲 翻閱青春的日記 影照人間情 〈 隨心 〉/ 林錦綉 墨寫人生境 只記美好不悲秋 歲月隨詩行 〈感時〉/林正義 冬來風涼冷 滿枝紅艷飄落塵 臘走又迎春 〈憶昔〉/晚風 煙雲撫山輕 前塵近窗如掠影 滴雨醒風鈴 〈雨〉/張威龍 滴答響清音 誰見伊人撫撥弄 天地無線琴 〈湯圓〉/朱嵩山  捏一球米糰  將感恩和在裡面  搓揉出圓滿 〈靜夜  〉/白楊 以坐禪心境 聆聽松果落回聲 窗外冷風景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服侍兒孫幾時休?

■伍華英 阿彩和她老公都是坐七望八的銀髮族,身體還算硬朗,早年懂得投資,買了幾棟房子都升值數倍,靠房租收入,生活無虞。 他們的一對子女已成家,也都各有兩個就讀國小的孩子,雖然沒和阿彩同住,但四個孫子為了就讀明星學校,還是設籍在阿彩家,而且每天放學就跟爸媽們一起回阿彩家用餐。 到這個年紀還能有一大家子的人陪著吃飯,應該是享盡天倫才是。 然而,據我所知,阿彩她那四十好幾的兒子、媳婦們是從不幫忙家務的。阿彩辛苦煮了滿滿一桌的菜肴,都是兒、媳、孫子們搶食完畢後才由阿彩撿剩菜吃,當她清空盤底湯汁開始收碗盤,兒、媳、孫子們個個守著客廳一隅,看電視、滑手機,沒一個過來幫忙,當然流理台上油膩堆疊的碗盤也是阿彩一人搞定。 阿彩的夫家在南部,逢年過節都得回老家祭祖,如今年紀大,要遠途開車體力經常不濟。不知是阿彩不想給兒、媳添麻煩,還是兒子壓根沒想過爸媽老邁需陪同,竟只顧載著妻小出遊,而獨自讓那偶而會恍神而誤踩油門的老爸載著老媽開上三、四小時的車回老家。 有一次,阿彩有急事外出,女兒下班過來接孩子時看見老媽不在,就先帶著孩子回家;兒子、媳婦見晚餐沒著落,也速速離開。沒有人關心獨自在家的老爸今晚可有得吃,可憐被老婆伺候慣了的阿彩老公,只好任意翻找冰箱拿些冷食裹腹。 中年的孩子這樣「善待」老年的父母,是子女們不懂事還是阿彩過度溺愛他們?所幸阿彩保養得宜,一點不顯老態,這對孩子來說或許是一種福氣,只是我擔心在阿彩無怨無悔的保護觀顧下,她的一雙兒女們會不會拒絕長大?當有一天阿彩無法再服侍他們時,他們又將如何「反哺」父母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風中翻飛的髮絲

■四月天 她吸引我的第一眼是那頭長髮,髮色如墨,髮量如瀑,只能用美翻了來形容。身高不及120公分,髮長卻佔了身驅快一半。天氣極熱,為何不紮辮子,只用髮帶束著?傍晚到操場跑步,雙眼總是不由自主地追尋那小小的身影和那頭飛揚長髮。 兒時貪玩沒耐性的我,老是在母親手下一邊綁著頭髮一邊啜泣哭著:「我不喜歡長頭髮,我想跟弟弟一樣留短髮。」至此,頂著阿哥哥頭一直到小學畢業。髮禁的年代,清湯掛麵的及耳短髮伴隨著青澀國中、做夢高中,讀著瓊瑤小說,眼巴巴的盼著望著,早日擠進大學,一圓長髮飄逸的美夢。 穿著白襯衫牛仔褲,手抱一本原文書,流瀉一匹黑緞般的長髮,走在落葉紛飛的大學校園,是當年考大學的動力。奈何細軟髮質加上髮色偏黃髮量又不多,別說飛瀑了,連小馬尾都當不成,終究是長不成書中女主角的經典髮型,長直髮對我而言,等同於天生美人。 那日,見她的髮被馬櫻丹樹叢勾住,趕忙上前輕輕將纏住的髮絲解開,心想這麼美麗的髮可不能扯斷,隨口問道:「小朋友,妳的頭髮好長,留幾年了?」她伸出四隻短短的指頭回答我「快四年了,我還要繼續留。」稚嫩的口吻中流露出一抹堅定。 我驚訝的問:「已經這麼長了,還不夠啊!」「我要把頭髮捐給因為化療掉光頭髮的小朋友,做成假髮送給她們,媽媽說再長一點比較好。」她義正嚴詞的告訴我,儼然一個小大人。 原來如此,難怪她老垂著一彎長髮,不綁也不編,根本是在養髮,接著再問:「頭髮那麼長,洗頭、吹頭髮是媽媽幫妳嗎?」她語帶驕傲的說:「我現在會自己洗頭自己吹了,因為這是要送人的東西,所以要好好照顧愛惜,頭髮不可以有分岔。」 小女生不等我開口繼續說:「阿姨,我有兩個同學跟我一起留頭髮,她們也要捐,可是現在還比我短。」遠遠跑來四個小朋友,其中兩個的頭髮已經及背,對她們招了招手,「嘿!妳們也要捐髮做善事嗎?」妳推我、我推妳羞澀的點點頭,一溜煙大夥轉身又跑開玩去了,柔細的髮絲滑過我的指尖,引來陣陣悸動,「我們來玩躲避球」遠遠傳來小女生的尖叫聲。 民初才女林徽音曾為她的小孩寫過一首詩:「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在操場跳躍歡唱的小燕子,啣髮築夢,用妳的髮絲織出一方友情天地,妳是天生小美人。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71.舉凡藝術,如音樂,文學,繪畫,建築,都是煙花,甚至哲學,甚至宗教,也是。但人們都一口咬定是那真理——忘了加一句:抒情的真理。 72.樂觀主義者看到一棵欣欣向榮的樹,悲觀主義者看到的是同一棵。 73.真實是無限的想像,但我們總是想錯。 74.尼采為什麼說真理是醜惡的,必須以藝術拯救之?真理總是以一方壓過另一方,真壓過假,是壓過非,美壓過醜,光明壓過黑暗,殊不知相對的兩方是互相包涵,互相通融的。 75.歷史就是不斷犯錯的記錄,以及自以為不會再犯錯的記錄。

Read More

〈中華副刊〉距離

■華 一直想好好拿捏分寸 保持最適當的距離 再三思量 患得患失 用腳尖試探地雷的可能範圍 稍有風吹草動便以為 踩到捕獸夾般倒彈 思緒宛若在巨浪中搖擺 微風裡也會自己翻船 突然了解 我永遠無法估計出最好的模糊不清 因為我不知道你的人際近視度數 也沒有你的道德尺規 當我認真數算安全的步數 在你眼中是否只是個無聊人 前後跳著恰恰? 只有當我們的度量單位相同 就算簡單傳一個:) 也能徒手畫出 完美的距離弧線

Read More